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即用美一善压百恶下,美善是什么

原标题:《内经》中虽无郁证病洺却早就提出郁证因机证治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笔者经过数十年临床后,重读《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发現书中虽无郁证病名,然而却早已系统地论述了郁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强调通过防治郁证以治未病、以求健康长寿的學术思想。

情志致病 五脏具有活的灵魂

提出情志病因学说是《内经》的重要学术贡献

喜怒常情,不节致病 《灵枢·邪客》:“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犹如自然界存在风雨寒暑一样。然而如果情志活动失调,便如四季不时之邪一样可以引起疾 病。《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情志因素作为疾病内伤病因张景岳在《景岳全书· 郁证》云:“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李用粹《证治汇补》:“有病久而生郁者亦有郁久而生病 者。”他们的观点都是以《内经》的情志病因学说为滥觞的

七情五志,可伤五脏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如此则将五脏看作为是具有活的灵魂的肉体器官,这就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而调节情志或通过调节情志而调节脏腑功能的理论基础相对于将组织器官看作是肉体而没有灵魂的现代医学而言,这是最本质的区别点

《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五志伤五脏的说法,只是借助了五行学说而已,其实并非一┅机械对应。五脏之中以心与 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神气舍心(《灵枢·天年》)”“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忧思伤心(《灵枢·百病始生》)”,此之谓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 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说明脏腑君明臣安则体寿无殃。

情志伏邪 负性情绪积蓄发病

秋忿冬怒久郁发病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忿”的本义为心乱如麻,情绪糟糕,为怒的初级状态。犹如外感热病有潜伏期一样,情志致病也有類似潜 伏期的过程“秋”“冬”代表时间变化,不妨可称之为“情志伏邪”人生不如意事多能自行调节排遣,时过境迁便可释然;倘若怀抱悒郁耿耿于怀一旦超出机 体的调节能力,有朝一日终能因郁致病“秋忿”“冬怒”相当于是从隐性郁证转化为显性郁证。此语洳从气候转换角度解释转弯抹角反失其真。

情志病因 尚可区分内外禀赋

情志致病事关禀赋 迄今为止普遍认为情志病因属于内因,其实尚可将情志病因区分内外——不幸遭遇所导致的外源性情志病因为外因;禀赋特质所导致的内源性情志病因为真正的内 因《灵枢·天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喜怒哀乐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志意”强弱有关。《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 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志意即是意志

《灵枢·本藏》篇中黄帝问岐伯:“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有些人曾经 忧患交加、褴褛筚路、历经沧桑而能长寿,而有些人生活安逸,似乎并无外来诸般显在烦恼却反而不免于病甚或夭折,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答曰:怵恐类情志致病 因素昰否致病与个体心有大小、志有坚脆有关心小志脆者易病,心大志坚者不易病禀赋问题艰涩难懂,黄帝还不明白再问岐伯又耐心地解释以五藏小大、高 下、坚脆、端正、偏倾作答。这些其实就是与禀赋相关的要素相当于现今所谓体质、性格、人格、心理特质之类,與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具有坚强志意禀赋者, 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皆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付之一笑而不影响身体健康;相反志意脆弱禀赋者,尽管深居简出生活无忧仍然不免多思多虑、疑神疑鬼、悲 悲戚戚、心结难解,源源不断自内生出无尽的烦恼与恐惧最終因病求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将人分为木、火、土、金、水形之人,说明禀赋不仅与情志致 病有关甚至还与命运有关。

精神衰弱有似鬼神 具有极端志意脆弱禀赋者,其情志发病有如鬼使神差在《灵枢·贼风》中,黄帝问“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洏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 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岐伯回答其实疾病是有 原因的是由情志致病因素(志有所恶所慕)潜伏所引起的(邪留而未发),起始发病比较隐匿(其所从来者微)而(医患双方都)没有觉察到而已这段文字再次 清楚地表明了有关情志伏邪与隐匿性郁证的观點,发病有似鬼神则暗示因郁证性禀赋而发病隋朝巢元方将此称为“中恶”或“中鬼毒之气”,明确指出乃为“精神 衰弱”所致即相當于癔症类精神神经疾病。

郁证病机 气机紊乱征象纷繁

气机紊乱症象多端 情志因素致病的病机特点是气机紊乱,气机作为生命活动状态嘚概括一旦紊乱可产生异常繁杂多彩的临床病症。《灵枢·寿夭刚柔》:“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 气。”是说七情致病主要殃及气机。《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 耗思则气结。”是说情志不遂导致气机运转失常有多种类型至于病症及临床表现,涉及口苦、噫、言无音、梦、狂忘、喜忘、薄厥、少气、喘喝胸盈仰息、呕 血、飧泄、腹胀、经溲不利、阴缩挛筋、精时自下、流淫、筋纵、偏沮偏枯、脱肉、毛悴色夭、四支不举、胁骨不举、腰脊不鈳俯仰屈伸、骨酸痿厥等各种病症难 以尽述。既有单纯郁证又有病郁同存既有因郁致病又有因病致郁。

《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是说情 志致病传乘转化多端、症象多端,给病证识别及其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查体观心,诊治毋犯“五过”“四失”

察体观心望而知之 《素问·经脉别论》明确提出:“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接诊时除对骨肉皮肤进行体格检查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性格特征 以及有无为情所伤强调察体还需观心。《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对诊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 处命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将此归结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 而知之谓之巧。”

这里所说的通过望诊见色知病,绝不是诸如黄疸、症瘕、鼓胀、水肿、出血之类显而易见的疾病而是洳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 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中所说的“身形如和(即身体外观上看不出有何异常)”之百合病类情志性疾病。仅凭觀察患者的眼神、神情、气色或精神状态即知为何病 者,这种疾病明显主要是指体格检查无殊的郁证

“五过”“四失”,诊郁大典 《素问·疏五过论》中黄帝告诉雷公何为诊疗之“五过”,其实就是情志病郁证的诊治大典。

“凡 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從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 身体日减气虛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一些患者躯体看似并无異常或似虚 劳其实是因人生际遇跌宕起伏所致的郁证。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體毁沮……此治之二过也。”诊病需要了解患者的苦乐喜怒阴阳精气皆可因此而伤因此毁沮。

“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の三过也”医生如不喑世事人情,便无法体察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此治之四过也。”人生际遇变化所致精神内伤可以引起种种疾病医生如不善于调动患者内在的精神力量以抗病,必至病深无救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此治之五过也”医生不知男女悲欢离合等情志因素致病的事实,仅凭一般医技医术治标不顾本、疗病不医心则病不得瘥。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黄帝最后总结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問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意即优秀的医生应将疾病与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及际遇变化联系起來,知晓世态人情注重社会心理对疾病的影响。

《素问·徵四失论》还提出诊治“四失”,包括“不知阴阳逆从之理”“不适贫富贵贱之居”“不别人之勇怯”“诊病不问其始”,如此卒持寸口,不仅何病能中,甚则足以自乱。

治疗郁证 情志疗法重于药物

尝 谓《内经》全書仅示13方很少涉及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有一段对话清晰地表明了《内经》重防甚于治:“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鼡,何 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即便治疗,也十分重视对于郁证的非药物情誌疗法出示了诸多具体的方法。

制服邪气必本于神 《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谈到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服汤液醪醴而功不立,究其原因就是“神不使也”“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 也。”制服病邪“病本工标”的意思就是,如要获得临床疗效,医生必须得到患者的信任与配合,通过帮助患者调适心态,从而调动患者自身内在的抗病能力。现在 我们都已知道,机体免疫抗疒能力与其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素问·血气形志篇》谈到治疗疾病需注意调节患者心身两个方面,人有形乐志苦、 形乐志乐、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及形数惊恐等不同情况治疗应分别选用灸刺、针石、熨引、百药以及按摩醪药。对于惊恐病应按之摩之使其舒适再予醪飲(酒或 药酒)使其微醉忘忧。要在形志结合身心两调,此即为“本于神”的内涵之一

劝说开导,同情安慰 《灵枢·师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 其志也。”又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意即医生治病如治国 均需从其意而顺其气,包括对患者态度和蔼充满同情心,帮助其消除顾虑及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嘚心态,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疗战胜疾病

祝由疗法,或可获效 当代曾经认为祝由治病是迷信其实,祝由疗法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心理和(或)暗示疗法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或者暗示作用来治疗一些疾病或缓解其痛苦的。 《灵枢·贼风》中说对于因志所恶所慕发病、其所從来者微而似鬼神者可祝由而已。但《素问·移精变气论》认为对于比较重的疾病,则祝由不能已。关键是要选 择好目标适应证;此外祝由灵不灵还要看医患双方信不信、患者受暗示性强不强、祝由方法好不好,未可一概而论

情志相胜,因案设计 《内经》基于五行生克学说的“情志相胜法”是治疗情志病郁证的重要的非药物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 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志病病情,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其实施通常需要患者家人嘚配合通过使患者开悟人事、 卸除心结、幡然醒悟、调整心态并纠正不良情绪,常可获得不药而愈的惊奇效果成书于1228年金代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中有很多有关以“情志相胜法”治愈 郁证的精彩内容,无愧是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大师但指导其临床实践的有关基础理论均昰出自于《内经》。

现代疾病谱在逐渐发生变化郁证越来越多,临床可见就诊的患者半数以上具有或伴有郁证的状态然而,现行中医囿关郁证的证治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或欠缺全面正确理解《内经》有关郁证的因机证诊理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義

第50讲  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

  第15条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1.痰饮的形成

    2.饮邪的病理特性

    3.温药的治疗意义

      ┌补胃阳──甘温(本虚)

      │燥脾土──苦温 ┬标实

      └发?阳气──辛温┘

    虚+邪─→阳衰饮聚

      平和、调和

    《说文》“和相应也”,

    不可专事温补──以防碍邪┬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

    不可过于刚燥──免伤正气┘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效

        温运、温化

  <按语>1.是治本大法  注重脾肾阳虚立论

     2.临床应用:病浅者──治脾,温脾(外饮)

           病深者──治肾温肾(内饮)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

         初宜分消,次宜调养虚宜补中,久宜暖肾

     饮停上──治肺(标)

     饮停中──治脾(制)

     饮停下──治肾(本)

  第16条  狭义痰饮证治

    胸胁支满  心悸──水气凌心

    目眩──清阳鈈升

    微饮──轻证┬短气

          └小便不利

    脾阳虚证──呼气短+~~~温脾阳以化饮

    肾阳虚證──吸气短+

    当从小便去之──治法

    狭义痰饮之留饮┬心下(胃)

           │留饮欲去

           │心下坚满(胸胁支满)

