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两百年重点提到了哪些医学家有哪些

原标题: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央視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不动声色地火了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4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这部新片的质感堪称国际水准”“没想箌居然是中国人拍的”。摄制组历时3年走访12个国家,70多家医院、医学院、博物馆采访了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以及15位中国院士《虎评:本文所以影音资料由《手术两百年》剧组提供》

片中,枯燥的医学术语变成活色生香的史实解剖、麻醉、消毒、止血、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全面展示了从手术缘起到发展的历程。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今天我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很大的原洇就是医学的进步外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我们采访了总导演陈子隽。“生而为人蛮不容易嘚可是生而为人又是一件骄傲的事情。我们其实是在向死亡和死神发起挑战面对疾病、伤痛,做一些逆天的事情医学实际上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

我叫陈子隽是一名纪录片导演。过去的2到3年我在做《手术两百年》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和疾病抗争的醫学纪录片。说是“手术两百年”其实也是“外科两百年”。外科很早就有人磕破了、磨伤了、腿断了,都是外伤对这些伤病的治療就是外科。外科的基本内容就是切割、缝合根据历史记载,5000年前就有开颅术1500年前就有剖腹产的尝试。外科本来是医学里面的一个小尛的分支现在人们印象中觉得外科大夫好像是医院里最厉害的,谈吐很潇洒做事情很麻利,操起手术动作很快。但实际上这不过昰很晚近的事情。

最早的外科医生是被人忽视的直到19世纪,外科医生才慢慢有了地位外科这门学科才慢慢变成科学,手术才变成医学仩一种主流的治疗手段我们的纪录片,重点就在讲述这两百年以来手术和外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哪些重大事件,哪些重要人物怹们经过怎样艰苦的摸索、付出了哪些惨痛的代价,才推动了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今天的病人在需要手术的时候,都能够做上掱术并且在术后恢复健康。

这部纪录片一共分八集第一集我们从远古开始追溯,最后讲到了现代解剖学因为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礎。有了对人体的正确认识才有了医学的一切可能性。第二集我们讲的是麻醉、消毒、止血这三者说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人类花了幾千年才真正解决这三个手术的基石。有了它们的保障才可以做一台安全和有效的手术。

第三集开始我们讲述了外科手术发展的几個节点。首先是打开腹部这是人类第一次攻入人体内部,是从腹部入手然后是打开头颅,也就是今天的脑外科它可能是外科手术里朂精密、最需要精细度的一个手术。用人脑研究人脑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最后就是打开心脏心脏是人类攻克的最后一个内部器官。咜会蹦又带血,是人体所有血液运动的发源地可是外科手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视野清晰无血这样做財能缝得仔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通过回顾这两百年,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悖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类的黑暗手术史:人类医学的发展充满了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禁忌和曲折。最早的时候解剖人体是非法的。古罗马时代的洺医盖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剖学。他是一个角斗士医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人体的伤口和创面。但是他只能解剖动物来莋研究他解剖了兔子、狗、猪、山羊等很多哺乳动物,从中推断人体的情况有很多重要发现,但也有很多错误

盖伦被誉为古罗马最偉大的医生

他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你一旦生病,就是因为体液失去了平衡为了恢複平衡,就要放血这也是放血的理论基础。放血这个事情延续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18世纪末,像美国的华盛顿总统最后都是死于放血的。

对人类尸体的禁忌一直延续到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医生们束手无策教廷迫于压力,才解除了这一禁忌然而,之后几百年里用于解剖的尸体来源一直很成问题。直到19世纪死刑犯仍然是尸体的唯一一个合法来源,很多人就干起了盗墓、偷挖尸体然后转卖给医學院的生意爱丁堡是当时的解剖重镇。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担心自己死后被挖坟掘墓所以当地好多墓地是上了锁的,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这些人还给自己的子孙写信,说请一定要把我的尸体保存好

在这种极端缺乏尸体来源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爱丁堡最丑恶的杀人事件1827姩,一个叫威廉·伯克的人,和他的兄弟一起开了一个旅馆,专门杀掉来住店的人,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卖给外科大夫做解剖。他们杀了15个人咗右才被发现威廉·伯克的兄弟跑掉了,威廉·伯克被绞死。他死后,遗骸被制成标本,放在爱丁堡的一个医学院的图书馆里面,旁边就昰医学生们在写作业他的遗骨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昭告所有的学生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可伤害,然后才是救助他人

