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公共赤字为保持生产平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原标题:实施国内大循环要破除哪些流行看法?

导读:本文是演化经济学领军学者贾根良教授新著《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自序的前半部分该书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本文发布时略有删减

笔者自2009年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实现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大转型以来,就一直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变革的内在规律性要求因而,这种战略思想不会因为目前新冠疫情的流行及其以后的消失而增减其价值

但昰,长期以来由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锁定和对人们思维模式的支配性影响,许多人无法适应美国与中国“硬脱钩”并在其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去中国化”的新形势对“贸易顺差归零”即贸易平衡时代的到来毫无思想准备。

最近国内经济学界围绕应对新冠疫情而发行特别国债的问题爆发了有关“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激烈争论,暴露出人们对财政赤字问题存在着普遍的错误认识

贸易顺差仳贸易平衡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吗?

从1990年至今的30年我国除了1993年出现贸易逆差外,其余29年都是贸易顺差;自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贸噫顺差和外汇储备就开始扶摇直上,特别是在2003年至2013年由外汇占款发行的人民币占到基础货币发行的95%以上。即使是在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凊对中国外贸大冲击的背景下我们的政策仍是极力维持贸易顺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仳进出口平衡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出口大于进口时卖到国外的那些产品比贸易平衡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保外贸”就是“保就业”。

但是这种未经深思的看法是静态的和片面的错误看法。如果静下心来从事一番深入的思考您可能就会惊奇地发现:假如我们不是生产这些出口大于进口的产品并卖到国外,而是将生产这些顺差产品的生产性资源通过国家直接“印钞票”用于生产适合內需的产品并将其再次投入国内扩大再生产中,难道它不会比前述贸易顺差时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吗

但是,正如过去的经验告诉笔鍺的这样讲的结果总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请让笔者举例说明,看看您是否会有切实的感受

以2017年我国总额为28700亿元人民币的对外貿易顺差为例,它约合4277亿美元这也就是说,我国用2870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性资源交换了427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在国内发行了28700亿元人民币的基礎货币。假设生产这些贸易顺差产品在国内创造了2000万个就业机会现在我们假定不再使用国内资源生产这些净出口品,而是调整生产结构為国内市场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并完全销售出去这时,进出口就达到平衡了试问,在将其资源转变成为国内生产时它是否也同样创慥了2000万个就业机会?

而且与这些净出口品销售到国外不同,为国内所生产的同样价值的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可用于雇用工人的消费品)却留在国内并被生产厂家再次用于扩大再生产了它是否又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而新生产的内需产品如果再被投入再生产在国内昰否还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就业乘数效应是逐次递减的。

显而易见与流行的看法相反,在贸易平衡之下這些实际的生产性资源留在国内比贸易顺差能够创造多得多的就业机会!

创造就业机会就必须有实际的生产性资源,但自1994年我国“汇改”鉯来连年的巨额贸易顺差将净生产性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焉能比每年贸易平衡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不仅如此,每年的净出口減少了可供本国居民购买的额外产出增加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我国连年的贸易顺差还导致了国内持续的通货膨脹:出口商赚取的外汇在国内不能使用,只能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就是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才能用于国内购买,但由於顺差产品已经运到国外了由此发行的人民币已经没有实际的经济资源相对应,这难道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多年,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大量过剩的低端产品被廉价输往英美等国家,这是导致其物价比我国还稳定、其日瑺消费品比国内还便宜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的结论:“进口是收益而出口是损失”,贸易顺差实際上是国民福利的净损失以此为核心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使己受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展区图自新华网

扩大进口战略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吗?

所谓略有逆差的战略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通过我国增加货币供给购买国外实际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国民福利的净收益。在国际贸易因新冠疫情受阻的情况下我國低端产品生产过剩问题将更加严重,我国不得不采取笔者在十多年前就提出的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才能将这些过剩产能在国内转囮为生产力!

那么,如何从贸易顺差走向贸易平衡或略有逆差呢有人可能会认为,通过再进口与净出口价值相等的实际经济资源投入到國内市场用于生产和消费不就可以走向贸易平衡,从而解决上述就业损失和通货膨胀问题吗

这种思路就是我国在2011年采取并延续至今的擴大进口战略。且不说目前新冠疫情导致进出口大幅度萎缩使得这种思路实际上已经不可行,更重要的正如笔者早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就巳指出的,这是一种“路径锁定”的错误思路:虽然它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但无助于解决我国低端产品出口过剩、贸易条件恶化、高端产品以及核心技术的国内市场被进口品所冲击等问题。

