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系统中国gdp什么时候超过美国可以超越美国系统

目前中美两国分别采用着不同嘚GDP核算方法,如果按同一种核算方法中国的GDP总量与美国的差距将大大拉近。

中国主要采用的是“生产法”即分别计算各国民经济部门嘚产出总额,再对应地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办法。这种算法是由之前苏联所采用的MPS(System of MateriaI Product Balances)物质产品核算體系结合西方采用的SNA(System of National Ac- counts)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发展而来。

而美国和西方主要经济体则主要采用“支出法”来核算GDP即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再减去产品和劳务进口的差额来计算GDP总量。

中国采用嘚“生产法”相比于美国采用“支出法”其优点在于更多地避免了重复计算,尤其更加关注社会产品价值的核算;

而其缺点则是统计相對复杂不够全面,往往忽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对于经济的辅助贡献

从统计方法上,对于哃一个国家“生产法”往往会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数值要小

如果说中国的GDP被夸大了,到不如说数美国的GDP包含了太多的虚拟成分 例如,對于科研支出的经济核算在中国,由于普遍地采用了政府部门和公立大学的科研投入体系这些部门尽管极有力的支撑着国家经济体系嘚运转和发展,但很难产生用于市场交换的实际产品因此,在中国的在经济核算中这些经济只计算在政府支出中。

而在美国按照其2013姩修改的GDP统计方法,其政府和企业在科研等方面的支出则全部过部分改计为国内投资这使得原本实际投资收益为“0”的政府科研支出瞬間就拥有了和商业投资相当的平均投资收益,同时也使得企业需要进行资产折旧的项目瞬间也可以按照投资进行多年核销。

仅此一项僦使美国GDP规模增加了2.5%。 另外在美国新的GDP核算方法中,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知识产权的购买支出以及房地产中介的佣金也都从消费支出算入了投资,这又使美国GDP规模增加了将近0.3%

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说法这更有助于反应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實际价值。但是对此就连美国的经济学者们表示并不认同,这种“从左口袋装进右口袋“的行为除了在统计意义上让美国GDP数据变得更恏以外,但并没有使美国经济变得更好

如果中国也同样按照美国的方法进行GDP计算,那么中国的GDP不是算多了而是算少了,按照2018年中国社會科技研发支出将近2,800亿元美元(按购买力评价法为近5,000亿美元)的绝对数值以及接近14%的增速推算,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至少还需要在增加将近0.16至0.28個百分点的数值

如果说中国的GDP统计纯在水分,主要来源于个别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采取的违法虚报行为,那么对于美国的GDP数据則只能是用制度性“虚报”来形容。GDP数据是真的但是其统计的对象中掺杂了太多的虚拟和虚假成分。

当然这里指的并非单指美国的虚拟經济尽管美国的虚拟经济已经占到美国GDP的近80%,已经失去了其本国实体经济支撑甚至大多数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是在由中国的实体经濟来提供支撑,但是毕竟这些产业还是人类进入信息化产业革命之后的必然产物。

只不过在进行GDP核算的过程中,按照美国GDP的“支出法”计算其经济价值往往倾向于被放大,或者说中国的GDP核算往往容易将忽略 例如,在同样的互联网行业中按照美国的“支出法”统计方法,企业只要能够获得投资不论是否已经开始销售,也无论盈利与否只要企业进行消费或投资,其金额都会计入GDP数据而按照中国嘚“生产法”,则要计算企业的具体产出增加值

在中国,一个企业如果还没有产品没有营业收入,那么对于较小的企业地方政府往往不会统计在GDP中,而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一般就要改用收入法计算产出增加值按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的公式,其中真正能够进入GDP的只有劳动者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项而对于支出法计入的大量服务性支出、知识产权类支出,往往难于统计

与此同时,美国还存在大量的虚拟GDP其中最令人诟病的是虚拟租金。在美国即使是自住房也要虚拟出一个租金计算入GDP数据之中。

这就意味着在购房和今后自住的过程中房屋的价值实际被重复统计了两次。其给出理由是购买住房是投资行为,而住房本身则是一种消费荇为无论是自己购买还是租住,就要统计进GDP 而在中国购房往往被一次性统计为投资,并将自住租金涵盖其内仅对实际发生的出租行為计算为消费产生的GDP。并且由于中国的房屋出租多为私下交易既不登记业不缴纳税收,因此尽管这种消费的金额在中国十分庞大但是占GDP的比重却不足0.5%。相比于美国GDP占比高达约10%的“虚拟房租”

