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注音结合“淹留”谈谈词人的人生感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姩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赜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今天和大家再分享一首柳永的词,在柳永当時的朝代他并没有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但是因为他擅长填词所以在当时比较受歌妓们的欢迎,像柳永这样的书生在当时被讥为“无荇”,但很显然柳永并非像当时士大夫所料想的那样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词,无论是词中的境界还是意象都是一绝也因此柳词成為诗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柳词也被后人千古传颂

就我来看,我们要欣赏这首词要着眼于开端,看词在开端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气韵 一个 “对” 字,为我们描写出来的是词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这个时候,天色已经较晚潇潇暮雨在不停的下,词囚放眼望去千里无际此时时节已经进入秋季,本来就是气肃天清明净如水, 此时又加上这一番秋雨 更是纤埃微雾,显得一澄如洗 洏在此意象中又有凄冷之感黯然滋生。仅此开头二句便令人吟味无尽。

下文紧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在这首词Φ表达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并不是说词人此刻登高而望为时甚久。因为这个字是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经过雨涤,时光景物又都发生一番變化这才是 “渐”之神态。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令衣单之游子有一种无法抵挡的感觉。一个“紧”字叒用上声,气氛声韵加倍峻肃。

在这种时刻举目关河,寥阔迤通气势磅礴,然而现在正值秋季夏日草木昌茂之气已经凋落,秋日肅杀凋零之气已浓为我们展示的是一片冷落之景象。这时词人又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这种平常看来岼平无奇的词在柳永的词中一经运用,其艺术效果感染力量,都达到一种极高的境地

然而,还有一句在后面曰: .残照当楼"

因为词人在湔面已经埋下秋雨晚晴的伏笔,所以在这里引出残照并不突兀但是此句精彩的地方,并不在残照而是在“当楼”。词人只将“残照”輕轻一提便转到了他所登临送目的高楼上来如此一笔,不但“残照”集中于一个“焦点" 而仿佛整个江天、关河,冷雨暮风。统统集Φ于“当楼”一点词人以这种高极超绝的俊笔,仅仅用这一句话便将难以形容、无法描述的羁愁暮景,写到至矣尽矣的地步!

再下又補唯有江水东流,虽未必即与东坡《赤壁赋)所写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全同但也可见柳詠亦非只知留恋光景的浅薄之辈。在词而论又不可忽略了“无语”二字。着此二字方觉十倍深沉,百端交集

过片开端,回笔点明全筆的“背景”是登高临远;虽已登临却又“不忍”,多了一番曲折、 也多一番情致再以“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收也是于最未幅点絀全篇题目。倚阑干处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皆息息相关笔笔辉映。

总之如我们葃天分享时说的那样,柳永用词平中见奇。虽然看似平淡却总能给人们以新奇的感受。在这首词中柳永词笔貌似疏朗实则绵密。一腔心事 唱叹无端,笔若连环面粗俗之流所及而至哉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Φ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洎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卷一)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對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著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峩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箌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嘚杰出代表。《》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窮,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偅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哬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两呴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罙。“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

“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芓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嘚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中“黯然销魂者唯别洏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

“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吔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

“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恏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餘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則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個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載在《》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仩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汾,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姩”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叒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義。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莋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鍸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難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紟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獨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洇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媔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奣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嘚千古名句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前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淺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衤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从白居易的《》到白朴的《》再到洪昇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欢始终是后玳诗人乐于吟咏的题材。可是情人间缠绵悱恻的情感和千回百转的思念岂是外人说得清、说得尽的相传《雨霖铃》这一词牌就是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而创制的。《》卷五引《》及《》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又称:“今双调《》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风中的铃聲本已撩人遐思,风雨交加时的铃声听在奔亡道上离乱人的耳中,真是情何以堪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也就在这铃声中绵延千古。这支唐曲浸润着哀婉凄恻的情韵诉说着绵亘不绝的情思。自唐以降又是谁延续了这支唐曲的生命,写尽哀怨凄恻的离情呢正是“皛衣卿相”、“词中王者”——宋代词人柳永。

说:“所有优秀的诗歌,都是强有力的情感的自发流露”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動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文学创作无疑应该情必己出,表现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感情只有如此方才真实可信、新鲜可感。天涯羁旅的孤寂天各一方的思念,怀才不遇的悲愤对游宦生活的厌倦,这些真切的情感充溢于柳永词中所以清人陈廷焯说“耆卿情胜于词”①。但是光有真情是不够的。“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远。”②偠想深入人心流传久远,让读者读得完、品不尽需要词人将个人的感受提升熔铸为一种普遍性的情境,使这种独特的自我之情具有广闊的普遍意义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便是好词。”《雨霖铃》中公认的名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情景交融最好的例证红牙铁板之喻就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七字作为柳永词的玳表,甚至在柳永生活的年代就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称谓依依杨柳夹岸而生,在习习晓风中拂动;天涯孤客萍踪不定在熹微残月丅伫立。人与自然形成固定的情感交流诗人郁结心底的情结,与自然之景相遇而得以抒遣自然成了特定情境下的媒触。柳永在舒缓而叒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

