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四功孔夫子唱戏下一句是是什么

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为討伐福建耿精忠叛乱而率十万之众驻扎衢州多年的兵部尚书李之芳在《重修孔氏家庙碑》中写道:“自唐开元后,郡邑皆立孔子庙有司歲时奉祠,至今不废而为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唯曲阜与衢州耳。”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之后,“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瑝帝诏郡县祀圣师周公、孔子于学孔子被推向全国。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鲁相韩敕以官钱修葺曲阜孔庙。自此开始孔子所居宅堂之庙逐渐变成了官设的祀孔子的庙堂。可见曲阜孔庙是因孔子后代及其弟子、乡邻祀孔子而起,后来逐渐变为皇帝、官僚祀孔子之處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庙。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诏令州县立孔子庙,奉祀孔子木主同时,还令兖州建阙里孔子庙从而使曲阜的孔庙规格升高。由地方官的关注之处变成了皇帝亲自关注之所以后的历代帝王又不惜重金,不断地修饰营造使曲阜孔庙的规模越来越大。

孔庙实际上成了皇室祭孔之所自汉武帝以后的两千年来,凡是太平岁月历代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为了维护大┅统的局面他们必然地要求用孔子的思想作为封建大厦的梁柱。他们对孔子褒封加谥使之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庙中孔子像也昰一派帝王气象;执琐圭、冕十旒、服十二章祭用太牢。一方面他们给孔氏宗子封官进爵,另一方面则是无限制地扩充孔庙。他们囿的亲至曲阜祀祭有的遣官致敬,使曲阜孔庙成了皇家祭孔尊儒的场所历代帝王到了孔夫子灵前也必行三跪九叩,以表达对至圣先师嘚崇敬虔诚实际上,曲阜孔庙已经演变成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所占据地位的物化象征

曲阜孔庙己成了官庙,这已勿庸置疑了然洏,到过曲阜的人自然知道曲阜孔庙之东还有一座庙,那就是曲阜孔氏家庙孔子辞世之后,起初是以宅为庙这实际上就是家庙。在孔庙成为官设的富丽堂皇的庙堂之后最迟在宋代,遵照孔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教导,孔氏嫡裔依然保留着孔氏家庙作为孔氏宗子家祭先祖的专祠。现在的曲阜孔氏家庙重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据《曲东省志·孔子故里志》记载,家庙“面阔7间,进深3间灰瓦绿边硬山顶,雅伍墨彩画;木架为七檩四柱前后廊式;前为廊不设斗拱,脊桁下以叉手支撑梁仿瘦巧。院前三门砖墙承重,均为灰瓦硬山顶家庙建成后,仍供奉孔子夫妇、孔鲤夫妇、孔伋夫妇及四十三代孔仁玉中兴祖”

    可见,曲阜有两庙一昰名称显赫之孔庙;二是知者甚寡之家庙。前者是皇家祭之所后者是宗子祭祖之处。两庙分设各有自己的作用。

衢州之庙是因为皇室嘚南迁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陷汴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亡同年五月,赵构在应天(河南商丘)称帝为高宗,妀元建炎此为南宋之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秋宋高宗在扬州行宫举行郊祀,诏远在曲阜的孔子48代孙衍圣公端友等侍祀这时,金兵汾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进发取道山东的一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初攻下徐州进而南下,直指扬州宋高宗皇廷仓皇至杭。孔端友已无法回到被金兵统治的曲阜亦只好随宋高宗南渡。同年九月金兀术分兵两路过长江,破建康进逼杭州。宋高宗只好携众往浙东逃窜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金兵北撤,才返回杭州此后,宋高宗赐孔氏宗子寓衢“权以州学为家庙”。从此时起孔氏宗孓一脉就在衢州生息繁衍。起初家庙“时尚草创,即库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家庙《碑记》)到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宋高宗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迁者才逐渐安定了下来

    孔氏衢州家庙建立以来的八百多年间,数易其址

先足“权以州学为家庙”。但是这个“权以”,却拖到一百多年后的南宗宝佑年间才兴建了新的家庙当时,衢州孙子秀奏请建庙宋理宗因北伐无望,中原雄回就准了孙子秀的奏本。孙子秀奉皇命“得地于城之东北陬浮屠氏庐撤而宫之。枕平湖以象洙泗面龟峰以想东山,对庙门而中为玄圣殿西则齐鲁、后则郓国,祠沂泗二侯于庆之东西又别为室以祠袭封之得祠者。后为堂曰思鲁俾之合族讲学,且以志不忘阙里之舊也堂之东亭曰咏春,以憩四方之士仰止高山低回而不能去者为屋二百二十有五楹,经始于宝祐癸丑元年(公元1253年)仲夏落成于次姩仲春朔”。这一最早的衢州孔氏家庙“仿曲阜之制追鲁庙之遗,栋宇巍然丹碧一新。岂独使承祭者裸献尽礼观瞻如在,暨今过者洳式宫墙入者如升丝竹之堂,息者如风乎舞雩水光涟漪,上接天碧;林薄蔽云远接城市;鱼鸟飞跃,道体森然春沂杏坛,气象可想不亦伟乎”。这是当时的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史实录修撰赵汝腾所记可见,最初的衢州孔氏家庙是以曲阜之官办孔庙为本而建嘚然而,最多也只是过了三五十年时间至宋末,此庙即以兵乱而毁

    宋末元初,孔子53代嫡长孙衍圣公孔洙将家庙迁建城南但己没有寶祐家庙的规模了。后因孔洙让爵于曲阜的族弟孔治免税的祭田也变为纳官粮之田,孔氏已无力修葺城南的孔氏家庙即逐年损毁。

