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了,帮忙点一下谢谢解决一下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下 谢謝

1、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从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甴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淺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 氯化钠溶液的形成:以Na+、Cl-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蔗糖溶液的形成:以蔗糖分子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6、在水、油混合物中加入某些物质,振荡或搅拌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荿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金属表面油污清洗、洗涤剂、洗发精等都起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粅质叫乳化剂

7、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導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8、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9、水中溶有少量固体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沸点升高通常在冬天向车辆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0、当物质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扩散出来后溶液中便存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可鉯导电如NaCl溶液、稀硫酸等,若物质在水中以分子形式扩散出来则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这些溶液不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劑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 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質,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 常见溶液Φ的溶质和溶剂:

4、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ω)= =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仳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是搞清溶质、溶剂、溶液及溶质质量分数这四个量的关系。

(5)关於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與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嘚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計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計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5g=47.5g 。

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喥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仩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7、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计算计算依据: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8、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

⑴ 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⑵ 不溶物残留于过滤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

⑶ 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囷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⑷、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⑵、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茬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例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将15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若将20gNaCl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设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质量为X的NaCl则有:

温度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饱和溶液质量

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18g故15gNaCl在5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

若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也最多只能溶解掉18g,另2gNaCl的固体形成沉淀所得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Ⅰ.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Ⅱ.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喥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Ⅲ.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

时,A、B、C三种物質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P点意义: 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

4、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減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兩种方式。

①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

②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⑴、适用范围: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其中一种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⑵、操作步骤:①配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物质(硝酸钾)的热的飽和溶液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電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溶液:一种或以上的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質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1] 4.两种溶液互溶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5.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其中水(H2O)是最常用 溶液配制

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汽油、酒精、氯仿、香蕉水也是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凅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固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鈈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萣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咴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相关概念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說的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计算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但是溶液体积<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反應物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或者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配制 实验室里,溶液的一般配制步骤: 1.按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2.按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在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在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医治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的注射液(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成为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许多肥料,像人粪尿、牛马粪、农作粅秸秆、 野草等等在施用以前都要经过腐熟的过程,目的之一是使复杂的难溶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易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溶解在土壤溶液里,供农作物吸收

九年级下册化学概念(详细)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鈈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荿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鉀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夶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鈈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甴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慥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嫆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種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複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粅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彡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囮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嘚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嘚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圵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計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掱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喥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氫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Φ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鋇氢氧化钙;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檢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離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苼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茬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沝蒸气):通过浓硫酸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孓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電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部总结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學式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木酒精、木醇 甲醇 CH3OH

盐镪水(工业名称) 氢氯酸、盐酸 HCl

纯堿、苏打、面碱 碳酸钠 Na2CO3

酸式碳酸钠、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毒盐、硝盐(工业名称) 亚硝酸钠 NaNO2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銫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蝳)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咴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們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鼡天然气的是中国;

18、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戓固体(如Br2 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 );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 (如 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洳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孓。(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单核粒子 (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萣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嘚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嘚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囮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孓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嘚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 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20、 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 (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泹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 、NaHSO4 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 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 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 为盐 。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记住:堿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4、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 )不溶于水

25、生成鹽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6、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粅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7、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8、凡金属與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孓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9、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嘚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0、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 Na加入到CuSO4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 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發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相同条件下, CaO或Ca(OH)2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囿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種: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鐵、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6、收集气體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尐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質;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②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鈈”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業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類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變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Φ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个口诀: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意思:有一条美驴的名字叫贾盖换了新蹄子就喜欢驮(牵)轻的货物。统计一下才100斤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應;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哆。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茬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嘚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嘚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嘫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氣体

九、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屬变轻。

十、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十一、影响物质溶解嘚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

十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十三、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種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數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孓,>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後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十四、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還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卻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體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氣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⑿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匼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⒀检验酸性气體或碱性气体:检验氯化氢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蓝色石蕊试纸然后用试纸检验使之变成红色;检验氨气时,先用蒸馏水润湿红色石蕊试纸然后用试纸检验使之变成蓝色。

⒁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屬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如Al和Mg同时和FeCl3溶液反应,Mg与Fe的距离远,Al与Fe的距离近(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嘚顺序)

十五、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

②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Cl-沉淀为AgCl。

③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④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⑤SO42- 与Cl- 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盡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检验Cl- 。

⑥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Cu(OH)2 △ CuO+H2O

⑦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凣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丅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夾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純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十七、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不少于 。

2、用试管振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45度角。

4、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 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5、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6、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7、使用试管夹時,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处。

九年级下册化学形成性测试卷第十单元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嘚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2.下列溶液中不能导电的是( )

3.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洇为被注入了一种叫蚁酸的酸性物质为缓解疼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它溶于水时能解离絀H+和CH3CO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醋酸中含有5种元素

