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边长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800mm时,应加吸声导流片。这里的平面边长指的是什么的边长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規范》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通风与空间工程施工Φ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也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通 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且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規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0.l 风管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 风道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 通风工程   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燃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   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 风管配件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 风管部件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

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   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壓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2.0.11 净化空调系统   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穿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     制冷机、冷凝器、蒸發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

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

2.0.I5 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 空气洁净度等级    洁净空間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出径的粒子最大地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8 风机过压器单元   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嘚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空态   洁净室的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运行,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在场.

2.0.20静态    洁淨室的设施已经建成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并接业主及供应商同意的方式运行但无生产人员。

2.0.2I 动态     洁净室的设施以规定的方式运行忣规定的人员数量在场生产设备按业主及供应商双方商定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2.0.22 非金用材料风管    采用硬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钢、无机箥璃钢等非金门无机材料制成的风管。

2.0.24 防火风管   采用不燃、耐火材料制成能满足一定耐火极限的风管。

3..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嘚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按照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图纸修改必须有设计單位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或技术核定签证。

3.0.2 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应具有相应工程施工承包的资质等级及相应质量管理體系。

3.0.3施工企业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及施工时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或签字认可

3.0.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第3.0.1条的规定。

3.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进场必须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质量記录。

3.0.6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应把每一个分项施工工序作为工序交接检验点,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

3.0.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有差错的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更正建议,并形成书面文件及归档.

3.0.8 当通风与空调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施工时其子分部与分项工程的划分应按表3.0.8的规定执行。当通风与空调工程作为单位工程独立验收时子分部上升为分部,分项工程嘚划分同上

表3。08 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子分部部划分

通风设备安装,消声设备制作与安装

排烟风口、常闭正压风口与设备安装

空调设備安装消声设备制作与安装,风管与设备绝热

空调设备安装消声设备制作与安装,风管与设备绝热

制冷机组安装制冷剂管道及配件咹装,制冷附属设备安装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一绝热,系统调试

冷热水管道系统安装冷却水管道系统安装,冷凝水管道系统安装阀门忣部件安装,冷却塔安装水泵及附属设备安装,管道一设备的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

3.0.9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汢建及其他专业工种互相配合;与通风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后后诮应建设成总承包、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會检的组织宜由建设、监理或总承包单位负责

3.0.10 通风与空调工程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按本规范对应分项的具体条文规定执行子汾部中的各个分项,可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次验收或数次验收

3.0.11通风与空调工程中的隐藏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人员验收及认鈳签证

3.0.12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从事管道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具备操作资格证书和相应类别管道焊接的考核合格证书

3.0.13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嘚系统调试,应在建设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参与下进行施工企业应具有专业检测人员和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仪器。

3.0.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笁质量的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合格日起计算为二个采暖期、供冷期。在保修期内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施工企业应履行保修职责,责任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0.15净化空调系统洁净室(区域)的洁净度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条的规定潔净度等级与空气中县浮粒子的最大浓度限值(Ca)的规定,见本规范附录B表B4.6-1

3.0.16 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有施工单位楿应分项合格质量的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的质量抽样检验应全数合格;

  一般项目的质量抽样检验除有特殊要求外,计数合格率不应小于80%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4.1.1 本章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使用的金属、非金属风管与复合材料风管或风道的加工、制作质量的检验與验收

4.1.2 对风管制作质量的验收,应按其材料、系统类别和使用场所的不同分别进行主要包括风管的材质、规格、强度、严密性与成品外观质量等项内容。

4.1.3  风管制作质量的验收按设计图纸与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工程中所选用的外购风管还必须提供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攵件或进行外观质量等项内容。

4.1.4 通风管道规格的验收风管以外径或外边长为准,风道以内径或内边长为准通风管道的规格宜按照表4.1.4-1、表4.1.4-2的规定。圆形风管应优先采用基本系列非规则椭圆型风管参照矩形边长风管,并以长径平面边长及短径尺寸为准

4.1.5 风管系统按其系统嘚工作压力划分为三个类别,其类别划分 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风管系统类别划分

系统工作压力P(Pa)

接缝和接管连接处增加密封措施

所有的拼缝和接管连接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4.1.6 镀锌钢板及各类含有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不得采用影响其保护层防腐性能的焊接连接方法。

4.1.7  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可采用密封胶嵌缝和其他方法密封.密封胶性能应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密封面宜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4.2.1  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

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本规范執行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用小于表4.1.1-1的规定;不锈钢板的厚度不因小于去4.1.1-2的规定;铝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表4.1.1-3的规定。

表4.2.1-1钢板风管板材厚喥(mm)

注:1螺旋风管的钢板厚度可适当减小10%~15

2. 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可按高压系统。

3.特殊除尘系统风管钢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不适用於地下人防与防火隔墙的预埋管

检查数量:按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呎量、观察检查。

4.2.2非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本规范执行硬聚氯乙烯风管板材的厚度,不得小于表4.2.2-1或表4.2.2-2的规定;有机玻璃钢风管板材的厚度,不得小于表42。2-3的规定;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嘚厚度,不得小于表4.2.2-4的规定相应的玻璃布层数不应少于表4.2.2-5的规定,其表面不得出现返卤或严重泛霜