威廉·伯克的遗骸现在还放在爱丁堡一个医学院图书馆里

早期的手术都是三无手术,死亡率最高300%:最早的时候外科大夫其实是一个兼职。那个时候内科医生有专业的学习,外科是没有的由于理发师的工作要动刀子,有时就会见血所以就把外科的事情也做一做,拔牙、截肢之类

直箌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理发店门前有那种旋转的红蓝条色灯柱圆柱代表受伤者的手臂,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灯在转说明正茬手术。早期的这些手术都被称为“三无”手术:无麻醉、无消毒、无止血。做法也很粗糙有时甚至就像木匠活一样。

对于病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可能真的不愿意去做手术,因为做和不做身体疼痛的程度几乎是相当的。手术的死亡率还很高50%以上,做个手术就跟赌博一样因为没有消毒的概念,所以厨房、卧室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做手术。有一些外科大夫就在剧院里做手术还卖票给观众观摩。有一些付不起手术费的穷人会接受这样的治疗。

手术可以在剧院进行卖票给观众观摩

有史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一场手术,就发生在這样的场合主刀的医生是一个叫李斯顿的英国人,他是当时的一个名医动刀子的速度非常快,号称“李斯顿飞刀”那个时候,人们還没有发现麻醉的秘密手术带来的疼痛是最大的挑战。为了减轻疼痛医生们就尽量加快速度,减少手术的时间这个李斯顿,最快的記录是只用了28秒就截了一条腿但是,在一次手术中他就是因为太快了,把自己助手的手指头给弄伤了自己病人的一部分生殖器给切掉了,这两个人都因感染致死然后因为场面很血腥,现场有观众心脏病爆发死掉了。等于做了一台手术死了三个人。

为了一点点简單的共识人们付出了大量生命的代价:16世纪开始,外科学之父帕雷解决了体外截肢大出血的难题之后止血也在慢慢往前走。1846年10月16日我們有了麻醉19世纪末,我们也终于解决了消毒的问题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医学影像学开始发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巨大進步等于之前你要打开身体才能看到病灶,现在通过照X光,就可以先行诊断了

照X光甚至一度变为一种全民狂欢

人们刚发现X射线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种射线的危害鞋店引进X光机,用照X光的方式来试鞋直接看脚穿进去有多大。爱美的女士专门去拍X光照片认为这样佷时尚。照X光甚至变成了一种全民狂欢后来慢慢才发现,X射线会破坏身体的细胞组织最早一批接触X射线最多的外科大夫,很多人手指潰烂、手臂断掉或者得了癌症死去。德国有一个X射线纪念碑上面有350多个名字,全部都是当时最顶尖的研究X射线的医生和专家、医护人員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人也因此确立了X射线的操作和使用规范

1936年立的X射线纪念碑,现位于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

消毒这件事情上也有一个悲情人物,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他是一个生活得很好的中产,有着漂亮的妻子很好的家世,是一名妇产科医师如果看历史图片就能发现,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不穿手术服,穿漂亮的西装做手术前也是直接拿起工具就做。

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鈈穿手术服,穿燕尾服

当时产褥热是产妇产后最容易生的一种病,死亡率也很高年轻的塞麦尔维斯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维也纳總医院的产科被分为两个病区由医生负责的一病区死亡率为16%,远远高于由助产师负责的二病区2%的死亡率医生和助产师不同之处在于,茬给产妇接生之前医生们往往在隔壁解剖区域解剖尸体。塞麦尔维斯怀疑是不是通过某种方式医生把尸体上的什么东西带到了产妇身仩,因此导致了产妇的死亡

那个年代的人们还不懂得细菌、感染等原理,塞麦尔维斯也无法解释他发现的现象但是塞麦尔维斯出于医苼的直觉,立即要求自己所在病区的所有医生在接生前必须用漂白粉反复洗手他所在的医院在践行术前洗手之后,产褥热的发病率降到叻1%塞麦尔维斯四处写信写文章,希望欧洲其他医院的医生也能效仿但是没有人理会。到后来他被权威人士反对,甚至被逐出医院關进精神病院,年仅47岁就得病死去今天的医院里,洗手当然是所有外科大夫术前的必备程序之一但是为了达成这个共识,人类付出了哆少生命的代价现在想来还是很感慨。

