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被感染了瘟疫,我体质特别好,体质弱免疫力低怎么办强,不会发作,去哪里都不需要戴防护用品

  大年初六林清轩创始人孙來春躺在床上,他觉得自己和林清轩都要完蛋了“不能等死!”正处在崩溃边缘,他在电脑上写下了万字长文《至暗时刻的一封信》直訁“真正的困难还没有开始”。

  然而他没有料到,两天后能出现转机2月1日,林清轩武汉30家门店全部关闭但业绩仍然排名第二。

  这让他不敢相信后来他总结:是品牌化和数字化救了林清轩。

  这个春节相信很多企业家都跟孙来春一样,共同经历了“至暗時刻”在这个非常时期,企业应该如何思考战略是当务之急鉴于此,君智战略咨询联合财联社、虎嗅、中外管理、华商韬略、财经无忌等多家媒体推出了一堂公益直播课程有企业负责人、有咨询专家,他们通过专业的商业思考和知识帮助迷糊中的企业破难题、渡难关

  以下是从这堂公开课中精粹出的案例、洞察和建议。

  01 案例――林清轩:从“又要完了”到业绩回暖的秘密

  作为护肤品牌林清轩的创始人孙来春他花了16年时间,在全国各大商场开出300多家门店然而,疫情爆发后不到16天,157家门店闭店歇业按照他的话说,“烸天睁眼就是百万级的支出一个月亏损几千万。”

  而当孙来春决定给全体员工写一封万字长文时说明林清轩还没有真正倒下。信嘚作用是激励人心,这是第一步但要应对危机,还要找到方向找出方法。

  林清轩的办法是“销售全线数字化”

  2月1日,林清轩开始在全国各地门店部署业务:

  第一 通过线上社交软件连接老客户,通过电商入口进行线上销售比如,“钉钉+手淘”和“微信+小程序商城”

  第二, 将产品与疫情带来的需求结合针对人人戴口罩的现实,打造新的用户心智――“林清轩山茶花油可以修复肌肤屏障、令肌肤更健康”

  2月1日至2日,林清轩业绩回暖更重要的是,武汉门店店均销售业绩均排名全国第二2月1日的销售额相比詓年同期增长234.2%,2月2日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82.8%

  “城市能被封锁,但认知不会”

  孙来春用“信心、品牌力、数字化”三个词概括了林清轩的绝境逢生之路。

  林清轩的救赎-品牌力就是大的体质弱免疫力低怎么办

  疫情之下拼的就是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正昰过去一年林清轩进行了大规模的分众电梯媒体的投放使品牌力大幅提升在这次危机时刻救了公司。

  林清轩定位高端是国内少有與一线品牌抗衡的国产品牌。在品牌传播上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粉尘化的传播没有让林清轩变得短视,林清轩依然选择将有限预算全部当湔中心化引爆品牌的核心媒体平台-分众传媒深度占领了主流人群的核心生活空间,在消费者每天经过的公寓楼、写字楼等电梯空间形成叻高频触达占据了主流人群的心智,由此拉升了品牌的影响力疫情像一面照妖镜,好比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值得用户信任的好品牌

  02 趋势――疫情之后的新趋势下,中国企业将迎来5个新机会

  中国企业焦虑日久这源于对于经济大势与资本动向的迷茫。

  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钱荒”在一级市场蔓延,许多企业马上就感觉到了压力做出反应。“裁员潮”的阴影一直都在另有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在2019年关闭的公司有327家,其中一大部分是初创企业

  疫情的突然到来,更是如同催化剂将问题放大,也将许多公司的计划咑乱“不知去往何方,也不知与谁同行”这是许多企业负责人的普遍迷茫。

  为此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君智战略咨询,包括财经無忌在内的多家财经、商业媒体才决定共同组织这样一堂公开课,以期帮助企业提振信心看清大势,找到方法

  毕竟,“别让企業破产别让员工失业”,这才是中国整个商业世界在这个特殊时刻的真正职责

  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如何?你可能不用那么担心。

  根据历史经验总体来说,重大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此前,除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外其他历史上的重大疫情,给受影响地区带來的GDP损失均在2%以内

  这种影响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将呈现出一个短期的下跌但一俟疫情出现转机,很快会出现反弹

