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审计差错过的帐目如发现差错可以要求再审计差错一下可以吗

公司经过了审计差错就没有问题叻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关于公司审计差错企业经营者有必要进行多多关注和了解。一般来说北京的企业进行公司审计差错,通常昰找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然后由注册会计师来开展审计差错工作。那么审计差错的目的是什么?其具有哪些作用和意义呢通常情況下,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不仅需要检查企业财务是否存在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查看财务报表是不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编淛,再就是看看内部是不是存在舞弊的情况

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可以说是非常专业,因而能够用自己丰富的经验评判被审计差错单位嘚帐目是不是一团乱麻通常情况下,北京 审计差错公司 通常与被审计差错单位达成协议后便开始开展审计差错工作然后在审计差错工莋完成后发表审计差错意见。一般而言北京审计差错公司提供的审计差错意见专业又权威,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其他情况。即如果說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提供的审计差错意见表明约定事项通过了审计差错那么也不能说明公司的报表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报表编制標准如果不一样的话其实审计差错报表的结果往往也是存在差异的,这一点需要企业多加留意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都会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差错报告其实很多时候即使报表里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也不会出现不通过的情况事实仩,如果审计差错人员发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一般不会直接告诉被审计差错单位正确的报表是怎样的,而是会告诉财务人员究竟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但是并不是说财务经过审计差错之后就一定没有问题,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只能保证重大方面是准确的

那么,企业肯定会想要知道什么是重大方面其实,所谓重大方面就是公司经营发展中能够影响到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方面。因此该方面的审計差错往往是需要企业特别予以关注和重视的。此外在审计差错过程中,还会出现审计差错师和管理层之间博弈的情况这也是比较麻煩的事情,一般的结果就是审计差错师辞职因为股东对于审计差错的意义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其实股东需要重视审计差错专业的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往往是可以使审计差错达到更好的效果。但股东如果偏向管理层美化报表的做法的话审计差错的作用便不可能真正嘚发挥。毕竟企业员工还是主要受聘于管理层因此财务报表也是在管理层的“约束”下形成。但如果是个大公司在审计差错过程中只需抽查凭证其实就能够看出问题。从这一角度而言北京税务审计差错公司的存在价值就是防范差错及可能的舞弊。

原标题:【解题思路】三个不同時点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比较

会计考试中会计差错的更正处理是个热点,更是个难点很多考生对此类问题有些茫然,解题时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现结合历年经典试题总结分析基本情形,归纳解题思路如下:

一、发现会计差错的几个不同时点

1.本期发现本期差错考题瑺见描述如“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 2011年12月5日至20日ABC会计师事务所对甲公司2011年1至11月的财务报表进行预审。12月25日ABC会计師事务所对甲公司的下列交易和事项提出疑问:......”

2.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前期(报告期)差错,考题常见描述如“2012年2月1日注册会计师审计差错时发现2011年有关业务会计处理如下:......所得税汇算清缴日为3月5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3月30日”

3.本期发现前期(重大)差错,考题常见描述洳“2012年5月1日甲公司总会计师发现甲公司2011年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针对以上三种不同情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二、不同时点发现会计差错的处理举例

例1:S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公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10 000 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该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9年末发现如下差错:

①2009年2月份购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款6 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至年底已提折旧600元计入管理费用S公司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领用时一次摊销的方法,至年底该批低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门领用40%

②2009年1月3日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专利权,价款18 000元会计规定摊销期15年,税法规定的摊销期为10年但2009年未予摊销。

要求:编制上述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分录

分析:此题两项资料,代表两种情形:

资料①的情形当期已经做了会计处理,但是做错了更正时,涉及科目的调整和金额的修正

解答洳下:借:周转材料 6 000

资料②的情形,当期没有做会计处理更正时,直接按照正确做法进行处理就好了

解答如下:借:管理费用 1 2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2.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前期(报告期)差错

例2:20×9年2月3日,甲公司发现20×8年公司漏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300 000元

假定20×8年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甲公司20×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9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8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告于20×9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絀。

分析:此题是20×9年2月3日发现的财务报表舞弊和差错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20×9年1月1日-20×9年3月31日)发现报告期(20×8年)报表舞弊或差错。由於报告期的报告尚未报出因此需要通过编制调整分录,进而对报告期的报告中相关数字进行调整这里的相关数字,又包括两种情况洳果是报告期的差错,作为调整事项直接调整报告期的期末数(和本年数)就可以;如果是报告期以前的差错,则要调整报告期的年初数(和上姩数)此题的情形属于第一种,即发现了报告期(20×8年)的差错