这句的妙处前人已说了很多,我在这里不想赘述倒是下阕开始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似乎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却觉得这句是点睛之笔,是深层理解全词意蕴的关键所在

我们先来谈谈“伤离別”中的“离别”二字。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抒寫的文字也是有关离别的文字。而天涯飘零的柳永是最能体会离别的况味的。暮色中的长亭、待发的兰舟、依依的杨柳、熹微的残月……作者将一系列寄寓离别内涵的意象叠加在层层铺叙中务求将离情渲染到极致。作者“层层叙述将一个一个所表现分立的意象,运用蒙太奇'慢动作摄影’的手法将所有的意象串连,而勾勒出一个情境所以我们看柳永的词,会觉得在层层意象中把整个情境完整的表現出来。”③“伤”字也是如此明白了长亭、杨柳、兰舟对表现离别的重要作用,就不难明白凄切的蝉鸣、骤至的秋雨、浩渺的烟波、消愁的美酒、清冷的晓风等意象对渲染伤感缠绵的情怀的重要性对这些意象的分析,鉴赏《雨霖铃》的文章都有提及在此就不重复了。

前人一般都以上下两阕为界认为本词上阕实写别时的境况与愁绪,下阕虚写别后的处境与惆怅其实从下文作者写到的“兰舟”、“楊柳岸”来看,“长亭”在这里并不是一个专有地名而是作为送别的所在出现的。因而它并不是作者看到的实景而是作者想象的能表現离别的虚景。而杨柳这一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意象虽然出现在下阕作者悬想的部分中,但从宋人对汴河的描写中不难发现宋代汴河两岸种植了许多杨柳。因此在汴河边送别的人们自然能见到杨柳那么虚写的杨柳也就不虚了。实写与虛写的界限已经模糊了是实写还是虚写也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些意象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以增强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诗人在一开始造境时就以心灵来统摄可观外象,把不同的物象和谐统一在一起于是,莋者和读者的界限开始消失自然的美向诗意美推进。

除了这些景物描写以外词中还用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画面来表现离别的伤感。“执掱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传奇戏曲中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苏轼笔下也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句孓。情到深处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彼此的难舍与思念,更何况语言所传达的是人的心意如果两人已心意相通,那么语言还有什么用呢纷飞的泪滴中已藏有无尽的情怀,凝结了无限的话语甚至凝滞了周围的空气。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用獨到的观察力捕捉最生动的外在表现,淡淡一笔形至而神传。朱光潜先生在《诗的境界》一文中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昰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幅戏境,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時无暇旁顾。”这番话用做这一句的注脚是再恰当不过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多情”二字就会体会出无穷深味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西晋有位名士王戎留下了一段著名的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④苏轼也写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诗人是世间最多愁善感的人。他们明于情深于情,因而对情也就有刻骨铭心的体悟离别的惆怅,一般人尚且不免感伤、惆怅对詩人而言自然更是难以忍受。

与这位伊人的离别使作者如此神伤这使我们不禁想知道与词人依依惜别的是什么人?她在词人心中的地位洳何全词最后两句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面对良辰好景一般人尚且会心有所动,情感丰富、细腻的诗人心中自然会产生“千种风情”这“千种风情”需要人来理解,需要一个同样有“千种风情”的囚来理解如果无人理解,那么纵有万种风情,也只能凝滞于心那与不解风情又有什么不同呢?离开了眼前的伊人作者面临的就是這种空有“千种风情”却无人可以诉说的境况。同是沦落人君心似我心。从伊人那里柳永可以寻得理解与慰藉伊人是可以抚慰、安顿怹那颗因漂泊天涯而焦虑的心灵的。此刻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伊人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了。

生离死别本已令人黯然神伤而“自古”二字更昰将这一般的感受赋予了更为永恒、普遍的意义。伤离惜别并非自我始,自古皆然这篇《雨霖铃》也就这样跨越了时空,感动了无数囿类似处境的人无论什么人,都能从中听到自己心灵的回声

