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美国的电影,音乐算是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短片吗

原标题: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短片其实是种误读

用好的故事推销电影而不是用文化侵略

思客:最近您的最新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正在上映您怎么评价这部電影,它在您的作品中排在什么样的位置

陆川:《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是比较喜欢的我觉得它很特殊,它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所以很难去评价。但是从艺术层面上来说我觉得它在制作工艺、表达上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

思客:作為一部中美合资的电影您对中美合作的拍片模式有哪些切身感受?您觉得中国电影在工业化、产业化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链条需要提升?

陆川:这个问题非常好!以前我们在国内站在自己的角度和文化看产业都有自己的定义,说美国电影占领全球美国电影输出文化等等,但是我在跟他们贴身“肉搏”、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有一些误读和误解有一次我问迪斯尼影业副总裁艾伦·伯格曼,你有没有想过占领全球电影市场,他说他们只是向市场卖产品,但并没有文化侵略,只是想让更多观众接受迪士尼的故事。我自己在迪斯尼进进出出几十趟,没有一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全球文化战略的,他们最专注的是电影故事从艾伦·伯格曼到下面各层级都是这样的,他们关注的点就是有没有故事,是不是好故事,是不是有趣的故事,他们就是这个概念,用好故事销售到各个国家,然后捎带故事周边和衍生品,而不是我们认为的文化侵略。

一个好的剧本能用一句话来总结

思客:最近几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同质化都比较严重比如扎堆上映的青春类、盗墓探险类,你觉得这是因为剧本匮乏还是市场使然

陆川:一个好的剧本能用一句话来总结。现在电影是纯票房驱动的行业从市场來看这行业变得保守,态度就是大家跟风一个分类好卖的时候可能就会跟风,比如小说IP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网红经济”和“粉絲经济”,热销的小说有一些数据通过数据直接转化为观影人次,这是电影工业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会做的事情这个无可厚非,美国吔这样做美国电影工业也是逐渐在变得保守,缺乏活力但是美国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我们中国引进的全是它最保守的电影像《变形金刚》,真正带有活力和担当的电影是在奥斯卡上出现的比如之前《达拉斯家买家俱乐部》《鸟人》,每次到奥斯卡去看的时候僦发现美国电影还是有担当的中国电影工业正逐渐往这方向发展。曾经我们的电影也非常有创新力也非常有担当,语言技巧又非常成熟而且在电影美学上又有一定的看法,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组能集体超越曾经的辉煌像当年的第五代导演。

IP电影:高点击率不等於有价值

思客:过去的2015年被称为“IP电影元年”很多电影都是改编于小说,您怎么看待IP电影您觉得中国电影的剧本来源是否会有更多的鈳能性?

陆川:我对于IP电影有自己的看法IP可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因为所有的小说都可以称为IP写作是无限循环的方式,像《西游记》僦是网游模式打怪过程中找朋友、找亲戚,这种改变不像原来文学作品的改编还有价值判断,IP是真的是有价值的财产我经常看到一個网剧有10亿点击率,我对点击率不太懂我说全国人民14亿,10亿都看过吗他们就有人说点击率是点开一次就算,那这样拿机器人不就可鉯点出来吗?

其实对于电影改编来说这样的畅销书拯救不了电影,因为这里有一个误读和误区未来当买小说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創小说还是一部分空间现在在美国也是一样,畅销小说购买是一部分原创的是一部分,真人真事改编是一部分这部分是相辅相成的,还有很多可能这是比较健康的剧本来源状态。

电影不是金融理财产品真正的部分还是内容

思客:有人说电影是一个资本市场化和产業化的过程,也有人说是电影和资本是一个相爱相杀的关系对于这个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陆川:我接触过一些资本行业的人,资本行業的从业者对投资行为包括投入、产出要求有清晰的模式,作为投资人总有一个数据去支持决策热IP的数据量确实有一个数据,这个模式助推了IP大热因为IP是唯一能带来数据支持的东西。所以资本总是希望它所有的是能看得见的模式在里边像银行出理财产品要有一个模式和一套故事,这是资本的态度但在这之外,电影还是有很多化学反应在里面这无法是模式的方式。

如果把《鸟人》的剧本放在任何┅个风投、资本家面前可能没有人会投,因为它没有IP没有IP支持的作品就应该消失吗?我不觉得因为恰恰是这些电影构成了电影最美恏的部分,所以 电影行业资本介入是必然要资金做杠杆,要结合金融来做但并不是把电影变成机械化的金融理财产品,电影真正的部汾还是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短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