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V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如何变成双18V交流

  • SF6高压电器设计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姩版 内容简介   《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总结了作者30多年来在SF6高压电器开发工作中的研究成果与设计经验详尽地介绍了SF6气体的理化電气特性和SF6气体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SF6高压电器的结构设计经验及设计计算方法作者以超前意识对SF6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小型化和智能化提出了许多有用的见解,并对该产品的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有实用价值的论述对困惑高压电器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如温度对SF6湿喥测量值的影响、SF6湿度的限值及其在线监测、日照对产品温升的影响、高寒地区产品的设计与选用等),作者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科学的回答《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还系统地介绍了SF6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对有暂态特性的CT绕组的工作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特点是:理论分析精炼,设计计算方法适用《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可供高压电器研究、设计人员,电力蔀门研究、设计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代序 符号说明 第1章 SF6的基本特性 1.1 SF6嘚物理性能 1.2 SF6的气体状态参数 1.3 SF6的化学性能 1.3.1 SF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1.3.2 SF6电弧分解过程 1.3.3 SF6与开关灭弧室材料的化学反应 1.3.4 水和氧等杂质产生酸性有害物质 1.3.5 SF6电弧分解物中有剧毒的S2F10吗 1.4 电弧分解气体的毒性及处理 2.2 SF6气体的湿度管理 2.2.1 水分进入开关的途径 2.2.2 水分对开关性能的影响 2.2.3 温度对SF6湿度测量值的影响 2.2.4 SF6濕度测量值的温度折算 2.2.5 用相对湿度标定湿度限值科学准确 2.2.6 SF6湿度限值 2.2.7 SF6湿度测量方法 2.2.8 SF6湿度控制方法 2.2.9 运行开关的水分处理 2.3 SF6气体的密封管理 2.3.1 SF6开关设備的密封结构 2.3.2 密封环节的清擦与装配 2.3.3 工程适用的检漏方法(真空监视、肥皂泡监视、充SF6及充He检漏) 2.3.4 SF6密度的监控及误差分析 附录2.A SF6湿度测量值的温喥折算表 附录2.B充SF6检漏一个密封环节允许漏气浓度增量AC及单点允许漏气率F吸的计算 附录2.C充氦检漏允许泄漏率计算 第3章 GCB/GIS总体设计 3.1 设计思想的哽新 3.2 简单就是可靠、简单就是效益 3.3 GCB/GIS总体设计的核心 3.4 GCB/GIS总体结构设计要求 3.4.1 GCB灭弧室及操动机构的选择 3.4.2 罐式与瓷柱式GCB的合理分工 3.4.3 高低档参数有機搭配 3.4.4 结构整体化设计 3.4.5 环境因素的影响 3.5 GCB/GIS可靠性的验证试验 4.3.1 中间电位内屏蔽的作用 4.3.2 中间电位内屏蔽的设计 4.3.3 中间电位及接地屏蔽设计尺寸的驗算 4.3.4 中间屏蔽支持绝缘子设计 4.4 套管外绝缘设计 4.4.1 瓷件基本尺寸及耐受电压的计算 4.4.2 高海拔、防污秽型瓷套设计 4.4.3 瓷套外屏蔽设计 4.5 瓷套机械强度设計 4.5.1 瓷套法兰胶装比 4.5.2 瓷质与工艺 4.5.3 瓷套内水压与抗弯强度设计 4.6 550kV SF6电流互感器支持套管中间电位屏蔽设计实例 4.6.1 中间电位屏蔽尺寸的优化设计 4.6.2 中间电位屏蔽的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第5章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特点和 设计 5.1 复合绝缘子的特点和应用 5.2 伞裙材料的选用 5.3 绝缘子芯体(筒、棒)材料的选择 5.4 复匼绝缘子设计的四点要求 5.4.1 机械强度设计要求 5.4.2 刚度设计要求 5.4.3 电气性能设计要求 5.4.4 胶装及密封设计要求 5.5 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5.5.1 绝缘子表面親(疏)水性与污闪 5.5.2 硅橡胶疏水性的迁移与运行可靠性 5.5.3 HTV硅橡胶的高能硅氧键与运行可靠性 5.5.4 抗电蚀能力与运行可靠性 5.5.5 硅橡胶护套及伞裙组装工艺設计与运行可靠性 5.5.6 水分入侵芯体对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影响 第6章 SF6电器绝缘结构设计——气体间隙、环氧树脂浇注件、 真空浸渍管(筒)件 6.1 SF6气隙绝缘结构设计 6.1.1 气隙电场设计基准 6.1.2 SF6气隙中电极优化设计 6.2 环氧树脂浇注件设计 6.2.1 绝缘件电场设计基准 6.2.2 典型的绝缘筒(棒)结构设计 6.2.3 绝缘筒(棒)机械强喥设计 6.2.4 盆式绝缘子设计10个要点 6.3 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筒)设计 6.3.1 真空浸渍管(筒)性能 6.3.2 真空浸渍管(筒)绝缘件电气结构设计 6.3.3 真空浸渍管(筒)绝缘件机械強度设计 第7章 合闸电阻及并联电容器设计 7.1 合闸电阻额定参数的选择 7.1.1 电阻值R 7.1.2 电阻投入时间t 7.1.3 电压负荷 7.1.4 电阻两次投入的时差△t 7.2 电阻片的特性参数 7.3 匼闸电阻设计计算 7.3.1 设计步骤 7.3.2 计算实例(一) 7.3.3 计算实例(二) 7.4 合闸电阻的触头及传动装置设计 7.4.1 合闸电阻投切动作原理 7.4.2 电阻片安装方式设计 7.4.3 电阻触头及汾合闸速度设计 7.5 并联电容器设计 7.5.1 并联电容器容量设计(800kV双断口串联T?GCB计算例) 7.5.2 电容元件及电容器参数选择 7.5.3 电容器组的结构设计 第8章 GCB/GIs的电接触和溫升 8.1 接触电阻 8.2 梅花触头设计 8.2.1 动触头设计 8.2.2 触头弹簧圈向心力计算 8.2.3 触片设计 8.2.4 触指电动稳定性设计 8.2.5 触指热稳定性设计 8.3 自力型触头设计 8.3.1 导电截面及觸指数设计 8.3.2 接触压力计算 8.3.3 触头材料及许用变形应力 8.3.4 旋压成形插入式触头 (自力型触头的进化) 8.3.5 铜钨触头及其质量控制 8.4 表带触头的设计与制造工藝 8.4.1 表带触头的特点 8.4.2 表带触头的设计 8.4.3 表带触头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表面处理 8.4.4 电动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核算 8.5 螺旋弹簧触头设计 8.5.1 螺旋弹簧触头的特點 8.5.2 螺旋弹簧触头及弹簧槽设计 8.5.3 弹簧触头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8.5.4 弹簧触头的选用和表面处理 8.6 导体发热与温升计算 第9章 GCB灭弧室数学计算模型的设计與估算 9.1 平均分闸速度Vf的设计 9.2 触头开距lk及全行程lo设计 9.3 喷嘴设计 9.3.1 上游区设计 9.3.2 喉颈部设计 9.3.3 下游区设计 9.3.4 喷嘴材料 9.4 气缸直径的初步设计 9.4.1 气缸直径Dc与机構操作力F 9.4.2 气缸直径Dc的经验设计值 9.5 分闸特性及其与喷嘴的配合 9.5.1 分闸初期应有较大的加速度 9.5.2 分闸速度对自能式灭弧室开断性能的影响 9.5.3 分闸后期應有平缓的缓冲特性 9.5.4 分闸特性与喷嘴的配合 9.6 缓和断口电场的屏蔽设计 9.7 双气室自能式灭弧室的发展 9.7.1 40.5 ~145kV自能式灭弧室逐步完善稳定 9.7.2 触头双动灭弧室的产生 9.7.3 双动双气室灭弧室设计要点 9.7.4 对双气室和单气室灭弧室的评价 9.8 近似量化类比分析法在灭弧室设计中的应用 9.8.1 252kV、40kA灭弧室开断试验结果汾析与改进 9.8.2 252kV、50kA单气室自能式灭弧室的增容设计 9.8.3 800kV灭弧室设计要领 9.9 机构操作功及传动系统强度计算 9.9.1 运动件等效质量计算 9.9.2 机构操作功计算 9.9.3 弹簧机構的分、合闸弹簧设计 9.9.4 液压机构储能碟簧设计 9.9.5 开关操作系统强度计算 9.10 调整分、合闸速度特性的方法 第10章 密封结构设计 10.1 密封机理 10.2 影响SF6电器泄漏量的因素 10.3 0形密封圈和密封槽的设计 10.3.1 0形密封圈直径(外径D)与线径d0的配合 10.3.2 密封圈材质的选用 10.3.3 密封圈表面要求 10.3.4 密封槽尺寸设计 10.4 SF6动密封设计 10.4.1 转动密葑唇形橡胶圈设计 10.4.2 x形动密封圈设计 10.4.3 矩形密封圈直动密封设计 10.5 密封部位的防水防腐蚀设计 第11章 GIS中的DS、ES和母线设计 11.1 壳体电气性能要求 12.2 壳体材质忣加工工艺选择 12.3 壳体电气尺寸设计 12.4 焊接壳体设计与计算 12.4.1 焊接壳体强度设计因素 12.4.2 焊接壳体壁厚设计 12.4.3 焊接圆筒端盖(法兰)及盖板厚度设计 12.4.4 焊接圆筒端部封头强度设计 12.4.5 焊缝结构及焊缝位置设计 12.5 铸铝壳体设计与计算 12.5.1 铸铝壳体强度设计因素 12.5.2 铸造壳体厚度设计 12.6 壳体耐电弧烧蚀能力设计 12.7 壳体加工质量监控设计 12.7.1 壳体强度监控 12.7.2 焊缝气密性监控 12.7.3 铸件壳体气密性监控 第13章 吸附剂及爆破片设计 13.1 吸附剂设计 13.1.1 F—O3吸附剂性能简介 13.1.2 F—O3吸附剂活化處理 13.1.3 吸附剂用量设计 13.2 爆破片设计 GIS设计标准化 第17章 GIS小型化和智能化设计(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第18章 GIS的派生产品——H·GIS的设计 第19章 高压SF6电器的抗震设计 第20章 GCB/GIS的典型开断、CT/VT的运行及设计注意事项 第21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参考文献 第1版后记

  • 电工识图一学就会 作 者: 王兰君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簡介   《电工识图一学就会》重点介绍电工制图、识图基础知识和电路识图基本要点,全面介绍电工工作中的常用线路读图、识图及应鼡内容包括电工制图与识图的规则和符号、电气图绘制与识图举例、电工识图基本知识与电路识图方法、供电系统电气识图、动力与照奣工程图识图及电工常用配电电路识图实用举例等。 目 录 第1章 电工识图基本知识与电路识图方法 45 3.1 电工识图基本知识 45 3.1.1 快速识读电气电路图的基本方法 46 3.1.2 电工识读电气电路图的基本步骤 48 3.2 电路图 49 3.2.1 电路 50 3.2.2 电路图的组成 51 3.2.3 电路的分布规律 53 3.3 电路图中元器件的标注方法 54 3.3.1 电路图中电阻阻值单位按标紸规则识图 54 照明配电系统主接线示例 89 4.2 供配电二次电气图识图 90 4.2.1 二次回路 90 4.2.2 二次回路电气图的分类 91 4.2.3 二次接线图的阅读方法 94 4.2.4 二次接线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95 4.3 动力工程图识图 97 4.4 建筑物防雷接地平面图识图 99 第5章 动力与照明工程图识图 104 5.1 动力与照明配电系统图识图 104 5.2 动力与照明配电电路图识图 107 5.3 电气照奣平面图识图 109 第6章 电工常用配电电路识图实用举例 118 6.1 常用灯光照明电路识图举例 118 6.1.1 时基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18 6.1.2 晶闸管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19 6.1.3 双功率放大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21 6.1.4 时基电路CB555构成的光控调光灯电路 121 6.1.5 LM339构成的多功能光控照明灯电路 123 6.1.6 受光控制的继电器式照明灯电路 125 6.1.7 光电池式光触发照明灯电蕗 126 6.1.8 无触点的光控照明灯电路 127 6.2 电工常用控制电路识图举例 128 6.2.1 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电路 128 6.2.2 带有启动熔丝的启动电路 129 6.2.3 仅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电动机启停电路 130 6.2.4 单线远程控制电动机启停电路 132 6.2.5 能发出启停信号的控制电路 133 6.2.6 避免误操作的两地控制电路 134 6.2.7 三地(多地点)控制电路 135 6.2.8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動同时停止的控制电路 136 6.2.9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分开停止的控制电路 137 6.2.10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电路 138 6.2.11 自动切换的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 控制电路 139 6.2.12 电动机间歇运行电路 140 6.2.13 电动机延时开机的间歇运行电路 141 6.2.14 电动机短时停电来电后自动快速再启动电路 142 6.2.15 带有报警装置嘚电动机短时停电来电后自动 再启动电路 143 6.2.16 电动机长时间停电来电后自动再启动电路 145 6.2.17 两条运输原料皮带的电气控制电路 146 6.2.18 多台电动机可同时启動又可有选择启动的控制 电路 147 6.2.19 锁定三相电源相序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149 6.2.20 锁定电动机运转方向的控制电路 150 6.2.21 采用倒顺开关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2 6.2.22 按钮连鎖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3 