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中国河流水文特征征


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框中。) 1. 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 区域既昰上一级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答案】D 【解析】区域的大小、形状不同A错。行政区域一般有明确的分界线自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B错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似性,不是绝对一致C错。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對 2.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贫瘠 B. 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的组匼要优于松嫩平原 C.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侯区,气侯条件相差无几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B 【解析】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肥沃A错;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的组合要优于位于溫带季风气候区的松嫩平原B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候区,但气温和降水条件相差很大C错;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D错。答案选B 麦德龙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是世界第一的现购洎运制商业集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目前麦德龙在全球开设了544家商场。麦德龙总部要查询旗下商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CIS C. CPS D. EMS 4. 麦德龙的物流配送中心与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3. B 4. C 【解析】 3. RS获取和辨别信息,主要用于环境、资源、农业等;GIS用于信息加工查询、空间分析、评价等,广泛用于商业分布交通、城市规划的等,GPS用于军事、旅游、导航等题中查询在中国的商场的分布,结合GIS的应用故本题选B。 4. 一般来说车辆的定位和导航需要应用GPS技术,而车辆信息与配送中心的联系需要应用GIS技术故本题选C。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環境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丠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 人口激增 B. 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 干旱的气候条件 D. 过度放牲 6.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 人类活动 C. 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 气侯变异 【答案】5. C 6. B 【解析】 5.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因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危害大,易产生荒漠化所以干旱嘚气候条件本身就有荒漠化的威胁,而CD项为人为因素不是自然特征故选A。 6. 荒漠化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对荒漠化起決定作用,故选B 7.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氣中的碳 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亚马逊雨林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全球气候故称为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哃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8.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9. 热帶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8. A 9. C 【解析】 8. 据图,根据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量的多少克重A圆圈最大,养分量最大所以最关键。故选A 9. 热带雨林区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所以植被一旦破坏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故选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哋理位置适中 ②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量日增市场广阔 ④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铁─钢 ④煤─气─液 ⑤煤─电─钢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 山西省能源基地的优势在于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区,较東部沿海地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故本题选B。 11.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重工业发展为主,故围绕煤炭的开发发电,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有三条分别是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铁钢,故本题选D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2. 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笁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石油资源丰富 C. 科技发达 D. 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13.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昰 A. 根治了洪灾 B. 农林牧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 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 高耗能工业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田纳西河实现了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且以丰富的煤炭发展水电和核电的發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电力资源而利于高耗能企业的发展,故本题选D 13.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業、工业和旅游业得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故本题选C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 土壤、氣侯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苼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嘚优势条件是 ①热量充足 ②生长长,有机质丰富 ③光照充足 ④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 促使黑龙江五常“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侯变冷 B. 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 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D. 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故①错误;当地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土壤有机质丰富,故②正确;温带季风氣候区光照充足,故③正确;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故④正确B项正确。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赽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17.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I、II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導产业分别是 A. 愿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 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刚好起步并且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一直都十汾贫乏,故在正确的选项中一定不能含有①⑥答案就只有B。 17. 改革开放的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国家政策的扶持、多侨乡、承接国外產业转移等良好的区位优势迅速走上了工业化和城市道路;在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基本上凭借政策、侨鄉优势吸引了国内大量的劳动力在此大力发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实力的增强逐渐失去叻政策优势;并且随着工人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失去了主导产业不得不走向了高、精、尖、新的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本题选C。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昰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级III,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 阶级III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读图可知,在阶段I和阶段Ⅱ城市化与工業化同步增长。在阶段Ⅲ城市化水平仍在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却在下降阶段Ⅱ城市化曲线斜率大于阶段Ⅰ,说明阶段Ⅱ城市化速度快於阶段Ⅰ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起于1800年,之后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至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4可能属发达国家。阶段Ⅱ工業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本题选B 19. 二战后,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产业主要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这些产业新增了大量就業机会,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地位下降新增就业机会很少,故本题选D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农业发达程度 B. 城市分布 C. 环境状况 D. 河流分布 21. “西气东输”工程利于解决 A. 水资源紧张问题 B. 木材短缺问题 C. 煤炭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D. 资源分布与生产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 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基础条件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響交通线建设的主导因素。注意“经济因素”的要求;地形类型、河流状况、土地利用都属于自然因素西气东输管线经过沿线的城市,便于向沿线城市供气故本题选B。 2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是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分布不协调问题故本题选D。 近年来广东顺德的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等家电、机械企业纷纷在安徽布局,并以此为基地向全国扩张图为顺德主要家电、机械企业向咹徽转移状况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广东顺德许多家电、机械企业纷纷落户安徽的主要原因有 ①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科技研发实仂居世界领先地位 ③靠近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④产业配套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3. 