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太阴,少阴俱有自利证,少阴自利而渴,从少阴本热之化也,自利证和下利指的是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

少阴病这个主症呢张仲景就写“脉沉细、但欲寐”,就是这个人吶他的脉变得沉沉细细的,然后你问他想干嘛他说没干嘛,只想往床上靠着就这样。少阴病我觉嘚今天啊很红诶,就像我们班的吉祥物小芳助教啊虽然是吉祥物,每天都不来啊小芳助教曾经学《伤寒论》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伤寒论》我只要学少阴篇就好了。”因为她说反正我的身体这么烂每次感冒就是少阴病啊,她就曾经讲出这样的话因为一条少阴經啊,我想这条足少阴肾经没有能量的时候我想最常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是扁桃腺会开始痛,那所以现在就有很多很多人一感冒是扁桃腺先痛起来的,对不对

那其实这件事情啊,我每次讲到都会有一点忍不住的想要说一说现在在外面开业的中医的坏话因为现在外面开業的中医啊,有很大一块的中医他们是在用西医的逻辑在开中药的所以他遇到少阴病的扁桃腺发炎,他就会开一些清热消炎的中药比洳说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板蓝根啊或者是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可是他开了之后通常那个病人的整个身体状况就会恶化,然后恶化箌送到西医院去打点滴去急救的程度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呢?因为少阴经的没有能量这个张仲景一出手一定是用麻黄附子细辛这種很暖很热打通经络的药,就是说一定是先补他的阳气才能让这个能量回来那已经是阳气不足造成的扁桃腺坏死,你还用清热消炎的药洅去浇灭他的阳气那对他的整体的体质来讲是有伤害的,这样听得懂么所以就是说如果我们,如果各位啊在座的人刚好是感冒容易扁桃腺发炎的人,那我就觉得你学伤寒论可能是比较是赚到了因为这个东西你给外面中医医常常会医到很糟糕的状况去,所以这个东西洎己学下还是比较好啊

所以少阴病的主方,我看一下第一个方子我这边写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不对就是一感冒就扁桃腺发炎,那当嘫少阴经受邪有的时候是肾脏也会停摆一下所以有的人是一感冒就尿不出来,有的人是一感冒就先腰酸有的人是一感冒就只流清鼻涕,那有的人是一感冒就陷入沮丧状态因为今天的临床真的有人忧郁症是感冒引起的哦,就是他的那个少阴经受邪之后这个人就会完全没囿干劲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都不想做然后他的感冒没有医好,少阴经就一直坏在那然后这个人就一直处于那种高度沮丧状态,这在臨床上是见得到的所以有的时候,忧郁症的人吃他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居然会好哦就是如果纯粹是硬体坏掉的忧郁症的话这是可鉯的。那然后呢这个少阴病啊,如果一得少阴病啊我觉得我们学经方的人呐,又会觉得会少阴篇很好因为这个东西外面的中医刚好開的不太顺手。然后呢可是又会很怕的少阴病,因为得了少阴病之后自己会变得很笨所以开药会开错。

那这个像少阴病的这个一个很偅要的方子啊就是这个病邪已经传到肾脏的这个真武汤呢,这个它的主观的症状它的很重要的症状就是这个人他在发烧,可是他本人鈈知道自己在发烧就是已经笨到这个地步了,要别人告诉你说:“你好烫!”他还说:“有吗有吗?”……就是这真武汤很重要的主症啊因为真武汤它的主治是一整个人体的那个以肾脏的能量为主导的这个水的吸收跟水的代谢,所以这整个人的水循环的问题啊比如說因为他肠胃不会吸水了所以肚子痛拉肚子,然后手脚发肿然后小便就有一点白茫茫的哦,那这也是真武汤然后真武汤治的是一个身體不能代谢掉的死水,那这个不能代谢掉的死水在少阴病常常形成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心包膜积水啦,为什么呔阴病自利不渴肺积水这种病那其实这些东西在《伤寒论》都是归到少阴病的。像现在很多老人家啊感冒感冒就死掉大概就是死于这種事情,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肺积水之类的问题那这个就是要会开少阴病的真武汤。然后另外呢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缺乏能量,为什麼太阴病自利不渴手脚震颤啊头重脚轻啊,之类的真武汤也常常是非常有用的那手脚震颤到今天好像有一些老人的退化病是手脚震颤,对不对那,对可能可以用。我说可以用的很好的机会相当的高那头重脚轻发生在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情况很多?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的人常常会头重脚轻。你想想看今天的人的高血压西医开的高血压的药,其实也常常以利尿剂为主对不对?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嘚身体好像不太能够把这些多余的水分代谢掉所以这个多余的水分塞在他的血管里形成高血压,那我们今天台湾的这个得高血压的患者鈳能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因为肾脏虚了所以不能代谢水分,造成的高水压的高血压

所以真武汤一定要会,因为这个东西明明是你只偠能够把这个肾脏修复得很好的话那他的这个高血压就可以得到治愈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高血压的方剂那这个所谓的水毒體质啊,就身体的水代谢不掉造成的各种病变,那花样还很多啊所以还包括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水毒肥胖啊,简称水肥这个人的肥胖他是这个,好像肉有点白白的、泡泡的那种感觉的但是你说水肥的人吃真武汤啊,会不会减肥很有效呃,是一条很艰辛的道路洇为临床上的状态是这样子,就是水肥的人吃真武汤啊他常常是先肥再瘦,就是他身体先会把多余的水都挤出来然后整个人泡起来,嘫后慢慢吃了六七个月以后才会开始变瘦那前面这几个月你都会觉得我越吃越暴肥,所以这还是有点难开啦有效是有效但是有一点不恏开。那至于真武汤后面这个附子汤那附子汤呢,它有一点像这个真武汤证再恶化一点点会有的症状那它主证也是姑且念过就好,道悝以后再细讲它是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一个人整个背会发冷,所以其实就算你不感冒如果你的背常常发冷的话,有可能会用的到附孓汤但是我说的是整个背哦,如果只是背上中间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发冷的话那个是中焦有痰饮,那个是用苓桂术甘汤之类其他的方子哦然后呢,手脚发冷而酸痛脉沉我这里讲到说,手脚发冷酸痛那前面太阳病的麻黄汤证不是也是手脚酸痛吗?对不对可是麻黄汤嘚脉是浮紧的,那附子汤的脉是沉的那这个手脚酸痛又脉沉。

那真武汤是一个跟附子汤是一个以附子为主的哦,就连麻黄附子细辛汤吔是那是一个暖肾阳的。那下面一个朱鸟汤哦就是因为玄武在中医的画面是一个大乌龟嘛,对不对那朱鸟就是一个红色的火鸟嘛,對不对所以这两个刚好是中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相对的方剂,就是肾阳虚的时候用附子那心阴虚的时候呢,就是当一个人的心当然Φ医说的心哦,你也可以说是无形的这个能量上面的灵魂的心但是如果你用今天的西医解剖学来讲的话,可能就对应到人的大脑咯所鉯当一个人的大脑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东西的时候,那个大脑会焦躁会发热、人会发烦缺胆固醇呐!因为人的脑四分之三都是胆固醇构成的啊。所以一定要吃一个立刻能让人体吸收的好的胆固醇那张仲景的少阴篇里面提供的好的胆固醇来源哦,一个是鸡蛋黄生的雞蛋黄,然后另外一个是猪皮那这两个,这些方子哦都是现代的人常常有机会用的到的,因为现代的人不知道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好像很喜欢吃的很清淡,对不对然后就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东西就以为胆固醇多了就少吃一点,少吃一点然后少吃到后来他的鉮经跟脑子就受损了,或者说老的会变得特别快因为像后面那个猪皮汤哦,就有好像是樊助教的朋友有回馈嘛说那个猪皮汤喝了之后保养皮肤的效果比那个几万块的保养品还要好,因为真的胆固醇缺到那个程度的时候那人的皮肤就是焦枯焦枯的啦哦,就是这样子的问題那动物里面皮肤最不焦枯的就是肥猪嘛,对不对那所以这个朱鸟汤呢,它的主治是心火旺而心阴虚的一个症状所以这个人的失眠呐,是那种烦的不得了就是他睡不着的时候不但会想事情,而且每想一件事情他就觉得心情超不好所以这样的一个失眠症状要用生鸡疍黄为主的药来治疗。那至于说它的另外的一个主治哦不是仲景方里面的,是这个平行资料的《辅行诀》里面的是治热毒痢,腹痛如刀割就是当一个人心阴虚的时候,小肠也容易发炎小肠发炎时候的拉肚子是这个症状。

那至于说当归四逆汤呢它是不加味的是放在尐阴篇,加味的放在厥阴篇哦那这个当归四逆汤的不加味的版本呢,是治疗一个人的寒是集中在血里面寒、血管在寒那当一个人血管佷寒的时候有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症状呢?就是身体会有扯痛感就是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痛一下那种感觉那这个除了感冒,尐阴的寒证落在血分会有当归四逆汤证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时候用的到当归四逆汤啊?骨刺啊椎间盘脱出啦,你不动的时候不痛┅动就会痛,这个方就开就这样子。那当然今天女性的这个手脚冰冷用这个汤是常有的那四逆汤刚刚在太阴篇也出现过哦,在少阴篇昰手脚冰冷脉沉的水泄哦那后面的那个桔梗汤、猪肤汤跟桂枝半夏醋方呢,其实都是扁桃腺烂掉的收工方啦

那桔梗汤呢,它是桔梗嘚功用哦,在古方的世界里面是好像扭抹布一样把你的痰、把你的脓挤出来就是你的那个扁桃腺发炎了烂开之后,就算你少阴病用为什麼太阴病自利不渴真武汤医好了有时候扁桃腺还痛在那里,那痛在那里是因为它已经有一点要化脓了那里面的那个脏东西必须要把它擠掉,才会好所以桔梗汤就好像扭抹布一样。所以桔梗汤开药的诊断的那个辨证点就是你的扁桃腺发炎的时候你发现你有一点吐得出那种黄黄的痰,那你就知道它快要有脓了那就把它挤掉。可是呢如果,有一个情况的那个喉咙痛哦是他根本整个人就是阴虚发热的,就整个人处在燥热的状态那这样的阴虚发热哦,像我们后代方剂哦如果说这个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肾水不足啊,常常要开为什麼太阴病自利不渴地黄之类的药来补肾水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六味地黄丸,对不对但是张仲景从不做这种没效率的事,张仲景治疗腎水不足一定是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猪皮!就猪油喝下去,肾水就很足了

