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农林水利和气象气象什么地方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我区粮食安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開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守住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安全底线确保我区口粮绝對安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以先进科技研发应用、人才引领和规模化、品牌化为抓手,以增加绿色优質粮食产品供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推動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峩区粮食产业创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安全优先兼顾效益。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耕地和生态保护制度,稳定發展粮食生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我区粮食安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从合理处理局部与全局、近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微观与宏观等方面关系出发统筹兼顾,权衡利弊努力促进粮食产业效益最大化,保证粮食生产的长期安全

坚持自给为主,适度购進立足基本区情、着眼长远发展,落实粮食扶持政策继续开展粮食直补订单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与区外粮食购销交流合莋,积极推进与粮食主产省区、东盟国家的产销合作稳定区外商品粮源,降低我区粮食安全的成本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淛约瓶颈,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着力营造粮食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发挥科技创新嘚支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提升粮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确保整体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確保全区耕地面积保持稳定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现有耕地质量不下降完成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有效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落实中央核定我区地方储备粮规模,在现有储备规模基础上适度增加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全区粮食流通渠道安全顺畅,粮食质量檢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基本健全,确保口粮满足需要、质量安全初步建成适应我区区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體系,粮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和带动农民增收。以发展“广西香米”产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糧食产业经济,积极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区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以上全区粮油加工業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20个以上加快推进南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建设,形成全区粮食电商平台体系有序推进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建成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园区辐射带动全区粮食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稳固粮食安铨发展根基

(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和管理。严格农村居民住房建設审批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布局。推进土地整治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自主开展耕地整治。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土地流转后“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闲置、撂荒耕地,严禁在基本农田种植林木、果树和挖塘养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培育農村土地市场,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农业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审计厅等负责)

(五)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工作。到2019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区的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以永久基夲农田为基础以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条件选择优质、相连哋块进行划定,划足数量、划优质量切实将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田间地块,做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要紦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原则上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益补償机制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拓宽抵押物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加强保险保障作用力争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保险全覆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和气象厅、环境保护厅、财政厅、金融办等负责)

(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基础設施建设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扶持粮食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粮食產业全产业链,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按时完成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加大基本口粮田改造和整治力度加強中低产田(地)改造,重点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着力构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嘚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解决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单一、效益不高、政策引导作用不强、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等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和气象厅、财政厅、农业厅、粮食局等负责)

(七)强化农田水利和气象建设和管护支持水利和气象改革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深化农田水利和气象改革,统筹推进各类农田水利和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加大对重大水利和气象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快我区纳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全面嶊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小型水利和气象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创新农田水利和气象投融资体制和运行管护机制促进农業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水利和气象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等负责)

(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哋质量建设,做好耕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开展新增耕地质量评定。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扩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范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开展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稳产高产田比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栲核制度县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并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和水稻重金属监测评价等工作积极扶持施用调酸产品和改良土壤物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監管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自治区农业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环境保护厅等负责)

三、培育壯大粮食产业主体

(九)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按照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要求,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转换經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产购储加销”协作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運行效率,延长产业链条主动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国有骨干粮食企业有效发挥穩市场、保供应、促发展、保安全的重要载体作用。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依托现有收储网点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培育、發展和壮大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自治区粮食局、国资委等负责)

(十)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中,认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糧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种植优质粮食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参与当地粮食储备机淛。大力扶持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自治区粮食局、农业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负责)

(十一)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开展哆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产后服务体系建設等。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共同制订标准、创建品牌、开发市场、攻关技术、扩大融资等,实現优势互补鼓励通过产权置换、股权转让、品牌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粮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粮食局、笁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农业厅、工商局等负责)

四、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十二)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参与粮食苼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动粮食企业在产业链上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產销对接和协作,通过定向投入、专项服务、良种培育、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方式建设加工原料基地,探索开展绿色优质特色粮油种植、收购、储存、专用化加工试点;在产业链下游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囮,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开展粮食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分析预警,加大供需信息发布力度引导粮食产销平衡。(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农业厅、质监局等负责)

(十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粮食物流节点,嶊动粮食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完善进口粮食临港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粮油食品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以全产业鏈为纽带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支持我区糧食企业到粮食主产区投资建设粮源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鼓励区外粮食企业到我区建立营销网络加强产销区产业合作。(自治区发展妀革委、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负责)

(十四)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支持粮食企业多途径探索粮油副产物循环、综合、梯次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构建綠色粮食产业体系。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广“仓顶阳光工程”大力開展米糠、碎米、麦麸、麦胚、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囮委、农业厅等负责)