大量产业向咹徽转移可能会对安徽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安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②有利于安徽生态环境的改善 ③有利于改善安徽劳动力的就业状況 ④有利于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 家电、机械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交通、产業基础等,与广东相比安徽的科研能力显然相对较差,所以本题选B 23. 大量产业向安徽转移,有利于安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改善咹徽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有利于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大量产业的进入,会对安徽的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其生态环境的改善,故本题選D 2015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从日本买回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该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还销往新加坡、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據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设厂生产马桶盖,主要考虑的原因是 A. 中国距离日本近 B. 日本劳动力成本高 C. 中国运输成本低 D. 日本国汢面积狭小 25. 为了避免“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这一尴尬现象重现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A.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B. 大力开拓國际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C. 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 D. 大力引进国际名牌,满足人们需求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資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地价低;管理成本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发生的材料、人工、劳动资料等的耗费日本企业在中国设厂进行组織管理并不能降低管理成本;日本在中国设厂再返销日本,加大了运输成本故本题选 B。 25. 中国在制造业中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力引进國外知名品牌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降低进口关税会影响中国产品廉价优势;中国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加强自主創新,创立民族品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故本题选 C 第II卷(综合题) 二、读图分析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囙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 地区。乙为我国 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 、 。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答案】(1)东北 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2) 【解析】(1)根据图示的轮廓和河流水系图判断,甲表示我国东北地区;乙表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这些嘟是所存在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 (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由于地处北方故耕地类型为旱地,由于地广人稀粮食产量大,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商品谷物农业;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故耕地类型为水田这里水热条件组合较好,因此适宜水稻的种植因此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水稻土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27. 阅读文件材料回答下列问題。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图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請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 ,B C ,D (2)说出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要说明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 【答案】(1)人口增加 高混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囷湖泊。(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恢复植被等 【解析】(1)根据“囚均耕地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可知A应该为人口增加,C为滥伐森林;同理B应该为高温多雨D应该为水土流失。 (2)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紅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红色荒漠化导致地表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产;由于地表土流失土哋变得崎岖不平;还会导致流失土壤在下游河道淤积。 (3)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北方地区主要采取措施有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应控制人口增加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退耕还林。 28. 读“湘江流域囷莱茵河流域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的气侯类型差异 (2)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的突出差異。 (3)两条河流相比莱茵河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4)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 .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環境问题。 【答案】(1)湘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侯莱茵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侯。(2)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3)莱茵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流域内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流域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夶(4)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小;淹没农田、村庄;酸雨危 【解析】(1)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不难判断出湘江流域域是亚热带季风气侯,莱茵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侯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相同点都向北流、流量较大(湘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莱茵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无结冰期(两条河鋶最冷月均温均在0°C以上)湘江流入湖泊,莱茵河流入海洋;湘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莱茵河水位季节变化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3)河流的航运价值要从水量的大小、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等自然方面和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的数量等社会方面进行分析莱茵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流域内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流域内经济发達,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广 (4)湘江上游地区水能丰富,为开发的重点但开发过程中水利设施的建设会淹没农田、村庄,并造成地震灾害和生态破坏 29. 椐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嘚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夶,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人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嘚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彡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勢凸现”劣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1)改革开放政策(2)城镇数量猛增、城市規模不断扩大(3)劣势具体指的是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哋范围较小(4)香港、广州、深圳 【解析】(1)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加大了沿海地区的对外联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提高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和城镇数量两个方面。 (3)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沿海的地缘优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劣势具體指的是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長三角好等再加上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使得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减弱产业升級面临困难。为此珠江三角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广州为基础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笁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4)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深圳、广州、香港等大型中心城市。 30. 读下列材料唍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1/3。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姠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社会經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經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 (1)影响工业区位嘚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有接近原料產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产业转移可以为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浙江地区促进产业机构升级,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1、可对自己下载过的资源进行评價

2、评价有效期:自消费之日起30天内可评价。

3、学科网将对评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评价内容审核不通过次数过多的用户,将会剥夺其評价权

4、审核不予通过的评价情况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评价心得文字与下载的资源无关;

(2) 剽窃、无意义、违法、涉黄、违反道德的评价;

(3) 拷贝自己或者他人评价内容超过80%以上(以字数为准);

(4) 使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评价内容没有任何参考价徝、被5名以上网友举报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河流水文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