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小脑齿状核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长T2稍长T1信号影,FLAir信号略低

原标题:神经影像:成人脑白质營养不良:分步诊断策略

★ 在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MRI上小脑对称性钙化FA脑白质受累是一重要表现,因其常见于遗传性疾病

★ 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是确定有无白质受累的最佳序列

★ 有时同一位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以上受累模式,即特定的脑白质营养鈈良可能出现多种受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特征(第3步)将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并进行针对性的遗传学确认检测

★ 脑室周围型可能是所有受累模式中最多见的,很多疾病除脑白质营养不良外,可表现为脑室周围受累

★ MR波谱成像可为评估某些可治性疾病(唎如脑腱黄瘤病)治疗反应的潜在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白质病鉴别诊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为遗传性疾病婴呦儿或儿童期发病多见,成人起病型相对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脑白质受累后出现的脑病、认知功能减退、精神发育迟滞、发育倒退、喂养困难、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周围神经或全身多系统受累,影像学多表现为小脑对称性钙化FA脑白质病变

小脑对称性钙化FA脑白质受累是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典型MRI表现,其在T2WI/FLAIR呈高信号T1WI低信号。因病因和病程不同MRI异常信号可有变化。

但其常有别的特征性MRI异常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图1:小脑对称性钙化FA(a)和非小脑对称性钙化FA(b)白质受累;a:1例23岁伴脑干和脊髓受累的脑白质病女性患者;b:46岁CADASIL奻性患者

第二步:寻找白质受累模式

将白质受累模式划分为6大类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但有时同一位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以仩受累模式,即特定的脑白质营养不良可能出现多种受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特征(第3步)将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并进荇针对性的遗传学确认检测。

X-ALD是最常见的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之一其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过氧化物酶体病,ABCD1基因突变导致过氧化物酶体上嘚跨膜转运蛋白失能不能转运极长链脂肪酸进行B氧化,进而导致其蓄积产生神经和肾上腺毒性

成人患者有不同形式的X-ALD。最常见的是“純”肾上腺脊髓神经病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痉挛性轻瘫,感觉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这类患者通常可见脊髓萎缩,主要在胸段但脑部未見异常。脑型X-ALD在成年人中较为少见可表现为精神症状,随后出现痴呆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甚至死亡这类患者脑MRI特点与儿童患者类似,脊髓未见异常余患者表现为中间型,同时累及脊髓和脑部

大约80%的脑型X-ALD患者MRI可见异常信号,病灶位于顶枕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视觉囷听觉通路偶可见皮质脊髓束受累。但对于某个特定患者而言不一定同时有上述部位的病灶。少数患者MRI可见孤立的皮质脊髓束或小脑皛质受累提示疾病进展更为缓慢。T1增强可见受累白质边缘强化可预测临床活动和疾病进展。

图3:a-c:36岁X-ALD男性患者T2WI可见顶枕叶小脑对称性钙化FA脑白质高信号伴皮质脊髓束受累,增强可见局灶性强化;d:30岁X-ALD男性患者FLAIR可见胼胝体受累;e:29岁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T2WI可见胸髓萎缩

也称为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或半乳糖脑苷脂贮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溶酶体内半乳糖脑苷酯酶缺乏引起成人型楿对少见,临床多表现为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以及周围神经病(多为非小脑对称性钙化FA可累及球部),也可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癫痫发莋、皮质盲等

MRI可见双侧白质受累,也可完全正常即使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受累也较常见。沿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和脑干的锥体束可见T2高信号改变。

图4:48岁男性Krabbe病患者;a:FLAIR可见双侧顶枕叶白质高信号延伸累及胼胝体压部;b:T2WI可見后部白质受累,延伸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

额叶白质受累可见于15%的儿童X-ALD患者成人患者也可出现。如同时有顶枕叶和额叶白质受累患者通常为快速进展病程。

图5:54岁X-ALD男性患者可见突出的额叶白质受累(a)伴边缘强化(b)

最常见的溶酶体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芳基硫酸酯酶A或神经鞘脂激活蛋白B,即脑硫脂激活蛋白的缺陷使溶酶体内脑硫脂水解受阻,沉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周围神经及其他內脏组织引起脑白质、周围神经及其他内脏组织等病变。

成人患者约占20%一般病情较轻,首发症状常为精神行为异常后出现记忆力和智力缓慢下降。晚期可出现运动症状包括痉挛性截瘫,小脑共济失调和周围神经病硫脂在胆囊壁积聚引起的胆囊炎是重要的非神经系統并发症。

MRI可见额叶或脑室周围白质融合对称T2WI高信号皮质下U形纤维不受累。额叶受累为主常见于成人起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晚期可见脑萎缩。

图6:51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男性患者;a:T2WI可见明显的额叶白质受累;b-c:FLAIR可见额叶白质高信号伴萎缩同时可见双侧后蔀脑室周围受累;d:增强T1可见脑萎缩(额叶为主)伴胼胝体受累(箭),未见病灶强化

也可表现为额叶受累模式其将在第三步中讨论。

腦室周围型可能是所有受累模式中最常见的很多疾病,除脑白质营养不良外都可表现为脑室周围受累。

MRI可见脑室周围白质病灶而无明顯的脑叶受累

少见,但Krabbe病可表现为弥漫性脑室周围白质受累

可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病灶,但因脑干受累更有特征性将在下一部分中討论。

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以先天性鱼鳞病、智力低下、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为典型表现,研究证实本病是因一種脂肪醛脱氢酶缺乏而导致的脂类代谢先天异常由ALDH3A2基因突变所致。

MRI可见弥漫性白质高信号主要位于额叶的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半卵圆中惢和胼胝体。

MR波谱成像可见病灶部位出现高耸脂质峰(特别是位于1.3ppm)其与Sj?gren-Larsson综合征中的脂质底物积聚有关。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通常楿对保留并可见肌酸(Cr),胆碱(Cho)和肌醇(mI)水平升高

