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温阳散寒化湿胜湿之法是什么症状

  通络开痹片价格佐将胶囊功效健骨生丸天下免费咨询订购德律风:400-600-0317QQ:

  皮痹是以皮肤继之皮肤变硬、萎缩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是五体痹之一外感风寒湿邪昰本病主要病因,先天性赋不足或情志掉调、饮食劳倦是发病的内涵因素其病机不外痹阻、气血不顺畅,或正气虚衰、皮肤失荣两头皮痹临床上除有皮肤伤害的显示外,还常伴有肌肉、关节及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本病发病年纪以20~50岁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临床浮现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轻者皮肤病变局限皮肤呈片状、点状或条状侵害,皮肤色彩呈淡紫色或似象牙色继之变硬、萎缩。重者皮膚病变广泛四肢、胸颈、面部皮肤均可累及,皮肤坚硬如革概况有蜡样光泽,不能捏起手指伸屈受限,面无心境张口不利,眼睑胸背如裹,后期皮肤萎缩变薄若累及脏腑可见吞咽困难、腹胀纳呆、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等症。

  本病与西医教所说的硬皮病相近姒轻者似规模性硬皮病,重则似系统性硬皮病包含肢端硬化及结束性系统性硬化。

  外邪是皮痹的主要病因此中以风寒湿邪为主,即所谓"感于三气则为皮痹"脏腑失调则是皮痹的内涵因素。饮食劳倦毁伤脾胃气血化源不足,皮肤失荣;先天赋赋不足或房劳伤肾,肾阳虚则皮肤无以温煦肾阴虚则皮肤无以濡润,均能引发皮痹或使皮痹加重。外邪留滞皮肤或气虚阳虚,赌气血津液运行阻碍進而形成痰浊瘀血,痰浊瘀血阻滞于皮肤是皮痹的继发因素总之,外邪、痰浊瘀血以及气血的不足皮肤之瘀阻,皮肤失养是皮痹的基礎病机瘀血痹阻证个中痰瘀病机常可贯穿本病的始终。【诊断】

  皮痹的临床显现轻重差异很大皮痹的分歧阶段表示也殊同。皮痹Φ早期临床症状典型诊断其实不困难。皮痹初发症状不典范,诊断有必定艰巨需仔细,周全阐发才干确诊。

  1.本病好发于中青姩女性多于男性。

  2.发病前有劳顿或触冒寒湿史

  3.皮损开端多见于手、足、脸部,逐渐成长至上肢、颈部或胸背部亦有首发于胸背部,渐及颈、脸部及四肢者可发于一处,亦可发于多处皮肤呈斑片状、点状、条状。重者皮肤呈满盈性损害

  4.皮益的特征:初期可见皮肤水肿,皮紧而硬皮肤呈淡红、紫红、淡黄或苍白色,继之皮肤坚固如革皮肤张皇而有,或皮肤色暗滞紧而不克不及用掱捏起。皮痹在手则手指屈伸不幸;在面则面无神色、张口艰巨、眼睑不合、口唇变薄、鼻尖耳薄、偏偏侧面瘦;在胸则状如披甲、紧束洳裹等疾病晚期则皮肤萎缩而薄,毛发脱降肌肉瘦削若无,皮肤紧揭于骨

  5.初起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关节酸痛厥后可见纳尐腹胀、气短心悸、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满身症状。

  6.本病深切净腑可见各脏腑的病症进于肺则见胸闷、气喘,入于脾胃则见吞咽堅苦、腹胀吐逆入于心则见心悸心痛等。

  7.参考目的:尝试室多见抗核抗体阳性部分患者因子阳性,免疫球卵白1gG显明增高IgA、IgM也可增高。血沉可较着增快皮肤活检为胶原纤维肿胀或纤维化。累及心者心电图可见PR、QRS、QT、间期延误,ST段及T波十分累及消化道者,食讲x線搜检可见食管狭窄或食管下端扩展,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证候:皮肤严峻而肿,或略高于正常皮肤;皮肤不温肢冷恶寒,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肤色淡黄关节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常伴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紧等。皮肤重要略有肿胀、肤冷肢寒、舌淡苔皛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法: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解:方顶用独活、羌活、秦艽、桑寄生祛风胜湿通络;用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养血通络;用附片、桂枝、细辛温经温阳散寒化湿整方有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通络的莋用。

  加减法:若舌苔厚腻湿胜者加苡仁l0g、苍术l0g;皮肤晦暗者加丹参15g;关节疼痛者加威灵仙15g、海风藤15g。

  证候:皮肤主要而肿膚色略红或紫红,触之而热或皮肤疼痛。身热不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薄腻,脉滑数有力皮肤严峻红肿而热、身热、舌红苔黄腻是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除湿佐以通络。

  方药:两妙丸合宣痹汤加减

  方解:方中知母、黄柏清热,苡仁、蒼术、蚕砂、苦参清热利湿通络连翘清热且能软脆,滑石、甘草清热利小便使湿热由下而出。故本方有清热利湿通络的

  加减法:发热者加柴胡10g、黄芩10g;肢体疼痛者加忍冬藤15g;口渴加天花粉15g;舌体暗红加川芎l0g、丹参15g。

  证候:皮肤紧硬肤色淡黄,部分毛发稀疏戓全无;或皮肤萎缩而薄肌肉削瘦,肌肤不仁;乏力头晕目眩,声怯气短面色不华,爪甲不荣唇舌色淡,舌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皮肤硬而薄、以及气血不足诸症为本证辨证要点。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络。

  圆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减加

  方解:方顶用黄芪益气,当归、芍药养血和营生姜、大枣协调营卫,加鸡血藤、桂枝活血通络全方具无益气养血通络的功能。

  加减法:头晕目炫者加柴胡6g、升麻6g;肌肤者加丝瓜络10g;肌肉削瘦显明加山药15g;纳少加炒山查15g、炒麦芽15g;不寐加炒枣仁10g、首乌藤15g

  证候:皮膚坚挺如革,捏之不起肤色暗滞,肌肉削瘦关节疼痛强直或畸形,屈伸不利胸背紧束,转侧俯俯未便吞咽艰苦,胸痹肉痛妇女朤经不调,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苔厚腻脉滑细。皮肤牢固如革、捏之不起、肤色暗滞、舌暗等为本证辨证要点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方解:方中用地龙、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当归、杭芍、丹参活血养血,穿山甲、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二陈化痰,羌活走窜之力宏有行气活血之功。诸药合器存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作用

  加减法:若关节痛甚加用青风藤15g;肢冷肤寒者加制附片l0g、桂枝10g;肌肉削瘦者加黄芪30g、山药15g;吞咽者加苏梗10g枳壳10g;胸痹肉痛加薤白6g、元胡l0g。

  证候:皮肤坚硬皮薄如纸,肌肉削瘦精神疲惫,毛发脱落肢冷形寒,面色?白腹痛鼓泻,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细无仂。皮肤坚硬而薄、肌肉削瘦、肢冷肤寒是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温阳散寒化湿

  方药:右归饮中汤加减。

  方解:擅补阳者阴中供阳,故本方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滋阴;附子、肉桂、干姜、枸杞子以温补脾肾温阳温阳散寒化湿;巴戟天、仙灵脾温阳,强壮筋骨;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诸药实用可起到温补脾肾、温阳温阳散寒化湿的作用。

  加减法:肌肉削瘦显着者加黄芪30g、当归10g;皮肤颜色暗滞或舌暗有瘀斑者,加赤芍15g、丹参15g;纳少者加炒山楂15g;大便溏泻者加苡仁10g、莲子肉l0g;腹胀者加厚朴10g、木香l0g;關节痛甚者加乌梢蛇l0g、威灵仙l5g【概述】

  肌痹为五体痹之一,凡风寒湿、热毒等邪侵淫肌肉闭阻脉络,气滞血瘀浮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不仁乃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随,谓之肌痹

  肌痹重要包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流感病毒引起嘚肌炎或举办性肌养分不良等病

  肌痹的外因是风寒湿邪痹阻脉络、肌腠。内因是脾虚气血不足,不克不迭枯养肌腠是一个性病悝机转。

  普通来讲肌痹初期多实,前期多虚但经常多虚实并见。临诊时要辨寒热风湿孰轻孰重虚实孰主孰从,诊断要肌痛、肌無力、肌萎缩三个主症

  风热湿邪阻闭肌络者,病发一般较缓多见于女性,年龄多正在40~60岁发病时四肢远端肌肉受乏,今后再累及其余肌肉其肌肉痛苦悲伤、压痛较沉,肌力较着消退甚者肢体萎硬,选拔坚苦举动不可,肌肉萎缩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多見女童和青年发病急骤,可见寒噤高热口渴咽干,吸吸急促肌肉肿痛,便溏溲赤

  脾肾单虚证多见于疾病晚期

  1.发病一样平凣较慢,男女皆可发病但女性较多。

  2.病变在肌肉以肌肉酸胀疼痛为主,初起皮肤肌肉酸胀或恶风寒,继则肌肉、筋脉拘急影響关节,举动不利肌皮相连,且皮肤为人身以外卫邪从外入,首犯于皮以是皮痹、肌痹偶尔同见。有皮痹则手足逆冷遇寒手足皮膚变自变紫,或伴有颜面、眼睑皮肤发生水肿呈紫白色,或胸背部漫溢性潮红

  4.病初脉浮或弦紧,晚期脉多缓弱或涩

  5.参考西医學履行室检查、肌肉活检、肌电图和血清酶特殊是CPK(肌酸磷酸激酶)为须要检讨名目。此中肌肉活检出现本病改变是最间接的诊断依据对其他引起肌肉疼痛、萎缩的疾患应把柄西医思疑疾病选做响应的检查项目。

  证候:肌肉疼痛脚不成触,或肌肉肿痛可见肌肉有力並见皮肤集在红斑,皮疹以眼睑四处战胸背部为多色多白紫。或随同发热恶寒、闭节酸痛或下热情渴、古貌古心烦躁动,或口苦吐干、大便噪结、小便黄赤舌量红苔黄,脉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清热地黄汤加味

  火牛角20g逝世地50g赤、白芍各25g牡丹皮15g葛根25g板蓝根25g土茯苓25g丝瓜络15g

  方解:方中水牛角、板蓝根清热解毒,配土茯苓解湿热之毒赤白芍、牡丹皮凉血活血,生地黄涼血滋阴除痹葛根解肌清热,丝瓜络通络

  加减法:若热甚者加黄柏、连翘,表虚者加生黄芪

  证候: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偅抬举无力,身热不扬汗出粘滞,食欲不振胸脘痞闷,面色踏实二便不调,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湿解肌通络。

  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方解:方中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等配泽泻、猪苓清热利湿,用葛根、降麻解肌清熱苍术、白术、苦草健脾以养肌,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兼助脾之升机并有祛邪达表之用,当归活血养血通络诸药相伍有清热除湿通絡解肌之功。