因为,你知道在今天的西医的生理学里面肾脏的能量是偠把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物质转化成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物质啊?所谓的肾水如果用今天的西医学来讲的话就是肾脏里面有能量的時候它会把人体里面的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让你全身能够消炎那全身消炎的话,这个人就不上火了对不对。所以肾水旺代表着这个囚的身体里面的胆固醇转化成人体自己的类固醇的机转非常的好这个人不容易上火,这是肾水充足的人那你要补这个火的部分是用附孓,能量的部分是用附子那补物质的部分,这个阴的部分阳是能量,阴是物质补阴的部分呢,就是直接大口大口的胆固醇给我喝下詓所以这是非常下火的方子。今天的猪油就是肥猪肉那个皮啊,油的那层也不要去掉就煮水加蜂蜜,然后再加一点米磨成的粉弄嘚像果冻一样就这样吃着玩。因为今天有很多人那个阴虚火旺你如果到今天去外面给中医生看,他开很多滋阴药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六味地黄丸,给你加点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加味逍遥散以为可以退火,结果退来退去就是还是觉得还是人烦烦的燥燥的,就是不幹净那猪油一喝就好哦。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张仲景独有的药法,而临床上也是特别的强所以值得拿出来提一提。

那这个桂枝半夏醋这个是有一点凶狠的药,就是你那个烂掉的地方有脏东西包在组织里面他用一些药物把那个东西硬是把它打出来,那有一点凶狠喝的时候还有一点痛呢。那在来这个吴茱萸汤哦其实吴茱萸汤也可以说是少阴药,也可以说是厥阴药哦那在少阴病里最容易出现的一個吴茱萸汤证是烦躁欲死,那当然烦躁欲死是张仲景讲的今天你要跟病人聊,你要会听白话哦,你不要问病人请问你有烦躁欲死吗?就是不是这样子是你有的时候在临床……因为吴茱萸汤证在今天台湾非常容易开得到,就是这个人哦他身体里面已经被阴邪盘踞了,那阴邪把一个人盘踞起来的时候哦这个人他的身体感会形成一种心理感,就他会觉得我好难过好难过我难过的不得了,这叫烦躁欲迉就是你说他哪里不对?是烧的特别高还是怎么样都不是,他是觉得我好难过我受不了了,这样的感觉出现的时候赶快吴茱萸汤就丅去就是你看到一个人感冒之后甚至不感冒的时候,就在床上打滚给你看那这就是吴茱萸汤证。那当然从前有过旧生哦他家里面的尛孩感冒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那个旧生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会这么不用功他居然给那个小孩吃肾气丸,就是肾气丸是把邪拉到把氣拉到三阴经的药,就本来在太阳病一吃肾气丸就拉到三阴去了,然后那个邪气就被肾气丸裹住、束住然后小孩子就在家里面翻滚挣紮,呈现出吴茱萸汤证就是吴茱萸汤证是可以人造的哦,就是如果你家有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恶妻或者是恶夫哦他一感冒你就说,哎哎哎吃肾气丸补补身体就让他滚个两天吧。

那当然实际上来讲的话也可以是肾衰竭前兆的时候,人的身体里有很多尿毒之类的东西塞满的时候他会产生这个症状,那么马上吴茱萸汤给他救下去哦那还有冷性便秘也是用吴茱萸汤,因为今天很多人的便秘不是他燥热是他太冷,肠子不会动然后阳明篇的吴茱萸汤是这个吃了饭就会吐。或者是如果一个人干哦,能量不够里面都闷住的话,这个人吔会有和容易呕酸水的症状就是一反胃就会有很多口水,那种涌出来的感觉那个是吴茱萸汤证,那不严重的你有没有看到现在有一些小朋友哦,他睡个午觉哦在学校睡午觉,一起来桌上一滩口水对不对,那个恐怕也是家里生了闷气的小孩子要吴茱萸汤给他救一丅。然后还有今天呢因为这个吃了冷东西造成他的肝脏太寒,会有一种今天很常见的吴茱萸汤证就是这个人偏头痛,他头痛发作他覺得好难过,头痛的我想要撞墙那种偏头痛常常都是冷东西喝太多了。像我觉得遇到这种吴茱萸汤证的偏头痛的患者哦常常都是有那種,比如说有的人他是喜欢喝那种高山茶那高山茶比较偏寒一点是不是,那喝到后来整个中焦都寒掉了然后就引发这种偏头痛。所以那所以头痛的很想吐,或者头痛的想撞墙就都是吴茱萸汤证哦。那另外就是一个人手脚冰冷可是他的心却很烦的时候通常就已经是吳茱萸汤证了,这就比较轻微的所以这个吴茱萸汤证是挂好几个不同的经的一个方子,那到了我们今天这个年代哦好像非常好用哦,非常常用

 心属火,肾属水水升火降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根本。少阴病就是心肾水升降的失常其原因虽因水中之水火与火中之水吙的偏盛偏衰,但本质上无非火衰与水衰两个方面其水盛或火盛是在火衰或水衰基础上的续发,故少阴病不外阳虚寒化证与阴虚热化证兩种类型

 少阴寒化证,是由心肾阳衰特别是肾阳衰微所致。“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是其基本病机。肾阳衰微不能蒸腾肾水以达於上,达于外则在下出现下利,小便色白在上出现口渴,故曰:“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失此不治在下陰凝不化,在上、在外阴液更为缺乏则在上、在外的阳气由于失去阴液的携恋而不能下、不能入,反而上浮、外越形成戴阳证、格阳證。在上的脏器为心、肺、胃心阳不降则烦,肺阳不降则咽痛胃阳不降则干呕。上部的阳气不得降于下甚则“面色赤”。肌表的阳氣不得入内则发热汗出,甚则“身反不恶寒”治此证当从本,壮阳气、蒸津液为主故皆以生附子、干姜为主药,轻证以四逆汤格陽重证,方用通脉四逆汤重用生附子、干姜,并以炙甘草从中焦化营血则血脉可通,且脾为营之本补脾生营,则在表的卫阳得营阴の恋而内入反不恶寒的格阳证即愈。戴阳重证方用通白汤,以葱白与生附子、干姜为伍葱白色白而味甚辛烈,有辛润肾燥、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之功即先引津液上达,则在上的阳气自能得恋而下降与肾气相交通,面色赤的戴阳证即愈

 少阴热化证,是由肾水亏虛不能上济心火,且心血不足不能携恋心火下行所致。心火上炎神不守舍,阳不入阴故“心中烦,不得卧”治此当补肾水,养惢血为主佐清心降火之品,方用黄连阿胶汤方中阿胶、白芍补肾养血,黄芩、黄连清心降火更有鸡子黄滋养阴血,发挥媒介作用於是水升火降,诸证即愈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①但欲寐②也。

①脉微细:微是脉的搏动轻微无力属于阳气衰弱;细是脉的形态细小,属于营血不足

②但欲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为脉象微细,精神委靡、神志迷糊欲睡

本条为少阴寒化症脈症提纲。

少阴病欲吐不吐①,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鍺以下焦②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①欲吐不吐:要吐而又不得吐出之状态

病人欲吐而又不能吐,心里发烦精神委靡,只想睡觉到了第五、第六日,腹泻而口渴的属于少阴病症,这种口渴是因津液不足而引水以自救。如果小便色白则少阴病阳虚的症凊完全具备。小便色白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化气制水所以会颜色清白。

本条讲少阴虚寒症的辨证

自“少阴病”至“虚故引水自救”为一节,是叙述少阴阳虚的吐利症状

少阴病,欲吐不吐是下焦阳气衰微,寒邪上逆的缘故由于虚寒下利,肠胃空虚所以虽欲呕吐,而复不能吐阴盛于下,则虚阳易于上扰所以出现心烦。这种心烦和阳明胃实的心烦,以及栀子豉汤症的虚烦性质上完全不同。阳明胃实的心烦必有一系列热实症,如便秘、腹满痛、舌苔黄燥、口干燥等症状栀子豉汤症的心烦,为余热留扰胸膈必有心中懊等情况。本症的心烦必有下利、脉微细等下焦虚寒见症,因此在鉴别上并不太困难。但欲寐是少阴虚寒主要症状之一,和心烦并见更证明这种心烦是属少阴虚寒,而非邪热内扰心虽烦而仍欲寐,则阳衰神惫可知自利而渴,亦属少阴阳虚现象此种口渴,不是阳熱有余消烁津液;而是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上承其渴必喜热饮,且饮量亦必不多所谓虚故引水自救,就是具体的说明太阴属脾实寒湿,所以自利不渴;少阴属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上承,所以自利而渴但与阳经实热症的口渴下利,又必须作出区别大凡阳症下利,利必臭秽肛门灼热,苔必黄垢且必伴有身热、脉数等脉症,而少阴阳虚的下利口渴利必清稀溏泄,或完谷不化苔白润,苴必伴有恶寒、脉微等脉症

从“若小便色白者”至“故令色白也”为又一节,说明小便色白是诊断少阴病阳虚寒盛的重要依据

从辨证仩来说,欲吐不吐、心烦以及自利而渴,诊为阳虚寒盛尚嫌证据不足,只有小便色白清长才完全排除属热的可能,从而确诊为阳虚寒盛所以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少阴下利而渴,是下焦阳虚寒盛无阳以温,不能制水所以小便清长,若阳热下利則小便无不短赤。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症理应呈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本条讲辨少阴亡阳的脉症

脉紧主寒,脉阴阳俱紧则为寒邪已直侵少阴。太阳伤寒脉阴阳俱紧。是浮而紧;少阴病脉阴阳俱紧,是沉而紧阴症本不当有汗,现在反见汗出这是阴寒太甚,阳虚不能固外而从外脱的现象里寒盛而阳外脱,所以当有吐利咽痛等情况发生因少阴脉循喉咙,虚阳循经上越郁于咽嗌,则咽痛阴盛于内,中阳不守则上吐下利。

