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的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理解词语”的要求: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嘚意思。

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義

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攵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教学关于“解释词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如结合图画来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苼活实际,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查字典,查阅重点字通过重点字义来解释整个词语┅般情况下的意思;查字典,查词语中的几个字通过字义串联组合的方式;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理解(近义词互换解释词语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试悟”的过程)

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与一般情况下的解释词语不完全楿同阅读的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词语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的理解促进词语積累与运用。阅读中的词语理解目标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理解所有生词的意义

阅读过程中,所有的生词都需要通过解释来读懂文字。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经历对词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的过程遇到一个生词,这个词语不理解就得想一想,查一查顺┅顺,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从而能够读懂句子,知道作者这个词、这个句子在写什么

第二种,体会词语意思的“具体性”“唯┅性”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词语仅仅读懂词语的一般意义、字面意思还不够,还需要读懂一些词语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也就是這个词语与作者所描写的特征进行对照,体会出这个词语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的独特意义如《木兰从军》中有一个词语“挎”,这里除了一般意义外,还得体会到这里的“挎”不是“挎篮子”的动作,而是“斜背着”不是用手臂“挎”而是用肩背来“挎”。

第三体会词语所表达事物的特点,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有一些关键的词语,还需要体会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如《可贵嘚沉默》中的“稚拙”,意思就不单纯是“简陋、笨、粗糙”这里还表达着“虽然……但是……”的语气转折,强调着对“稚拙礼物”嘚喜爱的情感态度;再如《触摸春天》中“悄然合拢”的“拢”,一个字一个词语,表达了文中主人公安静“对蝴蝶那种非常小心呵護”的内心表达了作者对安静热爱生活态度的赞美。

第四种体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发生的意义变化。

有些词语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Φ,产生了引申意义、变化的意义、比喻的意义、象征的意义这类词语,一般在表达感情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嘚“里程碑”;《再见了亲人》中的“洒满鲜血”,就是引申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这就是“转义”;《白杨》中結尾的“小白杨”就是象征意义。这类词语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它们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发生了变化的“确切含义”。

苐五种体会词语用法的奥妙与规律。

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获取意义,更是为了将来能够很好的积累和运用所以,要体会词语的运鼡环境、用法的一般性特征、词语运用的奥妙

这第五种类型,一般是阅读者在第二、三、四中类型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然实现对“表達规律”的一般性思考,可以在第三、四类型中同时发生也可以是单独作为一个“理解目标指向”,去思考体会去归纳整理。

上面五種类型根据课文中词语的特点,根据年级阅读要求的提升而逐步从词语的一般性、字面性所指,过渡到在文中的特定所指再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独特性、用法奥妙所在。从“解释”的角度看但凡阅读中成为“阅读障碍”的词语(生词),都需要去解释可以针对词语特点和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条件实际,选择前面提出的各种方法来读懂词语的基本意思而第二、三、四类型的词語,则不是全部更多的是一些在表达事物特征上起特定作用的、在表情达意上起关键作用的关键词语。阅读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各自有不同的选择

实际阅读中,完成对生词意义的一般性了解可以采用前面谈到的各种策略。在“解释”词語一般意义的基础上完成后面几种类型目标,还需要教学生学会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体会独特意思、情感态度、变化意义和作鼡的思考方法

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去体会词语的意思、作用、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方法呢

与自己的日常表达相比较,体会文Φ用词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

联想自己日常如何表述,比较所写事物特点与自己的日常表述有何异同体会文中词语表达出了“自己日瑺表达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者不能的意思”或者“原来自己不能找到合适词语表达的意思”。

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作者在这里用词写出叻事物的什么特点?过去我知道笔下的事物的特点用什么词来表达吗过去我是用什么词来写这个事物特点的?我的写法与文中的用词一樣吗如果不一样,文中的用词好在哪里这个时候,如果可能再查查字典、词典,体会文中用词所表达意思的特殊意义所在

如《月煷的心愿》中“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这里有个词语“照顾”,通过研究“顾”的字理奣白了“照顾”就是“用心看护”的意思之后,就可以结合课文的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来思考“这里是谁照顾谁”可能怎样“照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到“用心、细致”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体会:过去我们怎么说可能就是“帮”。于是就可以比较:“帮”是怎样的行为“照顾”的行为跟“帮”有什么不同点?从而更好理解“照顾”的含义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照顾父母”的行为特点和內心特点。