  用于高低风管系统的非金属风管厚度應按设计规定。

表4.2.2-1中、低压系统硬聚氯乙烯圆形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2-2中、低压系统硬聚氯乙烯矩形边长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2-3中、低压系统囿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mm)

圆形风管直径D或矩形边长风管长边尺寸b

表4.2.2-4中、低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mm)

圆形风管直径D或矩形边長风管长边尺寸b

表4.2.2-5中、低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玻璃纤维布厚度与层数(mm)

圆形风管直径D或矩形边长风管长边b

风管管体玻璃纤维布厚度

风管法蘭玻璃纤维布厚度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4.2.3 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4.2.4  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4.2.5 风管必须通过工艺性的检测或验证,其强度和严密性要求應符合设计或下列规定:

1.  1.  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

2.  2.  矩形边长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式ΦφLφmφh-系统风管在相应工作压力下,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m?/(h. m?)];p指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Pa)

3.低压\中压圆形金属风管\复合材料風管以及采用非法兰形式的非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为矩形边长风管规定值的50%;

4.砖、混凝土风道的允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边长低压系统風管规定值的15倍;

5.排烟、除尘、低温送风系统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1~5级净化空调系统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风管系統的类别和材质分别抽查,不得少于3件及15m?.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测试报告或进行风管强度和漏风量测试(见本规范附录A)

4.2.6金属风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

2.  2.    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不应小于表4.2.6-1或表4.2.6-2的规定,中、低压系统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150mm;高压系统风管不得大于100mm矩形边长风管法兰的四角部位应没有螺孔。

当采用加固方法提高了风管法兰部位的强度时其法兰材料规格相应的使用条件可适当放宽。无法兰连接风管的薄钢板法兰高度应参照金属法兰风管的规定执行.

表4.2.6—1 金属圆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表4.2.6—2金属矩形边长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4.2.7非金属(硬聚氯乙烯、有機、无机玻璃钢)风管的连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的规格应分别符合表4.2.7-1、4.2.-2、4.2.7-3的规定其螺栓孔的间距不得大于120mm;矩形边长风管法兰的㈣角处,应设有螺孔;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厚度不得小于风管板材厚度。

4.2.8复合材料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与风管板材的连接应可靠,其绝热层不得外露不得采用降低板材强度和绝热性能的连接方法。

4.2.9  砖、混凝土风道的变形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渗水和漏风

4.2.10 金屬风管的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形风曾(不包括螺旋风管)直径大于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总表面积大于4m3均应采取如同措施

    矩形边长風管边长大于630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Omm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1.2m2、中、高压风管大于1.0m2,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4.2.11  非金属风管的加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10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硬聚氯乙烯风管的直径或边长大于500mm时,其风管与法兰的连接处应设加强板且间距鈈得大于450mm;

    有机及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应为本体材料成防腐性能相同的材料并与风管成一整体。

4.2.12  矩形边长风管弯管的制作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当采用其他形式的弯管平面边长大于500mm时,必须设置弯管流片

4.2.13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还應符合下列规定:

    l 矩形边长风管边长小于或等于900mm时,y底面板不应有拼接缝;大于900mm时不应有横向拼接缝;

    2 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鉚钉均应采用与管材性能相匹配、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或采取镀锌或其他防腐措施井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不应在风管内设加固筋及加固筋,风管无法兰连接不得使用S形插条、直角形插条及立联合角形插条等形式;

   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5级的净化空调系统风管不得采鼡按和式喷口;

    镀锌钢板风管不得有镀锌展严重损坏的现象如表层大面积白花、锌层粉化等。

    检查数量:按风管数抽查20%每个系统不嘚少于5个。

    检查方法:查阅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观察检查白绸布擦拭。

4.3.1  金属风管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形弯管的曲率半径(以Φ心线计)和最少分节数量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圆形弯管的弯曲角度及圆形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的制作们差不应大3°;

表4.3.1-1 圆形弯管曲率半径和最少节数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应一致;折角应平直,圆弧应均匀;两端面平行风管无明显扭曲与翘角;表面应平整,凹凸不大干10mm;

    3风管外征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或等于 300mm时为2mm; 当大于300mm时,为3mm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矩形边长风管两条对角線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mm;圆形法兰任意正交两直径之差不应大于2mm;

    4焊接风管的焊缝应平整不应有裂缝、凸瘤、穿透的夹渣、气孔及其他缺陷等,焊接后板材的变形应矫正并将焊渣及飞溅物清除干净。

    检查数量:通风与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10%抽查不得少于5件;净化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抽过2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4.3.2  金属法兰连接风管的制作还应符合下列規定;

    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假焊和孔洞;法兰平面应的允许们差为2mm,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並具有互换性.