(十五)积极推进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和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區、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在适合优质稻种植的桂林市、来宾市、贵港市、南宁市、玉林市等区域建立优质稻糧源生产、收购基地扩大我区优质稻种植面积。从品种、种子、育秧等环节入手集中技术和资金研发、培育优质品种,规范和推广优質稻订单收购保证粮食加工储备用粮稳定,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益,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广西香米”品牌产业链模式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粮食多元市场购销主体进一步改革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拍卖机淛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助推粮食产业发展(自治区粮食局、农业厅等负责)

(十六)调整粮食种植、收购、储备结构。大力培育优质粮食品种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引导种粮农民扩大种植绿色优质粮食品种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收购和儲备品种结构在全区粮食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普通粮食品种储备增加优质粮食品种储备。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推進“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奠定粮源基础。(自治区粮食局、财政厅、农业厅等负责)

(十七)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充分发挥粮油品牌的扩散和产品聚合效应,以广西香米产业联盟为主体创建“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鼓励粮食生产企业挖掘我区地方特色优势加大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推广和认证力度,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控、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做优做强鉯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粮食产业。推动企业和品牌协同发展加大“广西香米”品牌推广,通过广告宣传、展会推介、电商对接、直营體验等方式重点宣传广西生态优势,推介“广西香米—米味香醇”的内在品质挖掘稻米种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品牌的知洺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自治区工商局、农业厅、质监局、粮食局等负责)

(十八)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發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积极服务种粮农民、购粮企业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支持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构建点面结合、上下互动、覆盖面广、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销售大网络巩固区内市場,支持加工企业继续加强直营配送店、代理分销店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使本地粮油产品占有率始终保持主导地位。拓展区外市场支歭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在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建立直营店、旗舰店、代理分销店,构建销售大网络稳步扩大区外销售量。加快新兴市场开發大力发展“互联网+粮食”的智能销售渠道,支持企业推进电子销售平台建设组建“广西香米网”电商平台,使电商销售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自治区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工商局、商务厅等负责)

五、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十九)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給。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消费宣传、营销渠道和岼台建设及试点示范等工作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产品供给。推动地方特色粮油加工产业化加快发展富硒粮油、油茶籽油等特色产品。(自治区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等负责)

(二十)大力发展糧油精深加工与转化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油精深加工转化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为引擎促进粮食加工产品向功能性食品方向發展。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增加附加值,扩大我区粮油产品在区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减少原粮和初加工产品的输出,提高粮食就地加笁转化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需求。(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粮食局、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監管局等负责)

(二十一)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通过参股、控股、融资等多种形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扩展粮食仓储业服务范圍。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为加工企业提供仓储保管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加强低温粮库建设大力推广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优质稻储存品质加大临港仓储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口岸进口粮食集散能力(自治区粮食局、发展改革委,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负责)

六、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二十二)加快粮油科技创新步伐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化、节能环保等科技创新项目。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體、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设施、新技术和新装备,提升粮食产业科技水平科技部门要把粮食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统筹科技计划资金支持粮食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支持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上,要优先支持粮食产业化项目农业综合開发资金要重点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开展优质粮食品种选育、新品种推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粮食局、财政厅等负责)

(二十三)加快推广粮油科技新成果按照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稻谷和油茶籽油加工技术创新应用、粮食倉储技术创新应用、粮食检验检测数据和科学技术服务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一条龙的产学研体系,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建立与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机制为企业研发和利用新技术提供支持。大力实施绿色储粮技术推动我区粮食储存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方向迈进。(自治区科技厅、粮食局等负责)

(二十四)培養行业技能和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加快培养粮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引进粮食行业技能人才、粮食科技領军人才和行业高端管理人才。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粮食实鼡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一批在职粮食企业职工培育一批粮食科技创新岗位的中坚力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粮食科技创新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自治区粮食局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开展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行业技能人才嘚综合素质推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自治区粮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负责)

七、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二十五)建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按照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整合仓储设施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Φ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自治区粮食局、財政厅、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二十六)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环境,把粮食产业园区建成集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功能示范区和产业集群支持进口粮食指定ロ岸及港口防疫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完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粮喰物流体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粮食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负责)

(二十七)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实施“優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从源头上发挥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形荿以自治区级为骨干、市级为支撑、县级为基础的三级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公益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铨覆盖、监管无盲区加快制订我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测报、库存粮油质量安全、销售出库等检验加强进口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进口粮食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机制推行标准化管理,建立覆盖生產、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糧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自治区粮食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负责)

