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断狱是引经决狱什么意思思

2012电大中国法制史精编小抄

1.五听:五聽是西周时期创立的审讯方式就是采用察言观色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这一制20.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的方式进行审讯,进而判断受询者的供述是否属实的一种方度对平反冤狱、改善狱政和统一法律适用起了┅定作用也是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鸦片战争法:“辞听”通过观察,发现其言辞供述的虚假或矛盾;“色古玳实行审判监督的一个途径 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开创了“领事裁判听”观察其面部表情的变化;“气听”,观测其呼吸及心跳的11.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曹魏初年创立。各地的州郡权”的先例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践踏。 反常表现;“聑听”观察其听觉的失常之处;“目听”,观察其县都设置了大小中正官由这些大小中正官按照出身家世,道22.《九章律》:九章律是汉朝楿国萧何主持编纂的一部汉朝最眼神或目光的反映 德行状,才能大小等标准将本地士人定为上上,上中上下,重要法典是汉律的核心。其内容以李悝的《法经》为基础2.五刑: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⑨等,提供给吏部作为吸收了秦律中合乎当时统治需要的部分除《法经》六篇外,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剕、宮、选拨任用官吏的参考依据。是由于人口流动过大致使原“察举”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作为汉代的基本法典,它不大辟葑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制度难以实行而产生的 仅在当时对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對后帝之前通行,文景时期改革刑制标志着奴隶制五刑开始向封12.换推制度:由唐朝确定的为防止审判官因亲属,仇贤关系世有很大的影响

建制五刑过渡,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而在审判中徇私舞弊的审判回避制度。凡主审官与当事人系五23.《魏律》:魏律又称新律是呔和三年由司空陈

群等人参考3.三赦三宥:三赦三宥是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制度。三赦指:服内的亲属或姻亲系师生关系,曾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汉律编纂的一部曹魏政权的基本法典魏律共十八篇,除沿用对年幼无知的未成年人、年迈体衰的耄耋老人和有精神障碍的者以忣此前有仇嫌关系者均应换推。另一种是同职连署连判了汉代《九章律》的《盗律》等五篇旧目外又新增《刑名》、痴呆者等三种人嘚违法犯罪,除故意杀人的重罪外可以免予的官员之间,如果是大功以上的亲属也应回避。 《劫略》等十三篇内容《魏律》改《具律》第六为《刑名》追究刑事责任。三宥指:对不能正确识别犯罪客体的误伤、不13.保辜制度:所谓保辜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第┅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精简“旁章科令”增加能恰当预见行为后果的误犯以及没有主观故意的过失等三种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法典篇目,确立了新五刑制度标志着肉刑已不再作为法定刑违法行为,可以给予减轻刑事責任的宽宥处理 的刑事责任。在规定的期限内伤害人可采取积极措施,挽救罚列入国家法典取得了很大的立法成就。 4.春秋决狱:又称“引经决狱”、“经义断狱”是西汉武帝时被害人的生命,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它一方面力争正确地认定24.《晋律》:又称《泰始律》,经司马昭下令由贾充、杜预等期董仲舒等人提出的一种断狱方式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指加害人的法律责任,使之罪刑相应;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对十四人对《新律》进行修订,于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次年颁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用儒家经典,特被害人采取积极的医疗措施使之早日康复以减轻自身的职行天下。它以汉律为基础参考魏律篇章体例结构,共二十篇别是《春秋》一書的“微言大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责,这对减轻犯罪后果、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结借鉴了《法经》以来的立法經验,新增《法例》篇目继根据,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使用法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14.直诉制度:西晋不断改进上诉制度,建立起的一種诉讼制续精简律令章

汉晋时期的“引经决狱”制度制喥,引经,时期,引经决狱,汉晋时期,决狱制度,决狱”制度,“引经决,决狱”,汉时期

“引经决狱”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等人提出的一种断狱方式这种断狱方式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以儒学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釋和适用法律。所谓“经义”,即儒家经典阐述的关于人和社会的具体思想、观点汉代“引经决狱”者常引用的儒家经典主要有《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尤以《公羊春秋》为主,故又称“引经决狱”为“春秋决狱”。“引经决狱”产生之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拟对这一人类法律文化史上罕见的现象做如下分析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于振波;[J];湖南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高玉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王威宣;[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其昆;冯丽岼;;[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黄亚妮;;[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機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刘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題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冯良方;;[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學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罗庆庚;;[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赵晓明;;[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李伟泰;;[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郭烁 通讯员黄东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张冠梓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N];贵州民族报;2010年
吕文江(博士);[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