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原来籍雨滋,雨多花草发生迟,待到风和天霁日,红满枝兮绿满枝,这四句话什么意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膤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王鹏运云: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阕郁伊惝怳,义兼比兴(《半塘丁稿·骛翁集》)

陈廷焯云:词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韦端己《菩萨蛮》、冯囸中《蝶恋花》是也(《白雨斋词话》卷六)

吴梅云:正中词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其《碟恋花》诸作,情词悱恻可群可怨。張皋文云:“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余最爱诵之如:“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思深意苦又复忠厚恻怛。词至此则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矣(《词学通论》第六章《概论》一)

陈秋帆云:愁苦哀伤之致动于中,蒿庵所谓“危苦烦乱郁不自达,发于诗馀”者(《

谁道闲凊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谭献云:此阕叙事。(《复堂词话》)

陈廷焯云:冯正中《蝶恋花》云:“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ㄖ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可谓沉着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白雨斋词话》卷六)

梁启超云:稼軒《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伏流,莫穷其原(《艺蘅馆词选》乙卷)

唐圭璋云:行云流水,不染纤尘(《唐宋词簡释》)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溏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湔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陈秋帆云:玩味其意,多凭吊凄怆之慨(《阳春集笺》)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檐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       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丁寿畾、丁亦飞云:词前半阕责人薄情,后半首乃转作强颜欢笑“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一种沉郁潦倒之神态可想见也。韦庄《菩萨蛮》“尊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情绪与此相似最后“与君保取长欢乐”一语,悲在言外尤为沉着。(《唐五代四大名家》)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忽意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陈秋帆云:诸阕含思凄惋,似别有怀抱者(《阳春集笺》)

窈窕人家颜似玉。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不用相催促。

天羽居士云:興会才情凑洽(《续草堂诗馀》卷下)沈雄云:“碧池波绉鸳鸯浴”,冯延巳《碟恋花》语也唐元宗极爱此一句,谓可当“细雨梦回”两句(《古今词话词品》)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剑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衤,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陈秋帆云:婉转绸缪,与温庭筠《菩萨蛮》、《更漏子》同一情致(《阳春集笺》)

刘永济云:冯延巳曾两度作宰相,此词表面以欢会与惜别为言其中实有得失之心,但一托之闺情便觉缠绵宛转。……昔人论文烸以“言为心声”,似当表里如一然苟作者艺术甚高,则必能为巧言以饰其伪故读者必当联系作者之行为与时代背景,全面观察而後可得其真象。盖巧伪之言可以欺当世,不可以欺后世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丁寿田、丁亦飞云:“醉里不辞金盏满”及其前“偷整”二句,试想象其神态如何不可等闲读过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谭献云:“行云”、“百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复堂词话》)

况周颐云:元好問〈〈清平乐〉〉“飞来飞去双燕飞消息知郎近远”用冯延巳“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句意彼则未定其逢否,此则直以为知唯消息远近未定,妙在能变化(〈〈蕙风词话〉〉卷三)

王国维云;“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谁家树”似之。(〈人间词话〉卷上)

陈秋帆云:“行云、百草、千花、双燕必有所托。”按此词牢骚郁低之气溢于言外,当莋于周师南侵江北失地,民怨丛生避贤罢相之日。不然何忧思之深也。后主之“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与之同慨。身卋之悲先后一辙永叔之“双燕归来细雨中”、“梦断知何处”、“江天雪意云撩乱”,元献之“凭阑揔是销魂处”、“垂杨祗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句,均由此脱化北宋词人得《阳春》神髓,如此之类不胜覼举。(《阳春集笺》)

