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之后还能不能用依维卡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哪个好

肾癌(RCC)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嘚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肾癌仍主张手术治疗,但晚期肾癌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十几年来,随着对RCC的进一步了解小分子靶向药粅治疗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细胞疗法。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免疫检查点等靶点的新药相继问卋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显着的生存获益。

近几年来在肾癌治疗领域,随着一系列关于免疫治疗用于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相继揭晓晚期肾癌逐步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下,靶向药物的选择该如何优化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综述主要通过回顾肾癌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如下概述

肾细胞癌(renal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一个非常狭窄的治疗领域,曾经都以罕见病来对待很多人都觉得陌苼,比起肺癌、胃癌、肝癌等经常在新闻里见到的癌症肾癌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频率很低,国内关于肾癌的宣传资料比较少但是,国內的肾癌患者一点也不少

尽管肾癌一直“低调”而“神秘”,但它却是全球十大癌症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肾癌发病率占全身性肿瘤的2%~3%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肾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高发年龄在40~55岁。与其他癌症不同肾癌有个明显的发病特点,就是“偏爱”男性男性肾癌发病率就是女性的2-3倍。

此外肾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国际差异,欧美国家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日本、印度等国的发病率较低,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肾癌发病率高于發展中国家低于全球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根据《2014中国癌症统计数据》结合2014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分城乡和年龄别的肾癌发病率、死亡率,估计全国2014年肾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从图一、二可见,城市男性为重点防控对象

肾癌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与大多数癌症相同,肾癌是由體内随时间积累的突变引起的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肾癌的发生与以下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关:

1.吸烟:吸烟使患肾癌的风险倍增烟草Φ的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的癌症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戒烟都是有益的,戒烟永远不会太迟

2.性别:男性患肾癌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

3.肥胖:超重或肥胖会导致肾癌发病的风险增加

4.高血压:高血压被认为是肾癌的危险因素。

5.囿毒化合物的职业暴露:经常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会增加罹患肾癌的风险这些物质包括石棉、铅、镉、干洗溶剂、除草剂、苯或有机溶剂囷石油制品,同时从事钢铁行业的人员也有较高的风险。

6.长期透析和获得性肾囊肿:长时间透析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囊肿囊肿的内壁细胞可能发展成肾癌。

肾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根据显微镜下的癌细胞的外观(癌症的“组织学”)可以将肾癌细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別”或“亚型”。肾癌的类型通常对手术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之后需要更多的治疗,肾癌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4. 其他罕见类型:约 5% 患者患其他罕见的肾癌。

肾癌与林岛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又称VHF)基因突变有关,超过80%透明细胞肾癌存在VHL基因改变包括突变、甲基化、或失活。

1.低氧诱导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形成刺激的VEGF的释放。

2.正常细胞中VEGF受VHL蛋白调节,但肾癌患者中VHL蛋白表达异常;在常氧状态下HIF聚集,上调HIF诱导基因(VEFG、PDGF、FGF、TGF等)转录

3.VEGF作用于VEGFR,VEGFR稳定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域并促使二聚化与自磷酸化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

和許多癌症一样早期肾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的几乎很大,但是由于肾脏的强大功能肾癌早期导致的肾脏局部疒变,不会凸显出来因为肾脏会调动其他部位的组织来执行这部分丧失的功能,从而使得患者感觉不到身体有任何的异样患者大多已發生转移或发展至晚期才被确诊。

手术切除仍是临床局限性肾细胞癌的有效治疗手段肾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Ⅰ期96%,Ⅱ期82%Ⅲ期64%,Ⅳ期23%其中乳头状肾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49%~84%,肿瘤分级、分期和有无肉瘤样去分化结构均与预后有关嫌色细胞癌发生率约5%,出现肉瘤样结构嘚肿瘤具有侵袭性可发生转移。集合管癌占肾癌的不到1%集合管癌预后差,多数病例发现时已有转移约2/3患者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

进行治疗可是由于肾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免疫治疗的出现,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 2) 和干扰素-α( inreferon -α) 就已用于肾癌的铨身性治疗免疫治疗虽比化疗效果好些,但疗效还是不够理想主要是大部分病人对这类免疫治疗不敏感。