中国的GDP确实是太过务实了。如果按照中国近3850亿美元(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房屋租赁市场规模和近10%的增速计算加赠虚拟房租,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至少还需要在增加将近0.15个百分点的数值 当然,这还不是中美GDP统计中最夶的差异对于医疗产业的结构性差异,以及犯罪经济、战争经济的不同统计口径也使得美国GDP相比于中国虚高不下。

在中国医疗消费夶多数由政府提供的公立医院和社保体系承担,强调的是低费用、广保障再加之中国的相对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楿对较低只在5%上下浮动。而美国以私立医院、保险公司和大型制药企业构成的商业医疗服务体系则使美国的医疗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藥价虚高在中国是被打击的个例而在美国是常态。在人均寿命小幅下降的情况下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却逐年升高,2018年已经超过了17%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已是中国13倍

即使对比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美国医疗费用在GDP中的占比也虚高至少5个百分点近1万亿美元。 此外美国GDP还包括,赌博业、色情、监狱等在中国没有纳入统计经济部门。有数据显示美国目前40个州共约有合法赌场菦1000家赌博支出将近370亿美元。而每年美国监狱系统的支出也再300亿美元左右

按照相关计算显示,如果中国也将这些虚拟经济、GDP虚高的产业甚至是犯罪经济,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进行测算那么中国的GDP总量至少将增加近2万亿至3.5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GDP统计要比美国的GDP严谨嘚多,遗漏的经济项目也要多得多

因此,如果比较综合国力被统计方法和汇率扭曲的GDP并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

发电量人均寿命,國民受教育程度独角兽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汽车销售量,基尼系数人均纯收入或许是更准确的衡量标准。

   2017年已经过去了当各位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时,已经是2018年的第二天了过去一年,中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习大大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80万亿元

  另外,还有很多媒体预测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因为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而且不断升徝于是有人乐观预测,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对美元不再单边升值,于是又有人认为,中国GDP超过媄国“仍需十年以上”

  中国差的很远,一平均就吃亏

  无论如何经济学界与舆论确实在认真考虑中国GDP总量何时超过美国这个问題,在十余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当人们将注意力从总量转向人均数值时,画风一下就变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人均相关的數据中国落后美国和发达国家太多。

  例如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由于中国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長也长于美国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更是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以下是东兴证券去年年末做的中美之间的详细对比数据翔实,仳较客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中美经济之间对比一平均中国就要吃亏,中国人均数据看起来也是被美国全面碾压

  先看经济发展沝平(人均GDP),这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

  据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丅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姩中国需要多久?

  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

  所以如果单纯比较人均GDP,中国再过32年也追不上美国

  除了人均GDP,还有经济效率

  按照经济学萣义,用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②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

  从CTFP(按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TFP)来看,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与美国差距仍然较大,不箌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一半

  劳动生产率由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得到,可以用单位時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价值来表示

  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测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的2023美元跃升至目前的8253美元而美国的劳動增长率2000年就已达到81316美元,2017年已达到101101美元

  中国虽然增长显著,但目前的劳动生产率尚不足美国的10%

  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是衡量┅国经济发展质量的。

  从劳动力分布来看近10年来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35.54%,第二产业为28.48%第三产业为35.98%。

  美国的第一產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1.53%第二产业为18.95%,第三产业为79.52%中国进步虽快,但差距依然明显

  除了上述这些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中国很哆软实力方面也落后于美国:

  1、根据世界银行近五年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质量2014年排在全球第78名,美国一矗处于前十

  2、人均GNI(衡量一个国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2016年美国人均GNI水平为58030美元,而中国仅仅有15500美元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3.74倍。

  3、居民消费水平2016年中国消费支出总额为4.22万亿,不及美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人均消费额计算,中国2015年是2401.70媄元美国是35525.67美元。

  4、2014年美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9402.5美元是中国的22.4倍。

  5、截至去年底美股(不含OTC)总市值已达亿美元,A股总市值为93976.2亿美元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仅为美国股市总市值的1/5。

  6、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和美国差距也很大截至2015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87.00%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有39.00%,尚不足美国的一半

  综合来看,除了GDP总量中美之间正在靠近外很多方面美国还是碾压中国的,尤其在很多人均指标面前

  中美经济真实差距真的这么大?

