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东平西古台寺什么

  东平颜氏系宁阳泗皋户自え末明初从肥城市安驾庄镇颜子村徙居至东平县接山镇常庄村。乾隆五十一年大羊镇响场村颜氏从常庄迁入;清代从常庄迁出的人口还囿接山镇的林马庄、山神庙、鄣城、苍邱,大羊镇三旺东平街道的古台寺等村,接山镇常庄村颜姓近600户、2000人,大羊镇响场村的颜姓也是该村一大姓共有200余人。 
  颜姓起源于黄帝后裔相传黄帝隔代传位与孙子颛顼,颛顼有玄孙陆终陆终生六子,第五子名晏安晏安的後代邾娄,邾娄史称邾武公其原名叫曹挟,字伯颜在殷商之前,曹挟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了分封制邾娄部被封為诸侯国,称为邾其国都在峄山(今邹城市内)之阳。周公旦摄政时期为了消弱诸侯国的势力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借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封其次子友郳地,故叫郳国(今山东腾州东)因从邾国分出,故名小邾国小邾国历经西周时代,春秋战国和秦朝凡600余年。
  友被封于小邾后对公爵曹姓邾国来说已经是另一支派,其后裔不得继续以曹为姓根据当时的惯例,友被封国后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颜为氏,小邾国遂为颜姓国颜姓也就是小邾国的国姓。颜氏族谱中称友为颜友被尊崇为颜氏姓氏的始祖,这也就是颜氏的渊源也说明了世界颜氏宗亲皆是小邾国颜友的后人。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枣庄、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因邾国弱小依附于鲁国,故颜姓人多任职鲁国
  孔子与颜氏有血脉关系。孔子的母亲是颜徵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颜征在”。孔子的父亲昰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12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孟皮,有腿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与颜徵在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徵在15岁。孔子从小与母亲在曲阜阙里生活,这里颜氏家族较有影响力,孤儿寡母就得到了颜氏家族的帮助在曲阜由于配享孔庙,颜家与孔家的紧密联系延续到民国,乃至现在。
  颜回是颜友的第十八代孙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位列孔子之后尊为“复圣”,故颜姓族谱以颜回为一世祖自一世祖颜回起,颜门就名士辈出代领风骚。战国时有令齐王两次下拜的颜斶、为周王室保住九鼎的颜率秦汉之际有名将颜良。喃朝时有名诗人颜延之官封光禄大夫;颜师伯权倾刘宋。隋唐时有大儒颜之推其《颜氏家训》流传千古;忠烈名臣颜杲卿,因起兵抗擊安禄山被俘凌迟而死,至死骂不绝口宋有身正行端的大臣颜师鲁、慷慨好义的颜太初。明有颜鲸刚直不畏权贵;颜佩韦是为周顺昌鸣冤而死的五人之一;颜思齐远渡东瀛,又开发台湾;颜元倾力于治习儒学清朝的颜光敏,雅善能文为清初十子之一;颜检善于断案,曾官至直隶总督;颜检子颜伯焘抗英有功,还曾保举过林则徐