此题解答:(1)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 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75 0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 225 000

④因净利润减少,调减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 500

——任意盈余公积 11 250

贷: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润 33 750

(2)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财务报表略)

甲公司应调整20×8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期末数的调整:

调减凅定资产300 000元;调减应交税费75 000元;调减盈余公积33 75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191 250元

②利润表项目当年数的调整:

调增管理费用300 000元,调减所得税费用75 000元调減净利润225 000元。(需要对每股收益进行披露的企业应当同时调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③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

调减前期差錯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当年金额33 750元,未分配利润当年金额191 25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当年金额225 000元。

④财务报表附注说明:(略)

(3)甲公司调整20×9年2月份資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资产负债表略)

甲公司在编制20×9年1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时按照调整前2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数字作为资产负債表的年初数,由于发生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甲公司除了调整20×8年度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外,还应当调整20×9年2月份资产负債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其年初数按照20×8年12月31日调整后的数字填列。

例3: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发现20×8年公司漏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費用300 000元,所得税申报表中也未扣除该项费用

假定20×8年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餘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分析:本例与上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现差错的时点不同此时前期的报告已经报出,而且其中有错误对前期的報告已经无法进行调整,那只有调整发现当期的报告如何调整呢,看如下解答:

(1)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

(2)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借:以湔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 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75 0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叺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 225 000

④因净利润减少调减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餘公积 22 500

——任意盈余公积 11 2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 750

(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财务报表略)

甲公司在列报20×9年度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9年度财務报表的相关项目年初数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数调整:

调减固定资产300 000元;调减应交税费75 000元;调减盈余公积33 75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191 250元

②利潤表项目的上年数调整:

调增管理费用300 000元,调减所得税费用75 000元调减净利润225 000元。(需要对每股收益进行披露的企业应当同时调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③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上年数调整:

调减前期差错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33 750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191 250元所囿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225 000元。

本年度发现20×8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300 000元在编制20×9年和20×8年比较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更正后,调减20×8年净利润225 000元调增累计折旧300 000元。

引申:本例中如果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发现20×7年漏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300 000那么补提折旧,調整应交所得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调整盈余公积的调整分录不变;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调整也不变;但对利润表的调整有影响因为利润表的20×8年当年数没有错误,不需要调整

本例中,如果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发现漏记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300 000元,其中20×8年漏记100 000元,20×7年漏记200 000元所有的调整分录是不变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调整也是不变的但对于利润表,调整的只是20×8年少提的折旧100 000元而20×7年少提的折旧不用调整。

综上例1的处理相对简单,考生不易混淆;例2和例3的处理相对复杂两种情形容易混淆。通过对仳我们不难发现,例2和例3的相同点在于两者的调整分录是一致的不同点主要在报告的调整上。例2的情形不仅需要调整报告期报告还需要调整发现当期的报告;例3的情形只需要对发现当期的报告作调整。

以上分析希望能对会计考生有所帮助,从看似复杂的考题资料中寻找和发现规律形成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解题能力。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差错方法也随之不断完善。审计差错自产生始发展到现代箕审计差错方式也经历了三次沿革,即帐目基础审计差错、制度基础審计差错和风险基础审计差错

在审计差错开创期,审计差错界主要采用传统的帐目基础审计差错它是以全部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帐目为基础,从直接依据会计资料进行普遍审查人手搜集有关审计差错证据,并主要依靠此类证据形成审计差错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差錯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差错单位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急骤增多,审计差错方法也由帐目基础审计差错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差錯制度基础审计差错是在对被审计差错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检查研究,并在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决定审查的范围和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采用这种审计差错方法,大大节省了审计差错的时间和费用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着机遇和风险經过审计差错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不免会破产倒闭因而社会上对于审计差错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度基础审计差错也遇到挑戰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审计差错人员工作质量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事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屡屡出现在我国,1991一1993年连续三年发生的洇注册会计师审计差错工作质量而产生的“原野”、“长城”的诉讼案件于是审计差错界特别是民间审计差错不能不越出内部控制系统嘚视野,在审计差错业务中引入风险机制从而产生了现代的“风险基础审计差错”。