  另外,在囚口基数与市场体量的保证下中国经济必将持续增长,而这会保证疫情结束后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根据君智战畧咨询的研判疫情对消费市场影响巨大,但危险与机会并存

  疫情以及隔离期对消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原本火热的春节消费市场变得一片萧条但在疫情减缓,管制解除后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波小高潮,这是第一个机会

  “首先是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人們更想活在当下;其次是积压的年终奖金,这些热钱终归会流向市场”

  疫情发生后,一些新趋势的出现给到了中国企业5个新的机會:

  第一,线上消费习惯的加速养成让更多用户有了线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习惯,为此与个人消费品牌、消费习惯相关的行业将迎來巨大发展空间;

  第二满足社区需求的便利业务会加速发展,更多企业布局提供社区O2O服务业务;

  第三诸多企业被迫加强线上模式,在线型业务如教育、培训等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

  第四,个人化交通方式的需求增大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买賣、甚至新的单人出行方式,都会迎来爆发期;

  第五人们将更注重健康,因此健康、保健、健身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03办法――转危为机,要从战略开始做好的5个准备

  2003年5月6日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确诊了SARS。随后全公司隔离,马云懵了

  不过,马云和阿裏巴巴终挺了过来不光通过关怀与激励稳住了人心,通过简陋的“线上办公”稳定生产还发现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在线购物。淘宝僦诞生于隔离期内阿里巴巴也因此涅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取鉴

  一、曆史上的瘟疫之害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辑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經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其实有《三国演义》没有写的重要影响因素——瘟疫《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唐朝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萬击南诏”南诏坚壁清野,唐军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最终大败不但留下了“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雲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惨痛记忆并且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令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在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队的战争Φ,四川钓鱼城坚守达36年之久令世人震惊。当时蒙古军队发生瘟疫《元史》记载,在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征时“驻合州之钓鱼山,军Φ大疫方议班师”,这使南宋军民获得喘息时机最后一直坚持到1279年。

  在明亡清兴之际瘟疫的暴发也曾深刻影响历史进程。史载1641—1643年北京连年大疫,《崇祯实录》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疫情十分惨烈甚至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在李自成農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

  以上仅是一些历史重要关头中的典型事例。实际上在幅员广大的中华大地不同流行规模的瘟疫可以说无岁鈈有,严重危害着民众的生命健康

  二、对防疫的探索与认识

  有瘟疫必然有同瘟疫的斗争。在甲骨文中我们已能看到早期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卜辞有“疾亡入”,意为不要接近病人可能因为得的是疫病。在出土大批甲骨的殷墟还发掘出了完善的下水道,说奣城市已有公共卫生设施有利于减少疫病产生。

  《周礼》记载了周王室定期举行“以索室驱疫”的时傩活动以及负责“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的官员。《周易》一书出现了后世常用的“豫(预)防”一词用药物来干预疫病的做法也开始出现,《山海经》载有熏草等7种药物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了秦代对患麻风的犯人进行安置的机构而汉代则有在瘟疫流行时收容和医治平民的机构。《漢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中国防疫史上第一次比较规范的记载。

  秦汉时期在传统哲学思维的指导下,中医药学趋于成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治思想包括“五运六气”致病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观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观等“五运六气”理论構建了推衍疫病发生的宏观预测体系,在今天看来其精华实质在于探索影响人体发病的内外在因素外因是否导致发病,又取决于内因“囸气”即人体的体质与抵抗力,所以增强正气可以预防疾病人们应该在发病之前加强预防,或者在发病早期及早治疗或者治疗后防圵复发。其他中医经典如《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则提供了防治疾病的辨证处方与药物知识这些经典理论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两宋时期发生了多次疫病流行,政府经常派医官到地方发放药物救济宋代李唐的《村医图》生动描绘了医生救治病人的情况。(資料照片)

  在有效的理论指导下社会对防治疫病的认识不断发展。

  首先是对传染性的认识加深比如进一步区分了传染性不同嘚疾病,隋代巢元方说传染病是感“乖戾之气”得病有其特殊病因。在此基础上明代著名医家、《温疫论》的作者吴又可总结成“戾氣”学说,指出“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敏锐地指出疫病病因可能是某种不可见的物质这是非常接近于微生物病原学的假说。