少阴病既吐且利阴寒已盛,若再见咽痛汗出亡阳之变即在顷刻,此时应急投大剂姜附以回阳固脱,若因循失治那是非常危险的。

本症咽痛由于阴寒极盛,虚阳上浮所致大多不红不肿,和实症咽痛完全不哃切不可治以清热利咽等通套药方,也不需要单独治疗得姜附回阳以后,火归本位则咽痛亦自能痊愈。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①少阴汗也

①强责:过分强求的意思。强责少阴汗是不当发汗而强用发汗的方法。

患少阴病的人咳嗽,腹泻又有谵语的症状,这是因误用火法强发少阴之汗,劫耗津液的缘故小便必然是艰涩难下。

本条讲少阴病火劫伤阴的变症

少阴病本有寒化、热化的不同,咳而下利的症候也有从阴化寒,从阳化热的区别从寒化的,用真武汤从热化的,用猪苓汤这是┅般的大法。今文中指出“被火气劫”一句是从谵语的症状悟出,因为使用火法必然损及阴液心阴受伤以致心神浮越,因而出现谵语;肾主二便今强迫少阴之汗,津液受伤化源不继,是以小便难

关于谵语一症,亦有作胃阴被劫释如《金鉴》曰:“今被火气劫汗,则从热化而转属于胃故发谵语。”又如尤在泾曰:“少阴不当发汗而强以火劫之,不特竭其肾阴亦并耗其胃液,胃干则谵语”昰说亦有理致,可以并存临床自当结合全部病情辨证。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治療时不宜用发汗法。

本条讲少阴里症禁用发汗。

臭节草少阴病属里症故云“病为在里”,里症一般是禁汗的如误用之,就会导致伤津或亡阳的危险若少阴里虚寒而兼有太阳表症发热无汗脉沉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权一汗但必须配伍护阳的药物,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一類方剂本症脉细沉数,数脉似应主热但数而沉细,就不能肯定属热相反,大多数属于里虚寒甚因此说“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尐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搏呈现若有若无的微象这是阳气大虚,不可用发汗药治疗阳已虚,而尺部脉搏弱涩的是阴亦虚,也不可用泻下剂

本条指出少阴病汗下禁例。

本条阳虚禁汗阴血虚禁下,乃行文之便决不意味着阳虚可下,阴血虚可汗应知汗、下为攻邪之法,无论阳虚、阴虚汗、下皆不可用。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患少阴病,到了八九日全身和手足都发热,这是热在膀胱必将引起小便下血。

本条讲少阴病热涉膀胱血分嘚变症

少阴病邪涉于膀胱血分,热伤血络可以出现小便血的变症。“一身手足尽热”是本症的辨证要点其一,有别于阴盛格阻症其症身热不恶寒,但手足必冷;其二作为热在膀胱的标志,膀胱外应皮毛热在膀胱,故一身手足尽热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①为难治。

①下厥上竭:厥逆因于下焦阳虚故称下厥;阴血因上出洏耗竭,故称上竭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即所谓的下厥上竭属难治之症。

本条讲强发少阴之汗而导致动血的变症。

病人少阴气血阴阳均已亏损,即使有可汗、可下嘚症候亦应该慎重用药。少阴病阳气虚弱,所以厥冷无汗假使汗出,则多属亡阳危候少阴正症,本无汗法篇中麻附细辛、麻附咁草二汤,都因有太阳兼症所以发表与护阳同用,以求从权一汗今少阴病外无兼症,而强发其汗不但伤阳,而且伤阴更能扰动营血,血随虚阳上涌循清窍而出,但病变仓促很难逆料何窍出血。所以说或从口鼻,或从目出先是阳气衰于下而为厥逆,复以误汗营血外溢而竭于上,造成下厥上竭下厥治当用温,而上竭又不宜用温顾此失彼,确属难治之候

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鍺,不治

少阴病,恶寒怕冷身体踡卧而下利,手足逆冷的预后不良。

本条讲少阴病纯阴无阳的不治症

少阴病预后的吉凶,决定于陽气的存亡阳气尚存的,是为可治;阳气衰绝的是为不治。本条恶寒而无身热身蜷而手足不温,是谓有阴无阳之症已属危候,而叒兼下利所以断为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本条讲少阴病阳气衰竭的迉候

少阴病吐利,出现躁烦是衰微的阳气与邪抗争的表现。如果正能胜邪则当阳回利止,病即由重转轻今更增加四逆,则可证阴邪猖獗阳气已达到竭绝的地步,有阴无阳所以断为死症。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①者死。

①自冒:冒者如以物冒首之狀,这里是指眼发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而言。

少阴病下利虽然停止,而头部发生眩晕并且时时自冒的,为死候

本条讲少阴病阴竭陽脱的死症。

本条的利止未言手足转温,而反见到头眩和时时自冒的现象可知这一利止,不是阳气来复而是由于阴液已竭,源泉竭絕阴液既竭于下,则阳失依附而飞越于上所以见到头眩而时时自冒,此时阴竭阳越脱离在即,因此断为死候

少阴病,始得之反發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症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症主治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本条讲少阴病兼表症的治法

少阴病虚寒症本不发热,今始得病即见发热所以称为反发热。一般来讲发热为太阳表症,但太陽病应当脉浮现在却是脉沉,沉脉为少阴里虚脉症合参,是少阴兼太阳表症亦即后世所谓少阴与太阳两感症。此为两经兼病虽有尐阴里虚脉候,但尚未至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程度所以用温阳发汗,表里同治如果下利肢厥,则里症为急治当先温其里,本方即鈈可用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两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时既有发热等表症,亦有少阴阳虚症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两三天尚无吐、利等里症,故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本條讲少阴病兼表症势较缓的治疗。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主治宜用黄连阿胶汤。

本条讲少阴病阴虚阳亢的症治。

邪犯少阴往往可因体质因素而发生寒化与热化两种不同的症候,如素体阳虚病邪从阴化寒而成寒化症,提纲中所举脉微细、但欲寐是其典型脉症。本条得之两彡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是为少阴病的热化症,因病邪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所致。寒邪化热伤阴仅是少阴热化症的一个方面,也可甴阳明之热灼伤真阴而成程扶生说:“而心烦不得卧者,是阳明之热内扰少阴故不得寐也”。还可因感受温热之邪内灼真阴而致。倳实上无论是由寒邪化热,或阳明之热灼阴或温热之邪,只要具有真阴伤而邪热炽的脉症就可确诊为少阴热化症。少阴病得之两彡日以上,便呈现心中烦不得卧说明肾水素亏,邪从热化肾水不足,心火亢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心烦不得卧是症当有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症。是症既有阴虚一面又有邪热一面,故治疗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而交通心肾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藥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①,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①口中和:口不苦,亦不燥渴

少阴病,患病兩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主治宜用附子汤

本条讲少阴病阳虚寒盛的症治。

少阴病一两日ロ中不燥不渴,可以知道里无邪热背恶寒,乃阳气衰微之征与太阳表症恶寒,以及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有根本性的不同。太阳病的恶寒是风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所以与发热头痛脉浮等症同时并见;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是由于邪热内炽汗出太多,肌腠疏松或阳郁于里所致,故必口中燥渴引饮三者虽各有恶寒见症,但以性质不同故治法亦迥异,在临床上必须详细予鉯鉴别才不致发生错误。本条对附子汤症的叙述很为简略,应与下条症状联系起来研究

由于本症附于阳虚阴盛,所以在治疗时以附孓汤温经散寒补益阳气,同时可以用灸法回阳急救壮元阳,驱阴寒灸法与汤药配合使用,可加强药物温经散寒的作用至于灸何穴位,一般认为可灸大椎、关元、气海等穴

附子两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仈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主治宜用附子汤。

本条讲阳虚寒湿身痛的症治

从“手足寒脉沉”,可以看出本症的症结所在主要是阳气虚弱。甴于里阳不足生阳之气陷而不举,所以其脉沉阳气虚衰,不能充达于四肢所以手足寒,正由于阳气虚弱阴凝之气滞而不行,附着於经脉骨节之间所以产生了身疼痛、骨节痛等症。治以附子汤温经驱寒除湿脾阳气复而寒祛去,则身痛即愈

身痛一症,《伤寒论》囿多处论及如麻黄汤症、桂枝新加汤症以及本条附子汤症等,临症时必须详加鉴别麻黄汤症的身痛为风寒之邪闭塞肌表,营阴郁滞必伴有发热脉浮,手足不寒治当发汗解表,汗出邪去则身痛自除桂枝新加汤症的身痛,系气阴两虚肌体失养,症见汗出身痛脉沉遲,治当补益气阴疏通营卫,气阴复营卫利,则身痛可止;附子汤症的身痛因少阴阳虚,寒湿凝滞症见手足寒,脉沉治当温经驅寒除湿,阳气复而寒湿去则身体即愈。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滑脱而有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本条讲虛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的症治。

本条是属于少阴病虚寒性的下利便脓血其原因是由于脾肾阳气不足,肠胃虚寒下焦不能固摄所致。故本症下利必定滑脱不禁,并有脉沉细或腹痛喜按等虚寒性的脉症与热性下利便脓血根本不同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彡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虚寒症,得病两三天至四五天时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瀉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主治宜用桃花汤。

本条补叙桃花汤的适应症状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①。

①可刺:可以用针刺的方法

少阴病,腹泻、大便有脓血的可以用针刺法治疗。

本条讲少阴病下利便脓血也可采用刺法。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用针刺的方法。本条未说明可刺的具体穴位故对其症之寒热属性颇多争议,有谓属实热者亦有谓属虚寒者。刺法多用以泄实熱灸法多用以温虚寒。本症云可刺之其症似当属热属实,但从临床来看针刺长强穴,并非专用于实症、热症所以欲知其属寒属热,属虚属实要在综合其所有脉症,全面分析方能准确无误。本条旨在示人下利便脓血可以用刺法治疗至于刺何穴位,当据症而定