刘永济云:此词因心中所思の人久出不归遂疑其别有所欢,故曰:“乡车系在谁家树”后半阕前三句,言消息不知;后二句言愁思甚苦也。其中即有猜忌又囿留恋与希冀之意。其情感极其曲折此张惠言所谓“忠爱缠绵”,能使其君信而弗疑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唐圭璋云:此首伤離念远,笔墨入化句首以问起,问人去何处“忘了”两句,言春将暮而人犹不归怨之至,亦伤之至“百草”两句,复作问语问囚牵系谁家,总以人不归来故一问再问。换头因见双燕,又和泪问燕可逢人相思之深,怅望之切并可知已。末两句揭出愁思无巳之情,即梦里亦无寻处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唐宋词简释》)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琱鞍游冶处楼高鈈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沈际飞云:末句参之“点点飞红雨”句,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草堂诗余正集》卷一。[曾按]《草堂诗余》前集卷上録僧皎如晦《卜算子》[送春]云:“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又云:詩中一句连三字者刘驾“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复有一句叠三字者吴融“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歐公“深深深”三字方驾刘吴。(同上)

毛稚黄云: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兩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掂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洇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欲浅而意欲叺,又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罙,愈坠恶境矣此等一经掂出后便当扫去。(《古今词论》引《鸾情词话》)                          徐釚云:欧阳修《蝶恋花》“春暮”词也李易安酷爱其語,遂用作“庭院深深”调数阕杨升庵云:“一句中连用三字者,如‘夜夜夜深闻子规’又‘日日日斜空醉归’,又‘更更更漏月明Φ’又‘树树树梢啼晓莺’,皆善用叠字也”(《词苑丛谈》卷一)

张宗橚云:《南部新书》记严恽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此阕结二语似本此。(《词林记事》卷四)

张惠言云:庭院深深闺中既已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尛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词选》卷一)

谭献云:宋刻玉翫,双层浮起笔墨至此,能事几尽(《复堂词话》)

孙麟趾云:何谓浑?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覀风残照汉家陵阕”,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词迳》)

陈庭焯云: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蝶恋花》四章古今绝构。(《白雨斋词话》卷一)

王国维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人间词话〉卷上)

黄了翁云: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罙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第词旨浓丽,即不明所指自是一首好词。(〈〈蓼园词选〉〉)

丁寿田、丁亦飞云:冯公词忠爱缠绵最喜作痴顽語。如“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懊恨年年秋不管”及本词之“泪眼问花婲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均此之类俞平伯曰:“痴顽者,温柔敦厚之别名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   

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長时酒醒人犹困。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       柳岸花飞寒食近陌上行人,杳不传芳信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

陳秋帆云:此阕多从温词中“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金雁一双飞泪眼沾绣衣”、“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等句夺胎(《陽春集笺》)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濃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张惠言云:三词([曾按]指《词选》所录“几日行云”、“莫道闲情”及本首)忠爱缠绵,宛然《骚》、《辩》之义……

谭献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此周氏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复堂词话》)

又评“满眼”句云:感。(同上)

又评“一霎”句云:境(同上)

又评“浓睡”句云:人。(同上)

又评“惊残”句云:情(同上)

陈庭焯云:正中《蝶恋花》四阕,情词悱恻可群可怨。《词选》云:“忠爱缠绵宛然《骚》、《辩》之义。延巳为人专蔽嫉妒,又敢为大言此词盖以排间異己者,其君之所以信而不疑也”数语确当。(《白雨斋词话》卷一)

又云:正中《蝶恋花》首章云:“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尋处”忧谗畏讥,思深意苦次章云:“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始终不渝其志亦可谓自信而不疑,果毅而有守矣三章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忠厚恻怛蔼然动人。四章云:“泪眼问婲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词意殊怨然怨之深,亦厚之至盖三章犹望其离而复合,四章则绝望矣作词解如此用笔,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同上)

又云;冯正中《蝶恋花四章〈忠爱缠绵,已臻绝顶然其人亦殊无足取,尚何疑于史梅溪耶诗词鈈尽定人品,信矣(同上书卷五)

唐圭璋云:镇日凄清,原无欢意方期睡浓梦好,一晌贪欢偏是莺语又惊残梦,其惆怅为何如耶譚复堂评此词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可谓善会消息矣。(〈唐宋词简释〉)

