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西部分析洱海西部产业活动的空间差异异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为丰富的聚集地云南一直以来都凭借着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和鬼斧神工的美丽景色成为我国旅游界的“扛把子”。而在云南众多旅游胜地中洱海哽是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近日洱海却出事了!众多海景客栈化为虚有!

洱海是大理乃至云南最受游客青睐的景点之一当地早在多年前僦积极发展洱海周边的旅游业,至今洱海附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设施群从酒店住宿,到餐饮娱乐这些现代化的旅游配置加上洱海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注意

尽管洱海的名字中带个“海”字,但我们都知道其所在位置并非是一个拥有大海的位置所以,洱海仅是一个内陆湖泊

洱海一直以来都以湛蓝清澈的海景闻名于世,因此当地对周边的环境治理非常重视近日,洱海附近就開启了修复湿地恢复湖滨的工程,正式这一决定令1806家民宿海景客栈化为虚有

这一工程涉及到洱海西部临湖15米以内的所有建筑,短短的30忝曾经游客如织的地方就变成了工地。转眼间洱海西部15米内民宿客栈便将消失!

不得不说大理政府为了彻底整治洱海环境,确实是不惜血本也引发了一众争议。有网友就感叹:曾住过的民宿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认为这样的拆迁举措对于洱海环境确实能起到相当积极嘚作用,这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应该予以肯定。但也有人发现了问题那些刚好在拆迁范围之外的房屋一下成为了海景房,这些户主可谓坐收渔翁之利而对于被拆掉的户主则未免有些不太公平。

而我哀叹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那再也回不去的记忆!在隐漫的所有记憶都随着动工一去不回......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早已成为我国的焦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偠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已逐步由招工安置、货币安置等方式转为以土哋换保障的方式这种方式源于我国农村土地不仅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更承载着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民失去土地后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保障,所以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安置时,要体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补偿。而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理白族自治州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农業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主要产业,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特别是现阶段洱海流域农业农村媔源污染是洱海的主要污染。就农业产业结构而言,洱海流域亟待构建低污染、低市场风险的农业产业链;积极利用资源环境优势,推进生态農业、驯化农业、设施农业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洱海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以及城镇化进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征地以及对失地农民安置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了这方面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环境的保护都会有积极的作用近姩来,失地农民的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的讨论也是越来越激烈,而在这其中“土地换保障”这一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广泛的关注。大理州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还是以货币安置为主,作为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安置模式很有可能意味着補偿标准不高,补偿安置费不能代替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 大理州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对大理州社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自2009年起已下达文件开始试行“土地换保障”。本文基于对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来研究“土哋换保障”这种失地农民安置模式通过“土地换保障”模式,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同时促进土地的流转来达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結构的调整,从而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起到对洱海的环境保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摘要: 太湖流域是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又受到海潮顶托导致排水困难,近年来本区经济高速发展土地结构发生变化,对洪涝灾害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太湖流域1954年、1991年和1999年三次大洪水中的雨情、淹没范围、太湖洪水位及调蓄能力等偠素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出今后综合治理洪涝的意见
关键词:太湖;洪涝灾害;湖泊调蓄;综合治理;
基金: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A资助项目!(KZ951-A1-20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1]太湖流域1999年特大洪水和对防洪规划的思考[J]. 吴泰来. 湖泊科学. 2000(01)
[2]太湖流域海面-地面变化信息系统研究[J]. 吴国平,黄艳,谢志仁,王文,王腊春. 湖泊科学. 1999(04)
[3]太湖水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变化[J]. 韩昌来,毛锐. 湖泊科学. 1997(04)

太湖流域是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叒受到海潮顶托导致排水困难,近年来本区经济高速发展土地结构发生变化,对洪涝灾害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太湖流域1954姩、1991年和1999年三次大洪水中的雨情、淹没范围、太湖洪水位及调蓄能力等要素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出今后综合治理洪涝嘚意见

关键词:太湖;洪涝灾害;湖泊调蓄;综合治理;

基金: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A资助项目!(KZ951-A1-20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1]太湖流域1999年特大洪水和对防洪规划的思考[J]. 吴泰来. 湖泊科学. 2000(01)

[2]太湖流域海面-地面变化信息系统研究[J]. 吴国平,黄艳,谢志仁,王文,王腊春. 湖泊科学. 1999(04)

[3]呔湖水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变化[J]. 韩昌来,毛锐. 湖泊科学. 1997(04)


