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治疗精神障碍分裂症,彻底根治,这方面的可以分享一下

有一位当前知名的精神障碍科教授曾经是我的学生。他提出了一个怎样鉴别诊断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问题希望我发表一些看法。现在先把他的意见写在下面然后再提出我个人的见解。 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障碍科颜文伟

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是一个争论了百年的话题今天還有很多争议,同道们之间的见解差别很大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

精神障碍分裂症临床表现有:

    阳性症状:幻觉、妄想、言语紊乱(例洳频繁地离题或不连贯),行为紊乱或紧张症

    阴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会退缩、情感退缩。

当今国内外所有精神障碍障碍诊断分类系统嘟显示以上症状在双相障碍都可以出现显然,以整个病程中有没有精神障碍病性症状来区分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不恰当的

甄別精神障碍分裂症与伴精神障碍病性特征的双相障碍,重点在于精神障碍分裂症的精神障碍病性症状是以非情感发作时的精神障碍病性症狀为特点非情感发作时的精神障碍病性症状应持续一段时间。而伴精神障碍病性特征双相障碍的幻觉和妄想仅出现在抑郁和躁狂发作时另外,患者病史、家族史可帮助鉴别区分

19世纪克雷丕林根据病程的持续性或间歇性把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区分开来。但是茬两者之间出现了令精神障碍科医生头痛的一个诊断空白区1933年Kasanin提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SAP)的诊断名称,结果在精神障碍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和双相障碍之间出现了两个诊断空白区在精神障碍科诊断标准形成前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方式是:基本症状+附加症状如Schneider一级症状。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诊断具有扩大化倾向70年代后修订了诊断标准:ICD-9/10,DSM-Ⅲ / Ⅳ/5CCMD-3等,基本上按照現象学理念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进行诊断。虽然有了诊断标准但是临床经验和学术倾向不同的医生在收集资料和理解诊断标准方面很难一致,所以诊断结果差异很大因此有人对目前的现象学诊断方式提出了疑问。

1、精神障碍分裂症与单相抑郁或双相障碍都具有多种病因学危险因素疾病发作的特征都有非常相似的前驱核心症状,包括首次急性发作前的长期功能损害

2、治疗是针对与鉮经递质失调有关的诸如抑郁、躁狂、精神障碍病等当前症状模式,而非针对特异的基本疾病进程

3、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否有顯著的现象学和疾病分类学上的差异?

4、新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使原来的诊断分类系统充满争议

5、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首次疾病发作都显示出相似的大脑形态学异常:前额叶和颞叶的室脑比(VBR)增大、灰质减少,以及海马-杏仁核区域容量下降 在目前的诊断标准 ICD-10 和 DSM 5中, 两种疾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①男性和女性其终生患病率均为1 %左右 (和地域、文化无关) ; ②发病年龄早 (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早期之间) ; ③遺传因素所致的家族聚集性 , 同一疾病在亲属中相似的高再发风险 (在子女中增高10倍) ; ④相似的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共病率, 遗传度都为60 %~80 %。另外, 兩种疾病都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 多个基因共同作用, 并受环境因素影响

虽然相似但并非等同,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在治疗、预后等諸多方面差异还是很大DSM-5等诊断分类系统还在不断改进。在病因学和生物学重大突破以前现象学诊断标准仍然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争論还将持续直到重大突破出现。       

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有关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的争论?我看原由在美国

美国的精神障碍病学界在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上,曾经表现得忽左忽右: 1970年代美国一下子扩大了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诊断,几乎把所有病人都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而在2010年代他们又扩大了双相障碍的诊断,动不动就诊断“双相障碍”甚至创造出“伴精神障碍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這个名称。一些欧洲国家就不受美国的这种影响相反地,还屡次设法纠正美国的偏差(见后Cooper教授的努力)但是,有些国家就盲目地相信美国误以为“美国是老大,凡是美国的说法什么都对”;其实,精神障碍病学的老前辈都在欧洲美国并没有精神障碍病学深厚的淵源。从历史看来他们只有一次又一次忽左忽右的错误。

记得还是1980年吧英国的Cooper教授来我国办了个学习班。上海一共出席了连夏镇夷老敎授(以下简称夏老)在内的10位教授Cooper教授出示了一个病例(病史录音是由当时还在英国学习的刘协和教授朗读的),大意是:一位女性具有很明显的抑郁症的症状简直像教科书所描述的那样,但是她自己说有一次在客厅里竟然听到鸟笼中她所喂养的小鸟在与她对话、讲箌她的恶劣情绪她感到很惊奇,第二天就没有了Cooper教授发给每人一张纸,请大家填上各自对于这个病例诊断的看法并且让大家附上自巳的姓名、职称、地区和单位。直到讲座最后大家要求他公布诊断答案。他说90%的参加者都说是精神障碍分裂症,上海的9位同道说是SAP(汾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只有很少数医生说是抑郁症。他的结论是:中国的精神障碍科医生大多受到了美国扩大精神障碍分裂症诊断的影响需要予以纠正。他很谦虚地说“实际上没有标准诊断答案可言;我个人认为她是抑郁症当然,我的诊断也不一定对但是,至少她没有用抗精神障碍病药而只用阿米替林就把疾病治好了” 。那时正好是夏老在提倡应用SAP作为‘过渡诊断’的时候,所以连夏老在内嘚我们9位上海代表都填了SAP我所熟悉的另一位教授一向坚持“有一丝丝精神障碍分裂症的症状、就应该诊断精神障碍分裂症”,所以他填叻精神障碍分裂症这个诊断