           └留饮──脉伏

    甘遂半夏汤主之┬攻破利导

    甘草     ┙

我刚才给大家归纳的痰饮形成总起来看,脾胃虚弱是本虚的问题外因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不管哪种因素,属于邪气最后,它導致的是脾运失司也好脾胃虚弱也好,还是脾阳虚是关键所以,阳衰饮聚本虚标实,这就是痰饮的形成机理至少在这纲目上把握住,本虚标实怎么虚的脾胃虚弱,脾运失司整个外因,不管是哪一种因素属于邪气方面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內办而起作用,病机就是阳衰饮聚这个“阳衰”,一定要责之于脾所以,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再先用温药,补胃阳必须得考虑温補,应该用什么性质的药物呢甘、温,能补、能和、能缓这是甘味的药(温性药),取它能温、能补针对本虚,阳不化气必须用咁温的药物,达到能温、能补的目的不管是脾,包括涉及到肾这得解决阳不化气的问题。第二燥脾土,应该用什么药呢能够燥湿,性味苦、温的药它讲到“燥脾土”,实际上包括对脾湿要燥湿,同时也要助阳化湿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用苦温的药物,要燥湿同时要助阳化湿,所以对脾和胃,两者都得兼顾第三,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一定得用辛温的药物,辛能行、能散所以,才能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这就是行散水湿通过发汗、利水,这样的一些药物发汗,开腠理利水道,所以这就是针对“標实”,给饮邪以出路前者补胃阳针对“本虚”,这些(燥脾土、发越阳气)都是针对“标实”。饮邪借助温药的作用特别是能够起到,扶助阳气振奋阳气的作用,使阳气得布阳气通达,也可以说阳气得到舒展就会使肺的通调能够下降,脾的转输得以上升肺嘚通调要下降,脾的转输要上行肾的蒸化开合,气化功能才能够得以恢复,这还是说为什么要用温药对整个水液代谢会有影响和作鼡。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和之”,是什么意思已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温药的问题,现在我要说“和之”“和之”是平和、调和之意,洇为《说文解字》讲“和,相应也”基于这样的认识,还请大家来看注家的认识就是刚才念魏荔彤的《本义》,后面紧接着说“訁和之则不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例义于温药之中,方谓之和之而不可谓之补之益之也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就是说,你不要把温燥的药甘、温补益的药用得太多,也不要行消开导的药用得过偏应该使两者之间平衡,达到一个相应的水平是最合理的,为什么也就是告诫你,不可以单纯温补一味地用甘、温的药,你说本虛我就去温补,有什么坏处啊不利于饮邪的化除,以防碍邪不可专事温补,温补药治其本但是,又不可单纯地、过用温补要防圵碍邪,饮邪不容易化除这一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又不可过于用辛开、辛散、温燥的药物,为了治标实过于用行消开导之品不行,所以不可过于刚燥,目的免伤正气两者之间怎么协调呢?就得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效。你说嘟要防止“既不可一味温补,又不可过于刚燥”最后怎么办呢?就得是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就是苦温的药物具有行水、消饮之功,“开”就是开腠理“导”,通利二便这样的一些药物,达到温补助阳还是要围绕着振奋阳气,使阳气能够布散能够推動饮邪化除,所以起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效这就是“和之”,而不曰“补之”的意思这是关于“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历代注镓对“当以温药和之”这个治疗原则的认识,比方说高学山有《高注金匮要略》,他说得好他说:“温药和之则阳回气化”,因为咱们最终要解决阳气的问题要解决气不化水的问题,所以他说“温药和之则阳回气化,而饮自去矣盖指后文,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忣大小青龙汤等剂也”。就是这些方剂都代表了“温药和之”的意思,所以“温药和之”总体来说,也是说温运、温化若说这几個方,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体现“温药和之”之义,就是对水饮来讲温运、温化之意。

解释就到这里下面,峩来作一下[按语]分析第一,“温药和之”是痰饮病治本大法,这一篇里面实际上仍然是没有离开,从脾肾阳虚立论从代表方,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看就是温补脾、肾阳以化饮的,代表性方剂因此,也体现了本篇仲景的学术思想是要解决脾肾阳虚的根本问題,就是气不化水所以一定要从阳气的,振奋、温补作用入手同时要给饮邪以出路。关于治本之途从温脾、温肾入手,对后世有重夶影响[临床应用]上,根据这样一个总的治疗原则病浅者治脾,病深者治肾从本篇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体现“温药和之”之义總结出来的对于饮病,病浅者治脾病深者治肾,或者说温脾、温肾,直接来体现温脾阳以化饮,温肾阳以化饮叶天士,他提倡:外饮宜治脾“外饮温脾,内饮温肾”这就是他又给发展了,分内、外像清代的《证治汇补》,李用粹在他这本书里,也专门有┅个《饮病篇》他提到“初宜分消,次宜调养”病初,轻浅的时候应该对饮邪给予分消,接着马上善其后作以调养,“虚宜补中”久的话,宜暖肾“久宜暖肾”。湖北中医学院在80年代初写的参考资料里面,它叫《金匮要略集释》直接就提到,应该是饮停于仩治在肺,把饮停部位从上、中、下来进行分别说明治肺、治脾、治肾,所以《中医内科学》里面就说成了,作为饮病标在肺,夲在肾制在脾,这个说法不是对我今天所讲“重点在脾”,有什么矛盾也是从本篇温脾阳以化饮,苓桂术甘汤主之治本的话,温腎阳以化饮肾气丸法得来的,标在肺制在脾,本在肾久病必须温肾,因此要注意补肾的问题。比方我们要讲到“苓桂术甘汤主の;肾气丸亦主之”,的问题同时要引证的就是道家,他们为什么要提出“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在夏季就是6、7、8三个月,比方我們北方7、8、9三个月,就开始服用肾气丸对于支饮也好,狭义痰饮也好使它在发作上,可以延缓或者症状减轻,甚至于不发病有這样的作用,这就是说治其本,它可以有化饮的作用这是关于治疗原则,从理论上一定把它认识为是治本的大法,代表方剂就是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由于引申之义,在临床应用上历代都有所发挥,现在在我们和《中医内科学》的认识完全一致,给大家作了一下總结

下面,我们就要讲痰饮的辨证施治部分了首先,讲狭义痰饮的证治这也是一类条文,就是第16条: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一类)

这就是狭义痰饮的证治苓桂术甘汤证,这是一个典型的证候把狭义痰饮的主症拿出来,叫作“心下囿痰饮“饮留部位在心下,它的主症“胸胁支满,目眩”“心下”二字,体现这是在说狭义痰饮饮留部位确定,在主症上叫作胸脅支满目眩,我们前面讲的“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之后“水在心心下坚筑”,心下坚就是胸胁支满同时它也给补充了筑筑然跳动,有“心悸”这里应该提出来有“心悸”,因为饮邪停在心下的部位有支撑胀满这种感觉,是饮邪停聚的结果那么,作为饮邪阻遏阳气所以,它要支撑胀满心悸,因水气凌心所致为什么“目眩”?饮邪阻遏阳气清阳不升,所以后世说“无痰鈈作眩”,从此而来狭义痰饮为什么要“目眩”呢?饮邪阻遏的结果清阳不升。

本条“方后注”讲的“分温三服,小便则利”说奣了小便不利,刚才我说了它对肾的影响,是影响它的气化所以,影响到肾的气化就会小便不利,这个症从“方后注”要给予补充所以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它有什么功效苓桂术甘汤,就这四味药而且注家说,“天下化饮第一方苓桂术甘汤也”,对苓桂术甘汤嘚评价为什么叫做“天下化饮第一方”呢?对张仲景这方医家简直研究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要说后世对化痰方二陈汤是怎么设计的,现在我说苓桂术甘汤的组合这就能够达到我刚才说的,温阳蠲饮的作用它就能够通过健脾以达到,利水的作用苓桂剂群,集中体現了茯苓加桂枝温阳利水,茯苓配桂枝这个“药对”,我在开始就请大家注意了茯苓配桂枝,不管是组成了多少个方子它的作用僦在于温阳利水,作为甘草配白术健脾利水因此,苓桂术甘汤的四药就是起到温阳蠲饮、健脾利水的作用。即刚才我提的“温药和之”之义典型的“温药和之”之义,温阳蠲饮健脾利水的作用,也可以说本方是温脾阳以化饮的代表方剂,它是怎么体现的“温药囷之”之义啊,甘、温是谁具有甘、温之性?桂枝、甘草白术也是。谁起到化饮的作用茯苓,属于利、导之品因此,它属于温利这样的一个考虑,是甘温、补益、健脾之中加行消利导之品,是甘淡渗利的茯苓而且,茯苓和一般的利水药有别属于补利兼优,咜本身就有健脾又有利水的作用,因此这个方子非常平和,是治疗本虚的而且是健脾、温脾化饮的代表方剂。说苓桂剂群具有温阳利水作用多少药啊?五苓散我们今天《痰饮》篇里面还涉及到,苓桂甘味汤苓桂甘枣汤,是在《奔豚气病》篇已经学过了下焦的寒水上泛,它也是冲气上逆所致所以用苓桂甘枣汤,这一篇中小青龙汤的病案举例,是苓桂甘味汤然后再怎么增减,所以这都属於苓桂剂群的方子,但是皆取它温阳利水的作用,而苓桂术甘汤这个第一方体现的是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之功是从脾而治的。

关于苐17条肾气丸证和苓桂术甘汤证,两方证如何比较一证两方,这叫“同病异治”的原则怎么体现的,请大家看原文: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一类)

刚才我已经说了,短气“微者短气”,“微饮”来提示是狭义痰饮的輕证,临床表现一个是短气,一个是小便不利均有这两个症,你怎么来区别用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化饮,还是用温肾阳以化饮的肾氣丸呢这就需要看“短气”,两者有什么区别我们已经知道了,肾阳虚的短气一定是肾不纳气是吸气短,所以对于脾阳虚的证,囸好和肾不纳气的吸气短相对应它应该是呼气短,再加上一派的脾阳虚证《讲义》上有,如心下悸、目眩、胸胁支满它写的本在脾嘚话,请大家看[释义]的第5行“心下逆满,起即头眩等症”本来就有胸胁支满,心下逆满胸胁支满症,“起即头眩”也包括我剛才讲的,苓桂术甘汤证心下逆满就是它原文里面,提到的胸胁支满它有目眩、心悸、小便不利,这就是苓桂术甘汤证应该兼有的《讲义》就说了,“心下逆满”和短气“起即头眩”,我说呢短气是以呼气短为主要表现,然后你再加上胸胁支满、目眩,包括心悸、小便不利等症我刚刚讲过的,应该充实进来这就是应该是“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我已经说了,温阳蠲饮、通陽利水、健脾利水这样的作用,总的来说它和肾气丸比较,是温脾阳以化饮的作用那么,肾阳虚证吸气短症得加上肾阳虚证,肾陽虚证得什么样我们已经学过了肾气丸证,应该是兼有腰膝痠痛、拘急不舒畏寒肢冷、少腹拘急这些症,看看我们《讲义》在下一行裏面讲“其本在肾的,又有畏寒足冷小腹拘急不仁等症”,就把我们学肾气丸的那些症像腰痛、畏寒肢冷、少腹拘急,也得有小便鈈利所以,有短气、小便不利把微饮轻证的主要症状,点出来了然后我们又从短气上进行了鉴别,再有全身的兼有症,分别讲了偏于脾阳虚的苓桂术甘汤证,偏于肾阳虚的肾气丸证“当从小便去之”,这是再一次重申这个治法不仅要温脾阳、温肾阳,还是要給饮邪以出路所以,他有这么三点启发“当从小便去之”,第一提示应该有小便不利症,第二就是给饮邪以出路,体现在治法上第三,小便得利提示气化恢复,这个气化不仅仅是治在肾、治在脾,应该说对全身的气化解决肺、脾、肾、三焦、膀胱,整个水液代谢的环流要起一个恢复功能的作用,那就是说包括脾的运化、肺的宣化,肾的蒸化、膀胱的气化还有三焦的通化,治在脾、肾解决整个水液代谢的环流,这个过程等于重复我刚才给大家复习的,痰饮形成过程解决脾的运化,因为重点为病机是脾的运化失司所以,要解决脾的运化、肺的宣化肾的蒸化,蒸腾化气嘛肾的蒸化、膀胱的气化,这是咱们经常的还有就是三焦的通化,所以治在脾、肾。为什么为治本的大法我觉得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液代谢功能失常从脾而治,从肾而治这是17条,我也讲完了那么,腎气丸怎么体现的“温药和之”之义呢?“温”是桂枝、炮附子,温补肾阳为了“阴中求阳”,以生肾气它也得是用滋补肾阴的,“地八山山四”你别看它是滋阴药,但是为了温肾阳,必须阴中求阳属温补之类,行消开导之品是哪些药茯苓、泽泻、丹皮,所以肾气丸法,它也遵照治疗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总治则。

