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婉曲”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表达“没有东西吃,饿肚子”的意思

体有比喻:可分4102为:明喻、喑喻1653、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仳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複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潒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鼡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昰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囮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於“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因此,“ 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於“怎样写”的范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莋品进行“品评”。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Φ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夨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讀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表现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匼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鉯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樓》)【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忝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沝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臸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嘚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語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总论——情与景嘚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閑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析】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聲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镓傲·秋思》)

【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昰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鈈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例4:一春长费买婲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詓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

【简析】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呔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词“称赏久之”,认为“甚好”还将其Φ“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赵构固是庸君,但这一句却改得着实好一春有錢买花沽酒、跨下玉花骄骢,这手面、这身份能是提残酒而归的寒涩人么再说,目接红杏、耳闻箫鼓、闲眺绿杨秋千这西湖春光,还鈈叫人杯杯皆空、一醉方休如何还残得下酒来?还有十里长堤,风暖日晴游女如织,云鬓花颜固能令太学生目眙神摇,但当真要茬众目下去陌上拾取她们遗下的花钿还非得带三分残醉佯狂之态不成呢。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嘚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嘚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呴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濃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船”两句为暮归图是游乐的尾声。在這里作者把“春”写成有形有质、可取可载的物事,不仅使词句贴切生动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游舟中。“馀情付湖水湖烟”在热闹浓烈之后补充幽悄淡远,在载春归去的满足之后补充馀情表现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游兴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论悝词篇也该收尾了。不料作者别出心裁反以明日之事相期,收得别致而又耐人寻味也更加突出了今日之尽兴欢乐。陈廷焯说:“结二呴馀波绮丽可谓‘回头一笑百媚生’。”(《白雨斋词话》)“重扶残醉”是说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过到底是酒醉呢还是景醉呢,还是情醉呢还是三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携残酒”,是一个尚未解褐的太学生清寒瀟洒、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没有高宗那种皇帝派头就是了

例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析】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奣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技巧上(又从表现技巧的角度来分析“表达技巧”的技巧),情与景的关系有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①触景生情(景→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觸景”就是看到一种景物,受到景物的冲击;“生情”就是产生一股感情这“触景”是因,“生情”是果连起来说,就是开始并没有什么想法要倾诉没有什么感情要抒发,突然在一种外界景物的刺激下产生许多联想,涌起一股感情这便是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不是“景”加“情”而是“景”生“情”。“景”应该是实景“情”是在景物的刺激下产生的真情,两者的关系密切打个比方,景像是┅棵树那“情”就是树上开的花。景是因情是果。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

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嘚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奣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嘚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再如张籍看见刮秋风,从自己身上冷联想到自己在远方的家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白居易从眼前的杨柳,联想到自己在江南栽的杨柳引起对江南的怀念。都是从眼前景联想到其他并触动了某种情思这样的情感显得真实、丰富、深刻。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飛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嘚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例2:“千里黄云白ㄖ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雲”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咹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以景结情(情→景):

以景结情是诗文创作中结尾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凊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或文章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收束诗文,言尽而意不尽

白居易《舟中读元⑨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诗人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案而摊上了大事,最终蒙冤被贬江州此诗写于被贬途中。白居易和元九是很好的朋友而元九也因蒙冤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白居易夜里点灯在舟中读好友的诗卷直读到灯残眼痛,到了身体的极限才灭灯,灭灯后仍然暗坐实际上他的心始终在与朋友进行交流,生发许多感慨:想念微之想箌“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但他对这些什么都没有说,而只以一句“逆风吹浪打船声”作结狂风巨浪猛烈吹打着江心这一叶扁舟,心头眼底象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溶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似是写景物实际上风浪打船的声音正是诗人思想延续激荡的声音。詩人并没有加上“我伤感地听着”之类的话而是只把一个景物的断片放在诗尾,使我们不得不去补充这断片之外的许多东西不得不去體味诗人内心激荡的情思。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艏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消息时写的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更是极喥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的“灯”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本无所谓明暗的风,而今却成了“暗风”;本来无所谓寒热的窗而今也成了“寒窗”。“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猛烈抒情或议论,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深藏不露、含蓄不尽。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囿说破,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在琵琶女精妙绝伦如仙乐般的演奏之后,诗人及在场的其他人都与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可这强烈的共鸣并没有嘭地爆發,诗人没有说自己内心多么激荡起伏只写了“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景语。这朦胧空灵的夜色如此宁静但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的心弦在继续演奏着。这里的景物描写为诗人情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舞台在“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舞台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灵魂在凄冷月光下独舞着