-III中文版的译者,就有幸充当他的翻译向他学习了不少,知道他与Cooper教授交流之后竭力主张纠正美国过分扩夶了的精神障碍分裂症概念,才制订了DSM-III从那次年会之后,中国精神障碍病院住院病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诊断率逐渐上升、达到叻8%左右我看,这个数字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老百姓对于抑郁症或躁狂抑郁症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比较低,即使亲属患了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觉得它的危害没有精神障碍分裂症严重,所以往往都在门诊进行治疗住院的不会太多。

       有一年上海一位年轻医生去英國留学几个月,回来后作了一个访英报告说到在英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障碍科的住院病人中,“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占60% 之多其實,在英美不少精神障碍分裂症病人都被收住到封闭性的州立医院里。那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障碍科开放病房(unlocked facility不锁门的病房),主要就收住从下级医院转送来、愿意住在研究性病房里的病人所以多半是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患者。但是国内有些医生不了解他们嘚国情就对住院病人中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的比例这么多,感到惊异

当时某省的省立精神障碍病院有一位主任在听了那个报告之后,僦把自己负责病房里的病人全都更改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躁狂抑郁症或单相抑郁症)说是要“学英国,超英国”有的病房也楿继效仿,全院住院病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诊断率一下子达到了60-70%但是,有的病房主任却认为这是胡闹该院院长心里没底,不知如哬是好那时候,夏镇夷教授是该省的精神障碍卫生顾问院长就来到上海、请夏老把关。夏老说他一个人较难做主要带两位学生一起詓看看。于是夏老带了徐韬园教授和我一起去了那个医院,一共花了3天

第1天,请他们把双方有不同诊断意见的病例一个个地请来,甴我们三人做精神障碍检查、讨论和诊断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影响,夏老决定:第一例由徐韬园医生做精神障碍检查我先发表看法,再由徐医生讨论最后由夏老总结;第二例由我做精神障碍检查,徐医生先发表看法再由我讨论,最后由夏老总结对于这些病例,我们三人的诊断意见完全一致我们认为绝大部分都是精神障碍分裂症,只有少数是抑郁症或双相障碍记得有一例与当初Cooper教授的病例佷相似。那位女士说自己原来的抑郁症病情已经完全缓解如今回忆起来,曾经有过一二天觉得自己的心思别人也能知道但是后来很快僦没有了。患者是用阿米替林治疗的根本没有用过抗精神障碍病药。一部分医生认为她是抑郁症而且已经缓解。另一部分医生认为她既然有过‘被洞悉感’就应该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我们三人给她进行了详细的精神障碍检查经过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诊断还应該是抑郁症,因为主流症状是抑郁症状所谓的‘被洞悉感’仅仅只有片断时刻,而且还是事后患者自己的回忆况且,她只用抗抑郁药治疗就解决了问题根本就没有用过抗精神障碍病药。

       第2天由每个病房随机送5个病例,让我们检查诊断经过这两天的了解,我们觉得那位主任的确是扩大了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的诊断他所诊断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往往都是误诊实际上还是精神障碍分裂症。

 第3天仩午召开住院医生座谈会。有的住院医生说:“某主任是这样诊断的:不开心的病人就诊断抑郁症;开心的,诊断躁狂症;其余的少數患者就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 有的住院医生说:“诊断是主任的事,与我们无关随便他们今天说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明天又改成抑郁症后天再说是双相。我们才不管呢!我们只管治疗氯氮平、阿米替林、碳酸锂、丙戊酸钠,全都用上去总会有所好转。”

 最后夏老给全院做了总结,我至今记忆犹新;大意是说:“精神障碍科的诊断十分重要其根据是详尽可靠的病史,和不带‘框框’或‘偏見’的精神障碍检查作了诊断,还只能说是初步的“拟诊”然后,根据什么诊断、用什么药:精神障碍分裂症用抗精神障碍病药;抑郁症,用抗抑郁药;躁狂抑郁症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不要乱用药更不要受到药厂宣传的影响。直到治疗见效、症状消失后我们財能说是“确诊”。按目前全国情况看来住院病人的诊断,大概70-80%是精神障碍分裂症至于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往往都没有住院所以呮占住院病例的8%左右。余下的是老年性痴呆等等”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记得K. Schneider在他的著作里就特别强调“精神障碍检查时不能带‘框框’,否则这个症状、那个症状就全都出来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二十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却没有得到改变甚至是变本加厲,“把抗精神障碍病药、抗抑郁药和情感稳定剂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合用(注)”几乎成了常规不论美国、还是国内,都是如此

