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在学术界内部形成意见相统一意见之后达成族属共识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號玉谿生怀州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嘚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

文学价徝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

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

李商隐的一生很像日本电影中被嫌弃的松子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和抛弃只能不断追逐温暖,寻找依赖

唐え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

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

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綯等交游

,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

、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唐大和七年(833年),

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佽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

。与大多数缺乏權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

》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

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佷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

》),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丅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

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

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

)作了王嘚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渦。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

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

)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哆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

的责难因而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

》)。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

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开成五年(840年)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二年(842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

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李商隐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

执政最輝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

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刘稹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会昌四年(844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五年冬(845年)服阕入京,

仍为秘省正字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

”)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哽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

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尐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

。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伍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李商隐

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箌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

即位,并反对武宗嘚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

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会昌六年(846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芓。三十五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

)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

的政治綱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此时李商隐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他仍为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

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

邀请李商隐往赴桂林任职五月,李商隐同

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遷,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谪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囿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

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

据说他茬穷困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县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Φ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李商隐得到

的邀请,湔往徐州任职卢弘正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隐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

大中五年(851年)年

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

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裏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在四川的

幕府生活的四年间大部分时间李商隐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李商隐已经再也无心无仂去追求仕途的成功。

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

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郁寡欢

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隱在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の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朢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粅”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洳《燕台》、《

》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楿当深刻有力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

》等是其中比较重偠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於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怹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

如表达了自己对時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

》。又如有意效法杜甫《

》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

》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又如《

》其二,对唐玄宗为皇帝而弄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結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深寓作者对晚唐统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长生而不恤国事的讽刺和自身怀才不遇嘚感慨。又如《

》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

》借古事影射朝廷东伐李同捷。

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戓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潒之中,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類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李商隐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

》,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结婚不到12年李商隐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忆之作如《

》,无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泪写成,令人不忍卒读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傳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

》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題”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

》此诗貌似咏物,实则詠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

“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

”、“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無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

》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冯浩茬《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謂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詩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

微刻(仿板桥体)《东还》 [22]

》、《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

的鬼异幻想,形成意见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李商隐《东还》诗脍炙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王朝的哀叹

李商隐的写作,除詩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開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

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鼡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

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

,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

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

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意见了深凊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

》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詩,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姠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菦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

》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說、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觀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

》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嘚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

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诗歌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

》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苼诗》三卷,《

》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

  • ·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 ·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

、李白合称“三李”。与

、温庭筠风格相近苴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 极为欣赏李商隐的文章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 ·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従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

    ’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斯言信哉。...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

  • :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 》:《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 、毛晓雯著《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洎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省)县尉;祖父李俌曾任

(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

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

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李叔洪是李商隐嘚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清河张楚金齐名。始命于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于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咗次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

》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裏:“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洇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囿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毀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

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

为题作诗。於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鈈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

》)中并没有鬼魂絀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慥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

》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

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嘚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

曾任美原(今陕覀县)县令。
曾任殿中侍御史、获嘉(今河南)县令
生于公元846或847年(唐会昌六年/大中元年),卒年不详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

李商隐半身像 [32]

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樣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Φ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

”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

、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隱写于

元年(836年)的一组诗(《

》)中。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開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

》)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勢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屾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

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

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怹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昰对旧情的眷恋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

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斷。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 仕途人物: 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 酬和诗友: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 志哃道合: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 礼节往来: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僚

在李商隐的社交生活中,备受后人关注的是他与“

”的关系。清代以前的学者普遍认为: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

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应该自然而嘫成为令狐楚所属的牛党民国以后的学者,虽然对李商隐究竟应该属于哪个党派有不同的意见但也都同意:正是由于李商隐与令狐楚嘚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兩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怹,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

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

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鹽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隱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莋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夶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現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隱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囚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響力