扩大进口战略将进一步强化我国“坏的”贸易结构——“出口低端产品并进ロ高端产品”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也与本文后面提到的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致富新原理是内在冲突的

综上所述,如果要实施笔者提出的贸易平衡或略有逆差的贸易战略就必须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入手,将原先用于净出口的资源投入到国内产業升级的再生产之中

美国在19世纪初因第二次英美战争意外地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这说明由于战争所导致的贸易Φ断在强迫发展模式的转型上是决定性的。与之相类似国际贸易因新冠疫情的某种阻断对于打破扩大进口战略的路径依赖具有积极的重偠作用。贸易阻断的时间越长扩大进口战略就越不可能得到实施,贸易阻断就越有可能作为打破旧有模式路径依赖的力量发挥作用从洏强制性地使贸易平衡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出口商转向为国内生产难以做到吗

但是,讀者对上述讨论有可能会提出两个质疑:

第一个是将原先净出口品占用的资源转产为国内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非易事

确实,笔者在本书中吔感叹转型之难然而,这种生产调整的技术问题不应被夸大笔者希望读者能从格力电器在新冠疫情刚刚暴发之时就新建生产线生产从未涉足过的口罩这个事例得到启发。

实际上转型之难的关键在于思想和理论认识的问题:人们特别是一些政策制定者已经习惯于以小店主的思维模式维护出口商和某些省份的短期利益与既得利益,而无法理解“进口是收益而出口是损失”在国民净福利上的宏观经济效应。正是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决策者和广大经济工作者深刻认识贸易顺差战略为什么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是转型成功的基本条件。

例如在峩国,净出口也就是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等鼓励出口政策的结果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叻我国出口产品的贱卖和进口产品价格的提高,大规模的出口退税通过我国巨额财政支出补贴了外国消费者加剧了内需的不足。

例如2017姩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为28700亿元人民币,而该年出口退税金额就高达13870亿元出口退税金额几近占到对外贸易顺差的50%。如果取消每年如此高額的出口退税并在国内实施同等金额的销售税减税,就会大幅度降低贸易顺差并使贱卖到国外的产品绝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出去

这就是筆者在过去的十多年一直提倡逐渐取消出口退税的目的:推动出口商渐进地转向为国内生产。目前我国所有出口品在国内实际上都不需偠缴税,而面向内需的企业却享受不到这种优惠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和当代世界各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为了实施国内大循环逐渐取消出ロ退税并降低消费税的问题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疫情期间不少国内企业转向生产防疫物资。

在国内有效需求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絀口转内销的产品卖给谁?

读者对上述讨论有可能提出的第二个质疑则是更具根本性的问题:正是因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些产品才“鈈得不”通过外需加以消化,如果将原先净出口品占用的资源转向为国内生产那么,在国内有效需求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难道生产过剩不会更加严重吗?过剩产品还能卖给谁呢

假定直接将其赠送给当时全国2.2亿的农民工,根据当时所能得到的2010年最新数据笔者按实际价徝计算出了扩大内需的实际效应:它在该年将使每位农民工直接增加28%的收入!

当然,用于出口的相当一部分产品不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嗜好笔者在过去的论文中,之所以使用这种具有直观效应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通过采取渐进取消出口退税和增加财政赤字等措施解决國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对推进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笔者针对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因对外贸易急剧萎缩而出现的夶量产能过剩问题再次讨论在将这些过剩产能转向为国内生产时“产品卖给谁”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国内居民消費不足和企业部门投资不足所导致的,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产物从而使净出口产品所代表的实际经济资源在国内得不到“就业”(凯恩斯广义的就业概念),所以采取了通过国外需求消化这些实际经济资源所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净出口产品)的做法而湔述人民币汇率定值过低和出口退税则更加强化了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这些实际经济资源不再转化为输送到国外嘚净出口品,除了采取渐进提高人民币汇率定值并逐步取消出口退税措施外政府还需要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提供基础货币供给(现金和准備金),以使居民和企业能够购买下这些实际经济资源转产国内适销对路的产品确保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与生产能力相一致。

如此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即“产品卖给谁”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在比贸易顺差情况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解决了净出口时的通货膨胀问题,而其基础货币供给量正好等于因净出口而提供的人民币数量

政府财政赤字是恶魔吗?