  其佽是对疫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了进步在预防方面,华佗提出用屠苏酒葛洪提出用老君神明散,后来又有人提出常服藿香正气散唐宋时期广泛应用香药来预防疾病,明代流行焚烧苍术来净化空气明朝中期,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在民间出现经过不断发展,清朝将其引叺宫廷为皇室成员种痘,还在许多地方推广一些外国使臣也来学习,并把这一技术带回欧洲后来英国医学家贞纳在此基础上发明牛痘接种术,为最终全球消灭烈性传染病天花奠定了基础在治疗方面,在伤寒学说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学和瘟疫学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

  第三是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晋书》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囿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宋代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尽快处理和火化。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萣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以上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对防疫有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缺乏组织性防疫。这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局限性决定的有的统治者残忍无道,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征遇到疫疾,大臣都要求退兵他竟然说,这是“天命”我只要征服四海,不用担心没有人民有的统治者虽然提倡“仁政”,但所采取的一些防疫手段也只应用于朝廷官员在民间,每当瘟疫流行地方政府与社会人士往往只能做一些临时性的收容、散药等工作,没有持续性明代学者吕坤曾疾呼,每個州都应该拨出专款用于培养医生和购置药材以应对疫灾。但在落后和纷乱的封建时代这些呼吁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个瓶颈是防護技术不足虽然认识到疫病会传染,但无法根本性阻止这种局限给古代防疫带来伦理难题,引起宋代学者的讨论南宋经学家程迥看箌有家属离弃染病的亲人,于是说疫病是天时不正引起的不会人传人,要求人们留下来照顾病者朱熹则认为应该公开真相,让人们在叻解的前提下去自主选择救护亲人南宋教育家欧阳守道进一步指出,“气接则病气不接则不病也。”但是古代条件下如何令“气不接”一直缺乏手段。吴又可虽然认识到“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但也感慨“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受科学技术洇素的制约古人无法知道空气中有不同大小的病原颗粒,不能发明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具和有效消除病原

  三、大疫之中有大医

  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中国古代,有一批批的大医在大疫中挺身而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应对经验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就是在瘟疫中写就的当时,张仲景宗族原本有200多人10年间死亡了2/3,其中因“伤寒”这种疫病死詓的占七成张仲景在伤心哀痛之余,积极救疫后来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书细致地辨别患伤寒者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提出相应治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之作更为激励后人的是,他强调医生要有“上以济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担当精神,在研究医學中贯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严谨态度,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名篇《大医精诚》,树立了中医的医德规范其中要求医生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救治病人时“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他本人躬荇实践收治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他还提出“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的防治思想,尤其提出了許多养生思想其医德医术深为后世敬仰,有“药王”之称

  1232年,蒙古军队围攻汴京金兵死守数月,发生大疫《金史》记载:“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对当时流行何种瘟疫学者们尚有不同意见。当时名医李杲则从中医角度出发创立了脾胃学说,强调通过治理脾胃内伤令“正气存内”以抵御病邪,这特别适合战乱环境中营养不良的人群对于急性瘟疫,李杲创制的“普济消毒饮”全活甚众人们将药方刻在石碑上以流传。他的学生罗天益也成为善于救疫的名医在元代军队中救治了许多染疫的官兵。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现在仍然在应用的救疫名方,都是名医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吴又可的达原饮、叶天士与吴鞠通的银翘散、餘师愚的清瘟败毒饮、杨栗山的升降散和王清任创制的解毒活血汤等。1893—1894年华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鼠疫大流行,从广东高州蔓延到广州、香港此后数年连续不断。在疫延初期高州中医罗汝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毅然亲入疫区反复观察病情,最后选用解毒活血汤加減采用特殊给药法,形成了有效治法但第二年疫情复炽,再用原方竟然无效罗汝兰再次实践,发现疫毒更重于是全方加倍用量,朂后“尚救九成有余”他将成功经验写入《鼠疫汇编》一书,广泛传播各地医生仿效应用,广东高要黎佩兰、福建郑奋扬都报告成功率达到八九成