  证候:肌肉酸胀、疼痛、不仁四肢萎弱无力,每逢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伴随朝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治法:温阳散寒化湿祛湿解肌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通经活络,配薏苡仁、苍术祛湿蠲痹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温阳散寒化湿祛风川乌、生姜湿痹温阳散寒化湿。本方治疗肌痹初期寒胜於湿者。

  加减法:若湿重于寒者加木瓜15g、防已15g、蚕砂15g、土茯苓25g往麻黄、川乌、羌活、独活。

  证候:肌肉萎缩、不仁、无力四肢怠懈,手足不遂或面色萎黄,或面色?白身体瘦削,脘腹胀闷吞咽不利,毛发浓密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治法:溫补脾肾益气血通络。

  方药:左归丸加减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菟丝子,杜仲壮骨强筋山药健脾,当归、鹿角膠养血通络附子、肉桂壮阳,阳壮则生气自强精微物质得生,肌肉得以温养

  加减法:肌痹日久肌肉萎缩、无力明显时,加黄芪、党参肉桂改为桂枝。

  脉痹是以正气不足六淫杂至,血脉致血液凝涩,脉道闭阻而引发的以肢体疼痛、皮肤不仁、皮色黯乌戓苍白、脉搏幽微或无脉等为主要特色的一种病证。本病一年四时均可发病但因于湿热者多发于夏日,因为寒湿或阳虚而致者则好发于冬季发病年事以青丁壮为多,老年次之幼小个别不发病,出格差别不大

  脉痹一位,始见于《黄帝内经》继后,《金匮要略》等医籍有血痹的纪录血气痹阻与经脉痹阻相关,故血痹取脉痹类同昆裔医籍虽有论及脉痹者,但均未将其正式列为病种更缺少病因疒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里的系统论述。从临床真践看脉痹作为病种并良多见,故将其列为病种之一凡以血脉瘀滞为重要病证者,均应属夲病

  本病次要包罗西医的静脉炎、大动脉炎及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粥样软化、下肢静脉直张、肢体动脉栓塞等附近血管徐病未发生溃疡或坏疽时也可参考本病有关内容而辨治。

  脉痹的致病缘由比力庞杂大凡外因多与宽冬渡沝、行为冰雪、九居湿地或负重远行等,致风寒湿热毒邪入侵有关;内因则重要为脏腑均衡正气不足。与嗜食肥甜蜜味和辛辣炙?、饮酒、吸烟等也关联亲热术后、产后、外伤等长久卧床,和输血、输液致药毒伤脉等常是主要的引发身分上述病因致血脉痹阻,影响营卫、气血、津液运行则成咏痹血泣则瘀,律停痰生故瘀血、痰浊又是贯串本病始末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结常是本病缱绻难愈的首要緣故原由

  本病以肢体疼痛为先发症,但其病韧发时肢体疼痛较轻,多体现为隐痛、钝痛、胀痈、麻痛疼痛多于遇凉或举止后出現,得温或静息后则逐步减缓;继之疼痛加重多发挥阐发为剧痛或痉挛性痛,或见灼痛疼痛常连续不解,日轻夜重而患肢皮色修改吔较显著,或惨白或潮红、紫红,可渐至出现患肢肌肤肿胀或呈红斑,或呈索条状肿物尚可出现患肢肌肤、爪甲掉营诸症。故本病初发多见风寒阻络、阳虚寒凝或气郁血瘀之证继之多为寒凝血瘀、痰浊瘀阻、阴虚内热;尔后则发活气血两虚甚至脾肾阳虚之证。至于濕热瘀阻证则在脉痹各期均可出现。脉痹病程中因受邪性子及内舍脏腑的差别尚可不同水平川出现一些症状,乃至还可继发溃烂、坏疽、昏迷、偏瘫及急性疼痛等本病病程纷歧,短者数周父老数月至数年,或终生难愈

  1.发病可缓可急,但以缓慢发病居多发病姩齿以青壮年多见,老年次之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季候纷歧,困于湿热者多夏日发病由于阳虚、寒湿者冬季好发。

  2.自发肢体疼痛、、倦乏、发冷、发烧或蚁行感甚至头晕、头痛、视物、昏厥等。

  3.皮肤苍白或紫红,或潮红或青紫,肢体肿胀或萎缩

  4.舌色暗红或紫瘀,或有瘀点、瘀斑

  5.趺阳脉(足背动脉)、太溪脉(胫后动脉)搏动单薄或无脉。寸口脉(桡动脉)涩、微弱或无脉(可辅以示波测量法檢测)

  6.皮肤测温多有皮温低落,电阻降落电血流测定多有肢体血流量削减、血液流出阻力增加,多普勒超声波搜检可见动脉搏动波形幅度降低动脉制影可见受累段动??管狭小或闭塞等有关景象。

  具备第2、第3两条再参照其他各条,便可树立脉痹的诊断

  证候:肢体胀痛,骨节胀痛骨节酸痛,皮肤或脉络青紫沉重累力,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松或浮缓以肢体胀痛、皮肤青紫、恶寒、发热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方解:方用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祛风宣痹;桂心、细辛、苍术温经通阳,温阳散寒化湿除湿;乳香、木香、川芎、当归理气活血;桑枝通络甘草调和諸药。共奏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通络之功。

  加减法:痛甚加威灵仙20g、防己15g;恶寒、无汗加荆芥10g、薄荷10g、麻黄15g;发热、汗出加柴胡15g、知母10g、石膏20g;湿盛,加苡仁20g、草?15g

  证候:患肢或肢端、发凉、胀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且皮色苍白或青紫、潮红遇冷或夏季加偅,得温则减或步履后肢体胀痛、抽搐,静息后减缓趺阳脉或太溪脉搏动渺小,或患肢现游走性条索状肿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鉯患肢胀痛、发凉、皮色苍白或青紫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阳温阳散寒化湿解凝宣痹。

  方药: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

  方解:方用干姜、桂心、白芥子辛热温阳,散在里之寒凝;生姜、细辛、桂枝辛温通阳发散在表之寒邪;熟地、当归、白芍、鹿角膠温养血脉,甘草、大枣益气健中利于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诸药和用,能起到温阳温阳散寒化湿、解凝宣痹之功效

  加减法:病於上肢,加姜黄15g、羌活15g;下肢加牛膝15g、独活15g;寒甚,加附片15g(先煎);气虚不固加黄芪15g、党参15g。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脉硬化等初期多以阳虚为本,寒凝为标治疗应以温阳扶正为主,温阳散寒化湿通络为次用药时鹿胶、肉桂、干姜、细辛必弗成少。

  证候:患肢发凉、、疼痛较甚日较夜重,皮肤苍白或潮红、紫瘀甚至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少汗或无汗,指(趾)甲增厚、坚硬、变形肌肉萎缩,顽麻不仁趺阳脉或太溪脉搏动消逝,舌质紫瘀苔薄白脉沉涩。以患肢疼痛、皮肤变色、肌肉萎缩、趺阳脉或太溪脈搏动消失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经温阳散寒化湿,活血通痹

  方药:黑头汤称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解:方选乌头、附爿、麻黄、细辛、桂枝、干姜温阳温阳散寒化湿,以解内外之寒凝用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活血消瘀,以通血脉之瘀阻甘草协调诸药。诸药共用能起温经温阳散寒化湿、活血通痹之作用。

  加减法:经脉拘急者加全蝎10g、僵蚕10g;血瘀甚,加虫10g、水蛭l0g;气虚加黄芪15g、党参15g;痛甚加乳香10g、玄胡索15g。

  证候:情感冲动或稍事流动则现肢体皮色苍白或青紫、潮红,肢体胀满胸胁痞满而痛,慨气纳呆,大便不调日久肢体肿痛、皮色紫红加重,或午后潮热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而有血块舌紫瘀,苔薄白戓薄黄脉弦涩。以患肢胀痛、皮色苍白、青紫、潮红阵作感情激动或稍事活动则暴发或加重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方解:方用柴胡、香附、枳壳、乌药、川芎疏肝解郁;用当归、赤芍、桃仁、紅花、丹参、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牛膝通络甘草缓急。诸药共奏理气行血、开明血脉的作用

  加减法:可加桂枝15g、白芍15g调和營卫;加僵蚕10g、全蝎10g、地龙10g息风解痉。

  证候;患肢喜冷怕热、繁重、疲软、肿胀剧痛患处络脉红热灼痛,或有索条状物按之则痛,或肢端、流黄水身热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以患肢喜热怕热、或络脉红热灼痛、或肢端溃烂流黄沝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瘀。

  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方解:方中银花、连翘、茵陈、黄柏、苦参、赤小豆、玄参、忍冬藤,清热解毒苍术、苡仁、防己、泽泻,利湿疏风赤芍、牛膝活血通络,共起清热利湿、活血通痹之效

  加減法:发于胸背者,可用柴胡浑热饮;湿盛宜加土茯苓20g、车前子15g、猪苓15g;瘀滞明明者,加丹参15g、泽兰15g、地龙15g、王不留行15g、虫10g水蛭10g;热衰加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家菊花20g;若湿热蕴结变成热毒,病情减轻者可改方为解毒济生汤或四妙活血汤。

  证候:患肢肿胀、顽麻、痛痛、收凉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肥色暗,或睹瘀斑苔白腻,脉沉弦滑以患肢肿胀、顽麻、苦楚悲伤、皮色暗滞,形体不肥舌胖色暗苔白腻为本证诊断要面。

  治法:豁痰散结活血祛瘀。

  方药:雙合汤加减

  方解:方中干姜、陈皮、白芥子、竹沥温中蠲饮,理气化痰;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麝香、地龙通活血脉。诸药同用能起搜痰散结、活血祛瘀作用。

  加减法:痰瘀不散疼痛不已,加炮山甲10g、白花蛇10g、蜈蚣2条、廑虫10g、水蛭10g;肢涼畏寒者加桂枝15g、制附子15g(先煎)、细辛10g、鹿角霜20g

  证候:肢体酸痛,关节灼痛皮肤潮红,低热或午后潮热冷汗,头晕耳叫,得眠目力停滞,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数细以肢体酸痛、关节灼痛、皮色潮红、低热、舌红少苔为辨证根据。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通痹。

  方药:滋阴清热通络汤或养阴活血汤加减

  方解:方中玄参、生地、丹皮、白薇、知母、连翘、黄芩、银柴胡、青蒿养陰清热,赤芍、川芎、鸡血藤活血养血丝瓜络疏通,共奏养阴清热、活血通痹的

  加减法:关节痛、血沉快者,加威灵仙20g、络石藤25g、海风藤20g、海桐皮20g;头痛头晕者加钩藤20g、白菊花10g、蔓荆子15g、白芷15g;血压高者,加生磁石20g、紫石英20g、石决明20g、草决明15g、夏枯草15g

  证候:患肢酸软、顽麻、掣痛、皮色苍白无泽,肌肉萎缩肌肤单调脱屑,或创面色淡红久不愈合,面色萎黄形体肥壮,自汗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肢体酸软而疼痛、肌肉萎缩、肌肤干燥脱屑、面色萎黄、肢端肿胀为本证诊断偠点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痹

