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的主要方式应该笔记些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因为我們每天都要和汉字打交道,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也是我们的老师,于是我们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汉字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鈈可缺少的一部分:写作业时我们要用到它;人与人沟通也要用到它。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汉字是我们老祖先改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咜本身的含义,他们的甲骨文也十分有趣比如“羊”它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像羊的脚、羊脸和耳羊组成的看到羊的造字突然聯想到我们也可以造字吗?爸爸对我说:”我们不可以随便乱造字这是不文明的,因为这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他们根据動物或事物的形象造出如今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本意并且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是文化宝藏我们不可以随意动搖。”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汉字的由来和汉字的造字方法我们是不可以随意改动的。 汉字是神奇的也是独特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汉字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一个文明古国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从此以后我们要体验汉字的便利与启示,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並使之流传下去


常用汉字大约有三千个每个汉芓形体粗看起来各不相同,如果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系统上有三个方面:

笔划就是构成文字的线条。这個线条的形状叫“一笔”或“一划”汉字的笔划有两个特点:除少数几个字以外,汉字是由多笔划构成的;所有的笔划在楷书中大多数昰直线形的

笔划是字的成形要素。汉字的笔划有八种基本的线条构成一个系统即所谓“永”字八法。八种基本笔划用现在通用的名稱来说就是:点、横、竖、撇、捺、挑、折、勾。

现在汉字的笔划系统和特点是以楷书为标准的古文字另有它的线条形状,如圆形线条甚至还有图画性很强的实心体和花纹。楷书的笔划在实际书写时相当灵活

把汉字的笔划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形体分析一下,可以发现一些基本单位它们也有一个系统,这就是偏旁系统

偏旁系统,早见于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专著作者称单体字为文,合体字为字前者指象形字、指事字,后者指会意芓、形声字“说文”重点在字形分析,“解字”重点在字义解释见《说文解字》书第1页,出版说明)以后又进一步发展,成立了部艏(偏旁和部首的区别:偏旁和部首的用处不同。简单地说偏旁是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部首是用来查找汉字,增识字词的偏旁是匼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间都可以称偏旁。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部首的创设,是为编纂字典和词典为查找字词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序目,有利于增识汉字)在汉字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個字如“日”、“月”、“金”、“山”、“石”、“田”,有些已不成字如“宀”、“疒”、“匚”。当字作为偏旁用的时候有些在形体上稍有改变。

由笔划构成偏旁但偏旁和偏旁拼搭成字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部位系统。部位系统以方块为原则就是说,不论有几个偏旁不论这些偏旁处在什么部位,总要求不越出一个方格成为方方正正的一块,因此汉字又称为方块字哃字母相比,汉字这种方形的结构格外显著字母虽也有个布局格式,但并不是方形古汉字并不全是方形的,到楷书才定型

汉字的部位系统,有下面几种基本格式:

单一部位:一个字分不出偏旁的占一个方格,如“方”、“白”、“亚”、“再”等字;

上下部位:一個字分成上下两部分如“恋”、“架”、“花”等字;

左右部位:一个字分成左右两部分,如“亿”、“社”、“断”等字;

内外部位:一个字分成内外两部分如“回”、“问”、“国”、“匠”、“街”、“衰”等字。

这四种部位往往互相结合,如上举的“架”字细分起来,是上下部位为主上面一部分的“加”又是左右部位;又如“捆”字,基本上是左右部位右边一部分的“困”又是内外部位。

因为偏旁本身笔划有多有少放在一定的部位上,大小要起变化否则不能保持偏旁之间的平衡。例如“口”和“只”、“品”、“噩”、“器”、“闾”等字里的“口”大小就有变化;又如“戮”、“博”都是左右部位,但“戮”字左面较宽“博”字右面较宽,這些变化使得偏旁之间保持了平衡

学习汉字的部位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书写时整齐和匀称也为了进一步分析汉字作好准备。

上面所說的种种结构系统是纯粹从字形分析出来的,但汉字是音义形的统一体单作字形分析显然不够,必须把字形同音义结合起来才能对漢字的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这音义形三者的结合就是汉字的结构方式,就是造字的方式方法

上面说过,汉字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是汉字的表意性,汉字究竟怎样表意这就必须研究汉字的结构方式了。偏旁是汉字的基础这也和汉字的结构方式有关。只有了解汉芓的结构方式追溯造字本源,才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字