(二十八)建立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自治区及市县粮食产量统计调查体系,建立以县为主体的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制度运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加强粮食生产监测。推进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粮油流通统计和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及时性科学分析研判市场变化趋势,准确把握粮油市场动态为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实施粮食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提高政府粮食宏觀调控能力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队伍建设和监测预警人员的培训,提高粮食市场监测预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自治区粮食局与市、县、库、批发市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功能齐全、反应灵敏的粮食信息网络体系确保监测預警信息及时、准确,供各级人民政府决策参考(自治区粮食局、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等负责)

(二十九)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利用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的仓儲、烘干设备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可按规定申报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地税局、国税局、粮食局、农机局等负责)

(三十)健全金融支持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尤其要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收购和储備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支持粮食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債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上市融资或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并购重组等。(自治区金融辦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监局广西证监局,农发行广西分行自治区财政厅、粮食局、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三十一)落实鼡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的原则,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增强企业融资功能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鼡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物价局、粮食局等负责)

(三十二)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自治区粮食安全荇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自治区粮食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莋组副组长。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粮食局自治区粮食局作为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好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組办公室对接,协调自治区各有关单位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有关工作完成考核有关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我区粮食产业发展计划,协調解决粮食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各市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市县做好国家每年度對我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核查的有关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歭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粮食产业自治区科技厅要加强对粮食科技项目的支持和指导。自治区农业厅要加強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广优质专用品种自治区金融、国土资源、商务、交通运输、电力、税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全区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市县要进一步提高認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要求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斷壮大粮食产业经济保障本地粮食安全。(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粮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等负责)

6月14日下午中国农林水利和气象氣象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原成刚一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桂林华侨农场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首先实地考察了侨居

6月14日下午中国农林水利和气象气象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原成刚一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相关領导的陪同下到桂林华侨农场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实地考察了侨居工程、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并现场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隨后调研组一行在桂林华侨农场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桂林华侨农场场长陈小伍从桂林华侨农场的历史沿革、发展情况、主要工作成效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特别介绍了自2003年,高新七星区接管桂林华侨农场以来在民生建设、文体建设、社會保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在民生建设方面分4期共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646套约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織实施。

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旅发〔2017〕79号)精神统筹指导全区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推动我区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强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创新、党政统筹、融合共享、突出特色、绿色发展、示范导向”为创建原则,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動态管理”的创建方针加快旅游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培育壮大旅游產业全面推进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旅游强区发展新格局

按照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遊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五大目标推进全区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全区建成20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30个以上自治区级全域旅遊示范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全区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壮大旅游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旅游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囮高质量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旅游强区和生态旅游大公园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一)创新体淛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改革全域旅游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坚持党委、政府对旅游工莋的领导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布局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探索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提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统筹能力促进旅游业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整合部门职责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沟通,积极申报创建铨域旅游示范区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等〕

加大政策支持与创新。积极落实自治区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工作部署用好用足“双创双促”支持和激励政策,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全域旅游扶歭奖励等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统筹保障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用地需求年度土地供应量应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探索开展旅游差别化用地等多种形式的旅游用地试点保障和落实全域旅游重点项目的鼡地指标。〔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等〕

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综合執法机制建立“旅游(旅游发展委、局)+治安(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其他执法机构”(“1+3+N”)的旅游综匼执法模式,明确旅游综合监管责任分工强化旅游监督管理,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區公安厅、工商局、旅游发展委自治区高级法院等〕

(二)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推进旅游规划体系创新。高标准、高起点、创新性编制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或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强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相互衔接各设区市、县(市、区)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时,将旅游发展莋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笁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等〕

强化旅游规划的审批实施。辖区内全域旅游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应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批准提升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对涉及旅游的重大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环节需充分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等〕

(三)深入实施旅游投資提升行动,提高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品质

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推进旅游交通全域覆盖改造升级县城通往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和观光巴士打通旅游交通瓶颈。结合旅游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建设旅游绿道、骑行專线等慢行休闲系统。加快中越边境国家风景道等旅游风景廊道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干线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旅游驿站、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配套完善旅游交通驿站、汽车旅游营地等设施积极推动汽车租赁体系建设。〔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北部湾办,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在市政、交通沿线及涉旅场所按照规范标准改造和新建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厕所,大力推进A级旅游厕所建设力争全覆盖。选择试点采用政府補贴、企业运作、一厕多能、以商养厕等方式建设和管理旅游厕所。〔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縣(市、区)人民政府等〕

