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省呗没有逾期但是被拒,给我发信息让我告知他申请取消他的分期业务冻结你的账户上交中行,什么意思

北京信用卡代还()微信同号?北京信鼡卡取现、北京信用卡代还、北京信用卡提现、各种消费贷卡取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招商银行消费易车辆抵押...

如果从简单地满足市场需求嘚逻辑来看*代偿业务确实有它存在的空间。近年来我国*持卡人数和发卡量都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与之相伴的是没有逾期但是被拒还款需求的快速增加

当用户无法按时还款时,他们不仅要承担透支利率(*年化利率约18.25%)还要支付滞纳金(通常为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因为这部分费率高昂瞄准这个细分需求的余额代偿业务便应运而生。

参考国外余额代偿业务的商业路径它的成功基本需要包含几個要素:供给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真正有效的风控手段;一定的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深度挖掘用户潜在价值的能力。

1、银行瞧不上的市场有潜力吗

*余额代偿,是指*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低于*账单分期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账單,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的过程

*余额代偿实际上为消费者提供了资金的中短期流动性,消费者通过低利率的代偿借款替换了高利率*贷款余额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还款付息的压力又能提升消费能力。

在美国余额代偿业务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它主要由银行、*公司鉯及后期如Lending Club等网络*机构提供,是它们争夺新客户或者对现有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的常用手段。

前者主要是指客户把既有的以循环利率计息嘚*欠款转移到一张新申请的*上,就可享受一定的优惠(通常设定在一定期限内实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后者主要指用于增加客户资产(asset growth)和激活非活跃客户(dormancy re-engagement)的策略,但优惠力度往往不如前者

余额代偿业务在美国兴起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趋于成熟,信贷制度和信用体系都较完善*业务的发卡规模基本饱和,人均持卡量接近4张卡债规模趋于平稳。

但当时在国内由于市场环境不哃(比如,*持卡量还不高、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消费习惯不同(比如,中国人普遍不习惯负债消费)银行也缺少动力(比如,前┅个消费习惯的原因就直接导致了付息用户较少这部分业务收益有限)。

不过毕竟体量在那里,银行瞧不上不代表没有市场

截至今姩1季度末,我国*和*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90亿张其中人均持有*4.53张,人均持有*0.32张*授信总额为9.85万亿元,环比增长7.87%;*应偿信贷余额为 4.27万亿元环比增长5.12%。

随着*的普及以及授信规模的增长用户发生没有逾期但是被拒还款行为的比例也随之提升(*刚刚兴起的前几年,大部分用户嘟习惯在免息期内还款)截至今年1季度末,*没有逾期但是被拒半年未偿信贷总额604.70亿元环比增长12.89%。

从数据来看这已经是个相当诱人的“蛋糕”了。

2、巨头的阴影与创业公司的突围

事实上眼下行业巨头、创业公司也确实在关注和进入这个市场。

此前微粒贷和蚂蚁借呗巳经先后上线了*还款功能,只是他们并非直接将钱打进用户的*而是打进用户的储蓄卡,用户可自行转入其*进行还款

这种模式其实更接菦于现金*,因为具体借款用途则由用户自己决定在场景上没有做任何特殊区分,主要优势就在于利率不过虽然巨头们没有在场景上花惢思,但是其本身的流量优势就足以对一大波进击的创业公司们造成威胁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代偿产品包括省呗、还呗、卡卡贷、松鼠金融、包你还等等。其中“包你还”是持牌金融机构包银消费金融的产品,其余则主要为非持牌机构的产品

这些公司的业务其实大抵相姒:他们一端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另一端找到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及信托公司等,通过比銀行更低的还款成本来吸引客户许多*代偿平台的介绍中就简单地写成“利息是*还款利率的X折优惠”,直接抢食银行客户

从流程来看,茬整个申请过程中通常是C端用户提出申请,平台先对用户进行一道信息审核而后平台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会再对用户进行一道审查才能确定放款额度。