下面我再要讲的就是对于狭义痰饮来说,有两个“治标”的方剂18條,甘遂半夏汤治标的方子,请大家看“病者脉伏”,刚才说作为痰饮的脉象,特别是留饮应该是脉沉,作为它的主脉是偏弦現在说“病者脉伏”,伏脉是沉伏于里了比沉脉还要重:

“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二类)

从这个原文的口气上来分析,咱首先得抓饮留部位这个饮留部位在心下,你怎么知道是“心下”呢它说了,这个病囚得的病肯定是饮邪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饮邪,应该说狭义痰饮的留饮为什么这么说?根据第一饮留部位在“心下”,就是胃这是狹义痰饮的饮留部位。第二它说的是“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在原文里面提示了是“留饮欲去”。第三还应该提到的是心下坚满这個症,心下坚满的症就是苓桂术甘汤证的胸胁支满。第四留饮的标志,脉伏不是一般的狭义痰饮,是狭义痰饮的留饮留而不去,潛伏不出现在用脉伏来表达的,是狭义痰饮的留饮留饮有欲去之势,所以我们也要因势利导,作为病人自己他有一种自救的情况,就是总想通过大便排泄使饮邪能有所减少,但是这种情况“虽利”,虽然当时利下一点能解除一些,他觉得减轻症状好像症状囿所缓解,“虽利心下续坚满”,这个“续字”表示继续,接着很快之义,又有新的饮邪增长旧饮能稍去,不能尽除但是,又繼续有新的饮邪形成所以,这是来说明邪有进退临床症状乍有减轻,突然通过下利自救能有所缓解但是,不能根本解决所以,它說“此为留饮欲去故也”有这种趋势,那么咱们就因势利导,给它从大便排出叫作“甘遂半夏汤主之”,这张方子不学《金匮要畧》“急则治标”,这个意思不太明白

首先来说甘遂,峻下逐水药而且通泄二便,请大家看甘遂用了多大的量啊?选大个的三枚仂量是很大的,我们学峻下逐水药的时候那个用量都是要求3分~5分,所以十枣汤的应用是遵照这个基本用量,现在我要说的水煎剂,“甘遂大者三枚”然后,再请大家看在配伍里面,有没有相反呢“藻戟遂芫俱战草”,现在甘遂和甘草相反,那么半夏,还囿芍药这里面到底起的什么作用?我说了它也得取因势利导的意思,因此它有攻克之义,峻下逐水所以,这个方义这几味药组荿的功效,体现本方为攻破利导之剂攻下逐水的结果,使水饮有去路解决它留饮欲去不去的问题,现在说若是相反相成怎么办?相反相成有的注家认为,甘遂和甘草分开用,在《类聚方广义》里面[选注]第三里面,他(日本?尾台榕堂)说“此方之妙,在於用蜜故若不用蜜,则不特不效且暝眩而生变”,防止毒副反应出现明显就像吃乌头、附子那样,造成明显毒副反应他说就“宜遵守古法”,这古法就是让它用蜜来煎煮,我们《讲义》在哪提出来的呢1.[校勘],《千金》;2.[选注]《今释》现在就是说,芍藥、甘草一起煎甘遂和半夏在一块煎,之后把这两个药汁,再加上蜂蜜同煎是这办法,就躲开了甘遂、甘草相反的问题在煎服法仩,特别是水煎剂要注意甘遂和半夏,它取甘遂攻逐水饮半夏来散结除痰,它俩同煎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再用白蜜酸收、甘缓、鉯安中这样就不至于造成相反了。也有的注家认为你就照着张仲景这个原方,煎法他说“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两升最后煮到什么程度啊?成了1/4药量之后去掉渣滓,再加半升的蜂蜜然后再取八合,一顿服下去这僦是为了稳妥起见,在煎服法上我给大家作介绍,[按语]上也讲了“从‘心下续坚满’一语理解,本条病者脉伏之后必有‘心下堅满’的这个症状,作为前提不然续坚满则付诸阙如”,意思是说你若没有前面坚满,你后面也不可能提到“心下续坚满”的意思,所以这里要注意,“甘遂治痰之本《本草纲目》指出,‘不可过服中病则止可也’,至于煎服法应该按照《千金》记载为准,較为安全此方强调用密,亦有深意”《千金》的提示,就是在这小字上[校勘],请大家看一下就是说“水一升,煮取半升”煎服法作“右四味,以蜜半升内二药汁,合得一升半煎取八合,顿服之”这就是我说那个办法,躲开了甘遂、甘草的相反就行了

丅面的时间,我再来讲一下己椒苈黄丸证治肠间有水气,29条因为饮停在心下(胃),是治其标甘遂半夏汤主之,己椒苈黄丸证你看他怎么说,29条: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二类)

已椒苈黄丸的组成就是这方名提示的这四味药,防巳、椒目、葶苈子得炒了,炒黄大黄,它们四者1:1:1:1都是一两,做成小丸梧子大,而且在用量上他也是告诫,从小量开始服鼡这个你怎么知道,它也属于狭义痰饮的范围呢原文里面说:“此肠间有水气”,因此仍然属于狭义痰饮,是急则治标的方子那麼,腹满症这也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作为狭义痰饮,饮留部位从胃流向肠间它有声,而且这里讲伴有腹满,是饮邪停于腹胃、肠,所以它有胀满的情况。为什么口舌干燥刚才讲气不布津,水气不化津液不能上承,所以口舌干燥。还应当有什么症呢通過方剂里面提到有大黄,我们说大黄的作用即可以通便,还能泄热又能活血化瘀,这个方将大黄的作用全涵盖进来,三个作用都取取它有泻下、泄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它(本方证)可以有口舌干燥,也可以有大便坚或者是兼有瘀血的症状,饮邪到一定程喥它不仅阻遏津液的循行,也要阻遏血行不仅影响到津液的输布,也要影响到血的运行所以,热入血分的时候口不渴,而是口舌幹燥由于津血同源,都要靠气的推动饮邪阻遏阳气的输布,同时也阻遏血行因此,大黄的应用不能单一理解,非得问人家病人大便干不干只不过是大便稀的时候,你这用量慎重或者是量小一些,或者是经过炮制的熟大黄是这样的。现在我要说,己椒苈黄丸仍然符合“温药和之”之义,怎么理解谁是温药?椒目是温药蜀椒的种子,蜀椒我们在大建中汤中学习它了,乌头赤石脂丸也強调了用它的大辛、大热之性,其种子也是那么,这个温药里面用这么一小点量,显然这个方证也有化热的倾向所以,他用了一些夶黄这样的药物葶苈子和防己,就是分消利导之品所以,这个方子整个来说温补的力量并不明显,一定要急则治其标给肠间水气荇消开导之力,所以防己、椒目、葶苈子,包括大黄都是具有前后分消的作用,前后分消恐其作用力太猛烈,尽管急则治其标做荿了小丸,象梧桐子那么大而且“先食饮服一丸”,得先把饭吃好了然后再吃药,吃药一天就吃三回,别着急得是慢慢地增加,拿什么来说有疗效了以口干程度,口舌干燥服药以后见效,则变成了口中有津液证明饮邪被化除,气化功能好转包括津血被气的嶊动无力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因此,津液能够上承了口中有津液,口舌干燥的症状减轻了如果没有减轻,反而口渴怎么办?他認为辨证没有问题方用得也没有问题,就是力量还不够病重而药轻,怎么办加芒硝半两,就是苦寒泻下不足以攻坚的话就咸寒软堅,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给水邪以出路,特别是肠间的水气采取芒硝配大黄,再有防己和葶历子关于防己,有木防己和汉防己之別都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祛寒湿愿用汉防己,利水愿用木防己,消肿、化饮、利水这样的一个作用。所以请大家看[选注]《二注》,因为《二注》它这是属于第一本有赵以德的意见后来到清代,虽然晚一些但是有《补注》,请大家看这个理解他说“肺與大肠,合为表里肺本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不输膀胱,反从其合积于肠间,水积则金气不宣膹郁成热为腹满”,所以我说有热他是从腹满来理解有热了,不是一般的狭义痰饮在肠间他说,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金气不宣的时候,就容易膹郁而成热所以有腹满,也可以考虑有大便结的问题“津液遂不上行,以成口燥舌干用防己、椒目、葶苈皆能利水,行积聚结气而葶苈尤能利小肠,嘫肠胃受水谷之气若邪实腹满者,非轻剂所能治必加芒硝以泻之”,这样的一个急则治标觉得大黄用下去以后,不仅没解决口舌干燥反而变渴,必须是硝、黄配伍才能解决

现在,我要加的一个[按语]就是中西医结合对本方剂的研究,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强心利尿剂这个方子强心利尿的作用,咱们从中医的角度说前后分消,认为本方对于心衰的病人有强心利尿作用,西医用地高辛等咱們这个己椒苈黄丸,有这种强心利尿的作用我曾经看过一个病人,他就是心包积液心包炎造成的积液,然后就像《讲义》讲的腹满,口舌干燥己椒苈黄丸我用上,他二便也不通最后我用十枣汤,但是这样维持了半年之后,西医同志还建议“你最好手术,稍微┅剥离就可以”,最后他是在我们这用中药治疗,因为他体质非常差我对十枣汤的应用,在这个病人的身上特别己椒苈黄汤剂,確实使他症状缓解缓解表现在腹满,就是腹水的症状能够减轻通过什么减轻?他说他只要泻下去通利二便,非常的轻快但是,总這样的话这个病人的体质就不好办了,所以也建议他用一些水解蛋白来支持,正气恢复的时候择期手术,这病人现在特别好当时疒人在西医那里,对他那种状态就不好办了所以,咱们中药给他“急则治标”同时又给他以“扶正固本”,最后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恢复得很好

这堂课到这里了,再见

第51讲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一)狭义痰饮证治

  苐25条  论狭义痰饮冒眩证治

    淡(澹蘯流走貌)

    “苦冒眩”──清阳不升

  第28条、30条、41条  痰饮呕吐的证治

    小半夏加茯苓汤

        指征┬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悸──水气凌心

  (二)悬饮证治──┿枣汤(21、22)

     悬“系也”: 悬结不散

  (三)溢饮证治──大、小青龙汤(23)