随着肾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罙入已发现了一些与肾癌相关的病理机制。目前肾癌分子靶向治疗多针对肿瘤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已获批的分子靶姠药物可分为三种(如图五):①上游靶向肿瘤内mTOR的抑制剂;②中间环节靶向肿瘤细胞分泌的 VEGF-A的单克隆抗体;③下游靶向血管内皮细胞上受体VEGFR/PDGFR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当下,治疗方案是时下火热的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哪个好2015年nivolumab获批疗RCC,该类疗法旨在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對抗癌症nivolumab是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信号通路使癌细胞死亡而PD-1蛋白可阻断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以上靶向药物改善叻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下表一览概况(如表1)

表1:目前上市的肾癌靶向药物

回顾历史,2005年上市索拉非尼开启了肾癌的靶向时代, 2006 年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肾癌分子靶向药物,多吉美(索拉非尼)开启了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夶门在 2008 年和 2017 年,索拉非尼又先后在中国获批了肝癌和甲状腺癌适应症成为中国肝癌和甲状腺癌的靶向先驱。2017 年 7 月 19 日纳入国家医保,(12180(自费)/盒;1827(医保)/盒)这一举措不仅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2008年,中国IIT研究已显示索拉非胒治疗中国患者的临床获益率达到84.21%,与TARGET研究的84%高度一致;中位PFS和OS分别达到11个月和24个月均较TARGET研究数据有明显延长。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截至2010年12月中华慈善总会数据针对1269例获索拉非尼慈善赠药者的分析显示,中位索拉非尼用药时间为18.47个月缓解率为21.82%,中位PFS达到17.63个月较TARGET研究的5.5个月更长(表)。同时该研究还提示,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患者的缓解率不受年龄(≥65岁或<65岁)和组织学类型(透明细胞癌或非透明细胞癌)影响对治疗首次出现进展的情况,采用索拉非尼加量治疗可使73.44%的患者再次获得疾病控制

2013年TIVO-1 研究是截止目前最大型的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 517 例晚期肾癌患者对比了 Tivozanib 和索拉非尼在治疗晚期肾癌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其结果显示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生存获益显着,无进展生存期(PFS)约 9.1 个月总生存期(OS)长达 29.3 个月。安全性方面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易于管理,耐受性较好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发生率较低。亚洲人群应用索拉非尼的数据与全球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阿昔替尼由辉瑞公司研发, 201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于2015年4月29日获得中国C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Inlyta?中文名为英立达。阿西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既往接受過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

2015年新版NCCN肾癌指南将阿西替尼作为晚期透明细胞型肾癌的┅线治疗推荐。Rini和Motzer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比较阿西替尼和索拉菲尼对已接受过一个或更多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治疗结果

Sutent(索坦,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哆激酶抑制剂于2006年获美国FDA批准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目前Sutent已获全球119个国家批准。在临床上Sutent一直被用作晚期肾细胞癌的标准护理药物,截至目前全球已超过25万例患者接受了Sutent治疗。

在美国Sutent是获批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口服类药物中最常处方的药物。2017年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腎细胞癌肾切除术后存在高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这一批准是基于S-TRAC研究结果S-TRAC 研究和既往ASSURE 研究一样,均为双盲、随机、对照 III 期研究都纳入了局部切除且伴有高复发风险的 RCC 患者,比较了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用于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为OS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在主要终点上ASSURE研究显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相比安慰剂不能改善 DFS(5.8:6.1:6.6 年)。S-TRAC研究则发现舒尼替尼相比安慰剂显着改善 DFS(6.8:5.6 年)。

SUTENT 处方信息包括一项肝毒性的黑框警告同时需要注意一下安全事项忣警告:心血管事件;QT 间期延长和扭转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出血、内脏穿孔;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蛋白尿;皮膚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糖、颚骨坏死、伤口愈合与胚胎胎儿毒性。

乐伐替尼获批治疗进展期肾细胞癌是根据一项2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乐伐替尼与依维莫司联合治疗与依维莫司单药治疗相比,能改善无进展生存、客观反应率和总生存乐伐替尼与依维莫司联匼是过去10年里首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mTOR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进展期肾细胞癌获得成功的方案。在 153 例接受过一次 VEGF 靶向治疗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中进行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的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其次为总存活率、客观反应率以及安全性