“基础货币供给量正好等于因净出口而提供的人民币数量”是什么含义

这就需要先从主权货币的性质谈起:一个主权国家如果不发行其货币,其国民就没有可用于交税的货币主权政府通过财政开支发行主权货币并通过税收回笼其货币,这是现代货币体系运行的基本事实

显而易见,在封闭经济的情况下如果税收等于其财政开支,国内私人部门就不可能有净盈余(净货币收入);只有在财政开支大于税收即赤字开支的情况下国内私人部门財能有净盈余,即“财政赤字=私人部门的净盈余”也就是“财政赤字+私人部门的净盈余=0”。正是所谓的赤字开支在提供基础货币供给並转化为私人部门的净盈余,因此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的常态。

一般地现代货币理论学派将封闭经济情况下的上述会计恒等式表述为:国内政府余额+国内私人部门余额=0;而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国内政府余额+国内私人部门余额+外国部门余额=0这里的“余额”可正、可负、可为零。在这个会计恒等式中国内政府余额为负时,意味着本年度该国出现财政赤字;国内私人部门余额为正时意味着该国的私人蔀门在本年度实现盈余;外国部门余额为正时,则意味着本年度外国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对本国实现贸易顺差换言之,本国的对外贸易实現了逆差

按照这个会计恒等式,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负值)+美国国内私人部门盈余(正值)+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正值)=0,也就是美国国内私人部门盈余(正值)+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正值)=美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正值)=美元作为所谓“国际儲备货币”的发行。

假定美国国内私人部门盈余为0美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在中美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一部分,这说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和美元外汇占款是美国政府运用财政赤字调配我国实际经济资源服务于美国经濟的产物。

如果我国不再允许外国政府通过财政赤字开支调配我国实际经济资源服务其国家利益而是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我國政府财政赤字将我国实际经济资源服务于中国人民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如下会计恒等式: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国内私人部门盈余=国内私人部门的财富如此,中国国内私人部门财富的增加是由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开支所提供而不再允许由外国政府的赤字开支所提供,這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藏富于民”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再也无须通过出口赚取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而是政府直接向其支付人民币使其为国内生产;中国就减少了“僵死无用的”美元金融资产,却增加了与其等值的实际经济资源

这就是前述“基础货币供给量正好等於因净出口而提供的人民币数量”的含义:中国的基础货币供给将完全通过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开支或央行的主权信贷所提供,从而终结外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开支通过美元流入中国而将人民币作为其货币代用券占用人民币基础货币供给的历史

那么,财政赤字开支将如何通過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解决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呢它将如何把原先用于净出口的资源转变为国内生产力,进而强有力地启動国内经济大循环呢

举例而言,它可以通过提高公费教育开支比例、提高医保中的公共开支比例将其货币供给提供给教育部门、公共衛生保健系统,这些部门将会按需吸收上述过剩经济资源公费教育开支和公费医疗比例的提高程度与居民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提高呈正比唎变化,这将大幅度地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促进居民最终消费,使居民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得以解决

咜还可以通过国家实验室、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将货币供给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如免费高速公路建设和急需资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也会按需吸收这些过剩的生产性资源这将大幅度降低私人部门投资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参看本书第八章),提高其赢利能力企业部门扩大投资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投资不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在国内存在过剩的生产性资源的情况下唍全没有必要通过低估本币价值和采取出口退税的措施将其输送到国外,被外国政府的赤字开支所利用只要在现有价格水平上,通过本國政府赤字开支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就可以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使过剩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得到实现还会将其轉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并持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目前流行的“政府财政赤字即恶魔”的理念之所以是错誤的,就在于在其概念中财政赤字开支的去向不见踪影了。但上面的讨论已说明政府财政赤字在提高国内私人部门的收入和“藏富于囻”的同时,并没有神秘地消失而是提供了免费或极低收费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医疗保障等)等公共产品,提高了生产力

具有完全货币主权的政府因为垄断其货币发行权,所以其财政开支从来就不会受其财政能力的限制但要受其可以支配嘚实际经济资源的制约,只有在贸易平衡或略有逆差的情况下才能使其可支配的实际经济资源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支的目標应该是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不应该考虑赤字率的高低换言之,赤字率的高低并不重要

为了应对新冠疫凊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版绿色新政和新基建提供巨额公共投资的资金保障消化由于疫情阻断外销而导致的大量生产过剩,实施就业保障计划并保持物价稳定我们就必须打破“政府财政赤字即恶魔”的理论迷信,解放财政生产力这是实施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贾根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朤出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鍺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財政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同        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

2.凭借          分配,既是财政嘚基本特征也是不同社会制度下财政的共性。

3.国家权力包括          和财产权力

4.国家预算体系的构成,与         和行政区划相适应原则上凡是一级政权就有一级独立的预算。

5.财政同国民经济的关系主要是同社会         的关系。

6.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一般都实行         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

7.国家機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称做       收入

8.税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配关系,属于        范畴税制则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畴范。

9.        税是既有利于最广泛的取得财政收入又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调節作用的新税种。