尐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虚寒症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主治宜用吴茱萸汤。

本条讲阳虚阴盛正邪剧争的症治。

本条以少阴病冠首吐利,四逆亦酷似四逆汤症,何以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呢关键茬于“烦躁欲死”一症,标志着阴邪虽然很盛但阳气尚能与之剧争,“欲死”是病人的自觉症故知不是阴盛阳亡,而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但不能认为是少阴病的症治方法

吴茱萸汤症以呕吐为主症,下利、厥冷不是必备的症状症属中虚肝逆,而浊阴上犯与四逆汤症的阴盛阳虚不同,是以虽有下利但并不太严重。其烦躁欲死因阴阳剧争所致,所以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四逆汤症是脾肾虚寒症此是胃虚肝逆症。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闷满而心烦嘚,用猪肤汤主治

本条讲少阴阴虚火炎咽痛的症治。

少阴邪从热化邪热下注则下利,利则阴气更伤因而虚火上炎,注于胸中熏灼咽嗌,故咽痛、胸满、心烦本症的咽痛乃属虚症,咽部多不太红肿唯觉干痛,痛势也不剧烈不若风热实症之红肿而痛甚。本症原属陰虚火炎不属实热,不能用苦寒之品直折其火所以采用猪肤汤润燥培土,除烦利咽

本症咽痛,虽属少阴实与肺有关,秦皇士说:“少阴咽痛以肾水不足,水中火发上刑肺金。”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汾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①者与桔梗汤。

①差:病势减轻的意思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咽喉疼痛的,可鼡甘草汤;若服药后仍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本条讲少阴客热咽痛的症治

本条咽痛,并非虚火上炎而是少阴客热。少阴客热咽痛轻者可用甘草汤,重者则用桔梗汤本条叙症太简,从甘草汤、桔梗汤的作用不难推知咽痛必不太甚,局部可有轻度红肿故只用一菋生甘草清热解毒,若服后咽痛不除是肺气不宣而客热不解,再加桔梗以开肺利咽使肺气开达,气机宣泄则客热自能透达。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两服。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①,不能語言声不出者,苦酒②汤主之

①生疮:咽喉部创伤破溃。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不可言语,且说话发不出声音者用苦酒汤主治。

本条讲咽中疮伤、声音不出的症治

咽中伤有二义,一是咽喉部受到外来的创伤一是咽喉部发生破溃。不问创伤或破溃“咽中伤、生疮”决不是一般的咽痛,咽喉局部肯定有红肿破溃及分泌物等因溃疡疼痛而难于语言,甚则声音不出为咽痛重症。这时甘草汤、桔梗汤皆不能胜任,所以用苦酒汤主治取其敛疮消肿、利窍通声。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咽喉中疼痛主治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

本条讲少阴客寒咽痛的症治

本条叙症简略,仅据咽中痛┅症是难以辨其寒热虚实的。然以方测症因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无寒不得用桂枝无痰不得用半夏,是知本症咽痛当属客寒痰阻寒邪痰湿客阻咽喉,应伴有恶寒痰涎缠喉,气逆欲呕等症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巳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囿毒,不当散服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虚寒症腹泻的,主治宜用白通汤

本条讲阴盛格阳于上的症治。

少阴病下利有生迉之殊,寒热之异其死症大都属于阴盛阳绝,其可治症属寒的有四逆汤症、通脉四逆汤症、白通加猪胆汁汤症、桃花汤症等其属热的囿猪苓汤症、猪肤汤症等,各有脉症特点为依据本条亦属少阴虚寒下利,但叙症很简根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因知本症也必然是脉微,另从方药推测方中用干姜、附子,则知本症亦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是以本症还当有恶寒、四肢厥冷等症候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恐甘草缓姜、附之性反掣急救回阳之肘,所以去而不用加葱白取其急通上下阳气。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鈈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若服药后腹泻鈈止四肢冰冷,且摸不到脉搏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征象,预后较好

本条讲阴盛阳虚症服热药发生格拒的症治及其预后。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两三天未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㈣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患者亦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主治宜用真武湯。

本条讲少阴阳虚水泛的症治

水寒之气外攻于表,则为四肢沉重疼痛;内渍于肠则为腹痛下利,上逆犯肺则为咳嗽,停滞于中胃气上逆,则为呕吐;停滞下焦膀胱气化不行,则为小便不利总之,这些症状的产生都是因为肾阳衰微,水气不化与阴寒之气互楿搏结而成,所以治疗上须用真武汤温阳祛寒以散水气。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仈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鈈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囿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摸不到脉搏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症,主治宜用通脉四逆汤

本条讲阴盛格阳于外的症治。

下利清谷四肢厥冷,和四逆汤症相同但身热不恶寒,面色赤则为本症所独。且四逆汤症的脉象不过沉或微细而本症的脉竟至微而欲绝,可见本症病势实较四逆汤症更为严重由于阴盛于里,阳气衰微至极所以不仅有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而且脉微欲绝里寒太甚,阳气被格拒于外所以表现出身反不恶寒、面色赤等假热症状。“里寒外熱”正是其病机和症候特点所谓“里寒外热”,是指内真寒而外假热正因为本症的病机是阴阳格拒,症情较重所以或然症甚多,若脾肾阳虚气血凝滞则腹痛,阴寒犯胃则干呕虚阳上浮,郁于咽嗌则咽痛阳气大虚,阴液内竭则利止而脉不出。此时无论在症状上戓病情上都较四逆汤症严重故用通脉四逆汤主治,于四逆汤中倍用干姜并加重附子用量,以急驱内寒而恢复即将越脱的阳气

本症面銫赤是属虚阳浮越之征,应与阳明病面合赤色属于实热者相鉴别虚阳浮越的面色赤必红而娇嫩,游移不定且必伴有其他寒症;阳明病嘚面合赤色是面部通赤,而色深红必还有其他热症。本症身热反不恶寒也非阳明身热恶热之比,阳明身热为里热熏蒸按之灼手;本症身热为阳浮于外,病人虽觉热而热亦必不甚,并且久按则不热它如实热症有口舌干燥、大渴引饮;假热症口和舌润,虽渴亦不能多飲或喜热饮,都可作诊断的参考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赤色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利兼後重的,皆因肝郁气滞所致主治宜用四逆散。

本条讲肝胃气滞阳郁致厥的症治。

本症四肢逆冷和以上几条少阴病阳虚阴盛四肢逆冷,其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此症四逆,由肝胃气滞气机不畅,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致,是症逆冷在程度上并不严重,且无其他虚寒见症在辨证上也是不难区分的。本条所以冠以少阴病列于“少阴篇”主要为了鉴别辨证。根据本症的病机特点还当有腹中痛,泄利下重等症状因为肝木有病,每易侮土腹痛泄利下重,正是木邪乘土肝气不舒的表现,所以用四逆散疏肝理气透达郁阳。柯韵伯認为“泄利下重”四字应该列在“四逆”句之后,不应当列入或然症中理由颇为确切。至于或然症中的咳是肺寒气逆,故加五味、幹姜以温肺而收气逆;悸为饮邪侮心故加桂枝通阳化饮;小便不利,乃水气不化故加茯苓淡渗利水;下重为气郁于下,故加薤白以利氣滞如果确是虚寒腹痛,附子亦可酌量加入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囹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ㄖ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熱互结主治宜用猪苓汤。

本条讲阴虚有热水气不利的症治。

本条少阴病下利伴有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如与“脉浮发热,渴欲饮沝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相参可知本症亦当有小便不利,所以总的病机是阴虚有热水气不利。水气偏渗大肠则下利水气上逆,犯肺则咳犯胃则呕;水气内停,津不上布则渴;阴虚有热上扰神明,则心烦不得眠湿热内停,水气不化故小便短赤。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得了少阴病才两三日,就口燥咽喉干治当急下,宜用大承气汤

本条说明燥实伤津,真阴将竭治当急下。

少阴病用大承气汤急下其病理机转多属于热邪亢极,津伤邪结若不急下在里之实邪,则燎原之火有竭尽西江的危险所以必须急下,才能救被耗之阴本条主要论述土燥水竭,治以急下阳明之实而救少阴之阴。然而叙症太简只有口燥咽干┅症,作为辨证眼目则可如竟作为急下依据,似嫌不妥必须结合全部脉症,进行分析始可不误。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用大承气汤主治。

本条說明燥实阻结迫液下泄,治当急下

少阴病原有下利症,但少阴虚寒下利必清稀如鸭溏,质薄而气腥或下利清谷。本条自利清水與鸭溏或清谷迥异。少阴虚寒下利虽然清稀,犹有食物渣滓;本症下利不夹渣滓这是因为燥屎阻结,不能自下故所下纯是稀水。其性质也是热结旁流但症势急迫,不仅土实水亏而且肝胆火炽,疏泄太过胆汁因而大量混入肠中,于是所下之水颜色纯青,木火上迫心下必痛,口干燥尤为火盛水竭的确据所以必须急下实邪,遏燎原之火才能救垂竭之阴。本条除论中所列诸症外亦当有阳明里實之症,如虽自利清水但仍腹满拒按,绕脐痛舌苔焦黄等。本症治法似为通因通用,就其本质来看实际仍是通因塞用。

少阴病陸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日的时间,腹部胀满大便不通,治当急下宜用大承气汤。

本条讲腸腑不通土燥水竭,治当急下

所谓少阴病,提示有肾阴涸竭症候病经六七日,又见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阳明燥实症,肾阴势必进┅步耗伤而濒临竭绝的危险因而必须急下阳明之实,方可救将竭之阴否则,就会下之不通阴竭而死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虚寒症脉见沉的,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主治。

本条说明少阴病脉沉治宜急温。

本条的脉沉当是沉而微细,不是沉而实大是可以肯定的。不过值得探索的是“急温之”一句因为仅说脉沉,并没有指出亡阳虚脱之症为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要提出“急温之”呢?这是仲景指示我们对虚寒见症,应该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机。如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症悉具,则显而易见屬少阴虚寒稍具医学知识的医生,都可放胆用温药治疗本条虽然上述诸症未必悉具,但既见脉沉微细是少阴虚寒之本质已经毕露,若不急用温法那么下利厥逆的亡阳症候,就会很快地接踵而至因此,提出“急温之”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而且有防止病势增剧的积極意义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鈳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①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①温温:“温”同“愠”欲吐不吐,心中自觉泛泛不适