  中国人均指标低主要是咱人口数量大,中国总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倍所以,单纯看人均指标其实对中国是不公平的

  瞭望智库研究员陈经表示,上面的排名都是以计价的所以,升值贬值都会影响到仩述排名

  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以汇率计价的人均GDP是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换成以购买力平价计价,排名会发生较大变化

  PS: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

  例如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鼡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

  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购买仂相当于1美元但实际上,按照最新汇率6.5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人民币被低估

  所以,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在2014年,国际货幣基金组织报告就认为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同时印度也超过了日本。

  另外瞭望智库还称,由于中美统计方法不同美国有很哆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成GDP

  例如美国增发国债消费创造了GDP,政府国债一年年高涨总数已经超过20万亿媄元了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而被统计进GDP的很多活动本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只计算了不大的增加值

  例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由于技术性原因中国对很多规模以下的服务业要么从统计意义上不存在(如淘宝不交税)。

  除此之外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本身按增加值计入GDP只是一次性的但是留下的房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形成」却可以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

  这些固定资产形成有的直接是财富有的则可以帮助其它财富升值。如铁路、公蕗、地铁等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还有很多方面,瞭望智库认为美国通过浪费的形式增加了GDP。

  比如美国人均消费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用电存在很大的浪费;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是中国的22.4倍主要是美国医疗价格高、代价大。

  所以中国经济之间进行对比,不能吹牛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其实在众多具体的消费领域,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其實高得让人惊叹

  在汽车销量上。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销量高达每万人203辆,居世界第35名比新加坡高,是中国台湾111辆的近两倍美國也仅为中国的2.5倍。

  在高铁消费上2016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22340公里占世界60%。即使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数值也不低了。

  在肉类消费仩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人均120公斤,是中国的两倍

  在空调消费上。中国多数国土平均温度并不高泹空调渗透率竟能高达60%,与发达国家接近和同纬度的美国差不多。

  在住房消费上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67平米,为世界最高中国2016年囚均住房面积也达到了40.8平米,超过了几乎所有欧盟国家

  综合来说,虽然在一些与人均相关的数值上中美看似有数量级的差距。但實际上中美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所以,新的一年从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楿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导语:今天大家都在读报告小編也凑凑热闹,从几个指标随便聊聊

1、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6.5%,去年工作报告的GDP增长目标也是定6.5%但当时后面加了一句“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结果2017年GDP增长是6.9%突破了6.5%的目标。

本次报告对2018年的GDP增长目标同样是定为6.5%但是没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句话。

這实际上是调低了增长率目标不争取“更好结果”,守住6.5%即可

2、首次公开了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目标值为5.5%

其实,早在2010年有关部门僦提出要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但多年未见公布,2014年夏季达沃斯总经理提及虽然“经济有所下滑,但调查失业率还是在5%以内”

5%,是个有趣的数字因为从2017年(记不太清大概如此)起,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公布得较多从4.83%到4.98%到5.1%,公布的数据总是5%左右摇摆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表示“18 大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去年12月末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98%。

可见起码在过去5年里,官方可接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

报告里提出今年的目标是5.5%,也就是说指标被放宽到了5.5%可以接受突破5%。

据测算上一次实际失业率在5.3%以上是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2010年。

3、《报告》对于2018年的货币政策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幣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跟去年相比“稳健中性”的基础上,多了两个词:“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松紧适度”少了M2的目标值,去年定的M2目标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

可实际上,2017年M2增长8.2%比2016年还有所下降。

M2为何下降到个位数也是众说纷纭。翔哥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总之在去杠杆、金融严监管下,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能力收到了极大限制影响了M2增速。相信各位都感到了去年融资续命有多难

那么,如何理解“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和“松紧适度”的关系呢

一般说来,如果只有“松紧适度”就是逐步放松如果两个词一起用,就是偏紧

从如上表述总的来看,是上半年偏紧下半年看着辦,相机而动

4、财政政策方面,去年的表述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

今年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

为此还特地解释了下“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

但实际上,赤字率下降了但赤字总量还是保持在2.38万,并且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还从9.5%增长到了10.5%,用于“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

各地GDP都在挤水分,按这个核算的话其实,怎么说呢降低赤字率也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財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也是给饱受债务和财政赤字困扰的这些地区打剂强心针。

2018、2019年是地方广义负债偿还的高峰年份有备无患。事权划汾保住民生。

5、在汇率方面今年的表述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去年的表述昰:“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不再提及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地位”。面对大洋彼岸咄咄逼人的政策是时候不给自己背负太大压力了。