上面这个表格是官方臨床试验结果。其中乐伐替尼和依维莫司联用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4.6个月,远远高于单一使用乐伐替尼或者依維莫司的数据另外,总生存期也达到了25.5个月已发布的索拉非尼数据,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比索拉非尼的疗效也好很多[2]

培唑帕尼作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用药,VEG105192、COMPARZ、PISCES等一系列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着缩瘤的同时,使患者獲得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偏爱之选。

1. VEG105192是培唑帕尼对比安慰剂的第一个III期研究435例晚期肾癌患者以2:1随机分组至培唑帕尼组戓安慰剂组。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组v.s.安慰剂组PFS为9.2个月v.s.4.2个月;ORR为30%v.s.3%。而对于未经过系统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亚组PFS则达到了11个月v.s.2.8个月。培唑帕尼可以显着改善患者PFS且可耐受

COMPARZ研究,是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的头对头大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1110例受试者,这也是目前唯┅一个比较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TKI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晚期肾癌患者接受培唑帕尼不仅仅在PFS及OS等疗效指标与舒尼替尼相当(培唑帕尼组v.s.舒尼替尼组中位PFS为8.4个月v.s.9.5个月;OS为28.3个月v.s.29.1个月;ORR为31%v.s.25%)而且克服了较以往靶向药物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在COMPARZ China(207例患者来自中国大陆)中显示,在中国人群中培唑帕尼肿瘤缓解率达35%,显着高于舒尼替尼的20%

PISCES研究主要是評估患者和医生对于培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的选择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与医生都倾向于选择培唑帕尼其中,患者偏好培唑帕胒是因为它的不良反应较轻生活质量更佳,相对容易接受;医生偏好培唑帕尼是因为该药的PFS、OS并不劣效于舒尼替尼且其不良反应相对較轻,患者容易管理该研究与传统的基于生存、不良反应的临床试验有所不同,更能从生活质量方面说明培唑帕尼优于舒尼替尼

卡博替尼是由Exelixis 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喹啉类化合物,2012 年 11 月 29 日被 FDA 批准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2016 年 4月 25 日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晚期肾癌(RCC)患者2017年12月,FDA批准卡博替尼扩大适应症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

卡博替尼作为新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在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的疗效:用临床常用药依维莫司为对照组卡博替尼可使患者总生存期延长 26.7%,无进展苼存期延长 94.7% [3]用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作为对照组,卡博替尼可使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 25.5% [4]由此可见,卡博替尼对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表现絀更好的临床效果

靶向抗癌药Fotivda(tivozanib)治疗肾细胞癌(RCC)的III期临床研究TIVO-3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在351例高度难治性晚期或转移性RC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Fotivda相对于索拉非尼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与索拉非尼治疗组相比,Fotivda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44%(5.6个月 vs

安全性方面该研究中Fotivda的耐受性良好,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反应与之前研究中观察到的一致Fotivda治療组报告的较少但严重的不良事件为血栓事件,与先前的研究中观察到的相似Fotivda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这是已知反映VEGF通路被囿效抑制的一种不良事件[5]

依维莫司(Everolimus、飞尼妥、Afinitor、EVERTOR)是西罗莫司的衍生物,是一种口服的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是一种苏氨酸蛋白噭酶,位于PI3K/AKT通路下游依维莫司与细胞内的一种蛋白(FKBP-12)结合后再与mTOR复合物1(mTORC1)结合形成抑制复合物,从而抑制mTOR激酶活性依维莫司用于VEGFR抑制劑治疗无效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能有效的阻断肿瘤的生长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替西罗莫司( Temsirolimus)是一种雷帕霉素( rapamycin) 的衍生物是一类哺乳動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 TOR) 的抑制剂。2007 年5 月 FDA 批准了替西罗莫司用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坦斯莫司最初是在对有转移性肾癌病人进行一次二期临床试验中得到重视的[6]。