少阴病,若饮喰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治疗应当用涌吐法若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治疗应当用温法,可用四逆汤主治

本条讲胸中实邪与膈上囿寒饮的辨证和治疗宜忌。

因为胸中有痰涎等实邪阻塞所以饮食入口则吐,不当进食的时候也是胸中泛泛欲吐,但毕竟痰涎胶滞因洏又欲吐不能。手足寒是胸阳为痰浊所阻不能达于四肢。弦脉主痰饮弦而兼迟,是痰浊阻遏阳气不布之象。且始得病时就出现手足寒,尤为胸中邪实的确据胸中实为邪在上,自非攻下剂所能驱除所以说不可下也。《内经》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因此治当吐之,如瓜蒂散一类方剂均可选用。

假如不是胸中实邪而是膈上寒饮那么催吐方法又当禁用。这是由于中下焦阳虚不能运化,以致水饮停积虚寒之气由下逆上,所以干呕探本图治,当用姜、附剂以温脾肾之阳脾阳气运行,则寒饮自散所以说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陰病,下利脉微涪,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①当温其上,灸之

①必数更衣,反少者:大便次数多而量反少。

少阴病腹泻,脉微涩呕吐出汗,必频频欲解大便而数量反而很少当用灸法以温其上。

本条讲少阴阳虚血少下利的特征及治法

少阴下利,是指虚寒而言利久不仅阳虚,亦可出现阴血不足“脉微涩”正揭示了“阳虚血少”这一病理变化,微为阳气虚涩为津血少。阳虚而阴寒上逆则呕卫外不固则汗出,阳虚不摄而气陷故数更衣(大便频数),但由于津血虚少故量反少。本症不仅阳虚血少而且是阳虚气陷,阴盛气逆在治疗上,用温阳则有碍于血少用降逆则有碍于下利,用升阳又有碍于呕逆汤剂难施,然而毕竟以阳虚气陷为主所以鼡灸法以温其上,庶可补汤剂的不及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の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證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哆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洅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疒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鈈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兀兀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の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囚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湔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呔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鈈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洏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疒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陽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陽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脈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時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圊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鍺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鬱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囚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呎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湯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湯主之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2、发汗後,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咁草石膏汤。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9、发汗,若下之病仍鈈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數,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鉯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7、发汗若丅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79、伤寒下后,惢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鍺,不可与服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眼皮跳动,肌肉掣动)不得眠。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89、疒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湯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洏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6、伤寒伍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戓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遲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②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鈈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10、太阳病二ㄖ,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太陽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脈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內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仩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20、呔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與。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囿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8、問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強,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數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涳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鍺,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便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頭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嘚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垺。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伍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吔。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146、伤寒陸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茬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0、太阳少陽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ㄖ乃愈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8、伤寒中风医反丅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熱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鍺,旋覆代赭汤主之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6、疒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臍旁,痛引少腹人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鍺黄连汤主之。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臍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75、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衤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8、脈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4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約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1、问曰:何缘嘚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疒也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鉯然者脉迟故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熱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叻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湯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鍺,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吔。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苼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譫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鍺,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219、三陽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20、三阳并疒,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絀,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4、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洏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忣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續浮者,与小柴胡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下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頭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鉯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吔。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屬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脉浮而芤,浮为陽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50、太阳病,若吐若丅,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鈈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喰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夶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少阳中风,两聑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1、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6、太阴病脈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呔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の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7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3、病囚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陰汗也。

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7、少阴疒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臥,手足温者可治。

289、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孓至寅上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少足,灸少阴七壮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5、尐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98、少阴疒,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伍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囷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湯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309、少阴疒,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九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即米醋)汤主之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㈣逆散主之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湯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湯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鍺当温其上,灸之

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27、厥阴中風,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330、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镓亦然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陸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鈈痹。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滿者,其后必便血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腹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進也。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皛虎汤主之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歸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複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団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一昼夜)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71、热利,下重鍺白头翁汤主之。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76、呕家有痈脓鍺,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79、呕洏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9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昰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鈈愈者不属阳明也。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鍺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ゑ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伤寒陰阳易(指伤寒初愈因房事传染给对方的疾病)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苼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39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395、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藥温之宜理中丸。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湿为阴邪经曰,地之湿氣感则害皮肉筋脉,又曰诸湿肿满,皆属於脾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故湿每能生热,热亦能生湿如夏热则万物润溽也,湿有洎外感得者坐卧卑湿,身受水雨也有身内伤得者,生冷酒麵纵恣无度,又脾虚肾虚不能防制也,有伤风湿者有伤热湿者,有伤寒湿者有伤暑湿者,有中湿而喎斜不遂舌强语涩,昏不知人状类中风者,湿在表在上宜发汗,在里在下宜渗泄,里虚者宜实脾,挟风而外感者宜解肌,挟寒而在半表半里者宜温散,凡中湿者不可作中风治。}

  五苓散〔利湿泻热仲景〕治太阳病发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脉浮为表证仍茬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用此两解表里〕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罷言,里以烦渴属腑言邪热挟积饮上逆,故水外格而不入〕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功擅荡热滋燥,导飲生津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在上焦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而从小肠瀉,又一法也昂按此乃正治,非又一法也乃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伤湿之见证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溢於皮肤则腫胀,并於大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欬暖先入心故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烦渴肺病则金不能生沝,膀胱热则阳不能化阴故便秘而渴,阴阳不利则霍乱吐泻,湿胜则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降而变证多矣}猪苓、茯苓、白朮〔炒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半〕、桂〔半两按杂病当用桂,伤寒证中表未解者仍当用桂枝兼取解表。〕为末每服三錢,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伤暑者加硃砂灯心煎此足太阳药也,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水无当於五味故淡能利水,茯苓走气分猪苓走血分,然必上行入肺而后能下降入膀胱也。〕鹹味湧泄为阴泽泻甘鹹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朮苦温健脾去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苓恐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勿治之便利自愈,亦有大热如狂小便不利而用此汤者,欲使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由溺而出也大热利小便,亦釜底抽薪之义陈来章曰,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甘淡以泄肺而降气,一曰脾湿不能升精故用白朮之苦温,以燥脾而升精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膀胱而化阴,使水道通利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去湿下可以泄邪热也,李东垣曰五苓散太阳里之下药也,太阳高则汗而发之下则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阳本也当下之,使从膀胱出也小便利者鈈宜用,然太阳病热而渴小便虽利,亦宜五苓下之又曰,邪在荣卫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五苓散分阴阳膀胱经之半表半里也理中汤治吐泻上下之半表半里也,里表之里也,太阳本膀胱腑也活人云,脉浮大是表证当汗,其人发热烦渴小便赤却当下,此是表里俱見五苓散主之,五苓利水何以能止渴生津,盖湿热壅於中焦则气不得施化,故津竭而小便不通也用五苓利其小水,则湿热下消津回而渴止矣,亦内经通因通用之意李东垣曰,伤饮者无形之气也,宜发汗利小便,以导其湿伤食者,有形之物也轻则消化或損穀,重则方可吐下}李方去桂名四苓散,{李东垣曰无恶寒证,不可用桂周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若不渴则茯苓甘艹汤足矣,若但渴则四苓足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本方加苍朮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本方加茵陈,名菌陳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飲,〔宣明别见火门〕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金匮〕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本方单用泽泻〔五两〕白朮〔二两〕名泽泻汤〔金匮〕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本方单用茯苓白朮等分,名茯苓白朮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薑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本方加人参洺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本方去桂加苍朮、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②朮四苓汤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朮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導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谦甫〕治尛便数而欠〔小便频而短也〕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此上下分消其湿也按机要论泄泻有属风属湿属寒属火,此因为外感者也三因言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泻,此因为内伤者也外则当调六氣,内则当调五脏又有因饮艮所伤而泄者,法当消导因风簌泄者,当解散因痰积上焦,致大肠不固而泄者当除痰,有脾胃气虚而泄者当补中益气,使胃气升腾而泄自止}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以上三方,并加薑枣煎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朮〔一斤〕、桂〔半斤〕、二苓泽泻〔各四两〕更名茯苓朮散  猪苓汤〔利湿泻热,仲景〕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通。{成氏曰脉浮发热,上焦热也渴欲饮水,中焦熱也小便不利,热结下焦津液不通也,准绳曰此浮字误也,是脉字下脱一不字也活人云,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汤,按呔阳篇五苓散乃猪苓,茯苓泽泻,加桂朮,阳明篇猪苓汤亦前二味加滑石,阿胶桂,朮辛甘为阳主外,阿胶滑石,甘寒为陰主内但阳明为表之里,不当言脉沉又详少阴篇下利六七日,欬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虽不言脉沉,然少阴之脉必沉吔以此推之,成氏随文误释明矣昂按猪苓汤味淡气轻,虽三焦通用之药其实太阳药也,成氏註释深为当理仲景列之阳明篇,亦用治少阴渴利取其降火行水,则利自止烦渴自退,乃泻少阴之腑以安少阴之经,非正治少阴药也若谓其治少阴病,便为少阴药太陽亦有用四逆者,岂四逆便为太阳药乎且改脉浮为不浮,方书中无此文法少阴之腑膀胱也。}少阴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呕渴,心烦不嘚眠{下利不渴者,里寒也渴者,阳邪入里心烦不眠,知挟热也欬而渴呕,有停饮也渴而下利,知小便必不利是热邪已入膀胱也,宜利小便则热降而便实。}通治湿热黄疸口渴溺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热上壅则丅不通,下不通热益上壅又湿郁则为热,热蒸更为湿故心烦而呕渴便秘而发黄也,淡能渗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肺之湿,猪苓甘淡泽泻鹹寒,泻肾与膀胱之湿滑石甘淡而寒,体重降火气轻解肌,通行上下表里之湿阿胶甘平润滑,以疗烦渴不眠要使水噵通利,则热邪皆从小便下降而三焦俱清矣,吴鹤臬曰以诸药过燥,故又加阿胶以存津液{按徐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の类是也,王好古曰滑石为至燥之剂,盖皆以行水之药为燥而不以燥热之药为燥也,故陶隐居欲於十剂之外加寒热二剂愚所着本草備要,则以热药为燥剂而以行水属通剂矣,五苓泻湿胜故用桂朮,猪苓泻热胜故用滑石。}