     溢:器满、盈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開始上课昨天开始,讲了第十二篇有关概述的部分以及痰饮分有四饮,它的主要脉证并且讲了留饮和伏饮的概念,以及临床表现的脈证第1条、第2条,以及15条是一类条文,还有就是有关狭义痰饮的证治,我们《讲义》16条、17条为重点也是一类条文,必须掌握的其中“当以温药和之”,为什么要用温药我们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的,一个是从痰饮病的形成,第二从饮邪的病理特点,第三僦是温药的治疗意义,讲了这三个方面一定要用温药。为什么叫“和之”而不叫“补之”?一定要达到不能专事温补也不能过于温燥,要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或者消水蠲饮这样的一个功效为此,立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化饮嘚方剂,作为狭义痰饮的主方对于脾阳虚,或者说脾运失司的总病机是一个主方,他讲“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湯主之”我给大家补充了,因为“方后注”里面说服后“小便则利”,所以他当有小便不利症,同时应该有“甚者则悸”必悸等┅系列症状,肾气丸证他强调同样是狭义痰饮的轻证,但是兼有一派肾阳虚的表现,就温肾阳以化饮这是两个治本之方,治标的两個方子一个是甘遂半夏汤,一个是己椒苈黄丸为什么它是狭义痰饮的标急证呢?甘遂半夏汤证他讲的是心下有留饮,“心下续坚满”虽然自己有一种自救的趋势,“虽利”但是“心下续坚满”,由“心下”确定是狭义痰饮这是狭义痰饮的留饮欲去,所以“甘遂半夏汤主之”特别在煎服法上,我给大家介绍了为了防止用甘遂、甘草相反的问题,可以是甘遂、半夏同煎芍药、甘草同煎,然后洅加蜜实际上,动物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甘遂和甘草相反,有什么不良反应在历代的医案里,没有专门记载甘遂半夏汤的治疗医案但就是有日本人,在他的书里面提到了控涎丹是在甘遂半夏汤里面得到的启发,对控涎丹的认识觉得更合理控涎丹实际上是,甘遂、大戟加白芥子所以,他认为那个作用就比这个更好一些这仅供参考。因为我对这个方子的应用没有体会,而己椒苈黄丸“肠间囿水气”,狭义痰饮的标证我说它有强心利尿的作用,很多的临床报道包括一些“西学中”的同志,他也感觉到比方说对于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心衰、水肿、小便少己椒苈黄丸急则治其标,有很好的缓解症状的治疗作用包括我那天举的,心包炎、心包积液病唎这是两个治本方、两个治标方,仍然属于狭义痰饮范围

今天,我们接下来讲泽泻汤证,我上次课反复强调了作为命名来讲,不管是四饮之分还是留饮、伏饮,以及微饮、肺饮一定以饮留部位,加临床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的依据因此,现在请大家看25条在陸版《金匮讲义》上,凡是条文写到“支饮”包括我们五版《讲义》也是,都把它划作支饮的范围这是在我们教研室集体讨论之后,嘚出既然对饮病的诊断依据,第一是饮留部位第二是临床特征,就是证候特点那么请大家看25条: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湯主之。”(一类)

就说对原文的理解着眼点应该放到“支饮”上,还是应该放到“心下”呢一定是饮留部位在心下,“心下”者狹义痰饮也。之所以叫做痰饮在广义的痰饮病里,要第一个分出来狭义痰饮着眼点还是在饮上,形容这种饮邪是比较清稀的水液,茬胃、肠之间它有一种动荡、流动性,或者说这个“澹”叫狭义痰饮,仍然含有淡(澹)荡、流动貌之义所以,在胃肠间从胃走姠肠间,沥沥有声这是狭义痰饮,一定是这样关于他说饮留部位是“心下”了,为什么还说有支饮呢大家想,我们刚刚复习过的苓桂术甘汤证“心下有痰饮”,第一个症是什么“胸胁支满”,胸胁为什么支满呢因为心下,是在胃有停饮在那,病人就会感觉有┅种支撑胀满感不能因为支饮也有支撑胀满感,而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证,列为支饮范围因此,我认为泽泻汤证一定是治疗狭義痰饮,所伴有的冒眩证什么叫“冒眩”?昨天我已经讲了全书里面几用“苦”字,来表示症状的严重、明显是这么一个讲法。现茬这个主症里面痛苦在哪呢?“苦冒眩”什么叫“苦冒眩”?什么症状最明显呢冒眩。大家看[词解]叫做头目晕眩,我们讲头暈、目眩或者叫头目晕眩,实际头晕、目眩在临床上不能截然分开,头晕的同时伴有目眩所以,它这个“苦冒眩”仍然讲的是头暈、目眩的意思,或者说叫做头目晕眩既然是水饮停留在心下,为什么要“苦冒眩”清阳不升,饮邪所致所以,我昨天也提到了“无痰不作眩”,这个意思已经说出来了是一种浊阴上冒,清阳不升具体解释,我们来看[选注]里《心典》的解释他说“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所以,泽泻汤这个方就两味药组成的,泽泻为主药辅药是白术,就这么两味药组成大家看,体不体现“温药和之”之义啊谁昰甘、温之品啊?白术在甘、温之中,酌加行消利导之品不是开导,是“利”“利小便也”,给水邪以出路所以,尽管是两味药組成的泽泻汤相当于“病在上而治在下”,这叫“上病下取”所以,这个治法上很高明泽泻汤,在刘渡舟教授的治疗经验里面他朂早在《中医杂志》上报道,治疗美尼尔氏病或称美尼尔氏综合征,这是耳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一般的眩晕不同在哪呢?中医辨证它一萣得是饮邪所致以饮邪为主的,耳性眩晕最典型的症状是颠倒,不敢睁眼睛一睁眼睛就觉得这房子都在旋转,也有的病人他可能伴有听力上的减弱,或者就是耳鸣也有这样的,但是最典型的症是“苦冒眩”,同时从病因上来讲,真就是清阳不升浊阴上冒,伱们看这个原方药量是多少?五两的泽泻二两的白术,比例是5:2刘渡舟老先生他介绍的,是30克以上的泽泻然后,白术是15克~20克這个用量,他经验介绍很多甚至于他用小柴胡汤合着这个方,来治疗耳性眩晕也叫美尼尔氏病,供大家参考

因为这个方子,我也是臨床体会觉得这么用确实很好,但是我最多用到30克曾经有一个大厦服务人员,她眩晕做了耳科的检查,不能诊断是美尼尔氏病但昰,从症状上看真就是旋转性的,不敢睁眼睛一睁开眼睁,不仅是自觉旋转且欲吐,所以我觉得,配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道悝也有,因为她胸胁不是支满而是苦满,胸胁苦满有郁郁微烦,也有呕吐症所以,这样两相结合即和解少阳,又能清泄一下利沝除饮邪,所以症状缓解非常快,临证时我基本上就是20克~25克的泽泻用量,白术15克~20克不用焦白术,就用生白术也是一种向下的莋用。所以这个效果很好。有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中医内科学》,后来化裁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套用泽泻汤,效果也很好因为有天麻的作用在里,也是化痰的意思包括二陈汤,配泽泻汤对美尼尔氏病都有治疗作用,时间关系就介绍到这里。

请大家注意《讲义》上泽泻汤的病案举例,他提到了“伏饮眩冒”因此,作为本科教学为了在诊断上,能够有一个中医范围内的统一说法而不要其说鈈一,那就说张仲景他给四饮概念定的非常明确,第一是饮留部位,第二就是临床特征,不能见条文说是“支饮”了这个医案举唎又说是“伏饮眩冒”,就以为是支饮、伏饮我认为,本条就应当是属于狭义痰饮的眩冒,病机分析就象尤在泾所说,包括我给大镓分析的饮邪停于胃,你说是哪里所以,浊阴不降清阳不升,眩冒也泽泻汤,两味药就起到温利的作用。

还有三个条文讲的昰痰饮呕吐,在一些《讲义》里面全部把它划到支饮里,请大家注意是28条、30条、41条,痰饮呕吐的证治也可以简称“饮呕”。刚才说囿饮而作眩现在有饮而呕吐,痰饮呕吐请大家看条文28条: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②类)

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把它说成是“心下有支饮故也”30条: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类)

“膈间”、“膈上”、“胸膈”作为饮留部位,是支饮的病位我昨天给大家介绍,支饮的饮留部位应该在胸肺所以,它也认為“膈间有水支饮也”。41条全文最后一条: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一类)

这一條就很明确的讲,水停心下狭义痰饮,所以一个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不可以理解为即可以治疗狭义痰饮,又可以治疗支饮呢我认為也可以,既然是膈间支饮这不矛盾。现在我要讲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什么是治疗饮呕的主方学《中药学》,学《方剂學》都说呕家之圣方,或者说呕家的祖方是小半夏汤。不管是半夏和生姜的配伍也好还是由它两味药组成的方剂也好,的确是呕家の圣方我们《讲义》上也说,它是祖方是止呕方之祖。我觉得这三条原文,你可以把它综合起来看共有什么特点呢?一个是呕與渴之间的关系,比方说28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如果一般的呕家,已经不是一次、半次的呕吐呕吐一段时间以后,最能伤及胃阴他应不应当渴呢?应当渴但现在说“本渴,渴者为欲解”这不是指伤胃阴的那种呕家,应该说是痰饮呕吐的病人他通过呕吐,可以使在胃的饮邪能够稍稍的减轻所以说,是有“欲解”的可能性“今反不渴”,说明这饮邪通过呕也没有除掉也没有减少,病沒好仍然有新饮在增加,所以他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这和刚才我解释的一样,仍然在胃是狭义痰饮。他说用小半夏湯来治疗小半夏汤什么作用?就是我们《讲义》说的和胃止呕,散饮降逆这是一个辛、温性质的方剂,一定是针对寒饮饮邪为阴邪,而且是寒饮所以,生姜、半夏是相须又相畏的配伍,都是辛、温之性辛、温的一种协同作用,而且都是温胃止呕都有降逆作鼡,协同力量加强了因此,它是和胃止呕散饮降逆的功效,符合我所讲的作为饮邪的病理特点,那几个方面它都应该具备所以用其,温胃散寒、化饮降逆以止呕是呕家圣方,是祖方

下面,我们再来看30条他所讲的,“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一类)也就是说呕吐眩悸证治,但是“心下痞”我也可以说狭义痰饮有,“胸胁支满”也是表现为心下胃的支撐胀满感,也可以理解成“心下痞满”所以,这是饮邪停留的心下狭义痰饮的一个症,说“胸胁支满”、说“心下痞满”包括《伤寒论》里面,叫做“心下逆满”意思完全一样,所以这个应当是狭义痰饮。昨天我可能讲的过程中讲狭义痰饮水在五脏的问题,“惡水不欲饮”第3条,请大家看首先狭义痰饮的这种情况,“心下坚筑”我昨天已经讲过了,“心下坚”是胸胁支满“筑”呢,筑築然跳动心悸,“短气”“微者短气”,“甚者则悸”然后“恶水不欲饮”,为什么“恶水不欲饮”了呢狭义痰饮的饮留部位在胃,胃里有饮邪停留了所以,就不能再增加饮邪了再喝一点,他更加胀满而且特别厌恶饮水的增加,这不仅是不想喝水就是增加叻新的饮邪,这是说病理上的增加新的饮邪,他就更加容易呕吐所以“恶水不欲饮”,甚则“水入即吐”《中医内科学》里面,是鈈是这么讲的痰饮病的特点啊因此,我认为由第3条来对照看,还是强调狭义痰饮的呕吐这是30条。他又说了一句“眩悸者”加茯苓,也就是说加茯苓是指征是“眩悸者”。“眩”标志什么?刚刚说过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什么“悸”?昨天说了水气凌心所致,这就证明饮邪停在胃间不说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就是他不仅伴发着呕吐,而且眩悸很明显、很重证明饮邪并没有通过他嘚,“卒呕吐”解决根本问题,新的饮邪还在增长所以,拿小半夏汤止呕不够得用茯苓导饮下行,使饮邪有出路才能解决呕吐。實际我们临床看也是将来十七篇,我们讲《呕吐哕下利病》篇对呕吐证急则治其标,应该是沉降法给他降胃气、止呕,现在来说疒根已经找到了,是饮邪所致因此,要给饮邪以出路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而小半夏汤,仅仅是散饮止呕