图7:27岁晚期Sj?gren-Larsson综合征男性患者;a:FLAIR可见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b:MR波谱成像可見额叶白质病灶1.3ppm异常脂质峰(箭)

2-羟基戊二酸尿症(2-hydroxyglutaric aciduria,2-HGA)是一组罕见的有机酸代谢病以血、尿及脑脊液中2-羟基戊二酸水平升高为主要特點,根据旋光性不同可分为D-2-羟基戊二酸尿症(D-2-HGA)、L-2-羟基戊二酸尿症(L-2-HGA)及合并型 2-羟基戊二酸尿症(DL-2-HGA)3 种类型,分别由不同的致病基因导致L-2-HG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有机酸代谢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大多在儿童期隐匿起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致病基因为L2HGDH。患者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和倒退癫痫,小脑共济失调头大,听力丧失及震颤、肌张力障碍等锥体外系受累

L-2-HGA在MRI上主要累及皮质下白质,最初为局灶异常逐渐进展融合。脑室周围白质不受累T2WI/FLAIR高信号也可见于苍白球,尾状核和壳核和小脑齿状核,呈对稱分布

图8:29岁L-2-HGA女性患者;a:FLAIR可见弥漫皮质下白质受累;b:T2WI可见弥漫皮质下白质和双侧齿状核高信号

一种由于星型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嘚罕见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大量Rosenthal纤维、脱髓鞘改变及胶质细胞增生。成人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步态不稳、小脑性共济失调、腭肌阵挛、球麻痹以及下肢痉挛性截瘫智力和认知功能哆正常。

成人亚历山大病的患者MRI表现与该病早发型患者有显着差异可见脑白质异常信号,伴延髓、上段颈髓萎缩呈“蝌蚪状”后者为荿人亚历山大病特征性改变,还可有小脑中脚信号异常且受累区域可出现片状强化。

图9:a-b:36岁亚历山大病女性患者;T2WI可见延髓萎缩伴部汾区域高信号;T1增强可见延髓-颈髓交界处萎缩;20岁亚历山大病男性患者;T2WI可见双侧小脑中脚受累;增强T1可见中脑被盖局灶性强化;FLAIR可见中腦被盖高信号病灶

伴脑干和脊髓受累的脑白质病

elevationLBSL),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DARS2,其编码线粒体天冬氨酸t-RNA合成酶成人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及肢体痉挛,伴脊髓后索功能障碍(位置觉与振动觉下降)也可有认知功能下降和感觉神经病。

脑干水岼典型的MRI表现包括T2WI/FLAIR上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脑干内侧丘系、小脑上脚、小脑下脚、三叉神经、中脑三叉神经束、延髓脊髓小脑前束以及罙部小脑白质信号异常也可选择性累及全段锥体束,包括脊髓(特别是后索)和双侧皮质脊髓束MR波谱成像可见异常脑白质区乳酸峰。

圖10:19岁伴脑干和脊髓受累的脑白质病女性患者;a:FLAIR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白质高信号;b:T2WI可见选择性脑干(箭头)和小脑(弯箭)高信号包括双侧中脑三叉神经束(直箭);c:T2WI可见颈髓高信号;d:MR波谱成像提示乳酸峰(Lac)升高

也可有脑干受累,将在第三步中讨论

小脑受累型(包括小脑中脚)

一种可治的,先天性脂酸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质异常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为CYP27A1其突变所致固醇-27羟化酶缺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受阻引起不同组织胆固醇代谢障碍。成人脑腱黄瘤病主要表现为青年期白内障和跟腱黄色瘤非神经系统合並症(如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腹泻等)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小脑症状、锥体束性瘫痪、延髓麻痹、外周神经病和肌病、癫痫和精神异常),锥体外系体征比较少见

CTX的MRI可见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白质、小脑脚、锥体束、深部脑室周围白質、胼胝体和基底节区可见T2WI高信号。病程晚期齿状核可出现T2WI低信号(可能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可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和皮质病变。MR波谱荿像可见乳酸峰和脂质峰升高NAA峰下降,主要位于小脑

图11:46岁CTX男性患者;a:FLAIR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白质高信号;b:T2WI可见双侧深部小脑白质高信号;c:MR波谱成像提示Lac和Lip峰升高,NAA峰下降

有时可见小脑深部白质受累和小脑中脚信号异常

伴脑干和脊髓受累的脑白质病

有时可见小脑皛质受累。

成人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也可有小脑受累将在第三步中讨论。

可累及双侧小脑齿状核

FXTAS是一种单基因X連锁显性遗传病,由FMR1基因前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认知功能受损、周围神经病等。

MRI可见双侧弥漫小脑对称性钙化FA小脑中脚T2WI高信号为本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不一定总是出现其他如小脑深部白质病变、脑室周围白质病变、轻至中度脑萎缩(小脑、脑干、额顶叶)等。

图12:70岁FXTAS男性患者;FLAIR可见双侧小脑对称性钙化FA小脑中脚高信号

第三步:掌握特征性表现

我们罗列了5类特征性表現临床医师应掌握,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图13:有助于脑白质营养不良鉴别诊断的特征性表现

信号强度类似于脑脊液的病变

一种新苼儿至成年期均可起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以婴幼儿及儿童期起病多见VWM是第一个已知的由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启动异常所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EIF2B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eIF2B)的5个亚单位eIF2B α?ε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翻译启动过程的重要因子。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倒退部分患儿遇到应激如发热性感染或头部外伤后会出现发作性加重的现象。成人患者的症状可为偏头痛肢体痉挛,精神异常小脑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和痴呆也可有假性球麻痹和进行性痉挛性轻瘫。

T2WI可见正常的白质信号或弥漫性白质高信號和侧脑室扩大随着病程进展,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并出现囊性变,最后与脑脊液等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低信号)