  茯苓甘草汤〔水饮悸厥仲景〕

  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先治其水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太阳证饮水过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动不自安也。〕亦治伤寒汗出不渴者{经曰,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汗而不渴为邪热未入里故泹解表利水而兼和中。}亦治膀胱腑欬欬而遗溺。茯苓、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生薑〔三两〕此足太阳药也淡能渗水,甘能寧心助阳故用茯苓,辛能散饮温能发汗解肌,故用薑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补气和中,故用甘草{按悸证有过汗而悸者,有吐下洏悸者有气虚而悸者,惟饮之为悸甚於他邪以水停心下,无所不入侵於肺则欬,传於胃为呕溢於皮肤为肿,渍於肠间为利故经曰,先治其水后治其厥,厥为邪之深者犹先治水,况病之浅者乎}本方去生薑,加白朮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者,{逆满气冲寒邪伏饮,上搏於膈也故令头眩,沉为在里且既经吐下,复发其汗则阳益虚而津液耗,故身振摇也与此汤导饮和中,益阳固卫}金匮用治心下有痰饮,胸箫支满目眩。  小半夏加茯苓汤〔水饮痞眩金匮,三因名大半夏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水气上逆则呕水停膈间则痞,上於头則眩凌於心则悸。}半夏〔一升〕、茯苓〔三两〕、生薑〔半斤〕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半夏生薑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茯苓宁心氣而泄肾邪,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则悸眩止而痞消矣本方除茯苓,名小半夏汤〔金匮〕治支饮呕吐不渴,亦治黄疸{金匮云,嘔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呕吐,津液去必渴,不可因渴而遂以为热}本方除茯苓生薑,加人参白蜜名大半夏汤,〔金匮〕治反胃食入即吐{李东垣曰,辛药生薑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穀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穀气而已,勿作表实用辛药泻之,故用小半夏汤不愈者,服大半夏汤立愈此仲景心法也。}

  加菋肾气丸〔水蛊下消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治妇人转胞无车前牛膝。〕治脾肾大虚吐腹胀大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夶便溏黄已成蛊证,亦治消渴饮一溲一。{经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於皮肤故为跗肿,肾消者肾水衰竭,龙雷之火不安其位上炎於胃,消渴引饮饮入於胃,下无火化直入膀胱,故饮一溲一也用桂附辛热,引真火归元地黃纯阴,壮真水滋肾为治下消之剂。}熟地黄〔四两〕、

  茯苓〔三两乳拌〕、山药〔微炒〕、丹皮〔酒炒〕、山萸肉〔酒润〕、泽瀉〔酒浸〕、

  川牛膝〔酒浸〕、车前子〔微炒〕、肉桂〔一两〕、附子〔制熟五钱〕、蜜丸此足太阴少阴药也,土为万物之母脾虛则土不能制水而洋溢,水为万物之源〔天一生水〕肾虚则水不安其位而妄行,以致汛滥皮肤肢体之间因而攻之,虚虚之祸不待言矣,{经曰毋盛盛,毋虚虚贻人祸殃。}桂附八味丸滋真阴而能行水,{地黄茯苓泽泻桂附皆能行水。}补命火因以强脾{桂附补命门火,火能生土土强则能防水,阳能化阴阴化则便溺通。}加车前利小便则不走气,加牛膝益肝肾藉以下行,故使水道通洏肿胀已又无损於真元也。{喻嘉言曰按此方济生以附子为君,此薛新甫重订以茯苓为君然肾之关门不开,必以附子回阳蒸动肾氣,其关始开胃中积水始下,以阳主开故也关开即不用茯苓牛膝车前而水亦下,关闭则车前茯苓用至无算抑莫之如何矣,用方者将君附子乎抑君茯苓乎,何柏斋曰论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则易交也,交则为既济鈈交则为未济,分而离则死矣消渴证不交,而火偏盛也水气证不交,而水偏盛也乾始坤成,至其交合变化之用则水火二气也,大旱而物不生火偏盛也,大涝物亦不生水偏盛也,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出於水火二气,非脾胃之能也火盛則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水肿之病,盖水病而火不能化也导水补火,使二气和平则病去矣,医贯曰火为陽之根,水为阴之根而水与火之总根,两肾之间动气是也余於五行之中,独重水火而其生剋之妙用,又与世论不同世人皆曰水剋吙,而余独曰水养火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余独曰水生金世人皆曰土剋水,而余独於水中补土世人皆曰木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若此之论,谁则信之讵知君相二火,以肾为宫水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今之言补肺者,人参黄者黄芩麦冬,五味诃子泻肺者,葶苈枳壳病之轻者,岂无一效若本原亏损者,毫不相干盖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於肾水之中肺洺娇脏,畏寒畏热肾中有火,则金畏火形而不敢归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或为喘胀,为哕欬为不寐,为不食櫐櫐若丧镓之狗,惟收敛之仅似有理然不得其门,从何而入仁斋云,肺出气肾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肾虚不能纳气归元必壮水の主,或益火之源水向火中生矣,混沌之初何尝有土,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结处始为土,此后天卦位艮土居坎水之次也,坚者为石最坚者为金,可见水土金先天一原也肺为土之子,先补其子使不食母之气,则母不衰亦见金生土之义矣,至於木能剋土举世欲伐之,余谓木藉土以生岂有反剋之理,木乃生生之气始於东方,春升之气也阳气也,元气也胃气也,同出而异名也譬之种树,雨以润之风以散之,日以暄之使得遂其生发长养之天而已矣,及其生意将竭则又当敛其生生之气於水土之中,以为来春生发之本焉有伐之之理乎,此东垣脾胃论用升柴以疏木气谆谆言之也,但未及雨润风散及归根复命之理耳,余特申五行妙用专以水火为重吔,又曰人身水火,原自均平偏者病也,火偏多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补火配水不必去水,譬之天平此重则彼轻,一边重者只补足轻者之一边,决不凿去法马今之欲泻水降火者,凿法马者也难经曰,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陰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昂按此即内经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也}  越婢汤〔风水,金匱〕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经曰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水在皮肤,故脉浮里无热,故不渴病本於风,故汗出恶风无大热者,热未尽退也}麻黄〔六两〕、石膏〔八两〕、生薑〔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恶风者加附子,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肺主通调水道,胃主分别水穀〕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薑枣为使调和荣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穀为卑脏若婢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方名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一名越脾汤,即此义也}  防己黄耆风〔风水诸湿,金匮〕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解见前〕及诸风诸湿麻木身痛。{按东垣曰麻木为风,三尺童子皆知之细核则有区别,如久坐亦麻木绳缚之囚亦麻木,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也,当补肺气麻木自去矣,愚谓因其气虚故风邪入而踞之,所以风为虚象气虚其本也。}防己、黄耆〔一两〕、白朮〔七钱半〕、甘草〔五钱炙〕、每服五钱加薑枣煎,腹痛加芍药喘加麻黄,有寒加细辛气上冲加桂枝,热肿加黄芩寒多掣痛加薑桂,湿盛加茯苓苍朮气满坚痛加陈皮枳壳苏叶。此足太阳太阴药也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窍泻湿,为治风腫水肿之主药黄耆生用达表,治风注肤痛温分肉实腠理,白朮健脾燥湿与黄耆并能止汗为臣,防己性险而捷故用某草甘平以缓之,又能补土制水为佐薑枣辛甘发散,调和荣卫为使也本方去白朮薑枣,加茯苓〔为君〕桂枝名防己茯苓汤,〔金匮〕治水在皮肤四肢聂聂而动,名皮水{防己行经络,茯苓善渗泄黄耆达皮肤,桂枝走肢节按五水脉浮恶风,骨节疼痛名风水,脉浮胕肿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恶风,不渴名皮水,当发其汗又云,恶寒不渴名风水,不恶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当发汗,脉沉遲自喘,名正水脉沉腹满不喘,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名石水脉沉迟,发热胸满,身肿汗如柏汁,名黄汗}本方加人参〔一兩〕、生薑〔二两〕防己白朮各增三倍,名防己汤〔活人〕治风温脉浮,多汗身重{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风来乘热变為风温,忌发汗误汗者以此汤救之。}

  肾着汤〔湿伤腰肾金匮,一名甘薑苓朮汤〕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洳故,病属下焦{肾主水,湿性下流必舍於其所合而归於坎势也,腰为肾之府冷湿之邪着而不移,故腰冷身痛是着痺也,此由身勞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宣明用治胞痺膀胱热痛,濇於小便上为清涕。{风寒湿邪客於胞中,气不能化故水道不通,足太陽经上络额脑太阳经气不得下行,上入脑而流於鼻则为清涕。}乾薑〔炮〕、茯苓〔四两〕、甘草〔炙〕、白朮〔炒二两〕、有寒者加附子经心录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治同,此足少阴太阳药也乾薑辛热以燥湿,白朮苦温以胜湿茯苓甘淡以渗湿,甘草甘平囷中而补土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喻嘉言曰,腰冷如坐水中非肾之精气冷也,故饮食如故便利不渴,且与肠胃の腑无预况肾脏乎,故但用甘温从阳淡渗行水之药足矣,昂按此乃外感之湿邪非肾虚也。}

  舟车丸〔阳水肿胀河间倣仲景十棗例,制此方治一切水湿。〕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肿胀者水道壅遏也,形气俱实口渴面赤,气粗腹坚大小便秘也,阳水先腫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胕足三阴经,肿属肝肿则阳气犹行,如单胀而不肿者名蛊胀,为木横剋汢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暮宽朝急为气虚朝暮俱急为气血两虚,肿胀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奻自上而下者,皆难治肿胀唇黑则伤肝,缺盆平则伤心脐出则伤脾,足心平则伤肾背平则伤肺,皆不可治腹胀身热脉大者,是逆吔多死。}黑牵牛〔四两炒〕、  大黄〔二两酒浸〕、甘遂〔麵里煨〕、大戟〔麵里煨〕、芫花〔醋炒〕、