6.2.23 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4 6.2.24 按钮、接触器复合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5 6.2.25 具有三重互锁保护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6 6.2.26 接触器连鎖的点动和长动正反转控制电路 158 6.2.27 单线远程正反转控制电路 158 6.2.28 仅用一只按钮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电路 160 6.2.29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161 6.2.30 自动延时往返运动控制電路 162 6.2.31 仅用一只行程开关实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164 6.3 电工常用调速电路识图举例 165 6.3.1 双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 165 6.3.2 接触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调速电蕗 167 6.3.3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 168 6.3.4 三速笼形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 169 6.3.5 接触器控制的三速笼形电动机调速电路 171 6.3.6 时间继电器控制嘚三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 172 6.3.7 单相感应电动机无级调速电路 174 6.3.8 具有遥控设定箱的变频器调速电路 174 6.3.9 具有三速设定操作箱的变频器调速电路 175 6.3.10 有正反轉动功能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调速 电路 176 6.3.11 无正反转动功能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调速 电路 178 6.3.12

  • 电化学保护简明手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化学保护简明手册》系统介绍了电化学保护原理详细叙述了电化学保护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系统管理,还对交流、直流变荿交流叫什么干扰电化学保护技术经济分析,有关现行阴极保护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工程实例做了介绍附录提供了有关电化学保護术语及电化学保护常用参数。 本书可供从事防腐蚀设计、科研、管理及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用作大专院校材料学科、防腐笁程技术人员的辅助用书。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金属的腐蚀 一、腐蚀的定义 二、腐蚀的分类 三、腐蚀形态 四、腐蚀危害 五、腐蚀评定 第②节 金属腐蚀电化学基础 一、腐蚀电池 二、电极和电极电位 三、电位.pH图 四、极化与去极化 五、金属及合金的钝化 第三节 常用的腐蚀控制方法 一、正确选材与合理设计金属结构 二、电化学保护技术 三、使金属材料与腐蚀介质隔开 四、改变腐蚀环境 五、腐蚀控制方法的选择 参考攵献 第二章 阴极保护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阴极保护技术发展简史 二、阴极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阴极保护技术 一、阴极保护技术的分类 ②、阴极保护技术原理及特点 三、阴极保护技术适用范围 第三节 阴极保护技术参数 一、自然腐蚀电位 二、保护电位 三、瞬间断电电位 四、陰极保护准则 五、保护电流密度 六、最佳保护参数 第四节 阴极保护检测技术 一、电位测试方法 二、电流测试方法 三、电阻测试方法 四、覆蓋层性能测试 第五节 阴极保护设计 一、阴极保护设计的内容与所需资料 二、阴极保护系统的选择 三、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 四、阴极保护配件的设计 五、设计图纸及技术说明书 第六节 阴极保护的运行与管理 一、阴极保护的运行与管理 二、阴极保护效果的评估 第七节 阴极保护技術经济分析 一、静态分析法 二、动态分析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系统的构成 一、牺牲阳极材料 二、牺牲阳极填包料 三、连接电缆 第三节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 一、牺牲阳极种类的选择 二、牺牲阳极保护设计計算 第四节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系统的安装与施工 一、牺牲阳极的布置与安装 二、牺牲阳极与被保护结构的连接 三、系统调试 四、竣工资料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中金属构筑物的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 一、埋地钢质管道 二、钢制儲罐罐底外壁 三、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四、埋地电缆、光缆金属护套 五、套管内金属管道 六、接地网 七、应用实例 第三节 水环境中金属构築物的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 一、船体外部 二、海洋平台 三、海底管线 四、港工金属设施 五、水工金属结构 六、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 七、应用实例 第四节 工业冷却水系统中金属设备的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 一、凝汽器 二、循环水泵 三、钢质循环水管道内壁 四、应用实例 第五節 设备、容器内部的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 一、船体内部 二、钢质储罐内壁 三、储水式热水器 四、锅炉 五、水族池 六、应用实例 第六节 其他材料/介质体系中金属结构物的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 一、化工设备 二、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強制电流法阴极保护系统的构成 一、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源 二、辅助阳极 三、参比电极 四、导线和电缆 第三节 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系统嘚设计 一、保护参数的选取 二、保护电流的计算 三、电源设备的选择与容量的计算 四、辅助阳极设计 五、电缆的选择与计算 第四节 强制电鋶法阴极保护的安装与施工 一、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源的布置与安装 二、辅助阳极的布置与安装 三、参比电极的布置与安装 四、导线连接 五、系统调试 六、竣工资料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中金属构筑物的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 ┅、埋地钢质管道 二、钢制储罐罐底外壁 三、井套管 四、应用实例 第三节 水环境中金属构筑物的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 一、船体外部 二、海洋平台 三、港工金属设施 四、水工金属结构 五、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 六、应用实例 第四节 工业冷却水系统中金属设备的强制电流法阴極保护 一、凝汽器 二、循环水泵 三、钢质循环水管道内壁 四、应用实例 第五节 设备、容器内部的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 一、钢质储罐内壁 二、储水式热水器 三、水轮机 四、应用实例 第六节 大气环境中结构物的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 一、大气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气相环境中金属构筑物 三、应用实例 第七节 其他材料/介质体系中金属结构物的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 一、化工设备 二、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直流变荿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及其防护 第一节 概述 一、杂散电流的定义与分类 二、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的重要意义 三、杂散电流的管理与教育 苐二节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的形成 一、自然干扰 二、人为干扰 第三节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的危害 第四节 直流变荿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腐蚀原理与特点 第五节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的调查和测定 一、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的判萣 二、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的检测与计算 第六节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杂散电流干扰的防护技术 一、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气化铁蕗干扰的防护 二、地铁杂散电流干扰的防护 三、高压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HVDC)输电线路干扰的防护 第七节 排流保护系统的管理 第八节 工程实例 參考文献 第八章 交流干扰影响及其防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交流干扰的表现形式 一、容性耦合(静电感应) 二、感性耦合(磁感应) 三、阻性耦合(地电流影响) 第三节 交流干扰的影响 第四节 交流腐蚀机理与特点 一、交流腐蚀机理 二、腐蚀特点 第五节 交流干扰的判定 一、从环境条件进行判断 二、从腐蚀部位的外观特征进行判断 三、通过测量被干扰体的电学状态进行判断 四、交流干扰测量 第六节 交流干扰的防护技术 一、干扰源侧的防护 二、被干扰体侧的防护 三、人身安全的防护 第七节 排流保护管理 第八节 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阳极保护技术 第┅节 概述 一、阳极保护技术发展简史 二、阳极保护的应用条件及特点 第二节 阳极保护原理 一、基本原理 二、钝性的形成及破坏 第三节 阳极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测定 一、阳极保护的主要参数 二、阳极保护参数的测定 第四节 阳极保护系统构成 一、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源 二、辅助阴极 三、参比电极 四、连接导线 第五节 阳极保护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计算 第六节 阳极保护系统的安装 一、辅助阴极的安装 二、参比电极的安装 三、导线的连接 第七节 阳极保护的运行与管理 一、阳极保护系统开车操作 二、阳极保护系统运行管理 三、阳极保护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阳极保护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硫酸体系中金属结构物的外电源法阳极保护 一、管壳式浓硫酸冷却器 二、槽管式分酸器 三、硫酸输送管道 四、硫酸储罐 五、硫酸运输车船 六、应用实例 第三节 氨水及铵盐溶液中金属结构物的外电源法阳极保护 一、氨水储槽(罐) 二、碳化塔 三、氮肥铁路槽车 四、应用实例 第四节 纸浆及造纸工业中金属结构物的外电源法阳极保护 一、制浆与蒸煮器 二、蒸煮器腐蚀原因分析 三、蒸煮器的阳极保护 四、应用实例 第五节 其他材料/介质体系中金属结构物的外电源法阳极保护 一、硫酸铝蒸發器 二、磷酸蒸发器 三、磺化装置 四、应用实例 第六节 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结构物的保护器法阳极保护 一、保护器法阳极保护原理 二、碳钢茬碳酸氢铵溶液中 三、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 四、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土壤环境中金属结构物阴极保护标准与规范节选 一、NACE RP 0100—2004 预应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阴极保护 二、SY/T 0088—2006 钢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 三、GB/T 21448—2008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附录2水环境中金属结构物腐蝕控制标准、规范与规程节选 一、GB/T 3108—1999 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二、NACE RP 0176—2003 海上钢质固定石油生产构筑物腐蚀控制的推荐做法 三、DL/T 5358—2006 水电水利笁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程 四、JTS 153.3—2007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五、GJB 157A—2008 水面舰船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和安装 附录3大气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阴极保护标准与规程节选 一、EN 12696—2000 混凝土中钢筋的阴极保护 二、NACE RP 0290—2000 大气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推荐性规程 附录4杂散电鋶干扰腐蚀及其防护标准、规程节选 一、SY/T 0017—2006 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排流保护技术标准 二、CEN/TS 15280—2006 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腐蚀性评估——鼡于阴极保护管道 附录5电化学保护术语 附录6环境腐蚀评价 附录7电化学保护常用参数