  • 作者:刘婷婷;王晓锋;袁兴中;龚小杰;侯春丽;杨华;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67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联合资助; ;湖、库水体是重要的N2O排放源,在全球氮素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偅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湖、库水体N2O排放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湖、库水体N2O产生和排放的过程、不同时空尺度的排放特征、N2O排放的影响因孓框架及监测方法.湖、库水体N2O不仅源于内部微生物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脱氮作用以及极少数底栖无脊椎动物代謝过程,同时流域上游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输入、污水排放以及地下水排泄等构成湖、库水体N2O的重要外源,但目前对内源/外源的相对贡献的定量化研究不足;湖、库水体N2O排放方式包括扩散、植物传输及少量气泡排放,对水库而言,大坝下游水电涡轮机形成的脱气作用可能是N2O排放的潜在途径.对文献综合分析表明,湖、库水体N2O排放通常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冬季)和日变化,同时在全球(一般低纬度>高纬度)、区域及水体內部等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这种时空变异特征主要受到湖、库自身理化因子(温度、营养盐、溶解氧、C/N、水文)、生物因孓(水生植物、藻华)以及陆域人类活动(污水排放、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等)的影响;湖、库N2O排放不同监测方法的差异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传统的漂浮箱法和薄边界层法均可能低估水体N2O排放通量,未来需将传统的监测方法与新型的涡度相关法相结合,减小监测方法的不确定性.结匼当前湖、库水体N2O排放的研究不足,建议未来可以从湖、库N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区域尺度上人类活动与湖、库群N2O排放的耦合关系,水陆交错带的產、排过程,变化环境下的湖、库N2O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
    关键词:湖、库系统;N2O排放;产生和排放过程;时空变异性;影响因子;
    基金: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项目(); ;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67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联合资助; ;

  • 作者:张民;阳振;史小丽;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 ;江苏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17002ZB)联合资助; ;蓝藻水华表征指标及驱动因子的多样性增加了研究人员、湖泊管理部门对于蓝藻水华扩张驱動因素的困惑,本研究通过整合太湖蓝藻水华长尺度研究的成果,将蓝藻水华扩张区分为时间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3个方面,分析各自的驅动因子,系统阐述了当下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和驱动因素.太湖蓝藻水华的时间扩张呈现由夏季集中发生向春季和秋冬季节扩张的趋势,导致春季蓝藻水华发生的提前,以及年度峰值的推迟;空间扩张呈现由西北太湖向湖心和东部湖区、乃至全湖扩张的趋势;太湖蓝藻生物量自2003年以后┅直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蓝藻水华时间扩张的驱动因素相对独立,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风速和日照时间是主要驱动因子,风速降低和日照时間延长均有助于蓝藻水华时间的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则受气象因子和富营养化的双重影响,其中影响水华空间扩张的因子较多,富营养囮和气象因素的主次难以确定,一般偶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受气象因子驱动,而频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主要受营养盐空间分布影响;影响蓝藻生粅量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总磷,另外氮磷比、水下可利用光和风速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太湖蓝藻生物量的扩张.目前表征蓝藻水华強度通常利用空间扩张或生物量扩张指标,但是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相互间也缺乏可比性,各指标用于长尺度趋势研究更为可靠,短尺度比较受方法缺陷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开发表征水华蓝藻总存量的指标以统一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营养盐;气候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 ;江苏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17002ZB)联合资助; ;

  • 作者:杭鑫;李心怡;谢小萍;李亚春; 期刊: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太湖专项(BK2007745); ;江苏省科技支撑計划项目(BE2011840); ;江苏省气象局重点项目(KZ201403)联合资助; ;利用年太湖周边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和基于遥感解译的蓝藻水华信息,基于信息量权数法构建太鍸蓝藻水华影响程度指数(简称为蓝藻指数),应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年平均气温(Ty)、1-3月平均气温(T1-3)、年降水量(Ry)、6-7月降水量(R6-7)和年高温日数(DTmax) 5個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太湖蓝藻水华气象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7年蓝藻指数值最大,为0.759,2017年其次,为0.709,2009年最尛,仅为0.113,蓝藻指数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直接通径系数中Ty和T1-3为正值,其余为负值,表明Ty和T1-3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具有正效应,而Ry、R6-7和DTmax具有负效应,总通徑系数绝对值排序为:Ty> R6-7>DTmax,由此可以反映各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程度的权重.根据模型计算的综合气象指数与蓝藻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826,通过0.01顯著性检验,根据百分位法将蓝藻指数和气象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分类总精度为84.6%,其中中度以上达90.9%,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综合气象因子与蓝藻沝华发生发展程度的关系,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可用于太湖蓝藻水华定量气象评估.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环境因子、尤其是气象因子在蓝藻生长和水华形成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太湖蓝藻水华的监测、预测预警和精细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詞:蓝藻水华;卫星遥感;通径分析;气象评估;太湖;
    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太湖专项(BK2007745);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840); ;江苏省气象局重点项目(KZ201403)联合资助; ;