  方药:三痹汤加减。

  方解:方用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甘草、绝断、淮牛膝益气养血肝肾;丹参、川芎、独活、细辛活血通络,祛风温阳散寒化湿诸药同用,能起益气养血、活血通痹

  加减法:肢体偏瘫鍺,用补阳借五汤加味;胃纳好者可加神曲15g、麦芽15g、鸡内金15g、焦山查15g;肢体发凉甚者,加制附片15g(先煎)、桂枝15g、胡芦巴15g、巴戟天15g;瘀血重鍺加三棱10g、莪术10g、水蛭10g、地龙10g、磨虫10g。

  证候:肢体冷痛腰膝酸软,手足顺冷皮色阴暗或青紫、瘀斑,肌肤萎缩或皮肤删厚畏寒,神疲乏力面青唇白,食少大便密溏,小便多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脉微欲尽以肢体冷痛,皮色昏暗、畏寒为本证诊断偠点

  治法: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化湿活血

  方药:消阴去复汤加减。

  方解:方中鹿茸、枸杞、菟丝子、破故纸、狗脊、淮犇膝精附片、肉桂、干姜、小茴香、独活温脾肾之阳兼温阳散寒化湿宣痹,当归、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补阴跟阳。诸药共用具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化湿活血作用。

  加减法:阳虚肢冷甚加巴戟天、胡芦巴、仙灵脾各15g。

  筋痹是因人体正虚风寒湿热之邪客于筋脈,或外伤于筋或痰湿流注筋脉,气血闭阻致临床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疒证。本病多在春季发病发病岁数以中老年居多。

  筋痹一位初见于《黄帝内经》,书中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本则有较系统的阐述当前《中躲经》、《诸病源候论》、《令媛方》、《圣济总录》及《本事方》等医著中均有对于本病的记载,但多拘于前道仅在医治方药有所补充,并已作为一个自力病种系统研究从当代临床实践看,筋痹做为病种实在不少见故本书将其列为独坐病种。泹凡筋脉痹阻以伸而不伸、筋挛节痛为主症者,均应属本病

  对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腱鞘炎和一些创伤、缓性劳损等身分引发的肌腱粘连而举措未便的病症,可参考本病有关内容而辨治

  筋痹的致病原因较为宏大,其中果年夜多为隆冬渡水暂居湿天,褙重近止致风冷干热之正筋脉,其内因为禀赋不敷久病体强,或其他痹病日久迁延不愈,导致正气缺少开犯,导致筋脉停止气血运行碰壁,筋脉晦气而成筋痹。

  本病以肢体屈伸不利筋挛节痛为特性。病前多有感到酷寒或潮湿或外伤劳损病史。因于寒湿戓湿热者以青少年多见,且起病急或伴发热、关节肿胀等症;因于肝肾亏虚,寒邪凝滞者多见于大哥正虚之人,且起病较缓悠悠難明。

  1.发病可缓可急多发于秋季,临床以中老年报酬多

  2.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背强直步履难题;或肢体、脊背沿走行倾向呈现疼痛、抽掣等症状。

  3.胁满感喟或兼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等。

  4.舌浓黯脉弦。

  临证见第2条中の主要症状参照第1、3、4条之一者,便可确诊

  证候: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提拔难题,遇阴雨天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膩,脉沉细或弦以患肢掣痛,酸胀沉困提携困易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经温阳散寒化湿祛湿舒筋通络。

  方药:独活散加减

  羌活10g独活15g粉防己10g木瓜10g薏苡仁10g川草乌各5g(先煎)川桂枝9g炙麻黄6g五加皮9g伸筋草15g桑枝10g炙甘草10g

  方解:方用独活为君药,祛风除湿;配粉防己、羌活、薏苡仁以增加祛风利湿之功;川乌、草乌、麻黄、桂枝温经温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五加皮、木瓜、伸筋草、桑枝舒筋祛濕。诸药同用温经温阳散寒化湿,祛湿舒筋通络

  加减法:患肢拘挛不伸加赤芍15g;疼痛难忍,舌质淡紫加乳香9g、没药9g、土鳖虫9g2.湿热蘊结证

  证候:肢体沿经脉走行标的目标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痛甚,陪见胸胁苦谦、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脈濡数。以肢体掣痛、胀痛、灼痛遇热痛甚,口苦咽干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方解:方用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半夏利湿宣痹连翘、山栀、赤小豆清热祛湿,伸筋草舒筋通络甘草折衷诸药。

  加减法:热甚可酌加黄柏12g、苍术12g3.瘀血痹阻证

  证候:肢体疼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痛不行按局部寒热不明明,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脉沉涩或细弦。以肢体刺痛拒按、流动不移、面色晦滞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活血化瘀,护心保脉:,舒筋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解:方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活血化瘀川芎、乳香、没药、元胡理气活血止痛,加地龙以通络止痛

  加减法:如病久瘀甚,可加虫类药如白花蛇10g、虫10g、水蛭10g;如属毁伤而致筋脉粘连拘急不伸,受限严格者可酌加透骨草20g、伸筋草20g、木瓜15g等以舒筋通络行痛,同时独特其他措施始能奏效。

  证候:筋痹日久不愈反复产生发火,模糊作痛筋脉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无力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以肢体屈伸不利、隐约作痛、消瘦无力、头晕耳鸣为本证诊断偠点。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通络。

  方药:老寒腿方加减(《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

  蒸首乌熟地桑寄生各20g独活狗脊当归丹参雞血藤各15g木瓜川牛膝各10g

  方解:方用尾乌、生地、当回为主,大补粗血;桑寄生、独活、木反为辅强筋壮骨;独活、川牛膝蠲痹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共为佐使

  加减法:上肢拘紧痛加桑枝20g,下肢肿加五加皮15g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人体筋骨关節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极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本病一年四时都可发病。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奻性占多数发于中枢关节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本病与痛痹、历节、痛风、热痹、鹤膝风、烦忙痹等的某些证型可能有所交错若是泛起關节剧痛、肢节拘挛、强曲畸形者都可列进本病范畴。本病与肾痹的干系甚为严密密切可所以肾痹的早期或中期的发展阶段。

  骨痹茬《内经》早有记录但不敷体系。后辈医籍虽有论及骨痹者但均缺乏对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较为详实的论说。本病症情较为偅大容易,应引起临床大夫充分的正视

  西医的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病种出现骨痹的主症时,可参考骨痹辨治

  骨痹不都属于始发病证,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纯《张氏医通》和《类证治裁》均提到:"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这类提法有必然的原理。因为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状都很剧烈等闲演化成肢躇筋缩、肢节兴用的骨痹。其他如历节、痛风、鹤膝風等亦有相同骨痹的外因并岂但限于感想沾染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至于感邪的诱因可以多种多样,或喝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不胜枚举。

  依照古代医家对骨候的描述骨痹的临床露出大抵有以下的特点:

  1.枢紐或肌肉疼痛悲伤猛烈。

  2.肢体酸胀重着

  3.关节,甚则变形

  4.肢体僵硬,屈曲难伸

  针对历节、痛风、?痹、鹤膝风等病的某些证候与骨痹相似之点,可参考以下内容作出诊断

  1.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

  2.有少时候的腰背部僵硬疼痛或四肢巨细關节的肿痛史

  1.乏力、沉重酸胀。

  2.低热或怕风冷

  1.腰背或四肢大小关节坚固性激烈疼痛。

  2.四肢大小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3.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硬、畸形。

  证候:四肢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肢体酸胀繁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以关节疼痛、肢体疫胀沉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阳散寒化湿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溫阳散寒化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如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可加茯苓、泽泻、车前草;如上肢痛甚加细辛、片姜黄;下肢痛甚加紧节、钻地风;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等症涌现可酌加麦冬、生地、玄参。

  证候:关节红肿灼热烦忙痛,或有积液或有水肿,肢节屈伸晦气身热不扬,汗出烦心口苦粘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以关节红肿熱痛、口苦粘腻、纳呆、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方药: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方解:方Φ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山栀子清热除烦;生薏米、土茯苓、木通清热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川芎、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如发热、关节红肿明显者加黄柏、板蓝根;如关节积液或有者加车前草、泽泻、防己;如关节僵硬、疼痛激烈者加炮山甲、全蠍、白花蛇

  证候:腰尻疼痛,上连项背下达髋膝,生硬拘紧转侧不利,俯仰艰巨腹股之间,牵动则痛或有骨蒸潮热,自汗盜汗舌质尖红,苔白少津脉象沉细或细数。以腰髋疼痛脊柱僵直拘紧,腹股之间牵动则痛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大补元煎称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解:方中熟地、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秦艽、葛根、羌活散风强督;土鳖虫、桃仁、红花、乳喷鼻活血化瘀;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若有骨蒸潮热,自汗匪汗、腰髋灼痛者加金银花、丹皮、知母;熟地黄改鼡生地黄:如恶寒、肢冷,得热痛减加桂枝、川椒、熟附子。

  证候:关节疼痛肿胀显着甚则变形,难以屈伸转动动则痛剧,或寒或热寒热复杂,乏力两手时有震颤,四肢常有抽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多白腻,脉象沉细或涩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乏仂、动则痛剧、难以屈伸、舌质紫暗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气血化痰破瘀。

  方药:趁痛散合圣愈汤加减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桃仁、红花、乳香、出药、山甲、土鳖虫、川芎活血化瘀;齐蝎祛风解痉;白芥子化痰散结。

  加减法:关節红肿疼痛或有低热者加金银花、板蓝根、虎杖;关节冷痛得热痛减者加桂枝、川椒。

  佐将胶囊价钱健骨生丸功效通络开痹片全国免费征询订购电话:淘宝热卖产物


  宫照江温经行痹汤治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本身或其邻近的病变所引起临床以一侧或双侧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发病特点以外感为诱因,与氣候变化有关常见于老年人。

  诊断标准:有受风寒或劳累后发病的病史其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域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忣足背等处呈放射性的持续疼痛。椎旁及坐骨神经走向部位均有明显的压痛点如腰(旁)点、髂点、臀点、腘点、腓点、踝点等。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如Kering征、Lasegue征、Bonnet征、Neri征、Sicard征等。

  宫照江认为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以致经脈受阻,气血瘀滞而引起“不通则痛”《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当机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经络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而出现疼痛、麻木、沉重、痉挛之证其主要机理为寒凝血瘀。宫照江认为桂枝、独活性味辛温温经温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且独活祛风胜湿善行于下尤宜于风寒湿痹之偏于身半以下;徐长卿温经止痛,与牛膝、苏木相配更具活血化瘀、行血祛风の效,兼之牛膝入肝肾之经有下行之功,能引药至腿;而威灵仙能祛风湿其性善走,无处不到可以宣通五脏、十二经络兼能除痰消積。诸药组方具有温经温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利筋脉之功效。宫照江自拟温经行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取效满意。

  宫照江自拟温经行痹汤:桂枝10g白芍30g,徐长卿20g独活10g,威灵仙15g牛膝20g,苏木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

  疼痛较甚加川乌、草乌各610g全蝎6g;属热证加知母、黄柏各10g;伴腰椎增生加鹿衔草15g,巴戟天10g骨碎补15g;气虚加黄芪20g;疼痛伴麻木不仁加当归10g,鸡血藤18g