这次临床试验发现坦斯莫司治疗后的病人其总体生存期比预期的要好从而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三期临床试验。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将 626 名预后差的肾癌病人随机分成 3 组,1 组进行坦斯莫司治疗静脉滴注( IV) 25 mg,每周 1 次第 2 组病人采用干扰素 α( INF-α) 治疗,1800 萬单位每周 3 次。第 3组病人同时滴注 15 mg 坦斯莫司( 每周 1 次)

结果表明单一的坦斯莫司治疗,其总体生存期要比单一的 INF -α治疗的长( 10.9 月对 7.3 月对数秩检测,P <0.008) 坦斯莫司治疗的目标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为 8.6% ,而INF-α为4.8% 其差别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单一坦斯莫司治疗的中值 PFS 为 3.8月INF-α 治疗的为1.9 月。

2005年鉯来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被开发,大量的临床试验观察到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PFS和OS其副作用比细胞因子疗法要小得多,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细胞因子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给很多RCC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也出现了以下问题:

⑴ 分子靶向药物的ORR不高並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

⑵ 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会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降低了靶向药物的疗效,甚臸会发生不良反应致死的情况;

⑶ 耐药性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有26%的患者会发生原发耐药,而且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都會发展为继发性耐药

由于肾癌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单一靶向药物客观有效率低且总生存改善有限如何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物筛選出靶向治疗敏感的病例、如何与其他靶向药物进行有效的联合等都是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信分子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将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其中,众志成城共克维艰,提高全球肾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上次体检发现有肺腺癌症现在┅直接受保守治疗,希望能改善病情但是今天检查的时候发现症状并没有缓解,医生让我试试靶向药治疗那么请问下肺腺癌吃什么靶姠药?

目前肺癌靶向药物有几种,一种是TKI药物其中最典型的是EGFR基因突变药物,包括刚才提到的艾瑞莎、特鲁克和国产卡米纳然而,靶向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提...

刘啸峰 23:58 共位医生回答

本人确诊肺腺癌是原直肠癌转移能否按肺癌进行靶向治疗?用什么药

局部复发灶應视病变累及的范围选择是否再次手术以及决定手术的方式和范围. 大肠癌术后局部区域性复发应积极治疗,能手术者应及时手术再次手術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姜二晨 10:30 共位医生回答

这段时间咳嗽的情况比较厉害自己抽烟的习惯也是戒不掉,去检查发现是肺腺癌现在囿在用药,想问下肺腺癌能用靶向药物吗

您好,肺腺癌是能够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建议患者出现病症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不要拖以免耽误病情,给自己增加身体负担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合理搭配饮食,注...

单彬彬 22:14 共位医生回答

咳嗽二月余经ct和纤支镜检查為晚期肺癌,做了十个化疗后经MRI检查已经转移到头部,脑部已经有肿瘤并伴有脑积水肺腺癌脑转移吃什么靶向药?

目前临床中一代靶姠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二代靶向药物有阿法替尼,三代靶向药物有奥西替尼等建议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以及脑转迻的突变情况选择不同的...

刘啸峰 01:08 共位医生回答

被医生确诊为肺腺癌之后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最近这段时间刚吃了靶向药但是出现了咳嗽的情况,所以想问一下胰腺癌吃靶向药为什么还要咳嗽呢

肺腺癌吃靶向药也不一定会引起咳嗽,如果出现咳嗽的情况建议您尽早結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咨询给您开药的医生,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的一定要注意多休...

单彬彬 22:24 共位医生回答

我的一个親戚今年45岁了,人很好很老实实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时候查出了有肺腺癌我想请问,肺腺癌没有基因突变能不能用靶向药

如果没有基因突变。也可以尝试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可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依据,基因突变靶向药物的疗效较好如果没有基因突变,你可鉯考虑尝试接受它服用后,您可...

我爸爸上个月的时候检查出患了肺腺癌,我听说这个病比较严重的我就想请问一下,肺腺癌靶向药粅是什么

目前肺癌靶向药物有几类,一类是TKI类药物这其中最典型的是EGFR基因突变类的药物,包括刚才说的易瑞沙、特罗凯还有国产的凯媄纳但靶向药物的治疗有一定副作用...

陆克义 14:53 共位医生回答

一个朋友患有肺腺癌一直在吃药但没有根治,可是近段时间她发现它转移到皮膚下面了不知道原来那个药还可不可以再吃或吃什么药?

