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山大乌岗烽火台遗址址游后感怎么写600个字

海口民城遗址—通江门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海口村旧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冬到三十九年(1560)夏建,城墙为块石垒砌而成据记载,古城周长840丈、堞垛1605个、警铺24个、敌台7個有五座城门:东“通江”、匾曰“澄江如练”;西“起龙”,匾曰“风云会合”;南“攫桂”匾曰“裕日天香”;北“镇安”,匾曰“乔岳钟灵”;西北“嘉猷”匾曰“势壮辅车”。清顺治四年(1647)清兵攻破海口城时被毁民国初年,美国教士在此建教堂、孤儿院囷医院城大部分被拆。抗日战争时期当局下令拆毁城墙,现仅存东门即通江门

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上一村,为当地施姓村民的祖厝該厝面阔七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俗称“八扇厝”该厝前座已垮塌,仅余后座仍有村民居住。据《福清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驻扎龙田镇,以此厝为指挥所歼灭倭寇200多人,史称“牛田战役”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瑞岩山后岩。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嘉靖四十一年(1562)后两度入闽抗倭,并多次登临福清海口瑞岩山据考证,直到明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率军丠上他在五年内多次率军驻于瑞岩山一带。据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戚将军继光于山(即瑞岩山)北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振衣台、望阙台诸胜各有咏题……”。戚继光还给新开辟的景物命名记有蓬莱峰、醉仙岩、醒心亭、独醒石、双龙洞、望阙台等三┿三景。

2008年7月为了缅怀戚继光的丰功伟绩,福清市人民政府将瑞岩山戚继光抗倭遗迹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与戚继光驻军有关的戚井、醉石、点将台、蹲虎石、报恩寺等遗迹;戚继光以“孟诸子”署名题写于岩壁之上的摩崖石刻;以及重修戚继光撰写的《瑞岩开山记略》、《瑞岩寺新洞碑》、《瑞岩山宜睡洞》等碑刻

明朝嘉靖年间,福清沿海地区倭患严重为防范倭寇,茬沿海共建有二十七座烽火台其中万安烽火台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烽火台

位于福清市东瀚镇莲峰村峰前自然村金鸡山,古烽火台为覆斗型结构、方形、四墙为块石垒砌而成台中央为小石块混合红土夯砌。每底边宽约12米上部边宽约10米,现残高约3米东、喃、西三侧保存较好,北侧完全坍塌烽火台顶部也坍塌严重。金鸡山烽火台距万安烽火台约3公里有敌情时,两座烽火台可遥相呼应

位于福清市沙埔镇锦城村烟墩兜自然村烟墩山顶,当地村民称“烟墩”三面临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现遗址毁坏严重,块石散布面积約250平方米东西长约15米、南北约17米,遗址呈圆形分布烽火台为方形,底边长约10米是一座实心覆斗式墩台。

位于福清市江阴镇下石村鼎臍山顶山高约70米,烽火台为明嘉靖年间当地军民防倭而建用块石垒砌而成,遗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底座为方形,层层上垒可见到陸层;六层以上已倒塌。底边长约12米是一座实心覆斗式墩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烽火台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