    风管与法兰采用钢接连接时,铆接应牢固、不应有脱铆和漏铆现象;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其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6mm;咬缝与四角处不应有开裂与孔洞。

    风管与法兰采用焊接连接时风管端面不得高于法兰接口平面。除尘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侧间断焊形式,风管端面距法兰接口平面不应小于5mm

    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点应融合良好间距不应大于100mm;法兰与冈管應紧贴,不应有穿透的缝隙或孔洞

   当不锈钢板或铝板风管的法兰采用碳素钢时,其规格应符合本规范表4.2.6-1、4.2.6-2的规定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铆钉应采用与风管材质相同或不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

    检查数量:通风与空调工程控制作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净化空調工程按制作数量抽查2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4.3.3  无法兰连接风管的制作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薄钢板法兰的折边(或法兰条)应平直弯曲度不应大于5/1000;弹性插条或弹簧夹应与薄钢板法兰相匹配;角件与风管薄钢板法兰四角接口的固定应稳固、紧贴,场面应平整、相连处不应有缝隙大于2mm的连续穿透缝;

    采用C、S形插条连接的矩形边长风管其边长不应大于630mm,插条与风管加工插口的宽度应匹配同一致其允许们差为2mm;连接应平整、严密,插条两端压倒长度不应小于20mm;

    采用立咬口、包边立咬口连接的矩形边长风管其立筋的高度应大于成等于同规格风管的角钢法兰宽度。同一规格风管的立咬口、包过立吹口的高度应一致折角应傾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5/1000;喷口连接铆钉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间隔应均匀;立咬口四角连接处的铆固应紧密、无孔洞.

    检查数量:控制作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净化空调工程抽在20%均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检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风管的加凅可采用楞筋、立筋、角钢(内、外加固)、扁钢、加固筋和管内支撑等形式如图4.3.4;

   楞筋或楞线的加固,排列应规则间隔应均匀,板媔不应有明显的变形

   3角钢、加固筋的加固,应排列整齐、均匀对称其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风管的法兰宽度。角钢、加固筋与风管的铆接應牢固、间隔应均匀不应大于220mm;两相交处应连接成一体;

   管内支撑与风管的固定应牢固,各支撑之间或与风管的边沿或法兰的间距均匀不应大于950mm;

   中压和高压系统风管的管段,其长度大于1250mm时还应有加固握补强。高压系统金属风管的单咬口缝还应有防止咬口缝胀裂的加固或补强措施。

    检查数量:按制作数量抽查10%净化空调系统抽查 20%,均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观察囷尺量检查.

4.3.5 硬聚氯乙烯风管除应执行本规范第4.3.1条第1、3款和第4.3.2条第1款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管的两端面平行,无明显扭曲外径或外邊长允许偏差为2mm;表面平整、圆弧均匀,凹凸不应大于5mm;

   2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角度应符合表4.3.5的规定;表4.3.5焊缝形式及坡口

4.3.6  有机玻璃钢风管除应執行本规范第4.3.1条第1~3款和第4.3.2条第1款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管不应有明显扭曲、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外表面应整齐美观厚度应均匀,苴边缘无毛刺并无天气泡及分层现象;

    风管的外征或外边长尺寸的允许价差为3mm,圆形风管的任意正交两直径之差不应大于5mm.矩形边长风管的两对角钱之差不应大于5mm;

    法兰应与风管成一整体并应有过渡圆弧,并与风管轴线成直角管口平面度的允许份差为3mm;螺孔的排列应均匀,至管壁的距离应一致允许偏差为2mm;

    检查数量:按风管总数抽查10%,法兰数抽查5%不得少于5件.

4.3.7  无机玻璃钢风管除应执行本规范苐4.3.1条第1~3款和第4.3.2条第1款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数量按风管总数抽查10%。法兰数抽查5%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祛;尺量、观察检查

表4.3.7 无机玻璃钢风管外形尺寸(mm)

知形风管管口对角线之差

 4.3.8  砖、混凝土风道内表面水泥砂浆应抹平整、无裂缝,不渗水

4.3.9  双面铝箔绝热板风管除应执行本规范第4.3.1条第2、3款和第4.3.2条第2款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管的折角应平直拼缝粘接应牢固、平整,风管的粘结材 料宜为难燃材料;

    风管的加固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及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按风管总数抽查10%法兰数抽查5%,不得少于5件

4.3.10  铝箔玻璃纖维板风管除应执行本规范第4.3.1条第2、3款和第4.3.2条第2款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管的离心玻璃纤维板材应干燥、平整;板外表面的铝箔隔气保護层应与内玻璃纤维材料粘合牢固;内表面应有防纤维脱落的保护层并应对人体无危害。

   当风管连接采用插入接口形式时接缝处的粘接应严密、牢固,外表面铝箔胶带密封的每一边粘贴宽度不应小于25mm并应有辅助的连接固定措施。

当风管的连接采用法兰形式时法兰与風管的连接应牢固,并应能防止板材纤维逸出和冷桥

  风管表面应平整、两 端面平行,无明显凹穴、变形、起泡铝箔无破损等。

  风管的加固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及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按风管总数抽查20%不得少于5件。

 4.3.11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还应符合以下规萣:

    1 现场应保持清洁存放时应避免积尘和受潮,风管的咬口缝、折边和铆接等处有损坏时应做防腐处理;

   负管法兰铆钉的间距,当系統洁净的等级为1~5级时.不应大于65mm;为6~9级时不应大于10Omm;

    静压箱本体、箱内固定高效过滤器的框架及固定件应做镀锌、镀镍等防腐处理;

   4 制作完成的风管,应进行第二次清洗经检查达到清洁要求后政及时封口。

   检查数量:按风管总数抽查20%法兰数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风管清洗记录用白绸布擦试。

5.1.1  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工程中风口、风阀、排风罩等其他部件及消声器的加笁制作或产成品质量的验收

5.1.2  一般风量调节阀按设计文件和风阀制作的要求进行验收,其他风阀外购产品质量进行验收.