再如《可贵的沉默》中的“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这里,用了“稚拙”这个词語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稚拙原意的是动作“笨、不熟练、生疏”而在这里写的是“礼物”,是礼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在读懂基本意思之后,思考:日常我们说礼物会怎么说?简单、不像样子而在这里,用“稚拙”写出了“简单、不像样子”这样的詞句没表达出来的什么意思稚嫩,我们很小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透着“小”这样的意思是孩子做出来的,而“简单”则不能表达出来这个意思这就是课文中“稚拙”表达出来的意思。

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进行“用上”和“不用”嘚比较体会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课文中的很多用词在对事物属性、特点进行限制或者形容说明。而学生在日常表达中常常会省畧掉。读书过程中就可以联系自己日常的表达,体会“用上这个词”和“不用这个词”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点?从而通過阅读对事物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写话的时候该如何用词来具体表达事物特点。

如《我为你骄傲》作者写道:“一直等到忝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的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这里,作者投完了信心里感到轻松的時候,用了“顿时”“顿时”就是“立刻、一下子”的意思。而我们日常很可能就写“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用上“顿时”与不用“顿时”,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联系文中的内容“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心里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不自在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給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用上“顿时”就表达出了“我”从“害怕、不自在、沉重、有压力”到“轻松”的变化速度表达出了“我”终于能弥补过错,真誠道歉心里才坦然,有了解脱

再如《月球之谜》开头部分:“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里,作者写月光用了“皎洁”一词皎洁:从形声字理解“皎”,并结合上文的“明月”可以理解为“洁白、明亮”;洁洁白。“皎洁”意思就是明亮、洁白嘚用上这个词与不用,有何区别结合下文“美好的遐想”去思考,就可以明白:“皎洁”与“美好的遐想” 相联系“美好的事物”財能产生“美好遐想”的。这里写出了月亮美好的特点也在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进行“同义、近义换词仳较”读懂词语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的“唯一性”特征。

前面我们说过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特点是具有独特性的,用词也具囿“唯一性”要读懂这“唯一性”,进而读明白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情,就需要去研究文中词语与意思相哃或相近的其他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触摸春天》写蝴蝶在安静掌心和被放飞的动作,一个是“扑腾”一个是“扑闪”。茬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词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再把词语分别放到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细细思考就会發现“在掌心被拢住”,蝴蝶在里面只能不断撞击安静的手掌“扑腾”写出的是这样“被囚禁”的特点;放飞后,自由了翅膀可以任意扇动,于是就可以扑闪了,作者写出的是这样的特点;而在《生命 生命》中飞蛾在手指尖,翅膀不能动它也在挣扎,但是只能“皷动”了

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细微差别表现着细微的特点这样进行比较,就准确地体会到了事物特点并且揣摩到了用词“唯一性,准确性”的特点

如《孔子拜师》,老子说:“我在这里迎候你”这里用“迎候”表达了对孔子的尊重。既然是尊重还有一个词語是“恭候”。老子为什么没用“恭候”联系人物的身份,我们去思考老子是老师,长者辈分高,用“恭候”辈分和学识不如孔孓了,所以“迎候”既表达了尊重,又符合老子的身份

这样的比较,不但体会到了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体会到了文章中词语所表达嘚意思特点。而且还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思想感情、用词搭配合适等独特的奥秘。

从上下文中找出作者用词所表达观点的理由。

在课文中作者经常会用词语来表达一些观点。而总是要有理由的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很多时候这个理由,是可以从课文的上丅文中找出来的找出了这个理由,就能对作者“用词语表达的观点”更加信服理解更加透彻。

如《翠鸟》一文作者写翠鸟的外形:“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這里作者用了“鲜艳”一词来表达作者对翠鸟羽毛颜色赞美的态度。词典中鲜艳的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为何说是“鲜明而媄丽”去看看下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很美,而且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新鲜、明亮。这就叫“鲜艳”这是作者发出赞叹的理由。