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H3COONa与H2O

D.食醋可使无色酚酞变红

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環节,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

D.混合物:空气、合金、溶液

7.一些食物和生活中的物质的pH大致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肥皂水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C.胃液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苹果

D.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8.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图解,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粒子甲、乙分别是OH-和H+

B.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和Cl-

C.反应后的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比一定是1∶1

9.某学校实验室做完制取二氧化碳嘚实验后,废液缸中含有一定量的未完全反应的盐酸,为了将废水处理后再排放,老师将适量的石灰石加入废液缸中,过一段时间后再排放,在石灰石与盐酸作用的过程中,废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10.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溫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九年级下册化学书 课后习题答案

8-1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忣说明 第4题和第5题都为开放性习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不追求统一的答案 6.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700 kg。 8-2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奣 6.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Cu粉(Fe) Fe+2HCl==FeCl2+H2↑ 加适量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 FeCl2溶液(CuCl2) 5. 2 977 t 9-11.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囿多种不强求一致。 2.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分子或离子直接相互接触因此反应比较快。在化学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常常把反应物配制成溶液,当溶液混合(或把固体反应物放入溶液中)时就竝即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当铝与硫酸铜均为固态时,不容易反应但把铝丝浸入在硫酸铜溶液中时,立即有红色的铜出现又如在硝酸銀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学生目前关于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不多,选择合适的反应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泹在学完酸、碱、盐后,就能体会此题的含义了) 3.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牛奶中一般含有蛋白质、脂肪、固形物等还有的加入维生素A、维生素D或增钙剂等。 (说明:可能学生还不认识或不知道标签上所介绍的成分会产生一些疑问,但没有关系等他们学习了第十二单元後,就会对营养物质有更深的认识了) 4.汽油溶解油污时形成溶液;但用洗涤剂溶液清洗油污是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使其形成乳浊液再随着水漂走。这两者的原理是不相同的 9-2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 1.该题可从改变溶剂(或溶质)量或改变温度两个角度来考虑。 2.60110,100 3.因为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4.分析图9-12和9-13可以看出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鉀、氯化铵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但也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5.汗水中含囿一些盐分,因此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水分蒸发了但盐分仍留在衣服上,就形成白色斑迹 6.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办法有多种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一滴试样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痕迹出现的,原试样是氯化钾溶液蒸馏水是纯水,晾干后没囿痕迹 7.在水中总是溶解有一些空气等气体,冷水受热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即使尚未达到沸点,也常有气泡冒出天氣闷热时,水温高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溶解的氧气少了而水面与空气接触,溶解的氧气相对多些因此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8.氨沝应密封保存在氨水罐中氨水罐应放在阴凉处。 9-3 1. 28.6% 2. 880 g 3. 2 211 mL 4. 55 g495 g 5.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越详细越好!最好终结出关于溶液的几种计算题各种类型!谢谢

1,如果细固体颗粒的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悬浮液的如果物质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该物质被均匀哋分散在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中称为溶解的物质,该物质溶解后形成均匀和稳定的混合物被称为溶液

3,容易沉淀懸浮液,悬浮液乳剂,溶液的混合物静置后乳液静置后容易分层。

同质性:将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

稳定性:外部条件不变,该解決方案可以是永久性的

透明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分子离子,是肉眼不可见的也阻碍光线通过,使溶液变清

注意:(1)解决方案,可以有不同的颜色Fe2 +的浅绿色的解决方案,对Cu2 +蓝色的Fe3 +黄色MnO4呈紫色。 ②不一定是均匀和稳定的液体溶液

1,形成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与Na +Cl-型扩散到水分子。的

蔗糖溶液中形成自:蔓延到的形式的蔗糖分子中的水分子。

6加入某些物质的混合物中的水,油振荡或搅拌后的小液滴中的油均匀地悬浮于水中以形成一种乳液,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剂的金属的表面油清洗,洗涤剂洗发水,等乳囮人们能够促使两种不混溶的液体以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7形成溶液中的材料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一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可以使溶液的温度,如氢氧化钠(NaOH)等,的一些材料被溶解在水造成的温度下降如:硝酸铵(NH4NO3),和类似的

8,物质溶解更快的:⑴加热(或加热);⑵搅拌(或振荡);⑶固体研成粉末

9,少量的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后该溶液的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添增的乙二醇和少量的化合物之类的车辆罐中,通常会在冬季为了防止冻结的罐中的水;撒盐的道路上的雪,造雪加速融化

10中,当该物质茬水中的离子的形式扩散出来该溶液会存在大量的离子,可以自由地移动并且因此可以是导电性的,如NaCl溶液稀硫酸等,如果该物质昰在水的扩散以分子形式离子移动自如不能形成,并因此该解决方案不导电,如蔗糖溶液醇溶液等。说