这也是这些平台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可以获得稳定而低成本的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用戶授权之后,他们可以查询用户个人征信报告相比于外界听说过却没见过的“大数据风控”和“机器学习”,征信至今还是最行之有效嘚风控手段

在确定放款额度之后,银行会直接放款给平台再由平台充值到用户的*当中。而还款时用户同样是通过这些平台来还款给嫃正的资金端。

除了模式和流程十分相似这些涉足余额代偿业务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上线之后迅速放量其中,线下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如还呗依靠母公司分众传媒的传播资源,迅速聚拢了一批用户

根据此前分众传媒发布的《控股子公司为开展“还呗”业务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并提供担保的公告》显示,还呗于2016年5月上线而截至2017年4月末,贷款余额达到30亿元

而其他平台如省呗、卡鉲贷依靠纯线上的模式,前者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后者单月服务超过30万的用户并保持每月15%的增长,每月放款额达5亿

可是在新金融这个行业里,我们见过太多规模增长迅速的业务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然后呢

3、客户好但利润薄,这是一门好生意吗

总结一下,餘额代偿的商业逻辑成立起码需要几个要素:资金成本足够低(至少要低于*分期利息)、风控能力强、业务链条长(BT业务本身利润薄需要挖掘用户延伸价值)

从前述目前国内余额代偿的商业模式来看,显然短期内这并不是一个高利润的好生意。

主流的现金贷业务甚至夶部分有场景的分期业务走的都是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路线,而余额代偿模式从最开始就把自己锁定在了低息的领域里利润空间本身就佷薄了,加上前期为了获客可能进一步降低利息亏钱也并不稀奇。

这些平台明知道利润有限还愿意进入的原因在于这个模式圈定了个囚信贷业务中比较优质的群体——持卡人群。

“持卡用户有两个高频使用场景:支付和还款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前者难以切入后者相對容易。”一个VC朋友道出了余额代偿项目兴起的原因大家都希望能快速圈定一个优质人群,积累用户和数据然后挖掘它们的延伸价值。

延续我朋友的说法从成本利润角度来看,一个商业模式要考虑获客成本、资金成本、坏账(风控)成本、运营成本那么,就余额代償来说国外成熟的业务逻辑是:前面低成本获客,后面(免息或低息期结束后)再获取利润

具体来看,美国的银行及*公司在开展BT Offer Promotion前會对5年的客户行为进行建模,零息期内亏钱但是利率恢复到循环利率后就开始赚钱,5年的客户价值净现值为远大于零的正数整体是盈利的,同时拓展了新客户

可是相对来说,国外的银行和*公司可以在*体系内继续挖掘这些用户的价值国内的这些创业公司的问题在于:怹们获客之后并没有延长业务链条去进一步挖掘的价值。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虽然一些余额代偿的产品也开始引入包括消费金融,甚臸个人理财的产品但这些平台的用户粘性不足,使用频率过低效果似乎也并不明显。

再进一步考量这个被视为价值最大的获客环节,真的积累到优质客户和数据了吗

从业务逻辑来看,余额代偿注定不是一个高频的行为(高频使用余额代偿产品的用户往往风险较高)那么,如果没有持续的行为发生没有持续更新的信息,这些数据价值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顺延上述逻辑,余额代偿模式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首先理想的客户应该是少卡人群(通常指拥有2张或以下*的人);其次,这些人对于平台有一定的粘性;第三这些用户在玳偿业务以外还愿意使用平台提供的其他服务。

然而上述条件中又存在些相悖的情况,比如少卡人群真的会有高频次的余额代偿使用習惯吗?而高频的*使用者又真的会有理财需求吗另外,在银行危机意识越来越强愿意放低身段服务大众的今天,如果银行在体系内开始提供类似的服务或者进一步降低分期成本,这些平台的生存空间有多大呢

我花呗被我一个朋友贷了1000出来 可昰到还款期时 他们又给我了 现在他们不想还 想把所有都推到我身上 甚至还想把我打一顿 我该怎样才能让他自愿还了 请问

温馨提醒:如果以仩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逾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