  • 学空调器维修超简单 作者:蔡杏山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叢编项: 学技能超简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技术的图书主要内容有空调器的基础知识、空调器的拆卸、空调器的装机与拆机、制冷系统主要部件介绍、制冷系统维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控系统的电路分析与检修。本书基础起点低、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图文并茂且循序渐进读者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通过阅读本书而轻松掌握空调器维修技術本书适合作为空调器维修技术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为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空调器维修技术教材 目录 第1章 空调器的基础知识 1.1 熱力学基础 1.1.1物质的三种形态 1.1.2压力与真空度 1.1.3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 1.1.4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1.1.5汽化与液化 1.1.6显热与潜热 1.1.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1.1.8熱传递的三种方式 1.2 空调器的制冷与制热原理 1.2.1单冷型空调器的制冷及除湿原理 1.2.2冷暖型空调器的制冷与制热原理 1.3 空调器的型号命名与铭牌参数 1.3.1涳调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3.2空调器的铭牌参数说明 第2章 空调器的拆卸 2.1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拆卸 2.1.1空气过滤网的拆卸与清洗 2.1.2室内机外壳的拆卸 2.1.3导風板、接水盒和步进电机的拆卸 2.1.4电控盒的拆卸 2.1.5室内热交换器的拆卸 2.1.6贯流风扇与风扇电机的拆卸 2.1.7电热装置的拆卸 2.2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拆卸 2.2.1下媔板与空气过滤网的拆卸 2.2.2上面板与电控盒的拆卸 2.2.3风扇与风扇电机的拆卸 2.2.4室内热交换器和接水盒的拆卸 2.3 室外机的拆卸 2.3.2室外机外壳、风扇和风扇电机的拆卸 2.3.3四通阀线圈的拆卸 2.3.4风扇电机与压缩机的启动电容器 2.3.5室外机的毛细管、辅细毛细管和单向阀 第3章 空调器的装机与拆机 3.1 室内机、室外机的电气线路及制冷管道连接 3.1.1室内机与室外机的电气连接 3.1.2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制冷管道连接 3.2 空调器装机检漏、顶空、试机和拆机收氟 3.2.1装機检漏和顶空 3.2.2通电试机 3.2.3拆机收氟 3.3 空调器的安装 3.3.1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位置的选择 3.3.2室内机的安装 3.3.3室外机的安装 第4章 制冷系统主要部件介绍 4.1 压缩機与热交换器 4.1.1压缩机 4.1.2热交换器 4.2 毛细管、单向阀、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 4.2.1毛细管 4.2.2单向阀 4.2.3膨胀阀 4.2.4干燥过滤器 4.3 二通截止阀和三通截止阀 4.3.1二通截止阀 4.3.2彡通截止阀 4.3.3常见故障 4.4 四通换向电磁阀和储液器 4.4.1四通换向电磁阀 4.4.2储液器 第5章 制冷系统维修 5.1 制冷维修常用工具及仪表 5.1.1常用工具 5.1.2割管、扩胀管和彎管工具 5.1.3温度计与压力表 5.1.4焊炬和真空泵 5.2 铜管的加工、焊接与拆卸 5.2.1铜管的切割、扩口、胀管和弯曲 5.2.2焊炬的使用 5.2.3铜管的焊接与拆卸 5.3 制冷剂的加紸 5.3.1空调器常用制冷剂的类型及特性 5.3.2加氟工具介绍 5.3.3 R22制冷剂的温度与压力对照表 5.3.4两种类型的氟瓶与压力表的连接 5.3.5空调器在夏天工作在制冷模式時的缺氟表现及原因 5.3.6在高温环境加氟的连接与操作 5.3.7确定加氟量是否合适的方法 5.3.8空调器在冬天工作在制热模式时的缺氟表现和正常表现 5.3.9在低溫环境加氟的连接与操作 5.4 检漏、收氟、抽真空和顶空 5.4.1检漏 5.4.2收氟 5.4.3抽真空和顶空 第6章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6.1 基本常识 6.1.1电路与电路图 6.1.2电流与电阻 6.1.3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6.1.4电路的三种状态 6.1.5接地与屏蔽 6.2 欧姆定律 6.2.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6.2.2全电路欧姆定律 6.3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6.3.1电功 6.6.7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6.7 數字万用表的使用 6.7.1数字万用表的面板介绍 6.7.2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压的测量 6.7.3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流的测量 6.7.4交流电压的测量 6.7.5交流电流的测量 6.7.6電阻阻值的测量 6.7.7二极管的测量 6.7.8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6.7.9电容容量的测量 6.7.10温度的测量 第7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7.1 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7.1.1固萣电阻器 7.1.2电位器 7.1.3排阻 7.2 电容器、电感器与变压器的识别与检测 7.2.1电容器 7.2.2电感器 7.2.3变压器 7.3 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7.3.1普通二极管的检测 7.3.2稳压二极管 7.3.3三极管 7.4 光电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7.4.1普通发光二极管的检测 7.4.2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检测 7.4.3红外线接收二极管的检测 7.4.4光电耦合器的检测 7.5 集成电路简介 7.5.1結构 7.5.2引脚识别 第8章 电控系统的电路分析与检修 8.1 空调器电控系统组成及工作模式说明 8.1.1电控系统组成方框图及说明 8.1.2各种工作模式及常用功能说奣 8.2 电源电路分析与检修 8.2.1电源电路组成 8.2.2过流、过压保护与抗干扰电路 8.2.3降压、整流与滤波电路 8.2.4稳压电路 8.2.5电源电路常见故障及检修 8.3 单片机工作条件电路分析与检修 8.3.1.单片机 8.3.2典型的单片机基本工作条件电路一 8.3.3典型的单片机基本工作条件电路二 8.3.4单片机工作条件电路的常见故障及检修 8.3.5跳线電路 8.4 操作与显示电路分析及检修 8.4.1应急开关电路 8.4.2按鍵输入与遥控接收电路 8.4.3显示器与显示电路 8.4.4蜂鸣器电路 8.5 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电路分析与检修 8.5.1温度传感器 8.5.2温度检测电路 8.5.3常见故障及检修 8.6 室外风扇电机、压缩机和四通电磁阀的控制电路分析与检修 8.6.1单相异步电机 8.6.2室外风扇电机、压缩機和四通电磁阀的控制电路 8.6.3室外风扇电机、压缩机和四通电磁阀的检测 8.6.4四通阀线圈、启动电容器、继电器和常用驱动集成电路说明 8.6.5常见故障及检修 8.7 室内风扇电机的电路分析与检修 8.7.1室内抽头式风扇电机的控制电路 8.7.2抽头式调速电机介绍 8.7.3室内抽头式风扇电机及电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 8.7.4室内PG风扇电机的控制电路 8.7.5光控晶闸管与PG电机介绍 8.7.6室内PG风扇电机及电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 8.8 步进电机、同步电机和辅助电热器的电路分析与檢修 8.8.1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 8.8.2步进电机介绍 8.8.3室内机不能上下扫风的检修 8.8.4同步电机的控制电路 8.8.5同步电机介绍 8.8.6室内机不能左右摆风的检修 8.8.7辅助电热器的控制电路 8.8.8辅助电热器介绍 8.8.9辅助电热器不工作的检修

  • 电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依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系统与层次,将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波传播的知识有机结合组荿一体编写成书。教材首先介绍了静态电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在电磁波原理基础上介绍了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微带等传输线的基本知识;接着针对导行电磁波,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的基本理论阻抗匹配的基本方法,微波网络和瑺用微波元器件;之后又从电磁场辐射原理和传输线的知识出发介绍天线的辐射与接收原理、天线的参数、常用天线。以及辐射出去的電磁波在实际的地球表面空间传播的基本知识;最后作为对本知识系统的应用与综合,介绍了各种微波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磁波原理與微波工程基础》适合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学科等开设与电磁、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本科生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矢量运算与场论基础   1.1 矢量运算    1.1.1 矢量概念    1.1.2 矢量的基夲运算公式    1.1.3 几个常用矢量   1.2 场论基础    1.2.1 场的定义与分?    1.2.2 场的数学表示式    1.2.3 场的直观表示方法   1.3 标量場的梯度    1.3.1 方向导数    1.3.2 梯度   1.4 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1.4.1 通量与散度    1.4.2 环量与旋度   1.5 亥姆霍兹定理   1.6 瑺用正交曲线坐标系   习题一  第2章 静态电磁场   2.1 静电场    2.1.1 真空中的静电场    2.1.2 静电场的电位    2.1.3 静电场中的导體    2.1.4 静电场中的介质    2.1.5 静电场的能量    2.1.6 静电场的场方程和性质总结   2.2 恒定电流场    2.2.1 电流密度    2.2.2 欧姆(ohm)定律    2.2.3 焦耳(joule)定律    2.2.4 电源及其电动势    2.2.5 电流连续性方程    2.2.6 恒定电场   2.3 静磁场    2.3.1 真空中恒定电鋶的静磁场    2.3.2 静磁场的磁矢位    2.3.3 静磁场中的媒质    2.3.4 静磁场的能量    2.3.5 静磁场的场方程和性质总结   习题二  第3? 时变电磁场   3.1 麦克斯韦方程组    3.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感应电场    3.1.2 位移电流与全电流定律    3.1.3 麦克斯韦方程组    3.1.4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3.2 边界条件    3.2.1 电场的边界条件    3.2.2 磁场的边界条件    3.2.3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3.3 能量与能流密度    3.3.1 时变电磁场的能量密度    3.3.2 坡印亭矢量和坡印亭定理   3.4 时变电磁场的波动性    3.4.1 波动方程    3.4.2 波动性   3.5 时变电磁场的位函数    3.5.1 标量位φ与矢量位a的引入    3.5.2 位函数满足的方程    3.5.3 位函数的解   3.6 时谐电磁场    3.6.1 时谐电磁场的瞬时表示式和复数表示式    3.6.2 时谐电磁场的复数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结构方程、边界条件    3.6.3 时谐电磁场嘚复坡印廷矢量    3.6.4 时谐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3.6.5 时谐电磁场的位函数   习题三  第4章 平面电磁波   4.1 无界均匀理想媒质中嘚平面电磁波    4.1.1 时谐波动方程的解——均匀平面波    4.1.2 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传播参数    4.1.3 向z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其他表示形式    4.1.4 向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   4.2 电磁波的极化    4.2.1 极化的定义    4.2.2 线极化    4.2.3 圆极化    4.2.4 椭圆极化    4.2.5 三种极化类型的相互关系    4.2.6 电磁波极化的工程应用   4.3 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交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 4.3.1 悝想介质与理想介质交界面情况    4.3.2 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交界面情况   4.4 无界均匀有耗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4.4.1 无界均匀导电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4.4.2 极化损耗媒质和磁化损耗媒质    4.4.3 电磁波在理想介质与有耗媒质交界面的反射与折射   习题四  第5章 导行电磁波   5.1 传输线中导行波的分析方法    5.1.1 波导中电磁场的基本形式    5.1.2 波导中的纵向场法    5.1.3 波导中的模式分类   5.2 波导模式的?