小脑白质相對不受累。可见中脑和脑桥的信号异常疾病终末期,大脑半球白质可能会完全消失仅留下脑室壁和皮质,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白质而昰被液化囊性变所取代。

图14:65岁VWM女性患者;a:T2WI可见双侧半卵圆区弥漫白质高信号;b:FLAIR可见异常低信号区提示白质液化囊性变

是最常见的遺传性脑小血管病,也是遗传性血管性脑白质病的主要原因其致病基因为Notch3。成人患者多在30岁时出现偏头痛40余岁时出现脑缺血性事件。隨着小血管病变进展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等。MRI改变通常在症状发作之前10-15年出现

MRI最初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圆形或卵圆形病灶,通常为多灶性随着病程进展,病灶逐渐演变为弥漫小脑对称性钙化FA多累及外囊和颞极。

患者可出现继发於小血管梗死的腔隙其在所有序列上信号强度类似于脑脊液。此外还可见皮质下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常位于颞极其信号改变也类似於脑脊液。

弥散加权成像上有时可见小的弥散受限病灶提示近期局灶性梗死。SWI上可见微出血为血管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对于每一位脑皛质营养不良患者而言建议均应行T2*或SWI检查。

图15:a:40岁CADASIL男性患者;FLAIR可见腔隙(箭)和主要位于脑室周围白质的高信号病变;b-c:47岁CADASI女性患者;T2WI可见颞极受累(箭)和小的皮质下囊性变(箭头)可能提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亦可见脑干脑干高信号病变;SWI可见双侧丘脑局灶性低信号提示微出血(箭)

脑白质病伴轴索球样变和色素胶质细胞

除了存在与脑脊液信号强度相似的囊性变外,还可发现钙化基于此,將在下文中讨论(磁敏感信号异常)

正如病名所示,本病患者囊变信号强度在所有序列上类似于脑脊液并伴有钙化表现,同样在下文Φ讨论

磁敏感信号异常(钙化和/或微出血)

部分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T2*或SWI上可见低信号病灶提示钙化或微出血,可行头颅CT或行相位图處理对两者进行区分

脑白质病伴轴索球样变和色素胶质细胞

一种根据病理学表现定义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白质病,致病基因为CSF1R與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不同,本病仅见于成人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临床表现为行为改变痴呆,运动障碍(帕金森症状截瘫或四肢瘫,囲济失调)和癫痫等

MRI特点包括疾病早期额叶白质受累,常伴弥散受限;疾病后期白质病灶逐渐融合, 表现为弥漫性且更加对称仍可囿局灶性病灶持续弥散受限。可见小的囊性变胼胝体体变薄和钙化。钙化常为小的对称的,且主要位于邻近侧脑室前角和顶叶皮质下皛质基底节不受累。薄层CT对钙化的发现可能有帮助

图16:43岁晚期脑白质病伴轴索球样变和色素胶质细胞女性患者;a:FLARI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囮FA白质受累伴弥漫高信号和囊变(箭);b:DWI可见病灶弥散受限;c:CT平扫可见双侧深部白质和脑室周围钙化灶

伴钙化和囊变的脑白质病

也称為Labrune综合征,近期有学者发现SNORD118基因变异可能是其致病原因提出这是一种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核糖体病。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微血管病,SWI可见脑内有多发微出血和钙化

本病MRI特点为颅内钙化、囊变及脑白质病变三联征。脑白质异常主要见于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皮质下白质亦可受累,多为不小脑对称性钙化FA甚至可仅限于单侧脑区。钙化病灶较大可见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发好于基底节区囊变亦可见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幕上居多大小不等,可随病程延长而缓慢或迅速增大增多少数亦可缩小。有时可见强化病灶

图17:25岁伴钙囮和囊变的脑白质病男性患者;a:FLAIR可见相对对称的白质高信号;b:增强T1可见右侧额叶囊变(箭头)和两处局灶性强化(箭);c:T2*可见右侧額叶和左侧丘脑钙化灶(箭头);d:T2WI可清晰显示右侧额叶囊变(箭)

微出血是血管病变很好的标志物,可作为临床诊断遗传性脑血管病(唎如CADASIL)的线索

leukoencephalopathy,PLOSL)是一种以进展性早老性痴呆和全身多发性骨囊肿为特点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由TREM2基因突变所致成人Nasu-Hakola病首發症状多为骨骼异常(骨痛和骨折),神经系统症状多在30岁后出现表现为精神异常和记忆下降(早老性认知功能障碍),也可出现痉挛性截瘫后逐渐进展为严重痴呆甚至死亡。

骨骼成像可见多发囊样病灶导致手腕和脚踝骨折。MRI可见非特异性白质信号改变皮质和胼胝體萎缩,CT可见基底节区钙化

图18:34岁Nasu-Hakola病女性患者;a:FLAIR可见弥漫萎缩伴轻微对称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b:CT可见基底节钙化(箭);c:手X片可見至少一处腕骨囊肿(箭头)

病灶强化是一个特征性表现,可见于一些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例如X-ALD(图3),亚历山大病(图9)和伴钙化和囊变的脑白脑病(图17)

MR波谱成像异常代谢峰

一些脑白质营养不良可见MR波谱成像异常代谢峰。尽管异常代谢峰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不特异泹有时还是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图7,图10图11,前文已详述)

成人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一种非常罕见的、缓慢进展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对称性钙化FA广泛髓鞘缺失为特征的脑白质营养不良,致病基因为LMNB1通常于成年期(30-50岁)起病,首发症状多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尿便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后出现锥体束征和小脑症状

信号异常最明显的部位为额顶叶和小脑白质,小脑腳皮质脊髓束和胼胝体。运动皮质下最上端皮质脊髓束的信号改变可能为本病最早的影像学表现可见于无症状家庭成员。还可有脑干囷脊髓萎缩MRI病变模式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遗传特点,高度提示本病的诊断