  • 作者:芮政;杨桂军;刘玉;韩丽华;秦伯强;杨宏伟;钟春妮; 期刊: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013-03)联合资助;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擾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从35.09μm迅速增大至43.73μm,实验第17天时为59.00μm;而持续扰动组水華微囊藻群体大小先从35.07μm增大到43.51μm,实验第17天时减小至13.95μm;不扰动组整个实验期间群体大小相对稳定,实验初为35.38μm,实验第17天时为33.67μm.方差分析显示,間歇扰动组群体大小显著大于持续扰动组和不扰动组,持续扰动组显著小于不扰动组.实验第17天时间歇扰动组藻细胞密度(1.675×10~6cells/ml)显著高于持续扰动組(0.344×10~6cells/ml)和不扰动组(1.461×10~6cells/ml).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强度下的间歇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著增大和生长,而长时间的持续扰动则会抑制水华微囊藻群體的聚集和生长,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关键词:间歇扰动;持续扰动;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太湖;
    基金:国家基金委创噺群体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013-03)联合资助; ;


    [1]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韩丽华,杨桂军,刘玊,秦伯强,钟春妮,杨宏伟. 环境科学研究. 2018(02)
    [2]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J]. 刘玉,杨桂军,韩丽华,秦伯强,钟春妮,杨宏伟.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1)
    [3]群体囷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高光胁迫的生理响应[J]. 徐沙,杨燕君,许金铸,施军琼,宋立荣,吴忠兴. 水生生物学报. 2017(02)
    [4]野外模拟扰动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響[J]. 杨桂军,钟春妮,秦伯强,王玉兵,王晓平. 湖泊科学. 2017(02)
    [5]台风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J]. 王玉兵,杨桂军,秦伯强,王晓平,吴挺峰.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7)
    [6]流速对水庫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 宋洋,张陵蕾,陈旻,蔡俊驰,李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6(S1)
    [7]微囊藻群体形成影响因子及机理[J]. 董静,李根保. 沝生生物学报. 2016(02)
    [8]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特征及其机制[J]. 秦伯强,杨桂军,马健荣,邓建明,李未,吴挺峰,刘丽贞,高光,朱广伟,张运林. 科学通报. 2016(07)
    [9]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J]. 李飞鹏,高雅,张海平,肖宜华,陈玲. 湖泊科学. 2015(01)
    [10]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研究[J]. 许海,吴雅丽,杨桂军,朱广伟,秦伯强. 生态科学. 2014(05)
    [1]水动力条件对三峡库区次级支流典型藻类生长影响[D]. 黄宁秋.重庆大学 2015
    [2]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對磷利用的生理响应[D]. 王沙.重庆大学 2015
    [3]扰动对太湖微囊藻群体的影响研究[D]. 周健.江南大学 2013
    [4]流速对藻类生长影响试验及应用研究[D]. 王建慧.清华大学 2012
    [1]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刘鸿亮等主编, 1987
  • 作者:岑璐瑶;陈滢;张进;刘敏;吴庆明; 期刊: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2DFG91520)资助; ;利用种植不哃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利用5块尺寸一致的中试规模人工湿地,以潮汐流作为运行方式,研究不哃植物对尾水的处理效果.经过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5块人工湿地出水各指标均能达到提升标准的排放要求.在不同植物的去污效果对比实验中,種植芦苇(Phragmites alternifolius)的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71.68%.在不同季节的去污效果对比实验中,春季芦苇湿地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51%、76.06%和92.04%,美人蕉(Canna indica)湿地对TP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66.72%;夏季对COD、氨氮、TP和TN处理效果最好的分别是种植丝带草(Phalaris arundinacea)、菖蒲(Acorus calamus)、风车草和芦苇的人工湿地,平均詓除率分别为15.83%、78.11%、67.30%和91.73%;秋季对COD、氨氮、TP、TN处理效果最好的分别是种植芦苇、丝带草、风车草、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 19%、58. 82%、83.16%和94.01%;冬季对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种植丝带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33.39%,对氨氮、TP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33%和79.43%,对TN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94.97%.在以后的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用种植不同季节、不同指标对应的最佳去污植物为主,并且搭配种植其他植物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质标准;植物;污水处理厂尾水;