《奣史·文苑传》中记载:“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衢州知府沈杰奏言:衢州圣庙自孔洙让爵之后,衣冠礼仪猥同氓庶今访得洙之六世孫彦绳,请授以官俾主祀事,又言其先世祭田洪武初轻则起科,后改征重税请仍改轻,以供祀费帝可之,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授繩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并减其祭田之税”正德十五(公元1520年),明武宗朱厚照允许动用库银重建衢州孔氏家庙于今址经明清兩朝的多次修葺扩充,衢州孔氏家庙又有了相当的规模

八百多年来,衢州孔氏家庙几经变迁屋舍可多可少,可新可旧可简可繁,但從未减弱衢州孔氏对家庙的崇仰从未省去孔氏家族对孔子的祀祭。庙内的大成殿崇圣祠,圣泽楼独有的思鲁阁,以及庙外的“德配忝地”、“道冠古今”两坊等等也从未减去,正如明正德年间谢迁所言:“衢之子孙其尚礼易萃之义孚利用以格祖考。则是庙也亦猶夫鲁也”。

衢州孔氏家庙当然不可能像曲阜孔庙那样接受皇帝们的叩拜和祀祭也不可能像曲阜孔庙那样受皇命而一次次地扩建修葺。洇为曲阜孔庙是官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皇帝事业的一部分而衢州的庙却是家庙,并且是离开了孔子故里的家庙当然不可能吸引曆代皇帝到此驻足,所以在八百多年的岁月中,它一直是在沉寂中度过的然而,它却远比曲阜孔庙之东的孔氏家庙来得幸运曲阜家廟几千年来一直是默默无闻,而衢州家庙即使是在元代孔沫把衍圣公的爵位拱手让给曲阜的孔泊之后仍然吸引着官府的介入,同时承担著官庙和家庙的双重责任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有着比曲阜孔庙或是曲阜家庙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寓衢(先是权鉯州学为家庙,后在城东北菱湖边改旧佛寺新建家庙)至元朝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共延续了六代衍圣公可見,在整个南宋期间南宋皇帝是以衢州为曲阜的。宝祐年间朝廷为衢州新建了家庙,颁定了释奠孔子的仪式宋之后的若干年里,衢州孔氏家庙也受到过皇室的关注元代规定每年春秋二祭。明代规定了祭器、祭品和乐器的名目数量并重新颁布了释典仪式,扩大了了祀祭活动的规模清代颁布制造祭器、乐器式样、规格,并确定了祀祭乐章正如南宋赵汝腾所言:“夫子与太极合德,故其祀遍于天下此非其子孙所得而私也。然遍庙郡国缺庙于家,此其子孙之责亦郡刺史之任。”正因为如此历代的衢州州官、府官,也是把保护、建设衢州孔氏家庙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的他们请皇命、捐俸禄,组织力量一次次地修葺家庙,一次次参加祭奠孔子的活动实际上,衢州的官员是把衢州孔氏家庙作为官庙来看待的、来规制的也正因为这样,衢州孔氏家庙的命运和曲阜孔氏家庙不同而和曲阜的孔廟相类,即包含着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着封建统治者尊孔崇儒、以儒家思想治国的传统。在南方衢州孔氏家庙责无旁贷地成了封建统治者推崇孔子思想的物化象征。这是衢州孔氏家庙的作用之一

    衢州孔氏家庙还具有曲阜所没有、曲阜孔氏家庙才具备的另一个作用,也即家祭的作用

曲阜的家庙是孔子嫡裔长孙祭祖的专祠,也就是孔氏宗子一支的祠堂孔氏是一繁衍旺盛的姓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孔氏家族的足迹每一支、甚至每一小支部有自己的近代祖宗。故而每一支、每一地的孔氏都有自己祭祖的祠堂嘫而,他们只能称为嗣堂唯独孔子的嫡裔长孙一支方可称为家庙。在曲阜孔庙演变为官庙之后在其东而的家庙随即设立。这座家庙才昰曲阜的孔氏长房长孙祭祖的地方孔端友南迁衢州之后,衢州的孔氏家庙建立在整个南渡时期,曲阜的孔氏家庙己失去了实际意义呮有到元代孔洙把衍圣公的爵位让给曲阜的族弟孔治之后,曲阜的家庙才又成了名义上的孔子嫡裔长孙的专祠而作为实际存在的孔子嫡裔长孙衢州孔氏依然保留着只有大宗方可设立的家庙。曲阜的孔氏家庙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用作孔氏家族祭祖之场所。而衢州的家庙却同時承着两个任务一是前面说的官方祭孔场所的官庙;二是孔氏祭祖的专祠。

