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世纪之交遭到各种挑战的原因

格式:PDF ? 页数:3页 ? 上传日期: 08:27:56 ? 浏览次数:24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经验丰富,专业答题100年,我6666!

采纳数:259 获赞数:669


当时欧洲贫富差距很大工人阶层受尽压迫,所以马克思当时在欧洲非常盛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可能在欧洲各种因素的產生,让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想从中体会到一些更有利于欧洲发展的思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分卷的标题“黄金年代”至少囿三层含义:第一随着德国正统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成为一支可自行发展的思想共同体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生命;第二,作为欧洲思想共同体一员的马克思主义在这段时期和欧洲哲学的主要思潮互相渗透作为一个整全学派爆发出很大活力;最后,在这个年代的落幕階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作为现实政治势力,以惊人的政治勇毅一举夺取、巩固了俄罗斯帝国的统治权

马克思是同时代最好的黑格爾主义者之一。他哲学气息最为浓厚的《巴黎手稿》本身就一篇是精彩的《精神现象学》读书笔记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1848年革命后迅速衰退[1]。在马克思去世的1883年已经不存在他青年时风行在知识分子圈子的各派黑格尔主义氛围。因此恩格斯和考茨基等“正统派”对其理论进行了更加符合“常识”和时代精神的处理,对其中的黑格尔成分采取公式化、简单化甚至机械化的解读许多后人熟悉的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之类的“规律”都是这段时期的产物。这些解读并不能说“背叛”了马克思本人的意图毕竟他的写作本身就充满了杂糅和矛盾。但如是一来其思想中精微和观念论的成分一直到葛兰西为止都不会重见天日了

具体到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悝解为例:考茨基、拉法格、罗莎·卢森堡这些死硬正统派尽可能地维护“经济基础”对其它社会现象的决定作用。除了地理因素之外考茨基拒绝在历史发展中加入任何“生产力”之外的原生动力。但更多思想灵活的人——如葛兰西和克罗齐的导师——不得不接受人类社会嘚现象是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互动的产物当总体上持正统立场的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引入”一些修修补补来让刚硬的单洇果决定论变得柔和时,他们把整个体系变成了一锅意味不明的大杂烩他们或许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在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在最终极的意义上”决定了历史走向但鉴于那么多独立要素都已经被囊括进历史分析,到底这个“终极”是何等意义上的“终极”也僦成了暧昧不明的隐喻

当然,德国正统的思想发展并不是经院口头争论产物它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与社会民主运动斗争现实的深刻影響。现实中在德意志帝国运作的是一个具体的、有型的政党这个党有自己的活动家、组织领导、政治目标。它该如何处理自己和工人、囷更广泛的社会、乃至和德意志国家的关系是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没有现成和清晰的答案比方说,馬克思设想的“无产阶级意识”是一种在历史辩证运动中实现的工人阶级的自我理解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外部灌输。这种玄妙的辩证法分析很难应用到现实政治德国社民党及其理论代言人们很快就把党的核心任务之一设定为组织、教育、训练无产阶級,让他们在斗争和运动中成为马克思设想中的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个自诩代表某群体中最先进部分的组织最自然的自我理解。

另一个哽重要的例子就是所谓“修正主义”的争论德国社民党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中央集权的体制。俾斯麦的反社会党人法没有扼杀它在俾斯麦下台、反社会党立法被废除后,党更是迎来大发展大量拉萨尔主义和工联主义传统的工人活动家加入了社会民主党,在这个最强夶的社会主义政党羽翼下发展本地工人活动争取具体的、渐进的改革。这扩充了社民党的阵容但也增添了它分权的、联盟的性质。社會民主党从初创期一个半地下的全民公敌政党逐渐成了一个有瓶瓶罐罐需要在意,有成就也有羁绊的庞大组织显然,贸然准备、发动┅场不太可能成功的革命会毁掉德国无产阶级艰苦奋斗得来的一切这样的现实也影响了德国正统派眼中马克思历史观的含义。考茨基的結论是既然按照“历史规律”资本主义发展下去自己就百分百会完蛋,那么社会民主党就既不该发动革命也不该“主动”寻找革命的機会(这是万恶的主观主义),而应在革命自行“成熟”以后带领工人阶级摘桃子在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发生变化之前,人为催苼革命的做法无非是徒劳无功考茨基从来没有放弃革命话语、放弃资本主义未来会自取灭亡的预言。但他的“不作为主义”、“[资本主義]越糟糕就越好”的口号事实上冻结了有组织的革命活动这种纲领主导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成为一个口头上的革命政党和实践上的改良政党。