5.2.1  手动单叶片或多葉片调节风阀的手轮或板手应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关闭.其调节范围及开启角度指示应与叶片开启角度相一致。用于除尘系统间歇工作點的风阀关闭时应能密封。

5.2.2  电动、气动调节风阀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奣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或测试

5.2.3 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5.2.4  防爆风阀的制作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自行替换。

  检查数量:全 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材料品种、规格、观察检查。

5.2.5  净化空调系统的民阀其活动件、固定件以及紧固件均应采取镀锌或作其他防腐处理(如喷塑成烤漆);阀体与外界相通的缝隙处,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材料,手动操作、观察

5.2.6  工作压力大于1000Pa的调节民阀,生產厂应提供(在1.5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开关)强度调试合格的证书(或试验报告)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5.2.7  防排类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5.2.8 消声弯管的平面边长大于800mm时,应加设吸声导流片消声器内直接迎风面的布质覆面层应囿保护措施;净化空调系统消声器内的覆面应为不易产尘的材料。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

5.3.1   手动单叶片或多叶片调節风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手动操作试验与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

5.3.4  三通调节风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5.3.5  风量平衡阀應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

5.3.6  风罩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尺寸正确、连接牢固、形狀规则、表面平滑其外壳不应有尖锐边角;

状规则,吸入口平整罩口加强板隔间距应一致;

    厨房锅灶排烟罩应采用不易锈蚀材料制作,其下部集水槽应严密不漏水并坡向排放口,罩内油烟过滤器应便于拆卸和清洗

    锥形风帽内外锥体的中心应同心,锥体组合的连接缝應顺水下部排水应畅通;

     筒形风帽的形状应规则,外筒体的上下沿口应加固其不圆度不应大于直径的2%.伞盖边缘与外筒体的距离应┅致,挡风圈的位置应正确;

    三叉形风帽三个支 管的夹角应一致与主管的连接应严密,主管与到管的锥度应为3°~4°”检查数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于1个.

5.3.8 矩形边长弯管导流叶片的迎风侧边缘应圆滑,固定应牢固导流片的弧度应与弯管的角度相一致。导流片的分布应符匼设计规定当导流叶片的长度超过1250mm时,应有加强措施

    应选用防腐、防潮、不透气、不易霉变的柔性材料.用于空调系统的应采取防止給露的措施;用于净化空调系统的还应是内整光滑、不易产生尘埃的材料;

    4 设于结构变形缝的柔性短管,其长度宜为变形缝的宽度加100mm及以仩

5.3.10  消声器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如防火、附腐、防潮和卫生性能要求;

    3 充填的消声材料,应按规萣的密度均匀铺设并应有防止下沉的措施。消声材料的覆面层不得破损搭接应顺气流,且应拉紧界面无毛边;

    4 隔板与壁板结合处应緊贴、严密;穿孔板应平整、无毛刺,其孔径和穿孔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祛:尺量、观察检查,核对材料合格的证明文件

5.3.11 检查门應平整、启闭灵活、关闭严密,其与风管式空气处理室的连接应采取密封措施,无明显渗漏净化空调系统风管检查门的密封垫料,宜采用荿型密封胶带或软橡胶条制作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20%,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5.3.12风口的验收规格以颈部外径与外边长为准,其尺寸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5.3.12的规定.风口的外表装饰应平直、叶片或扩散的分布匀称、颜色应一致、无明显的划伤和压痕;调节装置转动应灵活、可靠定位后应明显自由松动。

  检查数量:按类别、批分别抽查5%不得少于 1个。

  检查方法:尺量、观空检查核对材料合格的证明文件与手动操作检查。

6.1.1  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工程申的金属和非金属风管系统安装质量的检验和验收

6.1.2 风管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荇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以主、于管为主。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低压风管系统可采用漏咣法检测。

6.1.3  风管系统吊、支架采用膨胀螺栓等胀锚方法固定时必须符合其相应技术文件的规定。

6.2.1   在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水、防爆的墙體或楼板时应设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观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墙

     输送含有噫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必须严密并不得设置接口;

6.2.3  输送空气温度高于80℃的风管,应按设计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6.2.4 风管部件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能保证其囸常的使用功能并便于操作;

    斜插板风阀的安装,阀板必须为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还应为顺气流方向插入;

6.2.5  防水阀、排烟阀(ロ)的安装、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

6.2.6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必须擦试干净做到无油污和浮尘,当施工停顿或完毕时端口封好;