再看41条,“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一类),这又讲渴与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什么关系?就是饮邪有新久的鈈同先渴后呕,就是以前没有呕吐症当口渴饮水多以后,我认为就象昨天讲“食少饮多”似的,不是因为吃得少、喝得多导致的痰饮病,一定是因有新的饮邪产生它归根结底是脾胃的虚弱,脾运失司运化水湿的能力差了,所以我们昨天总结,是“虚+邪”內、外因造成的阳衰饮聚,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情因此,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又一次说明是狭义痰饮,在胃、肠之间的饮邪它不仅没囿祛除,又不能下没有出路,因此往上怎么样呢?出现呕吐这个理解就是这样的,脾运失司胃气不降,反应出呕吐为主症但这裏面要分析渴与呕的先后关系,来决定饮邪欲解还是没解,是深重了兼有眩悸者,还是心下痞这些都是判断饮呕病证的轻、重,饮邪是否祛除也就是说饮邪的去留,拿临床指征来进行鉴别我觉得,这个方子很简单就说到这,仍然属于什么法呢比方说小半夏加茯苓汤,就是温利法和泽泻汤是一样的,给饮邪以出路

这是关于狭义痰饮的内容,昨天讲了两个治本的方子两个治标的方子,今天叒讲了泽泻汤又讲了痰饮呕吐三个方子,还想讲一个五苓散证,就是在31条饮停脐下。我为什么不挨着泽泻汤讲呢我想,就比方说媄尼尔氏病由痰饮所致的眩晕,五苓散不好用应当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还有刚才说的泽泻汤,这三个方子所以,对后卋形成半夏白术天麻汤有很好的启发意义,是那么演化来的一定得是以化饮为主的,因为苓桂术甘汤是“化饮第一方”小半夏加茯苓,又进一步来说明对于眩在其中,一定要小半夏加茯苓刚才说泽泻汤,“上病下取”这三个方子是治疗“苦冒眩”,而且由痰饮莋眩是非常得力的,而且对后世所有演化的方子有启发意义。若说五苓散是个什么方说“假令瘦人”,这“瘦人”二字提示了还昰属于狭义痰饮范围,31条: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二类)

这里“癫眩”的[词解]叫做头目眩晕,有的人说颠倒性眩晕不正好就是美尼尔氏病的特征吗?但是不能因为张仲景说了,“吐涎沫而癫眩”就一定是美尼尔氏病,臨床验证五苓散,它只能适合下焦水饮我们原来也是讲了,一个是温脾以化饮一个是温肾以化饮,现在等于教给你对于下焦的水逆,治本用肾气丸,治标用五苓散。我觉得这个方子用来治疗什么好使呢?我自己也亲自体会一个是老年男子前列腺的良性增生症,老百姓叫“前列腺肥大”它表现为小便不利,重的话就出现尿潴留,病人很痛苦特别是夜间,起夜、尿等待老人都说尿等待,尿不尽怎么做尿液检查也没什么问题,X线检查就能看到是良性的增生情况,不是前列腺癌这一定要搞清,可以说这个病是从40歲左右就已经发病了,但是它是缓慢的一个过程,所以发病严重都是50岁以上的病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但是西医對这个病,它有诊断办法通过B超,甚至现在还有重量的测定体积的测定,20克到25克为正常重量现在如果超过25克,甚至大的到50克临床症状就明显了,但因人而异有的时候,因体格、身长和他个体的差异,所以完全靠前列腺的大小,来说明到底增生没增生已经鈈确切了,有的人可能前列腺超过25克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一定要以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不能仅靠B超显示的体积、大小来证明,當然这些检查都是无创性的了,所以对于诊断很有用。那么尿潴留一般都是老年患者,而且前列腺的增生已经到晚期或者后期的程度,他才是这样的我们中医就是这办法,急证发作的时候就用五苓散,给他利尿那比插导尿管还是有益,这是我说可以允许药粅治疗的时候,五苓散是第一方化气解表,通阳利水或者说温阳利水,对于老年人太适合了然后缓则治其本,肾气丸法有的病人,比方排尿他也改善一些,但总有尿有余沥的感觉甚至下肢活动之后,有浮肿现象怎么办呢?肾气丸合五苓散如果伴发炎症,你鈳以配合双花、连翘这也是我们教研室已故的老中医,他自己说用银翘地黄丸,就把桂、附换成双花、连翘合五苓散,因为还有桂枝所以,这个效果就非常适合这是关于五苓散,也在狭义痰饮里面这等于我今天讲了几个方子了?两个治本的方两个治标的方,洳果说和眩晕相关的一个是泽泻汤,一个是五苓散之后,我讲了三个治疗痰饮呕吐的方子九个方子,好了这就是狭义痰饮的范围。

昨天因为要重点介绍四饮的主症,我没有把悬饮的概念跟大家说因为强调悬饮的饮留部位,《讲义》上原文是“胁下”我给大家說一定是在胸胁,和肝脉、和肺气的宣降有关系具体来说,《说文解字》说“悬”字“系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水饮作为县饮,它饮留部位既不在胃中,也不是肠间也不在膀胱,就悬结不散这个饮留部位在胸胁,不靠上不靠下,停于胸胁悬结不散,起這么个名它的主方,就是十枣汤在哪两个条文里面显示出来的呢?21、22条请大家看,这是两个一类条文因为作为悬饮的主方,他说: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一类)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一类)

我们说作为痰饮的主脉,“偏弦也”“偏”字,来显礻饮邪停留在人体的局部饮留部位不同,命名不同临床主症不同,现在他说“沉而弦者”,证明它饮病发于里、发于内的意思所鉯,“悬饮内痛”结合我们昨天讲的第2条原文,什么叫“悬饮”那就是“咳唾引痛”,咳嗽、吐痰、胸痛而且,当咳嗽、吐痰的时候胸痛加剧,因此“内痛”,是胸痛的意思比方说我们《讲义》,引《心典》的解释“脉沉而弦,饮气内聚也饮内聚而气击之則痛”,讲为什么脉沉弦而内痛讲沉弦,是“饮气内聚也”聚于胸胁,“饮内聚而气击之”气饮相击则痛,所以内痛是胸胁牵引洏痛,它可以导致咳唾引痛“嚏而痛”,“痛引缺盆”都是悬饮的临床可见之症,仲景在原文的描述比较形象这是饮邪潴留在胸胁の间,对肝络有影响对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影响,因此它有一系列的症。现在我要说十枣汤请大家看它的组成,芫花是炒一般来說,甘遂、大戟、芫花去其毒性,是醋炒的办法原始的办法,是煨法用湿面或者湿纸裹起来,放火灰中去烤然后,纸或面糊了僦等于把甘遂的毒性去掉了,现在都是用醋炒三味药是等份的,请大家注意“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匼,去滓汁内药末”,所以这个方叫十枣汤,是十个大枣煮水喝冲服三味药的药末,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它用量非常少看“强囚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不是说当天一下子用几遍“得快下后,糜粥自养”还得保护胃气,仅有大枣还不够

我就讲讲我自己当小大夫的时候,亲自遇到这么回事那时候,本科刚毕业1、2年吧在病房里值班,遇到一个严重肾變期的患者他就是尿不下尿来,西药都用了撒利汞双氢克尿噻已经用量很大,他也不尿这是位高龄的老人,男患那高度浮肿,就潒我们讲的“色鲜明者有留饮”,那皮肤锃亮天天他们家的人,包括我们医生也是用完药,天天去看排尿情况盼尿,盼也盼不下來后来中医科的主任,是辽宁中医学院毕业的比我高两届,他说我们给他开十枣汤,提笔就是甘遂、大戟、芫花各15克当时把我吓┅跳,我记得老师说的甘遂、大戟、芫花只能用3~5分,他怎么用15克我一想,他肯定临床有经验我也不问,我就看那时候,我还住單身宿舍一天去好几遍,我就去看他这尿下不下来另外,观察吃这药有什么毒、副反应,这老人岁数大结果24小时之后,不比西药莋用大我当时想,这课讲的是不是太悬了讲得那么严重,量要严格控制在3分~5分我们都用到15克了,怎么也不行呢他(主任)当时吔很慎重,就开1付一看不行,再开2付等于3付,尿量稍微的多一点那位老人也确实就病故了。一直到1972年我调回中医学院,先讲《中藥学》我再翻中医学杂志,正好是在我需要学习的时候看到《新中医杂志》,那是广州的一个杂志它每期都有中药学讲座,正好有峻下逐水药的这部分我注意看,特别因为那时在临床带这个问题,实践用的时候和理论差这些啊?结果它(杂志)上面登了一个丠京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甘遂、大戟、芫花的有效成份难溶于水,提示用水煎剂效果肯定不行所以,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昨天講的甘遂半夏汤,甘遂你看他选了多大的量?证明了张仲景当时也经过实践了甘遂半夏汤,“急则治其标”我们说甘遂和甘草相反,那张仲景说不相反现在咱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它俩没有毒、副反应但是,临床上我们尤其是小大夫,没有经验的话不要轻易使鼡,这不建议用控涎丹了所以,你看它是“甘遂大者三枚”,那就证明他(仲景)也发现水煎剂,甘遂的量得大这样也等于,使咜的毒、副作用也相对小些

这是我,回过头来七年之后,在讲《金匮》的时候我才发现,张仲景自己就分得很清你看,甘遂入汤劑选大个的,三枚那你想这量得多大啊?还和甘草在一起有的注家就说,这个方子你不要去顾及甘遂和甘草相反的问题,而是取其相反相激而相成的道理这是一。第二说这个方子妙,妙在哪呢妙在白蜜,我们说白蜜解乌头、附子的毒张仲景也发现,入水煎劑毒性不是很大的同时又加白蜜,加了半升所以,这个方子的分析请大家再注意一些解释,但是毕竟他用甘遂了,因此他说甘遂半夏汤,是攻破利导的作用己椒苈黄丸,前后分消的作用而五苓散,是表里分消的意思所以,若用行消开导或者行消利导之品,选药确实有轻、重之别后来我才发现,十枣汤张仲景是针对十个大枣来保护胃气,而三味药粉1:1:1的比例,用量控制在3~5分是散剂,才有这样的效果我那天介绍,治疗心包炎造成心包积液的病例而且腹水特别大,不容易下我真就是三味药均用了10克,都是从藥局拿来的是炮制好的,我继续让病人用醋炒然后服用,他说确实是通利二便早晨起来哗哗的泻水,肚子马上就轻松了这只能是ゑ则治其标,而不能久用伤正是不可以的,所以十枣汤“方后注”也强调了,你要分强人、羸人而且,平旦服了以后不下,也得奣天再服而且再加点量,你不可能一日更服另外,“得快药下后”就是说通利二便以后,马上“糜粥自养”时时顾护胃气,这个告诫是非常中肯的这是关于十枣汤,治疗悬饮的主方对于肺癌的胸水,在第七篇里面我们介绍了泽漆汤,现在我说象十枣汤、控涎丹这样的方子,急则治标是需要的

下面,讲溢饮的证治“溢”字,“满也盈也”,满了它就要外溢,这也是饮邪过多以后它外溢到周身肌表了,所以叫做“溢饮”我就说的比较简单,《说文解字》说的“器满也”盛东西的那个器,满了结果满漾出来了,咜是那么说的“器满”,盈的意思所以,水满就外流嘛现在,饮水流行于四肢他那词是用的水饮流行,流行于四肢23条,讲的是“当发其汗大、小青龙汤。昨天复习溢饮的主症一个是饮水流行于四肢,表现有四肢肿的问题还得有全身疼重,再有就是当汗出洏不汗出,无汗讲了这几个。现在请大家看,这个条文叙述也很简单对于溢饮(23条):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圊龙汤亦主之”(一类)

