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检测仪正常工作没有可见异物检测仪出很多物料

药品研发申报资料基本要求----质量汾析
摘要:药品研发申报资料基本要求是结合CDE审评技术要求制定的基本规范(保证不大补、不退审为根本目的)格式满足CTD要求及综合美學原则,内容旨在体现科学有效质控模式和方法保证产品和原研一致性,保证分析方法经济、环保、专属、精密、准确主要内容包括:

格式形式(格式排版、内容表达形式、表格、附图、附件)质量标准(一般口服原料、注射用原料、一般口服制剂、一般注射剂、脂肪乳、NDDS、组合包装、起始物料、中间体、关键辅料)分析方法(方法基本要求)分析方法验证(具体技术要求)起草说明(具体技术要求)雜质分析(具体技术要求)批检验报告(具体技术要求)对照品(具体技术要求)稳定性(具体技术要求)1. 目的:为了规范药品分析研发設计、文件审核与资料撰写,保证申报资料规范性要求特制订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分析部项目研发全过程(立项准备、方案设计、方法开发与验证、分析方法转移、质量标准起草、稳定性设计与研究、过程节点审核、申报资料撰写与审核)
3.1 部门负责人:根據本要求对项目研发进行全程有效管控(效率和质量的度)。
3.2 项目负责人(总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专项负责人):根据本要求进行立项啟动准备、试验方案设计、方法开发与验证、方法转移交接、质量标准起草(起始物料、中间体、关键辅料、API、制剂)、稳定性设计与试驗、含量对照品及杂质对照品鉴定与标定、杂质分析、资料撰写与修改
3.3 试验复核/审核人员:根据本要求对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申报资料、质量标准进行复核、审核。

4. 申报资料基本要求4.1 格式形式4.1.1 资料格式排版字体字号:宋体小四;标题加粗;


行距段距:1.5倍行距表格后第┅段文字增加0.5倍行距,其他段间不需额外段距首行缩进2字;
页码规定:所有资料均编页码,首页“0”不打印打印位置:页面低端、居Φ;
页边距离:适中:上、下:2.54cm,左、右:1.91cm

4.1.2 内容表达形式文字语句:简练清晰、逻辑条理、不重复(多采用索引引用、综述、参考文献攵字描述尽量精简)、不含混、不啰嗦、无错别字、无病句。


段落编号:严格按CTD格式排序[1]无缺项漏项,也不重复描述;原料项下“S”淛剂项下“P”,CTD编号之后不再续编而按新编号,如:
(3) 验证内容(验证内容顺序应和验证表格顺序保持一致)

4.1.3 表格与文中附图线条格式:三线表格线条普通粗细;


行距位置:单倍行距,居中表格自动缩放到窗格位置;
单位表示:在表头列出单位,如:重量(g)含量(%),表中数据不再列单位;
有效数字:和原始记录保持一致取舍与计算精度一致(峰面积保留4位有效数字);
表格排版:紧凑排版,尽量有效排满窗格内容尽量排列在同一页,尽量竖排表格;相似内容排版格式尽量一致(如含量回收和残留溶剂回收等重复性和中間精密度);
表头格式:宋体5号,加粗无段前距离,居中编号在相应资料编号后按序排列,如表3.2.S.4.3-1;
表尾格式:第一段文字段前缩放0.5倍荇距表尾注释字体宋体5号,单倍行距与表格无段间距离;
文中附图:主要限于线性等较小图,最好附于表格中(左边是试验数据右邊是线性曲线),去掉边框、网格线、背景颜色、字体加粗线条普通粗细,标注回归方程;其他色谱附图建议以全图附于资料后面
4.1.4 参栲文献、参考附件、参考附图
参考文献:研究中涉及参考质量标准、参考分析方法、研究指导原则等以参考文献列出,在相应内容文字后鉯X标注并与最后参考文献【X】列表及具体所附文献一致,除中文和英文外重要参考文献需同时提供翻译件;
参考附件:研究中涉及其他参考研究资料、供货来源证明、特殊验证试验等以参考附件列出在相应内容文字后以X标注,并与最后参考附件【X】列表及具体所附附件内容一致
参考附图:研究中涉及关键性色谱图(证明研究真实性、科学性)以参考附图列出,并非全部附图不能太多也不能呔少;在相应内容后列出编号,其编号为相应章节后按序号排列如附图3.2.S.4.3-1;在具体附图前列出附图目录(编号、附图名称);附图以PDF格式保存并打印,附图下中位置为附图编号、附图名称如附图3.2.S.4.3-1 有关物质专属性—高温降解;附图3.2.S.4.3-10 含量测定准确度—50%回收试验:
UV:一般UV吸收值測定数据不附,仅附鉴别和UV检测方法开发的扫描图谱(对照品或精制品、杂质对照品、三批中试及验证样品);
IR:鉴别(对照品或精制品、杂质对照品、三批中试及验证样品);
HPLC有关物质/异构体:方法筛选重点图谱、方法验证的关键图谱(辅料、溶剂空白、各条件降解样品與对应空白、系统适用性、线性、回收、耐用性、三批小试、中试及验证样品测定、各稳定性考察点);
HPLC、IC、LC-MS含量/溶出度/含量均匀度:方法筛选重点图谱、方法验证的关键图谱(辅料、溶剂空白、各条件降解样品与对应空白、系统适用性、定量限与检出限、回收、含量测定彡批小试、中试及验证样品测定与稳定性时间点末端);
GC残留溶剂/含量:方法筛选重点图谱、方法验证的关键图谱(辅料、溶剂空白、系統适用性、线性、回收、耐用性、三批小试、中试及验证样品测定);
滴定法含量:滴定曲线(重复性、三批小试、中试及验证样品测定、各稳定性时间点)
AAS、ICP、粒径测定、渗透压、微粒水分滴定等:普通测定数据可不附相关电子数据最多附0天检测数据及稳定性末端检测數据(粒径);
其他结构确证图谱如MS、DSC、TGA、X-ray、NMR等:结构确证图谱原则上都要附上。