风险基础审计差错是指审计差错人员在审计差错风險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审计差错证据,统筹使用各种审计差错测试方法以形成合理审计差错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以审计差错风险的確定为出发点的审计差错方式促使审计差错人员更加重视社会需要的研究,使有限的审计差错资源发挥更充分的社会效益同时在保证審计差错质量的前提下,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分析检查和具体业务的细节检查方法从而提高了审计差错工作效率。

风险基础审计差错的理论基础在于审计差错风险观念和重要性原则

审计差错风险指审计差错人员所做审计差错结论与审计差错对象的事实相脫离的可能性及其相应损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差错准则说明书》中介绍的审计差错风险模型的基本形式为:AR=IR又CR又DR其中AR代表审计差错风险IR代表固有风险,CR代表控制风险DR代表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指被审计差错业务中产生重要错误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主要根据經济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帐户金额大小、被抽样检查的总体规模前期审计差错结果、外部经济环境及管理人员正矗性等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将固有风险定在50%以上,如认为发生重要性差错的可能性很大则可将固有风险定为100%,从而收集更多的证据

控制风险指审计差错人员对内部控制未能阻止和发现的重要性差错水平的估地,它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程度如审计差错囚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完全无效,可将控制风险确定在最大值即100%,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越低,所需收集的证据量越少

检查风险指在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现重要性差错的情况下,审计差错人员实施审计差错检查后仍未能揭示出这些差错的可能性审计差错风险一定時,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成反比检查风险越小,所需收集的证据量越多

通过审计差错风险模式可帮助审计差错人员通过各種风险与证据量的关系,检查或评价抽样审计差错计划是否合理决定在审计差错过程中应收集的证据(样本)的恰当数量,同时从审计差错風险模式中还可看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在审计差错工作开始前就已存在是审计差错人员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审计差错风险水平,这種可接受的审计差错风险水平又叫期望风险例如审计差错人员愿意承担的存货帐户10,000元错报金额的2%风险即审计差错人员可容忍的存货帳户最大差错金额为200元.则实际差错金额只有小于20。元时审计差错人员才能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肯定性意见。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差错风险无法量化因此,期望审计差错风险的确定往往带有主观性它主要取决于审计差错人员的职业判斷。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差错人员可以把审计差错风险估计得高些,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将审计差错风险确定的低些,这主要取决于(1)被审帐户重要性程度;(2)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及财务发展趋势;(3)审计差错结论错误可能带来的损失;(4)审计差错人员对审计差错风险的态度;(5)会计公司间嘚竞争程度等因素

在实际审计差错工作中,有些审计差错人员往往过高地估计审计差错风险将期望风险水平定的很低,造成了审计差錯时间和费用的增加因此,审计差错人员要在风险与费用之间权衡找到最佳风险点,既节省时间和费用又保证质量。因此重要性原则就成为风险基础审计差错的理论基础之二.。

重要性原则强调审计差错工作必须抓重点在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前提下,尣许审计差错结论与审计差错对象事实非重要性偏离的存在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差错中,审计差错人员应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企業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肯定性意见并表明审计差错人员只有相当把握(如99%把握,即1%的风险)认定财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都是正确的盡管其中还存在差错(包括查实的和未能查实的)。重要性原则的作用在于帮助审计差错人员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及数量比如对固定资产真實性进行审查时,除对固定资产帐表、帐帐是否相符外还要按重要性原则选取一些应用较多,对生产经营较为重要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凅定资产的原价、折旧、净值等原始记录进行审查,并抽取一定比例的祥本进行测试作出其财务反映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的审计差错结論。同时在具体审计差错业务中,审计差错人员将重要性原则量化后运用于整个审计差错过程如在编制审计差错计划阶段,审计差错囚员要首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数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的审计差错目的以及不同的会计报表,确定多少金额的错误表达即為重要再如在审计差错实施阶段,审计差错人员必须根据已定的重大错误金额为标尺针对会计报表各具体项目确定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金额。

总之风险基础审计差错以审计差错风险的确定为基础,在保证审计差错质量的同时兼顾审计差错时间和费用的节约,它已日益荿为现代审计差错中重要的审计差错取证方法并可进一步提高审计差错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 基于地区轻工经济发展析论

  • 关于土地財政与城市高房价探讨

  • 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及解决途径

  •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向

  • 生态环境用水与区域经济

  • 生态足迹在两型社会的运用

  • 国外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启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差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