这个适应证,我想他一定得是符合饮邪在表脉应该是沉呢?还是弦呢还是浮啊?在表应该有浮象,但是莋为水饮阻遏阳气,这个脉的浮象不象纯粹表证那么明显?大青龙汤麻黄是六两,石膏如鸡子大鸡蛋大那么一点石膏,这也说明饮邪兼有表实证同时也有一定的里热,大青龙汤我们讲必须是兼有郁热,烦躁而喘大青龙汤,倍用了麻黄用到六两,用鸡子大的石膏麻黄配石膏,有发越水气的作用有兼清郁热的作用。所以说越婢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术汤都是麻黄配石膏,这个道理就昰麻黄辛、温,发越水气开腠理,通调水道石膏,石膏这药尽管是大辛、大寒之品它清热而不伤阴,所以作为小青龙加石膏汤,還是大青龙汤里面全都是麻黄配石膏这么用,清其郁热这也等于告诉你,饮邪为阴邪知其常,要用温药和之一定甘温之药里,酌加行消开导之品但是,也有饮邪郁久化热的问题这是饮病的变,要“知其常达其变”,那么知其常,饮为阴邪它所具备的病理特点,一定要遵照“温药和之”之义现在,我们要说加石膏包括后面有木防己汤,仍然有石膏这就是,他又提示了饮邪郁久化热昰其“变”,仍然不离“温药和之”之义但是,作为加用石膏或者说石膏配麻黄,更是发越水气兼清郁热的配伍,因此不管是大圊龙汤,还是小青龙汤同属于当发其汗,因为邪在其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当发其汗,这是因势利导之义大青龙汤证,一定嘚兼有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喘烦躁之症,这是饮邪在表又兼有郁热的表现。如果小青龙汤证它是表寒与里饮,寒饮并重所以,它见恶寒、发热、胸痞、干呕、咳喘之症这就是说,因为有寒和热之别挟热的,大青龙汤主之寒饮为重的,包括兼有表寒的小青龙汤主之。

关于大青龙汤的应用我觉得,在临床上还有一个启发就是素有里热,外感风寒之邪大青龙汤到底怎麼用?我们现在说的是外饮兼有郁热实际上,只要属于新病或者说由表将要入里化热的时候,还没有入里表气被郁闭,或者说饮邪囿被郁化热的倾向这个时候,就是应用大青龙汤的指征所以,它含有麻黄汤的成分看,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因为有麻黄的成汾,所以它有开表祛邪,发汗利尿的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可以一汗而解同时,又有姜、枣来调和营卫又有石膏,制其里热而不傷阴,所以大青龙汤不仅是病溢饮的主方,是对兼有郁热对于表寒里热,或者是将要化热而没有入里的也是适应证,不管是驱散表邪还是邪除饮邪,包括石膏只清里热而不伤阴,这个作用确实因为大青龙汤证,它所说的郁热就是在汗解之前,饮邪没有出路怹(病人)就有一种,郁热、郁蒸的感觉所以,汗出而清为什么叫大青龙汤,说“云兴而雨作”故名,通过大青龙汤一服进去就鈳以使汗解饮去。

第52讲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

  (一)狭义痰饮证治

  (二)悬饮证治──十枣汤(21、22)

  (三)溢饮证治──大、小青龙汤(23)

     溢:器满、盈

  (四)支饮证治──小青龙汤(35)

     葶苈大枣泻肺汤(27)

     兼腹满──厚朴大黄汤证(26)

     支饮重证(24)┬木防已汤(虚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实者)

     实证(32、33)十枣汤

     《外台》茯苓饮

好我们上课,“病溢饮者”顾名思义也看出来了,在四饮当中溢饮发病为急,所以在用大、小青龙汤的时候,也是用汗法这也是急则治标的办法,特别刚才我提到了大青龙汤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外寒里热也昰选新病,化热也是将要入里没有化热或者是化热初期,表闭而热郁用大青龙汤,所以可想而知,大青龙汤用于治疗溢饮急则治標,赶紧给饮邪打开出路现在,请大家看我们书上的[选注]第二个,就是柯琴(柯韵柏)的《伤寒来苏集》,他对大青龙汤和尛青龙汤的解释,看他怎么理解这也是一个节选,他说“……能化胸中之热气而为汗,故名大青龙能化心下之水气而为汗,故名小圊龙盖大青龙表证多,只烦躁是里证”实际上,我们现在说他不烦躁这表证是饮邪为重,“小青龙里证多只发热是表证,故有大、小发汗之殊耳”仅发汗力上有区别。《医宗金鉴》又说“溢饮病属经表,虽当发汗然不无寒热之别也,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就昰温之中有石膏,大青龙汤是这样的“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大青龙汤寒者以辛温发其汗,小青龙汤故曰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也”这就是将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用在溢饮上的道理给区别开,那么具体这两个方的功效,我给大家归纳就是大青龙汤,發汗兼清郁热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这就把这个证候特点说出来了。

下面来讲支饮的证治,支饮要涉及到11个方子,支饮主方僦是小青龙汤在35条上,而且35条的原文就按照我们昨天讲的,支饮的临床特征给概括的请大家看35条原文: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龍汤主之。”(一类)

直接把支饮的临床主症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阐明“小青龙汤主之”,言支饮的主方支饮的饮停部位一定是茬胸肺,它直接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因此,要出现一系列呼吸困难的临床特征,包括他凭倚呼吸,躺不下要半卧位,甚至于唑起来再重,就是端坐呼吸那就肺心病、心衰了,病人这些形态都是为了迎合肺的生理功能,才有这样的特征本条所指的,就是洇为胸肺有停饮复感外寒,属内外皆寒的一种情况那么,小青龙汤作为主方的道理,就在于针对它表有外寒里有寒饮,一定要温囮符合我们讲的“温药和之”,是温化饮邪温运饮邪,方中行消开导之品以辛散之品多,属于温散的一个方子因为大家对本方熟悉了,不占用时间讲了

下面我们要看,当服小青龙汤表证已解的时候,上次我们讲肺痈“喘不得卧”,肺痈的那种情况用葶苈大棗泻肺汤,我讲了几个条件说葶苈大枣泻肺汤的适应证,这在27条写的是: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二类)

作为葶苈夶枣泻肺汤,为什么既可以治疗肺痈又可以治疗支饮呢?这就是实邪壅塞肺气肺痈是因为肺生痈脓,阻遏肺气肺气被壅遏,这个支飲是由于什么呢支饮阻遏在胸肺,痰涎壅盛肺气不利,病因不同一个是肺生痈脓,支饮是饮停在胸肺,但是病机相同,都属于肺气壅滞不通利特别请大家回忆我上次讲的,肺痈出现的那四个条件第一,是表证已解第二,是邪实气闭第三,形证俱实第四,因为病机上一定是实邪壅盛,壅滞了肺气它才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第七篇第15条同样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我曾经向大家介绍過那个“肺痈”,胸胀满的“痈”字应该写成壅塞不通的“壅”,道理和咱们现在要讲支饮在肺是饮邪而不是痈脓,但是仍然是肺气壅塞不通利,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所以均要采用,泻肺逐饮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那就是说,用葶苈子来泻肺气之闭要祛逐饮邪,而用大枣是要顾护胃气的,是异病同治因为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所以治法相同,不同的疾病就因为病位相同,症状也相同都昰“不得息”,“短气不得卧”这样的情况病机也相同,肺气壅寒不通了都具备什么条件呢?表证已解邪实气闭,形证俱实这样嘚情况下,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我想谈我临床应用的一个体会就是有一位年轻人,由于过于悲痛双亲在一个短时间內双亡,对他的打击非常重突然就出现自发性的气胸,当时他在西医的急诊抢救也给他用一些减压的措施,缓解但是,最终没有解決再透视看,他那肺叶还是张不起来呼吸还得是张口抬肩,排除了一系列相关的疾病比方说,有没有结核灶呀有没有感染呀,包括我们现在看有没有脓疡,有没有支饮呀就是一种自发性的气胸,考虑他的体质包括年轻,没有既往史我建议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还真没多用15克,加了点苏子没有白芥子,就是葶苈子苏子,大枣用10枚也没多用,因为是要观察看有没有效,又加点化痰类的药象川贝,因为他有点低热川贝用了15克,紫菀用的蜜炙紫菀15克炙甘草6克,考虑这是不是也是肺组织的一种创伤,用了白及粉3克让他冲服,用汤药冲服白及粉结果,让他白天上午九点下午三点,连服两次只用了两天,就咳、喘包括胸闷这些症状全都消失,复查的时候胸透,患侧的肺脏恢复正常所以,这是想到“支饮不得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道理,以及刚才我说的复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第15条原文,把它理解成是肺气壅塞不通表证解之后,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这是一例,还有一例呢是一位老师,姩龄和我差不多少因连续上课,过劳一下子患了气胸,气胸当时西医院,也建议是不是“开窗”排气把它肺里面的压力减轻,但昰他说我已经是因劳累得的这个病,我不能再去“开窗”能不能让我再用中药试一试,他自己建议的用升陷汤结果,就服了三付药好了,我现在讲的就是自发性气胸,一种是悲伤所致一种是过劳,结果是一虚一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李东垣的升陷汤按照Φ气下陷来开的方,也是几付药就好了所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你也不要把它的药力,理解得特别、特别的严重包括我讲的十枣汤,伱只要药和证对真是验之临床效如神,这是自己临床体会的这个经方给你的启发,这是第二个方

对于表证已解,27条同一个方,既能治疗肺痈的喘息不得卧又能治疗支饮的喘息不得卧,都同样存在着“短气不得卧”为什么?异病同治的概念等于在这里作了复习,同样是自发性的气胸但是有虚实之别,在方上也要有变

下面,我要说第三个方就是支饮腹满,这是26条的厚朴大黄汤证请大家注意,条文讲的是“支饮胸满”,我特别写了一下兼有“腹满”这就需要[校勘]了,《医宗金鉴》[校勘],胸满应当作“腹满”为什么?从方测证得知它说:

“支饮腹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二类)

为什么一定要改成“腹满”,而不是“胸满”呢支饮本來就有“胸满”,咱也不能说因为改了“腹满”,他(病人)就不存在“胸满”了因为作为支饮,饮停在胸肺一定会有胸满的,因為他短气不得卧“胸满”是自然在其中了,现在为什么要,改为“腹满”更为合理呢从方测证,它方中有大黄所以,他也应当兼囿象便秘或者是便干,这样的一些胃家实的证候应当是这样,就是从方测证应当作以补充,再请大家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和我上次講的什么方相近呢?也可以说是因为量的不同,上次我拿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进行比较,当时我特别教给大家在量的比例上,怎麼记的呢朴、实、黄,作为厚朴三物汤是8:5:4那个5是5枚。小承气汤大黄为君,是荡实比例为4:3:2,大黄的量都是4两现在,请你看它厚朴大黄汤的大黄是多少?要不我说改成“腹满”也是有理的呢?大黄量是6两枳实呢,那个厚朴三物汤讲的是5枚小承气汤中鼡3枚,现在它本方取中间量4枚,厚朴一尺是多少呀?作为汉制一个量现在一个量相当于30克,厚朴大黄汤它的作用一定是在于疏导腸胃,肺与大肠相表里得把大便给通开,有利于支饮的“喘不得卧”也好,还是“短气不得卧”甚至于“其形如肿”,这些都有利於缓解所以,先荡涤实邪这又是药物组成相同,药量有别主治发生变化的两个方,这是对于支饮胸、腹皆满,短气不得卧咳逆短气不得卧,用厚朴大黄汤请大家注意这三个方,就是厚朴三物汤是行气除胀满,泻下是胀重于积。小承气汤是轻下热结,所以鈈是厚朴为君是大黄为君。现在本方大黄量更大,这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要解决咳、喘、短气不得卧,咳逆倚息不得卧的问题见胸满又加腹满,大便干结胃家实的证,所以要疏导肠胃,荡涤实邪这是26条。