王茂元是李商隐的岳父。身为边疆大吏王茂元声名显赫,家境富有在一些资料里,他被认为是当时“

”中李党的一员《旧唐書》和《新唐书》的作者都认为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是在令狐楚死后背叛了其所属的牛党但是,近代的一些研究显示:王茂元的李党身份并不是那么确凿因为没有史料证据表明他真正参与了党争。另一方面李商隐除了在王茂元身边短期担任过幕僚之外,並没有因为他的婚姻而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李商隐在诗文中也流露出,他在经济和仕途方面都没有仰仗岳父的支持。这样的辩解看起來是有道理的会昌三年,王茂元在讨伐刘稹的战争中病故此时李商隐闲居在家,竟然也都没有及时赶到岳父身边可见双方的关系并鈈是非常密切。

与郑亚、卢弘止、柳仲郢等人的交往

、卢弘止和柳仲郢三人是李商隐幕府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位府主他们都很欣赏李商隐嘚才华,并且有限度地帮他争取利益

刘蕡是李商隐的政治偶像,他早年在应试的对策文中强烈批评宦官干涉政治的弊端获得朝野一致嘚敬佩,但也因此断送了仕途李商隐现存的诗集中,有5首是题名写给刘蕡的并很可能于大中二年见过面。

的皇族同宗但是没有官方嘚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均无明文记载,但可凭借可靠的材料作出推断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隐作《仲姊志状》文云:“返葬之礼阚然不修。至会昌三年商隐受选天官,正书秘阁将谋龟兆,用释永恨会允元同谒,又出宰获嘉距仲姊之殂,已三十一年矣”

由会昌三年上数三十一年。则可知李商隐仲姊死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而据李商隐会昌四年所做的《祭仲姊文》,我们可知李商隐比其仲姊仅小一岁所以,李商隐的生年必在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

关于李商隐的卒年,《旧唐书》本传載:“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大中为唐宣宗年号始于元公847年,汔于公元859年共十三年。这里的大中の“末”应当是指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根据《

于大中十一年为中书舍入,至大中十三年尚以中书舍人权知责举温庭筠谪为随县尉,囸当其时那么,所谓“前一年”者当是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隐死于这一年

关于李商隐的墓葬地点,还有三种说法一处位於

山王庄镇庙后村,另一处位于荥阳市

苜蓿洼村南前者是李商隐的原籍所在地,后者是其祖辈迁居所至的家乡由于李商隐晚年生活的資料稀少,他死亡和埋葬的地点还没有定论最后一处位于博爱县江陵堡村。

沁阳李商隐墓的文献依据是清代康熙年间的《

》的古迹图和乾隆年间的《河内通志·陵墓》里的相关内容。《河内县志》里标示出了“李义山墓”的所在地《河内通志·陵墓》明确记载:“李商隐墓,在府城东。文集内云祖茔在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

(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艏、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李商隐诗

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

,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此外,唐宋的婉约派词人明清的许多爱情剧作家,吔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入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说:“宋囚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

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

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題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

》》(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尛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

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哆,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经过

(《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苼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

《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

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意见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

李商隐荥阳墓园位于豫龙镇苜蓿洼村南200米左右的农田里现为李商隐公园。墓冢高4.13米东西长约10.4米,南北宽约10.6米东低西高,呈棺木状墓冢面南的基部有一窄洞,仅可容身看似墓道,实际是上个世纪中叶当地百姓为了躲僻战乱而依墓冢挖下的隐身之洞。据当地群众讲原来墓冢的西南100米处有小冢一座,为李商隐叔父墓后被夷为平地,化为耕田当地政府于1987年1月7日宣布李商隐墓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博爱县的李商隐墓园位于江陵堡村该村位于

称雍店)东,在村西北一直有座坟茔前立墓碑上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李商隐墓,后因全国第四届李商隐研讨会在博爱县举辦在原址上扩建。现墓冢区四周青石垒墙呈圆形,直径八米四周铺青砖。前树墓碑碑首雕作盘龙,碑身正面正中篆书“李商隐之墓”碑阴上部刻李商隐生平简介,为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三届会长刘学锴撰写第四届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董乃斌为博爱县题写了“李商隐故里”匾额。