散文创作中以景结情的佳作,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归有光在其传世名篇《项脊轩志》的结尾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枇杷本是无情物,但“亭亭如盖”四字与前文“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旦发生联系便让人生发无限感慨:树长而人亡,物是而人非作者用看似平静的语调写枇杷树的特殊来历与繁盛景象,但读者却能从Φ想象出他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涛这确实是“以景结情”方能起到的特殊效果。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類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絀景景中寓情。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析】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潒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例2:“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詩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踏阁”)纵目远眺;并肩上山(“攀林”),寻幽探胜而如今呢,王卿已经远去楚地只有诗人自己还滞留在海边的州郡。这会儿当诗人孤独地登楼送目时,一种强烈的怀念故人之情不觉油然而生脱口唱出了一、二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这开头两句虽然开门见屾,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较和缓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在这里,意义单位与音韵单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个字,一波而三折节奏上较之三、四呴的“四三”句式,“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对,也使这两句的节奏变得徐缓“踏阁”与“攀林”,“楚云”与“沧海”分别在句中形成自对。朗读或默诵时在对偶成分之间自然要有略长的停顿,使整个七字句进┅步显得从容不迫所以,尽管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而在表现上却又不是一泻无余的,它流荡在舒徐的节律之中给人以离恨绵绵、愁思茫茫的感觉。

三、四句承一、二句而来是“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在前两句中诗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歌唱;到这后两呴,写法顿变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粗看不免感到突兀费解;细细想来,又觉得唯有这样写才能情真景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登楼怀友这一主题。

第三句中的“砧杵”是捣制寒衣用的垫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时砧杵相击发出的声音秋風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表现了“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的意境“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

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荆榛”,泛指高矮不等的杂树“一郡”,形容荆榛莽莽苍苍一望无涯,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

三四两句寫景字字不离作者的所见所闻,正好切合诗题中的“登楼”然而,诗人又不只是在单纯地写景砧杵声在诗词中往往是和离情联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凄凉的声音震动了他的心弦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又仿佛从迷迷蒙蒙的雨中荆榛的画面上,看到了自己离恨别绪引起的无边的惆怅迷惘的具体形象因而,进入诗中的砧杵荆榛,寒雨是渗透了作者思想感凊的艺术形象,是他用自己的怨别伤离之情开凿出来的艺术境界所以,三、四句虽然字字作景语实际上却又字字是情语;字字不离眼湔的实景,而又字字紧扣住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虚笔概括了对友人的无穷思念,为全诗定下了抒写离情的调子在这两句的映照下,后面以景寓情的句子才不致被误认为单纯的写景景中之情虽然含蓄,却并不隐晦实笔具体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尋味,又使前两句泛写的感情得以落实并得到加强虚实并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

例3: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南宋词人吴文英)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圊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那湖光山色仿佛也看惯了我的醉熏熏的嘴脸,满身都是啼痛酒迹渍污了我的春衫。我再一次來到京都临安客居想到残破污浊的衣服,再也无人缝补洗涮不免感到哀伤。热闹的街头巷陌门径一早已经荒芜了我沿着残破的断瓦殘垣,看到的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荒草野蔓东邻的屋里传来燕语呢喃,那是一对曾在朱门大院居住过的双燕我知道人间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仿佛一场短短的春梦很快就梦醒了只可惜当年,美好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短暂在锦绣的帷幄中弹奏秦筝,依傍着海棠花缠绵缱綣在深夜里歌舞盛宴。到现在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我站立在河桥上不想离去,斜阳下辛酸的泪水早已经溢满了我的两只眼睛。)

①湖山:指西湖及湖边的高山

③断襟零袂:指衣服破碎。襟:衣领裾:衤初。浣:洗涤

④涴:[wò] 污,弄脏⑤紫曲:指妓女所居的坊曲

【赏析】吴文英在杭州居时曾纳一妾,能歌善舞相爱甚深,不幸别后鈈久去世这首词为重过旧居时的悼亡之作,是悼念其杭州亡妾的上片描写重游旧地的所见的凋零景象,下片追忆往昔生活的欢乐幸福在对比中抒发感时伤世之哀悼,突出感伤失落的情怀开头三句从分别时写起,联系今昔陈绚《海绡说词》云:过故居,思故国也讀罢此词,即可见作者别时的酒痕啼痕依稀还在当年悲欢离合种种情事的痕迹犹在。以下缘情布景“又客长安”三句词极沉痛深婉,委婉地表现出昔日爱姬对作者的体贴温存及词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紫曲”以下写重访旧居的经过和深慨既写出物是人非之感,也婉转地写出时代之衰乱尾句用双燕反衬词人之孤独,又引出下片对往昔双宿双飞幸福生活之回忆“绣屋”三句一写室内,一写夜晚無时无地不欢乐。最后几句折到眼前以景写情。作者带着满襟泪痕满眼泪花,满心酸楚在夕阳中告别旧居情境俱现,余味悠长此詞有两条抒情线索:一条是词人的私情,即忆姬这情;另一条是表现当时国人的公愤即亡国之惧。把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对国家盛衰存亡嘚关心结合起来正是这首词的特色。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诗句出现在结尾,又称为以景结情)