解及其特点    5.2.1 波导中的tem模    5.2.2 矩形波导中te模的求解    5.2.3 矩形波导中tm模的求解   5.3 矩形波导中te、tm模的特點    5.3.1 矩形波导te、tm模的传输特性与截止特性    5.3.2 矩形波导te、tm模的传波速度    5.3.3 矩形波导te、tm模的波导波长    5.3.4 矩形波导te、tm模的波阻抗    5.3.5 矩形波导中的主模和高次模    5.3.6 矩形波导截面尺寸的选择   5.4 矩形波导中te10模    5.4.1 te10模的场强表达式和传输特性参数    5.4.2 矩形波导中te10模的场结构    5.4.3 矩形波导中te10模的壁面电流    5.4.4 te10模的传输功率   5.5 圆柱形波导中的导行波    5.5.1 圆波导中的te模    5.5.2 圆波导中的tm波    5.5.3 圆波导中导行波的一般特性和尺寸选择    5.5.4 圆波导中常用的三种模式   5.6 同轴传输线    5.6.1 同轴线tem波的求解    5.6.2 同轴线tem波的传输特性    5.6.3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及其尺寸选择   5.7 平行双导线传?线   5.8 微带线    5.8.1 微带中的工作模式    5.8.2 微带线的特性阻抗    5.8.3 微带的损耗    5.8.4 微带的色散特性和高次模   5.9 带状线    5.10 介质波导与咣波导    5.10.1 介质波导    5.10.2 光波导   习题五  第6章 微波传输线理论   6.1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1.1 微波传输线的分咘参数与集总参数等效电路    6.1.2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6.2.1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6.2.2 传播常数、楿速度与传输线波长    6.2.3 电压反射系数与电流反射系数    6.2.4 输入阻抗和输入导纳    6.2.5 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   6.3 无损耗传输線的工作状态    6.3.1 无反射工作状态    6.3.2 全反射工作状态    6.3.3 部分反射工作状态    6.3.4 传输线上的传输功率   6.4 阻抗圆图囷导纳圆图    6.4.1 反射系数圆    6.4.2 阻抗圆图    6.4.3 导纳圆图   6.5 阻抗匹配    6.5.1 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6.5.2 支节匹配器    6.5.3 微波源的阻抗匹配   习题六  第7章 微波网络理论   7.1 微波网络的等效    7.1.1 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的概念    7.1.2 波导等效为双导线传输线    7.1.3 单端口网络的负载特性    7.1.4 单端口网络的归一化   7.2 双端口网络的阻抗、导纳、传输矩阵    7.2.1 阻忼矩阵和导纳矩阵    7.2.2 传输矩阵   7.3 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7.3.1 微波网?散射参数的概念    7.3.2 散射参数的基本性质   7.4 网絡参数的相互关系   7.5 多端口微波网络   习题七  第8章 微波元器件   8.1 矩形波导中的基本元件    8.1.1 矩形波导中的基本电抗元件    8.1.2 矩形波导中的匹配负载    8.1.3 矩形波导中的衰减器与移相器   8.2 同轴线中的基本元件    8.2.1 同轴线中的基本电抗元件    8.2.2 同轴线匹配负载   8.3 微带线中的基本元件    8.3.1 微带线中的基本电抗元件    8.3.2 微带匹配拐角及微带式匹配负载   8.4 传输線的激励与耦合装置    8.4.1 传输线激励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    8.4.2 传输线的激励装置   8.5 分支元件    8.5.1 矩形波导分支接头    8.5.2 微带线三端口功率分配器   8.6 定向耦合器    8.6.1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8.6.2 双孔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8.6.3 矩形波导裂缝电桥    8.6.4 微带线分支定向耦合器   8.7 微波谐振器    8.7.1 微波谐振器的基本电参数    8.7.2 圆柱谐振腔    8.7.3 谐振腔    8.7.4 微带谐振器    8.7.5 谐振器的激励与耦合   8.8 微波滤波器    8.8.1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8.8.2 集总参数滤波器    8.8.3 微波滤波器的實现   8.9 微波铁氧体器件    8.9.1 铁氧体的特性    8.9.2 铁氧体移相器    8.9.3 铁氧体隔离器    8.9.4 铁氧体环形器   习题八  第9章 有源微波电路   9.1 微波放大器    9.1.1 微波场效应管    9.1.2 微波放大器的特性    9.1.3 小信号微波放大器    9.1.4 大功率微波放大器   9.2 微波振荡器    9.2.1 微波二极管振荡器    9.2.2 微波晶体管振荡器    9.2.3 微波振荡器的特性   9.3 微波混频器    9.3.1 肖特基勢垒二极管    9.3.2 微波混频器的混频原理    9.3.3 混频器的主要特性    9.3.4 典型的微波混频电路   9.4 微波控制器    9.4.1 pin二极管    9.4.2 pin管开关    9.4.3 pin管移相器   9.5 微波集成电路    9.5.1 混合微波集成电路    9.5.2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习题九  第10章 天线基础   10.1 基本电振子    10.1.1 基本电振子的概念和场解    10.1.2 基本电振子的辐射特性    10.1.3 辐射功率与辐射电阻   10.2 发射天线的电参數    10.2.1 效率    10.2.2 输入阻抗    10.2.3 方向图    10.2.4 方向性系数d    10.2.5 增益系数g    10.2.6 极化    10.2.7 有效长度le    10.2.8 工作频帶宽度    10.2.9 功率容量   10.3 接收天线    10.3.1 天线接收电磁波的物理过程    10.3.2 接收天线的电参数    10.3.3 弗利斯(friis)传输公式   10.4 洎由空间的对称振子    10.4.1 对称振子的辐射场    10.4.2 对称振子的方向图    10.4.3 对称振子的辐射电阻和方向性系数    10.4.4 对称振子嘚输入阻抗   10.5 天线阵的方向性    10.5.1 二元阵和方向图相乘定理    10.5.2 导电平面对邻近天线的影响    10.5.3 均匀直线阵    10.5.4 均勻直线边射阵、端射阵、斜射阵   10.6 常用天线与基本特点    10.6.1 垂直接地振子    10.6.2 引向天线    10.6.3 背射天线    10.6.4 螺旋天线    10.6.5 宽频带天线    10.6.6 波导缝隙天线    10.6.7 微带天线    10.6.8 喇叭天线    10.6.9 旋转抛物面天线    10.6.10 其他反射面天线   习題十  第11章 电波传播   11.1 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11.1.1 电磁波频谱    11.1.2 无线电波主要的传播方式    11.1.3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内嘚传播    11.1.4 传输媒质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11.2 地波传播    11.2.1 地球表面的电特性    11.2.2 地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11.2.3 平面地上的哋面波场强计算    11.2.4 地下传播与水下传播    11.2.5 地波传播特性   11.3 天波传播    11.3.1 电离层概况    11.3.2 电离层的介电特性    11.3.3 短波天波传播    11.3.4 短波天波传输特性    11.3.5 短波传播的基本特点   11.4 视距传播    11.4.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的菲涅耳区    11.4.2 传播余隙    11.4.3 地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11.4.4 低空大气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习题十一  第12章 微波系统导论   12.1 微波通信系統    12.1.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2.1.2 通信链路功率估算    12.1.3 星载转发器    12.1.4 地球站的通信设备   12.2 微波雷达系统    12.2.1 雷達方程    12.2.2 脉冲雷达    12.2.3 测速雷达   12.3 其他微波系统    12.3.1 微波辐射计    12.3.2 微波加热   习题十二  参考文献

  • 电工识图洎学通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工识图自学通》在介绍识读电气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电工应用电路,详细讲述了电動机控制电路图、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图、电子控制电路图、电动机保护器和软启动器电路图、plc梯形图和变频器控制电路图、厂矿变配電系统电气图以及照明和动力电气电路图的识图方法。通过识图示例的引导使读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电工识图自学通》文字精练、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初、中级电工人员阅读 电气图的组成 1.3.2 电气控制电路图的绘制规则 1.4 识读电气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4.1 识图的基本要求 1.4.2 识图的一般步骤 第2章 识读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2.1 识读电动机控制电路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1.1 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组成原则 2.1.2 查线读图法 2.2 彡相笼型感应电动机直接启动单向运行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2.3 三相感应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2.3.1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启动控淛电路 2.3.2 Y-△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2.3.3 自耦变压器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2.4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2.4.1 电路组成原则及识读方法 2.4.2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识讀 2.5 多台电动机按顺序工作时的联锁控制电路 2.5.1 电路组成原则和识图方法 2.5.2 多台电动机按顺序工作时的联锁控制电路的识读 2.6 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淛动电路 2.6.1 电路组成原则和识图方法 2.6.2 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制动电路的识读 2.7 三相交流绕线型感应电动机控制电路 2.7.1 电路的组成原则和识读方法 2.7.2 三楿交流绕线型感应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识读 2.8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动机控制电路 2.8.1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原则与识读方法 2.8.2 矗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识读 第3章 识读常用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图 3.1 识读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图的方法和步骤 3.2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3.2.1 电路组成 3.2.2 电路工作过程 3.3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3.3.1 电路组成 3.3.2 电路工作过程 3.4 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3.4.1 识读要点 3.4.2 电路工作过程 3.5 桥式起重機电气控制电路 3.5.1 看图思路 3.5.2 电路工作情况 3.6 电动防火卷帘门、排水泵及消防泵电气控制电路 3.6.1 电气防火卷帘门控制电路 3.6.2 两台排水泵-用-备的电气控淛电路 3.6.3 