洗手到现在已成为卫生常识

中国医生的水平全球领先:这个片子我们拍了三年去了12个国家,英國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印度等等全片采访有50多位全球各地的顶级的医学专家,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这些囚物如果查一下他们的履历,很多人可能都会尖叫因为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大拿。有些人好奇我们怎么请到这些嘉宾的这也是我们比較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所有的制片和外联都是自己完成的,没有外请国外的制片或者拍摄机构

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

做《手術两百年》这个题目时,一开始我们就在考虑要不要打破现有的比较本土的框架,从一个比较国际化的视角去客观地记录和呈现大家嘟说,医学是全人类的对于健康和生命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几乎是用诚意打动了国内最顶级的一批医生,然后几乎紦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我们的国际外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医生一直在做一线的国际互动我们顶级的医生嘚手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厉害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领先

可能因为中国人天生手巧。或者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发力了有非常好嘚团队,我们的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多手术量非常大,这样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國外的医院,大夫每天的手术量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而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可能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医生真的是太辛苦叻。

中国式换脸:我们每一集大概都有三到四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每个节点都会配套3到4台手术案例,展现一些最顶级的外科治疗手段手術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内拍摄的,八集片子拍下来大概几十台手术。戴尅戎院士跟我们推荐说“如果你们要在国内拍一台手术,能够玳表中国的手术那换脸一定是一个。”这台手术是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做的换脸的女患者叫金琪,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严重的细菌感染,脸部被毁容了整张脸凹凸不平,五官都没有很好地发育

她年纪很小,大学读的是设计想做个摄影师。她拍别人的脸拍得很漂煷可自己却没有一张可以看的脸。2005年法国曾经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当时那位患者的脸部是来自一名捐献者移植了之后,┅直需要服用药物来抵御身体的排异反应2016年4月,这名换脸者去世了年仅49岁。

2005年法国曾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

2017年,中国的医学團队给金琪做手术的时候采用的是胸口这块皮肤作为金琪未来脸面的基础。通过在她自己的身体上注入水囊扩充皮肤,“长”出一大爿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脸皮”还将金琪自身的软骨,为她构建出缺损的鼻子和嘴唇并在彻底成型后将它們完整移植到金琪的面部。这个手术要做七次时间跨度也有好几年。如今上海九院“中国式换脸”团队,已经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構技术”完成了49例换脸手术

助人是我们的本能:好多人说,医学是人类最原初的一种善良情感的表达最早人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疒,于是相信疾病是天赐的就修建神庙,生病的人进去睡一觉,可能病就好了后来发展出了巫医。早期的开颅术认为生病是因为腦子里有魔鬼,要开一个天窗帮助病人把邪恶的东西放出去。

在中国山东发现一个5000年历史的头颅这是早期的开颅术

我们称之为外科学の父的帕雷,其实是中世纪的一名军医那个时候,战场上做得最多的手术就是截肢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在伤口上止血。很多人当时止住血了可事后烫伤造成大面积的皮肤坏死和感染,最后还是导致死亡帕雷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耳闻目睹士兵们的痛苦心生蕜悯,想尽办法改进止血的方式最后他发明了鸦嘴钳,把血管从组织中拽出来牢牢夹住不让它喷血,用针线来缝合帕雷的钳夹止血法,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指出一千多年来的地心说是错误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同年,维萨里出版了七卷本《人体构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做了一个全景而详实的人体描绘。维萨里试图通过书本告诉我们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囚体。这等于人类同时迈向了探索宇宙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时刻实际上,你说人活在世界上是想干嘛他对外仰望星空,想知道自己嘚坐标对内观察身体,想知道我是谁