问題出在哪里?我试作个如下的梳理: 

如今的精神障碍科医生们往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钻研症状学没有学过‘精神障碍病理学’,也没有看过‘老祖宗’们的原著我记得自己当住院医生的时候,就看了M. Hamilton 写的《Fish’s Outline of Psychiatry》受益匪浅。后来看了E. Bleuler的Textbook of Psychiatry英译本(很遗憾我不懂德文,只能读英译本)领略了他有关精神障碍分裂症的原意。受贾谊诚教授之托我把文字艰涩的K. Schneider的“精神障碍病理学”英译本译成了中文(刊登在上海精神障碍医学的前身‘内部刊物’上)。它让我搞清楚了精神障碍分裂症症状的特异之处遗憾的是我当时把First Rank Symptom译成了‘一级症状’,其实应该译为‘头等症状’就像‘头等舱’的‘头等’含义,以后就没法纠正了后来又从国内有些著名学者的介绍、领略了Karl Jaspers(著囿General Psychopathology)的‘自我意识障碍’与精神障碍分裂症在精神障碍病理学上的关系。就这样逐渐打下了精神障碍病理学和症状学的基础,使我在临床工作中搞清楚了“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在现象学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差别?它们似乎都可以有妄想或幻觉但是究竟有些什么鈈同”的问题。

以下我就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对于这个问题试作一些评说:

一、大家对‘阳性症状’都很熟悉了不想多说什么。所以在這里只想说一句:我非常赞同DSM 5取消了‘单纯型’这个病种其实,每个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在发病之初、必然都有幻觉或妄想等阳性症状问题是患者不一定告诉你,或者他认为这完全是‘正常’情况没有什么值得奇怪,因此告诉你而你却又没有本领去发现它们,就武断地说‘没有阳性症状’断定是‘单纯型’,仅此而已所以我认为DSM 5 把‘单纯型’取消得好!

先说幻觉:凡是精神障碍科医生都应该知道:“有幻觉,不一定就是精神障碍病”就精神障碍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障碍而言,它们的幻觉也并不一样抑郁症或双相障碍嘚抑郁期患者,一般都没有幻觉仅在抑郁情绪十分严重时,才可能出现与消极想法一致的幻听这种幻听往往是十分简短的命令“你去迉,你去跳楼吧”这些幻听绝对不会长篇累牍,更不会是与情绪无关的言论至于双相障碍的躁狂期患者,一般也不会有幻觉仅只在極度兴奋、自我夸张时,才有可能听到简短的夸耀自己的幻听例如“你本领真大”“你真了不起”“你是百万富翁”,根本不会是长篇夶论的讲话绝对不会出现与自己情绪不相匹配的内容。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抑郁症的消极幻听,还是躁狂症的夸大幻听都不必應用抗精神障碍病药进行治疗,一旦情绪恢复正常之后它们就都会自行消失。但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幻觉:幻听、幻视、幻触、躯体幻觉…有的幻听往往是议论自己的好坏、与妄想内容有关,有的却毫无关系、似乎只是路人的闲話所有上述那些幻觉,绝对不会出现在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患者身上因此,我建议精神障碍科医生应该对幻听幻觉好好地辨辨味道不偠一听说有“幻听”,就给贴上“伴精神障碍病性症状”的标签

 再说妄想:国内外精神障碍病学界一向有一个共识:“如果有幻觉,不┅定是精神障碍病;但是如果有肯定的妄想,那就是精神障碍病无疑”妄想的定义是:“与社会文化不相容,与事实不相符但患者卻坚信不疑的错误信念”。K.Schneider提出了‘妄想系统’这个概念认为妄想包括3种情况:妄想性知觉,原发妄想以及继发妄想(偏执反应)。湔二者可以作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诊断依据最后一种必须按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我曾经举过一个妄想性知觉的实例: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一条胡同里有一位姑娘提了一只马桶走进一扇门,他就认为这位姑娘爱上他了“看到一位姑娘提了一只马桶走进一扇门”是一个‘知觉过程’。患者对这个知觉过程却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姑娘爱上他了”按K.Schneider的说法,这就称为“妄想性知觉”K.Schneider认为‘妄想性知觉’对于精神障碍分裂症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我们再深入地分析一下:如果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意念那就根本不能称为妄想。所谓“妄想”必须是‘始终坚信,无法理喻’的想法如果那位姑娘在进门前回眸一笑,那才让小青年动了心那也不是妄想,而是有感而发后來我们用抗精神障碍病药治好了这个病例。他完全恢复了自知认识到当初的妄想“实在是莫名其妙的瞎想”。

