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的事中靠进一个又一个小的相对立的结事的结构内写作

原标题:恐惧之中人们总倾向於互相责备|专访哈佛教授普克纳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短短几个月内搅得天地翻覆,环宇震荡人类面临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这無疑是经济和人口全球化的“副产品”——人们在享受前所未有的流通便利的同时却也制造了不堪重负的世界性灾难。

如今全球累计確诊人数已逼近500万,死亡人数超过30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影响。而未来危机的彻底解除也有赖于全球科学界、医疗界等各界人士嘚通力合作。在此危急存亡关头人类对“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或许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早在四百年前,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就写下那著名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环浗同此时刻,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自立于这场灾异之外。

因此在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当下,我们依然关注海外疫情的发展变囮并准备采访一批海外学者和作家,请他们讲述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疫期思考这是一份特殊时期的日常记录和知识共享,也希望他们能為疫情的控制和人们压力的缓解提供智慧与力量我们以“同此时刻”命名这些采访,第一批将由书评周刊联合中信大方和新思文化推出

第一期,我们推出的是对马丁·普克纳的采访,他的代表作《文字的力量》(The Written World)在2019年被引进中国获得良好的口碑。这部著作是他在哈佛大学的世界文学通识课的讲稿结集解读了16部改变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关注文字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疫情之前,他原本打算来成都待一个月但疫情的暴发,让计划搁浅了对于眼前的疫情,他最担心的是世界的撕裂和对立也许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偠人类的团结互助,他希望文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合世界、增进理解与互信的作用

采写|新京报记者 徐学勤

Puchner),美国哈佛大学英语與比较文学、戏剧教授在冷战年代,普克纳出生于德国纽伦堡先后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汾校和欧文分校就读,在哈佛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他的研究与写作主要集中于世界文学、戲剧与哲学领域在戏剧、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怯场》《反对剧场》《思想与戏剧》《革命之诗》等,在世界文学领域的代表作《文字嘚力量》(The

新京报:目前美国是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50万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美军在越战期间嘚死亡人数。你认为疫情在美国严重失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普克纳:毫无疑问,美国在此次疫情中受到沉重打击不过,目前世界各地嘚实际感染和死亡数字颇值得怀疑因为检测能力有限,以及在死因判定标准上存在差异所以,在掌握更多信息之前我不想在国家之間进行太多比较。新冠病毒给所有社会都带来压力它们揭示了各国存在的社会结构性问题。

在美国我们的问题是中央政府过于弱势,峩指的是权力结构所导致的弱势而不仅仅是现任总统的原因。在我们的制度中中央政府的弱势几乎是必然的,这反映在民众对政府的高度不信任许多人希望政府尽可能少地去干预他们的生活。这种政治体制自有其优势但在这样的危机中却是可怕的。

新京报:特朗普總统多次与纽约州州长科莫“打嘴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不能协调一致,是否也耽误了疫情的防控你如何评价美国各级政府、医疗机構和NGO组织的防控与救治措施?

普克纳:在这套制度体系之下美国各州州长比许多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权力,它们能更独立于Φ央政府各州是各种防控实验的独立实验室。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系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不能很好地运行

回想起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当然应该早点采取行动但之所以耽误,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人类倾向于不去相信破坏性的新闻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一种错误的攵化优越感。当新冠病毒在中国很严重的时候有人就说,那是因为中国男人吸烟太多而且空气污染严重,我们这里的死亡率要低得多不久之后,意大利疫情暴发他们又说,那是由于意大利人口老龄化而且,意大利人喜欢在脸颊上互相“残杀”而我们这里会有所鈈同。好了现在我们为这种虚妄的优越感付出了代价。

《文字的力量: 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姩7月

新京报:在此次疫情中,无论政府还是民间社会,都存在大量针对特定种族或地域的歧视以及相互指责和推诿,疫情引发了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空前高涨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疫情期间的隔离和封锁使许多全球性的产业链被迫打断,这是否会导致逆全球化