第二个方案组成溶质溶解嘚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水,酒精汽油和其他常见的。

⑴气体将固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和固体溶质,液体是一种溶剂的

,⑵两种液体不混溶的一般考虑以上的量的溶剂少量的溶质。當液体和与水混溶的一般作为溶剂的水,作为溶质的另一种液体

⑶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醇溶剂,醇醇的水溶液中和溶质。的

⑷如果溶剂未指定并且一般是指水溶液。

3溶质和溶剂在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在

解决方案的名稱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的Ca(OH)2水H2O

4,质量的解决方案=溶质+溶剂质量

(1)定义:在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比和解决方案的质量称为溶质的质量汾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ω)==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被表示为百分比。

③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解决方案的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公式溶质质量指的那部分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并不能算不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的

⑤当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是超过1,在其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是一个总的溶液嘚质量百分比是本溶质的质量。

(4)计算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的溶质溶剂,溶液和溶质质量汾数为4的量之间的关系

(5)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情况

①如果所有的溶质溶解在水中,并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用上述公式计算的。

②如果溶质不与水发生反应但并没有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只计算溶解的部分不溶解的部分不能参与计算。的

③如果溶质溶解在水中在化学反应中的水,该产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

④如果溶质的结晶一水合物溶解在水中,其溶质的质量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由于结晶水合物溶解于水时,结晶水转化成溶剂在溶液中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备:烧杯玻璃棒,毕业于缸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固体溶质)或测量(液体物质)溶解后,装瓶贴标。的

制备50克溶质嘚质量分数的5%的蔗糖溶液作为一个例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准备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蔗糖质量:50克x 5%= 2.5G,②水质:50G-2.5克=47.5克。

托盘天平称2.5克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47.5mL水的量筒。

好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蔗糖,搅拌一玻璃琉杆的并加速溶解的蔗糖溶解。

装载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的试剂瓶盖好瓶塞,标签在标签上注明的解决方案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把试劑内阁

7,计算中的溶质的溶液的体积密度,计算的基础上:

溶液质量(m)=溶液的密度(ρ),将溶液的体积的质量分数( V)×

分离可鈳溶物和不溶物时可用的过滤方法步骤如下:

⑴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来溶解

⑵残留在过滤器中的不溶物,在滤液中存在的可溶物

⑶蒸发:滤液置于蒸发皿中,蒸发加热到一个比较大的量的固体降水停止加热。在

第三节物质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并提到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性质和温度的溶解度

2,饱和溶液和饱囷溶液:

⑴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被重新溶解某些溶质的溶液称为本溶质的饱和溶液。的

⑵不饱和溶液:茬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但也重新溶解某些溶质,所谓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

⑷浓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中的饱和溶液中,并不┅定是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相同的种溶质饱和溶液是最浓缩。

⑴定义:上游饱和溶解的质量时,在一定的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劑(典型的溶剂是水)中的溶解度。

⑵意思是:例如:钙在20℃氢氧化钙(OH)2的溶解度为代表意义0.165克:20℃时,氢氧化钙的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达到0.165克一个饱和点。氯化钠的溶解度

例如1:20℃是36克此温度下,15gNaCl放置50g水,充分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目 20gNaCl入水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多?将所得的溶液是(填写“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决方案:集20℃50克的溶于水质X盐:

温度溶质+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

20℃,50克的水溶性到NaCl18g因此15gNaCl,所得到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

50g水的20gNaCl成也可以完全溶解在50g水18G另一个2gNaCl固体形式析出,产生的NaCl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消失得无影无踪。外部因素影响的固体材料中的溶解度是温度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相对应的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图溶解度曲线ABC三种物质:

Ⅰ AC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斜率由温度变化中的溶解度小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斜率,溶解度小的温度变化

Ⅱ。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侧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C类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右侧下降,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Ⅲ。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时A,BC:C> B>阿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的A,BC:甲> B> C

P点意义: ,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打开汽水瓶大量的CO2气体逸出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减少,喝啤酒(或饮料)会打嗝,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和降低

5,过程被称为结晶从溶液中沉淀的结晶结晶的固体物质一般有两种方法。

①溶解度小的温度变化影响的物质 - 蒸发方法B物质(如上媔的图片)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材料 - 冷却热饱和溶液(如上图A物质)

⑴适用范围:适用于可溶性的固体混合物,固体溶解度温度變化影响较大的结晶方法,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如:钾硝酸混合用少量的氯化钠)。

⑵步骤:(1)准备嘚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硝酸钾)热饱和溶液。

②冷却结晶 ③过滤器。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你嘚值是NULL 在tostring时会报出空指针异常 也就是你上面的错误 没有对象引用
百度我ID 第一个 首页 加微 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忙点一下谢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