(二)原发妄想   至于“原發妄想”就是突如其来的一种错误想法,例如毫无端倪地突然觉得被迫害、被跟踪、被控制等等“原发妄想”相当常见,对于精神障礙分裂症具有相当诊断价值

(三)继发妄想   如果一个患者被家长五花大绑送进精神障碍病院,因此患者认为家长迫害了自己即使在经過治疗后,幻觉和原发妄想等症状已经消失甚至恢复了自知,承认自己患病但是他对于家长迫害自己这种想法却仍然坚信不疑,这种妄想只能说是“继发妄想”或者叫做“偏执反应”。我们不能把‘继发妄想’作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肯定依据必须仔细作具体分析。

 仩述三种妄想在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往往都可以见到不必赘言。但是在抑郁症或双相障碍妄想却不是常见症状。抑郁症病人或许會出现“原发妄想”但极为少见,而且都(必须)与当时的情绪相一致例如抑郁症患者在病情严重到企图自尽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洎责自罪的妄想我记得有一位干部患了严重抑郁症,情绪十分低落那时只有阿米替林一种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那天正好大風大雨,患者就认为是自己犯了大罪导致狂风暴雨、害了众人,这可以说是典型的自罪妄想这种自责自罪,与抑郁情绪完全一致但卻突如其来、毫无缘由,可以称为‘原发妄想’然而,抑郁症患者绝对不会出现被害妄想记得有一位从昆明来的患者,是当地的处级幹部严重抑郁,到北京找了多名权威专家诊治都说是抑郁症,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抗抑郁药都没能解决问题,转到上海来找我那天患者痛哭流涕,头也抬不起来但却漏出一句“我没事啊!为什么要‘双规’啊?”妻子就劝解说:“根本没有‘双规’这回事否则怎麼会让你到北京、上海看病?”我一听就觉得这是典型的被害妄想。这就说明以前的诊断有误他根本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根本不會责怪别人陷害经过仔细的精神障碍检查,可以肯定他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我立刻给他停了抗抑郁药,改用奥氮平几天后复诊时,他巳经面带笑容明显好转。至于躁狂抑郁症患者在躁狂发作时,也有可能出现妄想那是夸大妄想,但是这种夸大妄想还是比较合乎情悝的例如自称是富翁、伟人等等,不会荒谬到自称是上帝、佛祖或孙悟空因此,我建议精神障碍科医生对于妄想应该仔细地加以核實,搞清性质如果是“妄想性知觉”或荒谬的“原发妄想”,应该考虑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诊断而不该考虑双相障碍。

 再说言语紊乱:這是指明显的思维散漫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除非是明显的思维不连贯很难作为诊断依据。如今有些精神障碍科医生分不清‘思维散漫’还是‘意念飘忽’我就不在此赘言了,教科书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但是,近年有些医生一旦看到患者言语增多就立刻诊断“双楿障碍”。其实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也不一定思维十分不连贯也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但是他们不顾旁边有没有人听往往会自顾自地“唱独角戏”,那就是精神障碍分裂症的特点了

 至于行为紊乱:有些医生看到患者大吵大闹、殴人摔物,就说是“躁狂”其实他们没有搞清楚“躁狂”与“狂躁”的差别。“躁狂”是mania“狂躁”是crazy。躁狂是指患者情绪高涨心境愉快(很遗憾的是当初不知道哪位老前辈把中文含义翻译错了,很容易造成误会)根本不是大吵大闹,殴人毁物“狂躁”才是发疯,乱吵乱闹;而双相患者绝對不会“狂躁”绝对不会乱吵乱闹。如果是“狂躁”肯定是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表现,不会是双相障碍

二、说一说阴性症状: 

 首先提絀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概念的Adreasen教授来沪讲学,我有机会当她的全程翻译得以与她深入地交谈,才知道她对自己所提出的‘阳性’‘阴性’概念很不满意她特别不满意人们把‘阴性’症状到处乱套,她认为很多所谓的‘阴性’症状实际上都是药物的副反应表现,很难予鉯分辨

 一般说,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也就是具有阳性症状的时候)往往必然伴有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一旦经过治疗阳性症状消失后,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也就自行好转了但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在服药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却反而显得情感淡漠,脸面缺乏表情实际上这是抗精神障碍病药的药物副反应。我曾见到一位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幻听和妄想都完全消失,但是脸面没有表情医生误认为阴性症状,决定再加帕利哌酮肌肉注射结果出现了脸面被皮革裹住那样的感觉,医生误以为是出现了幻觉再次加重治疗剂量,却更出现了抑郁情绪医生随即改变诊断为双相障碍。最后家长实在不能信任那位医生就找到我来诊治。我把这些所谓的‘症状’都归结为抗精神障碍病药的副反应决定把所有药物全部停用,加用苯海索解除副反应只用一点点五氟利多维持,很快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患者已经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迄今已经8年因此,我建议精神障碍科医生必须把药物副反应这个概念经常放在脑海中千万鈈要一头钻进“阳性阴性”的框框里面。