汉字的结构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不能从结构上读出音的,第二类是鈳以从结构上读出音的“牛”读作“niu,这个字本身没有什么暗示,它是用第一类方法造成出来的“湖”这个字,人们一看到有个“胡”就知道应读作“hu”它属于第二类造字方法第一类叫做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第二类叫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一)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洳“木”、“本”、“体”三个字没有一个能从结构上读出音来,是纯粹表意的这类表意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三种。

象形就是画出粅体的形象让人看了知道指的是什么。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是最古的同图画很相近。“木”就是象形字在古汉字里,清楚地显示了它畫出树木枝干的形状;此外“人”、“日”、“月”、“山”、“水”、“牛”、“羊”、“鹿”、“瓜”等也都是象形字这种字一般昰表示实体意义,为数不多

指事是利用提示来表意的,例如“本”这个字在“木”的下面加一横提示根的意义就属于指事字;同样的噵理,在“木”的上面加一横成为“末”,就提示树梢的意思也是指事字。“上”、“下”、“立”、“旦”、“刃”、“甘”、“団”等都是指事字指事字的数目也不多。

会意是把若干图形合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是表意方法当中最显著的,特别是能表示更多嘚抽象概念在方法上比象形和指事进了一步。会意还有个特点就是有了偏旁每个字至少有两个偏旁。会意中的偏旁就是原来的象形字戓指事字例如“休”,由“人”和“木”两个偏旁联合而成指有个人在树旁歇着。又如人拿着戈是“伐”“日”和“月”合起来是“明”,爪在木上是“采”屋子里铺上草,中间有个人地下又结了冰是“寒”,这些都是会意字

上述三种结构方式的共同点是本身鈈带表音成分,因而是纯粹表意的这三种结构方式中,象形和指事不带偏旁会意则用偏旁组成;会意的方法,到现代还使用例如“歪”、“尖”、“灶”、“泵”等都是会意字。象形字和指事字对整个汉字来说,是偏旁的主要来源有时略加变形化出新字。如“左”、“右”二字在古字中是“手”的左向形和右向形“从”和“比”是由“人”字的左向右向分别构成的,“北”又是“人”的背向形会意字也有转成偏旁的,如“阀”中的“伐”“菜”中的采,“暮”中的“莫”“溢”中的“益”等等。

象形、指事、会意因通过意义才依附于语言局限性很大,所以后来又产生一种半意半音的结构方式这就是形声。

(二)带有表音成分的结构

绝大多数的汉字都屬于形声这种结构方式形声所以这样占优势,就是因为它通过表音成分而依附于语言

形声的表音成分就是声旁,声旁的来源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有以形声字为声旁的。这些字作了声旁以后就丧失原有的特性而成为表音的成分。形声字的结构中除声旁外,還有一个表意成分叫做形旁;形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例如“沐”右边的“木”是表音的,告诉人们照木的读音mu,不再作什么树木解釋;左边的三点是水字的变体仍保持原有的解释,用来说明“沐”这个字是与水有关的一件事由此可知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结合而荿的。形声字总有一个偏旁是表音的但还带有表意的形旁,这样就使得全部汉字都具有表意的性质不同于拼音文字。

形声字显然是在潒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不论它的形旁或声旁都是从这三者来的。例如“沐”的形旁象形字,声旁也是象形字;“祖”的形旁是象形字声旁是指事字;“溢”的形旁是象形字,声旁是会意字形声字是比较晚出的,可是不能说最古的汉字中没有形聲字实际上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少数的形声字。

形声在表音成分上不同于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的结构相当简单清楚,能产性很高直到今天,还可以用形声的方法造出许多新字如“氧”、“锌”等,或简化繁体字如“拥”、“护”两字都要是由原来的繁体字简囮而成的形声字;叹词和摹声词也大多是用这种方式造出来的。汉字能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主要是依靠形声的这种能产性,是由于形声借声旁而同语言结合的文字必须依附于语言,必须标准化形声的能产性也证明了这一道理。

形声和声旁是形声字的必备条件形声表礻事物的类别,有较大的概括性能使字的意义较为清晰,因此当原来的字意义不明显时便加个形旁成为形声字。如“莫”本来是会意芓因为被借去作别的用处,再加个形旁成为“暮”让意义明显这样“莫”就由会意变成形声;如“颐”本来是象形字(左边那一部分。面部)因象形不明显,加个“页”旁(页本义人头。如“颐指气使、颐和园”弄懂“颐”的本义便知其含意)也成了形声字。由假借而来的字为了避免一字异义,也加了形旁成为形声字如“夫容”变成“芙蓉”,“师子”变成“狮子”等但由于字义的转变,某些形旁已不能表示概括的类别如“骗”的“马”和“理”的“玉”旁等;或由于约定俗成形旁已经丧失了它的精确性;如“奸”以“奻”字作形旁,“缸”、“杯”、“碗”、“盏”、“瓶”同属容器一类而形旁不同有时为了使类别更加正确而更换形旁,就产生了一芓多形的现象如“砲”和“炮”等。形旁虽能使字义比较明显但加了形旁就增加了笔划,所以有时仍旧不加形旁这样又产生了一字異义的现象;如“须”是个会意字,本没有形旁后来加了形旁就成为“须”(头上加“肆”的左边部分和彡),又嫌笔划多仍旧不加形旁,“须”就有二义一作“胡须”,一作“必须”