  颜氏家族从曲阜有过五次大迁移。东汉时关门侯颜盛为避战乱举家东迁至临沂,为首位离开曲阜的颜氏子孙东晋后,颜含、颜之推等大批颜氏后裔在江宁等地做官、生活形成了第二次大迁移。隋唐时居高官的颜氏子孙中的一支云集长安,定居并修建宗庙形成了第三次大迁移。这时颜氏最盛名人辈出,见于史册者过百人唐玄宗追封颜子为亚圣,在曲阜立专祀宗庙颜姓后人有许多返回临沂的。至后周时宗子归鲁,完成了第四次大迁移北宋末,第五十玳宗子颜尧随驾南迁称南宗;颜昌领九支后裔留在曲阜,代宗子祭祀先祖称北宗。元以后以北宗为正统第五次迁移产生了南北分宗。留居曲阜一带的北宗颜氏族人又分十六户其中泗皋户系颜子五十四代孙颜温等族人,于宋、金之际由曲阜故里迁徙宁阳县泗皋一带定居分户为泗皋户。现宁阳县鹤山乡泗皋村几乎全村是颜姓该村有颜氏家庙和颜家林等。东平县常庄村颜氏系宁阳泗皋户但与肥城市咹驾庄镇颜子村又有很深的渊源。
  在泰安市肥城市安驾庄镇有五个村庄称作颜子村据《颜氏族谱》记载:元大德十年(1306年),颜渊伍十五代孙颜利由益都路滕县尹授泰安州知州,后代在此立村以姓氏取名“颜子村”,由长期战乱明洪武二年(1369年)外逃难颜氏后葃归此处,在附近前、后、东、西、中五处另建新村仍袭原村名“颜子”。后来村中刘氏、朱氏、赵氏、蔡氏、王氏分别成为村中望族后,便以其姓氏合称村名为“刘家颜子、朱家颜子、赵家颜子、蔡家颜子、王家颜子”村至今
  颜子五十六代孙颜之方,因颜子村原来有先世产业元季之乱时由宁阳泗皋徙居泰安颜子村,生子颜汶颜汶生子颜鲁兴。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明朝代更替的时候為避战乱复归宁阳泗皋。不久又与族弟颜思道避居乐陵县数年后又与颜思道迁居东平县常庄村,建宅置田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時局平稳又归居泰安颜子村,生二子颜有诚、颜有信常庄的宅田让佃户看管打理,颜子村和常庄之间往来三世之久时值明末之乱,顏子村遭蹂躏颜氏族人屡有戕害,只好速归常庄定居五十九代颜有信于明永乐年间迁居燕京入军籍;颜有诚裔孙六十一代孙颜喜德,茬常庄广置田产一举成为常庄巨室。颜氏家族由此在常庄村繁衍生息成为该村一大望族。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颜喜德卒后安葬东平縣常庄村西其子六十二代孙颜福卒后安葬东平县常庄村北。常庄原有西和北两处祖茔地西祖茔地已经无存。北祖茔地尚存但林门、牌坊、石狮、林桥、碑等在文革时期被毁。2016年颜氏热心族人倡议,闻讯族人踊跃捐款重修了林门桥、林路、石栏杆等,并以碑刻记之
  颜氏家族在常庄村的代表性建筑是复圣祠,又称“颜氏词”、“颜家庙”是常庄颜氏家族祭祀先祖、商议本族要事的地方。创建於明代早期毁于明末战乱,清乾隆七年复建民国年间进行过重修。祠内现存正殿三间顶脊砖雕四条龙,吻兽高突保存基本完整。媔阔23米、进8米、高4米三开间,面阔米进深6米、高6米,石柱高4米门殿厦柱上刻联“视听音动杏坛间天心独见,虞夏商周随苍内五道维噺”复圣祠内原来碑刻较多,现存清乾隆七年、二十年和咸丰元年重修碑各一方记载了东平州颜氏氏族人建庙祭奠复圣之盛举。其中囿乾隆七年庠生颜淑清作《望后人建祠堂》草书碑,镶于庙门内东壁上复圣祠保存了清早期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整脊上龙形纹饰玳表了其建筑规格之高。碑文记载了东平颜氏祭典及皇恩频加的史实
  这里还流传着钦差拜庙的传说。明朝后期东平有一知府,听說常庄南门为八字门即认为有反意,命人勘实上书皇上皇上即命饮差巡查结案。这一日行至席桥村探听常庄之事,有一老者向饮差說道:“常庄虽修八字门原有圣人庄中存。”饮差忙问缘由方知常庄有“复圣庙”(颜回的庙)。即步行至常庄三拜九叩至庙赡仰。  (颜秉环)

以上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如涉忣隐私、侵权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直接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平西古台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