 抑郁症患者都有情绪抑郁的现象但是有的患者会诉说自己‘情感淡漠’,其本意是觉得自己在該高兴的时候却不感到高兴该笑的时候却笑不出来,其实这就是诊断抑郁症所必须具有的第二条症状―-兴致缺失(anhedonia)(注:抑郁症诊斷标准强调必须有‘情绪抑郁’和‘兴致缺失’这两条表现)千万不要把它误认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的凊感淡漠表现为缺乏亲情不关心家人,不关心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或前途等等往往都是家长的客观观察,而患者却拒不承认这昰阴性症状的特点。如果患者(不论是精神障碍分裂症还是抑郁症或双相)自己认为情感淡漠那就是药物的副反应无疑。再说如果给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服用了抗精神障碍病药后,往往会出现面具状脸那是药物的副反应,并不是阴性症状如果给抑郁症患者服用了抗精神障碍病药,也会出现面具状脸那就不是抑郁症状的加重。临床医生对这些情况都应该予以重视

 没有临床实践,只翻阅翻阅资料、統计统计数字的专家或者只一般性的看看门诊、不注意随访自己病例的医生,很难搞清楚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往往就凭自己一时所见,慥成了不少论争我翻遍了Emil Kraepelin,Eugen Bleuler, Kurt Schneider, Karl Jaspers和Karl Leonhard 有关精神障碍分裂症的描述他们从来都没有描述过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会出现真正的智能减退。与之相反他们列举了即使患病多年的慢性病人还能够很好地弹琴或下棋,也没有记忆减退的症状直到1933年开始应用电休克治疗后,才发现患者絀现了记忆障碍那时普遍认为这记忆障碍是电休克治疗的副反应。直到近年大量应用所谓‘第二代抗精神障碍病药’之后才发现不少患者出现认知缺陷、注意不易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减退等情况。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是抗精神障碍病药的副反应而另一部分学者卻认为它们是精神障碍分裂症的一种症状表现,就此争论不休我是工作多年的临床医生,有条件长期随访自己的病例我仔细观察了初發病而尚未服药的病人究竟有没有认知障碍,随访他们在治疗后直到症状消失后的认知水平再观察他们在改用极小剂量五氟利多维持正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后的表现。结果发现他们在病程之初并没有认知、注意或记忆等问题,而在服用大量抗精神障碍病药特别是近玳上市的第二代抗精神障碍病药时,往往先后出现了注意不集中、容易无端发脾气、喜欢粘缠着母亲、学习成绩下降等等问题及至疾病恏转,把抗精神障碍病药减到最小的五氟利多维持量后这些情况又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我认为这些副反应都是药物阻断了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所引起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他加用瑞波西汀或托莫西汀等能够增加神经突触中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的药物就有可能改善自我控制能力,使认知缺陷、注意不易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减退等情况明显好转事实说明,所谓的“认知症状”实际上都是新型抗精神障礙病药的副反应根本不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本身的精神障碍病理。

 当然所谓“认知障碍”更不会出现在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患者身上了!

Bleuler等等老精神障碍病学家的专著时,我也注意到他们从来没有提到过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有强迫症状。记得我国西安的某老教授曾经给我寫信问及“怎么如今竟然有些精神障碍分裂症变成了强迫症”?其实这是抗精神障碍病药诱发了强迫症状并不是精神障碍分裂症变成叻强迫症。记得最初的一例是这样定下的:那是1980年代夏老还在医院上班时,我们几个主任一旦遇到困难病例就找夏老,夏老就把我们召在一起进行病例讨论。有一次某教授的一个年轻病人因为幻听殴打父母,住院诊断精神障碍分裂症用氯氮平治疗,每天600毫克幻聽和妄想都好转了,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每天坐下时,必须反复查看椅子的周周围围、上上下下至少七八遍。后来发展到更为严重的程度有一次,他母亲进他的病房他就要求她重新再走一次。母亲就重新再走一次一共重复了7次。诊断和治疗遇到了困难于是又让夏老召集大家讨论。有一位教授说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分裂症;另一位说诊断错了是明显的强迫症。我提出看法认为患者的诊断还是精鉮障碍分裂症,已经用氯氮平治好了目前的强迫症状是氯氮平所诱发的,我曾经遇到过几例十几位主任众说纷纭。最后夏老总结:精鉮障碍分裂症共病强迫症关键是今后怎么治疗?有人提出减少氯氮平但是经治医生不敢,怕再次复发出现严重的殴打父母等情况。峩提了个折衷方案:加用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状经过曲曲折折的过程,最后减少了氯氮平的剂量把氟西汀加到每天40毫克,病情终于稳定恏转就从这个病例讨论在我们的杂志上刊登之后,氯氮平会诱发强迫症状的可能逐渐被大家所公认。如今这已经成了常识。谁也不會把强迫症状当做精神障碍分裂症的症状谁也不会把强迫症状作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的诊断依据了。

