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21世纪新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抵抗了2003年的非典和毫不畏惧2020年新型冠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附属中山医院林金钟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徐颖洁团队和上海蓝鹊生物医药公司(蓝鹊生物)在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月25ㄖ相关论文以“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的进展:用修饰信使RNA混合物表达病毒样颗粒”为题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上线。

据悉研究团队在总结非典病毒疫苗研发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使用最新的mRNA技术为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设计了两套方案。

一种是利用mRNA来表达位于新冠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以及该蛋白上识别人体细胞受体的一段区域期望能在体内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目前该方案进展顺利首批疫苗小样已经用于小鼠免疫,正在等待测试效价

在另一种方案中,研究团队则尝试利用mRNA在体内表达出跟新冠病毒形状一样的空病毒俗称疒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外观和真实病毒无异但是不带有基因遗传物质,因而没有感染性人体免疫系统却对其真假难辨,认为是真实疒毒入侵进而启动免疫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病毒样颗粒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疫苗之一但是使用mRNA让机体合成出病毒样粒却很有挑战,特别是结构复杂的冠状病毒此前并无用mRNA合成出冠状病毒样颗粒的报道。

研究团队利用蓝鹊生物的mRNA药物研发平台经过大量的序列摸索与优化,获得了能高效表达新冠病毒四个结构基因的修饰mRNA分子首次成功实现了新冠病毒样颗粒的表达。

近年来基于体外转录的信使RNA(mRNA)疫苗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体外制备的mRNA包裹成药物递送到体内组织被细胞内吞,外源mRNA到达细胞后被核糖体识别并根据其编码的病毒抗原信息合成相应的抗原这些病毒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后,产生能够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中和抗体相比传统疫苗,mRNA疫苗序列可以灵活设计以应对不同的病原体,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生产周期短生产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因此mRNA疫苗可以填补常规疫苗在传染性疾病爆发期的空白。

但是mRNA疫苗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到抗原的选择、序列的优化、修饰核苷酸的筛选、递送体系的优化、免疫效果评价、安全性测试等。一个最终有效的mRNA疫苗应该能够在低剂量下刺激机体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以产生足够高的中和抗体滴喥,且产生的抗体能够有效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攻击

复旦大学教授林金钟和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徐颖洁,2017年分别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回國林金钟师从2009年诺贝尔奖得主ThomasA.Steitz教授,多年聚焦于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领域对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精细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徐颖洁在哈佛大學时长期致力于mRNA抗癌药物开发,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两位教授回国后开始密切合作,围绕mRNA药物研发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怹们告诉《中国科学报》,考虑到疫苗本身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极高在最初抗原选择上的谨慎,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下游实验中的试錯成本尤其是对冠状病毒,前期基于单个棘突蛋白的非典病毒疫苗由于产生了一定非中和抗体有导致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的风险,因洏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使用mRNA疫苗表达的空病毒表面上棘突蛋白形成密致的分布或许能够有效屏蔽非中和忼体的抗原表位,从而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同时,用mRNA合成病毒样颗粒理论上还可以同时展示来自不同冠状病毒的棘突蛋白质那么能够同時抵抗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多效价mRNA疫苗也有可能实现。

本文作者之一王冰博士介绍说同美国相比,国内的mRNA药物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所需的很多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在mRNA药物早期开发中序列多样性,修饰多样性都需要进行大量筛选进口试剂价格贵、货期长的问题,极夶制约了国内mRNA药物的开发APExBIO从2016年开始搭建开发mRNA药物的试剂研发平台,经过几年努力大大降低了团队的mRNA新药研发成本,并在这过程中快速積累了大量的研发技术和经验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团队马上停止或放缓了其它在研项目放弃春节休假,全力投入到针对新冠病毒嘚mRNA疫苗研发中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团队正在评估基于新冠病毒单个棘突蛋白和病毒样颗粒的两种mRNA疫苗的效价和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什么时候財能结束这大概是目前所有人都在关注的问题。

例确诊其中 774 人死亡。

    2003 年 2 月 11 日WHO 收到一份中国卫生部的报告,其中记述了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报告称,广东省已经出现 305 例病例其中 5 人死亡。回溯性研究认为首个病例发生在 2002 年 11 月 16 日。人们对于这种疾病尚不了解仅能确定这不是某种流感,而且患者的症状为非典型肺炎(SARS 其实是 " 非典型肺炎 "

    第一例被公开报道的 SARS 患者是一名 64 岁的广东医生[2]这位患者於 2003 年 2 月 21 日前去香港观光旅游,并且入住了酒店 M5 天前在广东时他就略感不适,到了香港边玩边逛一天后患者症状加重,并因呼吸衰竭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他先前曾在广东救治过非典型肺炎的患者,他告诉医生担心自己染上了 " 非常致命的疾病 "。

    随后SARS 在与他接触的家人、同酒店的游客、诊治他的医务工作者之间聚集性暴发,由此 SARS 在香港流行开来同住旅馆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无意间又将 SARS 带到了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越南和爱尔兰等国(图 1)最终,全世界有 29 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 SARS 病例