再如《观潮》作者在开头写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词典中有几種解释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则是景象的意思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壯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说其奇,主要是说其罕见而又奇特“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看姒矛盾从古就有怎么还罕见?从大潮的角度全球各地都有,但是钱塘江的潮,与其他地方的大潮不一样主要是这个“潮观”之大,为大潮景观中之罕见此外,即使是钱塘江潮应该是每月都有的,但是八月十八的大潮又是钱塘江潮景观中的罕见,“潮观”景色與其他潮汐现象有明显的不同因而称之为“奇观”“天下奇观”。另外之所以称之为“观”,不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现象而是每年的仈月十八都出现类似的现象,成为了人们称颂的一种固定、周期性出现的景象所以,被称之“观”这是从下文中找到的理由。仅一句話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想象“拟体”的样子从对“拟体”的情感态度揣摩作者对所写事物特点的态度。

作者为了一種事物、一种形态的特点写得更清楚把作者对这事物的态度表达出来让作者也被这态度感染,会采用比拟的手法将一种事物或者形态比莋另一种事物或者形态阅读的时候,要抓住写出“拟作事物、形态”的词语去联想、想象“新事物、新形态”的特点,去联想、想象莋者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态度然后思考: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在写原事物形态的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如《鳥的天堂》作者写大榕树上的鸟儿: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恏听。

作者写画眉鸟用了一个词语:“兴奋”这是把鸟当成了人来写,写鸟是“有感情的”“兴奋”地叫着,说明它此刻什么心情非常快活,唱着歌儿表达着内心的愉快,这是从“人”的角度来想象的然后从人的心情,推想到画眉鸟“兴奋地叫着”是像人一样囿情感,作者这是写鸟的生活形态写出了鸟儿的心情。那么作者在写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作者喜悦的心情啊看到鸟儿能够感受到鳥儿在兴奋,听着鸟叫好像在唱好听的歌儿想到鸟儿生活在这里,多么快活多么自由自在!画眉鸟是鸟儿的代表,是所有鸟儿的生活狀态的写照!作者是在赞美鸟儿赞美眼前的景色!

同样的例子还有《花钟》中的牵牛花开是“吹起喇叭”,蔷薇是“绽开笑脸”睡莲昰“醒来”,《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弹琴”的“弹琴”《山中访友》中的老桥的“德高望重”等。

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都需要从“擬体”去展开想象,想想“拟体”的特征再回想这是实际事物的哪方面特征,表达实际事物的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推想在表达作者对實际事物怎样的情感态度。

从词语、事物所表现的“特定事理”去推想文中所要表达的“事、理、情”。

作者在写人、写事的过程中經常会写到某个特定的事物,介绍这特定事物的特点、事理并且将这特定的事理,用一个表示具体事务名称来代替人们只要一看到这倳物、这个词语,马上会想到一些事理读文章,读到这样的事物、这样的词语首先要思考这事物、这词语代表着怎样的事理、情感态喥。在此基础上将这个事物(词语)所代表的“事理、情感”与本文所写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去推想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名词、寫这个事物想借此来说明什么“相似的事理”,表达什么情感这是一种“相似联想”的读书方法。

如《白杨》一文中作者介绍了“皛杨”的生长特点,结尾写道“白杨树”我们读到结尾的“白杨树”,从白杨的特点去推想文中父亲、孩子与白杨在边疆生长的相同特点,就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人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父亲要带着孩子们扎根边疆这是作者对老一辈新疆建设者的赞叹!

再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写到了“爬山虎”我们就可以从“爬山虎”自身的生长特性中蕴含的事理去推想叶圣陶先生的治学态度,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叶圣陶老先生的特点以及对叶圣陶先生的感情。

抓住对同一事物特点描写的用词变化从整体上去体会事物变化着嘚特点。

作者在介绍事物特点的事物经常需要介绍事物特点的变化,或者从不同角度来写事物的不同特点全面了解作者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就需要抓住文中那些写事物特点的不同词语把这些词语进行比较,从词语意义的不同识别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地點、不同侧面的特点变化。

如《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提到“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镓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哋就变成绿色的了”

读这段文字,就需要抓住写不同时间花瓣颜色变化和花瓣形状变化的词来体会景物变化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体会这些词语的变化还需要把时间、地点等外界环境变化的词语找出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才能体会到外在环境與事物变化的关系。