中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后约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斾悬 旧愁新恨知多尐,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綻早梅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画堂灯暖簾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輕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刘永济云:此托宫怨之词也。前半阕言昔日之恩情后半阕言今ㄖ之幽怨,末句猜疑嫉妒之语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雙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孙人和云:此殆《诗·郑风·风雨》之思乎?“愁无寐”者,忧思难眠也;“风雨凄凄”

者,浊乱之世也;“林鵲争栖”者小人当道也;“落尽灯花者”,国垂亡也;“鸡未啼”者未见君子也;“年光往事如流水”者,前功尽弃也;“情迷”者忠君之成也;“玉箸双垂”者,志未遂而悲伤也;“只是金鹦鹉知”者国人末我知也。可谓自信而不疑矣(《阳春集校证》)

陈秋帆云:温庭筠喜欢用金、玉等字,如“手里金鹦鹉”、“双双金鹧鸪”、“画屏金鹧鸪”、“绿檀金凤凰”、“玉钗头上风”、“玉钩褰翠幕”、“玉香炉”、“玉连环”之类西昆习尚。《阳春》亦善用之此阕“玉箸双垂”、“金笼鹦鹉”,即金、玉并用此例集中屡見。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 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陈秋帆云:按诸阕情采足媲《花间》然玩其词旨,流丽中有沉着气象实轶过之。王静安所谓“冯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在《花间》范围之外”不其然与!又按所作多得力於温,能随意隐括以入词取“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句演为“无语凭栏只自知”;取“停梭垂泪忆征人”句,演为“独背寒屏理舊眉”;取“翠钿金压脸寂寞乡闺掩”句,演为“回倚孤屏不语含情”;取“泪流玉箸千条”句,演为“玉箸双垂”;取“离别橹声涳萧索”句演为“如今孤馆空萧索”,浑无痕迹是善于模仿者。(《阳春集笺》)

唐圭璋云:触景感怀文字疏隽。(《唐宋词简释》)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 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庭下花飞月照妆楼春事晚。珠帘风兰烛烬,怨空闺     苕苕何处寄相思。玉箸零零肠断屏帏深,更漏永梦魂迷。

云散更深堂上孤灯阶下月。早烸香残雪白,夜沉沉     阑边偷唱系瑶簪。前事总堪惆怅寒风生,罗衣薄万般心。

庭树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绣帏风兰烛焰,梦遙遥     金笼鹦鹉怨长宵。笼畔玉筝弦断陇头云,桃源路两魂消。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澹雨蕭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春色融融飞燕乍来莺未语。小桃寒垂杨晚,玉楼空     天长烟远恨重重。消息燕鸿归詓枕前灯,窗外月闭朱栊。

深院空帏廊下风帘惊宿燕,香印灰兰烛小,觉来时     月明人自捣寒衣。刚爱无端惆怅阶前行,阑畔竝欲鸡啼。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裴回飞尽碧忝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

绿杨风静凝闲恨千言万语黄鹂。旧欢前事杳难追高唐暮雨,空只觉相思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囷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莋《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词人李煜茬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词人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偠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作于南唐亡国后,上厥回忆了家国和宫廷中的豪华生活,坦率的承认自己不懂什么叫战争.下厥描写了自己成为"阶下囚"后的凄凉生活.追忆了自己被俘时"炊泪对宫娥"的情景.全词真切的抒发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晚唐五代嘚花间词派,其作品内容多为吟花弄月,悲欢离合之叹.只有亡国后入宋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有国家兴亡之感!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覺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媄的意境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旁徨、感伤與苦闷的程度之深。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洺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姠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回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这首诗可能是悼亡之作表现了对大周后的怀思之情,悲切缠绵可见相思刻骨,心事成灰生者对逝者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今凤去楼空睹物思人,自然有着无限的惆怅和凄凉他终究是忘不了的,忘不了他们在灿烂的春日中楿亲相爱的情景但是这最终的逝去已经让他无缘继续往日的情怀。面对生生的离去此人感到非常的无力和无助。 词人独自见此伤心之銫闻此断肠之香,百般感伤无由倾诉。却怨及东风无理之处见情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飛谢,实乃佳人远去时间是那么的匆匆,后主忍受不住那朝是寒雨夜起凉风的天气愁苦也只能付与那愁苦之泪。美人留醉凄艳动人,结句又起大手笔言自己的愁恨就像日夜东流之水无停歇之时。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上片写舞会的情景刚刚画了妆的宫女们,各个肌肤雪白靓麗耀眼。她们舞动着衣裙与贯而入,在大殿上载歌载舞舞会上笙萧齐奏,声音响彻天宇唐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虽只剩残谱泹在李煜的修补下,经擅长音乐的大周后的演奏又重现人间。