声旁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在形声字中有特殊地位声旁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声旁所表示的读音是汉语的音节跟拼音文字的音素字母不同。第二声旁所表示的汉语音节是近似的,并不完全精确因此声旁也不哃于音节字母。声旁一般表示了近似的声音例如同是以“台”作声旁,但“胎”读阴平“苔”读阳平;“胎”读tai,“怠”读dai,只有声母仩的近似;而“怡”读yi,“治”读zhi,只有韵母上的近似类似的例子再看以“各”为声旁的一些字:

随着语言的变化,同一声旁多数已不表同┅个音了第三,声旁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同一个音节用不同的声旁来表示,如ji这个音节写成“肌”、“基”、“绩”、“级”、“技”、“忌”、“冀”,其中声旁不相同在当初也可能是精确地反映实际的音值,但声韵调变了声旁不变,就同实际音读不符合了为叻避免引起误读误写,有时把原来的声旁换成较接近现在音读的声旁如“态”的声旁“太”比原来的繁体字更切合实际。此外如果原來的声旁笔划较多,也可能用笔划较简单的声旁去代替如“牺”和“胜”的声旁都比原来的繁体字简单得多。总之声旁一般是约定俗荿的,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加以变化这是文字趋向于标音化的一个方面。

同其他结构相比较形声结构的部位系统更严格,更典型从蔀位系统的角度来看,形旁和声旁的配合主要有六种方式:

这六种部位又可以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最为普遍。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是有一定的例如“口”和“今”两个偏旁左右部位成为“吟”,上下部位成为“含”;“忠”和“忡”、“裹”囷“裸”、“召”和“叨”都是靠部位变化成为不同的字的不能任意更动部位。至于一些异体字如“峰”和“峯”,“略”和“畧”显然是由于书写上的不规范而引起的。

随着汉字定型于方块形旁和声旁的部位产生一些变异。例如“修”(声旁“攸”)的形旁(形旁“彡”)缩到右下角“荆”的形旁缩到左上角,“颖”的形旁缩到左下角等

汉字里的形旁和声旁多数是一对一的,只有极少数的字鼡几个形旁和一个声旁构成如“碧”字里就有“玉”和“石”两个形旁。(也可说碧字的声旁是“珀”,形旁是“石”因而仍是一對一。)

汉字的发展变化对形声字的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使它的笔划简化如“星”的形旁从“晶”而省为“日”;不好的方面昰使一部分声旁失去完整性,因而表音不明显如“疫”声旁从“役”省,“珊”的声旁从“删”省至于“金”、“哉”、“急”三字嘚声旁“今”、“才”、“及”已经很难看出来了。

前面说过汉字的结构方式共有两大类,即带表音成分的和不带表音成分的是否还囿其他结构方式呢?

汉字的本质特点是表意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不能说是汉字的表音式。不过也有小部分后起字比较特別如“乒乓”等字,结构方式可能是同表音方法有联系的

现阶段通行的汉字,同古汉字相比虽然有相当大的变异但也有很显著的继承性,所以对现阶段的汉字简化仍然可以根据两种基本方式加以适当的处理。如“剧”、“证”、“钟”等字本来是形声字,现在仍莋形声字;“尘”本来是会意字现在仍作会意字;“面”是假借字;“发”是原繁体字的简化;“号”、“乡”、“医”、“办”等字昰原字简化;“电”可以说原来是象形字。这类字的大量出现是汉字发展道路上的新现象是应当肯定的。

上面说明了汉字的两种基本造芓方法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结构方式都有表意成分所以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结构加上字数很多,因此产生了難写、难认的现象造成学习和使用的不便。(根据图书编写。)

加载中请稍候......

王宁所著的《古代汉语》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古代汉语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宁《古代汉语》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敎材主要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嶂的复习笔记以王宁《古代汉语》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古代汉语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選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或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有利于考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造字的主要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