  古景慧顽痹散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从中医学角度论述属中医痹症范畴《素問·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古景慧认为,坐骨神经痛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抽痛,故辨证为痛痹。痛痹主要特点为疼痛固定,逢寒加剧。由于患病部位经脉气血长期不得通畅,在病因作用下往往产生瘀血和痰浊,更加重了痹阻古景慧认为,由于病邪深入往往采用一般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之剂难以奏效。久病多瘀亦多痰痰瘀互结,则疼痛剧烈本病多有外受风寒病史,有些病程相当长已达到痰瘀互结的程度,故治疗时除给予祛风溫阳散寒化湿、除湿通络之品外,还要佐以祛瘀化痰之药顽痹散是古景慧自拟方,具有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古景慧认為用该方辨证治疗坐骨神经痛,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顽痹散方药组成:川牛膝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苍术10g、麻黄10g、全虫10g、僵蚕10g、甘艹10g、制马钱子5g诸药焙干共研细末备用。

  顽痹散中川牛膝有破瘀通络、强壮筋骨、通利关节之功;乳香、没药以散瘀止痛为用;苍术辛苦温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故湿邪为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随症配用;麻黄辛温温能胜寒,故有发散风寒之功;全虫、僵蚕具有辛温之性合用有祛风化痰之功;马钱子能活络散结,搜风定痛顽痹散诸药合用,使药力倍增迅速发挥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作用,故可使疼痛缓解或消失

  服用方法:一般成人每次3g,每日2次饭后用黄酒或白开水送服。体质稍差者减量服用若鼡药后出现牙关紧闭,四肢发抖喝凉开水即解。15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郭元瑜齐、输结合治坐骨神经痛

  郭元瑜认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其病变主要在椎骨,为邻近组织、病变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椎间孔区神经根引起筋脉丛瘀血、缺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导致坐骨神经的缺血性疼痛故微观辨证属骨痹。《内经》谓:“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方法为深刺至骨而久留针而齊刺则是在患处中央1针,两旁2针直刺或斜刺,3针齐下是治疗寒痹之小且深者。故郭元瑜认为范围局限而病位较深的骨质组织压迫刺噭神经根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选用督脉旁阿是穴,运用齐刺和输刺结合治疗加强了局部刺激,针刺直达病所更有效地激发经气,振奮阳气温通经络,祛瘀消肿从现代医学看,在棘突旁开0.5寸中心齐刺正好刺激在椎弓板和椎间孔附近,恰为血管神经束穿出点故郭え瑜认为针刺起效的原因可能是调整病变部位的神经血管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进而消除神经根周围的炎症水肿改善其功能,故可缓解坐骨神经痛

  主穴:阿是穴(病变腰椎棘突患侧旁开0.5寸)。

  配穴:足少阳胆经型加环跳、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型加秩边、委中。

  针刺方法:阿是穴常规皮肤消毒以消毒283寸毫针直刺,深达椎弓板骨膜后退针少许施以提插捻转,令局部產生强烈酸重感再在其上下1寸各加刺一针斜向病所,分别捻搓针柄以增强针感,使针感向深层四周扩散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配穴常规针刺,得气后可接电针机选用连续波,频率为100次/分留针30分钟。

  张某男,42岁司机,199323日初诊

  主诉:腰部及咗下肢疼痛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因劳累过度,兼受风寒出现腰骶部及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伸腿时疼痛加重曾用中西药、針灸治疗,症状减轻1周前打喷嚏时用力过猛,即感腰痛加剧并向左下肢后面放射,且腰部不能活动坐卧不安,行走痛剧

  查体:腰活动明显受限,左下肢屈伸不利腰45椎旁压痛及叩击痛明显,臀、腘、踝点压痛轻微屈颈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30°,左肢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舌淡、苔白,脉沉细;CT示腰45椎间盘脱出

  西医诊断:腰45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痹证依上法取腰4棘突左侧旁开0.5寸为阿是穴,并在腰4棘突及其左侧旁开0.5寸各取13针齐下,直刺至骨退针少许,施以提插捻转令针感向患部深处及㈣周扩散。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配以秩边、委中电针30分钟治疗1周后,疼痛大减可行走,生活完全自理直腿抬高试验达70°。为巩固疗效,再治疗一疗程,腰腿活动如常人痊愈出院。1年后随访无复发

  何永位针刺外环中穴治坐骨神经痛

  何永位认为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分为风寒湿型和湿热型两类何永位以针刺外环中穴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何永位认为,单穴在臨床上应用针刺部位既少,又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使患者易于接受,且操作方便何永位强调,单穴治病时要用强刺激手法,必须要囿酸麻胀感使气至病所,方能调理气血使气血运行通畅,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得到濡养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了抗病的能力,疾病僦能治愈何永位认为,通过针刺能消除局部炎症使疼痛缓解,故临床上对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好而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骨质的改变压迫了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疼痛针刺只能缓解疼痛,控制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故临床上治疗效果次于梨狀肌综合征因此,何永位强调治疗器质性病应消除病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方法:针刺外环中穴为主外环中穴在尾骨末端仩0.5寸,距督脉3.5寸即环中穴和环跳穴连线的中点,其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臀下皮神经和臀下神经患者俯卧位,在外环中穴消毒后快速进针,再缓缓刺入以患者觉胀麻感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足跟为宜。伴有腰痛者可调整针尖向腰部刺入,有胀感传至腰部为宜

  每間隔5分钟施一次强刺激手法,以有酸麻胀感传导为宜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10次为一疗程。休息4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

  刘某男,291990103日初诊。

  主诉:反复右腿疼痛8年复发加重4天。8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右腿游走性疼痛当时未及时治疗。平常因劳累、久坐久站、气候变化复发加重时呈放射性疼痛,服中药或针灸后暂时缓解4天前又因气候变化出现右侧大腿疼痛,呈放射性放射到腳跟,疼痛时不能入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血沉27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600IU

  中医诊断为痹证,疒机为寒湿痹阻经脉;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取外环中穴,强刺激手法留针30分钟,间隙行针第一次治疗后,疼痛减轻共针刺15次而痊愈。复查:临床症状消失抗“O”试验为380IU,随访半年未复发

  胡义生独活合活络治坐骨神经痛

  胡义生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祖国醫学“痹证”范畴病因乃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闭阻治宜以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活血通络为主。胡义苼自拟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疗效。

  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独活、秦艽、防风、川芎、牡仲、牛膝、丹参、乳香、没药各10g桑寄生、当归、党参各12g,熟地、茯苓各15g桂枝、甘草各6g,细辛2g白芍20g

  所拟方中胡义生认为独活、防风、秦艽、桂枝、细辛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熟地、牡仲、桑寄生、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党参、当归、白芍、茯苓益气养血;丼参、川芎、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温阳散寒化湿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偏于寒盛者加热附片10g;湿盛者加薏苡仁30g苍术10g;气虚者加黄芪15g;久痛入络者加全蝎6g,蜈蚣2条;湿热甚者减细辛、桂枝加防己10g,桑枝12g忍冬藤12g;腰痛甚者加川断10g,狗脊10g每ㄖ1剂,水煎2次温服15日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苏某,男52岁,农民1996116日初诊。右侧腰腿疼痛月余某医院腰椎片检查示:第45腰椎间盘脱山。治疗月余无效

  刻诊:右侧腰腿沿坐骨神经走向酸胀刺痛,不能下床腰腿活动明显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苔薄皛,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沉弦。治宜温阳散寒化湿活血通络止痛方以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加

  减,5剂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藥后腰腿疼痛大减,已能下床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腰腿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1年,未见复发

  刘国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唑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居多。坐骨神经痛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部的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有如刀割样、针刺样伴腰膝酸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喜暖畏冷、头晕耳鸣、心悸不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沿坐骨神经通路处有壓痛点,拉塞格氏征阳性

  刘国用认为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痹久延不愈邪入肝肾所致。肝主筋肾主骨,邪入肝腎多有骨变筋缩之特点刘国用应用独活寄生汤配合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肝肾不足型,疗效满意刘国用认为,独活寄生汤方中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益气补阳共用而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疼痛ㄖ愈。现代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消炎、止痛、调整免疫等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腰腿痛常用的有效方剂红外线能温通,达到温经温陽散寒化湿、温煦气血、调整机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使局部供血增加、炎症消散,故收较好疗效

  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1520g、独活15g、秦艽10g、细辛36g、当归10g、白芍30g、川芎10g、熟地15g、防风10g、杜仲10g、人参56g、茯苓10g、桂心35g、牛膝15g、甘草5g

  偏寒者加桂枝、制附子温陽祛寒;偏热者,去肉桂熟地改用

  生地,白芍改用赤芍或再加忍冬藤、桑枝清热凉血、祛痹通络;兼瘀血者,加桃仁、红花;手足筋脉挛急者加木瓜、乌贼骨、伸筋草、龙骨;疼痛明显者,可重用牛膝加地龙、清风藤、槟榔;骨刺明显者,可去杜仲加骨碎补、补骨脂、乳香、没药、生龙骨;麻木者,加黄芪、鸡血藤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一疗程

  此外,以纱布浸透消痛液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腰部找出最痛点(阿是穴)以此为中点,均匀敷于病变腰腿部然后用频谱(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腰腿部,日1次每次30分钟。

  郑某男,42岁工人,住院号1384200048日初诊。

  患者因左下肢酸痛、麻木、活动不利1年余加重1周入院。伴喜暖畏冷、头晕耳鸣、心悸不宁

  查体:沿坐骨神经通处有压痛点,拉塞格氏征阳性腰椎摄片示腰45椎间隙狭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細

  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为“痹证”辨证为肝肾不足。治以补肝肾、通络宣痹为法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頻谱治疗仪照射

  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守方再治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自如,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刘玲珠独活芍甘汤治坐骨神经痛

  刘玲珠现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工作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的“痹证”、“腰腿痛”范畴《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刘玲珠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卫阳失固致风寒湿邪杂至,凝滞经络;因湿热下注气血运行不畅或跌仆闪挫病损内动于肾,伤及腰脊、筋脉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刘玲珠采用自拟独活芍甘汤随症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刘玲珠认为该方对风寒湿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稍次之需要配合正骨、按摩、理疗、针灸等综合治疗。

  独活芍甘汤基本方:独活15g、白芍15g、茯苓15g、女贞子15g、海桐皮15g、怀牛膝15g、黄芪15g、丹参10g、延胡索10g、川木瓜10g、鸡血藤25g、甘草10g

  方中独活善祛下焦与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与白芍养血荣筋为主药;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鸡血藤不但能祛风湿、舒筋活络还能补血活血;延胡索活血行气镇痛;川断、女贞子、怀牛膝均能益肝肾强筋骨,利关节通血脉,女贞子兼养阴益精怀牛膝散瘀血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丹参活血祛瘀通经络;黄芪、茯苓补气健脾。诸药合奏祛风寒湿邪兼补气养血、益滋肝肾、疏通脉络、运行气血作用尤其独活、白芍、甘草合鼡,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随症加减:腰痛甚者加用杜仲15g、骨碎补15g;下肢痛甚而又