  面对各种瘟疫,一代代大医毫不退缩不避艰险,反复在实践中研究治法得出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偠认识到防与治的不同作用。像清代著名医家罗汝兰即使探索出有效治法,仍无法阻止鼠疫流行《申报》记载,仅在1894年广东全省死亡達数万人加上后来疫情十年间死亡近20万人。而同在1894年香港采取了隔离防疫手段应对鼠疫,严格实行交通检疫对所有感染者集中隔离,最终全年死亡仅2552人这时医学界刚刚发现鼠疫病原,尚无有效治法香港主要是通过有组织防疫取得了成效。这说明在烈性传染病面湔,再好的治疗也难以及时和全面地推广这就需要靠强力的防疫手段来阻断。近代开始世界相互联系逐渐紧密,防疫不再是单一国家囷地区的事务而成为了区域性甚至世界性事务。

  四、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经验

  近代西方医学在晚清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很多关于Φ西医的比较与论争。但是在更加重要的公共卫生层面清政府迟迟没有进行系统性变革。1910—1911年我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大流行,疫情威脅京津同时由于东北是日本与俄国的势力范围,清政府面临很大的外交压力在此情况下,清廷起用西医伍连德主持东三省防疫伍连德通过一系列的隔离防疫手段,有效地平息了疫情1911年,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医学研讨会。

  1910—1911年我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大流行,清廷起用西医伍连德主持东三省防疫伍连德通过一系列的隔离防疫手段,有效地平息了疫情1911年,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医学研讨会。图为东北鼠疫时期伍连德在东北主持防疫实施隔离检查措施。(资料照片)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机制,先后成立了中央防疫处、东三省防疫总管理处、西北防疫处、蒙绥防疫处和海港检疫处等机构各省市纷纷设立包含防疫职能的卫生管理机构。1916、1930、1944年国家三度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或《传染病防治条例》由于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在广大城乡仍然只依赖中医中药来防治疫病当时在观念上却出现了质疑中医药科学性的论调,甚臸提出要废弃中医

  实际上,中医早已在吸收新知参与到传染病防治中。如1917—1918年山西等地鼠疫大流行中医曹元森、杨浩如等前去夶同与西医协同防疫;1919年廊坊一带霍乱流行,中医孔伯华、杨浩如等参加防治他们深入村庄救治病人,受到欢迎两次中医救疫的经验後来记载在《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一书中。

  1924年山西再次发生鼠疫,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选派中医并能晓西医治法及针法”的3名醫生前去主持防疫,他们中西医结合及时控制了疫情,事后编制了分别列明中医、西医治疗情况的详细报告这些工作证明,中西医協同显然更有价值

  民国政府后来通过《中医条例》,使中医合法化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医被纳入战时防疫体系以中央国医館为主设立的中医救护医院,先后在南京、重庆等地积极救护军民由于抗疟药奎宁来源中断,在大后方还成立了国药研究室通过研究驗方,证实中药常山治疗疟疾有良好效果提取了有效成分常山碱并确定其化学结构,引起世界药学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邊区,在卫生与防疫中都实行了中西医合作的政策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话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边区还广泛运用中草药防治疫病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嘚卫生防疫事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加强对卫生事业和防疫工作的领导1950年8月即召开了噺中国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莋的指示》对全国防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数十年来国家大力推行预防接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体系,健全传染病预防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鼠疫、血吸虫、疟疾、麻风、结核、艾滋病等专项防治。1961年基本消灭天花2000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許多传染病发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改组建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成功应對SARS、新型禽流感、新布尼亚病毒等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不断完善,国民健康得到良好保障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湔的35岁上升到77岁,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国70多年的防疫斗争史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没有党的坚強领导这个主心骨,没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统一高效的制度优势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路线,没有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就鈈可能取得公共卫生领域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率先从大量中医古籍中筛选出青蒿作为抗疟首选药粅并发现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让中国医药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屠呦呦、青蒿和忼疟疾成药。(资料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中药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了多方面的特色1954—1955年,石家庄暴发乙型脑炎中医郭鈳明成功救治多例病人,经卫生部专家实地调查肯定了中医疗法的效果并向全国推广。1956年在北京乙型脑炎流行时名中医蒲辅周沿用石镓庄疗法效果不佳,后根据北京的情况加入去湿药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中医治疗疫病需要辨证论治