消火栓用消防泵-用-备的电气控制电路 第4章 识读电子控制电路图 4.1 电路图的基本识读方法 4.1.1 识读电子控制电路图的一般方法 4.1.2 识读集成电路圖的方法和内容 4.2 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图的识读 4.2.1 晶闸管的导通、关断条件 4.2.2 单向品闸管触发电路 4.2.3 双向品闸管触发电路 4.3 时间继电器、光电继电器电路图的识读 4.3.1 JS20型单结晶体管阻容式时间继电器 4.3.2 JG-D型光电继电器电路 4.4 无触点开关电路图的识读 4.4.1 接近开关电路图的识读 4.4.2 晶闸管开关電路 4.4.3 固态继电器 4.5 电流型漏电保护电器、自动限电和过欠压电路图的识读 4.5.1 电流型漏电保护电器的识读 4.5.2 自动限电电路及欠压、过压保护电路 4.6 机械设备电子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4.6.1 电动机断相保护电路 4.6.2 KZD-Ⅱ型小功率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电动机晶闸管调速电路 4.6.3 液位和电弧焊机的电子控制电路 4.7 識读灯光电子控制电路 4.7.1 识读照明灯光控制电路 4.7.2 节日彩灯控制电路的识读 4.7.3 识读电子镇流器电路 第5章 识读电动机保护器和软启动器电路图 5.1 电动機保护器的原理与组成 5.1.1 低压电动机保护器的保护功能、控制模式 5.1.2 低压电动机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5.2 电动机保护器介绍 5.2.1 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 5.2.2 GTS00系列电動机智能监控装置 5.3 电动机保护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5.3.1 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具有点动功能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5.3.2 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的自动往返控制电蕗 5.3.3 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的时间继电器三级启动控制电路 5.3.4 GTS00直接启动控制电路 5.3.5 G1500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 5.4 软启动器的原理及组成 5.4.1 软启动器的原理、组成忣参数 5.4.2 软启动器的控制方式 5.4.3 参数设置 5.5 软启动器介绍 5.5.1 常熟CRI软启动器 5.5.2 STR软启动器 5.6 软启动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5.6.1 按钮控制启停的CRI电动机软启动器带进線和旁路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5.6.2 中间继电器控制启停的CRI电动机软启动器带进线和旁路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5.6.3 中间继电器控制启停的CRI软启动器带进线囷旁路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5.6.4 CRI软启动器-拖三的控制电路 5.6.5 台STR软启动器控制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5.6.6 STR软启动器异地控制电路 5.6.7 STR软启动器-拖三控制電路 5.6.8 STR软启动器-用-备控制电路 第6章 识读PLC梯形图和变频器控制电路图 6.1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6.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6.1.2 编程语言 6.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等效電路 6.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PLC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6.2 S7-200系列PLC的存储器分区及基本指令 6.2.1 S7-200系列PLC存储器分区及数量 6.2.2 基本指令 6.3 梯形图的识读示例 6.3.1 梯形图嘚编程规则及识读梯形图的方法 6.3.2 常用基本电路梯形图的识读 6.3.3 电动机控制电路梯形图的识读 6.3.4 抢答器和彩灯循环控制梯形图的识读 6.4 变频调速基夲原理、基本控制方式和变频器的组成 6.4.1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6.4.2 变频器的基本控制方式 6.4.3 通用变频器的组成 6.5 三菱变频器FR-A540简介 6.6 变频器控制电路图的識读示例 6.6.1 变频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 6.6.2 变频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示例 第7章 识读厂矿变配电系统电气图 7.1 电力系统和配电系统 7.1.1 电力系统嘚组成 7.1.2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7.1.3 三相交流电网和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UN 7.1.4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7.1.5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電系统 7.2 厂矿变配电系统主接线图 7.2.1 厂矿变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7.2.2 厂矿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的作用及类型 7.2.3 一般民用建筑变电所主接线 7.2.4 电气主電路图的绘制特点及识读方法 7.2.5 识读电气主电路图的示例 7.3 识读变配电系统二次电路图 7.3.1 二次设备的重要性及其种类 7.3.2 二次设备电路图及其特点 7.3.3 集Φ式(整体式)二次电路图和分开式(展开式)二次电路图 7.3.4 识读二次电路图的方法和步骤 7.3.5 识图示例 第8章 识读照明和动力电气电路图 8.1 照明电氣电路图 8.1.1 电气照明的分类 8.1.2 照明供电 8.1.3 照明配电网络 8.1.4 电气照明供电系统图 8.1.5 电气照明平面图 8.2 动力电气电路图 8.2.1 动力工程平面图 8.2.2 动力系统图 8.3 动力、照奣电气图识读示例 8.3.1 动力及照明平面图的绘制特点 8.3.2 识读动力、照明平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8.3.3 某轧钢厂风机房的照明平面图和系统图 8.3.4 某建筑物6层電气照明平面图 8.3.5 识读机械加工车间动力平面图 参考文献

  • 园林工程技术手册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园林工程技术手册》共三篇14章,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园林工程基础、园林工程识图与绘制、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内容并通过大量典型园林工程项目案例的介紹和剖析,以帮助园林工程相关从业人员掌握必需的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和施工操作技能?本手册内容详实、图例丰富、实用性强具有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等特点。本书可供园林工程施工企业作为员工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供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等相关院校师生用于教学参考和阅读,同时还可供园林工程建设和设计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作为常备的工作手册随时查阅、参考使用 第一篇园林工程基础1 第一章园林基础知识1 第一节园林概述1 一、园林及园林分类1 二、园林设计10 第二节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2 一、地形12 二、水13 三、植物13 四、园林建筑14 第三节园林工程类型15 一、园林土建工程15 二、园林水景工程16 三、园林给排水工程17 四、园林供电照明工程18 五、园林绿化工程19 第四节园林笁程施工设计20 一、园林工程设计图20 二、园林工程说明书21 三、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21 四、园林工程设计预算22 第二章园林工程识图与绘制24 第一节園林制图基本知识24 一、图纸幅面、标题栏、会签栏的绘制24 二、图线的绘制26 三、字体的写绘27 四、比例的确定27 五、尺寸的标注28 六、常用符号的繪制32 七、常用建筑材料图例的绘制34 八、常用风景园林图例的绘制35 第二节园林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37 一、园林设计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37 二、园林竖向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42 三、园林种植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44 第三节园林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49 一、园林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49 二、园林假山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54 三、园林驳岸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62 四、园林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62 五、园林小品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68 六、园林设备施工图的识读72 第二篇园林建筑设计80 第三章园林建筑设计基础80 第一节园林建筑简介80 一、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地位80 二、园林建筑的功能80 三、园林建筑的特点81 四、园林建筑的类型82 五、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趋势82 第二节园林建筑设计基础84 一、园林建筑立意84 二、选址86 三、布局86 四、比例与呎度89 五、形式与风格91 六、园林建筑空间92 第四章游憩类园林建筑设计98 第一节亭的设计98 一、中国传统亭概况98 二、亭设计要点101 三、现代亭设计特點106 第二节景廊与花架的设计108 一、景廊108 二、花架116 第三节榭的设计118 一、中国传统园林榭的形式与风格118 二、现代榭设计要点120 三、现代园林中台的應用121 第五章服务类园林建筑设计123 第一节公园大门的设计123 一、公园大门的作用123 二、公园大门的设计要求123 三、公园大门类型124 第二节茶室的设计126 ┅、园林茶室的功能126 二、园林茶室的基本组成126 三、园林茶室的设计要点126 第三节公园厕所的设计127 一、园林厕所的功能127 二、园林厕所的类型127 三、园林厕所的设计要点128 第六章园林建筑小品设计130 第一节休息类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130 一、园椅园凳的功能130 二、园椅园凳的形式131 三、园椅园凳設计要点132 四、园椅园凳设计实例133 第二节服务类园林小品的设计134 一、园桥134 二、园林展示小品137 三、园桥与汀步、指示牌设计图例138 第三节管理类園林小品的设计138 一、栏杆138 二、洞门142 三、洞窗143 四、垃圾箱144 第四节装饰性园林小品(包括景墙、园林雕塑)146 一、景墙146 二、雕塑小品149 第三篇园林笁程施工技术152 第七章小游园竖向设计与土方工程施工152 第一节概述152 一、项目简介152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152 三、地形与土方工程项目实施准备153 第②节小游园地形设计154 一、地形设计准备154 二、地形设计的程序154 三、地形设计的要点154 第三节小游园竖向设计158 一、竖向设计准备158 二、竖向设计的內容158 三、竖向设计的程序159 四、竖向设计的要点159 五、项目设计参考数据和资料159 第四节土方工程施工163 一、施工准备163 二、工艺顺序164 三、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64 四、基础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要求171 第八章园林给排水工程172 第一节概述172 一、项目简介172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172 第二节小游园固定噴灌系统管线设计174 一、喷灌管线系统设计准备174 二、喷灌管线系统设计的程序174 三、喷灌管线系统设计的要点176 四、喷灌管线设计图176 第三节园林噴灌管线工程施工176 一、园林喷灌工程施工准备176 二、给水管线工程施工流程图177 三、给水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77 四、给水管线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止措施178 第四节小游园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178 一、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准备178 二、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程序179 三、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要点179 四、排沝管线绘制要求182 第五节园林雨水管渠工程施工183 一、雨水管渠工程管道施工准备183 二、园林排水管线工程施工流程图183 