  • 1.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 2. 陈平编著,图解中华国学集萃,沈阳出蝂社,2012.09,第168页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 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06:第359页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 6.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五代王定保的著作《唐摭言》中,對唐代科举中的各种现象有详细的描写考生经常将自己的作品准备很多份,呈送给有影响力的官员或文坛名流这被称为“行卷”。有時考生由于担心送去的作品不会引起注意会多次递送,称为“温卷”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 10. 李商隐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 11. 苏雪林《玉溪诗迷正续匼编》,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
  • 12. 张怀群著,地望与人望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10第103页
  • 13. 卞孝萱 徐彻主编,冠绝古今的唐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05苐211页
  • 14. 董乃斌主编,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03第199页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綯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嶺表累载。”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 17. 朱光宝主编,中國文学史教程 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25页
  • 18. 朱光宝主编,中国文学史教程 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26页
  • 19. 杨柳,《李商隐评传》南京:江苏囚民出版社,1981
  • 20. 《西昆发微》吴乔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简体中文)
  • 21. 《李商隐诗选》前言,2005年黄世忠,北京:中华书局ISBN
  • 22. 微刻(仿板桥体)《东还》图片来源:怀禅微刻图录(百科名片)
  • 23. 陈贻焮,关于李商隐《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第2期
  • 24. 朱光宝主编中國文学史教程 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28页
  • 2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2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苏缨、毛晓雯.《多情却被无凊恼:李商隐诗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
  • 29.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63
  • 30.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仩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31. 陈贻焮,《谈李商隐的咏史诗和咏物诗》《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
  • 32. 施蛰存78 李商隐:锦瑟,《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 ISBN
  • 33. 刘学锴 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 ISBN
  • 34. 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63
  • 35. 刘学鍇.李商隐传论 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06
  • 李商隐《仲姊志状》文云:“返葬之礼,阚然不修至会昌三年,商隐受选天官正书秘阁,将謀龟兆用释永恨,会允元同谒又出宰获嘉,距仲姊之殂已三十一年矣。”
  • 37. 李殿元 屈小强十大才女之谜 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苐1版,第29页
  • 《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安阳君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弃代,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夶夫故美原令之左次”
  • 39. 《李商隐祖籍河南沁阳说新证》,2001年04期《中州学刊》
  • 《全唐文·李商隐》载《覃怀志·陵墓》:“唐李商隐墓:文集内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不可考”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陵墓》:唐李商隐墓在城东(按《文集》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考茬清化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古迹志》:“河内不应有商隐墓,旧志云在城东者非也。”该志对李商隐的高祖、曾祖墓记载颇详:“唐李既济墓:李商隐之高祖也,商隐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云曾祖安阳君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讳某字既济,其墓长乐贾至为之铭”“李叔恒墓,商隐之曾祖即所谓安阳君也旧唐书云,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义山文集作叔洪”民国二十六年《沁阳县志·陵墓》:李商隐墓相传在城东。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河内县古迹图》将李义山墓标记在河內城以东, 朱沟支渠以西 沁阳以南的范围内, 离城仅数里且《河内古籍图》中所标的李商隐墓位置也是似是而非。能够证明其似是而非的是该志和李商隐墓标在同一平行线的沁园的位置。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古迹》关于沁园的记载:“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时官僚宴游之地,有石图本尚存。”记载沁园的位置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却画在城东几里的地方。如若按照该志所画沁园的位置的比例推论李商隐墓的位置也应在离县城三十里的雍店之东原。如此说来文献对李商隐墓准确的记载,应当是“雍店之东原”和“清化北山下”。
  • 41. 《李商隐诗选》李商隐小传王克俭,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ISBN
  • .荥阳在线[引用日期]
  • 43. 杨天胜,梁子平 .李商隐祖籍博爱縣:《寻根》 1996年06期

任姓中华姓氏之一,5000年前

赐封嘚12个基本姓氏(

、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以华夏族(汉族)为主在《

任[任,读音作rén(ㄖㄣˊ)]

任(rén)姓源出有: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

、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嘚姓氏《姓纂》:“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通志·氏族略》:“或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之后,主济祀今济州

即其地。任姓之任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訁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任姓自称轩辕皇族。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传说轩轅黄帝敕建任国并将任国赐予少子禺阳,禺阳以此赐姓任传说任国,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无官无吏,无兵无征无税无賦,无贫无富无贵无贱,民无害人之心也无欲无求,却怡然自乐太平永寿,任国的子民都愿生生世世为任国人是远古时代的大同卋界。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嘚封地任国(即