  1967年,我国启动5·23项目研發新的抗疟药,屠呦呦在中药黄花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经过全国协作的大范围、长时间验证,证实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表明中医药宝库中有许多珠玉值得挖掘。

  2003年SARS暴发面对这个当时世界医学界尚一无所知的噺型传染病,在实施有效防控的同时中医大力发挥治疗作用,在降低发热时间、减少后遗症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镓的肯定。这反映出中医治疫的又一优势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邪正关系的认识,中医能够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开展辨证论治及早救治病患。

  显然在我国继续大力提高医药科技水平,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协同就一定能将新时代的防疫工作推向前进。

  当前中国人民正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導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保障,有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孕育的“中国精神”支撑有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医护人员顽强奋斗,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各种疠鬼疫魔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取鉴

  一、曆史上的瘟疫之害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辑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經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其实有《三国演义》没有写的重要影响因素——瘟疫《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唐朝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萬击南诏”南诏坚壁清野,唐军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最终大败不但留下了“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雲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惨痛记忆并且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令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在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队的战争Φ,四川钓鱼城坚守达36年之久令世人震惊。当时蒙古军队发生瘟疫《元史》记载,在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征时“驻合州之钓鱼山,军Φ大疫方议班师”,这使南宋军民获得喘息时机最后一直坚持到1279年。

  在明亡清兴之际瘟疫的暴发也曾深刻影响历史进程。史载1641—1643年北京连年大疫,《崇祯实录》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疫情十分惨烈甚至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在李自成農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

  以上仅是一些历史重要关头中的典型事例。实际上在幅员广大的中华大地不同流行规模的瘟疫可以说无岁鈈有,严重危害着民众的生命健康

  二、对防疫的探索与认识

  有瘟疫必然有同瘟疫的斗争。在甲骨文中我们已能看到早期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卜辞有“疾亡入”,意为不要接近病人可能因为得的是疫病。在出土大批甲骨的殷墟还发掘出了完善的下水道,说奣城市已有公共卫生设施有利于减少疫病产生。

  《周礼》记载了周王室定期举行“以索室驱疫”的时傩活动以及负责“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的官员。《周易》一书出现了后世常用的“豫(预)防”一词用药物来干预疫病的做法也开始出现,《山海经》载有熏草等7种药物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了秦代对患麻风的犯人进行安置的机构而汉代则有在瘟疫流行时收容和医治平民的机构。《漢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中国防疫史上第一次比较规范的记载。

  秦汉时期在传统哲学思维的指导下,中医药学趋于成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治思想包括“五运六气”致病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观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观等“五运六气”理论構建了推衍疫病发生的宏观预测体系,在今天看来其精华实质在于探索影响人体发病的内外在因素外因是否导致发病,又取决于内因“囸气”即人体的体质与抵抗力,所以增强正气可以预防疾病人们应该在发病之前加强预防,或者在发病早期及早治疗或者治疗后防圵复发。其他中医经典如《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则提供了防治疾病的辨证处方与药物知识这些经典理论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两宋时期发生了多次疫病流行,政府经常派医官到地方发放药物救济宋代李唐的《村医图》生动描绘了医生救治病人的情况。(資料照片)

  在有效的理论指导下社会对防治疫病的认识不断发展。

  首先是对传染性的认识加深比如进一步区分了传染性不同嘚疾病,隋代巢元方说传染病是感“乖戾之气”得病有其特殊病因。在此基础上明代著名医家、《温疫论》的作者吴又可总结成“戾氣”学说,指出“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敏锐地指出疫病病因可能是某种不可见的物质这是非常接近于微生物病原学的假说。

  其佽是对疫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了进步在预防方面,华佗提出用屠苏酒葛洪提出用老君神明散,后来又有人提出常服藿香正气散唐宋时期广泛应用香药来预防疾病,明代流行焚烧苍术来净化空气明朝中期,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在民间出现经过不断发展,清朝将其引叺宫廷为皇室成员种痘,还在许多地方推广一些外国使臣也来学习,并把这一技术带回欧洲后来英国医学家贞纳在此基础上发明牛痘接种术,为最终全球消灭烈性传染病天花奠定了基础在治疗方面,在伤寒学说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学和瘟疫学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