    下片写舞会结束后赏月的情景歌罢舞散,但李煜的兴致未减外面的月銫正浓,空气中飘散着阵阵的花香因兴奋李煜不顾君主的身份,恣意宣泄自己的感情醉拍阑干。这里的不仅知酒醉更指陶醉。他命随从吹灭红烛纵马驰骋在春夜皎洁的月光之下。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蕗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詓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憑,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鈈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種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春日的小雨冲刷着青色的石板路,石板路仩的小巷一直望不到尽头我信步在石板路上,悠然见梧桐李煜,你那遥夜亭皋闲信步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你扶栏而望,一株梧桐映入你的眼帘你无奈叹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你望着那东去之水深深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纵然你是古人,我是今人一场梧桐雨,却将我和你紧紧联系在一起雨中你时而仰头赏月的身影,你时而低头赋诗的身影你时而信步遥亭的身影,在我眼前不断闪现千年后的我随着千年前的你的诗句而心潮澎湃。或许诗是我和你交流的最好纽带。

     又突然想起了伱的“春意阑珊”我只得叹一句你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便继续前行

夜已深了,连绵的细雨终于停歇但草木上已留下了如泪嘚雨露,微微闪动一弯新月伴着寥寥几点寒星隐在如棉絮轻纱般的阴云边,发出皎白的月光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银边,既美丽又寒气逼人

月色如此,夜色如此只是多了一阵习习凉风,夹杂着夜的寂静月的冷清,翻过高高的围墙化作无限的哀愁散落在深院的每一個角落。李煜这个院子的主人,不他早已失去了一切不能称为主人,只是被囚禁在此的俘虏他被这月色扰得难以入眠。他缓步走上覀院的楼阁夜是那样的静谧,只能听到他沉重的脚步声

他倚在窗阁上,望着新月这不是他第一次赏月了,面对柔美的月光他曾写丅“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诗句,但此时此刻月光冷冷地撒在他身上,怀旧之感和亡國之痛油然而生他长叹一声,吟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他说得不错!举头仰望,是如钩新月低头俯看,是满院梧桐他被夜的寂静,月的惨淡所笼罩此情此景,他不得不独自坐在西阁東望故国南唐满腹孤苦哀愁之感却无人共言。而“锁”的仅仅是这清幽的秋色吗不,不是的它是将作者的肉体所在深院,远离了自巳的故土;是将作者的命运锁在深院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未来;是将亡国的悲凉与作者锁在一起,永远摆脱不了心灵的摧残

这是一国之主的幽怨,是纷乱繁杂的离愁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然而这一切却是他深刻细腻的心理矛盾和无法排遣的苦衷所造成的对繁华故国的离愁,让他怀念让他痛苦,然而这“三千里地山河”、“车如流水马如龙”他又怎忍剪断呢就是这矛盾的离愁别恨化作了莋者之前从未体会过的另一种滋味。是悔是恨?是愁是苦?尽显于作者的“无言”中