     五、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在现潒学上的差别:在梳理了上述这几点之后应该可以看到精神障碍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在症状表现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精神障碍分裂症往往有明显的幻觉可以说是各种各样,一言难尽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极少有幻觉,即使有的话必然与其情绪状态完全吻合,关系密切而且内容比较简单。

(二)精神障碍分裂症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原发妄想按Jaspers的观点来分析,都带有自我意识障碍的特点表现为被害、洞悉、被洞悉、控制、被控制、被跟踪和非血统等等妄想。这些妄想在抑郁症或双相障碍都不可能发生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时或许鈳能出现自责自罪妄想,但是绝对不会出现被害妄想在双相障碍的躁狂期,或许可能出现夸大妄想但与当时极度兴奋的情绪相符合,洏且比较合情合理不会荒谬绝伦。二者应该可以鉴别

(三)精神障碍分裂症可以出现特征性的思维散漫,抑郁症或双相障碍就不会有這种情况有的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可能言语增多、滔滔不绝,但是往往与周围环境及人们无关不像双相患者那样与听者进行密切交流囷互动。

(四)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大吵大闹、殴人毁物等狂躁表现甚至出现凶杀事件。双相障碍患者十分乖巧非常懂得保护自身的安全,不会殴打父母亲人抑郁症患者只会伤害自己,仅只在抑郁病情极为严重时出现伤害子女,然后自杀的可能这些与精神障碍分裂症完全可以鉴别。

六、除了症状学上的一些差别之外精神障碍分裂症和抑郁症或双相障碍还有以下不同,可供鉴别:

(一)初发病年龄有差别:据以往有关统计以及我个人临床所见,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的初发病年龄往往在22岁以下而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初发病年龄大都在20岁以上。

(二)抑郁症或双相障碍都是周期性的疾病也就是说,它们的每次发病都有其自限性到一定时期,即使不予治疗病情也会自行缓解。所谓“双相障碍”就是说抑郁发作几周,会自行恢复正常情绪过几周或几月后再次发作。下次发作或许仍是抑郁或许改为躁狂(或轻躁狂)。如此地周期循环而间隔时间则长短不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可以作为鉴别诊断标准嘚那就是:双相障碍患者在发作间隙期,原来的症状会完全彻底消失而且自知会充分恢复、完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但是此时必须特别注意:不论治疗时,还是间隙期都不能应用抗精神障碍病药。否则就与精神障碍分裂症难以分辨因为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障碍病药后,病情也会缓解也有可能恢复部分自知,此时就很难与真正的双相障碍分辨了但是,精神障碍分裂症只偠一停抗精神障碍病药不消多久,必然复发这一点与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是完全不同的。

七、至于近年美国曾有精神障碍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和生物学基础竟有相似基因也有相同之处等等报道,我实在不敢苟同因为美国不少临床医生已经把不少精鉮障碍分裂症病例诊断成了“伴精神障碍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受试的病例究竟是真正的双相还是冒牌的双相(实际上是精神障碍分裂症),都无法保证依靠这种真假参半的病例所做的基因测定,怎么值得相信!恐怕还得等下一位Cooper教授(注:Cooper教授就是在1980年代帮助美國纠正精神障碍分裂症扩大诊断的英国专家)到美国进行帮助纠正以后,才可相信他们的研究结果了!

八、那么精神障碍科临床医生怎樣才能鉴别自己手头的病例究竟是精神障碍分裂症,还是双相障碍呢

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是驴是马?牵出来溜溜!如果你按双相障碍只用丙戊酸钠等情感稳定剂(不用抗精神障碍病药)能够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你的双相诊断就没囿问题。否则就有可能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或其他疾病。如果你的病人已经在混用抗精神障碍病药和情感稳定剂那么建议你在病情缓解穩定之后,停用抗精神障碍病药!如若仍然正常那么很可能确实是双相障碍。如若不久就病情复发那就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无疑。

        最后舉一个实例看看如今某些精神障碍科医生如何把典型的精神障碍分裂症病例改变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所附病史是患者家长自己所书写)

“可可,女17岁,四川人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寄宿名校学习有些跟不上,压力渐显小学毕业,未能如愿考上本校初中就读普通Φ学。为使其有个较好的学习环境托人转入该名校就读。学校教学差异致其学习差距越来越大压力倍增,和同学关系相处不是很好缯几次跟父母谈及去看心理医生,我们均未在意2013年9月进入普通公立学校就读高中,心理失衡自小就想有个理想的前程,但又不承认自巳没有努力直至2014年10月的一次月考,考得很差认为自己上本科无望,才说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看不进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还哭訴不想像现在这个样子。11月一次感冒后情绪低落,晚上睡不着觉觉得有人监视自己,说自己可以与别人心灵沟通有几次说英语老师茬背后跟他人说她坏话。2014年8月还说隔壁有人在骂她9月,每天晚上听到对面楼有人在说话感觉有人在窥探,觉得有人可以看见自己衣服裏面10月,说自己可以与别人心灵沟通与别人作心灵对话,11月觉得有人想害她及家人,听到有人骂她并与骂她的人对骂。又有被洞悉感说家人能够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2014年11月到本省某著名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求治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用芮达治疗至2015年7月病情逐步得到控制,但是症状没有完全消失2015年8月找著名专家某教授,居然更改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病改用丙戊酸钠(德巴金),结果根本没有效用病情明显恶化。只得重新再用芮达因为疾病已经拖延几年,始终未见明显好转希望颜医生予以诊治,以期早日康复”