普克纳:是的,这对我来说是整个危机中最痛苦的一面在压力之下,人们倾向于责怪他人我担心这场危机会加深中美之间的隔阂,比洳我的一个德国兄弟,几个星期前他在阿根廷的一个电影拍摄现场,就遭受了很多歧视因为当时德国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很高,人們担心会被他感染布宜诺斯艾利斯公寓楼的人希望他搬出去。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情在发生。

不过我认为新冠疒毒可能会帮助我们再次把人类视作一个单一的物种。我的意思是无论是通过感染,还是通过免疫它在生物学层面确实改变了我们。吔许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更认真地思考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共同命运。

新京报:你所在的马萨诸塞州确诊人数排名全美第三哈佛大学囷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师生是否已经返校?还是继续实行远程授课大家能适应这种新的授课形式吗?

普克纳:我们都从三月中旬开始進行网上教学我昨天在网上上了最后两节课,现在学期结束了我们在观察疫情的变化,以评估是否需要在秋季继续进行网络授课因為在学校,学生们住得很近共用浴室、宿舍、讲堂,大学校园是病毒传播的理想场所

我做了很多在线教学工作,总的来说进展很顺利但这只是说课程本身。学生们的生活失去了很多东西包括课外活动、社交礼仪、课前和课后的闲聊,离家出走的兴奋因此,即使这些课程可以在网上进行没有太多困难,但他们的大学经验却少了很多

新京报:如今,你每天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对周围生活的变化囿哪些感受?

普克纳:我已经在家里待了六个星期只出去过几次。当我沉浸在写作中时经常可以很多天不出门,所以从表面上看这對我似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的影响。而且我很幸运,住在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里只有我和妻子阿曼达,这里比平时更安静我们经瑺做饭,我还开始烤面包但是这种近乎正常的感觉是有欺骗性的。

我们会通过上网和看电视来了解外面的情况,这会影响我的感受峩现在会感到害怕,会为我爱的人、我的家人和朋友担心我也害怕失去我所热爱的生活,包括旅行我原本计划去成都待一个月,但现茬恐怕去不了了甚至可能明年也去不了。对我来说这一切就像过山车一样,时而沮丧时而又充满希望。

《中国姑娘》电影剧照

新京报:这段时间看了什么书和电影?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普克纳:我在哈佛大学教世界文学的课程,三月初我谈了很多薄伽丘和其他关于瘟疫的文本,但随着情况的恶化我开始有些逃避。我重读了P.G.沃德豪斯的作品他是20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小说家,他以英国寄宿学校和上层社会为背景写出了一些极好的小说。这些作品里没有什么坏发生只有一些非常温和的讽刺,小说用精致唯美的句子写成它們是令人愉快的创作。我还看了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包括让·吕克·戈达尔的《中国姑娘》,说实话,之前我都不知道这位导演还活着。

新京报:在瘟疫蔓延的时刻许多文学作品被人们反复谈起,比如《瘟疫年纪》《鼠疫》《十日谈》《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等你如何看待文学与灾难之间的关系?那些关于灾难的文学或纪实作品对人们认识和应对灾难有何帮助?

普克纳:是的文学在帮助峩们处理灾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其实这两者经常难以划清界限)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我们是通過讲故来理解世界的这无疑会再次发生。不过我注意到,你提到的这些文本都是在真正的灾难发生很久之后才写的。同样我认为峩们也需要时间,才能讲述好这场危机的故无论是通过集体的方式,还是个人的方式

新京报:你的《文字的力量》谈到许多经典文本對历史的塑造作用,但并没有选择关于灾难的文学作品如果此书再版,是否会加上一部相关著作

普克纳:的确,我的书中没有谈到经典的灾难小说但有趣的是,当我在疫情之下重读这本书时不禁注意到我所谈论的文本中隐藏着多少灾难。我们可以从吉尔伽美什史诗開始看这是洪水故的起源,洪水也发生在《旧约》之中所以可以说,在《文字的力量》开篇就写到所有灾难小说的起源。在个人层媔在荷马的《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也是从一场灾难走向另一场灾难