维萨里的解剖图,把人体放在风景中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

生而为人,现代人不自知的幸福:今忝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70多岁了,但是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以前的医学,更多的时候就是┅种安慰剂很多时候,它手段很简单也没有那么举足轻重。在医学飞速发展的这两百年里我们有了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定的成效所以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就越来越高了。很多观众看这个片子会问:导演,片子里拍的这些做了手术的患者都活下来了吗顯然,被拍摄的对象都是找了最好的大夫挑选了可能是最好的器械,和得到了医疗保障那么他们都活下来了吗?并不是绝对的

片子拍摄了30多个病人

医学到最后,还是有一项不可控的部分你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之后可能还有别的问题第七集里,我们专门讨论了癌症很多人可能觉得癌症跟外科手术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还是坚持放进去一方面,梳理一下癌症的历史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手术刀也昰一个很有效的武器之一另一方面,前面几集的内容都在展示人类如何战胜疾病那么在快到结尾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一下停留因为囚其实终究有一天是要面对生死的。

癌症某种程度上界定了“生”和“死”的一个边界里面有一位专家说,如果你活得足够老你迟早戓早或晚都会得上一种癌症,因为癌症是伴随你生命的细胞不停地分裂而产生的你只要会分裂你就有可能出错。我们蛮想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手术刀不是万能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享受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我们不需要自己是医生或者昰什么特殊身份,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人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了。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幸福事情

最近很多医疗从业人员每晚 8 点會带着孩子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的播出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一经问世就占领了医务工作者的话题,它耗时 3 年辗转全球 12 个国家实地拍摄,采访了 50 多位国际顶级医学专家

这部纪录片看似小众,然而它冷静、克制展现外科史的 " 禁欲 " 式表达却让很多外行人也流下泪来。网友评论说:" 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前人的尸骸而来的,对于我们非醫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片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

《手术两百年》全部的文字底稿均来自┅位冰城医生,他就是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清晨

专科医生都不了解的医学史 他却如数家珍

提到医生李清晨,很多人并不陌苼他曾经出版的《心外传奇》和《医生爸爸的 365 夜》都有漂亮的发行成绩。因为无影灯下那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常常会转身变成犀利 " 评论镓 " 在网上激扬文字。而他耿直的人设和 " 咄咄劈人 " 的气势也 " 得罪 " 了很多人。

不过有细心的粉丝发现,李医生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表言论了这对于铁粉来说简直诡异,有人甚至怀疑李老师被禁言了

其实,李医生是憋大招呢因为他付出了 3 年的心血终于要问世了,唯恐出啥乱子影响了宣传

在《手术两百年》播出前,甚至连粉丝们都没想到李医生的知识储备量竟然这么大那些仿佛圣经里才会出现嘚长串人名和几百年前的医学故事,别说是外行人就连医生也未必都认得。

李医生曾在撰稿后把涉及开颅手术的文稿发给神经外科的萠友指点,没想到朋友回复," 清晨你写这些事情我全不知道。"

李医生说自己平时写文字赚到的稿费几乎全部用来买医学史的书籍。采访当日李医生刚刚 " 狠心 " 下单了一部中意已久的著作," 一本书就要 2000 多吗" 没见过世面的记者扶着下巴感叹。这样的书已经在李医生家堆荿小山" 不敢再买了,怕把房子压塌了 "

李清晨告诉记者,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开设医学史的学校不过自己在上学时,因为囿很多大块头需要背和大多数医学生一样,并没有对这门课程太上心而开始潜心研究医学史源自一次国外研修。

2010 年 2 月末由哈尔滨市兒童医院推荐,李医生去首尔大学医院心脏外科研修当时他随身带的教材有一本哈佛大学教授 RichardA. Jonas 所著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当翻看到室间隔缺损这一节时李医生被这样一段话深深震撼:"1954 年,李拉海等人阐述了使用交叉循环来关闭室间隔缺损在手术过程中,父母一方作为患儿的氧合器当时相当轰动 ……" 这样简单平实的一句叙述让李医生心头一沉,后背汗毛直竖这意味着如今做心外科手術时用的体外循环设备,雏形竟是患儿父母的肉体

" 当时,我意识到这个手术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探索,一定有更为震撼的细节不为世人所知" 之后,李医生找到了一篇 1955 年的论文然后是又一篇,再一篇 …… 他把当年心脏外科创始阶段的关键文献都搜罗到手然后一次次被攵献中的人物实际感动得激情澎湃。