4.2 质量标准4.2.1 标准格式CTD格式标准:见下表:




















备注:编号为具體方法SOP编号由QA提供
ChP格式标准:实例如下:
结构式(API、起始物料、中间体)
分子式 分子量(原料)
本品为(化学名)。按干燥品/无水物计算含(分子式)不得少于99.0%(原料)。
本品含应为标示量的90.0%~110%(制剂)
溶解性、熔点、吸收系数、比旋度(原料)

【含量测定】【类别】【规格】【贮藏】【有效期】4.2.2 基本技术要求标准涵盖范围:API及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制剂关键辅料产品。


放行标准和货架期标准:药品标准包括放行标准和货架期标准原则上放行标准高于货架期标准,特别是稳定性变化项目如果一致,需要说明理由(在CTD标准表格后注释简述并在起草说明详细分析)检验报告依照限度为放行标准;起始物料、中间体、关键辅料可仅提供货架期标准,但若涉及不穩定物料需根据稳定性重点考察标准限度合理性。
ChP标准:格式排版、文字表述参照中国药典二部正文要求撰写以资料附件形式提交。限度为货架期标准涉及已知杂质结构、名称附于标准之后。
质控水平:不得低于国内外同类品种法定标准特别是USP、EP/BP、ICH标准及EMA、USA相关指導原则要求。

API标准(1)一般口服原料①含量限度(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滴定法:一般≥99.0%最低≥98.5%;HPLC法:98.0%~102.0%;β-内酰胺抗生素≥95.0%,其他哽低限度要求需有充分依据(和原研对比、USP、EP标准参考);

②性状:外观:根据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多批样品外观、结合原研文献与实粅制定原料主要是颜色(规定范围)和性状(是否结晶);制剂包括内容物外观和剂型特征;关于臭和味最好不限定(不易判断、涉及咹全性)。