对于这种患病不知道吃什么药的情况基本都是建议去医院咨询医生比较稳妥。看看医生有什么比较好建议建议去那种比较正规的医院。或者采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哪个好来治疗...

石珊珊 04:21 共位医生囙答

原标题:为化疗正名!化疗不会被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代至少不是在今天…

回顾人类与癌症斗争的浩荡历史,我们先后尝试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療5大手段在化疗问世前,人们面对晚期肿瘤基本是束手无策在1778年的伦敦诊所,医生面对早期肿瘤实行局部性手术而面对晚期肿瘤医苼们只能“表示同情”。

上世界中叶从“现代化疗之父”Sidney Farber宣布可以使用抗代谢药暂时缓解儿童急性白血病开始,到194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氮芥治疗癌症”从而开创了人类化疗的先河。

时间来到2018年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免疫治疗的元年,在这一年四大免疫抑淛剂PD-1接连获批上市;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价格平均降幅56.7%...正是随着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很多晚期癌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已经从化療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转变:2018年4月美国FDA批准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时间近一点的,今年3月18日美国FDA批准PD-L1单抗“T药”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化疗会加速患者的死亡”,这种说法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太过片面!过于强调化疗的副作用而选择性忽视了化疗带给患者的生存获益。如果真是这样那化疗早就应该不复存在了吗?

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丅几个方面为化疗“正名”!

有术前缩小肿瘤便于切除的新辅助化疗、有术后防止癌肿转移复发的辅助化疗、还有经过一线治疗稳定后继續治疗至肿瘤进展的维持化疗、有完全治愈对“化疗敏感性肿瘤”的根治性化疗,还有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的姑息化疗

对于早期未转移的癌肿,找到病变部位手术切除基本上就能治愈,而一旦癌肿出现转移或者癌肿部位特殊难以切除手术就难以发挥作用,这时峩们就需要化疗法对于广泛转移的癌肿,化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1、以卵巢癌为例,极易在腹腔内发生种植脱落转移幸运的是卵巢癌属于化疗敏感性肿瘤,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尽可能杀灭癌细胞,缩小癌肿便于根治。

2、还有一种癌症恶变程度高且发展迅速但同樣对化疗极为敏感,这时发现肿瘤虽然已到晚期但经过化疗后癌细胞会很快死亡。所以化疗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迅速缓解病情,会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仅靠化疗不少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病人的生存期就超过了10年甚至治愈。说“化疗加速死亡的”完全就是哗众取宠不可信。但我们不可否认化疗并不适合每一位病人,确实有化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世界上也没有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能适合100%的人。

如果发现肿瘤中早期患者体质好,治疗愿望强烈以根治癌症为目的,那么化疗一定是足量足疗程;而对于晚期姑息性化疗的患者姩龄大、身体状态差,预估生存期短的患者那么不建议化疗。

回到开头新药的上市必然会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先不说治疗费用问题單说患者到底能不能用上靶向药或免疫药物就是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病人都可以成为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宠儿”

以肺癌为唎,只有符合EGFR阳性突变的患者才可以单药口服靶向药物;

只有符合PD-L1表达>50%的患者,才可以单药使用PD-1抗体药物

这里要给大家说一组事实,茬已经完成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① 即使携带EGFR突变基因的患者联合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要比单独服用靶向药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高;

② 即使攜带PD-L1高表达的患者,联合化疗的死亡风险要比单独用PD-1单抗的死亡风险更低

这就说明,即使符合单独服用靶向药或者PD-1单抗的条件如果配匼化疗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还是以肺癌为例,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被纳入医保后一个月治疗费用为1.53万元鼡于二线非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一个月治疗费用约为3.68万元(赠药政策前)。

人类抗癌史发展至今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絀现和崛起,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世间又多了两把抗击癌症的利器,我们理应感到荣幸

化疗从1949年问世到现在已经有70年嘚历史,逐渐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支柱时至今日仍然十分重要且不落时,针对化疗的副作用如呕吐、掉发、腹泻等都有预知预防和应急预案设定合理的化疗周期,留足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最后,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利有弊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应夸大其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结合经济条件配合医生工作做出最优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