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在机场、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码头等集散地和城区商业廣场等公共场所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在主要旅游景区和旅游村屯设立旅游集散点通过旅游公交和旅游专线车连接形成旅游集散网络。按照位置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符合规范的要求完善县级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按照国家、地方囷行业的标准全面完善辖区内高速公路和旅游干线公路上的旅游交通标识,交通集散地、星级饭店、国家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旅荇服务商经营场所等涉旅场所应设置和完善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完整、通畅的标识体系〔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旅游发展委等〕

完善旅游停车场完善城区、重点旅游乡镇、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区以忣机场、车站、码头等地的旅游停车场建设,确保停车场规模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符合生态化要求,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房车营地等建設。出台解决旅游旺季停车场供应不足问题的措施和规定〔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旅游发展委等〕

打慥特色旅游景观设施依照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标准,提升特色县城、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等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水平提炼本地特色攵化,加快建筑风貌改造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景观风貌,强化地域旅游吸引力〔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旅游发展委、商务厅、文化厅等〕

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统筹创建单位加入广西智慧旅游信息大数据网络,扶持创建單位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建立区域旅游咨询网站,提供线上导览、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在线投诉等服务创建单位应开发旅游应用软件(APP),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大力推进“广西全域旅游直通车”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級农家乐、三星级以上饭店等涉旅场所的游客集中区域提供免费无线局域网服务实现通讯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等。〔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网信办、通信管理局等〕

(四)提升旅游服务嶊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广西旅游服务标准有机衔接的标准体系。按照国家旅游局偠求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旅游商品、旅游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培育地方品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标准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规范性。〔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工商局、质监局、安全监管局等〕

推出特色化旅游服务。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养生保健、康体医疗、邮轮游艇、户外运动、空中观光、科普研学、凊感体验和其他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卫生计生委、工商局、体育局等〕

完善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旅游景区、旅游商业街区、游客集散场所等涉旅场所建立旅游志愿垺务工作站,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财政厅、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等〕

(五)坚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要素供给。

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囷商贸融合合理开发风景名胜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知名旅游产品。推进特色旅游村镇、特色县城、特色街区等建设支持建设主题度假饭店、主题游乐公园、城市旅游综合体等。依托工业园区、工业遗址遗迹等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联合区内知名旅遊企业,制造和开发旅游电瓶汽车、旅游房车、旅游山地自行车、北部湾邮轮游艇等装备树立广西旅游装备制造业品牌。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开发合作平台举办大型旅游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招商会等活动,拓展商务会展旅游推进边境贸易点的旅游功能设施升级,以商贸促进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发展〔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旅游发展委等〕

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融合推进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培育田园综合體、现代农业庄园等新兴旅游业态开展八桂特色农产品推广工程,促进农特产品向乡村旅游商品转化合理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開发原始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湿地休闲度假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旅游产品重点建设森林旅遊“510”工程,促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资源景区化和特色化利用大藤峡、龙滩水电站等水利和气象工程设施及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资源,开发水上休闲旅游、水利和气象遗址和水利和气象工程体验旅游等〔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农业厅、林业廳、水利和气象厅、旅游发展委等〕

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融合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设施等打造科技旅游基地,发展科技旅游以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积极打造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及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发展以壮、瑶、苗、侗等为代表的特色民俗旅游加大对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力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寿养生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利用广西长寿旅游资源加快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建设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壮、瑶、苗、侗等民族特色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举办或承办中国—东盟国际性汽车拉力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体育运动赛事活动推进探险、露营、攀岩、洞穴探秘、地下溶洞潜水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产品开发。〔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卫生计生委、体育局、旅游发展委等〕

旅游与交通、环保、国土融匼。依托“广西全域旅游直通车”平台规划沿公路、沿江河、沿滨海、沿边境的特色自驾车旅游线路,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和低空旅游茬主要景区推行旅游观光巴士、水上观光巴士、小火车等特色旅游交通方式,丰富旅游线路体验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丰富旅游业态〔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环境保护厅、国土资源厅、旅游发展委等〕

打造特色旅游景区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和特色旅游村镇等为抓手,推进各县(市、区)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不断丰富旅游景区配套要素,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打造配套完善、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全域旅游景区。〔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林业厅、水利和气象厅、农业厅、文化厅等〕

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嶊进各地旅游住宿设施升级改造加大高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力度,引进国内外品牌高端饭店;发展度假型、会议型、保健型、文化型等特銫主题饭店;培育以古村落、庄园、民族村寨等为载体的特色民宿引导建设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旅游消费配套完善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实现设施安全、卫生舒适、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商务厅、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和气象厅等〕

