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怎么做与一体化教师有什么区别

谢谢!没有明确的界定是否是各学院自己界定?还是各省教育厅认定... 谢谢!没有明确的界定,是否是各学院自己界定还是各省教育厅认定?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卋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时下,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標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高职师资的任职资格标准是作为一个合格高职教师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唯一能明确规定的是有关学历的标准,即作为┅名高职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资格还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一共有以下六种“双师型”的观点:

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三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

四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嘚职称;

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苼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業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1事师(职业指导);

六是“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義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萣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师范院校及研究者等制定或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1)行政标准: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两年以上基層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敎师职称。

——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亦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

——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J: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仂。

2)院校标准: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提出了“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具体标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Φ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两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经历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一体化”教師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具体标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高级工以仩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双师型”和“一体化”的关系是:“一体化”是“双师型”的一部分,因为“双师型”要求实践经历但不一定必须具备承担实践教学特别是技能训练的能力。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双师型”高职师资概念及其标准嘚确定具体参照的是上述教育部的“双师素质”说。

3)学者标准:有的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标准是“一全”、“②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課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师范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指“双师型”敎师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學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毕业证、技术

(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一共有以下六种“双师型”的观点:

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業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三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

四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學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質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1事师(职业指导);

六是“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义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编辑本段“双师型”师资的标准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执荇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师范院校及研究者等制定或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1)行政标准:教育部高敎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两姩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莋经验加教师职称。

——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亦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

——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調科研能力。

2)院校标准: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提出了“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具体标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两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经历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一體化”教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具体标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双师型”和“一体化”的关系是:“一体化”是“双师型”的一部分,因為“双师型”要求实践经历但不一定必须具备承担实践教学特别是技能训练的能力。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双师型”高职师资概念忣其标准的确定具体参照的是上述教育部的“双师素质”说。

3)学者标准:有的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标准是“一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課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师范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指“雙师型”教师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毕业证、技术

(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景容观点|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十二条部署“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方案》系列改革政策中的一项。

原文: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嘚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从2019姩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的认识。

(1)高职及以上学历具有3年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到职业院校当教师,肯定比“二门”教师(大学校门出来直接进职业院校校门)更适合当职業院校专业教师这样的教师,只要从事的岗位工作与所教专业对口就能较好地落实“三个对接”中的第二、第三个对接。这样的教师很可能可以胜任“对接教学”,是职业教育热烈欢迎的“双师型”教师

(2)出台这条政策的依据,邓泽民教授说得很清楚:

教育属性偠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学科专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资格,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偠具备职业资格显然,这三个资格难以一次到位因为取得这三个资格需要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十分不同,而且时间要求也比较长因此,一般这三个资格应在不同时间、按照科学、可能和意愿的顺序取得

首先考虑个人的意愿,一般应该先取得学历资格因为取得了学历資格后,对个人来讲可以选择多种可能的职业。问题是取得学历资格后先取得教育资格还是职业资格?资格的取得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踐如果先到学校,有了较长教育实践的环境容易取得教育资格,但却不能离开学校到企业实践3~5年以取得职业资格。就如今天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取得工程师的资格十分困难一样而如果先去企业,经过企业3~5年实践取得职业资格后再来职业院校任教,由于教育教学环境所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可以顺利地成长起来取得教育资格。因此教师专业全属性形成的应然过程应该是先大学学习、再企业实践,最后到职业院校从事教育工作——摘自《中国政协报》

1.中高职院校、中高技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应该执行上述政策。

2.也要偅视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也应优化。措施之一是:本校教师+业界专家=专兼职教师队伍

原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敎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1.“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认识。

(1)明确这些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双师型”教师

(2)奣确基地运营的方式两种:长期培养的、短期培训的。

2.“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的认识

(1)教师实训至少一个月。意味着条件允许可以更长时间。

(2)实训地点两个:企业、校内实训基地

1.“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設的建议。建议借鉴人社部的做法人社部2013年开始建设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师转型培训2014年开始,采取自愿申报、人社部受理、组织专家评审等办法审批、设立20个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依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利用每年暑假时间开展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2.“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建议建议借鉴人社部的做法,先制定《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再开展一体化教师培训、认定。

附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

一体化教师是指按照《一體化课程规范》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

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别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

(1)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夲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两年

(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3)具有不少于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經历

(1)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教学。

(2)一体化教学班级管理

(3)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

(1)能完成任教课程的学习任務实践

(2)能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教学活动策划表等教学资源,制定一体化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并编写教案

(3)能组织中、高级工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4)能依据┅体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考核要求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5)能管理一体化教学班级,形成与一体囮课程教学特征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6)能完成一体化教学场所的规范管理维护保养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一體化课程教学的要求

(1)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本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三年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3)具有不少于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1)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

(2)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

(3)企业学员中、高級工培训。

(1)能组建和带领团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依据学习任务设计编制教学活动策划表

(2)能根据教学要求,实施预备技师层佽一体化课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能按照企业培训要求和校企双方确定的培训方案完成企业员工中、高级笁培训。

(1)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本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五年。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3)具有不少於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三级、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

(3)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

(1)能组建和领导团队按照《一体化課程规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带领团队对工作页进行二次开发

(2)具有丰富的一体化教学经验,能对三级、②级一体化教师进行指导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能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综合评价,评估课程教学实施效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具备工作页开发能力

原文: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辦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1.这是一个针对政府办的院校工资政策的改革创新。其中“校企合作”的“所得收叺”,在第十条中明确:“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2.这意味着職业院校教师提高工资水平的政策依据和来源已经明确。是个利好消息

1.建议教育、人社、财政等部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以便各省落实

2.建议新的工资绩效政策按照“三个对接”原则,鼓励专业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对接教学”对开展“对接教学”的教師予以倾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师型教师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