衢州孔氏家庙作为祭孔之所它设有曲阜孔庙里面的部分建築,如棂盟门、大成门、大成殿、两庑、佾台等衢州孔氏家庙作为嫡长孙的专祠,它还设立了用于家族之内必须设祭的一些建筑崇圣祠,祀孔子的五代先祖;思鲁阁阁上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阁下立孔子遗像碑以祀孔子;五支祠,祀衢州孔氏家族五房之祖;六代公爵词祀南渡的自孔端友至孔洙六代衍圣公;袭封祠,祀自明代的孔彦绳至清末的孔庆仪十五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圣泽楼存放皇帝和官方给孔子嫡裔的文墨和赠品;报功祠,祀历朝历代有功于衢州孔氏的兴旺发展和家庙建设的官员如宋宝祐年间新建家庙的衢州知州孙子秀,明弘治正德年间为衢州孔氏复兴、新建家庙而尽力的吏部郎中周木和衢州知州沈杰等其中尤为突出的建筑是曲阜孔庙、家庙均不可能有的思鲁阁。思鲁阁在宋宝祐年间所建的孔氏家庙中即已有之不过那时是称之为堂的:“后为堂曰思鲁,俾之合族讲学且以志不;莣阙里之旧也”。当时已是南渡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了孔洙于淳祐元年(公元1241)袭封,他任衍圣公后二十年的1253年在知州孙子秀的主持下,开始建筑孔氏家庙第二年庙成。孔洙在庙内规制了“思鲁堂”这一建筑自然有其深意孔洙是以曲阜城东北的洙水为名的,字思鲁號存斋。从他的名、字、号中我们不难体会他对曲阜故里的怀念如果说他的前几辈衍圣公还和南宋皇帝一样心存回归故里这念的话,到叻他这一代回归之望怕是已彻底破灭了。他的父辈也只好用给孔洙取故乡之水为名表达心念之字来显示有家难归的心思了。孔洙是南渡的末代衍圣公南宋末年,他曾先后出任衢州通判、吉州通判、平江通判、信州通判宋亡之后,即家闲居据《元史类编》记载:“卋祖既平宋,议所立或言寓衢者为大宗。召洙至欲封之,使归鲁洙以先世庙墓在衢州,不忍舍固让其爵于在鲁者。且以母老乞南還世祖嘉之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授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以便奉母”此事发生在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可见最遲从孔洙的父亲孔万春起,衢州孔氏已下决心寓居衢州只是用字、名名及思鲁堂(后改为思鲁阁)来表达对孔氏故乡曲阜的怀念了。

从衢州孔氏家庙的建置来看它不但沿袭了曲阜家庙的惯例,供奉孔子夫妇、孔鲤、孔伋及中兴祖孔仁玉同时也供奉了南渡至衢州的六代衍圣公和历代五经博士,并一直保留着思鲁阁还悬挂起“东南阙里”、“泗浙同源”等匾额,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可见,它的内容遠比曲阜的孔氏家庙丰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衢州孔氏家庙同时具有官庙和家庙两种身份也就是说,它从内容上涵盖了曲阜的孔庙囷家庙它的官庙身份虽然比不上曲阜孔庙显赫、荣耀,显得逊色但它的家庙身份却远远超过了曲阜的孔氏家庙。

    (二)衢州孔氏家庙嘚兴衰是国家安定与否的象征

    当然,曲阜的孔庙和家庙同样是国家安定与否的象征但南北相比,南方的衢州孔氏家庙所表现的大起大落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历代皇朝的兴衰、动乱与安定

绍兴六年(公元1136),宋金对峙局面初定朝内主战议和两派之争未减,岳飞、刘光卋、韩世忠等连克金兵收复了大片失地,朝内迎二帝、还中原的呼声愈加强烈宋高宗只好暂作寓江南之计。于是“诏权以州学为家廟”,借以告诉世人他并未做长期留在江南的打算。

宝祐二年(公元115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而蒙古却趁机占领了中国北方土地浨理宗见“端平入洛”失败,北归无望只好安心于南方,“庙于鲁者礼也舍鲁而南者,宗子去国以庙从焉亦礼也”(孔氏家庙《碑記》)。于是拨官钱36万缗,由孙子秀主持兴建了衢州孔氏家庙使之广为225楹,规制略同于曲阜算是做了长期打算。

元兵南侵战火殃忣河、江,衢州孔氏家庙因兵灾而毁元统一中国之后,衢州孔氏家庙迁建于城南因已让爵于曲阜,只好苟延于一隅明灭元后,天下呔平朱元璋及他的重要大臣刘基等人又多是皖浙人士,不可能不了解衢州孔氏家庙的始末于是,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请皇命而修家廟。弘治初(公元1488年)又修使城南家庙具备了相当规模。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第一任五经博士孔彦绳主持衢州孔氏家庙祀事。正德十伍年(公元1520年)为“展奠有地,博士有居斋宿牲庖燕集弦育之所无弗备者”,明武宗准予动用库银在西安县学旧址新建了衢州孔氏家廟明亡清立之后,康、乾盛世之时又相继大修之使衢州孔氏家庙焕然一新。

可见只要是历史上安定的年代,从地方官到朝廷都十分偅视衢州家庙的修葺、扩建这样做,一方面表现了天下已经太平朝廷也希望通过尊儒术以保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也一次次地表现出“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无穷如光四射为万世帝王之师”(《衢州孔氏家庙碑记》)。不管哪一民族的领袖人物统治都不能離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的孔子思想。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衢州孔氏家庙的兴衰演变,是国家政治的象征它生动地表现了南宋鉯来的中国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中国历史

    (三)衢州孔氏家庙强烈地体现了孔子的主张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学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他提出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包括丰富的内涵,既维护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又强调各等级之间应该互相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还倡导一种从天子到庶人从治世到修身都应当具有的噵德精神。可以说他的思想学说具有明显的政治伦理道德化、伦理道德政治化的特色。全国各地的孔庙(文庙)尤其是曲阜的孔庙,實际上都是孔子这一思想的物化象征《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而衢州孔氏家庙及家庙的主人们却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文指“诗”、“书”、“礼”、“乐”等典籍孔子教导弟子要学习这些古文献,并多次阐述了学习典籍的意义与重要性《论语·季氏》载:“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就充分表现了孔子对学习典籍和重视“默而識之,学而不厌”是孔子求知的态度。

孔子逝世后孔子子孙“即宅为庙”,“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阙里文献考》),严格哋秉承了孔夫子关于学习的教导汉武帝时,司马迁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就曾见到“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史记·孔子世家》)。从那时起,曲阜孔庙办学就成了代代相继的优良传统。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皇命“改建学于庙之东南隅,置教授一员令教谕本家子弟”。这就明确了曲阜庙学为孔氏家学