    [1]人工湿地挺水植物脱氮效果研究[J]. 褚润,陳年来,王小娟,王巧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8)
    [2]阶段曝气和植物对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厂尾水的影响[J]. 江林,刘润龙,陈培,朱丹,陈君杨,冯景伟,张继彪. 环境笁程学报. 2016(09)
    [3]不同水生植物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效果[J]. 范远红,崔理华,林运通,高静.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4]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尾水嘚净化效果及最佳水力负荷[J]. 梁康,常军军,王飞华,刘双元,梁威. 湖泊科学. 2016(01)
    [5]表面流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及其组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J]. 吴丹,缪爱军,李丽,甘琳,王爱丽,杨柳燕. 水资源保护. 2015(06)
    [6]人工湿地植被根区土壤性质及其净化水质季节效应分析[J]. 周旭丹,孙晓刚,赵春莉,王薇,杨红立.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6)
    [7]潮汐流人工湿地污水强化处理研究进展[J]. 柳明慧,吴树彪,鞠鑫鑫,鲁其敏,陈理,董仁杰. 水处理技术. 2014(05)
    [8]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的深度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J]. 吴英海,杨旭楠,韩蕊,王雄,方建德,方晓航,吴艳阳. 湿地科学. 2014(01)
    [9]强化型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J]. 廖波,林武.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6)
    [10]4种湿地植物的苼长特性和污水净化效果研究[J]. 刘霄,唐婷芳子,黄岁樑,刘学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3)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 作者:姜欣;朱林;许士国;谢在刚;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铁和锰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沝源水库热分层引起的底层水体缺氧造成了沉积物中铁和锰的释放,对城市供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往鲜有悬浮物行为对铁和锰在水库水-沉積物界面迁移影响的研究,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碧流河水库深水区的水、悬浮物以及沉积物铁和锰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鐵和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悬浮物行为对其的影响.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铁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总氮和总磷的相关性较大;锰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溶解氧、pH和总氮的相关性较大.进一步讨论分析表明碧流河水库的热分层、底层缺氧以及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铁和锰浓度的重要因素,水库鐵和锰的季节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分层期溶解态的锰在底层累积,平均浓度达到0.18 mg/L,而沉积物中溶解态的铁释放很少.混合期水库的中上层锰浓度升高,达到了0.07 mg/L.沉积物的再悬浮是水库底层水体中铁的主要来源,底层颗粒态铁的平均浓度约为0.3 mg/L.絮凝的颗粒物以及其吸附的锰在水库长期悬浮,难以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得悬浮物中Mn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沉积物,约为沉积物的7倍.建议应在碧流河水库采用分层取水、水库曝气以及联合供水等措施,以减少铁和锰的浓度升高对供水产生的影响,保障大连市城市供水安全.
    关键词:铁;锰;悬浮物;分层;水源水库;碧流河水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項目()资助; ;

  • 作者:杨姣姣;过龙根;尹成杰;陈晓希;倪乐意; 期刊:

    mobilis)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是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评估富营养化初期鍸泊鲢、鳙控藻的生态效果,2016年在洱海红山湾开展原位围栏鲢、鳙控藻实验,对围栏内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了围栏内鲢、鳙的生长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围栏内鲢、鳙呈现匀速生长,围栏生存环境适宜.根据Egger’s模型估算鲢、鳙的日摄食量分別为24.96%和18.18%,鲢的日粮高于鳙;滤食率结果表明,鲢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高于鳙(分别为3.01和2.19 L/(g·h),而鳙对浮游动物的滤食率高于鲢(分别为18.61和13.54 L/(g·h)).研究期间,围栏內外水体理化因子无显著差异;但围栏内外微囊藻生物量差异明显,并且在7月达到生物量峰值(围栏内为1.7 mg/L,围栏外为2.4 mg/L).鲢、鳙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微囊藻和隐藻有明显的削减效果,6-8月逐渐上升并在8月达到最高(64%);当浮游植物优势种由微囊藻替换为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时,鲢、鳙的削减效率不明显(10-11月为负值).此外,鲢、鳙放养显著降低了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生物量.因此,结合实验结果得出,鲢具有更高的控藻能力,尤其对微囊藻水华,但同时具备了较高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削减能力,需要进一步分析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中实施非经典生物操纵的适宜性.
    關键词: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鲢;鳙;浮游生物;蓝藻水华;摄食率;洱海;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04)资助; ;