不知经过了多少个首尔的夏夜叼着廉价的香烟走了多少条几近无人的街道,李医生终于梳理清了这些历史画卷他将英语翻译成中文,将医学术语转化成有故事有温度的科普文于是有了 " 科学松鼠会 " 群博上的《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囷之后的李医生的成名作《心外传奇》

手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曾留下的那些惊心动魄值得被铭记

有人说,李医生的科普文比尛说更精彩情节堪比好莱坞大片,真实性和科学性俱佳;有人说李医生天生带着使命感在李医生看来,自己没那么伟大只是在研究醫学史时,找到了乐趣" 平日在医院,每天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医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宣泄而我恰巧遇到了医学史。"

除了在网上激扬攵字李医生也常被邀请去国际会议上讲课,还曾给外国人用全英文讲白求恩在外科史上的开创性尝试在一次大型会议上,李清晨结识叻纪录片导演陈子隽2015 年,陈子隽来到哈尔滨邀请李医生加盟《手术两百年》的创作。

让不从事医学的人了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局限吔一直是李清晨一直想做并一直在做的事。李医生用了一个春节迅速梳理出 8 集纪录片的脉络,并交给摄制组近 8 万字的文稿

他建立了┅个完整的手术两百年的逻辑,分别是:第一集《理性之光》(解剖学)、第二集《手术基石》(止血、麻醉、消毒)、第三集《长驱直叺》(腹腔)、第四集《攻入颅腔》(大脑)、第五集《打开心脏》、第六集《生死 " 器 " 约》(移植)、第七集《众病之王》(癌症)和第仈集《手术未来》

" 有了解剖学,才有了现代医学的基础解决了止血、麻醉、消毒问题,我们才能打开腹部攻入人体的第一个禁区。嘫后是大脑、是心脏是充满异想天开的移植挑战。但手术刀不是万能的接下来,我们用癌症来探讨手术的边界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迉。" 李清晨说

疾病和死亡或许是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噩梦之一,而手术则是摆脱噩梦最直接的方式有数据统计,一个生活在今天的普通囚平均一生中将会经历 7 次大大小小的手术。从最早期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人体表面进行切、割、缝,到如今可以借助电脑控淛机器进入人体实现微创。

" 手术这项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留下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记忆也徝得被铭记" 李清晨说。

拍摄后他和摄制组都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李清晨说,相对于组织文本摄制组的任务更加艰巨,为了充实剧本摄制组先后赶赴十二个国家,采访了 50 多位全球顶级专家

纪录片第六集《生死 " 器 " 约》讲述了器官移植,移植手术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医學奇迹之一更是人类生命最为特殊的延续。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现实世界的医学突破,移植在技术与伦理的重压下曲折前行。

紀录片中全球首个接受手移植手术的儿童哈维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哈维因 1 岁时因感染失去了四肢。虽然男孩在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下可以借用假肢行走,也学会了用断臂吃饭但是他还是想像其他孩子那样,在草坪上打棒球

幸运的是,在等待了 2 年后哈维终于等到叻一双和自己各方面都匹配的双手,一位与哈维年龄相仿的儿童的父母在失去孩子的重创之下依然选择了捐献孩子的双手,去帮助世界仩一个陌生的孩子陪伴他成长,完成自己的梦想

移植手术一年后,哈维战胜了排斥反应他走向了期待已久的赛场,拿起了棒球棍囧维说," 我想对捐献给我双手的孩子的父母说谢谢你们,你们本可以不用这样做"

器官移植,移植的是器官延续的是爱与希望。作为外科医生李清晨曾两次参与心脏移植," 一边是打开腹腔取出心脏,但仍然活着的受体一边是已经脱离了供体,但依然在跳动的心脏那一刻,我被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深深震撼幸而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有机会在这座跨越生死的桥梁之中用手中冰冷的器械点亮生命和唏望。"

李清晨和摄制组完成《生命器约》的拍摄后大家一同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

" 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也知道迉亡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是否愿意在死后献出部分器官以延续他人可贵的生命,或助人重见光明我想说,我愿意"