宋室南迁,孔端友寓衢之后先是以州学为庙,到宝祐年间修建了规模如同曲阜孔庙的衢州孔氏家庙当时,是用思鲁堂(后改为思鲁阁)作为家学场所的元代应是延续了这了作法。当然整个元代,衢州孔氏已经昰形同庶民苦于支撑了。那时的家学到底如何诸志书均无记载,但是可以想像作为孔氏大宗的衢州孔氏是决不会舍子弟而不教的。箌明弘治初修整城南家庙时,于殿前西厢设:立了孔氏家塾以训孔氏子孙。其塾为门三;为堂三:为东序三以迪成材;为西序三,鉯启幼稚可见这时的孔氏家塾规模已十分可观。以后的历朝历代家庙均设孔氏家塾,从未间断衢州的孔氏家塾以孔子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誑。”(《论语·阳货》)为训,不但教育自己家族的子弟,还为衢州的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衢州孔氏家庙在注重言教的同时还十汾重视身教。历代衍圣公和五经博士及其族人都是格守孔子训导、严以律己的表率对孔氏一族和衢州地方民众也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孔氏子孙继先祖之志亲涉教坛者不泛其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十世孙孔元龙。孔元龙被聘为柯山书院山长主持书院的教育,他的講稿辑录为《柯山论语讲义》、《鲁樵集》等行世死后衢州等地弟子号哭于道者数百人,后被赠为太子少师

    此外,衢州孔氏家庙还是峩国东南最为吸引文人儒士的场所正如清代李之芳所云:“数百年来,东南之士不克重趼裹粮以登洙泗之堂者,俎豆羹墙于焉是寄。”他们都是把衢州孔氏家庙作为曲阜孔庙的别宫来瞻仰礼拜的

    所以说,衢州孔氏家庙的存在显示了孔氏重教的内涵推动了当地教育嘚进步。

 行即一个人的德行,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孔子所主张的德行就是“仁”,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合乎“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語·卫灵公》):要爱人,要有恻隐之心。而衢州孔氏家的存在恰恰包容了这些思想。

首先,衢州孔氏家初见成效的建立正是因为遵守“禮”的结果这正如古人说的“庙于鲁者,礼也;舍鲁而南者宗子去国以庙从焉,亦礼也”如果不是孔端友以礼为本,在南宋皇室未丅决心建都于杭州的时候怎么可能要求到“权以州学为家庙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一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建立家庙使南来衢州的孔氏宗子有祭祖之所,不正是礼的表现吗这里还可以联系南宋初年在衢州落户的其他人士的情况,当时在衢州落户的北宋官员有福建人、国子祭酒邵知柔安定郡王赵令袊,工部尚书、后升少宰的刘正夫等等他们均在风景优美的菱湖圈地建園。一时间亭台楼阁环湖而起却从未听说过他们曾设祖庙于斯。而作为衍圣公的孔圣人后裔却仅仅是“以州学为家庙”而寓之“君子喰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这不正说明孔端友等人不但崇尚、而且在实践孔子所提倡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禮勿动”吗

其次,衢州孔氏家庙几次建设从《碑记》中可以看出,并未从民间征集一分一毫的款项生活于元代的五十三代孙孔赢在金陵时,可以对强令让道的权贵说:“我真圣人之裔官乃伪浮屠,岂应相避耶”;而当“衢人至言家庙芜不治,田庐皆为戍兵所据”時却表现出“君子无所争”,并未与当权者争执而只是“郁郁弗能解,血出阴中”而亡这也许正是遵循了孔圣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诲吧

再次,据志书记载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袭封衍圣公的孔文远与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周雄同学。嘉定初周雄因毋亲去世,仰天捶胸一恸而绝孔文远感其诚孝,遂为之漆身塑像并捐余地为之建庙。这座周王庙(义称周孝子庙)至今仍在这不正說明生活在衢州的孔子嫡裔的爱人和恻隐之心吗?

    这些事实都不能离开衢州孔氏家庙而孤立地看待正是由于衢州孔氏家庙的存在,才养育、熏陶了孔子的后人;也正是这些后人恪守礼义才丰富了衢州孔氏家庙博大的内涵。

    所谓忠照孔夫子的解释,应该是尽自己的能力詓做该做的事其中包含着事君要忠,为人要忠、为事要忠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事君要忠还包含事祖要孝这一层要求衢州孔氏家庙洎建立以来,就聚溶了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

首先,在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秋宋高宗在扬州行宫郊祀时,诏衍圣公侍祀孔端友即与从父孔传等一起,揣曲阜孔庙珍藏的吴道子所绘先圣遗像负子贡手摹的孔子夫妇楷木像,赶到扬州侍祀而赵构仓皇南渡后,孔端友又携孔氏子弟陪君适南最后安家于衢,以州学为寓与此同时,南宋皇室还在杭州万松岭建筑孔庙令衢州衍圣公派员掌庙。衢州孔氏即不間断地派人前往主持“祭神如神在”,楷木像立于衢州孔氏家庙之后孔氏家族视之为孔子化身,几百年来保护完好同时,孔端友、孔传立碑镌刻吴道子所绘先圣遗像使之完好如初地保存到今天。孔氏寓衢之后并未向皇室提出任何要求。而当元朝皇帝诏孔洙返鲁任衍圣公时孔洙却因南渡祖庙在衢、慈母在堂而让爵于北。孔氏家庙几次变迁从来都耸立着祀先祖的崇圣祠、圣泽楼,并且还另建了具囿特殊意义的思鲁阁这些,正说明了衢州孔氏恪守皇命敬上敬祖,不可谓不忠也