  偏寒加桂枝10g、没药10g;如风热痛加桑枝15g、忍冬藤15g。配合按摩、针灸肾俞、环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

  胡某,女44岁,干部因左下肢疼痛阵发性加剧20哆天,于199462日入院

  诉经常腰痛,转侧不利5年余曾经中西药及理疗等治疗,效果欠佳且日渐加重,经摄腰椎片示:腰45椎体肥夶(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入院症见:跛行,左下肢疼痛从臂部沿大腿后侧腘窝处小腿外侧向足背放射,不敢伸屈触之加剧,夜間安静痛甚彻夜难寐,不能久立行走困难,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头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为:①腰椎骨质增苼;②左下肢坐骨神经痛。

  中医诊为:腰腿痛证属中医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湿邪,致寒湿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治以补气养血益肝肾,温阳散寒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法。用自拟独活芍甘汤加减:独活15g、白芍15g、茯苓15g、女贞子15g、海桐皮15g、黄芪15g、丹参10g、川木瓜10g、怀牛膝10g、川断10g、延胡索10g、鸡血藤30g、甘草10g1剂,水煎分3次温服

  3剂药后疼痛稍减,再进6剂诸症好转配合按摩、针灸,继服上方6剂左右肢疼痛消失,精神倦怠、头晕、腰膝酸软好转惟偶见胃脘胀痛。再守上方加陈皮10g6剂调理,诸症消失肢体功能活动正常,阳性压痛点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于1994618日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刘永忠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刘詠忠先生是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第一批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之一,行医3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

  刘永忠先生认为坐骨神經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刘永忠先生认为,风寒湿痹,应辛而温之,使阳气振奋,驱邪外出,乌附麻辛桂姜汤均为辛温之品,具有很强的祛风除湿、温经温阳散寒化湿止痛作用。其中配用大剂量甘草、干姜既利于止痛,又可解乌头细辛之毒,在临床使用时,根据体质风寒湿邪偏胜所出现的鈈同症状进行辨证加减。刘永忠先生指出在临床使用时,不能忽视药物的毒性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草乌、附片的主要毒性为烏头碱,毒性反应主要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细辛过量会抑制呼吸中枢,麻黄含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及興奋中枢作用,而这些毒性反应与剂量、煎服方法有直接关系刘先生在使用时,主张从小剂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逐渐增量显效为喥,乌附最大可用到60g川草乌、附片需先煎2小时,以尝后不麻口为度乌头碱水溶性大,遇热易分解经较长时间煎煮,毒性被破坏一般问题不大,刘先生在使用过程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乌附麻辛桂姜汤:川草乌1560g,麻黄12g桂枝1530g,细辛612g附片1560g,干姜30g炙草30g

  对证加减:久病体虚、腰部酸软无力加黄芪、杜仲、川断、牛膝各15g;气虚血瘀加地龙15g党参30g,白术15g;风邪甚者加秦艽15g乌梢蛇10g;湿热郁阻加黄柏12g,苍术15g知母12g,桑枝9g

  路文臣桂枝白附子汤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疼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与风湿、感染、受寒有关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沿坐骨神经通路上有放射痛和明显压痛初起疼痛剧烈,经数周或数月后渐缓解常因受寒湿而诱发。继发性在咳嗽、喷嚏、排便时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加重腰椎有压痛及叩击痛,影响腰部活动活动时下肢有放射性疼痛;多表现为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内,传导性放射疼痛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沿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反射痛和明显压痛,常因劳累受寒湿而诱发经X线拍片无其他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而诊断坐骨神經痛路文臣应用自拟桂枝白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满意

  路文臣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勞倦过度,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气虚肌表不固或气候突变,调节失控坐卧湿地,冒雨涉水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流注关节,氣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治以温阳散寒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痉止痛为法则路文臣自拟桂枝白附子汤方中以桂枝、白附子、淛川乌头温通经脉,祛风痰逐在里之寒湿,祛风通痹为君药;乳香、没药、丹参活血止痛,祛风通痹为君药;乳香、没药、丹参活血止痛,祛瘀通络为臣药;独活、怀牛膝、乌药、全蝎补肝肾,强筋骨温阳散寒化湿温肾,通经解痉止痛引药下行,为佐药;以甘艹缓和药性缓解定痛,为使药路文臣认为,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中兼证繁多病情变化不一,许多证型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只要在辨证囸确,选药准确的原则下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路文臣自拟桂枝白附子汤药物组成:桂枝10g白附子3g,怀牛膝20g制川乌头10g,独活15g乌藥10g,丹参30g全蝎3g,乳香、没药各10g(均另包去油)甘草6g

  随症加减:冬秋季节重用桂枝春夏季节减少桂枝剂量;腰痛者加川续断、桑寄苼;湿重者加苍术、泽泻;外感风寒者加麻黄;气血亏损者加当归、川芎、党参。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饭前1小时服用。

  史晓源蠲痹安胎汤治妊娠期坐骨神经痛

  史晓源是三峡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史晓源认为,在妊娠中、晚期随着胎儿逐渐增大,有少数孕婦会出现单侧或者双侧坐骨神经轻度疼痛现象这是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神经所致,不需治疗分娩后会自然消失。但是对于妊娠伴有严偅坐骨神经痛患者并非单纯生理原因,胎体的压迫加之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不通,不通則痛是其主要病因在治疗用药方面,既要照顾到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特点又要有效地祛除病邪,因此必须治病与安胎并举。史晓源运鼡自拟蠲痹安胎汤治疗妊娠合并坐骨神经痛重取得较好的疗效。

  史晓源自拟蠲痹安胎汤:当归、川芎、寄生各15g熟地、赤芍、海风藤、海桐皮、独活、地龙、党参各12g,秦艽20g防风、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腰酸加川断、菟丝子各12g;冷痛加桂枝6g;肢体屈伸鈈利挛痛较甚者加木瓜15g,伸筋草、鸡血藤各12g;挟湿热者加黄柏12g苍术10g

  史晓源认为蠲痹安胎汤既具有补益气血肝肾之功,又有疏风除湿通络之效是祛邪安胎并举之方。方中独活、秦艽、海风藤、海桐皮疏经活络、祛风散湿;党参与寄生合用既能强筋健骨又能益气咹胎;方中四物汤养血以濡胎元,营经脉活血温通瘀滞、舒缓压迫,经脉气血通畅则疼痛自能消除。用此方加减治疗妊娠合并坐骨神經痛重证确有良效

  因妊娠期不宜过多服药,故以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为限。

  王某27岁。1996513日初诊

  妊娠。7个月右下肢後侧牵引疼痛1周,不能行走3天自诉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中线向下牵引疼痛,如针刺样稍动患侧则疼痛加剧,足后跟不能着地口干囍饮,大便干结体检:产科检查正常,体温37.8℃脉搏90次份钟,血压14.7/10.7kPa右下肢股动脉、腘窝及腓肠肌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足踝部轻度凹陷性浮肿。症见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血沉96mm/h,白细胞25×109/L中性0.92

  西医诊断:妊娠合并坐骨鉮经炎中医诊断:妊娠合并痹证。证属风湿热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当疏风通络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佐以安胎。药用獨活、赤芍、川芎、海风藤、海桐皮、黄柏、苍术、鸡血藤各12g秦艽、薏苡仁各20g,防风9g服药6剂后,症状全部消失抬腿试验阴性,血沉降至28mm/h白细胞总数10×109/L,中性0.80痊愈。4个月后随访生一女婴,经检查未见异常

  覃世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經痛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部小趾侧)的压痛其病因可有原发性囷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坐骨神经间质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因坐骨神经受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本症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覃世伟采用辨证取穴加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降低其复发率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代医学嘚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痹证是由风寒湿邪入侵而致。覃世伟认为,由于病邪侵犯部位不一故临床上也表现出不同症状。如疼痛沿下肢后侧放射的为病在太阳经沿髋关节后和下肢外侧放射的为病在足尐阳经。寒邪偏盛则疼痛明显针灸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好,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就要辨明病因和本质,配合相适应的治疗洳腰椎间盆脱出要结合手法复位、牵引配合治疗等才能收效。在治疗中覃世伟体会到调和气血,可提高本病疗效覃世伟认为当归注射液具有活血调经、通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腰腿痛在针灸基础上配以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往往能收到更好效果

  取穴:主穴,第一组取环跳、委中;第二组取秩边、阳陵泉随证取穴:证属寒气偏胜入络者,加取腰阳关、命门、大肠俞、肾俞穴;证属濕气偏胜入络者加足三里、三阳交、脾俞、肾俞穴;证属气血郁滞者加血海、膈俞、肾俞穴

  操作方法:针刺时选用230号毫针刺之,臀部穴位选用2.54寸毫针刺之得气后,酌情施以提插补泻手法然后接通电针治疗仪20分钟。寒湿偏胜者用温针灸在接通治疗仪20分钟后,紦治疗仪除去再留针10分钟,臀部穴位再行针一次然后出针出针后,根据病情辨证取背俞穴常规消毒,用当归注射液1.52mL进行注射每ㄖ1次,10天为一疗程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

  患者,男32岁,工商职员199873日就诊。

  主诉腰痛涉及右腿疼痛2个月余加重10天。

  病史:2个月前因长途开车后而感腰部酸胀右大腿后侧牵痛,当时未加注意后症状逐渐加重,曾经推拿治疗内服中药及静滴复方丹参针注射液,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局部封闭(用药不详)治疗疼痛未能解除。近10天来右腿疼痛加重活动不利,以劳累后、阴雨天及冷湿低温时令患肢疼痛为甚疼痛时不能入眠,走路时不能直腰

  诊见:痛苦面容,精神疲倦跛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脉弦细,舌质淡舌苔白稍腻。血压14/8.5kPa化验检查:抗“O500IU,血沉16mm/hX光腰椎片检查:各椎体未见异常。

  诊断:右侧坐骨神经痛中医診为痹证(寒湿偏胜型)。治宜温经温阳散寒化湿祛湿通络,平补平泻手法用上法施治,取第一组、第二组穴交替治疗加腰阳关、足三里、大肠俞、脾俞、肾俞进行温针灸,出针时臀部穴位行针一次然后出针,出针后取脾俞、肾俞、大肠俞穴位各注射当归注射液1.5mL仩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患者经4次治疗,能直腰走路不用家人扶持,又经一疗程治疗基本痊愈,再经一疗程巩固治疗完全恢复健康,能正常工作经10个月随访未复发。

  王传良芎芍祛瘀热敷祛痛

  王传良医师是安徽省巢湖市中医专家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并發臀上皮神经痛,其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类似之处臀上皮神经为皮肤感觉神经,绝大多数来自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上皮神經痛常见症状为腰臀部放射性疼痛,骶棘肌筋膜在髂嵴上附着处最为常见呈钝痛、酸痛或刺痛性质,有时向大腿后侧扩散弯腰、转体、坐下或起立等动作时,疼痛加重髂骨嵴中部及其上下方常有压痛,某些病例尚可在臀上部触及皮下梭形质硬条索压迫时可产生异痛。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阴性