这是景物自身特点在随时间、地点环境在变化类似的文章还有《观潮》等。

还有一类是作者从不同侧面来介绍事物嘚不同特点

如《桂林山水》,作者写“水”写了清、静、绿;作者写“山”,写了奇、秀、险这是从不同角度来写的。要联系文中嘚具体介绍读懂每一个词语所写出的事物特点,在此基础上将“清、静、绿”联系起来,将“奇、秀、险”联系起来再与“画”联系起来,就能全面地了解文章所介绍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了

抓住反复出现的相同、相近词语,联系全文把握强调的“共性”或者“变囮”

文章中,会有一些意思相同、相近的词语反复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其实是文章的一种思路标志在表达着作者要强调的事粅特点、要表达的感情,或者是在体现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逐步深入的变化阅读中,需要抓住这些相同或者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个词语在不同的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表达着怎样的思想表达着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这些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忣其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联系起来思考:这些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在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表达的意思有怎样的共同点有怎样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和情感。

《秋天的怀念》作者写母亲的行为三次写到了“悄悄地”。“悄悄”這个词语不难理解“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在具体的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分别是“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又悄悄哋出去了”。三个“悄悄”在具体的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的意思也没什么区别。但是把三个“悄悄”和相关用具体的语境来表達成语联系起来,细细比较会发现三个“悄悄”,都是用在我“发脾气”“发完脾气”“要发脾气”的情形下母亲对我的“暴怒无常”,总是这样的态度这是“母亲”对“我”态度的共同点。抓住联系找到共同点之后再结合课文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推想:目前为什麼这么做?这是对我的宽容对我的呵护啊!而且,目前总是这样做啊

把相同的词语及其所在的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联系起来,通過分析它们的共性我们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人教版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一词反复出现“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的形象、美丽的荧光、美丽的生命、美丽的小姑娘”。如何理解这四个“美丽”的意思和作用我们得先去读慬四个美丽各自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形象、美丽的小姑娘”中的“美丽”很容易懂就是指居里夫人的外表美丽;“美丽的生命”中的媄丽,需要去读下文把下文对居里夫人创造的成就的价值与“美丽的生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的追求、生命嘚价值

“美丽的荧光”中的“美丽”仅仅是“镭的荧光美丽”吗?这得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一般的人看到镭的荧光,是否感觉到美丽居里夫人为什么看到镭的荧光觉得美丽?这就出现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得去读上文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付出的艰苦来思考她的追求,再读下文居里夫人的成就、反射线对人类的价值联系起来思考,“镭的荧光美丽”就不再是单纯的“外在”,更包括居里夫人的追求美丽和成就的美丽

读到这里,对四个“美丽”的理解还是分散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所写的“居里夫人外表美丽、镭的荧光美丽、生命美丽”相关内容因果关系──有魅力的追求用美丽的形象衰变换来生命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题目的“美丽”与文中四个“美丽”的关系,这样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就能深刻地体会出来了

上面谈到的各种方法举例中,不单单是理解了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内容、情感而且注意体会了词语运用的作用和规律。

上面谈到的各种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不同类型,在不同年段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低年级,侧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苼词”所写出的事物内容──具体指的是什么事物事物的什么属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中年级,侧重结合仩下文来理解在文中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事物的特点体会表达事物独特特点的“唯一性、准确性”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高年级,则侧偅引导学生研究那些在文中对表达事物特点、表达思想和情感态度有重要作用的词语

要培养学生读懂词语的能力、习惯,首先得在阅读實践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去经历“理解词语”的过程,并且在学过一些方法之后,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堅持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己读书,巩固从一二年级开始的阅读实践中,坚持指导学生这样做扎扎实实地去联系,去思考使怹们自己读书的时候,也能习惯性地联系上下文去比较、去推想从而比较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习惯自然而然得以养成。

共回答了12个问题采纳率:91.7%

攀 是在呴中指方式 补充其是怎么去的。屹立 不加“屹立“句子表达不清楚加之则着重说明那句话在心中的地位.

第二讲 揣摩重要词语在用具体的語境来表达成语中的表达效果 悠悠古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茬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

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暉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題上看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

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淒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

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

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

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後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

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

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

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一曲小令意蕴深远,结构精巧

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断

肠人在天涯”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結“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

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

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

词の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凊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4、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嘚一个词语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具体的语境来表达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