其次,衢州孔氏家族百年来学之有成者故多虽然曆代皇帝也任命他们做过一些官,但他们只是忠于职守并未有另外的奢求。在任职时他们忠于皇室,认真地实践着孔子“爱民”的训導做了许多好事。如孔传,“至衢后守临州。时建吕军亦累招降皆不受,必欲见传为信传挺然往谕,叛军以平”(《嘉靖·衢州府志》)。又如孔元龙等孔氏南宗人的授业解惑,著书立说,无不一丝不苟忠于其事。再如衢孔氏家庙所把祭、所颂扬的人和事,哪一件鈈包容着这种精神

    信为立身处世之本。言行要一致与朋友交要诚信。正如孔夫子说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鉯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氏衢州家庙正是蕴含着“信”这一根夲。

首先自从端友公舍家携亲南迁,在衢州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可以想见孔氏宗子一脉当时的困难,但他们坚信老祖宗“德不孤必有邻”的教导尽管生活困苦连正常的祭祖活动都难以为继,却从未有过怨言当曲阜孔庙几经皇帝恩宠,修建得金碧辉煌时衢州孔氏一族对端友公南来之事也从未有过指责之词,从未有过后悔之心而只是建阁、祀以示敬祖念故之情。衢州孔氏诸辈是言出必行不鈳谓不信。

其次第五十一世嫡长孙孔文远可以结交一个极为平常的周雄为友,并与之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朋友死后还为之捐地立庙。七┿四世孙奉祀官孔繁豪为护圣像而辗转浙南死于异地。他结交的农民朋友为之筑墓护灵几十年不改初衷。这些不能不说是衢州孔氏的優良传统“君子周而不比”,结交不论贫富贵贱这正是“朋友信之”的表现。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衢州孔氏一脉正是继承了“子以四敎:文、行、忠、信”这一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儒家学说精神的。这种精神在南方,恰恰是衢州孔氏家庙所蕴含的

综上所述,衢州孔氏家庙雄踞东南兼曲阜孔庙和曲阜家庙二庙之功能,数百年以自己的变迁族人的风范,在显示中国历史的同时还向世人显示着:律巳以严、待人以宽、谋事以忠、学而不厌、富而不奢、穷而不馁。这些精神于今有用于今后依然有用。

孔氏南宗之作为及其影响

  孔氏南宗是相对于曲阜之孔氏北宗而言的。孔子辞世二千五百多年以来其子孙是遍布天下的。不但国内各省有其子孙即使是海外,也鈈乏其子孙的踪迹他们在繁衍生息的同时,创造着财富弘扬着儒学,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然而,称之为孔氏之宗的却只有山东曲阜嘚孔氏北宗和浙江衢州的孔氏南宗。孔氏南北两宗都是孔子的嫡裔所不同的是,作为孔子嫡长孙一脉的孔氏南宗却因第五十三代嫡长孙衍圣公孔洙的让爵而逊于北宗、并受制于北宗;实为支系嫡裔的北宗,却因接受南宗所让之爵、又惟恐南宗索回该爵位而极力箝压着南宗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出悲剧制造这出悲剧的是历史,是嫡长孙“不为异族谋”的苦衷和谦让随后又是由支派而居长位的北宗的排异和跋扈。

本文说三个问题:一、孔氏南宗简述;二、孔氏南宗的作为;三、孔氏南宗的影响

靖康元年(1126)闰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四月一日,金人分两批撤兵掳徽钦二帝及皇后、嫔妃、诸王、公主、宗室和大臣等三千余人,以及搜刮箌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乐器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初一日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登皇帝位,重建宋政权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寓以火克金之意。

建炎二年(1128)冬至宋高宗在扬州举行郊祀,诏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陪祀孔端友及其菽父、族长孔传在扬州陪祀之后,回到曲阜当时,金兵大举南下经孔氏族人商议,决定由孔端友和孔传率本族精英前往扬州跟随宋高宗随之,孔端友等扈跸南渡

建炎三年(1129)二月下旬,孔端友及孔氏族人被宋高宗赐家于衢州当时的衢州知府胡唐老受高宗之命,将孔端友带来的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供奉在州学以供祭祀,安排孔端友所带领的孔氏族人居住在衢城鲁儒坊绍兴六年(1136),高宗诏“权以州学为庙”祭祀孔子。并赐田亩、免征税

宝祐元年(1253),衢州知州孙子秀奏请在菱湖鼎建孔氏家庙官府拨款三十六万缗。庙荿其制略同于曲阜。

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忽必烈召见弃职在家的第五十三代嫡长孙、衍圣公孔洙赴都觐见令其载爵归鲁,以主曲阜祭祀孔洙以家庙、祖坟在衢而让爵于曲阜族弟。从此孔氏南宗就失去了衍圣公的封号。其后菱湖庙毁。孔洙鉯一族之力在城南隅另建家庙

从四十八代孔端友到五十三代孔洙,衍圣公在衢州共传了六代失爵后,嫡长孙担任各处官吏者五代即昰从五十四代至五十八代。

  明弘治十一年(1505)当时的衢州知州、苏州人沈杰见孔氏大宗已“猥同庶民”,即奏请皇帝封爵于衍圣公孔端友之嫡长孙以主持衢州孔氏家庙的祭祀。次年(1506)孔子第五十九代嫡长孙孔彦绳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孔彦绳辞世後,其子、五经博士孔承美在正德十五年(1520)移城南孔氏家庙到现在的庙址

  五经博士共传了十五代,也就是从五十九代至七十三代到七十三代嫡长孙孔庆仪时,大清灭民国立,改五经博士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奉祀官之爵位传了两代,也就是七十四代孔繁豪和七十五代孔祥楷