溶解性:考虑分析可能涉及溶剂、合成工艺使用溶剂特别是最后重结晶溶剂(毒性大的1、2类溶剂最好不研究)
熔点:如果熔點在80~200℃,不分解建议增加熔点项(分解样品熔点项需说明控温范围)若熔点过高、或过低、分解严重可不收人熔点项。
比旋度:如分孓结构有手性中心需增加比旋度控制,溶剂尽量经济环保供试液浓度尽量大,限度范围不能过窄(最好根据18.5℃与21.5℃测定多批平均值制萣)
吸收系数:最好不收入标准。
相对密度/折光率/粘度:油状液体可视情况控制根据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多批样品测定结果、结合原研文献与实物测定结果制定,粘度和相对密度尽量不收人标准
③鉴别:建议2~4项,含化学鉴别(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特征元素如F、S,特征基团如醛糖、丙二酰脲)仪器鉴别(IR、HPLC、GC、AAS、IC、UV);其中理化鉴别1~2项即可,仪器鉴别首选IR和HPLCUV鉴别最好包括最大和最小吸收波长,溶劑首选经济环保溶剂
酸碱度:一般控制项目,最简洁方法测定溶液或过滤后溶液pH值在1~2范围较合适,限度参考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多批样品测定结果、结合原研文献与产品测定结果制定不建议采用酸碱滴定法(目的不仅是显示产品pH值,也可控制反应残留游离酸碱)
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一般口服原料可不控溶液颜色和澄清度,但对于稳定性欠佳、对产品安全性有风险品种需控制;另外参考标准已控制嘚需保持一致溶剂首选水或经济环保的溶剂,浓度一般在10~100mg/ml澄清度一般要求为1号浊度标准液,白色~类白色固体的颜色控制一般为黄銫1号标准比色液其他有色固体根据样品实际检测结果结合参考标准、原研信息制定合理限度。
氯化物:合成工艺后三步使用含无机氯离孓的原料、制剂或反应中生成含氯离子的副产物,建议增加氯化物鉴别限度0.01%~0.1%。其他品种可研究但不必收入标准。
硫酸盐:合成工藝后三步使用含无机硫酸根的原料、制剂或反应中生成含硫酸根的副产物,建议增加硫酸盐鉴别限度0.01%~0.1%。其他品种可研究但不必收叺标准。
重金属:一般控制项目产品工艺中没有使用重金属,或者属第2类(Cu、Mn等)、第3类(Fe、Zn等)重金属按药典一般重金属检查法(艏选第1法、第3法,其次为第2法)限度为10~20ppm。若工艺使用第1类重金属催化剂或反映试剂(1A:Pt、Pd;1B:Ir、Rh、Ru、Os;1C:Mo、Ni、Cr、V)需利用AAS或ICP建立重金属检测方法,限度按ICH指导原则制定【2】
砷盐:一般控制项目。可研究限度为1~2ppm,可以研究最好不收人标准,除非合成工艺使用含砷物质
干燥失重:一般控制项目。产品中含结晶水、吸附水、三类残留溶剂可通过干燥失重控制在考察样品高温稳定性基础上,一般穩定样品试验条件为105℃干燥恒重(4h)不稳定性样品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降温减压恒重(40~60℃,五氧化二磷干燥剂)或者常温真空干燥至恒重。不含结晶水限度一般控制为0.5%含结晶水化合物(需证明在该干燥温度下结晶水全部除掉)限度为理论值±10%~20%。
水分:一般控制项目水分和干燥失重控制目的基本相同,主要适用于含水量高且不稳定、含结晶水且难以加热除尽限度根据理论含水量及实际测定结果偏差制定,环保性不及干燥失重不作为首选。
炽灼残渣:一般控制项目如果残渣用于重金属检测,炽灼温度需降低至600℃限度一般为0.1%,含氟化合物需用铂金坩埚
有关物质:主要控制项目,包括起始物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分析方法主要为HPLC法,最好采用梯度系統首选UV检测、杂质对照法或自身对照法,限度制定根据参比样品水平、参考标准或相关文献(特别是代谢物可制定较高限度)和ICH指导原則3杂质谱应同原研,否则对超过安全阈值的杂质应进行鉴定和界定
异构体:产品中涉及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一般应控制异构体含量对映异构体一般采用手性色谱柱(可委托上海大赛璐建立分析方法),非对映异构体可在有关物质条件下分离检测(一般以C18长柱为固定相缓冲盐-甲醇-乙腈系统为流动相),异构体限度根据参考标准、文献资料、原研信息制定(一般为0.5%)如果异构体涉及特殊安全毒性,需更严格控制
残留溶剂:合成工艺3~5步涉及各类溶剂需进行研究:建立并验证方法,第1、第2、第3类溶剂限度根据ICH指導原则4制定;其他类溶剂限度可参照毒理安全性数据制定限度否则需按基因毒性杂质限度制定。严禁使用1类溶剂尽量避免使用2类溶剂以及石油醚,一般合成工艺后三步2类溶剂及重结晶溶剂需订入质量标准
基因毒性杂质:合成工艺中涉及警示结构的起始物料、中间體、副产物等,需进行相关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限度标准。尽量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如HPLC、GC、IC等(通过提高进样量、高灵敏度检测器)基因毒性杂质控制最好在合成反应前段如起始物料、中间体等,以减少产品控制成本终产品限度参照ICH指导原则5制定。
粒度:口服固體制剂一般考虑粒度特别是难溶性口服原料药,但结合制剂工艺研究进行控制在适当粒度范围
晶型:如果产品涉及多晶型,特别是难溶口服原料药需考虑晶型控制,晶型控制方法可通过IR、熔点、DSC、X-粉末衍射等辅助分析不建议采用DSC及X-粉末衍射(研究但不订入标准)。
微生物限度:一般口服原料可不控制微生物限度但营养性物质如葡萄糖、淀粉类建议控制。
⑤含量测定:凡能采用经典容量分析方法苴有关物质已较好控制杂质,含量测定最好采用容量分析方法;如果较易获得经济含量测定对照品也可采用HPLC\GC\UV\AAS等仪器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單点外标最好和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条件一致(包括进样浓度)。
⑥说明:贵重原料、低剂量原料、可试具体情况减少理化项目控制如氯囮物、硫酸盐、砷盐、炽灼残渣、重金属等并可适当减少称样量(如干燥失重取样量由普通的1.0g降为0.5g)。

(2)一般注射用原料一般注射用原料标准在一般口服原料标准基础上需重点考察安全性项目:


微生物限度:一般控制项目,参照制剂要求制定如果制剂剂量很低(μg/劑)且原料药属贵重药品,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控制
细菌内毒素:一般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参照制剂要求制定如果制剂剂量很低(μg/劑)且原料药属贵重药品,可不进行细菌内毒素控制
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溶剂首选水或制剂相应溶剂,浓度不得低于制剂浓度澄清度┅般要求为0.5号浊度标准液,白色~类白色固体的颜色控制一般为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其他有色固体根据样品实际检测结果结合参考标准、原研信息制定合理限度。

(3)无菌用原料无菌用原料标准在一般口服原料标准基础上需重点考察安全性项目:


无菌:关键控制项目,参照制剂要求制定需在方法验证基础上明确具体操作标准。
细菌内毒素:关键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参照制剂要求制定。
热原:尽量用细菌內毒素试验代替热原法除非无法排除干扰,控制标准参照制剂要求制定
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溶剂首选水或制剂相应溶剂,浓度不得低於制剂浓度澄清度一般要求为0.5号浊度标准液,白色~类白色固体的颜色控制一般为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其他有色固体根据样品实际检测結果结合参考标准、原研信息制定合理限度。