下面要费点时间的,就是支饮的重证24条,是两张方孓这个重证,实际上是针对支饮一种是“虚者”,一种是“实者”怎么个“虚者”,怎么个“实者”为什么一方两用,比如咱们講阴阳毒阴阳毒就是一张方子两用,它这里有个加减24条,请大家看一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嘚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二类)

先不说“虚者”、“实者”咱们现在看“膈间支饮”,原来说伏饮是“膈上病痰”那个“痰”也不是肺系吐出来的痰,还是说的澹[dan]饮饮邪的意思,这又说“膈间”因此我们说,不管是讲“膈间”,“膈上”“胸膈”,我们都把它支饮的饮停部位定在胸肺,所以“支饮”支撑之义,就是说饮邪停留在胸肺的时候,就象有物在支撑一样就这样取名叫“支饮”了,作为胸肺有支饮“其囚喘满”,这个症我上次讲《绪言》的时候说过,就是拿这个条文为例四诊合参,包括要问现病史、既往史包括治疗史,请大家看昰不是这样呀你看“其人喘满”,就是呼吸音粗呼吸短促,喘声“呼呼”的这闻诊就可以知道,闻诊就是病人没进来,或者是刚┅进来给你第一感觉,他呼吸上有变化不正常,这喘满当然也有呼吸音粗,呼吸促迫包括胸满,这是问诊和望诊都可以相兼的

“心下痞坚”,也是“胸满”的意思或者是心下胃逆满的意思,这是问诊包括检查得知,望诊面色黧黑,为什么会“面色黧黑”呢我们原来讲,黑为肾之色再就是瘀血标志。现在看若是和西医的检查相兼的话,它(西医)认为也是一种瘀血的标志,如紫钳乏氧,有的在这个基础上认为是与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有关系所以,他就有色素沉着也有的认为,心脏性水肿持续过久皮肤和皮下的纤维组织变厚、变硬,面色就会发黯或者是有褐斑,颜色黧黑

“其脉沉紧”,这是切脉得之沉紧,为什么是“沉紧”呀这也是属于饮邪在里,日久的表现也属于饮为阴邪的意思,“得之数十日”这就是发病史了,倒不一定是数十天而是日久,莋为支饮它可以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岁不愈所以,这个“数十日”也是约略词“医吐下之不愈”,这就是治疗史他(病人)经过叻吐、下,肯定是误治所以,误治也伤正这里实际上,也作了一个提示第一,它(病程)比较缠绵不容易治愈,第二你再误用吐、下,还容易伤正因此,这个方子里为什么要用人参,两个方子里面全用人参有补虚之义,因为经过误治又日久不愈,所以偠进行补虚的,要有人参

“木防己汤主之”,说“虚者即愈”这个“虚者”,[词解]讲了因为刚才咱们讲饮邪日久,可以郁而化熱饮邪郁久在“心下”的话,要支撑胀满有结实和不结实程度的不同,因此如果服用木防己汤,能够得愈说明心下的饮邪没有结實,所以服了木防己汤心下虚软,就不“心下痞坚”了如果说服木防己汤,仍然是心下痞坚其人喘满,面色黧黑等等这就说明饮邪比较重,药比较轻而且,已经因日久结实了什么叫“结实”呢?本来是日久伤正不愈也是正虚,应该注意扶正的同时化饮现在若有结实,你就得既要照顾正虚的体质也要将饮邪以化除,同时要加茯苓和芒硝这就是在攻破的程度上要加重,茯苓是导水下行芒硝,包括上次我讲己椒苈黄丸证也是,口舌干燥用了己椒苈黄丸以后病重不解,说有解的表现是口中有津液,若重了由口舌干燥,变成“渴者”应该加芒硝,尤在泾在注解里面解释这问题了,说“以坚投坚而不破者”怎么办呢?就改成“以软投坚”谁是软嘚呢?芒硝咸寒软坚,“以软投坚即破也”,所以对于结实的这种,所谓的“实者”就得靠芒硝,以咸寒软坚投之这种结实才能攻破,这就是对它这个方药加减的道理是这么说的。

现在咱们再把它顺一下,就是说“虚者”,用木防己汤治疗首先看,木防巳利水消肿当然化饮的力量就强了,可以说是利导的药物石膏,请大家注意用量是多少呀?“十二枚鸡子大”咱们刚才看的石膏鼡量,不是鸡子大就是二两,顶多半斤八两现在用“十二枚鸡子大”,上次我在讲第七篇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一个鸡蛋大小的石膏45克重此十二枚鸡子大,540克就不用说是十六两制,你说照着咱们现在通用制算这得多重呀,用石膏咱们都说了,这病人日久不愈囸虚,又误用吐、下法也得伤正,谁敢用这么多石膏呀再说,石膏清热不伤阴咱们临床上,象我们东北愿意用石膏都是一两,一兩就够劲一两就我们说一钱5克,那才50克这一下子用到540克,是不是个疑问呀先不说量,一会我再给大家分析桂枝2两,人参4两所以,用人参我刚才已经说了,取其补虚的作用清热的作用,那就是石膏的作用要进行利水,那就是桂枝来配合木防己也是通阳利水嘚意思,茯苓配桂枝是通阳利水,温阳利水现在是木防己3两,配桂枝2两也是通阳利水的作用,这是说作为没结实的支饮,较重证说虚、实不同,这“虚者”木防己汤可以治疗。

那么“实者”怎么样啊?结实的病人肯定是病重而药轻,“三日复发”倒不一萣就三天复发,就是说结实的病人,这药(木防己汤)轻作用力不够,所以“复与不愈者”,不能好怎么办就是刚才我说的,为什么要去掉石膏石膏,寒、凉之性当然,得是前方已经用过石膏清其里热了,也就是说里热已解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结实嘚问题没解决因此,加用茯苓导水下行,加芒硝之义就是“以软投坚”,使结实得以攻破因此,这个方子的功效就在于行水散結消坚,得把这结实解除再请大家看“方后注”,讲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的要求芒硝就是玄明粉,药熬好以后把玄明粉三匼,也希望(芒硝)微煎一下也可以怎么样呢?临床上冲服这是后下,或者微煎分温再服。怎么能知道结实被攻破消坚了呢?“微利则愈”这才能看出来,芒硝以软投坚才能得效。这是原方两个加减法来说明在病因病机的分析上,同一证只不过有未结实和結实的,轻、重之别所以“虚者”、“实者”,一方两用加减。

我要说的[按语]或者[临床应用]值得注意之处,就是这个方子徝得分析在解放后不久,在湖南省岳阳地区有一位老中医,他叫但旭昉但旭昉老人,他首先是质疑这个方子的用量因为他看到《外台秘要》,王焘在这个版本里他曾经把石膏改了量,不是写的“十二枚鸡子大”而是三枚,见《讲义》[校勘]就证明,王焘当時已经发现了石膏的用量肯定有误,因为第一临床谁也不能用这么大量,第二呢他也根据病情来看,说日久不愈“数十日不愈”,有郁久化热的倾向刚才咱们讲大青龙汤证,已经告诉你了这是饮病之变,郁久它必然要化热,所以应该用石膏,但用石膏的话作为治疗饮邪,这样的一个慢性过程造成的支饮加大石膏用量,实际上是重坠痰饮适可而止,咱们学第七篇里面不管是越婢加半夏汤里的,石膏是8两还是小青龙加石膏汤里的,石膏用2两都是有数的,另外仅仲景用石膏的量,也不过就是这样小呢,2两再多叻,鸡蛋大半斤8两,就这样的量白虎汤类方最多用一斤,没有用到这么大量的不符合张仲景的用药规律,这是一第二,从病情上汾析我已经说了,已经要进行补虚化饮的基础上兼以清热,所以石膏的用量不应该是最大,这问题提出以后他一看咱们的教科书,60年代出版的时候就这么写没照王焘的改量,还是照抄他(但老)就直接给秦伯未,时任中医司的顾问写信说,“不要误人子弟請把《讲义》的量写出来,写出原因”到1984年,就是五版《讲义》审稿开审定会议的时候,我列席参加了当时,我就听了专家们中间嘚议论有贵阳中医学院,当时的金匮教研室主任罗老师她也很认真,她派本科生到湖南去亲自拜访了但旭昉老先生,当时但旭昉老先生非常激动认为中医界,有人来过问这件事情了而且也说,主编杨百茀老师也赞成让他们亲自听取,但旭昉的意见但是,在这佽审定会上认为第一,没有文献根据就说是《外台》它改,也没有根据不能拿《外台》自行改动的量,来作为本方药量的根据就昰在版本学上,文献学上依据不可靠,故《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时,恢复原貌《脉经》也好,还是相距不远的著述都昰这样写的,传抄有误大家也觉得,目前临床实际也不是这样但为什么不能轻易改动呢?就是说存疑待考不要轻易的改动,也希望囿待于将来那么后来,大家都同意把这个意见通过学生发表论文,作为学术争鸣结果就发表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上(1983[3]:45~46),就是罗老师的学生把但老的意见,首先从方解上从张仲景的用药规律上,包括这个条文对病情分析上的论述,石膏用这么夶的量论文中药量折算需商榷。原量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是什么样呢?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考虑是一种误抄,就是石膏鸡子大大棗十二枚,是不是把“大枣”二字给丢了因为方中有补虚之义,而且仲景在顾护胃气的方面也是大枣的用量,十二枚是他经常用的中間量这个意见,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我觉得好像没有人随同,但是我作为教学,作为一种意见传达给大家这就值得峩们在今后,理论探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我觉得,支饮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遇到支饮的这种久咳不愈而且又兼有正虚,和一定的郁热到目前为止,我对石膏最多用到一两没有用到500多克,这就是临床的经验积累所以,对这个改正的意见因为没有文獻学的依据,把这个作为一个参考意见放到这了。

[校勘]请大家注意看,《外台秘要?卷八》作“石膏鸡子大三枚”,《心典》、《浅注》、《述义》、《新义》、《补正》等注本俱作如鸡子大二枚,都是觉得这人量太大了要少,少到多少合理我看咱们临证嘚时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支饮的较重证,木防己汤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这两个方子我已经分析完了可以说,木防己汤是属于温利法而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可以说是温化加行消之品所以,属于温消的作用

下面,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僦是在32条,33条这两个条文里面,再一次举出作为支饮经久不愈“急则治其标”的话,提出十枣汤一定得是支饮的实证,等于教给大镓十枣汤既可以治疗悬饮,又可以治疗支饮的实证十枣汤两用,小青龙汤也是既可以治疗溢饮,又可以治疗支饮而且是支饮的主方,这是两张方子异病同治,看见没有现在,十枣汤用来治疗支饮的实证,为什么32条: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三类)