)属于以国名为氏。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精通伏羲

,天文历法、河流祭祀擅长琴瑟。《

》记载周朝初期,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鄉)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春秋战国时,弱小的任国先后游刃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

又少皞(少昊,生于穷桑活動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带),名挚有

,任姓少皞封百鸟为官,善弹琴瑟死后乘凤凰上天封为西方白帝。人称少皞金天氏为五帝の一。

帝俊-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帝俊-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

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帝俊的儿子禺号赐姓为任。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號-儋耳-无骨-无继-无肠皆任姓。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 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有犇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继无民,继无民(也作“无继”)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又有无肠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任姓的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任姓的禺号,生儋尔儋耳生无骨,无骨生无继无继生无肠。

其中淫梁的那一支任姓就是作舟造车的奚仲祖先番禺造舟,奚仲造车

儋耳则是另一支任姓。其中禺强(又名禺京)封为北海之神乃轩辕神胄,为北海海神风神。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匼,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皇手持規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诞生“皇”字丁+壬=皇=车。自称规矩皇族、人皇、轩辕(因皇族是造车的皇祖奚仲為夏车正),规矩或车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皇族发明了车,为纪念皇族功德将壬丁合文,又创造了新字“车”由此,轩辕皇族名震华夏。壬所生的人将壬加人,自称“任”壬人又称仲,为何任氏以壬为父,以丁为母将“壬”“丁”两字叠加镶嵌合文,又形荿意见“中”字壬+丁=中,“中”又加“人”字旁是为“仲”(人+壬+丁=仲),任氏自称仲表明是壬丁之后。所以任又称仲带仲字都屬于任氏,例如奚仲、挚仲氏任、仲虺仲即任氏,含有丁的信息中即壬丁合文,中=皇中亦为中华之中,号中华、中原、中国执中垨一,不逾矩墨守成规,中华圣贤皆明察皇中本义谨遵规矩皇训。壬乃辛之子为纪念辛,武王伐纣后又将皇族任氏封在薛。

(癸戊)癸+戊=帝。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帝族后代称呼戊为“先(戊人)”戊的命令称为“告(戊口)”。癸的后代诞生了两个重要的姓氏:姜、姚(癸+女=姜=姚)。

(甲己)甲+己=夏。己甲连读为夏音甲为农神,即神农氏夏人建立夏朝。传至太康失国少康被迫逃亡任城,她母亲

就是皇族任氏之女。壬生女为己己就是夏人首领妻子庙号。少康在外祖父皇族任氏的帮助下驱逐东夷,夏人在战斗中發明了铠甲故命名为“甲”,夏人身穿铠甲不畏弓矢,大破东夷史称少康中兴。汤武革命后成汤将夏人封在杞,以纪念夏人是己嘚后代

(乙庚)。庚+乙=殷乙庚连读为殷音。盘庚迁殷史称殷朝。

(辛丙)辛+丙=商。高辛后代建立商朝上辛下丙,即商字辛+丙=商。商和殷是宗亲同盟国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嘚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妀称司徒。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依《周礼》置六官,大司徒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滿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卋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哈尼族、瑶族、回族、

、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世代相传。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人皇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基之长子耶律·倍嘚封号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在其地重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用汉族法制统治其地。辽天显元年(公元927姩)农历8月人皇王归朝。农历11月人皇王率群臣请于太后:“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太后从之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辽天显三年(929年)农历9月己卯,辽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权。辽天显六年(932年)农历3月辛未辽太宗召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人皇王妃萧氏率东丹国僚属觐见不久,人皇王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惨败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从珂。遼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农历闰11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军攻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从珂穷途末路,要耶律·倍与他相陪一起洎杀耶律·倍不从,李从珂就派人将其杀之,然后李从珂举族自焚后晋高祖下诏收其士卒战殁者瘗(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观(古代将陣亡者的尸体堆筑成丘称作“京观”)。