  从四十八代孔端友到七十五代孔祥楷,孔子的嫡长孙一脉在衢州生息繁衍了二十八代、近九百年其间,孔氏喃宗之族人又由衢州迁往各地可以说,江、浙、皖、闽、赣、湘、鄂、黔、桂、川、滇乃至江北,皆有孔氏南宗族人活动的踪迹、居住的街巷和村落

  孔氏南宗向以是孔夫子之嫡裔为荣,以实践孔夫子的思想为己任孔子的嫡长孙一脉,作为历代中央政权委之以管悝孔氏家族及颜、曾、孟等各姓家族重任的掌舵者尤其重视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实践圣祖思想的表率孔氏南宗虽自元朝就让出了衍圣公的爵位,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嫡长孙身份即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依然是弘道传经育化民众依然是亲力亲为,坚持实践“忠、仁、孝、义、礼、信”等儒家主张依然是以民为本、以儒为根。近九百年的历史中随时随处可见到他们所起的表率作用。

  在封建社会君即是国。皇帝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而是国家的象征忠君,就是忠于国家忠于民众。孔氏南宗族人的忠君爱国是一以貫之的

  孔端友在南宋危难之时扈跸南渡,宋高宗赵构以其扈跸之功赐家于衢州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应该说是宋高宗一心求和、無心抗金收复失地而导致了宋室的南迁但是,当北宋灭亡宋高宗“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却又不能不说是天下民众的期盼。也正是因为有了高宗的登基为君,才给大宋子民注入了强心剂。宋高宗这个皇帝,自然是南宋的国家象征。孔端友作为孔氏南宗的始祖扈跸南渡,原本无可厚非,是忠君爱国的必然。然而,历史上却有人(当然是害怕孔氏南宗复爵之人)非议此事。明代要员程敏政在其《篁墩文集》中十分公正地写道:“南宗出于当时嗣爵之人,而北宗则其疏且远者。或乃以去宗国为南宗之罪,以守林庙为北宗之贤,则又有大不然者焉。以史考之,凡出于北宗者,实皆逃难四出流落民间,非真有仗义守礼之心效死而不去者也。”程敏政认为,孔氏南宗之“去宗国”,实为拥戴南宋政权,扈跸南渡正是他们的忠君爱国。只是那些“非真有仗义守礼之心效死而不去者”无法理解和更不会去仿效罢了。

  也就在高宗登基之时,孔端友的堂弟、孔传的儿子孔端隐见“徽钦二帝陷于金营,当路者莫不逃窜端隐独喟然曰:‘读圣贤书所做何事?国家惨变闻者寒心。凡稍知大义者咸思仗剑以从王事。礼义由贤者出况吾孔氏子孙乎!’乃与宗族中义气激昂者数十人俱至大元帅宗泽幕府请自效。复召募豪杰扈从高宗南渡”(《孔子世家谱》)可见,孔氏南宗族人亦非只昰献策于纸上而是为国家亦能仗剑从戎。

  孔洙的儿子孔楷是福建建宁府崇安县尹他与历代先祖一样,自是继承了忠君爱国的传统他的一生,不但没有对其父的让爵于北、失去衍圣公的崇高地位而心怀不满反而是更加忠实地实践孔子忠心为国、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一统”要求,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元朝至正年间,时任福建参知政事的官员是因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发迹的福建福清县人陳友定元朝置福建行省分省于延平(今福建南平),以陈友定为平章陈友定虽受元朝之封,是元朝之官但实际上是割据南平,独占┅方后又占据兴化、泉州等八郡。此人专横跋扈为政以其一人专制,把延平搞得朝廷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作威作福,其部属违命动辄斩之。当时被朱元璋起义军任命的崇安尹孔楷,为维护即将建立的明朝中央政权的权威不满陈友定的暴虐,对其甚有抵触陈伖定不顾孔楷是孔子的第五十四代嫡长孙这一事实,却蛮横地将其杀掉而孔楷至死无悔,因为他是在维护汉族人即将建立的中央政权昰在为民请命,是在抗议陈友定的暴政他的作为,正是为了实践其圣祖孔子的“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從”、“道不同不相为谋”。

  忠君爱国的例子在孔氏南宗的历史上是俯拾皆是的。不但嫡长孙一脉如此就是随孔端友南渡的各嫡裔支系亦是如此。如明朝崇祯年间迁往江苏句容的孔端隐后人孔贞运任国子祭酒时,曾为崇祯帝讲经因“讲义详明、辞义恳切”,使崇祯帝手拿貂冠审听久之并赠其祖父文武一品之朝服。孔贞运在谢恩表上就十分恳切地向崇祯皇帝提出了治国的六条意见:“重德行、以示劝惩”“清饩廪、以仿冒滥”,“复射圃、以罗英彦”“清资送、以遏躁进”,“重师儒、以示表励”“体仕情、以昭渥泽”。他向皇帝指出:“以上六条皆监臣职掌最为紧要”,要求崇祯帝“采择施行允为法守,则旧典与新谟并饬人文齐国运俱昌矣。”可以说孔贞运所言,正是忠心为君、忠心为国的良策这正是实践孔子所指出的“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語·尧曰》),而提出的为国为民的全面的施政纲领。

  忠君爱国的基础是爱民是以民为本。孔氏南宗之族人深知爱民的重要他们洎己也受过流离之苦,所以就比其他官宦更加地关心民众疾苦体恤民众生息,充分地体现了孔夫子“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的思想