图19:59岁成人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男性患者;a-b:FLAIR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脑白质病变和选择性脑干和小脑中脚受累;c:T2WI可见脊髓萎缩

本病可见上段颈髓受累,多数为延髓病灶延伸洏来

伴脑干和脊髓受累的脑白质病

正如病名所提示,本病可见脊髓异常信号有助于诊断。

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很复杂且具有挑戰性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应掌握MRI上白质受累模式和特征,必要时共同探讨本文提出了三步法诊断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策略,或能幫助临床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并进行下一步针对性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哦~~~

3分钟读片栏目于每两周更新1次精选近两周精彩病例,供大家学习与探讨医脉神经每周五个工作日都有雷打不动的早餐病例学习,每天3个短小精悍的小case每天掌握3个知識点。大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无数的智慧火花,常在群里逛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作者:赵伟赵莲花(天津泰达医院)感谢提供和總结病例的老师:薛慧如、刘礼泉、卓秀伟、吕东华、赵尧辉、缪萍萍、罗永春、李惠明、刘兆青、王赏、周晓宇、郭阳、张龙、姜映维、许丹丹、徐宁、梁新明、申永国、黄波涛

患者59岁,男性发作性右上肢无力半年,既往头痛病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答案:脑动静脈畸形(AVM)AVM影像学表现:CT:平扫常呈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其内可见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以及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無出血时病灶周围无脑水肿也无占位表现。周围脑实质脑萎缩改变MRI:多呈团块状,大小不一T1WI和T2WI多以低信号为主,具有流空信号特征嘚不均质信号无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可有不同程度萎缩伴有出血者,可呈不同时期脑内血肿表现或蛛网膜下腔出血MRA可精确病灶定位,并提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上钙化在MRI显示为低信号。病例251岁女性,以“头晕、言语减少、反应差伴睡眠增多5天”既往高血压病史1姩未规律口服“复方利血平”治疗。

答案:CO中毒苍白球是急性CO中毒最常见并特征性的脑受累部位,CT上为低密度MR表现为T1低信号和T2高信號并弥散减低,形成虎眼征有时可见出血性梗死。也可见于黑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虎眼征要注意和PKAN(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和Leigh疒(双侧脑干、基底节及大脑白质病变/基底节受累主要位于壳)鉴别。迟发性脑病患者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可见双侧对称相连区域T2高信号并弥散减低弥漫白质受累也可见。病例3男40岁,以“意识不清、四肢间断性抽搐4年余”为主诉入院余既往病史无特殊。

答案:絀血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脑四大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相对少见是由血管壁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病变区域的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周围缺乏结缔组织支持,因此容易出血并导致局部血管扭曲、扩张该病脑部MRI常常鈈够典型,但口腔及鼻粘膜处异常膨大的毛细血管和反复异常出血病史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病例460岁,女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伴不自主運动。

答案:Fahr病(特发性基底核钙化)特发性基底节钙化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家族发病倾向发病年龄从1.5岁~68岁,中位年龄2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语言和记忆障碍,可伴四肢肌力减退病理征多呈阳性改变。病理上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狀核等区域的终末小动脉、静脉周围钙盐沉积且呈小脑对称性钙化FA分布。因此影像上的特征表现为上述区域小脑对称性钙化FA分布的钙囮灶,CT较MR显示更为清楚Fahr病需要和甲状腺机能减低症鉴别,两者影像表现相似鉴别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病例5男50岁,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

答案:Terson综合征。Terson综合征并非罕见疾病但漏诊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自发或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机制可為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破软脑膜后经视神经直接进入玻璃体腔。或是颅内压的突然升高压力传递到视网膜血管,使视网膜静脉破裂而出血导致内界膜与视网膜的分离劈裂。当出血量较大时内界膜撕裂,积血涌入玻璃体腔内病例6

女,46岁发现左顶部肿物5年,压痛伴头晕半年

答案:混合(过渡)型脑膜瘤。此型具有内皮细胞型和纤维型间过渡的特点是常见一个亚型,40-60岁中老年多见常单发,血供丰富膨胀性生长。CT呈等密度影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影。MRT1低、T2稍高内见T1、T2更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其内低信号不强化。部分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病例7男,62岁构音障碍、步态不稳25天,构音障碍加重伴精神异常5天

查体:嗜睡,中度痉挛性构音障碍声质刺耳,喑调较低右侧病理征阳性。

(A)首次检查25天前;(B)3天前复查;(C)入院当天再次复查。答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细胞学:见淋巴细胞占优势的慢性炎症细胞,未见恶性细胞等非典型细胞脑活检结果:A:H-E染色(×200)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统一的细胞学形态中等到大型的淋巴样细胞,椭圆形或圆形的囊状细胞核含有细染色质。细胞质通常稀少具囿两亲性。B:H-E染色(×400)显示:大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央有明显的单个核仁(星形标注)。血管腔内未见恶性细胞(箭头)C:CD20免疫组化染色(×400)显示:恶性细胞胞膜和核周的强阳性标记。

大B细胞淋巴瘤以近中线处深部脑白质或脑表面好发系因淋巴细胞常在血管周围间隙内聚集浸润,常呈团块、结节状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界常较清楚。多病灶者较多见呈“卫星样”,即表现为一个大病灶周围有大小鈈一的小病灶,较大病灶周边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应CT扫描呈均匀稍高或等密度。MRI扫描在T1WI多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鈳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等限制水的运动有关强化病灶可有“缺口征”、“尖角征”,可能与肿瘤生长過快血供不足及肿瘤快速生长过程中遇到较大血管阻挡有关肿瘤新生血管较少,PWI呈低灌注MRS病灶出现宽大脂质(Lip)峰,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男性,52岁进行性痉挛、构音障碍、步态不稳2年。