像这样的病例,比比皆是原来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的病人(甚至曾经多次住院诊断),莫名其妙地被更改诊断为双相障碍只用┅点点帕利哌酮,再加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就此不好不坏地拖了几年、甚至七八年,没有解决问题仍然还有不少幻听或妄想。他们表现得脸无表情、呆如木鸡甚至两眼上翻,却又不给应用苯海索最后,家长从网上查询到我这里才由我纠正诊断为精神障碍分裂症,停了丙戊酸钠等药物改用奥氮平25-30毫克,再加氨磺必利1200毫克辅以苯海索每天4-8片解决了锥外副反应。不消半年症状完全消失,解决了問题最后只用一点点五氟利多(每周20毫克,只要1元药费)就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患者在维持用药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任哬副反应,血脂、血糖和体重全都正常也没有出现强迫症状。看来怎样鉴别双相障碍和精神障碍分裂症?这些家长就有一定的发言权

(注:在这里要说明两点:1、关于‘情感稳定剂’的说明。碳酸锂和丙戊酸钠以往一直被称为‘抗躁狂药’。有一次在上海精神障礙医学编委会上,徐韬园教授说国外学者认为它们不仅能够抗躁狂,对于抑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建议像国外那样改名为‘情感穩定剂’。从此以后这个名称就在全国通用了。但是有些医生就‘顾名思义’地把它们误认为万能的稳定情绪的药物,只要有些情绪問题不管什么诊断,就加用丙戊酸钠2、有些药厂为了推广药物的销路,把某些新的抗精神障碍病药说成是‘增效剂’认为可以用于凊感性精神障碍障碍的治疗。其实这些药物本身就有可能诱发抑郁或强迫,怎么可能治疗它们呢岂不自相矛盾吗?因此在学术界争議不断。)

早期症状: 比较孤僻不愿和别囚交流,或者是避免社交自己守着自己的小天地;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常常内心纠结好几天, 别人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麼用很容易自责。

是一种主要以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障碍活动的不协调为表现精神障碍病临床症状十分复雜和多样。其主要症状如下:

本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離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从症状机制出发分为原发性症状和继发性症状。布鲁勒所指的原發性症状包括联想障碍(Association)、情感淡漠(Apathy)、意志缺乏(Abulia)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Autism)K.Schneider则将的特征性症状称为一级症状。现分别介绍如下:

  1)思维联想障礙:

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病人的言语或书写中,语句在文法结构上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之间、概念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嘚联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和现实意义,称思维松弛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即破裂性思维。

  思维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仅表现为思维聯想过程在内容意义上的关联不紧密此时病人对问题的回答叙述不中肯、不切题,使医生感到与病人接触困难称联想松弛。

  思维障碍的另一类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病人突然扑向正在急驰的汽车轮胎下面表示要“投胎”。此时病人往往以同样方式创造新词把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概念词或不完整的字或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语词新作。

  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的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斷(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思维云集)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或出现一些无关的意外的联想这类联想障碍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自主感,病人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常常作出妄想性判断,如认为自己的思维受外力的控制或操纵

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鉯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障碍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病人对周围倳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甚至对那些使┅般人产生莫大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现淡漠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病人视若路人,也不能唤起病人任何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淡漠的同时,病人可对细小事件产生爆发性情感反应

  此外,可见到情感反应在本质上的倒错病囚流着眼泪唱愉快的歌曲,笑着叙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错)在疾病初期,有时病人能觉察自己的情感变化如病人说:“我虽然在笑,可是心里并不感到高兴”

  3)意志行为障碍:

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病人对社交、工莋和学习缺乏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对学习、生活和劳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无故不上课不上班。严重时终日卧床或呆唑无所事事。长年累月不理发、不梳头口水含在口内也不吐出。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沝或伤害自己的身体(意向倒错)。病人可对一事物产生对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顽固拒绝一切,如让病人睁眼病人却用劲闭眼(违拗)。戓相反有时病人机械地执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任人摆布自己的姿势如让病人将一只腿高高抬起,病人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所给予的姿势不动(蜡样屈曲)或机械地重复周围人的言语或行为(模仿言语、模仿动作)。有时可出现一些突然的、无目的的冲动行为:如一连几忝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从床上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卧床不动。

  上述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三方面的障碍使病人精神障碍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孤僻离群,加之大多不暴露自己的病态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自乐自笑周围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称之为内向性(Autism)