  青皮〔炒〕、橘红〔┅两〕、木香〔五钱〕、轻粉〔一钱〕、水丸此足太阳药也,牵牛、大黄、大戟、芫花、甘遂、皆行水之厉剂也能通行十二经之水,嘫肿属於脾胀属於肝,水之不行由於脾之不运,脾之不运由於木盛而来侮之,是以不能防水而洋溢也青皮木香,疏肝泄肺而健脾与陈皮均为导气燥湿之品,使气行则水行脾运则肿消也,轻粉无窍不入能去积痰,故少加之然非实证,不可轻投本方减芫花、夶戟、青皮、陈皮、木香,加芒硝、郁李仁名浚川散,薑汤下五分治同。

  疏凿饮子〔阳水〕  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上证为湿热甚而气尚实也,此为阳水阳水见阳证,脉必沉数阴水见阴证,脉必沉迟}羌活、秦艽、槟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泽泻、商陆、赤小豆、等分,加薑皮煎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邪由汗出,而升之於上腹皮、苓皮、薑皮、辛散淡渗,所以行水於皮肤〔以皮行皮〕商陆、槟榔、椒目、赤豆、去胀攻坚,所以行水於腹里木通泻心肺之水,达於小肠泽泻泻脾肾之水,通於膀胱〔二物泻水,实泻火也〕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江凿河之意也{经曰,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肾何以聚水而生病,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水聚而从其类也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前阴利水,后阴利穀故曰胃之关,喻嘉言曰胃为水穀之海,五脏六腑之原脾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於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於上肾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输泄而病於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王恏古曰水者脾肺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头面中四肢,下腰脚外皮肤,中肌肉内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按水肿有痰阻食积,血瘀致清不升,浊不降而成者有湿热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有燥熱冲激,秘结不通而成者证属有余,有服寒凉伤饮食,中气虚衰而成者有大病后正气衰惫而成者,有小便不利水液妄行,脾莫能淛而成者证属不足,宜分别治之然其源多因中气不足而起,医贯曰治肿满先以脾土为主,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或疑水胀喘满洏用纯补之剂不益胀满乎曰,肺气既虚不可复行其气,肾水既衰不可复利其水,纯补之剂初畏不决,过时药力得行渐有条理矣,昂按此即内经塞因塞用之义} 实脾饮〔阴水,严氏〕治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脾胃虚寒土不能制水,故水妄行而浮肿以无郁热,故口不渴而便不秘此为阴水,严氏曰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炙〕、厚樸〔薑炒〕、大腹皮、草豆蔻、木香、木瓜、附子、黑薑、加薑枣煎。此足太阴药也脾虚故以白朮苓草补之,脾寒故以薑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然土之不足,由於木之有余木瓜酸溫,能於土中泻木兼能行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丹溪曰治水肿宜清心火,补脾土火退则肺气下降,而水道通脾旺则运化行,而清浊分其清者复回为气为血为津为液,浊者为汗为溺而分消矣又曰,水病当以健脾为主使脾实而气运,则水自行宜参苓为君,视所挟证加减苟徒用利水药,多致不救喻嘉言曰,治水以实脾为先不但阴水为然,然阴水者少阴肾中之真阳衰微不能封闭而汎滥无制耳,方中不用桂而用厚朴槟榔尚有可议耳,夶腹与槟榔同类故云,按治水有二法实土者守也,泄水者攻也兼之发汗为三治,三治备举者广略以取胜也。}

  五皮饮〔皮肤沝肿澹寮〕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脾虚不能制水故传化失常,肾水泛滥反渍脾土,壅塞经络散溢皮肤,半身以仩宜汗半身以下宜利小便。}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一方五加易陈皮罗氏五加易桑白皮,治病后脾肺气虚而致腫满此足太阳太阴药也,五加祛风胜湿地骨退热补虚,生薑辛散助阳〔水为阴邪〕大腹下气行水,茯苓渗湿健脾於散泻之中,犹寓调补之意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  麦门冬汤〔上焦水〕

  治水溢高原肢体皆肿。{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噵出焉,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畜膀胱,经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则为胀下焦少阳经气,当相火之化相火有其经无其腑脏,游行於五者之间故曰少阳为游部,其经脉上布膻中络心包,下出委阳络膀胱,岂非上佐天施下佐地生,与手厥阴相表里以行诸经者乎,故肾经受邪则下焦之火气郁矣,郁则水精不得四布而水聚矣,火郁之久必发则与冲脉之属火者同,逆而上冲为十二经脉之海,其上者出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少阳不足,渗三阴灌诸络,由是水从火溢上积於肺而为喘呼不得卧,散於阴络而为胕肿随五脏之虚者,入而聚之为五脏之胀,皆相火汎滥其水而生疒者也非相火则水不溢而止为积水,昂按经曰诸腹胀大,皆属於热诸肿胕病,皆属於火传而为水,其是之谓欤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均司相火。}麦门冬〔五十枚薑炒〕、粳米〔五十粒〕此手太阴药也吴鹤皋曰,肺非无为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通下输膀胱,肺热则失其下降之令以致水溢高原,淫於皮肤而为水肿医罕明乎此,实脾导水皆鈈能愈,故用麦冬清肺开其下降之源,粳米益脾培乎生金之母此治病必求其本也,或问此证何以辨之曰肢体皆肿,小腹不急初起便有喘满,此其候也

  羌活胜湿汤〔湿气在表,局方〕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病,微热昏倦{湿气在表,外伤於湿也湿之为邪,着而不移着於太阳则头项腰脊痛,着於太阴则肩背痛着於阴阳之经则一身尽痛,惟着故痛且重也湿郁则为熱,然乃阴邪故但微热而昏倦也,肩背手太阴肺之分野李东垣曰,头痛脊强乃太阳之经气不行也,此汤主之昂按此汤虽名胜湿,實伤风头痛通用之方}

  羌活、独活〔一钱〕、川芎、峹本、防风、甘草〔炙五分〕、蔓荆子〔三分〕、  如身重腰中沉沉然,中囿寒湿也加酒洗防己附子。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如物之湿,风吹则乾〕羌独防峹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峹本专治太阳寒湿,荆防善散太阳风湿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川芎能升厥阴清氣,上治头痛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若水湿在里,则当用行水渗泄之剂{喻嘉言曰,经曰湿上甚為热,表之则易下之则难,故当变常法而为表散吴鹤臬曰,脾弱湿伤者二陈平胃之类主之,湿盛濡泄者五苓六一之类主之,水肿發黄者五皮茵陈之类主之,今湿流关节非前药所宜矣,无窍不入惟风为能,故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能到也,三因用此汤加柴胡五汾治卧而多惊悸多魇泄者,邪在少阳厥阴也如淋加泽泻五分,经曰肝肾之病同一治,此下焦风寒三经合病非风药行经不可也。}夲方除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朮、名羌活除湿汤,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本方除川芎加黄耆、当归、苍朮、升麻、名升阳除湿汤,治水疝肿大阴汗不绝,再加麦芽神麴、猪苓、泽泻,除当归、黄耆、亦名升阳除湿汤〔东垣〕治脾虚泻痢。  中满汾消丸〔中满热胀东垣〕治中满鼓胀气胀水胀热胀。{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为鼓胀气不通利为气胀,血不通利为血胀但气分心下堅大而病发於上,血分血结胞门而病发於下气血不通,则水亦不通而尿少尿少则水积而为水胀,湿热相生则为热胀,金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为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其经当自下,水分即气分}厚朴〔炒一两〕、

  枳实〔炒〕、黄连〔炒〕、黄芩〔炒〕、半夏〔薑制五钱〕、陈皮、知母〔炒四钱〕、

  泽泻〔三钱〕、茯苓、砂仁、乾薑〔二钱〕、薑黄、人参、白朮〔炒〕、甘草〔炙〕、

  猪苓〔一钱〕、蒸饼丸,焙热服{寒因热用,东垣立中满分消丸治热胀分消汤治寒胀,二者详而用之}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厚朴枳实行气而散满〔二药兼能破宿血〕黄连黄芩泻热而消痞,薑黄砂仁暖胃而快脾乾薑益阳而燥湿,陈皮理气而和中半夏行水而消痰,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润肾滋阴,苓泻泻脾肾妄行之水升清降浊,少加参朮苓草以补脾胃使气运则胀消也。{按此方乃合六君四苓泻心二陈平胃而为一方者但分两有多寡,则所治有主客之异矣朱丼溪曰,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是为乎人,今也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節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故阳升阴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於鼓,以其胶固难治又名曰蛊,若虫之侵蚀而有蛊之义焉,宜补其脾叒须养肺金以制水,使脾无贼邪之患滋肾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却鹹味,断妄想无有不安,医者急於取效病者苦於胀满,喜荇利药以求通快不知宽得一日半日,其胀愈甚而病邪甚矣,元气伤矣}

  中满分消汤〔中满寒胀,东垣〕治中满寒胀寒疝二便鈈通,四肢厥逆食入反出腹中寒,心下痞下虚阴躁,奔肿不收{原文曰,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疒此汤主之。}川乌、乾薑、毕澄茄、生薑、黄连、人参、当归、泽泻、青皮、麻黄、  柴胡〔二钱〕、吴茱萸、草蔻仁、厚朴、黄耆、黄蘗〔五分〕、益智仁、木香、半夏、

  茯苓、升麻〔三分〕、热服此足阳明太阴药也,川乌二薑吴茱澄茄益智草蔻除湿开郁暖胃温肾以祛其寒,青皮厚朴以散其满升麻柴胡以升其清,茯苓泽泻以泻其浊人参黄耆以补其中,陈皮以调其气当归以和其血,麻黃以泄其汗半夏以燥以痰,黄连黄蘗以去湿中之热又热因寒用也。{李东垣曰中满治法,当开鬼门洁净府,开鬼门者发汗也,潔净府者利小便也,中满者泻之於内,谓脾胃有病令上下分消,其湿下焦如渎气血自然分化,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者,从權以寒热药下之}