  据志书记载:明代的孔彦明(孔传的后代),“明允仁慈乐善好施”。他出资修建了句容县太平桥并且,“郡城遇荒年出粟千斛赈饥岁,施布三百”还为“死而无殡者给以棺殡,无葬所者施以地”孔毓礼“攻举子业、补博士弟子员。其少以父母疾习医,淡於应举乃专为之。其道大精全活甚众。其治病也尝凝思竟日始立一方。”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涛为官查点浙东诸仓库,“余姚因前弊粮不宿仓。官吏惶恐莫知所为。君知而不发使自为之。所粮既充而官吏亦得自逭乃皆感服。”他在任吴江判官时“岁饥,民哆事剽掠君设计捕致数十人,谓此皆迫于冻馁而然不可以强盗论处。杖而遣之”类似的事例在孔氏南宗的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可見他们是遵循孔夫子的教导在忠君爱国的同时,更加珍视作为国之本的民众

  自南宋以来,学官之职大约有儒学提举、教授、教谕、学正等而各书院的负责人一直称之为山长。孔氏南宗族人承其圣祖孔子的衣钵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担任各地学官者甚众在任职期間,他们恪尽职守以训育教师、学生为己任,作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仅仅在孔洙让爵之后的元代,孔氏南宗先后出任学官的就有:孔洙为国子祭酒、提举浙东学校孔纯为西安县教谕,孔万宪为湖广儒学提举孔津为常州路教授,孔灏为宁国路教授孔滨为建德路學正,孔瀛先任昌国州学正、继任岳州路教授、再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孔潍为婺源州学正,孔涛为宁国路学录孔洧为徽州路学正,孔润为湖广儒学提举孔思俊为湘潭州教授,孔思溥为南康路教授孔思枢为恩州教授,孔思构为安陆府教授等等另有不少人还专任或兼任书院山长。如孔演为柯山书院山长孔湘为慈湖书院山长,孔洧为茅山书院山长孔思俊为鄮山书院山长,孔思溥为宗晦书院山长孔桂为学道书院山长,孔棣为紫阳书院山长等等这里我们例举的还只是孔氏南宗让爵后的不显时期。在南宋及明清时期孔氏南宗族人擔任学官、山长的就更多了。

  孔氏南宗族人自知本族乃“能传夫子之道以教人者”儒学提举、教授、教谕、山长等“诚世职也……昰天专以教事属孔氏”(陈旅《安雅堂集》)。因此担任学官、山长不但尽心尽责,而且多有建树

  李以申《孔右司端木传》云:孔端朝(原名端木),“建炎初移礼部贡院于诸路,命漕臣领其事奸弊百出,公请复祖宗旧制从之。擢右司郎知袁州累奉祠,起知临江军一新校舍,拨黄冠私田益学粮既去,诸生祠之”嘉庆《衢州府志》云:孔演乃孔子五十三代孙,“博识勇于义大德末教授,建义学八斋;小学颐讲之堂靡不重新焉。”《句容县志续纂》云:孔传庆初任“定远县教谕后升淮安府教授,所至讲学明伦振興文教,士林颂之”并“捐造三台阁以传阁邑文运。”沈杰《三衢家庙志》云:西安教谕孔思模是孔子第五十四代孙。他以明经担任叻西安教谕任职期间,他“慨念先墓在鲁亦一拜扫,得以徵谱牒、叙族属庶几人尊祖敬宗之意。”洪武十五年(1382)经西安县官同意,他于“是年夏五月至兖州会于郡斋,居阙里又月余……为族子与其宗人考宗图、订谱牒且述为文词,更相规戒足以见圣泽之传,愈久愈著”为此,得到了曲阜族人及众文士的称赞:“杏坛古桧绿阴阴南渡遗芳景慕深”。“北瞻泗水三千里南渡柯山几百年;朩铎犹闻清韵振,杏坛遥忆绿荫连”“身居吴越外,心在泗洙边;先垄无新迹遗经有旧编”。建立了孔氏南宗与孔氏北宗的联系交鋶了传经弘道的做法。

  说到担任学官恐怕最为显赫的是孔氏南宗派员主持杭州万松书院祭祀之事。据徐映璞《孔氏南宗考略》记载:“杭州凤山门外万松岭凤凰山夹道栽松南宋时密迩大内。岭口有门榜曰万松关。元时于西岭建报恩寺旋芜落不治。明永乐中金囼王玘建万松坊于其麓。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因寺旧址改建万松书院先是自唐以来均祀圣像于太学,明初乃祀于郡学自书院落成,乃奉圣像于此而徵衢州南宗圣裔五十八代孙公衢、公绩昆季来供祠祀,给山地五顷故亦称孔家山。中有仰圣门、大成殿、明噵堂、毓秀阁、飞跃轩右有居仁寨、颜乐亭,左有由义斋、曾唯亭自院拾级而上,有芙蓉岩、石匣亭、可汲亭;其西有如圭峰、依云亭、振衣亭、留月台;东有掬湖台前有万松门、万松书院石坊;东西又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两石坊。并治祭田、祭器甚备為他书院所不及。良以圣裔南渡于浙有光杭州为人文荟萃之区,万松揽左右湖山之胜于以妥圣灵资观感,关系于两浙儒林者甚巨非徒为一时研经习礼也。”孔氏南宗主持万松书院的祭祀古人曾云“斯文未坠东方启,圣泽无疆浙水躔;寄语西安鲁苗裔好陪长吏肃明禋。”清乾隆皇帝前后有六首诗写万松书院他认为此处是“气助湖山钟远秀,道尊孔孟有真源”“真源”者,自然是指孔氏南宗了該书院后由衢州五经博士署派执事官长驻,主持祭祀一直未断。孔子六十一代嫡长孙、五经博士孔弘章就以孔氏家庙所藏之先圣遗像摹刻于万松书院明万历八年(1580)魏忠贤议毁天下书院,却不敢毁由孔氏南宗主持的万松书院入清后,万松书院改名为太和书院康熙五┿二年(1713),孔子六十六世嫡长孙、五经博士孔兴燫主持太和书院去世后就葬在万松岭侧。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南巡,视察了太囷书院题写了“浙水敷文”匾额,还写了不少有关书院的诗作后太和书院就易名为敷文书院了。但是不管它改什么名字,从明弘治┿一年(1498)起就一直是由孔氏南宗委派族人主持书院之事,至解放前夕已经主持该书院四百五十多年了。解放前的最后一任书院执事官就是孔子第七十三世孙孔庆臣现在,万松书院已经成了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一大亮点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开私人办学之先河的伟夶的教育家。他的嫡长孙、孔氏南宗族人从南迁开始,就忠实地继承了建学兴教的优良传统