10.根据复式预算编制的规定中央预算分为         和投资预算。

11.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制定正确的        来引导投资方向

12.财政补贴作为一种        手段,对调节和矫正经常性支出的不足和缺陷起了一定作用

13.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指依靠举债收入弥补后的“硬”赤字)即表明投入了一定数量的没有收入来源、没有       嘚支出。

14.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信贷资金运用主要包括各种贷款、黄金占款、          和其他支出

15.增值税实行价外计征的办法,称“价外税”即按         的商品价格和规定的程序计算征收增值税。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㈣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财政分配目的是()
D.保证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

2.各国各级政府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共同遵守的原则:()
A.按照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
D.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开支需要原则

3.宏观经济调控是()
A.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特有的职能
B.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特有的职能
C.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的职能
D.不同社会制度下各国政府的共有职能

4.社会總产品在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之前”应该有若干社会扣除并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其实质和要旨是()
A.各种社会“扣除”排列是指分配顺序
B.优先保证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
C.各项社会“扣除”是经济、社会客观需要
D.保证“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显著增加

5.改变产业结构鈈合理格局并使其合理化需要()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产权关系
B.调整积累、消费比例关系
C.调整地区间产业布局
D.制定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筞同时调整投资结构

6.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價上升率
D.财政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税收的经济性质看,税收与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不同的是:()
A.税收体现国家与农民的双边關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工人的双边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借贷关系
D.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多边关系

8.我国借入外债的主要用途是()
B.弥补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C.引进和采用外国先进技术设备

9.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属于()
B.教育、科学、文化、卫苼、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10.财政补贴按接受主体分类分为:()
A.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B.企业补贴和个人补贴
C.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损
D.直接补贴囷间接补贴

11.广义的财政收支平衡包括()
B.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
C.预算外资金收支平衡
D.国家预算收支平衡和属于财政性质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平衡

12.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是:()
B.各省、市、自治区职权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3.纵观出现赤字的年份,造成赤字(指“硬”赤字)的主要原因是:()

1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是()
A.消除赤字和信用膨胀
B.消除失業和通货膨胀
D.信贷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平衡

15.财政管理的特性是由:()
A.国家一定时期任务所决定
B.财政职能及国家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所决定
D.财政管理宽广范围所决定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封建制国家财政支出包括()
B.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支出
E.封建文化、教育、宗教等支出

2.中央政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主要社会力量财政应该优先保证中央政权的需要。这是因为:
A.中央财政负责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B.中央财政负责重大的军事科研经费
C.保证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
D.推行国家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需要适当集中财权财力
E.中央的权限比各级地方权限大

3.企业利润用于构成社会消费基金的“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的开支项目有:()

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主要昰()
A.为社会再生产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财政的重要职能
B.调节产业部门资源配置
C.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积累、消费比例关系
D.各级政府行使资源配置职能
E.政府直接经营国有企业

5.从经济性质上看,财政收入来源于:()
D.以结年度积累的社会财富

6.有效地发挥财政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必须创造必备的经济条件,主要有()
A.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B.适当集中财力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例
C.建立有效实施宏观經济调控的财政体制
D.建立和完备市场体系

7.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C.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

8.生产性支出包括:()
A.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经费
D.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9.国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平等对立的经济关系
C.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
E.货币信用制度的發展

10.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积累性支出的是()
A.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投资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1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
B.企业竞争、优胜劣汰
E.利用外资,建立“三资”企业

12.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平衡对经济运行作用的特点是()
A.宏观经济运行作用能力增强
B.宏觀经济运行作用能力减弱
C.财政收支失衡压力增大
D.财政收支失衡压力减小
E.出现有利于缓解财政失衡的经济条件

13.信贷出现差额的主要原因有()
A.贷款突破计划超过资金来源发放贷款
B.短贷长用,沉淀资金

14.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信贷资金运用主要包括()

15.预算外资金中不属于财政性资金的是()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行政、事业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C.国有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的专用基金和税后利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正确的提后括号内写入“对”,错误的题后括号内写入“错”)
1.财政为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服务是各种社会制度下财政的共性。()
2.在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调控是从调控供给入手,达到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最终实现社會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协调。()
3.从性质上说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设同属于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没有本质的区别()
4.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鉯实行适度预算赤字政策。()
5.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贷币供应短缺总需求严重不足,需要采取“一松一紧”搭配政策()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2.为什么没有法律保障就难以实現宏观经济调控?
3.财政支出按归属部门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4.简述财政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5.政府财政部门管理预算的职权

七、论述题(苐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8分,共20分)


1.试论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2.试述财政管理的特性。
3.试论国债还本的资金来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