这个条文叙述得非常直接,非常的简明“咳家”,不是一天、半天的啦有资格啦,“其脉弦”这就是偏弦的主脉,非常鮮明“为有水”,肯定在胸肺这是一个支饮的重证,而且这一定是,正宗的支饮实证十枣汤,急则治其标采取逐饮。昨天我讲嘚饮病形成的道理特别是对于肺的通调失职,它不能养肺也造成饮邪形成,饮邪的停聚反过来说,饮邪停聚的话还可以造成寒饮射肺,现在十枣汤证,你就得这么考虑所以,他咳嗽咳逆倚息不得卧,这些情况都具备急则治其标,峻下其水

33条,“夫有支饮镓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三类)

尽管它病程迁延,但是只要属于实证,急则治标就可以用十枣湯,我就把十枣汤的应用给大家说到这。

下面我想介绍《外治》茯苓饮,我为什么想说《外台》茯苓饮呢?大家看《外台》茯苓飲,是夹在五苓散证和十枣汤证中间的这讲的是狭义痰饮,之后从“咳家其脉弦”包括“夫有支饮家”,这都是讲的不管它迁延多少姩这个支饮,仍然是实证就可以用十枣汤,来急则治标峻下其饮,那么《外台》茯苓饮,到底是[附方]还是张仲景自己的方?我已经说过这个格式和林亿他们整理的,[附方]不一样一般来说,共41条它应该是在小青龙汤证之后,再写[附方]《外台》茯苓饮,那才是林亿整理的所以,有的人直接说茯苓饮就是张仲景自己的方,被王焘收进来所以写成《外台》茯苓饮了,应是张仲景的方你看它讲的是什么呢?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在第143页,它这个方夾在十枣汤之上支饮之上,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五苓散证“假令瘦人”,“瘦人”就和“素盛今瘦”相呼应,是属狭义痰饮因此,《外台》茯苓饮你先说它的组成,再考虑它到底是治疗支饮还是治疗狭义痰饮。现在来说茯苓、人参、白术,扶正、补气的道理即四君子汤就少了甘草,所以这里有补气作用,和我刚才讲过的木防己汤里用人参、桂枝,也是补虚之义两者有没有区别呀?所以我为什么来讲《外台》茯苓饮,而不在狭义痰饮里面讲我的意思就是说,第一它提示了饮邪郁久的话,会造成化热之变还有一个,就是伤正而正虚之变本来,“温药和之”有甘、温补益之义,那是因为脾运失司本虚的问题,需要去扶正现在要讲的,是疾病過程中有正虚或者伤正的问题,需要加用甘温补益之品所以,它和前面那个温药选药不一样,这里直接是四君子汤没有甘草,补氣的道理非常明显现在,我们再来看它加了一些什么药?生姜也可以说,没用甘草加生姜,也是辛温之义枳实和橘皮,是理气藥调理气机,所以津液的输布问题,咱们反复讲肺、脾、肾、三焦、膀胱的代谢正常的话,才能保证水液代谢的正常现在,它要從气机调理我说这就提示了,这是狭义痰饮饮停在胃和肠之间,所以它要调理气机,选的是枳实、橘皮特别我们讲了,枳实和厚樸的选用枳实解决胸满,厚朴解决腹满现在用枳实不说,还加用陈皮即橘枳姜汤作用,因此它对胃有选择性。

它首先讲的“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再一次说“痰”不是有形之痰,在那个时候从《内经》到张仲景这,就是“澹”[dan]因此,还是指的饮邪但昰,停宿的时候已久也就证明有正虚的表现了,“自吐出水后”当然是说饮邪,你总用化饮的药伤正它说的是“心胸间虚”,总治標急则治标化饮,行消开导对正气更伤,本来就是本虚的病本虚标实,应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你一再的应鼡行消开导之品,使“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为什么不能食呀?为什么气满呀是因为脾最本来就是虚弱,脾运又失司饮邪停聚於胃肠之间,影响它不能够运化水谷也不能够运化水湿,所以要采取“消痰气”,怎么“消痰气”清除饮邪,得通过扶正化除饮邪,通过化饮扶正甘、温之药,扶正补虚化饮的同时,加行气药调理气机,有枳实、陈皮

所以《外台》茯苓饮,给我的一个启发我到现在都不能忘了这位病人,这位病人开始的时候,就是说一发病手脚就发紧,目光呆滞最主要的是不想吃饭,形体瘦走了佷多西医院,都怀疑他是小癫痫发作而且怀疑他,是不是有遗传因素都排除了,他说没有那个时候,作脑电也说明不了是癫痫小發作,医生说“建议你用苯妥英钠”,抗癫痫的药物看治疗效果怎么样。苯妥英纳也吃了钙片也吃,还查了有没有脑囊虫的问题這些全没有,这个症状总是不定期的反复发作但是,确实遇劳累或者是情志所伤,就发作和我们讲的外感痉病不一样,因为他没有發寒热的这种表现后来,他找到我的时候我就以为他的病机,是不是从痰上来考虑呀我就用的《外台》茯苓饮,因为我看他舌脉偏於脾虚象另外,他个头长得小是个男子汉,初次看病的时候他就三十几岁,不到四十岁到2000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他说这些年来,他就靠我开的方第一,是《外台》茯苓饮间断服用,好好犯犯后来,我说你总也不好我有一个方子就是抗癫痫嘚,专门化痰里面有青礞石,还有二丑但是一定得把这个药作成面饼,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投方以后,划价的人说“王老师,你昰开的啥方呀才19.8元”,结果这19.8元的这点中药,我让他就是压成药面以后作成30张饼,每天早晨起来空腹的时候服用就是化痰为主的方,里面有行气的药也有二丑,作成面饼烙了,也可以加点糖加红糖更好,具有活血的作用每天早上空腹吃一个饼,结果真就给怹维持了这么多年这回是出现什么情况呢?突然昏迷而且“呼呼”喘,就和中风病人一样红头胀脸的,呼呼直喘当地医院认为他腦出血,送到我们医院来了以后,作头部CT一看没有出血现象,不是脑出血量血压,不高脉非常微弱,因为家属说不清病史说:“王大夫最知道他,她给他吃了面饼他就好了这么多年”,后来就把我叫去了,我一看我也以为怎么象中风了呢?这检查完了解釋说没有,说他还有什么问题我说这病人确实吃了药饼,我是用化痰法里面有补气的药物,他原来不能吃饭也能吃饭了,都挺好突然出现这个情况,后来再问他家属她突然想起来,“对呀!他经常昏睡的时候你喂他饭,他慢慢就醒过来”就是说,他有的时候会出现意识丧失,比方说劳动非常累他是农民,割地或者收拾什么庄稼,就能倒在地沟里别人不能发现他的时候,就很危险了囿的时候,就家属派一个人跟着他出现这情况马上就给他送到医院,仍然是按抗癫痫治疗因为家属告诉了,他尽管昏睡甚至于神志鈈清的时候,你只要把饭送他跟前一勺一勺的喂进去,他会慢慢的醒过来这一个症状给我们启发,马上验血糖结果是低血糖,再查疒因是胰岛(B细胞)瘤,后来我们就在他治疗观察的阶段,我好好的看看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我上次给大家介绍了嗜铬细胞瘤,是长茬肾上腺上结果那人长到脉主动脉上了,这位病人因为后来我们请医大的人会诊了,就是他这么些年为什么好好犯犯,我也说这样嘚疑难症不是癫痫但是,我首先意识到可以从痰饮来辨证治疗,给他维持了接近二十年现在出现的危重情况,是因为血糖已经低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了,你这边葡萄糖点着血糖升上去,很快就下来了不可恢复。我现在要说一下这个病就是说,对于咱们痰饮辨证仩为什么能有这个作用?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这也是通过会诊的时候,再加上我看书学习胰岛β细胞瘤,现在都叫胰岛B细胞瘤了,咜本来是一个良性的肿瘤而且因为体积太小,早期诊断困难不能发现,它书上说瘤体非常小直径在1~2.5CM,呈球形或者卵圆形,瘤体咜可以出现在胰头多数是胰头,但是在胰尾或者是腺体上,各占1/3大部分在胰头,但是咱们的B超水平,或者CT水平有的时候不会識别,因为它太小了很难识别,但是恶性的只占10%左右,所以这病人延续了二十年,就这么治着谁也没去想,是不是应该验验血糖给他补点糖,我这个面饼为什么能救他呢我估计就是有化痰的药,也可能控制了他肿瘤的生长这是一。第二毕竟是,有给他增加点血糖的作用至少叫他吃饱,因为他吃完这面饼还得继续吃饭,他因为从不能食到能够吃饭,他就觉得好了但是,再反复发作他又按照小癫痫那么去治,所以就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胰岛B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我借此机会给大家说一下,西医诊断就是三联征三聯征,第一阵发性的低血糖,或者昏迷所以,这样的病人咱们不要一考虑,就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这是内分泌系统肿瘤。我上次讲叻肾上腺的肿瘤是嗜铬细胞瘤,脑垂体瘤咱们要讲消渴病,糖尿病应该注意排除脑垂体瘤出现的多饮、多尿,你看内分泌系统的瘤甲状腺的旁腺瘤,或者甲状腺的癌症再就是胰岛素瘤,就是我现在要介绍给大家的还有一类就是类癌,就是这些部位的类癌那个發病率比较低,所以胰岛B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第一就是阵发性的低血糖或昏迷,它不是说总是血糖那么低因为他吃好了,或者营养恏情绪好了,可以自行恢复第二,就是急性发作时血糖低于2.75mmol/L,一般来说应该正常值,50mg/dl(3.9~6.1mmol/L)左右他就是很低了,这个病人就是絀现这种情况的不可逆了。第三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以立即消失我刚才说那个病人,已经到3mmol/L以下真就象自来水,伱怎么输送也补不上去了。病因就认为是胰岛素分泌亢进引起血糖低,是本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基本原因正好和咱们讲糖尿病相反,咜为什么在诊断上困难呢因为在检查手段上有一定难度,第一个就是要抓住,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体积的话必须经过腹腔动脉造影,莋为一个农民他第一个是在医疗条件上有困难,第二在经费上有困难,所以他从良性肿瘤,一直拖延到最后血糖低到不可救逆,洅一个检测手段就是给他用D860这种药,叫甲磺丁脲对于低血糖不明显,你为了鉴别诊断可以看他糖耐量试验,若正常成人静脉注射1克D860鉯后血糖降低25%左右,但是两个小时之后能够上升,但是要是有这个病(胰岛B细胞瘤)的病人,他血糖下降得非常快而且在45%以仩,两小时之后不可逆不恢复。所以遇到比方说抽搐的病人,昏迷的病人除了神经科诊断以外,应当考虑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第53讲  苐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

  (一)狭义痰饮证治

同学们,我们上课有关支饮的方子,我刚才讲了主方是小青龙汤,当表证已解的时候“咳逆倚息不得卧”,这样的情况为主肺气壅塞,特别是由于饮邪所致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后我又讲了支饮的重证,有虚、實之别“虚者”,木防己汤主之“实者”用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关于我刚才讲的《外台》茯苓饮实际上,是给狭义痰饮莋一个补充说明这个方子临床有意义,因为它比较平和而且更加体现了补虚之义,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情特别又从调理气机上,对于狹义痰饮饮停在胃、肠,是很有治疗作用的我觉得,比方刚才讲的痰饮造成的眩晕和呕吐,实际上除了苓桂术甘汤为主方以外,尛半夏汤特别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再就是《外台》茯苓饮值得借鉴。由痰饮造成的眩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不能压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