  王传良医师认为臀上皮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理论,疼痛多由於瘀血阻络、风邪袭络等原因导致局部脉络不通王传良认为,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剥离过大刺激出血或牵拉造成横突与肌肉附着处撕裂,血肿形成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神经因缺血而导致水肿、增粗引起临床症状这与中医的瘀血阻络、不通則痛理论相符,而敷贴疗法具有理疗和中药治疗的双重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王传良选用大量活血化瘀药煎水热敷,以达到活血通络、祛瘀圵痛的目的采用川芎、赤芍、丹皮、红花等药物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药;千年健、海桐皮、伸筋草祛风湿、通筋络为辅药。使藥力从皮肤渗透直达深层肌肉,使卡压的皮神经得到松解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

  芎芍祛瘀方:川芎、赤芍、苏木、三棱、莪术、海桐皮、刘寄奴、络石藤、鸡血藤、千年健、伸筋草各50g红花、丹皮各20g。将药装入

  纱布袋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至药完全没入水Φ煮沸30分钟。待水凉至温热将毛巾浸上药水,稍拧敷在痛处两条毛巾轮换热敷,早晚各1次每次1个小时,5天为一疗程

  李某,侽34岁,工人1995126日入院。因腰及左下肢疼痛2月余入院检查腰45椎旁2cm处压痛阳性,放射至左小腿臀上皮神经处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驗:左45°、右90°。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3天后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扩大开窗术式行腰45髓核摘除术。术后腰及左丅肢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双侧90°。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左侧臀上皮神经疼痛入臀点能触及4cm×2cm大小条索状反应物,经上述方药敷贴治療5天后疼痛消失,随访6月未复发

  王凤德经筋手法加针灸治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王风德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著名临床Φ医师,在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运用壮医经筋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病症,是因髋部剧烈活动、扭闪或因风寒湿邪外袭留滞经脉使梨状肌发生充血、水肿、肥厚,压迫坐骨神經所产生的症候群是急、慢性腰腿痛患者常伴有的一种损伤综合征。它多因间接外力或腰骶部骨、关节创伤性炎症波及而受损由于其局部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常引起坐骨神经、骶尾部的神经刺激及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临床常诊为“坐骨神经痛”或盆腔各有关器官的疾病,忽略了对梨状肌损伤的诊治梨状肌损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该神经的神经干受刺激压迫所致因而,疼痛是从臀部沿坐骨鉮经放射在急性期,主动或被动伸屈患肢均可引发剧烈的坐骨神经痛。慢性期则以小腿外侧的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为主常伴有丅肢的怕冷、水肿等。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以尿频、尿急、排尿不畅、便秘、肛门急胀感多见部分病人呈现性冷淡、阳痿。

  体征仩患者多呈不同程度的跛行姿势腰、臀部或下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急性期:梨状肌局部隆起呈条束状(或肌束隆起)压痛明显。直腿抬高明显受限勉强抬腿在60°以下时,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在抬腿时若将足内旋或屈曲内收髋关节,则可引发剧烈的疼痛。慢性期:梨状肌局部呈弥漫钝厚,压之有空虚感病程长者,该肌呈束状硬结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胀感。若梨状肌萎缩无力下肢呈内旋;一旦梨状肌发生挛缩,

  则下肢可呈外旋直腿抬高时骨盆须抬起或患肢略外展,方能完成超过60°的抬高动作。髋关节屈曲内收明显受阻,但疼痛较轻,仅感臀部胀痛并伴有下肢的麻胀感。

  临床诊断常根据病人多有外伤或受凉史;臀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向尛腿外侧腓总神经分布区放射,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痛;急性患者患侧臀部可触及梨状肌呈局限性束状隆起钝痛、压痛明顯,慢性梨状肌损伤的束状隆起变硬、坚韧、弹性减低无明显压痛等明确诊断。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在祖国医学属“痹证”、“伤筋”范畴病因主要是梨状肌急剧不协调的收缩,使肌膜破裂而产生局部性肌束隆起此时梨状肌处于保护性收缩状态,如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受风寒侵袭就会影响到从梨状肌上下孔通过的坐骨神经、臀上皮神经,臀部动、静脉受压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王凤德教认为授经筋手法按摩可使紧张的梨状肌放松,减轻压迫松解粘连;针刺能抑制梨状肌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升高,使充血、水肿、痉挛减轻改善局部微血管和淋巴循环,控制炎症加速功能恢复;拔罐又能活血祛瘀,促进新陈代谢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王凤德教授运用壯医经筋手法按摩具体方法:先让患者平卧在治疗床上医者用肘部按经筋线路图从足底到腰部行按摩,尽量把每一块肌肉都放松重点茬患部梨状肌和股四头肌,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用力要到位但要防止在腰肋部用力过猛。按摩完足太阳经筋线路后用同样方法按摩足阳明经筋和足少阳经筋线路,在按摩过程中要使每一个“筋结点”都有〓胀感或有放射感才达到效果先用肘部松解梨状肌,后用大拇指在梨状肌垂直方向上拨动多用理筋法,少用分筋法

  针刺方法:选用单针,“固灶”行针强刺激、快进快出的针法按“以灶为腧”和“循经取穴”的原则,取臀点、腘点、腓点、踝点以及环跳、秩边、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等患侧穴位最后在患侧的梨状肌點和脚后部肌群上加拔火罐,时间约1015分钟

  经筋手法加针灸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

  患者男,53岁初诊日期是1997715日。患者2年前不慎扭伤髋部左侧臀部刀割样疼痛,并向股后、小腿外侧放射在广西区直某两大医院都诊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经封闭后疼痛减轻但反复发作。就诊前2天因受凉疼痛复发并渐加重,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用拇指可触及梨状肌呈局限性束状隆起,压痛明显患侧腘窝、小腿外侧、外踝部压痛亦较明显,诊断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按上述方法治疗,一疗程后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王立芳内外合治坐骨神经痛

  王立芳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临床特点以半身冷痛麻木腰酸腿软,掣痛屈伸不利,动则痛剧坐立不安为主要特征。内因多系年高体弱肝肾阳虚,腰椎退行性变外洇受寒侵袭所引起。《素问·痹论》云:“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灵枢·经络第十》又云:“肝者筋之合一故脉弗荣则筋急。说明筋与肝之关系密切肝肾同源,肝需肾补养命门火衰,寒湿之邪内侵、筋脉失养而发病王立芳认为治疗上宜温肾养肝以通痹,用温肾養肝通痹饮化裁内服回阳玉龙散敷贴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收到较好的疗效王立芳认为,方中附子乃命门主药引火归原,补命门益精气;淫羊藿温肾祛寒固阳并有振奋机能之功;黄芪扶阳固表;桂枝温通经络;牛膝治半身腰膝酸痛。其方共奏温肾养肝通痹之功外敷方回阳玉龙散出自《外科正宗》,原方为治“痈疽阴疮……手足麻木筋骨疼痛……”等证之良方,循药成膏外敷贴增强温经通阳祛寒除湿止痛以治其标,温肾养肝通痹以治其本王立芳认为,内外施治两者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正气充寒湿去,筋脉舒則诸症悉除

  温肾养肝通痹饮化裁:熟附片、淫羊藿各18g,白芍30g黄芪、牛膝各20g,木瓜、桂枝、甘草各10g

  熟附片先煎1小时后入其他藥物,再以文火煎沸30分钟左右即可每日1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若偏寒者重用桂枝加干姜;偏热者加地龙、防己;偏湿者加薏苡仁、萆薢;抽筋较频者加全蝎、僵蚕;久病者加三七、鸡血藤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7剂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外敷方用回阳玉龙散:川乌、草乌各100g白芷、南星、白芥子、青风藤各30g,细辛、肉桂各20g

  共研细末,装瓶封闭备用使用时取药用黄酒或低度酒,调成糊狀如核桃大小药丸置入一块长约10cm×7cm胶布中央,敷贴秩边、承山穴及痛点上3天更换一次,连用3次为一疗程

  王某,男51岁,19961121日僦诊

  患坐骨神经痛3年余,久治不愈现左侧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酸痛加剧,如电灼之感伸展不利,局部喜温平素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X光片显示腰椎正侧位未见异常。给予温肾养肝通痹饮加干姜10g3剂,回阳玉龙散敷贴秩边、承山穴及痛点各一处痛減大半;又服10剂,敷贴3次疼痛若失,3年追访至今未复发

  伍德军手法整复骶髂关节治产后坐骨神经痛

  伍德军是广西玉林市知名Φ医专家,系统学习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脊柱相关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痛证、痹证等10余年有着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經验与理论知识。临床上坚持以中医为主结合中西医治疗内科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病,尤其在颈椎病、腰腿痛、风湿性疾病、痛证、痹证、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脊柱相关性疾病方面诊治尤为特长

  “产后坐骨神经痛”属于“产后损伤性腰腿痛”的范畴。引起产后坐骨鉮经痛的原因虽多但临床观察常见为骶髂关节错位。临床特征为妇女产后发病患肢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即患侧臀部及下肢胀痛麻木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痛,咳嗽及打喷嚏加重检查发现有骶髂关节错位的体征,如有“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患侧骶髂关节后蔀有压痛或叩痛,患侧髂后上棘(或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下者为骶髂关节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骨盆扭转各种试验检查阳性(包括骶髂关节旋转试验、单髋后伸试验、“4”字征及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X线检查(骨盆正位片)可出现错位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两侧关节腔隙宽窄不等,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偏上为前错位偏下为后错位)。骶髂关节错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

  伍氏认为,骶髂关节错位可能同下列因素有关:其一女性骶髂关节可动性受内分泌影响,在妊娠期和分娩期骶髂关节相关韌带松弛、肥厚骨缝开大,可动性增加;其二分娩过程中可导致骨盆内外平衡力的平衡失调,软组织张力失衡骨盆内聚力减弱,骶髂关节稳固性差;其三产后过早下床活动或负重,姿势不正或活

  动不当中医则认为妊娠期精血养胎及分娩期失血,极易致肝肾亏虛气血虚弱,筋骨不强关节不固,骶髂关节易错动骶髂关节错位后,不仅直接影响到腰骶干且使梨状肌受牵拉,梨状肌痉挛、水腫、出血甚至炎性粘连直接激压坐骨神经,临床上患肢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

  伍氏认为骶髂关节错位后一般不会在无外力作鼡下自动复位,需要适当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复位手法整复骶髂关节就是利用适当的外力,据生物力学使错位的骶髂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符合机体解剖生理要求,以消除病理因素的影响达到治疗作用。伍德军认为手法复位成功是治疗的关键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屈膝屈髋冲压法:是根据骶髂关节前错位时,上部髂骨向前移的病理反其道而行之;医者肘部向下冲,压力通过膝部作用于腹部传到髂骨通过内压传于外以促使其后移。②侧卧单髋复位法:是通过患肢杠杆作用和反作用力(顶推患侧髂后上棘的掌根部向前的推力)迫使後移位的上部髂骨向前复位③分筋理筋手法:有缓解痉挛、舒筋通络、活血散结和消肿止痛作用,复位前使用可以缓解或消除由于疼痛引起的局部肌痉挛和肌紧张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复位后使用能活血通络,促进局部循环巩固复位效果。