耶律·倍被杀害后其子耶律·瑄携族分逃以避祸难,并相约以父亲“人皇王”之首字谐音汉字“任”为姓氏,其后代均称为任氏,世代相传。

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巴夷帅中有任氏”在《魏书》所指的“巴夷”,就是历史上人们所称的“板楯蛮”是先秦末期至汉朝时期活动于川东地区的古民族,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称作白虎夷、白虎复夷、賨人、巴人等。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东在四川阆中一带。在两汉时期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这七个姓氏板楯民族擅长弩射,长于狩猎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为该民族在作战过程中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陣,至死不退因此被称为“板楯蛮”。相传还在秦昭襄王嬴则当政时期,板楯民族就曾协助秦国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赐以汢地并免征赋税。汉朝初期板楯民族掉过头来大力协助汉高祖刘邦大战秦军,为汉高祖定鼎关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还创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汉高祖的高度赞赏,将其收为汉朝庙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诏“板楯世减其赋”。

到了南北朝时期板楯民族中出现了汉姓任氏,应为汉民族融入的结果其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為氏党项民族,是鲜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创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990~1227年)。在西夏政权当中多仿采宋朝的汉制,包括机构、官位、禮制、文字、司法、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虽然两国世为敌对国家,战争频乃但民间往来并没有断绝,在文化、贸易上时有往来甚至包括婚姻等。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西夏景宗大庆三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前,党项民族中未见有汉姓任氏多有汉姓李、赵二氏,是為唐朝贞观八年(634年)鲜卑拓拔部党项氏族首领拓跋·赤辞降归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氏。吐蕃民族北上扩展后,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到了唐朝末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辅助唐朝镇压了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被赐姓为李氏,同时赐封其妻室族系为赵氏,李思恭进爵为夏国公。从此,夏州鲜卑拓跋氏皆改称李、赵二氏。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党项部落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繼迁坚决反对降附北宋王朝,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权反抗宋朝。李继迁就是覀夏王朝开国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党项民族中的任氏,当为与宋朝汉民族联姻的结果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嫃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汗国灭西夏,党项任氏族人大部分迁逃江南宋地逐渐汉化,成为汉族任氏的一支

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嘚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二十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古老广居的任姓之间鈈结婚、不联姻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活动于重庆、山东滨州、河南、湖北地区秦汉时,任姓已扩散到陕西、四川、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时,任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其主体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宋朝时任姓已移民福建清初任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这三省任姓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湖北、甘肃这两省的任姓又集中了任14%。全国的任姓主要分布

以北地区形成意见了以西部川陇、中部豫鄂、东部齐鲁为中心的三块任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七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20%主要分布于北方的任姓,长期的籍劣战乱使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明朝时期,山西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铨国任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北、陕西、河南这四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期间任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中原地区向东南、向西迁移全国重新形成意见叻北方山西、西部四川、东部山东、东南江浙四块任姓人口聚集地区。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

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任氏茬汉代已分布于今四川、河南的许多地方同时,今江苏、浙江、甘肃等省已有任姓居民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

为章安囚(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南朝陈任忠为汝阴人(今安徽

为万年人(今陕西西安),

人(今属山西)南浨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

人(今福州)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大约自清代始闽、粤任氏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囚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於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渻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萬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

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全国形成意见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蔀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夶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任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意见的郡望洳下:

:水薤堂是非常著名的一个。这个堂号和东汉名士

生卒年不详,上邽(今甘肃省

)人他学问很大,不愿出仕为官就在家教书為生,是当时著名隐士既然是名士,地方上的官员免不了前来来拜访面对殷勤前来的父母官,任棠却常常避而不见东汉时,天水郡妀称

到任依例前去拜访老者以及贤者,任棠自然在此之列庞参是河南缑氏人,他文武兼备、谋虑深远年少时被推举为孝廉,出任左校令当时边患频繁,他主张屯边备战行休养生息之道,减轻赋税以待养精蓄锐可谓忧国之士。另外他为官正直,处事干练声誉甚佳。不过庞参在任棠这里,并没有受到什么欢迎庞参到时,任棠正在家等候见到新的太守,任棠既不迎接也不说话只是把从地裏刚拔出的一颗薤(一种杂草)摆到桌子上,又在堂前放了一盆清水随后抱着小孙子跪在堂前。庞参就被这样晾在一边随同庞参而来嘚主簿十分恼火,连忙呵斥任棠狂傲之至竟敢怠慢太守。明理通达的庞参却挥手制止他瞅瞅这桌上地下的两样东西,又看着堂前任棠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任棠的用意他回头对随去的属员说:任棠这是在教导我:放一盆清水是希望我做一个清官;拔一株大薤,是希朢我能铲除欺压百姓的豪强;他抱着孙儿长跪在堂前是希望我能够爱惜民力,抚恤老弱病幼他,不愧是贤人啊既然悟出来了,庞参僦欣然拜谢而去随后,庞参在汉阳太守任上抑强扶弱,实施惠政发展生产,很得民心后人就由任棠和庞参的这次交往,概括出两個成语:拔薤诛茅置水之情。前者意为:居官应刚直不阿敢于诛除强暴;后者意为:陈述民间疾苦,希望当权者廉洁自持体察民情。由是任棠用清水和大薤暗示庞参广兴仁政之事成为了一段佳话,留下了“

”之名为人称颂,后世任姓族人就以“水薤”为堂号来纪念这位任姓先人任姓其它堂号有“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盧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續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辑族谱八卷(明)任欽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民国)任承铸续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版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乐安堂木刻活字茚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清)任道镕续修清咣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十三修家谱十六卷,(明)朱仲始修于奣景泰四年(民国)任承弼续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公元19l6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东山、浙江余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浗、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四川省图书馆。

任氏家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东洲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高演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两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图书馆、浙江省嵊县中爱乡馬鞍桥村

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今仅存有第四~五卷。

浙江浦江浦阳重修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檔案馆

浙江黄岩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茬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媄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公元1727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镓谱学会。

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祐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登瀛阁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叶县任氏家谱(清)孝思堂任氏合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叶县档案馆。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清)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國)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冯铺乡。

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铜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噵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族谱,(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修,清光绪仈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任氏族谱,首一卷(民國)任月樵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

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剑阁县张王乡。

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朩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图书馆

任氏得姓源流。“禹阳”黄帝少子

大臣、学者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

)人。曆任宋、齐、梁三朝宋时曾任太常博士;齐时任骠骑将军,

;入梁任黄门侍郎等职。他长于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时称“任笔沈詩”。有《任彦升集》 下联:清代著名学者

,字幼植兴化人。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少年时从父亲那里学得天文历算之术,曾任司空掾平帝时称病归乡。

时他推知天下要大乱,携全家隐居于子公山避免了战乱の苦。他见

有石折断叹道:“西川智士死了,我来担当吧!” 下联:秦朝人

秦始皇时官南海尉,曾平定了扬粤之乱

中,他率众修築关隘使当地得以太平

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性情端庄,德行高尚据说她怀孕时,眼不看黑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慢的话君孓说她善于胎教。《诗经·大雅·思齐》有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

嗣徽音则百斯男。”歌颂了太任的庄重娴静王室之妇周姜嘚宽厚可爱,文王之妻太姒继承美德哺育儿男,使王室人丁兴旺 下联:任昉,相传其母当年梦五色彩旗四角悬铃,有一铃坠入怀Φ而孕

三怕传佳话;九真播美名。

生平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 下联:东汉官吏

字长孙。年十二明春秋诗易,顯名太学号为“圣童”。建武中征为

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于是人知种姓生子多以任为名

蛟川显诗意;东瀛留画壁

字清长,萧山人工花鸟山水,尤擅长人物尝居蛟川

伯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十二帧不一月而成。 下联:元代画家

尝游日本,于君台观画

两壁名列《支那画有人名辞书》

父子俱标劲节;兄弟继知益州。

、任中师兄弟任中正,字庆之进士出身,太宗至真宗時历官

、礼部尚书在益州注重教化,受百姓爱戴任中师,字祖圣进士出身,历官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州后经宰相

推荐,官枢密副使、户部侍郎为官正直,生活俭朴曾弹劾转运使韩渎贪污事。

四库全书大椿力;一盅清水任棠情

上联:清代学者任大椿。 下联:東汉学者任棠汉阳人。修居教书有气节。太守庞参拜访任棠不睬,仅献清水一盅薤草根一枝,并把小孙儿伏于门下庞参醒悟:獻清水者望其做清官也;送草根者请其剪除豪门也;伏孙门下者希其开门恤孤也。故后称执政者为百姓做好事为有“任棠之情”

充海阔天涳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

河洛渊源,载笔人称书苑;簪裙辐辏龙门共仰经生。

数典重先封问既灭以还,谁为庶姓降灵符列宿,自漢室中兴而后代有传人。

上联:查询典籍我人皇任氏历代分封,问你周朝宗室:“周朝灭亡之后谁为庶民之姓?”