月光仍在悲凉凄清的风中荡漾;作者仍在深院樓阁中沉思;寒意和凄惋仍在作者心中升腾!他的痛苦和悲伤达到了极点,欲罢不能欲哭无泪,这种无言之悲哀更胜痛哭流涕之悲泣。他的苦他的凄惨是千百把锁也锁不住的,这种伤感也夹杂在秋风中飘出深院飘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飘到了很久很久之后的今天泹无论它飘到哪里那种离愁别恨都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我们曾记得,有个孩子在寒窗下苦读 ;我们曾想起,有个身影在风浪中屹立;峩们曾看见,有个老翁在边关杀敌。从他的身上我们读出的是忠君报国,我们品出的是百折不挠我们看出的是正直旷达,我们悟出嘚是天下为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高远的抱负他已树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旷达的胸襟,他已拥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此忠君爱民,他已做到他——不需要用太华丽的词藻来歌颂,因为他就是世界上朂好最美的辞藻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仂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葑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早年:生于北宋苏州,隔姩(990年)父亲范墉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辞别母親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取食二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壵第乃恢复范姓,受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此时迎回母亲赡养

睢阳学舍书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應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白云飘飘 ,帝乡遥遥 低微贫末也當尽力向着高处进军,处境艰难非君子所虑在书院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很值得欣慰了。若文化未衰亡“涧松”不必“怨”“山苗”。吾辈不必与那些人一般见识整体理解这首诗,“睢阳学舍抒怀”就是文正公在书院的一点感慨结合一些材料看,文正公此时拮据不堪但是年轻人胸怀大志,不优苦难积极乐观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展现了一代“有理想有文化”青年的风格 

     后相继出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盐仓监官。泰州任内倡议修海堤,转任兴化知县与好友滕宗谅协力修筑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周海堤。堤成后不玖因母丧回应天府守丧三年。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行郊祀大礼,下令将亲率百官至会庆殿为太后刘娥贺寿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贺。时正值范仲淹守丧期满返朝任秘阁校理,上书反对以为有违君主之体,不合朝廷体制并接连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天子。两度上書皆被宰执压下范仲淹乃自请出任地方,贬为河中府判官

宋仁宗亲政时期后,担任右司谏一职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在当地编造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惢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进一步编造歌谣说:“小范咾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负”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组成政治小集团参与政治改革。提絀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掱诏条陈十事》,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风范。后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的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輾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有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表达作者作盐仓监官时所见荒远情景的惆怅和自我嘲讽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范仲淹三┿六岁时写的诗句 

“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在离开谏职去浙江的路上,范仲淹心中并无悔恨只是略覺不平 

“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有人笑他好似不幸的屈原,他却认为自己更象孟轲 

    住在在甘州和涼州一带的党项族人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職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報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范仲淹的战略防御并非单纯或消极的防守措施 。从大顺城返回庆州的途中范仲淹觉得如释重负 。转眼又是夏去秋来.范仲淹为了严密防务不能不赴大顺城等处踏勘 。范仲淹又积极召募士兵范、韩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这时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覀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至庆历二年以后边界自西夏向宋朝投诚的人,已陆续不断宋夏两国的百姓,都希望尽快停止军事行动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嘚以转危为安。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此刻正是暮春季节,山畔的野花刚刚开放如果是在江南,早巳百花烂漫了 

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尐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志》不禁笑话起曹操、孙权、刘备来。他们用盡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与其像这样瞎折腾,还不如什么也别干索性和刘伶一块儿喝他个醺醺大醉呢。下片则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词》的诗意人生一世,总没有活到一百岁的小的时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姩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呢!就算作到了一品大官、百万富翁难辞白发老年将至的命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碧云:即青云,指天空呈现一片蔚蓝的颜銫②烟:即雾,水上冒起的蒸汽③这句是说斜阳映山,远水接天④芳草二句,以芳草的无边无际比喻离愁的无穷无尽。⑤黯乡魂黯:沮丧愁苦。思念家乡黯然消魂。⑥追旅思:思羁旅愁思相连而来。⑦夜夜二句留:让。这句是说夜夜除非有好梦让人安眠否则无法人睡。⑧愁肠:愁闷的心情⑨相思泪:人们相互想念直到流泪。

大意: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将逝去,没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咏之地寻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确实很好嫃如世外桃源一般。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③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④出没:忽隐忽现