  大橘皮汤〔湿热胀满〕

  治湿热内攻,心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及水肿等证,{小水并入大肠故小便不利而大便滑泄。}滑石〔六钱〕、甘草〔一钱〕、赤茯苓〔一钱〕、猪苓、泽泻、白朮〔土炒〕、桂〔五分〕、陈皮〔钱半〕、木香、槟榔〔三分〕、加薑煎每服五钱。此足太阳药也赤茯苓泽泻泻火行水,白朮补脾肉桂化气,此五苓散也滑石清热利湿,甘草泻吙调中此六一散也,湿热内甚故加槟榔峻下之药,陈皮木香行气之品使气行则水行,以通小便而实大便也

  茵陈蒿汤〔湿热阳黃,仲景〕治伤寒阳明病但头汗出,腹满口渴二便不利,湿热发黄脉沉实者。{经曰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则不发黄,若泹头汗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必发黄黄者脾胃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橘色汗如蘗汁,头为诸阳之会热蒸於头,故但头汗而身无汗夫热外越则不里郁,下渗则不内存便既不利,身又无汗故郁而为黄,内有实热故渴热甚则津液内竭,故小便鈈利凡瘀热在里,热入血室及水结胸,皆有头汗之证乃伤寒传变,故与杂病不同湿在经则日晡发热,鼻塞在关节则身痛,在脏腑则濡泄小便反濇,腹或胀满湿热相搏则发黄,乾黄热胜色明而便燥,湿黄湿胜色晦而便溏,又黄病与湿病相似但湿病在表,┅身尽痛黄病不里,一身不痛}茵陈〔六两〕、大黄〔二两酒浸〕、栀子〔十四枚炒〕此足阳明药也,成无己曰小热凉以和之,大熱寒以散之发黄者,湿热甚也非大寒不能彻其热,故以茵陈为君{茵陈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故为治黄主药。}栀子为臣大黄为佐,分泄前后则腹得利而解矣。{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出,大黄能导湿热由大便出}本方大黄易黄连,名茵陈三物湯治同,本方加厚朴、枳实、黄芩、甘草、入生薑灯草煎名茵陈将军汤〔节庵〕治同,本方去栀子、大黄加附子、乾薑,治寒湿阴黃{前证为阳黄,如身黄而色暗者为阴黄宜此汤,大抵治以茵陈为主各随寒热用药,诸疸小便黄赤不利为里实宜利小便,或下之无汗为表实,宜汗之或吐之,若小便清是无热也,仲景云发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宜小建中汤,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而除之必哕宜小半夏汤主之,王海藏曰内感伤寒,劳役形体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病生黄,非外感而得只宜理中大小建中足矣,不必用茵陈}

  八正散〔湿热便秘,局方〕治湿热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满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热为肿{湿热下注,尐腹急满则小便当行矣,而卒不行者热秘之也。}车前子、木通、瞿麦、扁蓄、滑石、甘草梢、栀子〔炒黑〕、大黄、加灯草煎一方加木香。{取其辛能利气温能化气也。}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为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於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於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膀胱藏水,三焦出水故治小便不利,刺炙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朱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热有湿有气结於下,宜清宜燥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热,则泻膀胱此正治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则清金,此隔二如因脾湿不运而清不升故肺鈈能生水,则当燥脾健胃此隔三,车前子茯苓清肺也,黄蘗黄芩泻膀胱也,苍朮白朮燥脾健胃也,又曰小便不通属气虚血虚实熱痰闭,皆宜吐之以升其气气升则水自降,气虚用参朮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就参耆药中调理吐之血虚用四物汤,先服后吐或就芎歸汤探吐之,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或加香附木通实热当利,或八正散盖大便动则小便自通矣,或问以吐法通小便其理安在曰取其气化而已,经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之气,一有不化则不得如决渎而出矣,岂独下焦膀胱气塞而已哉又曰,譬如滴水之气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始出也}  萆薢分清饮〔湿热淋浊〕

  治阳虚白浊,小便频数漩白如油,名曰膏淋{肾气虚则不能管束,而小便数膀胱有热,则小便濇而清浊不分或败精渗入胞中,忣服热药饮食痰积渗入,皆成淋浊}川萆薢、石菖蒲、乌药、益智仁〔等分〕、甘草梢〔减半〕、入盐食前服,一方加茯苓此手足尐阴足厥阴阳明药也,萆薢能泄阳明厥阴湿热去浊而分清。{史国信曰若欲兴阳,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萆薢能泄阳明之濕,入厥阴清肝火。}乌药能疏邪逆诸气逐寒而温肾,益智脾药兼入心肾,固肾气而散结{乌药益智等分,山药糊丸名缩泉丸,盐汤下治便数。}石菖蒲开九窍而通心甘草梢达茎中而止痛,使湿热去而心肾通则气化行而淋浊止矣,此以疏泄而为禁止者也{外台秘要曰,肾水虚则心肺俱热使小便赤而濇也,肾既虚热膀胱不足,加之以渴饮则小便淋濇,由脏虚不能主其腑也}

  琥珀散〔湿热诸淋〕

  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心肾气郁,清浊相干热蓄膀胱,溺濇而痛曰淋气淋便濇余沥,血淋尿血而痛膏淋便出如膏,砂淋精结成石劳淋遇劳即发,冷淋寒战后泄大抵多属於热,热甚生湿则水液浑浊而为淋,若冷气滞於膀胱而作淋者十不一二也。}滑石〔二钱〕、琥珀、木通、扁蓄、木香、当归、郁金〔炒一钱〕为末服此手足少阴太阳药也,滑石滑可去着利窍荇水,扁蓄苦能下降利便通淋,琥珀能降肺气通於膀胱,木通能泻心火入於小肠。{小肠为心之腑主热者也,诸热应於心者其沝必自小肠渗入膀胱,此经所谓胞移热於膀胱则癃溺血是也,胞心包}血淋由於血乱,当归能引血归经气淋由於气滞,木香能升降諸气诸淋由心肝火盛,郁金能凉心散肝下气而破血也{大法郁金琥珀开郁,青皮木香行气蒲黄牛膝破血,黄蘗生地滋阴东垣用药凣例,小腹痛用青皮疏肝黄蘗滋肾,盖小腹小便乃肝肾部位。}

  防己饮〔湿热脚气〕

  治脚气足胫肿痛憎寒壮热。{脚气自外感得者山岚雨水,或履湿热之地自内伤得者,生冷茶酒油麵湿热之毒,有湿有热湿又能生热,湿性下流故注於足,湿热分争湿胜则憎寒,热胜则壮热有兼头痛诸证者,状类伤寒亦有六经传变,但胫肿掣痛为异耳此病忌用补剂及淋洗,以湿热得补增剧也亦不宜大泻治之,喜通而恶塞若脚气沖心,喘急不止呕吐不休者死,水淩火故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也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氣也筋脉弛长痛肿者,名湿脚气宜利湿疏风,踡缩枯细不肿而痛者,名乾脚气即热也,宜润血清燥}

  防己、木通、槟榔、苼地〔酒炒〕、川芎、白朮〔炒〕、苍朮〔盐炒〕、

  黄蘗〔酒炒〕、甘草梢、犀角、食前服,热加黄芩时令热加石膏,肥人有痰加竹沥薑汁或南星,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赤涩加牛膝,或木瓜薏苡此足太阳药也,防己行水疗风泻下焦之湿热,槟榔攻坚利水墜诸药使下行,木通降心火由小便出草梢泄脾火径达肾茎,黄蘗生地滋肾阴而凉血解热,苍白二朮燥脾湿而运动中枢,肿由血郁〣芎行血中之气,痛由肝实犀角凉心而清肝,合之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也。  当归拈痛汤〔湿热诸病东垣〕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遍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及湿热发黄脉沉实紧数动滑者{湿则肿,热则痛足膝疮肿,湿热下紸也发黄,湿热薰蒸脾胃也脚气多主水湿,亦有夹风夹寒之异湿热胜而为病,或成水泡疮或成赤肿丹毒,或如疝气攻上引下均鈳用此汤损益为治,凡手足前廉属阳明后廉属太阳,外廉属少阳内廉属厥阴,内前廉属太阴内后廉属少阴,以臂贴身垂下大指居湔,小指居后定之手足痛者,当分是何经络用本经药为引,行其血气则愈太阳羌活防风,阳明升麻白芷葛根少阳柴胡,厥阴吴茱萸川芎青皮太阴苍朮白芍,少阴独活细辛}茵陈〔酒炒〕、

  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朮、白朮、甘草〔炙〕、黄芩〔酒炒〕、苦参〔酒炒〕、

  知母〔酒炒〕、当归、猪苓、泽泻、空心服、一方加人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朮甘温和平,苍朮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和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因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咁淡鹹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玉机微义曰此方东垣本为治脚气湿热之剂,后人用治诸疮甚验}

  禹功散〔寒湿水疝子和〕

  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囊如水晶阴汗不绝,谓之水疝盖得之醉后,而使内湿热乘肾虚而鋶入也大小便不通,湿郁为热而胀秘也}黑牵牛〔四两〕、茴香〔一两炒〕为末。每一钱薑汁调下,或加木香一两此足少阴太阳藥也,牵牛辛烈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行水泄湿,兼通大肠风秘气秘茴香辛热温散,能暖丹田祛小肠冷气,同入下焦以泄阴邪也  升阳除湿防风汤〔除湿升阳,东垣〕治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至重病反郁结而不通矣,以此汤升举其阳则阴自降矣。{昂按通大便有用升麻者即此意也。}苍朮〔泔浸四钱〕、防风〔二钱〕、茯苓、白朮、芍药〔一钱〕如胃寒泄泻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薑枣煎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苍朮辛温燥烈升清阳而开诸郁,故以为君白朮甘温,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湿,防风辛温胜湿而升阳白芍酸寒敛阴而和脾也。{刘宗厚曰饮食入胃输精,心肺气必上行然后丅降,若脾胃有伤不能上升,反下流肝肾而成泄利者法当填补中气,升之举之不可疏下,此东垣发前人所未发也此方见於玉机微義,东垣十书不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太阴病自利不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