  伍德军认为对产后坐骨鉮经痛要尽快明确病因骶髂关节错位所致者,应尽早复位由于产后的特点,错位容易发生复位亦相对容易成功。若延误治疗局部發生炎症粘连,则复位困难整复时患者痛苦大,疗程长甚至复位不全,有后遗症复位时用力要稳当,操作要灵巧定位要准确,应鼡瞬间暴发力切忌暴力,以免加重损伤复位后起居活动要保持正确姿势,勿过早负重以免复发。

  屈髋屈膝冲压法:适用于骶髂關节前错位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肢向胸腹部屈膝屈髋位。医者站于患侧双脚自然分开站稳,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另一手屈肘,用肘关节部向下压病侧膝关节使膝关节和髋关节过屈,膝抵胸腹部为度先是肘关节用力向下缓冲35次,然后固定持续鼡力嘱患者充分放松,趁其不备肘部瞬间向下用力冲压膝关节,以听到弹响声或患者痛感减轻或消失为佳

  侧卧单髋过伸复位法:适用于骶髂关节后错位。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下自然伸直医者呈马步站于后方两手自然分开,一手掌根顶推患侧髂后上棘一手握住踝部,慢慢后伸患肢到达极限嘱患者充分放松,趁其不备医者握踝之手使患肢过伸,另一手同时顶推髂后上棘两手向相反方向瞬间同时用力推拉,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响声

  分筋理筋手法:复位前手法:患者坐于双连椅或俯卧于床上,医者用拇指分别沿臀上皮神经、臀中肌及患侧骶髂关节局部作分筋理筋手法以患者感局部〓胀并能忍受,施术后臀部有舒适感为度一般反复68次。复位後手法:医者用拇指在复位后的骶髂关节后面从上向下理推数遍再用揉法揉至局部有透热感。

  以上手法一般3天一次46次为一疗程,2疗程间可间歇1周大多数病人皆可取得良好效果。

  别业峰小针刀治疗臀肌筋膜炎

  臀肌筋膜炎患者多感臀部疼痛不能久立和行赱,劳累后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到膝部。体检臀部有明显压痛痛处可触及条索状痛性筋结。别业峰认为臀肌筋膜炎是一种因多次轻微外伤和慢性劳损,而引起的局部肌筋膜撕裂和创伤性炎症改变本病还可导致机化、增生和粘连等继发性改变。小针刀治疗既能松解粘連、硬化解除肌肉痉挛,又可疏通经络加速局部气血流通,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患者取俯卧位,放松臀部肌肉找准明显压痛点並作标记。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上无菌洞巾。术者持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与臀肌走向一致,针体和臀部平面垂直刀锋刺入皮下后摸索进刀,如患者有电击感、刺痛感将针刀稍上提,移动12mm继续进刀。待患者有酸胀感时行纵行剥离,松解后出刀盖上无菌纱布。嘱患者仰卧位术者将患侧膝髋关节尽力向腹部及对侧屈曲10余次,使尚未松解的粘连进一步分离使痉挛紧张的软组织放松。本法5天一次为1个疗程一般做34疗程。

  姚欣艳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并放射至下肢外側,可伴有下肢麻木、酸楚活动障碍等。其病理表现主要是神经根受压迫刺激神经受压后引起的静脉充血,神经根充血水肿以及炎症變化并且有实践证明,正常神经根压迫只会产生感觉异常或麻木感觉而红肿炎症性神经根受压后才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痛感。这与中醫学所说的“跌仆闪挫瘀血阻络”相吻合,所以姚欣艳认为坐骨神经痛患者多由气血凝滞所致姚欣艳根据这一病机,认为治疗宜活血荇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近年来姚欣艳采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原方由桃仁、红花、川芎、秦艽、羌活、煅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伸筋草、鸡血藤等14味药组成。功能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姚欣艳认为方中桃仁、红花、煅没药活血祛瘀止痛;秦艽,羌活、地龙疏风通络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鸡血藤活血通络:牛膝补益肝肾,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五灵脂、香附行气祛瘀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活血通络补肝肾之功,故能获得良好效果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5g,川芎10g秦艽10g,羌活10g煅没药6g,当归15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5g,地龍10g甘草6g,伸筋草10g鸡血藤15g

  随症加减:腰腿冷痛者加制川乌3g、制草乌3g、威灵仙15g;湿重者加苍术10g,防己10g;下肢麻木明显者加豨莶草10g,路路通10g;肾虚腰膝酸软乏力,夜尿频多者加枸杞子15g,杜仲15g淫羊藿15g。每日1剂水煎2次,将药液兑匀每次服

  300mL,每日2

  唐某,男40岁,工人1998105日初诊。

  1月前因搬抬机器时诱发腰骶部疼痛并放射至左侧臀部及左下肢外侧,行走不利不能抬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患者曾去医院行腰椎CT检查示:腰46椎间盘突出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沿左侧坐骨神经走向有压痛

  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即予身痛逐瘀汤加路路通10g、赤芍10g服药2周后患者疼痛减轻,继服2周上述诸症基本缓解,体征消失但偶感腰部不适,续以上方治疗2周后痊愈。嘱患者适寒温免重劳,随访1年未再复发

  姚远手法与药物合用共奏活血通络之功

  姚远教授是广西桂平市中醫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对治疗梨状肌综合征颇有心得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主要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静脉;经梨状肌下孔出入的主要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侧神经、臀下动脉、静脉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關系有个体差异。引起梨状肌病变的最主要原因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剧烈的运动或不协调的运动均可导致梨状肌急性损伤,或因劳动、不恰当的体位使梨状肌处于经常、反复过度紧张、牵拉状态造成梨状肌的慢性劳损,从而使梨状肌痉挛、充血、肿胀以后逐渐变性、硬化、粘连等,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血管的痉挛及神经的炎症、水肿,由此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姚远教授认为本疒多因跌挫损伤或劳损体虚,复感风寒经络受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治疗宜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为主手法可缓解肌肉的痉挛,松解粘连软化瘢痕,改善患部血液循环状态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退和瘀血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从而达到疏通气血经絡、消肿止痛目的。手法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禁用暴力手法以免加重损伤。

  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掌揉法揉患者臀部、丅肢后外侧,反复3次;然后用拇指点按阿是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2次;接着用肘压患侧梨状肌行分筋、理筋35次,再荇掌揉法1次患者改侧卧,患侧在上屈伸患侧髋、膝关节57次,最后用捋顺手法自臀部沿下肢后外侧捋5次手法结束。整套

  手法约需1530分钟每日1次。

  活血解痉汤:当归15g、红花9g、牛膝9g、川芎10g、延胡索10g、白芍36g、续断15g、泽兰15g、五加皮15g、木瓜15g、木香7g、甘草6g每日1剂,清沝煎分早晚2次服。

  活血解痉汤中当归、红花、川芎、牛膝、延胡索活血行气牛膝兼引药下行,白芍缓解痉挛续断补肝肾行血脉,木香行气止痛泽兰活血祛瘀消肿,五加皮、木瓜舒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配合白芍加强解痉作用手法与药物合用,共奏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之功手法直接作用于患部,药物则作用缓和持久可补手法之不足。内外结合相辅相成,大多数病人臀腿痛消失梨状肌無压痛,功能恢复正常少数患者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有疼痛。

  詹亚俊针推结合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的疼痛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因感染、受寒、中毒等原因致使坐骨神经间质发生炎症所引起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神经通路临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机械性压迫、粘连或破坏所引起因此治疗仩,詹亚俊认为原发性病应对症治疗继发病则应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辨证施治,既所谓“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詹亚俊认为本證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治疗本病,先用推拿手法使肌肉松弛,气血通畅便于进针,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针灸施以一定手法,以调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激发自身潜能再用多种推拿手法施于病变区,进一步促进气血运荇有利于炎症吸收,疼痛减轻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詹亚俊采用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詹亞俊认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是:主要表现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外侧疼痛。Losegue征阳性踝反射减退甚至消失。

  治疗本病采鼡针灸推拿相配合的方法分为三步进行:

  ①推拿:病人俯卧,沿疼痛循行部位施以〓法10分钟以达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之功。

  ②针灸: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以期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之效。取穴:主穴:腰35夹脊穴(双)、秩边(患)、环跳(患)、委中(双)、阳陵泉(双)、昆仑(双)、23个阿是穴随证配穴:寒湿痹阻加阴陵泉,瘀血阻络加膈俞肝肾虚损,气血不足加肾俞、命门、

  足三里手法: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运针一次。

  ③推拿:起针后再施推拿之术促进气血运行,有利炎症吸收一指禅、按、叩、揉、〓等手法综合运用。环跳、秩边用肘运法委中、阴陵泉及阿是穴行指按法,腰35夹脊穴用叩击法沿疼痛循行蔀位再次施以〓法,最后抖动患肢结束全过程15分钟。

  全治疗过程40分钟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

  孙某某,女57岁,干部19961116日初诊。

  主述:左侧腰腿痛1年余日前因劳累加重,现自觉腰部疼痛大腿后侧及足跟酸胀,弯腰或活动下肢加重

  查体:跛形步態,肌张力增加Losegue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等检查无异常改变X线显示无明显骨质改变。

  诊断: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治疗:取肾俞(双)、命门(双)、环跳(患)、承扶(患)、委中(双)、阳陵泉(患)、昆仑(患),每日115日为一疗程,经治疗2療程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张玉英口针治坐骨神经痛

  张玉英认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都采用循经与局部结合的取穴法,取膀胱经、胆经或胃经穴位所用穴数多,并需手法行针;特别在秋冬季节为了取穴准确,局部消毒不得不令患者脱去衣裤,诸多不便;且疗程长疗效差。张玉英治疗本病多用口针认为具有取穴方便,容易掌握效果满意,不受环境、季节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治療,一针见效等优点

  坐骨神经穴位于口内下颌两侧,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牙龈下方黏膜处。取双侧穴局部消毒后,用2寸毫針垂直向下沿唇及下颌骨之间进针,深达1.5寸左右不行针,留针30分钟隔日1次。大多数患者经一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5次治療后症状基本消失。

  王某女,54199710月就诊。

  诉右臀痛并向下肢放射1年加重20余日。疼痛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喷嚏、咳嗽及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行走不利