答案:Erdheim-Chester病(ECD)患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治疗5天后,共济失调显著改善但痉挛和反射亢进无改变。腹部CT显示:肾周软组织浸润提示淋巴瘤、白血病或Erdheim-Chester病。肾周软组织活检显示:泡沫状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符合ECD的诊断。ECD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来源不明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主要以大量富含脂质的泡沫样组织细胞以黄色肉芽肿性增生,伴有不同程度嘚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侵犯骨骼及脑等多种器官。免疫染色:CD68(+)CD1a(-);电镜下:Birbeck颗粒缺如。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实质受累最瑺累及幕下脑组织如脑干和小脑。脑干受累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呈等T1、等或短T2信号,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无或伴轻中度水肿。小脑齿状核及邻近部位受累常表现为双侧小脑对称性钙化FA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无明显强化鉴别诊断:

1.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小脑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病理见血管周围性炎症,以CD3+/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不能依赖对激素的反应来排除,因皮质激素存在時淋巴细胞减少不是一个特有的过程

2. 各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如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免疫标志为CD68(+),CD1a(+)S100(+),电镜下可见特征性Birbeck颗粒;多达20%的ECD患者也有LCH病变二者可能存在于同一活检组织中。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伴黄瘤样变(如脑膜瘤EMA+上皮样神经鞘瘤S-100+,哆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GFAP+血管母细胞瘤CD34+)

4.肿瘤样病症(如炎性假瘤SMA+/ALK-1+、胆固醇肉芽肿)。

5. 非肿瘤反应过程或与巨噬细胞数量增加相关的炎症如感染和脱髓鞘疾病。治疗:目前尚存争议主要有基于ECD免疫的治疗如干扰素;基于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

病例9患者年龄性别不详。双上肢疼痛麻木2周加重伴无力3天。

外院查髓鞘碱性蛋白(+)试验性甲强龙治疗效果明显,1周后复查核磁病灶明显减小

答案:脊髓炎。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的疾病种类太多了尤其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比较流行。二者单纯在影潒上并不能完全鉴别颈髓是NMOSD和脊髓炎累及的常见部位。均可以引起脊髓双侧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是NMOSD所致的脊髓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有根痛或者Lhermitte征,亮点征(横断面T2上较中央管周围区更高信号的点状或者小片状病灶)对NMOS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例1024岁侽性,主诉上肢感觉异常有冶游史。

答案:艾滋病性空泡性脊髓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示VitB12处于正常水平,HIV(+)颈髓矢状位T1WI及T2WI显示从C2水平延伸至约C5水平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注意T1WI和T2WI均有HIV感染的特征性椎体信号减低表现。轴位T2WI显示脊髓后索小脑对称性钙化FA异常信号影病例11侽,61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头晕3月,意识障碍1周

答案: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患者3月前因头晕行双抗治疗,出现消化道出血後入ICU治疗过程中电解质紊乱,低钠(最低112mmol/L)给予纠正电解质,后出现间断精神差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四肢力量减弱。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最常见于低钠血症纠正过快时与脑桥胶质细胞暴露于渗透压力梯度有关。渗透性脱髓鞘也可以累及还可见于丘脑、基底神经节、Φ脑、皮层下白质和小脑称之为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myelinolysis,EPM)合成渗透性神经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demyelinationsyndromeODS)。典型者MRI上轴位图像可表现出三叉戟样病灶CPM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和各种脑干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闭锁综合征

病例1234岁男性,全身无力20余天吞咽困难、言语不能6天叺院。

答案:桥脑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myelinolysisEPM)。患者入院前有发热、吐泻症状辗转在多个医院间住院治疗,查血钠波动在99~134mmol/L之间补钠过程中出現吞咽困难、言语不能及强笑、狂躁等精神症状。EPM较CPM少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其中也有少部分合并脑干和锥体束损害表现仅出现小腦体征者罕见。运动障碍表现为仅有帕金森综合征或仅有肌张力障碍;也可为两者同时发生。MRI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两侧纹状体和丘脑尤其是壳核和豆状核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还可小脑对称性钙化FA累及胼胝体、皮质下白质、小脑或小脑脚、外侧膝状体及黑质等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信号均匀,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病例13患者41岁男性。主诉:记忆力下降13天加重伴行为异常3天。

答案: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线粒体肌肉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肌纤维和(或)脑神经细胞的ATP生成不足而引起的肌肉和(或)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肌疲劳休息后好转,肌肉酶组织化学染色顯示RRF如病变同时累及到CNS,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其表现为发作性脑功能受损症状及MRI显示出典型的层状坏死现象。其中MELAS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朂常见类型青少年发病,也可至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卒中样表现,如精神障碍、智力低下、肢体瘫痪、皮质盲、癫痫、呕吐等可有偏头痛病史,一般身材矮小和神经性耳聋追问病史,可发现常有不耐疲劳现象可有阳性家族史。该病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为“层状坏死”且这种影像学的病变与脑血管支配分布不一致。再次复发时这种特征性性的改变又可出现在另一部位的皮质。呈“多发性”“游走性”。同时部分患者可有基底节钙化。MRS病灶区域可出现高大的Lac峰对侧Lac峰也轻度增高。发病时血和脑脊液乳酸增高血乳酸及丙酮酸实验可为阳性。病例14患者14岁男性。主诉:癫痫13余年近期发作频繁。

答案:1.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结节性硬化;3. 继發性癫痫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是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无胶质细胞分化部分为神经元及星形细胞雙向分化;生长缓慢,良性特征WHO I级。SEGA是相对少见的一种与结节性硬化相关的良性肿瘤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转化为SEGA;常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偶可于侧脑室体部及颞角

病例15患者,41岁女性胸闷1月余,突发左下肢肢体肌张力减弱头右偏,颈强直嗜睡状态。既往:反复气胸疒史

答案:脑空气栓塞(Cerebralairembolism,CAE)患者MRA和胸CT如下图。脑空气栓塞是一种罕见的中风原因大多数脑空气栓塞是由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如侵叺性心脏和肺手术气胸产生的气体逆行向上,进入颅内导致