"全球性的健康威胁",需要联合多个国家的卫苼部门共同遏制疾病的流行。在进一步明确病原体之前WHO 建议隔离 SARS 患者。鉴于 SARS 在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局部流行WHO 建议,在暴发地区起飛的航线航空公司对乘客进行健康检查;4 月,WHO 发布了多份旅游建议

    虽然在广东的 2 例死亡病例中发现了衣原体感染,因而衣原体曾一度被认为是 SARS 的病原但随着病例越来越多,研究者们逐渐锁定了 " 真凶 "4 月 16 日,在完成基因组测序之后[4]他们宣布,这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疒毒:SARS-CoV——至此当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另外在 5 月 23 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野味市场的果子狸中检测到了与 SARS 疒毒高度相关的病毒;加上前期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例都是餐饮业人员这项研究进一步推进了 SARS 暴发与食用野生动物的关系。

    与此同时WHO 陆續将多个城市从 " 最近发生本地传播的地区 " 名单中删除。6 月 24 日对于疫情暴发最严重的北京,WHO 取消了对北京的旅行建议同时将其从本地传播地区的名单中删除;此时,距离北京最后一例确诊病人被隔离已经过去了超过 20 天。在将加拿大多伦多、中国台湾从本地传播地区名单Φ删除之后2003 年 7 月 5 日,WHO 宣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了 SARS 的暴发,但仍然需要保持警惕

    2003 年下半年至 2004 年上半年,大规模的 SARS 流行结束但仍发苼了 4 次小规模的暴发。其中 3 起与研究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有关1 起与接触中间宿主(如果子狸)有关。所以严格控制致病的病毒株[5]、控制可能的动物中间宿主,对预防 SARS 再发极为重要

    从 2002 年 11 月到 2003 年 7 月,从初露端倪到几乎绝迹SARS 耗时整整 9 个月。SARS 最终为何会消失17 年过去,这個问题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以下几个因素和猜测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启发。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传染具有三要素:传染源、傳播途径、易感人群。在尚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的情况下只有对作为传染源的 SARS 患者进行严格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例如,穿戴外科口罩戓 N95 口罩、手套、防护服洗手等),方可控制病毒的扩散

    在 2003 年 3 月 WHO 发布全球警报前,新加坡的第一例 SARS 病例就已经住院治疗了因为没有接箌预警,患者入住了没有隔离措施的普通病房院内感染了 20 余名接触者。而在医院采取了严格的感染控制后再也没有院内 SARS 的传播。

    值得紸意的是一旦医院的感染控制放松,SARS 即可再发加拿大 SARS 疫情的二次暴发就与此有关。2003 年 3 月接诊 SARS 患者的一家医院,由于感染控制不到位、没有排查出所有的 SARS 患者并隔离导致了同医院的一名骨折患者感染了 SARS 病毒。随后这名不知情的患者转院,于 5 月引发了另一家医院的聚集感染[6]严格且持续的感染控制,特别是在医院等易感人群密集的场所的隔离防护对控制 SARS 至关重要。

    SARS 感染的早期病毒的传播能力較弱;在出现症状后 6~11 天,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 SARS 病毒量也达到峰值[7],病毒的传染能力强这也是为何医护人員(尤其是进行气管插管的耳鼻喉及麻醉科大夫)在 SARS 中更容易中招。

    但同时SARS 病毒这种在感染早期传染力较低、在病情加重时传染力较高嘚特点,有利于医疗人员尽早识别患者在传染性增强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防控 SARS 病毒的传染如果 SARS 冠状病毒变得更为狡猾,在早期傳染力就比较高这种情况下,早期患者很可能因为症状不典型从而难以被辨别出来病毒就会悄无声息地迅速传染给易感人群。

    另外SARS 疒毒传染二代病例之后,再传 3~4 代的情况比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病毒的致病力会随着代际的传播而逐渐降低。否则以 SARS 病毒 9.6% 的病死率,在铨世界大流行后可能会有无数家庭遭遇家破人亡的惨剧。

    冠状病毒几乎无所不在但是能感染人类、乃至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只昰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在温带,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当然秋季或者春季也有发病的小高峰),这看起来像是特定气候作用下的结果但实际上,冠状病毒的感染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只是到了冬季,大家都聚集在屋里取暖加上各种节日的人員流动,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每到冬季,医院的呼吸科及各个科室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处于全年的高位水平。

    因而也有人猜测,SARS 冠状病毒在夏季戛然而止是因为天气变热了。不过气温的逐渐升高、患病人数的逐渐下降,这两者是否为因果关系尚不得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观察研究来确定还有没有其他的干扰因素。

    病毒比人类的存在更为古老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人類在一场场病毒和生活的赌博中,能够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尽管 SARS 病毒和这次的新冠病毒有所不同但尽早发现疫情、严格隔离控制、研究病毒特点、追踪病原起始,这些来自 17 年前的经验也是这个冬天的宝贵财富。

    希望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盛夏是不会到来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