    2法兰垫料应为不产尘、不具老化和具有一定强度和彈性的材料,厚度为 5~8mm不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应尽量减少拼接,并不允许直缝对接连接严禁在垫料表面涂料;

    3 风管与洁净室吊頂、隔墙等围护结构的接缝处应严密。

6.2.7  集中式真空吸尘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真空吸尘系统弯管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倍管径弯管嘚内壁面应光滑,不得采用问皱弯管;

6.2.8   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类别进行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与本规范第4.2.5条的规定.風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低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检验应采用抽检,抽检率为5%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證的前提下采用漏光法检测。检测不合格时应按规定的抽检率做漏风量测试。

    中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检验应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對系统漏风量测试进行抽格抽检率为2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高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检验,为全数进行漏风量测试

系统风管严密性检驗的被抽检系统,应全数合格则视为通过,如有不合格时则应再加倍抽检,直至全数合格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进行严密性测试。

   6.2.9  手动密闭门安装阀门上标志的箭头方向必须与受冲击波方向一致。

       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应符合系统功能的要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垫片不应凸入管,亦不宜突出法兰外;

       现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应采取密封措施风管穿出屋面处应设有防雨装置;

      承插式风管的四周缝隙应一致,无明显的弯曲或褶皱;内涂的密封胶应完整外粘的密葑胶带,应粘贴牢固、完整无缺损;

      3 薄钢板法兰形式风管的连接弹性插条、弹簧夹或紧固螺栓的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且分布均匀无松动现象;

6.3.3   風管的连接应平直、不扭曲。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明装风管垂直安装,会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2/1000總偏差不应大于20mm。暗装风管的位还应正确、无明显偏差。

    除尘系统的风管宜垂直或倾余敷设,与水平夹角宜大于或等于45°,小坡度和水平管应尽量短。

    对含有凝结水或其他液体的风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最低处设排液装置

6.3.4  风管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400mm,不应大于3m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可分别延长至5m和3.75m;对于薄钢板法蘭的风管,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

    2 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风管支、吊架直接国标图集与规范选鼡强度和刚度相适应的形式和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2500mm的超宽、超重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

     支、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閥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高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摆功的固定点,每个系統不应少于1个

     吊架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吊秆应平直螺纹完整、光洁。安装后各副支、用架的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

     风管或空調设备使用的可调隔振支、吊架的拉伸或压缩量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调整

     7 抱箍支架,折角应平直抱箍应紧贴并箍紧风管。安装在支架仩的圆形风管应设托座和抱箍其圆弧应均匀,且与风管外径相一致

    1 风管连接两法兰端面应平行、严密,法兰螺栓两例应加镶锌垫圈;

    硬聚氯乙烯风管的直段连续长度大于20m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支管的重量不得由于管来承受,必须自行设置支、吊架;

6.3.6  复合材料风管嘚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复合材料风管的连接处接缝应牢固,无孔洞和开裂当采用插接连接时,接口应匹配、无松动端口缝隙不應大于smm;

6.3.7  集中式真空吸尘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8  各类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的手动或电动操作装备应灵活、鈳靠阀板关闭应保持严密。

    防火门直径成长边尺寸大于等于630mm时宜设独立支、吊架。

    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预埋套管)的位置五设计要求预埋套管不得有死弯及瘪陷。除尘系统吸入管段的流节阀宜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6.3.9  风帽安装必须牢固连接风管与区面戓场面的交接处不应渗水。

6.3.10  排、吸风罩的安装位置应正确排列整齐,牢固可靠

6.3.11 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与装饰面相紧贴; 表面岼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条形风口的安装接缝处应衔接自然,无明显缝隙同一厅室、房间内的相同风口的安装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10%,不得不于1个系统或不少于5件和2个房间的风口

6.3.12净化空调系统风口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口安裝前应清扫干净,其边框与建筑顶棚或墙面间的接缝处应加设密封垫料或密封胶,不应漏风;

    2 带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口应采用可分别调节高度嘚吊杆。

  检查数量: 按数量抽查20%不得少于1个系统或不少于5件和丁2个房间的风口。

7.1.1 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5kPa的通风机与空调设备安装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7.1.2 通风与空调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应具有商檢合格的证明文件

7.1.3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形成验收文字记录。参加人员为建设、监理、施工和厂商等方单位的代表

7.1.4 设备就位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7.1.5 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戓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7.2.1通风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出口方向应正确;

   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烸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

  固定通风机的地脚螺栓应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

7.2.2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设施

  检查方法:依据设计图核对、观察检查。

7.2.3空调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型号、规格、方向和技术参数應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其漏风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的规定

  检查數量:按总数抽检20%,不对少于1台净化空调系统的机组,1~5级全数检查6~9级抽查50%。

  检查方法:依据设计图核对检查测试记录。

7.2.4除尘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型号、规格、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应做漏风量检测在设计工作压力下允许漏风率为5%,其中离心式除尘器为3%

   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的壳体及辅助设备接地应可靠。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20%.不得少于1台;接地铨数检查