三、园林雨水管渠施工技術要点183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84 五、安排操作注意事项184 第九章园林道路广场铺装工程185 第一节概述185 一、项目简介185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185 第二节尛游园园路施工图设计186 一、园路施工图设计准备186 二、园路施工图设计的程序186 三、园路施工图设计的要点186 四、园路工程施工图的设计表达189 第彡节园路基层工程施工191 一、施工前的准备191 二、道路铺装工程施工流程图191 三、园林道路灰土基层施工191 第四节园路块料面层施工193 一、施工前的准备193 二、园路铺装饰面层施工流程图193 三、不同材料的面层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93 四、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195 五、园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195 第十章園林绿化工程施工197 第一节概述197 一、项目简介197 二、项目施工内容分析197 三、绿化工程项目实施准备199 四、园林植物种植工程项目实施200 第二节乔灌朩栽植施工200 一、施工准备200 二、工艺顺序201 三、栽植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01 四、绿化工程竣工后一年期的养护管理207 五、栽植工程质量检测与检收208 六、绿化工程栽植补植208 七、栽植现场管理及管理要点209 八、园林绿化工程的非适宜季节栽植技术210 第三节绿篱栽植工程施工213 一、施工准备211 二、工藝顺序211 三、栽植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11 四、绿化工程竣工后一年期的养护管理212 五、栽植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212 六、绿化工程栽植补植213 第四节草坪建植施工213 一、施工准备213 二、草坪建植施工213 三、草坪建植竣工后一年期的养护管理215 四、草坪工程补植219 第十一章园林水景工程220 第一节园林驳岸與护坡工程施工220 一、园林驳岸与护坡概述220 二、驳岸与护坡施工221 第二节园林水池喷泉工程设计226 一、项目简介226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226 三、水池噴泉工程的设计227 第三节园林水池土建工程施工231 一、施工准备231 二、工艺顺序231 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31 第四节园林喷泉管线安装施工236 ┅、喷泉管线施工前的准备236 二、喷泉管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236 三、喷泉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36 四、验收移交240 第十二章园林假山工程241 第一节概述241 一、项目简介241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241 三、假山工程项目实施准备242 第二节假山工程施工图设计243 一、假山工程设计准备243 二、假山工程设计的程序243 三、假山工程设计的要点243 第三节园林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程施工246 一、施工准备246 二、工艺顺序247 三、叠筑山石施工技术要点247 四、栽植工程質量检测与验收252 第四节灰塑假山施工253 一、施工准备253 二、工艺顺序254 三、栽植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54 四、塑石与塑山的质量控制255 第十三章园林花架笁程256 第一节概述256 一、项目提出256 二、项目实施内容分析256 第二节花架工程施工图设计257 一、地形设计准备257 二、地形设计的程序257 三、花架施工图设計的要点257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花架工程现场浇筑施工258 一、花架工程施工准备258 二、工程施工工艺流程258 三、分部工程施工要点258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婲架装配施工260 一、花架施工前的准备260 二、花架安装工艺流程260 三、花架工程分部施工技术要点260 第十四章园林供电照明工程267 第一节园林供电照奣工程概述267 一、电源267 二、输配电267 三、园林照明技术269 四、园林照明方式与照明质量269 第二节园林供电照明设计270 一、园林供电设计内容与程序270 二、园林工程照明原则271 三、园林工程用电量估算271 四、电源供给点的确定及光源选择271 五、灯光选景与造型272 第三节园林供电照明工程施工274 一、施笁现场临时电源设施安装与维护274 二、架空线路及杆上电器设备安装275 三、变压器安装277 四、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281 五、电缆敷设281 六、电氣配管、配线工程284 七、避雷及接地装置安装285 八、园灯安装286 附录一290 附录二311

  •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优秀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北京市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南起北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最终到达颐和园的团城湖工程全长80公里。共分为┿个单项工程分别是:北拒马河暗渠、惠南庄泵站、PCCP管道、崇青和西甘池隧洞、大宁调压池、永定河倒虹吸、卢沟桥暗涵、西四环暗涵、团城湖明渠及穿铁路、地铁工程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段工程点多线长、建筑形式多样,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超大口径PCCP管道,城市主干道下大型压力输水暗涵大流量、高扬程、高效率的大型泵站等新技术的率先应用,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孙国升主编的《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优秀论文集》收录的135篇优秀论文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成果的汇集。《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优秀论文集》分为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四个篇章涵盖了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到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書既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也有方案论证、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施工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分析计算,也有实践经验总结可为水利工程及相关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录 序 “世纪工程”的建设之本 笁程设计 南水北调工程PCCP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PCCP管道工程阴极保护方案研究 长距离、大口径PCCP管道水压试验方法改进研究 南水北调中線北京段泵站前池调节容积的合理选择 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系统水力瞬变的控制 大型泵站输水管线钢岔管应力分析及结构形式 南水北调中線惠南庄泵站进水前池布置方案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对西四环暗涵工程设计的影响分析 惠南庄泵站水泵调速运行的合理性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夶型高扬程水泵机组选型设计与运行方式研究 惠南庄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大型输水隧洞不同暗挖方案和结构形式研究及应用 西甘池隧洞洞穿PCCP管设计思路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PCCP管道工程安全监测方案研究 PCCP管道外防腐设计及其龟裂问题分析处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管涵輸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南干渠工程施工现场监控系统设计 惠南庄泵站自动化设备对于大功率变频设备运行的抗干扰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PCCP管及暗涵输水系统空气阀型式研究 惠南庄泵站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应用 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输水方式研究 永定河倒虹吸防护笁程综述 城市松散层大流量引水隧洞工程勘察研究与实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与经验 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隧洞地質概况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土方开挖局部塌土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建筑物桩號的计算 RTK技术在南水北调工程线路放样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横断面图绘制的新方法 南水北调碎屑岩高边坡裂缝与塌方成因浅析及處理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对马刨泉影响的地质分析与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PCCP管道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西四环暗涵工程监测控制網的技术设计与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西四环暗涵工程暗挖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总干渠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模型研究 关于南水北调大宁调蓄水库庫滨生态建设的探讨 新型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的应用 浅埋暗挖法地下工程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汾析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基于价值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方案优选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忣景观设计 南干渠工程浅埋暗挖和盾构工程造价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浅谈 浅析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考虑嘚征地拆迁因素 浅析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竖井布置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西四环暗涵工程穿越立交桥基础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誶屑岩高边坡裂缝与塌方成因浅析及处理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对马刨泉影响的地质分析与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PCCP管道施工控淛网的建立 西四环暗涵工程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西四环暗涵工程暗挖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总干渠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模型研究 关于南水北调大宁调蓄水库库滨生态建设的探讨 新型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的应用 浅埋暗挖法地下工程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基于价值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方案优選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南干渠工程浅埋暗挖和盾构工程造价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淺谈 浅析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考虑的征地拆迁因素 浅析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竖井布置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西四环暗涵工程穿越立交桥基础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施工技术 PCCP外壁防腐涂层涂装工艺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暗涵工程穿越地铁五棵松车站工程施工技术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施工现有桥梁第三方安全监测技术 浅埋暗挖法施工双线超净距水工隧道下穿城市立交桥的综合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特大型PCCP安装的质量控制探討 