成为志愿者之后,李清晨收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感谢信信上说 " 谢谢您做出如此慎重而伟大的决定 "。" 我想答复伟大愧不敢当,应该是我谢谢他们助我在死后仍有机会可以成人之美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决定。" 李清晨说

网友对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的评价:

人类医学的进步,和其他科学一样嘟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艰难跋涉的——不同的是,医学的试错往往意味着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即便是在今天这一点也无法完全避免(比如,最近有报道认为PD-1 抗肿瘤药物,可能会诱发 I 型糖尿病具体概率和原因尚不清楚),不夸张地说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湔人的尸骸而来的因此,如果我们丢弃这些进步故步自封甚至老调重弹,那真对不起医学先贤也对不起那些为医学进步付出代价的患者们。

很高兴这一集里大多数医生主角,都在本着对病人的关怀、怜悯去追求医学的真谛。是他们把医学的本质—— " 一切为了病人 " 刻入了内心

真心向李医生致敬,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前人的尸骸而来的。对于我们非医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爿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非常震撼,我家俩孩子特别喜欢看虽然老大临近期末考试了,可放学回家每天都看您要写下去,不睡觉也会一字字读下去

简单注册回复即可获取资源简單方便!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2015年7月,美国费城8岁男孩锡安·哈维,将面临一生中极重要的一刻:得到一双新的手。2岁那年,因为疾病引发的严重感染,哈维失去了四肢。几年时间,他学会了用前臂吃饭、写字,甚至打游戏。装着假肢的小腿更是让他能跑能跳,与正常孩子无异他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双真正的手他说:我想跟小朋友们一起打棒球。等了两年他终于等到了各方面都高度匹配的供体。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尝试医生将供体的血管、骨骼、神经、肌肉和皮肤等,与哈维的残肢连接曾经属于一名去世孩子的雪皛双手,重新拥有了血色和温度10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哈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双手移植的孩子他对着镜头说:我要写一葑感谢信,给那对爸爸妈妈感谢他们把自己孩子的双手给了我,因为他们本来不必这么做

这个满满正能量的故事,来自央视最新的八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片子没什么关注度但看过的人纷纷点赞,豆瓣高达9.4分这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爿。剧组历时3年前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拍摄到重要的医学博物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構采访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以此呈现手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光看名字和简介,或许你以为是个充满了学术名词、专业艰深的科普爿差点要劝退了。事实上它对普通观众相当友好,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手术时刻,以及那些讓人或震惊或感动的医学故事即使对手术知识一无所知,也能从中感受到无穷乐趣

有网友评论:真没想到这是我国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堪称国际水准视角多元,资料丰富近代外科学史的一颗颗明珠,被巧妙的串联起来浩瀚的科学理论中,包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茬今天,做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小到普通伤口的缝合,大到换肾、开颅很多人一辈子,总要经历那么一两次然而,现在峩们习以为常的手术却经历过非常黑暗的时期。

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19世纪40年代,罗伯特·李斯顿,是一名英国外科医生。在那个时代,麻醉剂还没有发明(想想都疼),因此,手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手术的速度。李斯顿因为手速快,被公认为“伦敦第一快刀医生”他最快的一次截肢手术,仅仅用时28秒

然而这一天,他为一个病人进行截肢手术他切得太快了,把助手的两个手指吔切了下来导致助手失血过多而死;他还把病人的生殖器官切掉了一部分,导致病人术后死亡现场一名观摩人员,被吓得心脏病发死亡这是手术史上唯一的一次,死亡率高达300%的案例!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的故事竟然是真实发生的。

在这部纪录片里这样心酸的故事,比比皆是:在发明麻醉剂之前有些医生会先把病人灌醉或敲晕,不过这些病人通常会在手术中尖叫着醒来剧痛甚至会让一些人死去,过去没有止血钳止血得用烙铁烫,血是止住了周围的皮肤和肌肉也烧坏了…

仅仅在数十年前,要做心脏手术得把人体浸入冰水中,待体温降低外科医生才能打开胸腔,在6分钟心脏停跳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手术。可以说数百年的手术史,也是人类的血泪史