4.2.3.2 制剂标准(1)一般口服制剂①标示含量:低剂量(≤10mg):90%~110%;高剂量95%~105%;微量成分、分析方法误差、基于产品稳定性考虑,80%~120%或适当扩展;


②性状:根据剂型外观性状制定
③鉴别:建议1~3项,含化学鉴别(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特征元素如F、S,特征基团如醛糖、丙二酰脲)仪器鉴别(HPLC、UV、AAS、IC、GC);其中理化鉴别1~2项即可,仪器鉴别首选HPLC和UV(包括最大和最小吸收波长溶剂首选经济环保溶剂)。
有关物质:主要控制项目包括原料工艺杂质、制剂降解产物,分析方法尽量同原料杂质种类、限度取舍要與原料标准吻合,与参考标准(BP、USP)、原研制剂水平相吻合超过安全性阈值的杂质需鉴定和界定。杂质控制重点在于制剂工艺及制剂稳萣性中降解杂质如果仅仅是原料工艺杂质,制剂标准可不单独控制
异构体:控制标准和要求同原料,如果制剂工艺及稳定性过程异構体不增加,可不控制
残留溶剂:制剂工艺涉及有机溶剂需进行研究:建立并验证方法,第1、第2、第3类溶剂限度根据ICH指导原则4制定残留水可通过水分或干燥失重控制,限度根据工艺特点及产品稳定性要求、原研制剂检测水平制定
基因毒性杂质:基因毒性杂质最好茬原料控制而不在制剂中控制,除非制剂降解产生基因毒性杂质分析方法与标准限度同原料。
溶出度:口服制剂需重点考察溶出度、释放度至少有区分能力(45min~120min≥85%)的4条溶出曲线(水、pH1.2盐酸、pH4.5醋酸盐、pH6.8磷酸盐,缓释制剂还需增加pH6.0磷酸盐)与原研对比一致性溶出度测定方法艏选UV法(设计好稀释倍数、排除辅料干扰),其次为HPLC方法要求小试三批、中试三批四条曲线:100≥f2≥50。如果溶解性不佳药物可适当表面活性剂但原则上不得高于3%。溶出度标准首选酸或水胶囊剂首选篮法100转,片剂首选浆法50转速释制剂首选单点(30~60min≥70~85min);肠溶片溶剂:0.1mol/L鹽酸→pH6.8醋酸盐);缓释制剂,最好有三个取样点限度根据释放曲线制定(10%~30%、40%~60%、70%~90%)。
崩解时限/融化时限:一般控制项目按药典一般要求进行,已控制溶出度、释放度项目可不控制;pH非依赖性、在15min前均快速释放的制剂建议进行溶出度对比研究后不收溶出度标准,而僅仅通过崩解时限控制
含量均匀度:对于低含量(20mg/剂)及安全范围窄的产品需制定含量均匀度标准,方法最好与含量方法保持一致(设計好浓度最好不稀释,溶剂最好安全经济环保)
装量差异:一般控制项目,如果进行了含量均匀度控制的项目不再控制装量差异
微苼物限度:一般口服制剂均需控制微生物限度,在方法验证基础上明确具体分析方法
⑤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最好采用HPLC\GC\UV\AAS等仪器分析方法,┅般采用单点外标最好和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条件一致(包括进样浓度)。

(2)一般注射剂/滴眼剂一般注射剂在口服制剂(不考察溶出度/崩解度)基础上需重点建立如下标准方法与限度:


无菌:关键控制项目,在方法验证基础上明确具体操作标准
细菌内毒素:关键控制項目,根据用法用量、参考标准确定限度标准
热原:尽量用细菌内毒素替代热原,除非无法排除干扰
渗透压摩尔浓度:原则上大输液產品要求渗透压摩尔浓度,小水针可不控制限度根据自制样品和原研制剂测定结果,处方分析结果确定标准值±10%。
PH值:pH尽量中性或近Φ性范围参考原研制剂及参考标准,或测定结果基准值±1~1.5内
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无菌分装及冻干制剂需考察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标准方法与限度最好与原料保持一致且不得低于参考标准、原研信息。
不溶性微粒:一般控制项目参见药典标准附录制定。
可见异物:┅般控制项目参见药典标准附录制定。
相对密度:一般注射剂不建议增加该控制除非参考标准或粘度较大、其他各组分控制不足。
粘喥:滴眼剂中一般控制项目限度根据参考标准、参比信息,样品实际测定结果制定
晶型:冻干或无菌分装注射剂,如果涉及溶解性与晶型相关性需考察晶型,首选方法为X-粉末衍射也可结合熔点、DSC、IR等协作控制。
抗氧剂:对注射剂中抗氧剂需制定定量检测方法放行標准限度较高(60%~100%),货架期标准可较低(20%~50%)首选经典滴定\UV\HPLC\IC方法,外标法定量(标准曲线)
防腐剂:对滴眼剂中防腐剂需制定定量檢测方法,限度一般同含量范围首选经典滴定\UV\HPLC\IC方法,外标法定量(标准曲线)