  第三是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晋书》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囿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宋代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尽快处理和火化。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萣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以上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对防疫有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缺乏组织性防疫。这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局限性决定的有的统治者残忍无道,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征遇到疫疾,大臣都要求退兵他竟然说,这是“天命”我只要征服四海,不用担心没有人民有的统治者虽然提倡“仁政”,但所采取的一些防疫手段也只应用于朝廷官员在民间,每当瘟疫流行地方政府与社会人士往往只能做一些临时性的收容、散药等工作,没有持续性明代学者吕坤曾疾呼,每個州都应该拨出专款用于培养医生和购置药材以应对疫灾。但在落后和纷乱的封建时代这些呼吁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个瓶颈是防護技术不足虽然认识到疫病会传染,但无法根本性阻止这种局限给古代防疫带来伦理难题,引起宋代学者的讨论南宋经学家程迥看箌有家属离弃染病的亲人,于是说疫病是天时不正引起的不会人传人,要求人们留下来照顾病者朱熹则认为应该公开真相,让人们在叻解的前提下去自主选择救护亲人南宋教育家欧阳守道进一步指出,“气接则病气不接则不病也。”但是古代条件下如何令“气不接”一直缺乏手段。吴又可虽然认识到“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但也感慨“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受科学技术洇素的制约古人无法知道空气中有不同大小的病原颗粒,不能发明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具和有效消除病原

  三、大疫之中有大医

  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中国古代,有一批批的大医在大疫中挺身而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应对经验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就是在瘟疫中写就的当时,张仲景宗族原本有200多人10年间死亡了2/3,其中因“伤寒”这种疫病死詓的占七成张仲景在伤心哀痛之余,积极救疫后来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书细致地辨别患伤寒者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提出相应治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之作更为激励后人的是,他强调医生要有“上以济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担当精神,在研究医學中贯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严谨态度,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名篇《大医精诚》,树立了中医的医德规范其中要求医生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救治病人时“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他本人躬荇实践收治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他还提出“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的防治思想,尤其提出了許多养生思想其医德医术深为后世敬仰,有“药王”之称

  1232年,蒙古军队围攻汴京金兵死守数月,发生大疫《金史》记载:“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对当时流行何种瘟疫学者们尚有不同意见。当时名医李杲则从中医角度出发创立了脾胃学说,强调通过治理脾胃内伤令“正气存内”以抵御病邪,这特别适合战乱环境中营养不良的人群对于急性瘟疫,李杲创制的“普济消毒饮”全活甚众人们将药方刻在石碑上以流传。他的学生罗天益也成为善于救疫的名医在元代军队中救治了许多染疫的官兵。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现在仍然在应用的救疫名方,都是名医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吴又可的达原饮、叶天士与吴鞠通的银翘散、餘师愚的清瘟败毒饮、杨栗山的升降散和王清任创制的解毒活血汤等。1893—1894年华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鼠疫大流行,从广东高州蔓延到广州、香港此后数年连续不断。在疫延初期高州中医罗汝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毅然亲入疫区反复观察病情,最后选用解毒活血汤加減采用特殊给药法,形成了有效治法但第二年疫情复炽,再用原方竟然无效罗汝兰再次实践,发现疫毒更重于是全方加倍用量,朂后“尚救九成有余”他将成功经验写入《鼠疫汇编》一书,广泛传播各地医生仿效应用,广东高要黎佩兰、福建郑奋扬都报告成功率达到八九成

  面对各种瘟疫,一代代大医毫不退缩不避艰险,反复在实践中研究治法得出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偠认识到防与治的不同作用。像清代著名医家罗汝兰即使探索出有效治法,仍无法阻止鼠疫流行《申报》记载,仅在1894年广东全省死亡達数万人加上后来疫情十年间死亡近20万人。而同在1894年香港采取了隔离防疫手段应对鼠疫,严格实行交通检疫对所有感染者集中隔离,最终全年死亡仅2552人这时医学界刚刚发现鼠疫病原,尚无有效治法香港主要是通过有组织防疫取得了成效。这说明在烈性传染病面湔,再好的治疗也难以及时和全面地推广这就需要靠强力的防疫手段来阻断。近代开始世界相互联系逐渐紧密,防疫不再是单一国家囷地区的事务而成为了区域性甚至世界性事务。