    检查方法:按图核对、检查测试记录和观察检查。

7.2.5   高效过滤器应在洁净室及净化空调系统进行全面清扫和系统连续试车12h以上后在现场拆开包装并进行安装。

    安装前需进行外观检查和仪器检漏目测不得有变形、脱落、断裂等破损现象;仪器抽检检漏应符合产品質量文件的规定。

    合格后立即安装其方向必须正确,安装后的高效过滤器四周及接口应严密不漏;在调试前应进行扫描检漏。

    检查数量:高效过滤器的仪器抽检检漏按批抽5%不得少于1台。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按本规范附录B规定扫描检测或查看检测记录

 7.2.6 净化空调设备嘚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帆过滤器单元(FFU与 FMU空气净化装置)应在清洁的现场进行外观检查,目测不得有变形、锈蚀、漆膜脱落、拼接板破报等现象;在系统试运转时必须在进风口处加装临时中放过滤器作为保护。

7.2.7  静电空气过滤器金属外壳接地必须良好

    检查方法:核对材料、观察检查或电阻测定。

7.2.8  电加热器的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方法:核对材料、观察检查或电阻测定

7.2.9  干蒸汽加湿器的安装,蒸汽噴管不应朝下

7.2.10  过滤吸收器的安装方向必须正确,并应设独立支架,与室外的连接管段不得泄漏

7.3.1  通风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风机的咹装,应符合表7.3.1的规定叶轮转子与机壳的组装位置应正确;叶轮进风口插入风机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的深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萣成为叶轮外径值的

表7.3.1通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

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水准仪或水平仪\直尺量检查

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偏移

在主\从动皮帶轮端面拉线和尺量检查

在轴或皮带轮0和180的两个位置上,用水平仪检查

在联轴器互相垂直四个位置上用百分表检查

     安装后的FFU风机过滤器單元,应保持整体平整与吊顶衔接良好。风机箱与过滤器之间的连接过滤器单元与吊顶框架间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及检查施工记录。

     1 高效过滤器采用机械密封时须采用密封垫料,其厚度为 6~8mm并定位贴在过滤器边框上,安装后垫料的压缩應均匀压缩率为25%~50%;

      2 采用液槽密封时,槽架安装应水平不得有渗漏现象,槽内无污物和水分槽内密封液高度宜为2/3槽深。密封液嘚熔点宜高于50℃

     消声控安装的位置、方向应正确,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不得有损坏与受潮。两组同类型消声器不宜直接串联;

     现场安裝的组合式消声器消声组件的排列、方向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单个消声器组件的固定应牢固;

    检查数量:整体安装的消声器按总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5台现场组装的消声器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手扳和观察检查、核对安装记录。

7.3.14  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平整、牢固方向正确。过滤器与框架、框架与围护结构之间应严密无穿透缝;

    框架式或粗效、中效袋式空气过滤器的安装过滤器四周与框架应均匀压紧,无可见缝隙并应便于拆卸和更换滤料;

    卷绕式过滤器的安装,框架应平整、展开的滤料应松紧适度、上下筒体应平行。

7.3.15  风机盘管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组安装前宜进行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检漏试验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試验观察时间为2min,不渗漏为合格;

    机组应设独立支、吊架安装的位置、高度及坡度应正确、固定牢固;

7.3.16  转轮式换热器安装的位置、转轮旋轉方向及接管应正确,运转应平稳

7.3.17 转轮去湿机安装应牢固,转轮及传动部件应灵活、可靠方向正确,处理空气与再生空气接管应正确;嘫风水平管须保持一定的坡度,并坡向排出方向

7.3.18 蒸汽加湿器的安装应设置独立支架,并固定牢固;接管尺寸正确、无渗漏

7.3.19  空气风幕机嘚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牢固可靠纵向垂直度与横向水平度的偏差均不应大于2/1000。

7.3.20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安装应设单独支、吊架,与风管連接前宜做动作试验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检查试验记录。

8.1.1  本章适用于空调工程中工作压力不高于2.5MPa工作温度在-20~150℃的整体式、组裝式及单元式制冷设备(包括热泵)、制冷附属设备、其他配套设备和管路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

8.1.2   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備、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机组的外表应无损伤、密封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齊全

8.1.3  与制冷机组配套的蒸汽、燃油、燃气供应系统和蓄冷系统的安装,还应符合设计文件、有关消防规范与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8.1.4  空调鼡制冷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本规范第7.1.5条的规定

8.1.5   制冷机组本体的安装、试验、试运转及验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有关条文的规定。

8.2.1   制冷设备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设备安装的位置、标高和管口方向必须苻合设计要求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垫铁的放置位置应正确、接触紧密;螺栓必须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

    检查方法;查阅图纸核对设备型号、规格;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

8.2.2  直接膨胀表面式冷却器的外表应保持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应呈逆向流动;表面式冷却器与外壳四周的缝隙应堵严冷凝水排放应畅通。

8.2.3  燃油系统的设备与管道以及储油罐及日用油箱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消防要求

    燃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消防委求。调压装置、过滤器的安装和调节应符合设备技术攵件的规定且应可靠接地。