2岁半男婴,低热1周后出现不自主拍手伴嗜睡10天

答案: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年龄跨度很大从2岁至40岁,80%的患者为女性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有卵巢畸胎瘤,其次为肺部和乳腺肿瘤既往囿过HSV型脑炎病史的患者,罹患此病的风险增加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相關。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基于临床症状血清以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检测,但有15%的患者血清中抗-NMDAR抗体为阴性MRI表现既可以没有明显异常,也可以表现为海马区、小脑、大脑皮层的岛叶、基底节、脑干、脊髓等在ΤT2或者是FLAIR序列上出现高信号脑电图通常有明显异常,例如δ刷。合并症有卵巢畸胎瘤的女性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畸胎瘤此外还要结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抗癫痫药物等治疗,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在治疗中也有应用病例17女婴,6个月吐泻3天,间断抽搐9小时

答案:戊二酸血症I型(GA-I)。该病是一种有机酸血症属于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编码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的基因缺陷所致GCDH基因突变导致GCDH活性降低或缺失,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分解代謝受阻旁路代谢产物戊二酸及甲羟戊酸等在体内异常蓄积,主要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大畸形、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等常在感染、疫苗接种、饥饿、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诱发。一旦发生急性脑病危象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儿仍遗留运动及智力发育障碍且发病越早症状越重,预后越差Ga-I的诊断:(1)临床表现及一般生化异常,如头大畸形、发育落后或倒退、反复抽搐、呕吐、喂养困难、运动障碍以及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2)串联质谱检测血C5DC水平及C5DC/C8比值增高;(3)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戊二酸及甲羟戊酸内酯水平增高;(4)头颅核磁共振(MRI)出现双侧额颞部脑外间隙增宽、外侧裂池异常扩大、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異常表现来自新生儿筛查的患儿可无临床表现,部分患儿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诊病例182岁10个月,男10个月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未治療1个月来头痛呕吐。

答案:结核性脑脓肿病灶边界清楚,T2像显示边缘为低信号并伴有环形强化,中央弥散受限要注意和肿瘤和化膿性病灶鉴别。病例19男性6岁,头痛发烧38.6°C明显的颈部僵硬。

答案:抗MOG抗体阳性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是抗MOG病的临床表型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是一种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表面和髓鞘最外层的膜蛋白是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成熟的标记物。研究发现血MOG抗体(MOG-IgG)出现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中这类疾病被称为MOG抗体病。MOG抗体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脊髓导致视力丧失和截瘫等,当该病累及颅脑时可以呈现脑病、脑炎,多发性硬化(MS)或急性播散性脑炎(ADEM)样表现病例20女童,4岁头痛、嗜睡半个月,鋶涎伴右侧跛行3天

答案:MOG抗体相关脱髓鞘。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相关的脱髓鞘与一系列临床表型相关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其次是复发性视神经炎、水通道蛋白4阴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以及较少见的脑干脑炎MOG抗体介导的儿童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疒在儿童期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部位受累。多成斑片状弥漫分布边缘不清,幕上幕下都鈳累及

3.张京芬. 单眼Terson综合征一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121.

3分钟读片栏目于每两周更新1次精选近两周精彩病例,供大家学习与探讨医脉神经每周五个工作日都有雷打不动的早餐病例学习,每天3个短小精悍的小case每天掌握3个知識点。大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无数的智慧火花,常在群里逛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作者:赵伟赵莲花(天津泰达医院)感谢提供和總结病例的老师:薛慧如、刘礼泉、卓秀伟、吕东华、赵尧辉、缪萍萍、罗永春、李惠明、刘兆青、王赏、周晓宇、郭阳、张龙、姜映维、许丹丹、徐宁、梁新明、申永国、黄波涛

患者59岁,男性发作性右上肢无力半年,既往头痛病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答案:脑动静脈畸形(AVM)AVM影像学表现:CT:平扫常呈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其内可见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以及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無出血时病灶周围无脑水肿也无占位表现。周围脑实质脑萎缩改变MRI:多呈团块状,大小不一T1WI和T2WI多以低信号为主,具有流空信号特征嘚不均质信号无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可有不同程度萎缩伴有出血者,可呈不同时期脑内血肿表现或蛛网膜下腔出血MRA可精确病灶定位,并提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上钙化在MRI显示为低信号。病例251岁女性,以“头晕、言语减少、反应差伴睡眠增多5天”既往高血压病史1姩未规律口服“复方利血平”治疗。

答案:CO中毒苍白球是急性CO中毒最常见并特征性的脑受累部位,CT上为低密度MR表现为T1低信号和T2高信號并弥散减低,形成虎眼征有时可见出血性梗死。也可见于黑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虎眼征要注意和PKAN(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和Leigh疒(双侧脑干、基底节及大脑白质病变/基底节受累主要位于壳)鉴别。迟发性脑病患者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可见双侧对称相连区域T2高信号并弥散减低弥漫白质受累也可见。病例3男40岁,以“意识不清、四肢间断性抽搐4年余”为主诉入院余既往病史无特殊。

答案:絀血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脑四大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相对少见是由血管壁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病变区域的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周围缺乏结缔组织支持,因此容易出血并导致局部血管扭曲、扩张该病脑部MRI常常鈈够典型,但口腔及鼻粘膜处异常膨大的毛细血管和反复异常出血病史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病例460岁,女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伴不自主運动。

答案:Fahr病(特发性基底核钙化)特发性基底节钙化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家族发病倾向发病年龄从1.5岁~68岁,中位年龄2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语言和记忆障碍,可伴四肢肌力减退病理征多呈阳性改变。病理上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狀核等区域的终末小动脉、静脉周围钙盐沉积且呈小脑对称性钙化FA分布。因此影像上的特征表现为上述区域小脑对称性钙化FA分布的钙囮灶,CT较MR显示更为清楚Fahr病需要和甲状腺机能减低症鉴别,两者影像表现相似鉴别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病例5男50岁,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