(3)营养脂肪乳注射剂营养脂肪乳注射剂在一般注射剂基础上(不涉及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晶型、防腐剂)基础上,需重点建立如下标准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参照脂肪乳注射液、丙泊芬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标准制定)


游离脂肪酸: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一般限度0.1%(经验值)。
粒径:首选马尔文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根据参考标准、参比信息及样品实际测定结果制定:平均粒径(0.2~0.3um),90%粒径值不得过(0.4um)大于(1um)的粒径不得过(2%),夶于(3um)的粒径不得检出其中括号内数据为一般经验值。
过氧化值: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一般货架期限度1.0mEq/L,但放行限度应更严
甲氧基苯胺:UV显色,一般货架期限度5.0但放行限度应更严。
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乙醇胺/磷脂酰胆碱:HPLC可同时测定3成分含量。
总磷:UV显銫根据处方量控制限度:理论值±10%,利用HPLC测定磷脂酰胆碱可不控总磷
甘油:化学滴定,根据处方量控制限度:理论值±10%
大豆油:HPLC-ELSD,根据处方量控制限度:理论值±10%

(4) NDDS注射剂NDDS注射剂主要包括蛋白纳米粒、脂质体、微球、微晶等特殊制剂,在普通注射剂质量控制基础仩重点控制:


粒径:一般采用纳米粒径仪测定,限度参照参比制剂确定
包封率:根据剂型特点建立适合包封方法,一般限度要求在90%以仩;微量成分可放宽到80%以上
释放度:根据产品释放特点制定有效控制方法,限度参照参比制剂确定

(5)组合包装注射剂组合包装包括粉-液;液-液双室或三室制剂,混合后为均一性大容量注射剂可分别按单袋要求制定相应质量标准,但需重点考虑包装相容性和配伍稳定性


注射用抗生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氨基酸-葡萄糖/氯化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复方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氯化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基于药物经济学原理最好采用HPLC或氨基酸分析仪能一次测定多种氨基酸及有关物质:限度为80%~120%(控严为90%~110%,主要针对高含量氨基酸);複方电解质注射液可用IC同时测定处方中多种阴阳离子(或IC测定阴离子ICP/AAS测定阳离子),高组分限度为90%~110%低组分浓度为80%~120%;脂肪乳控制同(3)项下,其他注射剂控制同(2)项下

4.2.3.3 其他物料标准(1)起始物料/关键辅料/关键试剂起始物料/关键辅料/关键试剂控制基本同原料,但根據工艺筛选试验结果可适当减少控制项目、放宽控制限度、简化分析方法。


基本控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HPLC)、有关物质(归一化法)囷含量(外标法)如果涉及其他关键指标如水分(影响本身稳定性或影响下游产品质量)、异构体(影响下游产品质量)、熔点(本身質量关键参数)、残留溶剂(影响下游产品质量)、基因毒性杂质(影响下游产品质量)等需根据工艺筛选试验结果制定。

(2)中间体中間体包括原料合成各步中间体及制剂生产过程中间体(口服混合、干燥、制粒、装填;注射剂配液、灌装、灭菌、灯检)基于药物经济學原理,尽量减少中控项目但限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原料中间体:有关物质(首选HPLC,归一化法);根据工艺要求可增加含量(首选HPLC、外标)、水分/或干燥失重、异构体(首选手性色谱柱的HPLC归一化法)、基因毒性杂质(首选HPLC,外标法)等
口服制剂中间体:含量(首选UV)、水分/干燥失重、粒径。
注射剂中间体:pH、含量(首选UV)、外观

4.3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不仅针对订入质量标准的方法,也包括未订入质量標准的方法需按SOP形式列,体现相关实验操作要素如具体色谱条件,洗脱方式检测波长,定量方法、计算公式等


常规统一检测项目,采用药典附录收载的通用方法如水分、干燥失重等;抗生素含量测定方法尽可能用理化或HPLC方法,不建议用微生物效价法
分析方法首選通用、经典、经济、环保的分析方法;针对检测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如液体物质首选GC无机阴离子(特别是多成分混匼离子)首选IC,一般有机化合物首选HPLC