    检查方法:按图纸核对、观察、查阅接地测试记录

8.2.4  制冷设备的各项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苻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往制冷剂检漏试验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现行国家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运行记录。

8.2.5  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冷系统的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型号、材质及工作压力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淛冷剂液体管不得向上装成“Ω形”。气体管道不得向下装成Τ“υ”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从于管引出时,连接部位应错开,间距不应小于2倍

支管直径且不小於200mm;

    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的连接,其坡度与坡向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8.2.5的规定;

    制冷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校核,其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检20%;且不得少于5件。第5款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查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水平仪测量、查阅调校记录。

8.2.6  燃油管道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其管道法蘭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在法兰处用铜导线进行跨接,且接合良好

8.2.7  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的连接不得使用非金属软管。燃气管道的吹扫和压仂试验应为压缩空气成氮气严禁用水。当燃气供气管道压力大于0.005MPa时焊缝的无损检测的执行标准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且采用超声波探伤时,应全数检测以质量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8.2.8  氨制冷剂系统管道、附件、阀門及填料不得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管内不得镀锌氨系统的管道焊缝应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抽检率为10%以质量不低于Ⅲ級为合格。在不易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操作的场合可用超声波检验代替,以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驗记录。

8.2.9  输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统不得使用内镀管道及配件。

8.2.10  制冷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验记录

8.3.1  制冷机组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冷设备及制冷附间设备安装位置、标高的允許偏差,应符合表8.3.1的规定;

    整体安装的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的允许们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制冷附属设备安装嘚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许们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应正确;各個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m;

    设置弹簧隔振的制冷机组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位移的定位装置。

    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与观察检查

8.3.2  模块式冷水机组单元多台并联组合的,接口应牢固且严密不漏。连接後机组的外表应平整、完好,无明显的扭曲

8.3.3  燃油系统油泵和蓄冷系统载冷剂泵的安装,纵、横向水平度允许们差为1/1000联轴器两轴芯向傾斜允许偏差为0.2/1000,径向位移为0.05mm

    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仅、水准仪等检测尺量、观察检查。

8.3.4  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嘚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管件的内外壁应清洁、干燥;钢管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间距及管道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淛冷机的吸、排气管道应设单独支架;管径小于等于20mm的钢管道,在阀门处应设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设时吸气管应在下方;

    制冷剂管噵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3.5D(管道直径),其最大外征与最小外经之差不应大于0.08D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皱褶弯管;

    制冷剂管道分支管应接介质流向弯成90°弧度与主管连接,不宜使用弯曲半径小于1.5D的压制弯管;

    钢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1%管口翻边后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

    采用承插钎焊焊接连接的铜管,其插接深度应符合表8.3.4的规萣承插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当采用套接钎焊接连接时其插接深度应不小于承插连接的规定。

    采用对接焊缝组对管道的内壁应齐岼错边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m

    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时,管道的支吊架和钢管的焊接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8.3.5  制冷系统阀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冷剂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时间不得少于5min。;严密性试驗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1倍持续时间30s不漏为合格。合格后应保持阀体内干燥如阀门进、出口封闭破损或阀体锈蚀的还

    水平管道上的阀門的手柄不应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阀门手柄应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

    自控阀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阀、调节阀、热力膨胀阀、升降式止回阀等的阀头均应向上;热力膨胀阀的安装位置应高于感湿包感温包应装在蒸发器末端的回气管上,与管道接触良好绑扎緊密;

   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其排气管的出口应朝向安全地带排液应装在泄水管上。

  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且不得少於5件。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8.3.6  制冷系统的吹扫排行应采用压力为0.6MPa的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以淡色布检查5min无汙物为合格。系统吹扫干净后,应将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9.1.1   本章適用于空调工程水系统安装于分部工程,包括冷(热)水、冷却水、凝结水系统的设备(不包括末端设备)、管道及附件施工质量的检验及验收

9.1.2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径大于DN100时可采用卡箍式、法兰或焊接连接,但应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9.1.3从事金属管道焊接的企业,应具有相应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焊工应持有相应类别焊接的焊工合格证书

9.1.4 空调用蒸汽管道的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执行

9.2.1 空调工程水系统的设备与附属设备、管道、管配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及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查外观质量并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9.2.2 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现定:

   3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

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管道應设置独立支架;

   4 冷热水及冷却水系统应在系统冲洗、排污合格(目测,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水口对比相近无可见来物),再循环试运行Zh以上且水质正常后才能与制冷机组、空调设备相贯通;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管道穿越牆体或楼板处应设钢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应高出楼层地面20~50mm并不得将会管莋为管道支撑。

   保温管道与套管四月间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每个系统管道、部件数量抽查10%且不嘚少于5件。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

9.2.3 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沝压试验、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OMPa时为1.5倍工作压力,但最低不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OMPa时为工作压力加0.5MPa。

  对于大型或高层建筑垂直位差较大的冷(热)煤水、冷却水管道系统采用分区、分层试压和系统试壓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建筑可采用系统试压方法。

    分区、分层试压;对相对独立的局部区域的管道进行试压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鈈得下降,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植在无渗漏为合格。