6、另一个指标是J费开支将增长8.1%,2017年是7%2016年是7.6%,这两年是个低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10%以上的补偿性增长。看来面对大洋彼岸新财年一口气提高了J费,这边的J从低谷的2017后开始反弹往后有可能回到过往10%以上的增速,毕竟现在占GDP的比重也就1.4%左右

当然,趋势还需看明年的增速

7、至于个税和房地产税。提高起征点减个税与“地方税种”的房地产税開征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从居民手里直接拿钱前者,提议了多年后者论证了十几年,多次有过表述后者的技术难点很多,即使强力推动也需要一些时间。

前者最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万亿规模的税种,如果提高了起征点那么税收总量就会下滑一大截。

在“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又要保证赤字率的情况下税总是相当不情愿的,毕竟花钱控制不了筹钱的压力很大,哪怕切去一半个税那影响都不小。至于房地产税存量地产资产规模大概是250-300万亿,城镇化高峰过后土地出让金大概率是向下走的,哋方财政压力很大所以房地产税是个地方税种,用于填地方财政的口子

啥时候开征取决于财政的紧迫程度,之前聊过

精力有限,就聊到这吧

总之,综上管理层对今年的业绩是持相对“谨慎”的看法的,毕竟逢8都不是啥好年份几个宏观指标的放宽,是给去杠杆和債务拆雷留下足够的空间从争取推动增长,转变为稳妥在财政方面是边际收缩,但支出总规模加大所以税收端,需要捣腾空间任哬一个税种增减都需要仔细测算。

聊完回头看了下年薪1500万的任博的微博,发现了他的一篇雄文《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7年统计公告看中國经济巨变》任博表示“如果按照6%左右的增速再增长十年左右,即大约在2027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时隔五百年重回卋界之巅深刻改变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

任博在国研中心待久了揣摩心思还是很到位的。

怎么我朝与美帝的GDP总量与美帝有很长時间是越拉越远呢这跟人们常识里的,经济越来越好与美国差距越来越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未来10年6%的增速能否让我朝重回世界巅峰呢

其实,这张图有个“秘密”那就是以“美元计价”。

197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价格大概是1.6左右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当时中美经濟之间的实际差距是天上地下,出访过美国的人们都是深有体会的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坚持改革开放。

即使官方维持这一汇率市场也不認账,黑市上人民币远低于此价当时靠着官方汇率与民间汇率的价差,一些有关系的人是发了大财

于是到了1981年,我朝开始设立正式的雙轨制官方定价逐步向市场价并轨,到1994年一口气贬到了8.6当时还有说法说守住8.8。整整13年的贬值期间,也是我朝通胀最猛烈的时候1988年CPI高达18.8%、1994年CPI高达24%,两次通胀高峰让人心有余悸。

现在一说通胀大家觉得超过3%就很高了。今年的目标值是3%去年也是。但是去年整体的CPI是1.6%从2011年到现在很少超过3%。1994年之前CPI的波动之大那才叫大通胀。为什么当时通胀如此之剧烈

因为当时银行系统基本上就是地方的钱袋子,哋方打一声招呼银行就掏钱,信贷洪水喷薄而出存款派生信用,一下子就冲上去幸得朱相铁腕整治,几乎要提行长们的脑袋才度过難关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逐步并轨过程中人民币官方汇率不断走低,接近市场价

在此过程中,以美元计价我朝的GDP总量与美帝差距昰不断放大。当然国家也用不值钱的人民币换取了民间真金白银的美元。

到了1994年治理结束后从那一年起到2004年,又一个十年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是个大谷底但整体增速真不低,从1995年起汇率就一直在8.2左右,于是当时流行的说法是我朝人为压低了汇率。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平稳的时候也是我朝出口工业大发展的时候。

直到2005年开始人民币重新步入升值周期这一波升值到2013年达到顶峰,最高到6.19以人民币计价的GDP总量也是不断走高,美国GDP增速一直在2%左右波动所以可以看到从2005年起,我朝GDP以美元计价追赶美帝迎来了一次加速期

当然2015年811汇改后,升值多年的人民币开始走低连带着延误了2015、2017年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追赶美国。

所以说GDP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固然極其重要,但要赶超富裕了百年的美帝也是保证下个1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要保持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高GDP追赶速度越快,反之則慢

汇率是长周期、趋势性的东西。一部共和国经济史就是一部“通胀—货币贬值—整治—增长—升值”史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竝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