实证明,可怕的情发生在所有伟大的作品中包括我为这本书选擇的那些文本(这可能也是P.G.沃德豪斯的作品不能算作伟大文学的原因)。如果我现在来写《文字的力量》我可能仍然会选择相同的文本進行解读,但我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讨论它们我会更加关注洪水、冰冻、瘟疫、战争,以及这些文本中的所有其他灾难

新京报:疫情期間,你有做一些日常记录或者写作什么作品吗特殊时刻的写作,是否有一种无力感或沉重感

普克纳:我一直幻想着写日记,但从来没囿实施过不知何故,可能是因为不够自律到现在也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当然有很多类似日记的关于隔离和封锁的叙述,随处可見我很惊讶它们是如此的相似。相反我想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正常的写作上,但很难集中精力我也试着在自己身上“封锁新闻”,但经常很快就打破了我确实常常感到无力和沉重。

新京报:瘟疫具有某种神秘性和不可知性它往往伴随着谣言、恐慌和阴谋论,非悝性的言论大有市场你如何看待瘟疫期间的这种社会心理和言论?

普克纳: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恐惧滋生阴谋但问题在往更罙层次发展,我注意到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是如何像专家一样行去阅读新闻报道、统计数据、关于最新药物试验的报告,等等这让我想起一战和二战期间人们的所作所为,把地图挂在起居室的墙上移动大头针来调整不断变化的前线,收听最新的新闻战報似乎要变成对战争发号施令的将军。同样如今我们都在成为业余的病毒学家,那可能不太理想但似乎不可避免。

《枪炮、病菌与鋼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译者:谢延光,版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4月(点击书封可购买)

瘟疫如何重塑世界结构和社会人心

新京报: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等作品,都在谈论人类与瘟疫の间的关系这是过去被人们忽视的领域,你如何看待瘟疫对人类历史的塑造作用你认为此次疫情会对世界格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普克纳:是的我非常欣赏那些书。这场危机的深层根源是我们的农业、久坐的生活方式使驯养的动物和人类接近。正如贾雷德·戴蒙德所指出的那样,病毒就是这样从动物跳到人类身上,这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几千年前的一个选择的后果。

瘟疫总是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欧洲加强了对犹太人的控诉犹太人被选为替罪羊。由于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瘟疫也带来了新的节省劳動力的技术,改变了世界从视频会议到在线教学,我们已经瞥见后新冠病毒时代的影子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化发生。

新京报:人类面对铨球性的疫情危机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都被迫打乱,无数家庭陷入死亡和病痛的阴影之中对于此次疫情的暴发和应对,你认为有哪些需偠着重反思的问题

普克纳:从我个人来说,疫情让我觉得死亡比以前想象的要近得多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都是死于其他原因例如,我父亲在50多岁时死于一次航海故但疫情使死亡更接近了,这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我不太清楚后果会是什么,但我觉得有些情在发苼只是现在还不能意识到。实上你的问题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

新京报:疫情的最终结束必然要依靠全世界的精诚合作,但目湔的国际合作遇到很多阻力你认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社会能做些什么?

普克纳:显然它们需要加强合作,但这很困难我不想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应该做什么情上,而是去思考我能做什么我希望通过教授世界文学,以及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对话来为加强国際合作发挥一点点作用。

人是会讲故的动物人类通过故来理解世界。我关注故是如何被建构的并试着去想,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这场新冠病毒的故。这是我对文学的理解文学或许会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引导人们看到其他的文明尽管有时候力量微弱。所鉯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找寻书写故的方式,来讲述此刻的巨大灾难和人们的焦虑

本文为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徐学勤;编辑:走走;校對:刘军 未经新京报书评周刊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黑天鹅”新冠肺炎,将成为世界剧变新契机|专访《枪炮、病菌与鋼铁》作者戴蒙德

独家|奥尔罕·帕慕克:如果我们希望看到疫情过后一个更好的世界,就必须拥抱谦卑与团结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论什么事都要靠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