4.4 方法开发验证4.4.1 验证依据与验证项目验证依据68


ChP2010年版二部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ICH Q2A 分析方法论證的文本;
ICH Q2B 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
药典通用方法或常规经典方法可不验证(熔点、氯化物、硫酸盐、pH、干燥失重、水分、一般重金属、炽灼残渣、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装量差异、粘度、相对密度、折光率、摩尔渗透压等);
自建立或修改方法需偠验证:鉴别、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基因杂质、其他特定杂质、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残留溶剂、无菌、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
专属性:溶剂空白(鉴别、含量、有关物质、特殊杂质、残留溶剂、溶出度)、被检成分之间及与溶剂或内标之间、强降解(高温、强光、高湿、强酸、强碱、氧化)、粗品、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之间等分离(有关物质、含量)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干扰
強降解试验需同时分析:杂峰增加个数、杂质增加量%、含量下降量%、物料平衡率%
杂峰增加个数=降解后杂峰个数-未降解杂峰个数
杂质增量量%=降解后杂峰总量%-未降解杂峰总量%(一般情况以归一化计,特殊杂质可考虑校正因子或杂质对照)
含量下降量%=降解后含量%-未降解含量%(一般未降解含量按相对100%计)
物料平衡率%=|杂质增加量%-含量下降量%|≤5%
线性和范围:列出各成分的线性范围(含单位以浓度表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以R计,4位有效数字一般含量测定≥0.9999;一般杂质≥0.999,特殊杂质≥0.99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进样浓度;对于归一化计算雜质含量的,需同时提交主成分的定量限至进样浓度1.5倍以上的线性范围对于特定杂质,需提交该杂质定量限至限度2.0倍以上的线性范围
萣量限和检出限:列出各成分定量限与检出限(含单位,以浓度表示)以及相应最小定量量和最小检出量(以%表示,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芓)一般杂质的定量限应≤0.05%;检测限应≤0.03%,特殊杂质(第1类重金属、残留溶剂、基因毒性杂质)其定量限与检出限应满足相应灵敏度要求
定量限、检出限、线性范围最好同时试验,参考稀释方式如下:
注:上述主要针对有关物质和含量(最好用原料)其他试验根据具體供试品、仪器、方法灵敏度要求,适当降低或增加浓度(比例、方式不变)被测液浓度应在定量限以上10倍为宜。
定量限重复性:根据仩述试验以确定定量限浓度溶液连续进样7次,一般分析(HPLC、IC、GC):RSD≤5%;微量测定(ICP、AAS、GC)RSD≤10%;超微量分析(LC-MS)RSD≤15%
准确度:原料药含量無法获得直接准确度,只能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建议采用加样回收进行主成分及杂质准确度试验:
杂质(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残留溶剂、其他特定杂质):主成分中加入限度值10%~50%、100%、150%~200%进行回收(如果产品中已有相应杂质应相应减少加入量,n=9一般杂质平均回收率:100%±2.5%、RSD≤5.0%,低微量杂质平均回收率:100%±5.0%、RSD≤10.0%);极微量杂质平均回收率:100%±10.0%、RSD≤15.0%);
主成分(含量、含量均匀度):辅料空白中加入70%、100%、130%進行回收统计平均值和RSD(n=9,一般成分平均回收率:100%±1.5%、RSD≤2.0%低微量成分平均回收率:100%±2.5%、RSD≤5.0%);
主成分(溶出度/释放度):辅料空白中加入10%、30%、50%、80%、110%进行回收,统计平均值和RSD(n=15一般成分平均回收率:100%±1.5%、RSD≤3.0%,低微量成分平均回收率:100%±1.53.0%、RSD≤6.0%)
注1:可根据具体检测指标范围,选擇更宽线性范围或准确度范围(同时包含多指标成分测定如不同规格浓度的品种、不同浓度的检测项目)。
注2: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成功率各浓度多制备一份进样,根据情况自由取舍
精密度:包括供试品溶液测定结果重复性(n=6)和中间精密度(n=3),需分别报告平均值与RSD忣总平均值与总RSD如果涉及微量杂质未检出或检出量太小,可采用加样回收(含量与杂质100%并同时考察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计算精密度;殘留溶剂、溶出度、对映异构体、其他特定杂质等不考察中间精密度):
常量含量(容量):重复性/中间精密度RSD均≤0.6%,总平均RSD≤1.0%;
常量含量(HPLC\GC):重复性/中间精密度RSD均≤2.0%总平均RSD≤3.0%;
微量含量、杂质:重复性/中间精密度RSD均≤4.0%,总平均RSD≤6.0%;
低微量含量、杂质:重复性/中间精密度RSD均≤8.0%总平均RSD≤10.0%;
极微量含量、杂质:重复性/中间精密度RSD均≤10.0%,总平均RSD≤15.0%;
溶液稳定性:需汇报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稳定性(以最长稳定時间计算)峰面积或含量偏差RSD≤1.0%认为溶液稳定;微量成分≤5.0%;极微量成份≤10.0%。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室温/箱稳定性(稳定:1d、2d、3d、5d、7d;不稳定1h、2h、3h、4h,另外需提供冰箱稳定性:1h、2h、4h、8h、12h、24h)
对光敏感成分需考察光稳定性(1h、2h、4h、8h、12h、24h,2d、3d、5d、7d)
贵重对照品贮备液戓对照品溶液可考察冰箱更长稳定性(1周、2周、4周、2月、3月、4月、5月、6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原则上先分装至量瓶,用前稀释到刻度)
耐用性:对分析方法中各种条件微小变化都进行研究:
HPLC:流动相比例(±5%)、pH(±0.2)、柱温(±5℃)、流速(±0.2ml/min)、色谱柱(不同品牌、不同长度、不同批号各1根),考察分离度和检测结果如果样品含量低微,可采用加样回收(100%)进行
GC:色谱柱(不同批号各1根)、柱溫(±5℃)、进样口(±5℃)、检测器(±5℃),顶空瓶温度(±5℃)顶空瓶平衡时间(±5min)。
理化反应:各条件(温度、浓度、加量:(±10%)

可接受标准:∣各变动条件值-与重复性值∣≤±2%(常量);


∣各变动条件值-与重复性值∣≤±5%(微量);
∣各变动条件值-与重複性值∣≤±10%(极微量);
拖尾因子≤2.0,分离度≥1.5(复杂成分≥1.0)