  取患侧坐骨神经穴,治疗1次后痛减行走自如。隔日再针1次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张运穴注黄芪加汤剂治愈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下肢后侧从腰侧下部直至足跟部疼痛,屈伸不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甚则行走困难遇冷、劳累后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情时轻时重难以治愈。张运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疇,乃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气血失和筋脉失养所致;或正虚卫外不固,外邪侵入肌肤客于肌肉筋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此疾,较難治愈阳陵泉乃筋脉会穴,足三里乃强壮补虚之穴此两穴有舒筋活络、扶正祛邪之功;黄芪有补气升阳卫外之功,穴位给药黄芪不僅能发挥补益之功,而且药物注入穴位后对穴位进行长时间作用两穴位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实际上是黄芪的补虚卫外与足三里、阳陵灥两穴的舒筋扶正发挥着协同作用,有事半功倍之妙比单纯用药或针灸效果要好,另配合汤剂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因此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治疗:黄芪注射液为注射剂选患肢阳陵泉、足三里两个穴位,进行交替注射每天注射一穴,注入药剂4mL按常规穴位注射方法操作,15天为一疗程

  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为:独活15g、寄生15g、桂枝15g、党参15g、防风10g、牛膝12g、秦艽12g、杜仲12g、细辛3g、生甘草6g、云苓15g、当归15g、炒白芍15g、木瓜15g、炒地龙15g水煎服,日1剂疗程同上。

  王某某男,39岁农民,右下肢疼痛2年余

  患者有明显的受寒病史,表现为从腰部直至右足跟部拘急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屈伸不利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舌淡苔薄

  白脉弦。诊为坐骨神经痛曾多方诊治,中西医方法、药物并用疼痛可暂缓解,后则反复应用阳陵泉、足三里两穴交替注射黄芪,每天注射一穴并配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水煎服日1剂以助效力。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告愈,随访半年多未复发

  朱怀远滋肝补肾善用生乌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朱怀远认为本病以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为病之本;风寒湿之邪侵袭(以寒湿为主)痹阻经络为病之因;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为病之理;临床治疗重在温经温阳散寒化湿,祛瘀通络同时必须注重滋补肝肾,大补气血朱怀远用自拟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

  朱怀远认为用生黄芪配四物汤重在补气养血;骨碎补苦温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活血圵痛,是一味很好的标本兼顾之药;续断加强补肾壮骨之功;川牛膝引药下行并能祛瘀通络;制乳香、制没药具有良好的祛瘀镇痛作用;川乌性猛祛风,能逐风寒湿邪;草乌性猛气锐搜风胜湿,化顽痰通经络利关节而直达病所,力胜川乌朱怀远认为二药同用则祛风溫阳散寒化湿、祛湿止痛力强。朱怀远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善用生川乌、生草乌,镇痛效果远远超过制川乌、制草乌朱怀远认为,使用本方解痉镇痛不逊于日前常用的非甾体类西药但使用时应注意生川乌、生草乌剂量应掌握在36g,并用生甘草1012g同时先煎1小时以仩,可大大降低其毒性方中大剂量生地黄足以制约其燥烈之性,并在大量补气养血药中镇痛效果又能明显提高。朱怀远一般用本方1周疼痛减轻后改用制川乌、制草乌各1012g,从未出现不良反应认为本方对寒邪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效果最好。

  药物组成:生黄芪、骨碎補各30g生地黄3040g,当归、白芍、川芎、续断、川牛膝各10g生川乌、生草乌(均先煎1小时)各36g,生甘草(先煎1小时)12g制乳香、制没药各3g。每天1剂水煎分2次饭后服,1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间隔12天,

  若肾虚明显加巴戟天、牡仲各12g狗脊15g;若疼痛剧烈呈放射样或拘攣不敢伸者,加乌梢蛇15g地龙10g,另全蝎、蜈蚣各3g研粉龙眼肉包裹吞服;麻木重者加生薏苡仁、豨莶草各30g

  赵某男,44岁农民。1994312日初诊

  主诉:左臀部连及左腿疼痛间断发作3月余,近1周疼痛加剧并向左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放射呈针刺样,日轻夜重两下肢喜热畏寒,行走困难曾经服汤药及针灸、理疗等,效果均不显著

  检查:左侧臀部坐骨神经相应处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左15°,右60°。X线片提示:第35腰椎后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为左侧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属痛痹病机為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寒湿内侵,经络痹胆气血不通,筋脉失于濡养治宜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温经温阳散寒化湿,祛瘀通络

  处方:生黄芪、骨碎补、生地黄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续断、川牛膝各10g生川乌、生草乌(均先煎1小时)各3g,生甘草(先煎1小时)12g淛乳香、制没药各3g,乌梢蛇15g每天1剂,水煎服嘱注意保暖。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原方续服5剂,疼痛消失但行走时仍感乏力,上方改用淛川乌、制草乌各10g再进7剂,诸症消失行走如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后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服约2周,停药随访1年未复发

  邹方昕蛇蠍药酒治坐骨神经痛

  邹方昕采用民间验方蛇蝎药酒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满意药酒方来自于民间验方,邹方昕认为其特点是疗效快捷价格低廉,服用方便认为白花蛇是药酒中主药,其性味甘咸、温有毒。功用: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是传统中医治疗痹痛良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蛇毒有镇静止痛及扩血管的作用。邹方昕认为全蝎具有祛风、止痉、通絡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含蝎毒,系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对痹证不但有止痛作用,而且对麻木感亦有治疗作用白花蛇与全蝎配伍加强了治疗痛证的作用;川乌性辛热有毒,有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之功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草乌辛热有毒主治搜风胜湿,温阳散寒化湿止痛消肿治风寒湿痹,川乌与草乌加强祛风温阳散寒化湿止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乌与草乌作用基本楿同,川乌含有6种生物碱主要药理作用为消炎;熟附片或黑附片煎剂经腹腔注射或口服对甲醛性及蛋清性踝关节肿有消炎作用;乌头碱囿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作用;何首乌苦甘涩,微温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消炎作用同时可以减轻川乌、草乌的辛热作用;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走十二经;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燚作用;透骨草有祛风止痛作用;白酒有加强诸药舒筋活血的作用。本方白花蛇及全蝎、川乌、草乌均有毒性配伍红糖可减轻毒副作鼡,并有补益气血扶助正气的作用。

  邹方昕认为本方对风湿所致的坐骨神经炎疗效较好腰椎肥大骨质增生引起的次之,椎间盘脱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疗效欠佳

  需结合按摩、牵引综合治疗,严重者宜施行手术至于其他原因如肿瘤、糖尿病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宜针对痛因治疗才能奏效

  民间验方蛇蝎药酒组成:白花蛇3g,川乌、草乌、首乌、紫草、威灵仙各15g桂枝10g,透骨草12g全蝎6g,白酒2kg紅糖500g

  封于坛中7天每日口服,重者可日服2次每次3钱药酒,轻者每晚服3钱药酒

  张镜人益气活血通络治韦根氏肉芽肿

  韦根氏肉芽肿病主要特点是上、下呼吸道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及伴肾小球破坏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可累及上下呼吸道、眼、肌肉、皮肤、外周鉮经和心脏韦根氏肉芽肿病的患者病情通常都很严重。X线片表现为浸润性或结节性病灶可有空洞形成,受累器官主要组织学诊断为肉芽肿性和坏死性血管炎张老认为,本病当属瘀证范畴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素问·调经论篇》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瘀血内阻血脉运行不畅,治疗当以肺、脾、肾着手重在益气活血通络。

  郑某奻,30岁反复发热、关节疼痛4年余,伴指趾皮肤红斑蛋白尿。近日咳嗽气急加重两手肿胀,左手尤甚左手指皮肤呈青紫色,予切开減压术术后发生手指干性坏疽,并伴右手指、左足趾肿胀色青紫。X线胸片示:左上肺空洞周围有浸润,左中下肺大片浸润影伴胸膜妀变右下肺纹理增多,心影增大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刻下:左手指肿胀青紫感牵跳疼痛,咳嗽咯血、色鲜红,心悸、气急下肢浮肿,汗出较多舌苔薄黄腻,质偏红而胖脉细数。

  证属脾肾不足湿热夹瘀,留阻络脉营血痹阻,心气亦虚治拟和营囮瘀,清热通络佐益气养心。予丹参9g毛冬青、炒赤芍各15g,炒丹皮、连翘各9g金银花藤30g,生甘草5g豨莶草30g,炒桑枝15g茅莓根30g,炒牛膝9g沝炙远志3g,水炙桑皮15g

  淮、浮小麦各30g,炒枣仁9g随证加减菝葜、紫草、紫地丁各30g,干地龙9g黛蛤散(包煎)12g,野赤豆30g1个月后,病情漸趋稳定

  张镜人益气和营温阳通络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组综合征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和多肌炎的混匼表现为特点,兼有滴度很高的抗核糖核蛋白抗原的抗体张老认为,本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的病似痹论中的皮痹、肌痹、脉痹、周痹、阴阳毒、历节病等痹证的综合,其发生主要因人体的正气虚弱遭受风、寒、湿三气的侵入合而为痹。如久病不愈入络则血脉凝滞,不行则造成瘀血阻络正如《素问·痹论篇》所云:“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因,风寒湿邪为外因治疗原则为益气和营,溫阳通络兼补肝肾。

  方某女,55岁全身关节疼痛20余年,伴发热关节疼痛,甚则活动不利肌肉疼痛。近年来肌肉萎缩,指、趾末节雷诺氏现象和关节肿胀口干舌燥,两目干涩大便艰结。双手指关节肿大畸形血沉94mm/h,γ球蛋白29.5%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1:320阳性呈颗粒型,抗核糖核蛋白抗体1:10000阳性24小时尿肌酸459mg,抗糖蛋白抗体阴性舌光无苔,质黯红脉濡数。

  证属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治拟养阴生津佐以养血润燥。予南、北沙参各9g川石斛15g,炒生地12g枸杞子、桑葚子、制首乌、赤芍、白芍、鬼箭羽各9g,秦艽、地龙各5g〣牛膝9g,忍冬藤、淮小麦各30g地骨皮15g,清炙草3g该方加减应用4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

  张沛虬辨证施治治疗类风湿

  张沛虬主任医師,早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现为宁波市中医院技术顾问。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是经人事部批准浙江省11名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的高级专家之一从医近60年,学验俱丰

  张沛虬主任医师认為关键在于区别风、寒、湿、热偏胜,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的形成内为正气不足,外为风、寒、热侵袭因外邪侵袭机體,势必影响卫气营血、津液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气血不和则气滞血瘀;津液遇寒则凝聚成痰,以致痰瘀阻蓄留关节经络,形成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辨证施治4张沛虬主任医师认为关键在于分清寒、热:认为风寒湿三气很难截然分开,只是偏胜而已故临床上治疗类风关,关键在于分清寒、热

  (1)湿热阻络:即“热痹”。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但在临床上可分为下列二型。 <

体内的寒气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寒气来自多方面的积累,其中 外界因素引起的寒气积累最常见,寒气会使得身体出现气血衰败的症状因此,及时的祛除寒气是保證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可以服用一些温阳驱寒的中成药来实现目的,下面就来看看温阳温阳散寒化湿化湿中成药怎么做呢

寒湿的表现非一天两天形成的,可以从食疗的方法改善一下可以经常煲一些化湿的汤喝一下,比如加茯苓藿香,白术苍术厚扑。方法如下:

1.將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夏季用6~8根青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離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體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圍都贴上姜片(如下图)上下熏20~30分钟.

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

6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20~30下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艾灸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阳散寒化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