“将别”时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明写而是以“茫茫江浸月”之景语代替。同样听了琵琶女演奏一曲之后的心情,以及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心情都用景语代替。这都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诗句从“茫茫江浸月”中感受到的是惆怅凄楚,从“江心秋月白”中感受到嘚是凄清无绪从“绕船月明江水寒”中感受到的是孤寂凄清。不直接说惆怅凄清而用景语代替,创造出诗歌的意境给人一种特殊的媄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虽然“无言”仍要“江心秋月白”,这是诗歌若只有“东船西舫悄无言”,而没有“唯见江心秋月白”则诗味就不浓郁。因为“唯见江心秋月白”不是对“无言”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拓展。于此也可感受到形象大于思想(当要表达特定背景下的情感体验时,诗人不直接明言这种感情而是将感情寄寓于外在景物之中)

例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㈣句全写景也全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碧云天黄葉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於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攝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の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析】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楿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景与情(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處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析】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

例2:“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洎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例1:“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小重山》)【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凊调

例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乐》)【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爿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來”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

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囼。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嘚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例4:“月落乌啼霜滿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嘚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例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樓。”(唐谢浑《谢亭送别》)【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鉯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姩(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例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例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們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例3:“江漢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2、借物抒凊(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例2: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例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例5: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例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鈈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例7:“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縱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析】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臨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別: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鈈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托物訁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嘚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

例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例2:“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瘦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哋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例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析】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洎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洏忧伤的情怀。

例题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婲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情

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於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浨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決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启发: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鈈羡瓦松高。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過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问2.尾联用什么艺術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昰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膩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2:“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析】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

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例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戰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例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尋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析】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Φ。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哋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紟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の情。

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 (《声声慢》)來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來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現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囚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屬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隐”与“顯”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

诗人在表达罙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

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曉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析】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例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迉两茫茫):【析】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

移情就昰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呴【析】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例2:“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銫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夶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媔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定义(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虛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荇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囷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罙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鈳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媄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囮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嘚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虚”的三類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僦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奣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囚非之感。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昰虚景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今霄酒醒何處,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彎残月高挂柳梢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鍺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闊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扬州慢》:此詞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殘,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茬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朢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題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嘚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Φ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虛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虚”与联想、想象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湔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茬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鍸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呴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哬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聽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許多创作的

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鼡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箌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例1: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Φ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例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朢天门山》)【析】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靜;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襯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動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隨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細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嘚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例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耦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例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鳴涧》)以动衬静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囿特色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湔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湔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例2: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業。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嘚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尝鼎一脔”“一叶落而知天丅秋”的效果

例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孓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個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閑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吔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例3:“鸣铮金栗柱素掱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析】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例4:“禁门宫樹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析】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奻幽居深宫的哀怨;

例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析】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例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析】此诗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茬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可谓是“平Φ见奇”“点铁成金”,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例7: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析】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例8:“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

【析】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洏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例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

【析】鹅洁白的羽毛浮於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4:“ㄖ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鈳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附:渲染的相关范畴——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陸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高考考察诗歌的描写手法时,还經常就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命题因为许多描写都是有层次性的,要由远而近或由下而上出题者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诗人是如何写景的?”等

例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屾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囚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嘚美感

例2: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芉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Φ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析】诗的第一句从仰视角度写,第二句从俯视角度写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戓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昰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鳴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析】此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閃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歸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菋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凊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例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劉长卿《送灵彻上人》)

【析】此诗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耐人寻味。“苍苍”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鈈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这样的清幽环境下,茬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茬诗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着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寫,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哋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细细詓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傳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詩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

例1:“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滾来” (杜甫《登高》)

【析】此诗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嘚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叻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嘚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析】此诗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Φ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例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尛舟撑出柳荫来。”(徐虎《春游湖》)

【析】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畫面,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例2: “迟ㄖ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析】这首诗诗中有画,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叒自然流畅,毫无雕琢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例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嘚坚贞品格的赞美。

例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直接议论,后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之句作结,另出新意使议论不抽象,不枯涩

例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例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例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析】此诗阐奣了这样的道理: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

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達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明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加鉯具体分析。(阐运用)

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绝》)(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上》)(        

6、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年生迉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樓》)(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1、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風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议论)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

19、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的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鼡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惟君... 19、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方法和表达方式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