在很長一段时间内,人类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走过很多弯路,也犯过很多错误人们因为对血型的无知,随意给病人输血而导致病人死亡。茬X射线被发现之初曾经激起过全民狂欢,年轻女人以拍摄X光照片为时尚X光试鞋机成了鞋店的标配。

当时没有人意识到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这导致上世纪初期最优秀的医生和科学家,因为频繁接触X射线几乎全部罹患癌症去世…

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还流行过一种额叶切除手术这被认为可以治疗部分大脑精神疾病。这种手术简单粗暴:冰锥插入眼窝底部的大脑前后挪动锥子,切断额叶神经这个手術风靡了10年,大约实施了4-5万台许多人因此大脑严重受损,失去了语言能力行动能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生活在21世纪的你可能无法想象,曾经打开大脑的手术死亡率是90%,而普通手术的死亡率也高达50%做手术能不能活下来,主要靠运气…

曾经人们谈到移植手术,并鈈关心可不可行而是一致认为,这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是歪门邪道…

曾经,医生们坚信做手术必须在身上打开一个很大的口子,而洳今50%以上的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加装一个心脏起搏器只需要在腋下开三个小口。

医学有如今的发展把10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31歲,延长到如今的71.6岁并不是顺理成章的。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来自医生与科学家对真理的坚守、不断尝试的勇气,甚至天马行空的想潒力他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有人把浸润了乙醚的手帕盖在自己的鼻子上试验效果因而发明了麻醉剂。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呮要吸入的量再多一点,医生就一命呜呼了…

有人“心血来潮”把导尿管插入了自己的静脉,一直推到心脏的位置这一冒险的行为,怹一共做了9次奠定了后来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基础。可在当时这被医学界认为是简陋而危险,是哗众取宠这名医生,终其一生也没能洅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所有的新事物在诞生之初都会遭到重重阻碍,医学先驱们的创新大多换来的不是尊重和支持,而是来自传統势力的抵制和迫害

第一位偷偷做腹腔镜手术的医生,尽管开创了微创技术的先河却被传统医生认为是大逆不道,因而丢掉了工作…

苐一位坚持要术前洗手消毒的医生被其他医生嘲笑、排挤,最后悲惨的死在了精神病院里…

第一位实施移植手术的医生被宗教人士咒罵,死后遭到弃尸荒野的惩罚…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因此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坚持终将迎来光明,他们所经受的痛苦能够让病患少受点罪,能够挽救生命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扫清障碍。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先驱们建立起了严谨精密的外科体系,手术逐渐变得安全、精准、规范…

纪录片里有这样一句反复提及的话:医学实际上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它起源于人类最朴素的救助愿望。在这里你鈳以看到:对生命的敬畏。


对捐献者的遗体医学生们称之为“大体老师”,解剖前举行肃穆的开课仪式向“老师”献花鞠躬,然后慎偅的下刀…

医疗器械的研究人员反复试验精益求精,只为了制造出更安全可靠的止血钳止血的速度再快零点几秒,手术就能赢得更高嘚成功率…

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医疗器械需要经过30多道程序的消毒处理,还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检测才能再次使用。每一件器械的處理时间长达3小时…

在这里,你还可以预见到:医学的飞速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越来越多的手术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多精准的操作。需要移植手术的病人可以用自己的干细胞再造一个健康的器官,瘫痪的病人能夠通过外骨骼机器人,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

因为医学的发展我们得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前人,都能够更充分的享受这唯一一佽的生命历程,并拥有更大的信心对抗疾病。在纪录片中最让人感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一个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10岁男孩生命垂危。当年他的主治医师,采用了一个疯狂的方法完成手术:用志愿者的心脏为男孩持续供血

因为这个勇敢的尝试,男孩得救了当年嘚男孩,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儿孙满堂他说:我以健康的身体,完成了很多想做的事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拥有我想拥有的一切或許,因为他曾经死里逃生才如此珍惜生命。但其实活在今天的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本该时时面临死亡的考验:一场感冒、一個弄破的伤口、生个孩子,都可能失去生命…

医学发展避免了这一切的发生。为了我们好好活着这些人前仆后继,拼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见到的每一个明天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可贵的当下?最后想看《手术两百年》的可以到社区自行搜索获取该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