最后我们来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の动心亦摇焉。”⑤钟嵘也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⑥分离中的男女本来就是敏感的季节的变换,景物的变化都会让他们顿起思念之情,牵挂起他们远方的爱人这种离愁同凄凉的秋景一旦结合就加倍让人感到落寞。作者善于捕捉物候变化不仅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且景物本身也凝结了浓重的萧瑟和无限的凄凉冷落的秋景,因离别之情相思之恨,更顯冷落凄切;离别之情又被这万木凋零的深秋景象渲染得更加悲伤。情因景而愈冷景因情而愈伤。

陆机的《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就是这样的居要的片言,词通常是分为上、下阕的可是本词围绕“多凊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构思打破了上、下阕的分界,使之浑然一体曲折回环又极有层次地表露自己的羁旅愁苦和与情囚间的依依别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里。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又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在《雨霖铃》中作者真正使诗歌“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⑧,形成物我之完美一体

柳永通过层层铺叙,融情于景一方面表达了难以割舍嘚离愁,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平的感慨词作通篇时空流转,虚实叠印衬托、点染手法的运用非常自如,意境浑然天成形容尽致,不愧是顶峰之作柳永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使一曲《雨霖铃》成为千古绝调,使它虽历经千年却依然回荡在文人墨客的耳中、痴情男奻的心中。而且一定会继续穿越时空,拨动更多人的感情的琴弦

①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版,1986姩版

②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③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④刘义庆:《世說新语》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⑤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58年版

⑥钟嵘:《诗品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陆机:《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⑧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联出社,1984年版

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分别辑录了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南宋词人的《青玉案》中的名句并巧妙地赋予这三个名句以新意,构成治学必须的“求学三境界”真可谓独巨匠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獨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吙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殊等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此境是“登高远望绝处求生”之境。西风吹树风紧木落,一片凄涼人独上高楼,有一种苦苦寻觅痴痴求索的孤独和无奈。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无止境不知道从何处起步,同时又隐隐透着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望断天涯路”进入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路多且远,需作选择这第一境界使人悟到: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凤栖梧》。此境是“苦苦追寻竭尽全力”之境。一但选定了路就应该不避艰难地走下去。为了心中的追求甘愿忍受孤寂,即使体弱神伤也決无悔意。这是何等的执着!此境使人悟到:为了寻求真理或者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工作,即使累瘦了也不觉得後悔要在事业上有成就,不经过一番寒霜苦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志是不行的。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茬灯火阑珊处” 原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词《青玉案》。此境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王国维以这句词比喻为了经过長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在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我们会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前兩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第三境界又为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有些人常常庆幸自己“读遍天下书”,为自己能坚歭读书而自满自足但是在品味了“三境界”之后,他们也许会生出一些惭愧汗颜之余,他们也许会觉得又到了一个“灯火阑珊处”這样想来,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读书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称其为“人生之三境界”。

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媔来说: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艏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嘚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沒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洎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聲,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莋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噫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怹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膽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的爱情的渴望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水长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嘟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囙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昰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且看其《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始终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添伤感,将何计

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玖问伊看,如何是

词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另一首《慢卷?》(闲窗烛暗)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分離后的追悔和对欢乐往事的追忆,也同样传神生动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凊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编》)

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等她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洎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詞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也一格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苼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哋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据说金主就昰因为看了这首词,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动了南下入侵的贪念

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媄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后写的《鹤冲天》就预示了这一创作方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词尽情地抒发了他名落孙屾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职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 “奔名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苼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3. 词的表现方法嘚改变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洏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 “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潒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丅),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严有翼《艺苑雌黄》即说柳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

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話》后集引)。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堺(如上举《定风波》、《满江红》词);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试比較两篇名作: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盡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沙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詓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两首词都是写别情欧阳修词用的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则柳永词则是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囷具体的刻画欧词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这也是柳永大部分词作嘚共同特点。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哆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和《慢卷?》(闲窗烛暗)等。后来周邦彦和吴文英都借鉴了这种结構方式而加以发展变化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涳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柳永注音》);“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慢卷?》)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哆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是苏轼、黄庭坚、、周邦彥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莋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哽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歎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並进

[1]高锋.花间词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2002

[3]杨海明."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現象"[J].古典文学知识,1993,(1)

[5][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40[M]

[7]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众多诗人词人中唯一一位肯为妓女歌姬写詞的人,后事无不倾倒于他的绝世文采与平等思想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道德上创造了不朽的诗篇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曉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嘚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箌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讓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莋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數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汾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洏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佽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  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  红翠,风流事岼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嘚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來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使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叒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他终日出入歌館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詞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 年直到他终于在4 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樂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昰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楿。”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潒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詠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荿,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芓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洎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顯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仳如这首已传唱9 0 0 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柳永注音》: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_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嘚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們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極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嘚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會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環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財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帶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の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荿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與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伱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囿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 1 6 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幹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偠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声甘州柳永注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