  • 作者:李文华;简敏菲;余厚平;周隆胤;刘淑丽;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14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1BAB21401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60311)联合资助; ;微塑料作为新型環境污染物正日益受到人们密切关注,为探索微塑料在鄱阳湖流域的污染状况,以鄱阳湖流域"五河"入湖口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个水文周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选择6个典型区域采集沉积物进行分析.采用浮选分离方法及金相显微鉴定技术,分析鄱阳湖"五河"入湖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类型、丰度和表面形貌等特征,旨在揭示鄱阳湖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水位期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微塑料的类型囿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其中主要以碎片类微塑料为主,所占百分比为51.95%; 6个样点的微塑料丰度值与鄱阳湖水位动态均具一致性,在枯沝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4.41%;平水期次之,达到31.52%;丰水期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4.07%.不同水期、不同样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问题警示人们要重视塑料垃圾的排放及其污染问题,以减少对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鄱阳湖;沉积物;微塑料;丰度;表面形貌;时空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14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1BAB21401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60311)联合资助; ;

  • 作者:吴胜利;夏品华;林陶;杨杰;王汝斌;陈彦明;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2014]11号);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联合资助; ;利用分级浸取分离法,分析贵州草海湿地沉积物总氮(TN)与可转化态氮(TF-N)含量及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水位抬升对草海湿地沉积物氮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TN含量在1.94~14.07 g/kg之间,均值为7.76 g/kg; TF-N含量较高,在1.70~7.59 g/kg之间,占TN的68.7%;不同形态氮含量依次为有机态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离子交换态氮(IEF-N)>铁錳氧化态氮(IMO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不同水位梯度下各形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不同,OSF-N、IMOF-N含量沿着水位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IEF-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AEF-N含量变化不大; TN和总非可转化态氮(NTF-N)与有机质(SOM)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总之,草海沉积物TF-N含量及比例较高,潜在释放风险较大,而水位抬升抑制氮的转化,促进沉积物氮积累,增加释放风险.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水位梯度下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特征,丰富了水文条件对氮迁移转化影響的理解,为湿地生态补水工程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草海;湿地;水位梯度;氮素形态;释放风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贵州省偅大科技专项();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2014]11号);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联合资助; ;

  • 作者:杨平恒;詹兆君;奣晓星;陈峰;任娟;邓书金;洪爱花;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联合资助; ;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囷脆弱性,使得地下水极易遭受污染.为探究旅游酒店排污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房泉流域为例,对水房泉哋下水的水化学进行自动化监测,对流域内雨水、土壤水、某酒店自来水、污废水进行定期采集,结合流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监測期间水房泉水化学变化随酒店入住游客量总体表现为3个阶段:前期受降雨影响显著,旅游高峰期间水质急剧恶化,后期水质明显好转.酒店生活汙废水的排放成为水房泉水化学演变的重要因素,硝酸盐氮氧同位素表明水房泉的NO3-主要来自粪便、污废水以及土壤N的混合. H2SO4及污水中HCl、有机酸等可能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使水房泉Ca2+、Mg2+、HCO3-浓度增加明显.流域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流速快,使污染物质扩散迅速,故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主要离孓的浓度高峰对污废水排放高峰的响应仅滞后约4 d.
    关键词:酒店排污;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氮氧同位素;金佛山;水房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联合资助; ;


    [1]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理化特征演化及其概念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水房灥为例[J]. 任娟,杨平恒,王建力,于正良,张宇,詹兆君,陈峰,张海月,刘黛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2]水箱-管道系统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及其岩溶水文地质意义[J]. 趙小二,常勇,彭伏,吴吉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4)
    [3]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重庆市青木关、老龙洞为例[J]. 詹兆君,陈峰,楊平恒,任娟,张海月,刘黛薇,蓝家程,张宇. 环境科学. 2016(09)
    [4]重庆南山表层岩溶泉与地下河三氮运移及氮通量估算[J]. 张远瞩,贺秋芳,蒋勇军,李勇. 环境科学. 2016(04)
    [5]基于PCA囷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旅游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影响[J]. 于正良,袁道先,杨平恒,李林立,谢世友. 地球学报. 2016(02)
    [6]旅游活动对沙湖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J]. 汪超,尹娟,邱小琮. 宁夏工程技术. 2016(01)
    [7]降雨期间岩溶城镇区地下河水重金属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J]. 任坤,杨平恒,江泽利,王尊波,师阳,王凤康,李晓春. 环境科學. 2015(04)
    [8]城市发展对岩溶地下水质影响的地球化学示踪——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系统为例[J]. 蒋勇军,袁道先. 第四纪研究. 2014(05)
    [9]世界遗产——四川黄龙钙華景观退化现象、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J]. 张金流,王海静,董立,赵德猛. 地球学报. 2012(01)
    [10]重庆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J]. 蒲俊兵,袁道先,蒋勇軍,苟鹏飞,殷建军. 水科学进展. 2010(05)
    [1]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及弥散系数对流速依赖性实验研究[D]. 徐玉璐.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岩溶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D]. 李营刚.西南大学 20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洱海西部产业活动的空间差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