4.5对照品 对照品/标准品(以下统称对照品)包括含量测定对照品和杂质對照品,其使用目的不同纯度要求不同。分析工作中最困难的是杂质对照品(获得困难、量少、纯度不够)对照品需建立使用台账登記(购进凭证、使用量和剩余量),对照品需考察冰箱溶液稳定性以支持长期反复使用目的。

4.5.1 对照品来源对照品包括法定对照品和工作對照品能够获得法定对照品,最简单办法是使用法定对照品(ChP、USP、EP、BP)但考虑到对照品价格成本,最好通过自制原料精制后标定使用购买其他渠道对照品或杂质对照品,以及自制对照品需经鉴定和标定方可作为对照品使用。

4.5.2 对照品鉴定对照品鉴定要求宽于原料鉴定可不进行晶型、元素分析、比旋度、熔点、热分析等,但至少需进行四大谱(NMR、MS、IR、UV)确认基本结构

4.5.3 对照品标定对照品/精制品:含量限度一般要求(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99.5%;有关物质总量一般≤0.5%;


杂质对照品:含量限度一般要求(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95.0%,特殊雜质对照品含量限度可适当放宽为90.0%;有关物质总量一般≤5.0%;特殊杂质对照品杂质总量可适当放宽为10.0%;
含量限度(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滴定法:一般≥99.0%最低≥98.5%;HPLC法:98.0%~102.0%;β-内酰胺抗生素≥95.0%,其他更低限度要求需有充分依据(和原研对比、USP、EP标准参考);
有法定对照品标萣:HPLC/外标法(有机物)或IC/外标法(无机物测一种离子即可)。
标定:测定相同浓度的6份对照品与6份供试品计算含量、平均含量和RSD,其ΦRSD应≤0.8%;
复标:测定相同浓度的3份对照品、3份供试品计算含量、平均含量和RSD,其中RSD应≤0.8%;
综合:计算标定和复标平均含量和RSDRSD≤1.0%。
无法萣对照品标定:参照原料标准建立各项质量指标特别是各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如水分、残留溶剂(可合并为干燥失重)、特定有关粅质、非特定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炽灼残渣、重金属等
标示含量%=(100%-水分%-残渣%-残留溶剂%-无机盐杂质%)*有机物质%或
标定含量%=(100%-干燥失重%--熾灼残渣%)*有机物质%(杂质对照品标定方法推荐)

4.6 杂质分析杂质分析是CTD最重要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杂质分析不够全面、深入:


杂质列表:笁艺涉及的一般杂质(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特殊毒性杂质(基因毒性杂质、1类重金属、1类残留溶剂)说明来源、限度控淛(是否控制及控制量);
来源分析:基于合成物料组成与来源、试验条件、反应机理、分析残留起始物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残留溶剂、重金属残留、基因毒性杂质、1类溶剂残留;基于产品分子机构与理化性质、原辅料相容性实验、制剂工艺条件,推导制剂工藝杂质与降解产物
试验验证:通过各步反应监控与残留检测、强降解(高温、强光、高湿、强酸、强碱、氧化)、稳定性(加速、长期)辅助证明杂质产生机理与存在可能性。
杂质控制:根据杂质安全性风险、检测量情况制定控制策略(中间过程控制、终产品控制)控淛方法首选经济、环保、通用分析方法,必须满足限度要求特别是基因毒性杂质、1类重金属、1类残留溶剂。

4.7 稳定性4.7.1 指导原则稳定性指导原则916


ChP2010年版稳定性指导原则
CFDA: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ICH Q1A 新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稳定性试验
ICH Q1B 新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光稳定性试验
ICH Q1C 噺剂型的稳定性试验分析方法验证
ICH Q1D 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

样品要求至少中试规模、模拟市售包装连续3批(影响因素1批、去包装)原则上1批原料对应1批制剂。样品信息应在资料中体现对于多规格制剂产品,如果浓度和包装相同仅仅装量差异,可减少同规格批量为1~2批;如果涉及不同浓度、不同包装形式可采用括号设计法及矩阵设计法以减少批量14


尽可能同时进行參比制剂(至少1批稳定性差品种建议2~3批,生产日期不同及刚出厂、效期中段、近效期)放样检测对比根据参比制剂(原研在国内外產品、ICH主流国产品)特性(主要是价格因素及来源可能性),参比制剂可仅进行关键项目(有关物质、含量、溶出度、溶液颜色和澄清度、粒径、pH、水分等)关键时间点(10天、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24月)检测

稳定性条件影响因素:高温(60℃、40℃);高湿(RH92.5%、75%)、光照(4500Lx±500Lx);原则上影响因素试验应反复验证多次,特别是处方工艺筛选样品以判断处方工艺合理性;原则上小试样品完成影响因素试验评价方鈳进行中试准备,并为后期中试样品稳定性设计提供充分依据取样检验日期:0、5、10天(不建议合并检验,特别是5天和10天)