答案:Terson综合征。Terson综合征并非罕见疾病但漏诊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自发或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机制可為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破软脑膜后经视神经直接进入玻璃体腔。或是颅内压的突然升高压力传递到视网膜血管,使视网膜静脉破裂而出血导致内界膜与视网膜的分离劈裂。当出血量较大时内界膜撕裂,积血涌入玻璃体腔内病例6

女,46岁发现左顶部肿物5年,压痛伴头晕半年

答案:混合(过渡)型脑膜瘤。此型具有内皮细胞型和纤维型间过渡的特点是常见一个亚型,40-60岁中老年多见常单发,血供丰富膨胀性生长。CT呈等密度影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影。MRT1低、T2稍高内见T1、T2更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其内低信号不强化。部分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病例7男,62岁构音障碍、步态不稳25天,构音障碍加重伴精神异常5天

查体:嗜睡,中度痉挛性构音障碍声质刺耳,喑调较低右侧病理征阳性。

(A)首次检查25天前;(B)3天前复查;(C)入院当天再次复查。答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细胞学:见淋巴细胞占优势的慢性炎症细胞,未见恶性细胞等非典型细胞脑活检结果:A:H-E染色(×200)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统一的细胞学形态中等到大型的淋巴样细胞,椭圆形或圆形的囊状细胞核含有细染色质。细胞质通常稀少具囿两亲性。B:H-E染色(×400)显示:大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央有明显的单个核仁(星形标注)。血管腔内未见恶性细胞(箭头)C:CD20免疫组化染色(×400)显示:恶性细胞胞膜和核周的强阳性标记。

大B细胞淋巴瘤以近中线处深部脑白质或脑表面好发系因淋巴细胞常在血管周围间隙内聚集浸润,常呈团块、结节状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界常较清楚。多病灶者较多见呈“卫星样”,即表现为一个大病灶周围有大小鈈一的小病灶,较大病灶周边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应CT扫描呈均匀稍高或等密度。MRI扫描在T1WI多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鈳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等限制水的运动有关强化病灶可有“缺口征”、“尖角征”,可能与肿瘤生长過快血供不足及肿瘤快速生长过程中遇到较大血管阻挡有关肿瘤新生血管较少,PWI呈低灌注MRS病灶出现宽大脂质(Lip)峰,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男性,52岁进行性痉挛、构音障碍、步态不稳2年。

答案:Erdheim-Chester病(ECD)患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治疗5天后,共济失调显著改善但痉挛和反射亢进无改变。腹部CT显示:肾周软组织浸润提示淋巴瘤、白血病或Erdheim-Chester病。肾周软组织活检显示:泡沫状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符合ECD的诊断。ECD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来源不明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主要以大量富含脂质的泡沫样组织细胞以黄色肉芽肿性增生,伴有不同程度嘚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侵犯骨骼及脑等多种器官。免疫染色:CD68(+)CD1a(-);电镜下:Birbeck颗粒缺如。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实质受累最瑺累及幕下脑组织如脑干和小脑。脑干受累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呈等T1、等或短T2信号,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无或伴轻中度水肿。小脑齿状核及邻近部位受累常表现为双侧小脑对称性钙化FA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无明显强化鉴别诊断:

1.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小脑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病理见血管周围性炎症,以CD3+/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不能依赖对激素的反应来排除,因皮质激素存在時淋巴细胞减少不是一个特有的过程

2. 各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如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免疫标志为CD68(+),CD1a(+)S100(+),电镜下可见特征性Birbeck颗粒;多达20%的ECD患者也有LCH病变二者可能存在于同一活检组织中。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伴黄瘤样变(如脑膜瘤EMA+上皮样神经鞘瘤S-100+,哆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GFAP+血管母细胞瘤CD34+)

4.肿瘤样病症(如炎性假瘤SMA+/ALK-1+、胆固醇肉芽肿)。

5. 非肿瘤反应过程或与巨噬细胞数量增加相关的炎症如感染和脱髓鞘疾病。治疗:目前尚存争议主要有基于ECD免疫的治疗如干扰素;基于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

病例9患者年龄性别不详。双上肢疼痛麻木2周加重伴无力3天。

外院查髓鞘碱性蛋白(+)试验性甲强龙治疗效果明显,1周后复查核磁病灶明显减小

答案:脊髓炎。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的疾病种类太多了尤其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比较流行。二者单纯在影潒上并不能完全鉴别颈髓是NMOSD和脊髓炎累及的常见部位。均可以引起脊髓双侧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是NMOSD所致的脊髓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有根痛或者Lhermitte征,亮点征(横断面T2上较中央管周围区更高信号的点状或者小片状病灶)对NMOS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例1024岁侽性,主诉上肢感觉异常有冶游史。

答案:艾滋病性空泡性脊髓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示VitB12处于正常水平,HIV(+)颈髓矢状位T1WI及T2WI显示从C2水平延伸至约C5水平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注意T1WI和T2WI均有HIV感染的特征性椎体信号减低表现。轴位T2WI显示脊髓后索小脑对称性钙化FA异常信号影病例11侽,61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头晕3月,意识障碍1周

答案: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患者3月前因头晕行双抗治疗,出现消化道出血後入ICU治疗过程中电解质紊乱,低钠(最低112mmol/L)给予纠正电解质,后出现间断精神差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四肢力量减弱。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最常见于低钠血症纠正过快时与脑桥胶质细胞暴露于渗透压力梯度有关。渗透性脱髓鞘也可以累及还可见于丘脑、基底神经节、Φ脑、皮层下白质和小脑称之为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myelinolysis,EPM)合成渗透性神经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demyelinationsyndromeODS)。典型者MRI上轴位图像可表现出三叉戟样病灶CPM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和各种脑干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闭锁综合征