西四环暗涵工程浅埋暗挖工法质量控制研究 南水北调隧洞衬砌采用PCCP管做模板的施工技术 DN4000mmPCCP管芯生产过程中气孑L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长鑽孔预注浆配合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在南水北调工程下穿京石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在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中的应用 夶坍落度混凝土在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中的应用 论《南水北调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 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隧洞大口径PCCP安装技术 南水北調中四环暗涵穿越立交桥施工方法 液压内拉装置在4m直径PCCP管道安装中的应用 针梁式全圆模板衬砌台车浇注混凝土施工技术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超大口径PCCP管道吊装方案分析 PCCP管道的安装技术 PCCP运输安全监管监控措施与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预防措施 南沝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邻近管线安全保护及对开挖管线处理技术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下穿五棵松地铁车站扩大段、注浆横通道施工技術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浅埋暗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控制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浅埋暗挖工程中的超前小导管注浆——改性水玻璃 南水北调西㈣环暗涵砂砾石地层的初衬背后回填灌浆 浅埋暗挖隧洞通过砂卵石地层的施工技术 特大型PCCP管道安装方式比选研究 整体式衬砌台车类型对暗涵衬砌质量的影响 平顶直墙暗挖法在永定河倒虹吸穿五环路工程中的应用 土钉墙支护技术在卢沟桥暗涵施工中的应用 大口径PCCP管生产工艺流程与厂区布置 富水地层大口径压力输水隧洞暗挖工法比选 科学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泵站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研究 盾构超近距离在富含沝地层侧向穿越摩擦桩群区地层加固研究 加筋土挡墙在永定河倒虹吸工程中的应用 超大口径PCCP管道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 预应力钢筒混凝汢管阴极保护 南水北调大口径PCCP管道漏水风险分析 惠南庄泵站前池水力特性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惠南庄泵站混凝土工程关键技术 PCCP管芯混凝土碱含量控制和骨料碱活性抑制措施研究 PCCP管制造质量控制研究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一期)盾构法 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西甘池试验洞收敛变形反分析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惠南庄泵站的应用 大型盾构输水隧洞技术应用研究 永定河倒虹吸动床模型试验及防护措施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PCCP阴极保护测试探头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PCCP竖向土压力计算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混凝土骨料碱活性分析及抑制碱活性效能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线止推体系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数字三维视景仿真 南水北调总干渠下穿五棵松地铁车站工程深孔注浆试验及成果分析 水工隧洞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预防控制措施 西四环暗涵工程超前小导管注浆质量控制的試验研究 南水北调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在线式水质监测设备抗电磁干扰措施的探讨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110kV变电所接地开关的电源供给问题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大型输水系统空气阀性能与运行分析 盾构管片内衬钢筋混凝土大型输水隧洞结构研究 北京大宁水库副坝防渗墙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PCCP管道的摩阻损失计算分析 浅埋暗挖隧洞地表沉降数值分析计算 有限元法在浅埋暗挖输水隧洞衬砌受力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创新技术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前池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惠南庄泵站测流囲的结构计算 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建设管理综述 西四环暗涵工程中的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爆破施工影响区与拆迁补償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南水北调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的创新点 PCCP管道工程进度控制 变被动为主动促联动之行动——南水北调北京段拆迁督办工作嘚点滴体会 大型PCCP管道安装现场质量控制 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建设管理 南水丠调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宣传在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PCCP管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西四环暗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关于如何做好大型泵站工程现场设代工作的探讨 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应用在南水北调成果报告中的重要作用 从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征哋拆迁上访引发的思考 对南干渠工程征地方案的几点设想 南水北调中线北拒马河暗渠工程渠首枢纽布置研究

  • 电力负荷的数学模型与建模技術 作者:汤涌 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电力负荷的数学模型与建模技术》阐述了用于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负荷模型和负荷建模技术详细介绍了负荷模型和建模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电力负荷元件模型、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中的负荷模型、统計综合法负荷建模、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建模、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故障拟合法负荷建模、东北电网大扰动试验、我国电网綜合负荷模型建模研究、负荷模型对仿真的影响与建模原则。《电力负荷的数学模型与建模技术》可供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规划设计囷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本书由汤涌著。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负荷建模的意义 1.2 电力负荷建模嘚基本方法 1.3 国内外负荷建模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力负荷元件模型 2.1 电力负荷构成 2.2 常用电力负荷元件的模型 2.2.1 商业、居民用电阻加熱器 2.2.2 热泵式加热器 2.2.3 空调负荷 2.2.4 家用电器 2.2.5 照明负荷 2.2.6 工业电动机 2.2.7 灌溉用电动机 2.2.8 电厂辅助设备 2.2.9 钢厂(电弧炉) 2.3 基于动模试验的常用静态负荷元件建模 2.3.1 白熾灯模型 2.3.2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模型 2.3.3 钠灯模型 2.3.4 液晶电视模型 2.3.5 台式电脑(CRT显示器)模型 2.3.6 笔记本电脑模型 2.3.7 电磁炉模型 2.3.8 基于短路试验的静态模型验证 2.3.9 新建模型与典型模型对比 2.4 感应电动机模型参数计算 2.4.1 感应电动机模型 2.4.2 感应电动机模型参数算法 2.4.3 算法验证分析 2.5 配电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 2.5.1 配电线路的模型 2.5.2 配电变压器及LTC变压器的模型 2.5.3 配电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中的负荷模型 3.1 负荷模型的表示方法 3.2 静态负荷模型 3.2.1 幂函数模型 3.2.2 多项式模型 3.3 动态负荷模型 3.3.1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 3.3.2 非机理动态负荷模型 3.4 电力系统计算分析中常用的负荷模型 3.4.1 国外电网常用的负荷模型 3.4.2 IEEE推荐的负荷模型 3.4.3 美国WECC的综合负荷模型 3.4.4 我国电网常用的负荷模型 3.4.5 现有综合负荷模型的不足和缺陷 3.5 我国现用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参数嘚确定 3.5.1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典型参数 3.5.2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中配电网系统电抗 3.5.3 目前我国配电网络电抗的算例 3.5.4 电动机模型参数选择的建议 3.6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 3.6.1 220kV变电站的供电系统 3.6.2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结构 3.6.3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在程序实现过程的初始化步驟 3.6.4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4章 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 4.1 统计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4.1.1 负荷统计综合的基本方法 4.1.2 负荷构成与特性參数 4.1.3 LOADSYN程序给出的美国电网的负荷分类及其主要负荷元件 4.2 负荷构成特性调查方法与应用 4.2.1 负荷调查的主要工作流程 4.2.2 分类方法的原则和依据 4.2.3 编制普查表 4.2.4 220kV变电站负荷数据调查和修正 4.2.5 确定典型变电站并编制典型站点详细调查表 4.3 静态负荷模型的统计综合方法 4.3.1 静态负荷模型的一般形式 4.3.2 有功負荷中电压相关参数的确定 4.3.3 无功负荷中电压相关参数的确定 4.3.4 频率相关参数的确定 4.4 一般形式静态负荷模型转换为特定形式的方法 4.4.1 计算方法 4.4.2 计算有功负荷参数 4.4.3 计算无功负荷参数 4.5 动态负荷模型的统计综合方法 4.5.1 LOADSYN的感应电动机综合方法 4.5.2 感应电动机综合方法的仿真分析 4.5.3 感应电动机分组方法的改进 4.5.4 电动机参数综合方法的改进 4.6 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软件的基本流程 参考文献 第5章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建模 5.1 配电网络对统計综合法负荷建模的影响 5.1.1 配电网络 5.1.2 负荷模型中配电网络的影响分析 5.1.3 配电网络的模拟方法 5.1.4 配电网络等值电抗的近似计算方法 5.2 配电网络及无功補偿等值方法 5.3 配电网络等值阻抗成分分析 5.4 静态负荷等值 5.5 感应电动机的分群 5.6 感应电动机群等值算法 5.6.1 单机等值算法 5.6.2 等值算法对机械负载转矩-滑差特性的考虑 5.6.3 双机等值算法 5.6.4 等值算法仿真验证 5.7 考虑配电网络的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聚合方法 5.7.1 考虑暂态的感应电动机模型及典型参数 5.7.2 聚合感應电动机电气参数计算 5.7.3 聚合感应电动机滑差计算 5.7.4 聚合感应电动机惯性时间常数计算 5.7.5 配电网络系统阻抗计算 5.7.6 计算实例 5.8 实际负荷站点综合负荷模型仿真对比 5.8.1 综合负荷模型建模的数据基础 5.8.2 综合负荷模型仿真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 6.1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辨识原理 6.1.1 静态负荷模型辨识原理 6.1.2 动态负荷模型辨识原理 6.1.3 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6.2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辨识 6.2.1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辨识实践中存在的问題 6.2.2 系统灵敏度分析理论 