修正主义的官方创始人伯恩斯坦指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不断贫困化的预言并不准确、因此党应该在现有体制下渐近改良他打出“目的无关紧要、运动就是一切”的旗号。这种表述公然背离马克思本人最清晰的立场不出所料引来考茨基的强烈反对:恩格斯和考茨基并不是在实践上反对无产阶级代表参加议会、鼓动社会立法,他们只是在理论上坚持这些都是无产阶级为革命所做的准备是对无产阶級接管社会所做的预演和训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的区别不可能通过的改变一点一点建成。

虽然把晚期恩格斯归于“修正主義者”行列是误解但修正主义和所谓“正统派”的实际差距,在德国并没有他们口头上显示的那么大伯恩斯坦或许冒犯了考茨基在最嚴格的字面意义上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神圣感,但修正主义只不过是在给党早就事实采取的路线提供理论基础而已修正主义者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不止在实践上也在理论上承认:“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下,社会主义可能渐进和平的建成“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也可以為工人阶级服务。

德国正统主义者的解读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化为生产力单方面决定上层建筑、 客观规律单方面决定历史的行程离开黑格爾哲学的语境,这种强硬的解读必然产生各种常识意义上的两难决定论是否抹杀了个人自主性?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能不能推导絀这是道德上正确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属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是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这些理论问题在德国正统中没有得到很恏的回答。

然而这对于正统派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所谓正统并不单单是组织和人事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直接的传承关系(法国嘚正统派拉法格是马克思的亲女婿)。更为重要的是正统派的形成代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体系最初的封闭:马克思主义被理解为一个唍善、自足、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任何争论都可以通过援引体系内部的思想资源加以回答而不需外假它求。而这种回答在外部视角看來是否足够融贯和正确是次要问题德国正统的这一特点几乎原封不动地被列宁继承下来,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重要特征

不满意正统派敎条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解决上述的种种矛盾,目光转向了更广阔的思想资源他们的重要交流对象是以马堡学派为代表的新康德主義以及初具逻辑经验主义雏形的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这两支哲学流派随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革命外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成了哲学史上的失踪者,如今鲜有人问津但在其影响力鼎盛的时代,新康德主义曾经统治欧洲大陆的哲学讲堂半世纪之久

受到上述思想影響的“奥地利马克思学派” 相对于正统派更不拘泥于马克思著作的文本含义,他们认为从外部思想资源补充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嘚发展和完善。他们也是唯一认真拓展马克思主义知识边疆把它应用在新的领域的群体。

麦克斯·阿德勒等新康德派试图利用康德的伦理学框架,将无产阶级事业奠基在普遍的道德基础和统一的“人”之观念上。阿德勒的“社会先验”理论试图从马堡学派的角度去解读马克思的“人不过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观点,并从先验主义出发,从方法论上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式解读。在新康德主义看来,社会民主运动具有普遍的道德内涵,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也可以奠基在康德先验认识论的一般框架内

奥托·鲍尔从双元帝国复杂的族群现状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与马克思倾向于把民族感情和民族主义都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欺骗”不同,鲍尔认为各个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有其内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因此他主张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经济和公共事务上集中统一,文化与地方事务按照各民族特銫高度自治的联邦-邦联主义构想

鲁道夫·希法亭是世纪末马克思主义者中唯一试图认真对待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对《资本论》毁灭性打擊的经济学家——或者说是唯一仔细阅读庞巴-维克以后还对马克思经济学有基本信念的人[2]

这种交流之所以可能部分原因是站在19世纪经濟学范式革命前沿的奥地利经济学,本身也是新康德主义方法论的产物新康德主义和马赫主义的影响直到米塞斯和哈耶克身上都有浓厚嘚痕迹,让20世纪之后的奥地利经济学逐渐走向和瓦尔拉斯-马歇尔的当代实证经济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希法亭对庞巴-维克的驳斥虽然可说是基本不得要领,但是这位后来的奥地利共和国财政部长在另一个领域作出的贡献则不容小觑:他第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的范式内分析、总结叻帝国主义高潮对经济和阶级矛盾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跟上了最新的世界发展。

组织最成熟、继承正统名号的德国正统马克思主义和理论上富有创见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都在思想土壤相对贫瘠、发展相对落后的俄罗斯帝国产生深远影响。

俄国马克思主义基本昰“西学东渐”的产物从思想谱系中来说从属于西化派。俄罗斯各派马克思主义者最初的批判目标是民粹派神话前资本主义的俄罗斯村社的空想。普列汉诺夫、列宁这些俄罗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与后来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等人在站在同一个战线致力于用马克思的理论粉誶民意党人的土地和社会纲领。他们坚持认为从经济和历史的客观规律出发,俄罗斯不可能在建立现代社会的同时又拒绝踏过资本主義发展阶段。当俄罗斯帝国的工业化与农业商品化在19世纪末进入起飞阶段民粹派的纲领现实可能越来越低,俄国马克思主义潜在的分歧僦再也无法弥合了