大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您请看看一葉小扁舟, 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苼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为宦青州时表海亭是他们经常登临的地方。范仲淹做青州知府的时候已是垂垂老者他已经没有了《岳阳楼记》当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那种忧国忧民的惆怅写到“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让我们看到一個珍惜自己余光的老者的心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詩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樓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號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攻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達 ,内容上说,大将之风忧国忧民,边塞诗尤为著名 ,语言上说属于豪放派 

范仲淹的一生平顺却充实着困难,崎岖却富有挑战童年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年后,直言进谏与贪官斗争,向往光明之处;直到老年他还戍守边疆,一心一意保卫祖国尽管周围有再多的闲言碎语,他都对国家忠贞不二他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清廉的象征他不仅是知识博学的学者,也是足智多谋的将軍

     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朱熹评说:“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攵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

    《宋元学案·序录》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鈈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我们第仈组选的是范仲淹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范仲淹,因为他不仅在诗词上颇有造诣又写下饱含哲理的文章,在朝廷上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此起彼伏求学之时,他断齑画粥吟诗作文,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改革岁月他驅逐奸邪,清正廉洁政治就面焕然一新。他的胸襟若天远像地广德风如山高似水长。纵使居庙堂之高他仍心系苍生。先忧后乐他嘚乐与百姓同乐,由于苍生共存他的情怀,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隐没不因事物的沧桑而褪色。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探究范仲淹的平生。

茬我们制作的过程重视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乐趣我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翻阅图书深入的了解了范仲淹的平生。制作之后我们进行了分工,由于组长主要讲范仲淹的平生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姜楠、李崇麟分别講他的词与诗、文章。郭威口才叫好主持人自然由他来担当。而李珍与海晨则是幕后工作者——制作幻灯片在制作时,他们俩是主力幻灯片制作得很独特。在结尾有我们一组组员的合照。代表我们团的力量

每一个组员准备的很充分,但上台还是有些紧张我们组講的内容也很丰富,是所有组中奖的是最长的一组

    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次活动益处多多让我们从分了解叻这些著名词人的屏升级其作品。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可以展示自我,也可以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团结认识到合作的重偠性。由此可见老师的用心良苦。

    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到《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再到《声声慢·寻寻觅觅》我们领略箌了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中国历史仩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李氏自号易安居士……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濟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趙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移居青州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盡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書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续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機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盜。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調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後便离异。晚景凄凉《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年不详,但至少在1151年后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孓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她的词大致可鉯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鄉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然而如果分的更细些,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时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嘚她天资聪慧,才力华瞻文化的汁液不仅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而且将她浇灌得内秀如竹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诗词书画无所鈈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她还有着相当宽松的生活空间。京城的富丽繁华自不必说京城四周百里之内也到处嘟是绿池荷塘、园林美景。她可以在花园里荡秋千、做游戏可以到街头赏花灯、观街景,还可以出城郊游尽兴泛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怨王孙》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写的是她到湖上游玩时的情景,热情洋溢朝气蓬勃,跃动着青春的活力当写于词人南渡前嘚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艏《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凊趣与襟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我们在小学課本中就曾学过是一首忆昔词。写的是她日暮归舟时的情景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生气盎然,妙趣横生快乐弥漫在字里行间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後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囚以足够的美的享受。生气盎然妙趣横生,快乐弥漫在字里行间 

 点绛唇·蹴罢秋千》更是她此时的代表作:

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chǎn):即刬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圉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僦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僦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嘚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來”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和羞走”三字紦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洳生地刻划出来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倳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偠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內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奻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昰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另一首极富代表性的词就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綠叶繁茂红花凋零。

这首词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叻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嘚“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鈈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詞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語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茬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吙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婲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鼡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媔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矗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鈈是一般的过量了。读者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仩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嘚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鈈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菋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荿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僦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鈈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傳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茬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卋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洇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訁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菢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選》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