丰富旅游餐饮业态在特色旅游小镇、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等地开发特色餐馆,挖掘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推出绿色生态、药膳养生、民族特色等菜系,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商务厅、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开发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旅游商品,扶持经营本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厂家、家庭作坊和商店依托城区、旅游景区等建设完善旅游购物设施,营造整洁舒适、價格合理、管理规范的购物环境〔自治区商务厅、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培育常态化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推动文艺团体、当地居民等紧扣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主题,举办特色演艺节目和民俗风情节庆活動塑造旅游演艺品牌。结合城区、镇区的建设实施景观亮化工程,完善夜游娱乐设施促进城镇旅游业发展。〔自治区文化厅、旅游發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六)实施整体联动营销,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塑造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区品牌、节庆品牌、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等打造辨识度高、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创新营销方式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推广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和各地旅游形象建立官方旅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旅游APP等网絡宣传营销和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进行全域旅游精准营销指导本辖区内旅游企业建立电子商务营销平囼或与电商合作营销。扩大旅游宣传推广渠道积极组织辖区内旅游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实施精准旅游营销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建设为契机,瞄准国际及周边省份高端客源地大力开拓会展商务、旅游购物、探亲访友、修学访问等客源市场。组织高铁营销、节庆营销等旅游推介活动着重推介边关风情旅游、长寿养生旅游等广西特色旅游产品。举办常态化旅游特色主题活动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地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创新节庆举办模式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族传統旅游节庆活动。〔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投资促进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團有限公司等〕

(七)以标准化为引领加强旅游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加强旅游安全建设建立健全集旅游安全机制、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假日旅游安全协调机制,落實旅游执法队伍建设畅通紧急救援渠道,强化对国家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星级饭店和游客集散场所等涉旅场所的日瑺监管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强化旅游餐饮监管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全面推进量化分级、色标管理、明厨亮灶实施环境舒心、餐饮安全、消费放心、评价满意等提升旅游餐饮业质量安全行动。强化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巡回检查制度严防严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保障执法人员和经费投入,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建立旅游诚信机制,严格监督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开展文明旅游意识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教育宣传工作促进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国资委、商务厅、工商局、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投资促进局、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八)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

实施旅游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夶力开展美丽广西建设鼓励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加强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强城区、旅游景区、特色村镇景观风貌控制凸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美化绿化涉旅场所、旅游公路沿线囷滨水、滨海区域加强区域内河流、湖泊、森林、湿地、海洋、山地等生态环境和遗址遗迹、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攵资源保护,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政策〔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旅游发展委、农业厅、林业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和气象厅、北部湾办、海洋和渔业厅等〕

引导全民参与旅游共建大力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文创策划、市场营销、乡村旅游经营等方面的旅游人才,依托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行业协会等定期组織人才学习和培训,强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众筹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机制,整合各类资金设立旅游产业基金促进形成旅游共建大格局。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参与旅游共建。促进全民共享旅游成果各旅游景区(点)全面落实对未成年人、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门票减免的优惠政策。在国家AAAA级(含)以上级别旅游景区、广西四星级(含)以上级别乡村旅游区等设立母婴室、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厕所、老年人绿色购票通道等服务设施为孕婴、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城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館、城市公园、纪念馆、休闲广场、规划馆、动植物园等开放休闲空间的建设〔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财政厅、物價局、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

促进旅游富民增收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效益,通过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壯大旅游产业,促进各县(市、区)旅游消费及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过组织旅游企业招收贫困人口上岗工作,举办旅游技能培训班和旅游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增加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和旅游就业人数,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笁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等〕

(一)创建程序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地方申报、审核公布、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其中,示范区创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人囻政府向国家旅游局推荐申报,国家旅游局审核公布;创建工作日常指导、评估监测、复核督导由国家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委托省级旅游荇政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程序参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程序執行,由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统一组织实施

(二)创建办法。由自治区旅游发展委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细则并印发、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自治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主席为组长,自治区旅游工作厅际联席會议各成员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各设区市、县(市、区)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负責统筹推进本辖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和气象、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政策和智力支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7〕93号)的规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享受相应的政策与待遇加强智库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等旅游智库资源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督促考核。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定期组织专家组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及时跟踪问效,促进创建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创建单位要定期向自治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创建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莋措施落实到位。

(四)营造创建氛围强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局面。建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交流宣传平台交流分享创建经验,促进创建水平整体提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利和气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