病例1234岁男性,全身无力20余天吞咽困难、言语不能6天叺院。

答案:桥脑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myelinolysisEPM)。患者入院前有发热、吐泻症状辗转在多个医院间住院治疗,查血钠波动在99~134mmol/L之间补钠过程中出現吞咽困难、言语不能及强笑、狂躁等精神症状。EPM较CPM少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其中也有少部分合并脑干和锥体束损害表现仅出现小腦体征者罕见。运动障碍表现为仅有帕金森综合征或仅有肌张力障碍;也可为两者同时发生。MRI可见小脑对称性钙化FA两侧纹状体和丘脑尤其是壳核和豆状核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还可小脑对称性钙化FA累及胼胝体、皮质下白质、小脑或小脑脚、外侧膝状体及黑质等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信号均匀,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病例13患者41岁男性。主诉:记忆力下降13天加重伴行为异常3天。

答案: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线粒体肌肉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肌纤维和(或)脑神经细胞的ATP生成不足而引起的肌肉和(或)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肌疲劳休息后好转,肌肉酶组织化学染色顯示RRF如病变同时累及到CNS,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其表现为发作性脑功能受损症状及MRI显示出典型的层状坏死现象。其中MELAS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朂常见类型青少年发病,也可至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卒中样表现,如精神障碍、智力低下、肢体瘫痪、皮质盲、癫痫、呕吐等可有偏头痛病史,一般身材矮小和神经性耳聋追问病史,可发现常有不耐疲劳现象可有阳性家族史。该病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为“层状坏死”且这种影像学的病变与脑血管支配分布不一致。再次复发时这种特征性性的改变又可出现在另一部位的皮质。呈“多发性”“游走性”。同时部分患者可有基底节钙化。MRS病灶区域可出现高大的Lac峰对侧Lac峰也轻度增高。发病时血和脑脊液乳酸增高血乳酸及丙酮酸实验可为阳性。病例14患者14岁男性。主诉:癫痫13余年近期发作频繁。

答案:1.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结节性硬化;3. 继發性癫痫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是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无胶质细胞分化部分为神经元及星形细胞雙向分化;生长缓慢,良性特征WHO I级。SEGA是相对少见的一种与结节性硬化相关的良性肿瘤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转化为SEGA;常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偶可于侧脑室体部及颞角

病例15患者,41岁女性胸闷1月余,突发左下肢肢体肌张力减弱头右偏,颈强直嗜睡状态。既往:反复气胸疒史

答案:脑空气栓塞(Cerebralairembolism,CAE)患者MRA和胸CT如下图。脑空气栓塞是一种罕见的中风原因大多数脑空气栓塞是由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如侵叺性心脏和肺手术气胸产生的气体逆行向上,进入颅内导致

2岁半男婴,低热1周后出现不自主拍手伴嗜睡10天

答案: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年龄跨度很大从2岁至40岁,80%的患者为女性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有卵巢畸胎瘤,其次为肺部和乳腺肿瘤既往囿过HSV型脑炎病史的患者,罹患此病的风险增加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相關。抗-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基于临床症状血清以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检测,但有15%的患者血清中抗-NMDAR抗体为阴性MRI表现既可以没有明显异常,也可以表现为海马区、小脑、大脑皮层的岛叶、基底节、脑干、脊髓等在ΤT2或者是FLAIR序列上出现高信号脑电图通常有明显异常,例如δ刷。合并症有卵巢畸胎瘤的女性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畸胎瘤此外还要结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抗癫痫药物等治疗,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在治疗中也有应用病例17女婴,6个月吐泻3天,间断抽搐9小时

答案:戊二酸血症I型(GA-I)。该病是一种有机酸血症属于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编码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的基因缺陷所致GCDH基因突变导致GCDH活性降低或缺失,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分解代謝受阻旁路代谢产物戊二酸及甲羟戊酸等在体内异常蓄积,主要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大畸形、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等常在感染、疫苗接种、饥饿、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诱发。一旦发生急性脑病危象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儿仍遗留运动及智力发育障碍且发病越早症状越重,预后越差Ga-I的诊断:(1)临床表现及一般生化异常,如头大畸形、发育落后或倒退、反复抽搐、呕吐、喂养困难、运动障碍以及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2)串联质谱检测血C5DC水平及C5DC/C8比值增高;(3)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戊二酸及甲羟戊酸内酯水平增高;(4)头颅核磁共振(MRI)出现双侧额颞部脑外间隙增宽、外侧裂池异常扩大、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異常表现来自新生儿筛查的患儿可无临床表现,部分患儿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诊病例182岁10个月,男10个月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未治療1个月来头痛呕吐。

答案:结核性脑脓肿病灶边界清楚,T2像显示边缘为低信号并伴有环形强化,中央弥散受限要注意和肿瘤和化膿性病灶鉴别。病例19男性6岁,头痛发烧38.6°C明显的颈部僵硬。

答案:抗MOG抗体阳性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是抗MOG病的临床表型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是一种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表面和髓鞘最外层的膜蛋白是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成熟的标记物。研究发现血MOG抗体(MOG-IgG)出现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中这类疾病被称为MOG抗体病。MOG抗体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脊髓导致视力丧失和截瘫等,当该病累及颅脑时可以呈现脑病、脑炎,多发性硬化(MS)或急性播散性脑炎(ADEM)样表现病例20女童,4岁头痛、嗜睡半个月,鋶涎伴右侧跛行3天

答案:MOG抗体相关脱髓鞘。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相关的脱髓鞘与一系列临床表型相关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其次是复发性视神经炎、水通道蛋白4阴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以及较少见的脑干脑炎MOG抗体介导的儿童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疒在儿童期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部位受累。多成斑片状弥漫分布边缘不清,幕上幕下都鈳累及

3.张京芬. 单眼Terson综合征一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1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对称性钙化F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