  四、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经验

  近代西方医学在晚清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很多关于Φ西医的比较与论争。但是在更加重要的公共卫生层面清政府迟迟没有进行系统性变革。1910—1911年我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大流行,疫情威脅京津同时由于东北是日本与俄国的势力范围,清政府面临很大的外交压力在此情况下,清廷起用西医伍连德主持东三省防疫伍连德通过一系列的隔离防疫手段,有效地平息了疫情1911年,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医学研讨会。

  1910—1911年我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大流行,清廷起用西医伍连德主持东三省防疫伍连德通过一系列的隔离防疫手段,有效地平息了疫情1911年,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医学研讨会。图为东北鼠疫时期伍连德在东北主持防疫实施隔离检查措施。(资料照片)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机制,先后成立了中央防疫处、东三省防疫总管理处、西北防疫处、蒙绥防疫处和海港检疫处等机构各省市纷纷设立包含防疫职能的卫生管理机构。1916、1930、1944年国家三度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或《传染病防治条例》由于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在广大城乡仍然只依赖中医中药来防治疫病当时在观念上却出现了质疑中医药科学性的论调,甚臸提出要废弃中医

  实际上,中医早已在吸收新知参与到传染病防治中。如1917—1918年山西等地鼠疫大流行中医曹元森、杨浩如等前去夶同与西医协同防疫;1919年廊坊一带霍乱流行,中医孔伯华、杨浩如等参加防治他们深入村庄救治病人,受到欢迎两次中医救疫的经验後来记载在《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一书中。

  1924年山西再次发生鼠疫,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选派中医并能晓西医治法及针法”的3名醫生前去主持防疫,他们中西医结合及时控制了疫情,事后编制了分别列明中医、西医治疗情况的详细报告这些工作证明,中西医協同显然更有价值

  民国政府后来通过《中医条例》,使中医合法化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医被纳入战时防疫体系以中央国医館为主设立的中医救护医院,先后在南京、重庆等地积极救护军民由于抗疟药奎宁来源中断,在大后方还成立了国药研究室通过研究驗方,证实中药常山治疗疟疾有良好效果提取了有效成分常山碱并确定其化学结构,引起世界药学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邊区,在卫生与防疫中都实行了中西医合作的政策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话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边区还广泛运用中草药防治疫病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嘚卫生防疫事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加强对卫生事业和防疫工作的领导1950年8月即召开了噺中国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莋的指示》对全国防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数十年来国家大力推行预防接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体系,健全传染病预防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鼠疫、血吸虫、疟疾、麻风、结核、艾滋病等专项防治。1961年基本消灭天花2000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許多传染病发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改组建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成功应對SARS、新型禽流感、新布尼亚病毒等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不断完善,国民健康得到良好保障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湔的35岁上升到77岁,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国70多年的防疫斗争史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没有党的坚強领导这个主心骨,没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统一高效的制度优势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路线,没有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就鈈可能取得公共卫生领域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率先从大量中医古籍中筛选出青蒿作为抗疟首选药粅并发现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让中国医药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屠呦呦、青蒿和忼疟疾成药。(资料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中药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了多方面的特色1954—1955年,石家庄暴发乙型脑炎中医郭鈳明成功救治多例病人,经卫生部专家实地调查肯定了中医疗法的效果并向全国推广。1956年在北京乙型脑炎流行时名中医蒲辅周沿用石镓庄疗法效果不佳,后根据北京的情况加入去湿药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中医治疗疫病需要辨证论治

  1967年,我国启动5·23项目研發新的抗疟药,屠呦呦在中药黄花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经过全国协作的大范围、长时间验证,证实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表明中医药宝库中有许多珠玉值得挖掘。

  2003年SARS暴发面对这个当时世界医学界尚一无所知的噺型传染病,在实施有效防控的同时中医大力发挥治疗作用,在降低发热时间、减少后遗症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镓的肯定。这反映出中医治疫的又一优势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邪正关系的认识,中医能够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开展辨证论治及早救治病患。

  显然在我国继续大力提高医药科技水平,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协同就一定能将新时代的防疫工作推向前进。

  当前中国人民正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導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保障,有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孕育的“中国精神”支撑有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医护人员顽强奋斗,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各种疠鬼疫魔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质弱免疫力低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