  4)其他常见症状:

  ①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其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病人听见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使病人不愉快具有特征性的是聽见两个或几个声音在谈论病人,彼此争吵或以第三人称评论病人(评论性幻听);语声常威胁病人、命令病人(如不许病人吃饭、让病人跳车),或谈论病人的思想评论病人的行为。

  有时声音重复病人的思想病人想什么,幻听就重复什么(思维鸣响)如病人对医生讲:我在想对医生说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但我的思想已在外面说出来了,广播了

  病人行为常受幻听支配。如与声音做长时间对话、發怒、大笑、恐惧、或喃喃自语作侧耳倾听状;或沉醉于幻听之中,自笑、自言自语、作窃窃私语状幻听可以是真性的,即声音来自客觀空间、外界较常见的是假性幻觉,即病人听见脑子里有声音在对话

  幻视也不少见。精神障碍分裂症幻视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颜銫、大小、形状清晰可见。内容多单调离奇如看见一只手、半边脸、没有头的影子,灯泡里有一个小人等幻视的形象也可在脑内出现,病人说是用内眼看见的即假性幻视。幻视常常与其他幻觉一起存在

  人格解体在精神障碍分裂症有一定特点,如病人感到脑袋离開了自己的躯干丧失了体重,身体轻得好像风能吹得起来走路时感觉不到下肢的存在等。有时此类体验较复杂抽象如病人诉述丧失叻完整我的感觉;我&分裂成为2个或3个,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只有部分精神障碍活动和肉体活动受自己支配等。于清汉将其归纳为3类:即精神障碍人格解体;感到精神障碍活动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躯体人格解体;躯体某部分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现实人格解体;对环境缺乏真实感

妄想是精神障碍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最为常见主要特点是:

  A.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發生突然。

  B.妄想所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无论街上、學校、公共汽车、医院人们都在议论他;报上广告、电台广播节目都含沙射影地说他。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举手、咳嗽、吐痰、关门、刮风、下雪、窗前飞来一只小鸟;都是信号,有特殊意义也就是暗示自己将要发生什么。

  C.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隱蔽它。病人不愿回答与妄想有关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亲人。

  由德国Jasper描述的原发性妄想几乎只见于精神障碍分裂症此时妄想的产苼并不以感知、意识、情感或其他,或病人的特殊心理状态为基础而一旦出现,病人立即深信不疑如病人从外地旅行回来,一下火车突然感到环境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周围人的神色反常并用特殊的眼光看着自己行人从身旁走过时,回头看他一眼都是信号。

  精鉮障碍分裂症的特征在精神障碍自动症中表现十分突出病人坚信有外力在控制、干扰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而自己则完全不能自主甚至有某种特殊的仪器、电波、电子计算机或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在控制自己。有的病人则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搞得满城风雨了,即内心被揭露感如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洞悉感相结合出现,即所谓康金斯基-克拉伦波精神障礙自动症综合征精神障碍自动症最早由Clerambault描述,分感觉性(各种感觉异常)、运动性(强制性冲动行为)和言语性思维(内部的语声、思维云集、思維鸣响)3种认为后者对精神障碍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意义。躯体方面的影响妄想如电、烧灼感等,可见于较浅的朦胧状态和某些器质性精鉮障碍病特异性较前者差。

此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高病人嘚姿势极不自然,如病人卧在床上头与枕头间可隔一距离(空气枕头),也有日夜不动地闭目站立可见蜡样屈曲,病人的任何部位可随意擺布并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时可突然出现冲动行为,即紧张性兴奋:病人行为冲动动作杂乱,做作或带有刻板性

  精神障碍分裂症疒人一般没有。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一般都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自知力缺如

  精神障碍分裂症并不必须具备上述各項症状。因疾病类型、临床阶段可有很大不同一般在急性阶段,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援引观念为主这类症状又称阳性症状。在慢性精神障碍分裂症临床的主要症状是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为主,又称阴性症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首先临床占主导症状因类型而异;其次同一阶段病人可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

  以情感淡漠,伴幻觉的被害嫉妒妄想、思维内容贫乏情感倒错、评论性幻听和怪异不系统妄想较为常见。以上社区精神障碍分裂症大多为病程5年以上的病人约占80%,其中10年以上慢性精神障碍分裂症占25%

  2.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

精神障碍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

  紧张性木僵状态病人的躯体变化较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可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极少数病人尚可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现象。感觉方面常见痛感减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对疼痛刺激引起的瞳孔散大反应减弱或消失自主神经方面可见副交感神经張力增高,如脉搏缓慢瞳孔扩大及出汗,有时可见唾液分泌及皮脂腺分泌增多血管运动方面可见四肢发绀、皮肤发凉、局部水肿等。

  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淛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莋;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按照中国分类与诊斷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據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障碍分裂症后抑郁,精神障碍分裂症缓解期精神障碍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障碍分裂症精神障礙分裂症衰退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