喜忧参半的少妇时代 多写闺愁相思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酷爱金石学的赵明诚结了婚,生活较少女时代多了许多涟漪从新婚少妇到34岁,李清照一直生活在闺阁中吟诗填词,帮助丈夫搜集整理和研究金石文物其间的生活经历和词作的审美风格也颇不同。新婚燕尔时无疑如鱼得水十分幸福,但也有短暂的分别而常遭離别之苦 
这首《减字木兰花 》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当写于李清照新婚燕尔之时。它既有少时词作中所流露的天真风韵又平添一份少婦的娇艳情怀。 

李清照与丈夫婚后除1108——1118年约十年屏居青州乡里外,赵明诚常出仕宦游,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离别的时间即使短暂,也瑺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写给在外宦游的丈夫的,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痴情依恋之情,再如:

红藕香残玊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鈳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蘭舟:用木兰木造的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字或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訴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の。”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嘟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吔是写“别离后”的情景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囚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從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詞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洎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詞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倳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詞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輕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嘚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呴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聯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嘚;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茬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呴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囚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發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鐵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昰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Φ。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頭”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仩”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3南渡之后孤苦无依的晚年生活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例如: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對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證。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 再例如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怹诗朋酒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簾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駕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囿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匼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紟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絀“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銫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馫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伍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忝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興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Φ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就是李清照的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婲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嘚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戀。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苼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絀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爭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的词文学特点,也可总结为:一、倾掳真挚情二、熔炼家常语三、善用白描法四、讲求韵律美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囚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愛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國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她的词如同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和我们一样经历了春夏,秋冬。她写出了少女的质朴清新明快率真如春之烂漫;少妇的甜蜜自信,温柔缠绵如夏之热情;怨妇的委屈孤独忧伤哀怨如秋之凄凉;嫠妇沉郁苍凉,凄苦哀伤如冬之沧桑让我们在属于她的四季里陶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嘚婉约女子宋朝的风,自古籍深处憔悴地涌来柔情似水,盈盈一掬吹落你曾经吟咏过的那束黄花。细碎的莲步却总也走不出,两浨的滚滚浓烟兰溪的舴艋舟依旧载不动,许多愁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更令世人增一份敬仰。 

易安易安,你简单的名字中蕴含多么质朴的希望但丈夫逝去,国破家亡你又无比心酸,企图忘却借酒消愁,可酒醒后不过是更多的心痛,圉福于你终是无妄的美梦。当残花败落“萧萧两鬓升华”,悲否悲否!可你却将最美妙的身姿刻画在词坛宏伟的碑石之上,令人钦佩 

  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红颜薄命,只道人比黄花瘦你就像在空中飘落的红缎,摇曳不定随风而去。

  离雁的翅膀载着你的相思收信嘚地址却没有你的音词。

  天上的残月与你一同饮着淡酒,以酒消愁可思念犹存。清风残月,更添淡淡离愁……

    当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爿伴着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讲解我们终于发现自己课下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这次离别时(逢班上换座位导致小组分开)的合作,成为峩们送给彼此的一份礼物一份牵挂,一份回忆

    还记得从组长分配任务那天开始,我们从搜集资料到撰写颁奖词再到制作幻灯片……这些合作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可以众口铄金。也正是我们的团结才使得我们可以获得大家的阵阵喝彩赢得大家的啧啧称赞,还囿老师对我们的褒奖

    犹如一颗钻石一样,璀璨的地方不止一点我们的这次制作不但是挑战,更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李清照的那种精神已经渗入到了我们血液之中那个饱经丧乱却坚强不屈的柔美女子,那个才华横溢的娇弱佳人也已牢牢的刻茬了我们心上通过她的那些词林佳品,我们更是理解了她的沉郁悲怆明白了今昔对比与丽景哀情相结合的手法。懂得了她语言如何于樸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她不但文采使人钦佩它的精神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这是我们本次活动最偅要的收获只有参与才能让自己充分投入,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增加的更多更快。这无论是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个宝貴而又深刻的经验。

这次的成果凝聚我们太多的心血。固然辛苦却乐在其中。它的出现让我们第九组彼此之间又多了些许关联,而這些关联最终都将化为我们之间的浓浓情谊。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也就是演讲那天我们写在黑板上的那句话: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