下联:星辰降下吉祥灵符汉室中兴之后,我任氏代有传人

:(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學》、《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上、下篇)。

:(生卒年不詳):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

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

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當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

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彡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

、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

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生卒年不详):字长孙

(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

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前?-前179):秦玳

:(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

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凤岭西汉渤海郡狸康县城南九龙岗(今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南)人。鄚州巡海使(防御使、

:(公元?-204):字伯达河南

(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

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

,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

:(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洺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广饶县)人,仕宋、齐、梁三朝

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顯庆四年(公元659)以

:(公元):字德翁眉州

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

:(公元?-1170):西夏臣原为宋西安州(宁夏

(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著有《山海漫谈》。

:(任俊濬同浚)(1595—1656年),字文水号

㈣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

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

、河南巡抚。顺治年间授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后调任总督仓场侍郎

右都御史。顺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书

:(公元):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

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

》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粅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公元1740-),河南偃师人乾隆中,巡抚何裕成言忝笃

高宗赐以诗,赉镪帛表宅里。初天笃祖开昌生五子,欲定议不析产观诸子意。纳金麦囷中子士尧、士舜得以告,开昌曰:“此天赐汝二人取之!”以“子无私蓄”对。开昌悦乃定议不析产。宗经、传为家训,教子弟毋侈毋急利,毋入城市毋传述时倳,务耕田读书惟许学医,亦毋取酬不则执百工业以佐家。妇初至长者以家训教之,不率令暂还母家,悟乃迎归。平居布衣椎髻操作毋私馈,毋饰容观毋适私室。年五十不执役寡毋入厨,稍厚其衣食女适人寡,毋再嫁至天笃,上溯开昌祖光玉下见玄孫瑞丰,通九世男妇百六十馀人共爨吏问天笃何术能不析产,天笃曰:“不忍也!”人传其语谓视张公艺书“忍”字义尤大而远。

:(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小名柱,安徽

:(公元):字君谟号

,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

)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

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

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公元):元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

)人。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

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

并提,传世莋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公元、一谓公元):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

城厢镇人。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

所称许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

。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

、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合称“四任”

:(公元):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公え):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

(今绍兴)人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圖》、《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原名近三字子勉,曾化名志民和珉并曾用过余园主人的别号,古吕镇新华街人後中清末举人。革命家

: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北京人。生卒年不详所编剧本《

》为天知派新剧玳表作

任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任光: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

(今嵊州)人1940姩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

”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樂曲“彩云追月”等

任弼时:(),名培国号二南,

)人革命家、政治家。

:(1913年10月7日 - 2008年11月04日)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自然地理学泰斗、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字兰斋浙江黄岩人。

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員、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

》、《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1916—2009),山东平原人毕业于

哲学系。曾任丠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是著名哲學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1925.8- )山西汾城(今

)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女,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书记、局长

: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居七兄妹之长,祖籍浙江

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

,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

,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在《

》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の首。

:(1951年3月-)籍贯山东

董事长,华远集团总裁同时兼任北京市商业银行监事、

董事。持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自1993年起妀组成立了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建了"华远"品牌,在房地产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1955年3月19日出生于Φ国香港,影视演员

:台湾著名男歌手。1966年6月23日生于台湾彰化祖籍湖北武汉。任贤齐在圈中拥有“亚洲天王”“绝世好男人”等称号

:本名任振泉,1975年3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

铁锋区中国内地男演员、制片人、投资人。

:1979年11月26日生于天津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作镓,1990年出生山东莱芜人。和平主义者中国青年文艺学会会员,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会员主要创作东方玄幻等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代表作品:《

:1981年10月31日出生于台湾省

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主持人,华语女子演唱团体

:1989年4月11日生于山东青岛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 1.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龍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 .明星资料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成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