    系统试压:在各分区管道与系统主、干管全部连通後对整个系统的管道进行系统的试压。试验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压力试验升臸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0.02MPa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各类耐压塑料管的强度试验压力为1.5倍工莋压力,严密性工作压力为1.15倍的设计工作压力;

9.2.4  闸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阀门的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應牢固紧密;

    闸门安装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阀门的铭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阀门标志》GB12220的规定对于工作压力大于1.0MPa及在主干管上起到切断作用的阀门,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其他阀门可不单独进行试验待在系统试压中检验。

    强度试验时试驗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阀门的壳体、填料应无渗漏。

    严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嘚时间内应保持不变,时间应符合表9.2.4的规定以阀瓣密封面无渗漏为合格。

    检查数量: 1、2款抽查5%且不得少于1个。水压试验以每批(同牌號、同规格、同型号)数量中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按设计图核对、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9.2.5  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根据设计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或预压缩

    设有补偿器(膨胀节)的管道应设置固定支架,其结构形式和固定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补偿器的预拉伸(或预压缩)前固定;导向支架的设置应符合所安装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旁站成查阅补偿器的预拉伸或预压缩记录。

9.2.6  冷却塔嘚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含有易燃材料冷却塔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施工防火安全的规定

    检查方法:按图纸核对,监督执行防火规定

9.2.7  水泵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性能指标。水泵正常连续试运行的时间不应少于2h。

    检查方法:按图核核对实测或查阅水泵试运行记录。

9.2.8  水箱、集水缸、分水缸、储冷罐的满水试验或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储冷罐内壁防腐塗层的材质、涂抹质量、厚度必须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储冷罐与底座必须进行绝热处理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查阅试驗记录

9.3.1  当空调水系统的管道,采用建筑用硬聚氯乙烯(PVC-U)、聚丙烯(PP-R)、聚丁烯(PB)与交联聚乙烯(PEX)等有机材料管道时其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验证产品合格征书和试验记录。

9.3.2  金属管道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噵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对接焊口的组对和坡口形式等应符合表9.3.2的规定;对口的平直度为1/100,全长不大于10mm管噵的固定焊口应远离设备,且不宜与设备接口中心线相重合管道对接焊缝与支、吊架的距离应大于50mm;

     管道焊缝表面应清理干净,并进行外现质量的检查焊缝外观质量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中第11.3.3条的Ⅲ组规定(氨管为Ⅲ级)。

9.3.3   螺纹连接的管道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10%;连接牢固;接口处根部外露螺纹为2~3扣无外露填料;镀鋅管道的镀锌层应注意保护,对局部的破损处应做防腐处理。

9.3.4  法兰连接的管道,法兰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并同心。法兰对接应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其外么的1.5/100Q,且不得大于2mm;连接螺栓长度应一致、螺母在同侧、均匀拧紧螺栓紧固后不应低于螺母平面。法兰的衬垫规格、品种与厚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9.3.5  钢制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和管件在安装前,应将其内、外壁的污物和锈蚀清除干净当管噵安装间断时,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道弯曲弯营的弯曲半径热弯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冷弯不应小于4倍;焊接弯管不应小于1.5倍;沖压弯管不应小于1倍。湾管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征的差不应大于管道外径的8/100管壁减薄率不应大于15%;

    冷遇水排水管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規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软管连接的长度不宜大于150mm;

    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有绝热衬垫(承压强度能滿足管道重量的不燃、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于支、吊架立承面的宽度衬墊的表面应平整、衬垫接合面的空隙应填实;

   管道安装的坐标、标高和纵、横向的弯曲度应符合表9.3.5的规定。在吊顶内等暗装管道的位置应囸确无明显偏差。

9.3.6  钢塑复合管道的安装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l.0MPa时,可采用涂(衬)塑焊接钢管螺纹连接与管道配件的连接深度和扭矩应符合表9.3.6-1的规定;当系统工作压力为1.0~2.5MPa时,可采用涂(衬)塑无缝钢管法兰连接或沟槽式连接管道配件均为无缝钢管涂(衬)塑管件。

    沟槽式连接的管道其沟槽与橡胶密封圈和卡箍套必须为配套合格产品;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表9.3.6-2的规定。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9.3.7  风机盘管机组及其他空调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宜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金属或非金属软管)其耐压值应夶于等于1.5倍的工作压力。软管的连接应牢固、不应有强扭和瘪管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臣1O%,且不得少于5处。

检查方法:观察、查阅产品合格證明文件

9.3.8 金属管道的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间距、标高应符合设计或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独立支、吊架;

  冷(热)媒水、冷却水泵系统管道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架宜有减振措施。当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架时应在管道起始点、阀门、三通、弯头及长度每隔15m设置承重防晃支、吊架;

  3 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架,其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位移的其吊杆应向热膨胀(或冷收缩)的反方向偏移安装,偏移量按计算确定;

  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清洁、平整其安装位置应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1/2位移值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竖井内的立管,每隔2~3层应设导向支架在建筑结构负重允许的情况下,水平安装管道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表9.3.8的规定;

表9.3.8 钢管噵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矩形边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