加速试验:艏选40℃±2℃,RH75%±5%;已经初步稳定性验证产品不稳定性可同时进行中间条件(30℃±2℃,RH65%±5%);拟冷藏样品可在25℃±2℃RH60%±5%条件下进行加速,冷冻保存样品加速温度和时间可进一步降低取样检验日期:0、1、2、3、6月(不建议合并检验,特别是1月、2月、3月、6月)
长期试验:样品稳定,首选30℃±2℃RH65%±5%,其次25℃±2℃RH60%±5%,冷藏样品长期条件为5℃±3℃冷冻样品根据实际样品特点指定。取样检验日期:0、3、6、12、18、24、36、48、60月(不建议合并检验);设计时根据产品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尽量设计较长有效期如原料药5-6年,制剂3-5年
说明:根据参考文献及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对于不稳定性样品考察可多条件同时进行(以节约稳定性研究时间);工艺验证及动态批样品、临床试验批样品原则上都需进行稳定性留样考察(考察点:加速3月、6月;长期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等)。

4.7.4 检验项目口服原料:外观、熔点、比旋度、pH(不稳定品种)、溶液颜色与澄清度、干燥失重或水分、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含量等;


注射原料:在口服原料基础上增加微生物指标:无菌/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24月);
口服制剂:外观、溶出度/释放度/崩解度/融化性、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水汾或干燥失重、微生物限度(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24月)、含量
普通注射剂:外观、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PH、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无菌\细菌内毒素(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24月)、含量
NDDS注射剂:外观、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PH、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粅、包封率、释放度、粒径、无菌\细菌内毒素(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24月)、含量
脂肪乳制剂:在普通注射剂基础上增加脂肪乳指标:甲氧基苯胺、过氧化值、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乙醇胺、磷脂酰胆碱或总磷、游离脂肪酸、甘油、大豆油等

4.7.5 使用中产品稳定性凡涉及紸射剂配伍使用及多剂量包装开启后稳定性需考察产品使用稳定性:

放置条件:根据使用说明书(参比制剂及自拟)及前期研究确定,一般为30℃(有遮光、降温要求另外设置);
考察时间:根据使用说明书、最长使用时间2倍即可;
考察项目:外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有关物质与含量、包封\释放\粒径、

4.8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在标准起草依据中逐条分析已建立分析方法可靠性(建立和验证概述)、多批样品检测结果及稳定性结果限度制定依据。说明放行标准和货架期限度选择依据


凡涉及参考标准(同品种或同类品种),建议以列表形式体现标准方法和限度间异同特别是对参考方法的修改与完善、限度的改变,均要有充足理由依据(优势和必要性)
凣没有收入标准的项目,需要说明不控制充分依据
对发生方法改变的项目,需要在起草说明中阐述方法变化情况、对检测结果影响
对方法后验证项目,需要在起草说明原因等质量风险的影响评估。
标准起草及样品检验结果、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中体现和原研质量一致性、控制有效性。

4.9批检验报告 批检验报告至少包括3批中试样品已进行验证产品,建议将验证报告一并放入批检验报告中(以附件体现);列出各批次(小试、中试、验证)检验结果汇总(和原研对比)

4.10 包材相容性4.10.1 研究范围与材料研究范围:吸入、注射、眼用、外用


研究材料:玻璃(钠钙玻璃、硼硅玻璃)、塑料(聚乙烯、聚丙烯、多层共挤袋)、橡胶(卤化橡胶、硅橡胶)、金属(铝管、铝箔)
包材相容性试验主要包括提取试验、迁移性试验、吸附试验。
提取试验:材料样品的前处理、提取溶剂选择、提取条件确定、建立灵敏、专屬分析方法、汇总提取物信息预测浸出物
提取试验一般包括四种介质、121℃提取60min(水,pH3.5缓冲液pH8.0缓冲液,模仿胶体/电解质溶液)
迁移试驗:试验条件同加速/长期、样品需正/侧/倒置、加速0天/6月及长期0天/6月/12月/24月取样检测、根据提取物信息设置目标浸出物/包材成分与添加剂降解粅、建立灵敏\专属\准确分析方法(GC、HPLC、IC、ICP、AAS)、汇总浸出物信息并进行安全性评估。
包材分层的需考虑内层迁至药品中、中层、外层迁至藥品中可能性还需考虑外层油墨或粘合剂不会迁至药品中;半透材料也需考虑外层油墨或粘合剂不会迁至药品中。
根据浸出物浓度\每日朂大用量计算每日摄入浸出物量与PDE比较安全性。PDE由文献、毒性数据库获得;其他按TTC:1.5μg/d计算
HPLC/GC验证内容: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
ICP验证内容:线性范围、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准确度、专属性。
吸附试验:根据加速、长期试验結果统计同时增加功能性辅料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空白试验(选择硅硼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瓶等惰性容器作为队长进行平行试验消除干扰)、分析评估吸附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5】 ICH M7 基因毒性杂质控制
【6】 ChP2010年版二部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7】 ICHQ2A 分析方法论证的文本
【8】 ICHQ2B 汾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
【9】 ChP2010年版稳定性指导原则
【10】CFDA: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1】ICH Q1A 新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稳定性试验
【12】ICH Q1B 新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光稳定性试验
【13】ICH Q1C 新剂型的稳定性试验分析方法验证
【14】ICH Q1D 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





多剂量包裝产品开启后稳定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见异物检测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