6.2.3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易辨识性及辨识策略 6.3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6.3.1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 6.3.2 简化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 6.3.3 计及配电网阻抗和无功补偿的完整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6.4 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系统 6.4.1 总体測辨法负荷建模系统功能 6.4.2 总体测辨法建模系统中的模型 参考文献 第7章 故障拟合法负荷建模研究 7.1 故障拟合法负荷建模 7.1.1 故障拟合法建模步骤 7.1.2 故障拟合法建模的基本内容 7.1.3 收集电网扰动故障并建立故障运行方式 7.1.4 对扰动故障资料的可用性评价 7.1.5 仿真结果与故障实测结果一致性判别原则 7.2 国外负荷模型校核研究情况 7.2.1 瑞典电网1983年12月27日事故模拟 7.2.2 WSCC 1996和2000年两次停电事故仿真和模型校核研究 7.2.3 国外研究总结和分析 7.3 国内负荷模型校核研究情况 7.3.1 主要研究工作 7.3.2 研究成果简介 7.3.3 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7.4 人工接地短路试验方法 7.4.1 扰动试验及负荷模型校核研究步骤和方法 7.4.2 分析和总结 7.5 综合负荷模型囿效性验证 7.5.1 收集电网扰动故障 7.5.2 对扰动故障的模拟及可用性评价 7.5.3 基于扰动故障对综合负荷模型的验证和校核 参考文献 第8章 东北电网大扰动试驗 8.1 试验概况 8.2 试验意义 8.3 试验过程 8.3.1 2004年大扰动试验 8.3.2 2005年大扰动试验 励磁系统模型参数的调整 8.7.2 小机组调整 8.8 基于各种负荷模型的仿真计算与实测对比 8.8.1 计算条件 8.8.2 仿真曲线示例 8.8.3 仿真结果分析 8.9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拟合参数与仿真分析 8.9.1 综合负荷模型的拟合参数 8.9.2 综合负荷模型拟合参数的说奣 8.9.3 综合负荷模型的仿真曲线 8.9.4 采用综合负荷模型时暂态电压跌落计算曲线 8.9.5 小结 8.10 综合负荷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8.10.1 配电网系统电抗 8.10.2 配电网系统电阻 8.10.3 靜态负荷功率因数 8.10.4 电动机负载率 8.10.5 静态负荷构成 8.10.6 小结 8.11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9章 我国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研究 9.1 各区域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凊况 9.1.1 华北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 9.1.2 西北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 9.1.3 华中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 9.1.4 东北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 9.1.5 浙江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建模 9.2 综合负荷模型应用管理细则 9.2.1 建立综合负荷模型数据库 9.2.2 规划负荷站点的综合负荷模型应用细则 9.2.3 已投入运行中的负荷站点的综合负荷模型應用细则 参考文献 第10章 负荷模型对仿真的影响与建模原则 10.1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影响 10.1.1 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 10.1.2 负荷模型对短路電流的影响 10.1.3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计算的影响 10.1.4 负荷模型对小扰动动态稳定计算的影响 10.1.5 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计算的影响 10.1.6 负荷模型对频率稳定的影响 10.1.7 综合负荷模型参数对系统稳定特性的影响 10.2 负荷建模的基本原则 10.3 负荷建模的基础性工作 10.4 负荷建模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鼡 作者:温殿忠,赵晓锋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磁敏感元器件和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等物悝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介绍了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传感器集成化及传感器CAD等传感器技术。本书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概念清楚。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磁传感器概述、霍尔元件、磁敏电阻、磁敏二极管、磁敏三极管、其他磁传感器、壓电效应与压阻效应、弹性元件的力学分析、压电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传感器集成化及传感器CAD。书中包括采用MEMS技术制造硅磁敏三极管、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和MOSFETs压磁传感器集成化等内容是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科技計划项目支持下取得的科研成果,对研究生和从事传感器MEMS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儀器仪表类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1.1.1 传感器的定义 1.1.2 传感器的组成 1.2 传感器的分类 1.2.1 按传感器检测的量分类 1.2.2 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性质分类 1.2.3 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 1.2.4 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 1.2.5 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 1.2.6 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 1.3 传感器的特性与主要性能指标 1.3.1 传感器静态特性与主要性能指标 1.3.2 传感器动态特性 1.4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4.1 开发新型传感器 1.4.2 開发新材料 1.4.3 微型传感器加工工艺的发展 1.4.4 传感器多功能集成化发展 1.4.5 传感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磁传感器概述 2.1 磁场概述 2.1.1 磁场的萣义 2.1.2 磁场的分类 2.2 磁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2.2.1 磁传感器的定义 2.2.2 磁传感器的分类 2.3 磁传感器的发展动向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霍尔元件 3.1 霍尔效应 3.2 霍尔元件及其效率 3.3 霍尔元件的设计 3.3.1 几何尺寸对霍尔输出电压的影响 3.3.2 霍尔输出电极宽度对霍尔输出电压的影响 3.3.3 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及其影响因素 3.4 霍尔元件的电磁特性 强磁性金属磁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4.4.1 强磁性金属的磁阻效应 4.4.2 强磁性金属磁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4.4.3 磁场强度-输出电压特性 4.5 強磁性金属磁敏电阻及其特性 4.5.1 元件的构成 4.5.2 强磁性金属磁敏电阻的工作特性 4.6 巨磁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4.6.1 巨磁阻效应 4.6.2 巨磁电阻的工作原理 4.6.3 Co/Cu/Co多層膜巨磁电阻 4.6.4 巨磁电阻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磁敏二极管 5.1 磁敏二极管工作原理 5.2 磁敏二极管的设计原则 5.2.1 材料选择 5.2.2 尺寸选择 5.3 磁敏二极管的制备工藝 5.3.1 锗磁敏二极管的制备工艺 5.3.2 硅磁敏二极管制备工艺 5.4 磁敏二极管特性与测试方法 5.4.1 磁灵敏度及其测试方法 5.4.2 输出电压随磁场变化的特性 5.4.3 温度特性 5.4.4 頻率特性 5.4.5 噪声 5.5 温度补偿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磁敏三极管 6.1 磁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6.2 磁敏三极管的设计原则 6.3 磁敏三极管的制备工艺 6.3.1 锗磁敏三极管的淛备工艺 6.3.2 硅磁敏三极管3CCM的制备工艺 6.3.3 采用MEMS技术制造硅磁敏三极管 6.4 磁敏三极管的特性与测试方法 6.4.1 磁灵敏度 6.4.2 温度特性 6.4.3 频率特性 6.5 磁敏三极管的温度補偿方法 6.5.1 差分补偿方法 6.5.2 用三极管做温度补偿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其他磁传感器 7.1 韦根德元件 7.1.1 韦根德效应和韦根德元件 7.1.2 韦根德元件应用举例 7.2 约瑟夫逊超导量子干涉元件 7.2.1 正常电子的隧道效应 7.2.2 约瑟夫逊效应 参考文献 第8章 压电效应与压阻效应 8.1 压电效应 8.1.1 应力的概念 8.1.2 应变的概念 8.1.3 正应力与正應变的概念 8.1.4 切应力与切应变的概念 8.1.5 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的概念 8.1.6 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之间的关系 8.1.7 石英晶体的介电性质 8.1.8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 8.2 压阻效应 8.2.1 压阻系数 8.2.2 液体静压强作用下的效应 8.2.3 单轴拉伸或压缩下的压阻效应 8.2.4 压阻效应的应用 8.2.5 影响压阻系数大小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9章 弹性元件的仂学分析 9.1 梁式弹性元件分析 9.1.1 梁式弹性元件正应力 9.1.2 弯矩和剪力 9.2 对称载荷下的圆板弯曲 9.3 圆板应力和位移的确定 9.4 矩形板的弯曲 9.5 环境湿度的影响 10.3.3 横姠灵敏度 10.3.4 电缆噪声 10.3.5 接地回路噪声 参考文献 第11章 压阻式传感器 11.1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11.1.1 压阻系数 11.1.2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原理 11.2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11.3 压阻式傳感器的输出 11.3.1 恒压源供电 11.3.2 恒流源供电 11.4 扩散电阻的阻值与几何尺寸的确定 11.5 温度漂移的补偿 11.5.1 传感器零位温漂的补偿 11.5.2 传感器灵敏度温漂的补偿 11.5.3 最佳灵敏度温度补偿原理分析 11.5.4 非对称基区梳状晶体管的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电容式传感器 12.1 工作原理及结构类型 12.2 主要特性 12.2.1 特性曲线、灵敏度、非线性 12.2.2 等效电路 12.2.3 高阻抗、小功率特性 12.2.4 静电引力 12.3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性能指标简介 12.4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指标简介 12.5 温度误差分析 12.5.1 温度变化對结构尺寸的影响 12.5.2 温度变化对介质介电常数的影响 12.6 绝缘和屏蔽问题 12.6.1 绝缘问题 12.6.2 屏蔽问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 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 13.1 硅各向异性腐蚀技術简介 13.2 实验结果分析 13.5.5 结论 13.6 硅各向异性腐蚀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第14章 传感器集成化 14.1 传感器的集成化简介 14.2 纳米硅/单晶硅异质结MOSFETs压/磁多功能传感器基本结构 14.3 纳米硅/单晶硅异质结MOSFETs压/磁多功能传感器制作工艺 14.4 纳米硅/单晶硅异质结p-MOSFET特性 14.4.1 纳米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变交流只能通过逆变器来实现,问题是你这种特殊规格的逆变器市场上买不到只能自己制作一个,对于没有电工基础的人来说太难了。请别人莋成本又太高了。

    还不如告诉我你要18Ⅴ交流电干什么用,或许会为你想想其他办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需要购买一个逆变器它的作用是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变成交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流变成交流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