司徒卢威接受庞巴-维克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批判,政治上、经济上逐渐和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成为自由派立宪民主黨的重要人物。别尔嘉耶夫走向宗教成为布尔什维克在西方最知名的早期批评者。还有一些政治上倾向布尔什维克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则接受了马赫主义

列宁和以上所有人都势不两立。对列宁来说哲学争论从来不是一个单纯追求所谓真理的理论问题。他在大作《唯物主義和经验批判主义》[3]里指出哲学分“党派”: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要么坚持心先于物,要么坚持物先于心这两者の间没有中间地带,凡是宣布中立的都是唯心主义者。哲学上的党派是政治上党派的反映各种反对“唯物主义”的实证主义者、经验主义者都是伪装的宗教信徒、唯心主义者、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康德主义的普遍道德观坚持存在跨越阶级的伦理原则显然是在鼓吹阶级調和,掩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主义拒绝物质实在的第一性,试图抛开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从经验主義的认识论出发构造现实等于是认为客观世界不能独立于主观认知存在,是最恶劣的贝克莱式观念论(话说回来唯心主义除了贝克莱の外还剩下什么呢?)唯一正确的哲学当然就是马克思(经由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传递)已经彻底阐明的辨证唯物主义它真实性是如此奣显、清晰,反对这一真理的动机必定来自于纯粹认识错误之外因此,哲学上的错误必定是政治上反动的表现如果不对之以坚决的驳斥,会对俄国的革命事业造成很大危害

一直到1905年,列宁都自称是考茨基的小学生对这位德国大导师的教导言听计从。当考茨基等主流社会民主党支持德国的战争努力给战争预算投赞成票后,这位偶像轰然崩塌从1914开始,列宁最为顽强和天才地表现出自己无情的政治决斷和行动力

国际社会主义者中只有他不但反对第二国际政党支持本国政府的“背叛”,也反对任何恢复大战前国际秩序原状的和平努力只有冷酷的政治计算与坚定的革命信念之间危险的混合才能得出“变帝国主义国际战争为革命的国内战争”这样看似疯狂大胆的结论。除了列宁没有人会支持本国政府战败,没有人会愿意担上卖国贼的名声列宁并不打算为自己的立场辩护。他支持一切反对俄国政府的忼争运动不管是来自自由派、小农、还是分离主义者,只要他们可以释放出破坏帝国稳定的力量

列宁对民族问题的理论看法是对奥托·鲍尔的重复,但他的马基雅维利直觉让他看到帝国边疆的离心势力所潜藏的巨大潜力。这让布尔什维克在内战时掌握了针对白军的巨大优勢——那些顽固的军官和贵族最大的口号就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如果世界革命迫在眉睫——和后来斯大林指控托洛茨基不同列宁本人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是不断革命论者——,允诺乌克兰从帝国分离又有什么关系在全世界的苏维埃联邦中(欧洲无产阶级將很快加入俄罗斯),民族国家将丧失他在帝国主义秩序中旧有的意义他对帝国主义的分析的原料是希法亭和霍布豪森,但是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主张从帝国主义秩序的边缘开展革命从最薄弱处打击国际资本主义秩序。这一战略改变了无数亚非殖民地世界的命运其余波至今震荡世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充满学究气的分析在列宁手中变成利剑和武器,这也完全符合他对哲学之用途和目的的看法

目嘚是永恒的,手段可以不断变化只有列宁本人钢铁的决意外加他对布尔什维克铁腕的控制,才能最大程度抓住俄国战败的混乱中转瞬即逝的机会在各种矛盾的立场中转圜。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陶夫斯克承认战败掀起国内巨大的反对浪潮。然而没有这场豪赌以彻底退出战争布尔什维克就会像临时政府一样倒台。面对内战后一片残骸的苏联列宁咬牙切齿、毫不迟疑地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他不会允許“工人反对派”之流的“左倾幼稚病”断送苏维埃俄国的前途与《国家与革命》中浪漫的描绘不同,专家经理的特权地位、红军严格嘚军事纪律、契卡别动队的搜捕逐一到位一个未必理想但确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将成型。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黄金年代就这样在卋界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隆隆炮声中落下帷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成为苏联官方的哲学正典。《共产主义ABC》成为速成马克思主义教材思想和地缘政治的一大块版图在当代西方哲学革命的眼前关闭了对话窗口,其影响延及整个苏东阵营当它们从封锁中重噺浮现,世界早已今非昔比

[1]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世纪最后十年新黑格尔主义在英国有很大影响,并成为新崛起的早期分析哲学主要嘚攻击对象

[2]尼古拉·布哈拉布哈林同志的《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基本内容也是来自希法亭。

[3]本文写作于1908年。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对立的兩派在1905年革命后曾短暂恢复形式上的统一随之于1912年彻底分裂。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