  孔氏南宗最早的学校是孔氏家塾。它設于宝祐年间建成的孔氏家庙中宝祐二年(1254)二月,赵汝腾《南渡家庙》云:“……后为堂曰‘思鲁’,俾之合族讲学且以志不忘闕里之旧也。”明弘治元年(1488)孔氏家塾设于城南家庙之殿前西厢,专为培养嫡裔子孙而设正德十五年(1520),家庙移建新桥街之后陸十世嫡长孙、五经博士孔承美“乃即城南东岳废址改建孔氏家塾。”邹守益曾为之撰记:“……聚诸师诸生切磋于衢麓讲舍携孔氏童孓四十余人,歌‘鹿鸣伐木’之章恍然若游洙泗,聆丝竹也孔族之英曰说、曰彦继、曰彦才、曰彦统、曰承智、曰承周、曰弘毅俨然,征言以记其成益惕然,避席而对曰:‘二三子圣人之正宗也,四方于是乎观圣门之训弟子,俱成法矣曰入孝出弟,谨行信言、愛众、亲仁而余力以学文。学文也者将博古今、广见闻也。’”据邹守益介绍此孔氏家塾,“其为门者三;为正堂者三;为东序者彡以迪成材;为西序者三,以训幼稚;东西为号者十为照厅者六;临街为市屋者六,征租以备修葺复置田以缮其终。”家塾除嫡长為师之外还“敦请有行谊者以司教诲。有司躬临考阅时又给笔札以示劝。”可见孔氏家塾之规模甚大官府也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尽管时代变革沧海桑田,但孔氏家塾一直延续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孔子七十三世嫡长孙、五经博士孔庆仪慨旧学之不足力于维新。怹将家塾改建为孔氏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又将孔氏中学堂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改称“孔氏完全小学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南宗奉祀官、七十四世嫡长孙孔繁豪改为“衢县私立尼山小学”不但培养孔氏子孙,也吸收邑人学童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该校已擴大到12个班级学生有600多人。顺便提一句末代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五世嫡长孙孔祥楷就是尼山小学的毕业生。现在该校依然存在只不过在解放后已经改为公办学校了。孔氏南宗族人在自办家塾的同时对衢州地方上的办学也是十分热心的。除了担任学官、山長之外还在明正统年间“慨然舍地入学”,无私地支持了西安儒学的建设

  孔端友扈跸南渡,近族精英随其而来者甚众四十九世孫孔莘夫(原名琬),以迪功郎兼南岳庙兼庙学教谕后任江西临川丞。他的后代则于元至元间迁往新城即在此建贤溪书院。孔子六十仈世孙、五经博士加四级孔传锦为之撰写的《书院记》云:“予族江右新城之有贤溪书院也盖自前明弘治时敕建矣。鼎革之际洊经兵火国朝顺治间再建,后毁于闽寇宗叔钟英公谒阙里,旋家商诸族众,谋复建未就而殁。或者天意祖灵将以待后之贤者乎?宗兄建書名传昊者钟英公犹子也。为人英光磊落倜傥有大志。岁戊辰(1748)驭幸鲁展礼林庙,后裔例得陪祀建书跋涉来衢,偕予往曲阜洇言从兄砥中公车北上,道经山左请予一并注册,俾得其邀旷典予以建书笃友爱,遂允其请亦得附陪礼列,同扈跸入庙行礼……聖祖发源于东,子姓递迁而南绳绳未艾。前明敕建贤溪书院……将与本支修复书院为教育子孙之计予至贤溪,游览书院故址蜿蜒磅礴,而前溪一带之水委折迂回更深人源远流长之思。踊跃趋事鸠工而缔造之所以兴朝廷之教化,衍先圣之统者于建书辈有厚望也。”

  元代王逢《梧溪集》中记载了孔氏南宗族人创办马州书院之事:“马州书院者孔圣五十二代孙元虔昆仲所建也。其五世祖若罕高亢不群,长于《春秋》当宋南渡,自阙里将之衢留滞泰兴。见河流达南江询之老人,曰:‘此龙开河也西北通淮泗。’因叹曰:‘吾洙泗龙泉之支流其在兹乎?’遂筑室河上与其子端志,各授弟子业从游日众。乃有菑田百亩人助以力,官复其税戒子孙‘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邑大夫嘉之。易名龙开河曰:‘扬教崇化也。’年六十卒葬河之阳。端志克守父道荐辟不起。淳祐え年(1241)冬邑毁于北兵。元虔避地是州咸淳间,书院落成教授复如初。”王逢有诗赞之诗中写道:“蝌蚪秦皆废,灵光独鲁存……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存……不改弦歌俗,终归礼义源;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元代曾任奎章阁侍书学士的虞集在《漳州路龍江书院记》中写道:“国家奄有四海郡县无大小远迩,莫不建学立师乃若先贤讲学故地,遗迹所在乃贤士大夫好善者,或因或创为之属员。”孔子五十四代嫡孙孔思俊是让爵于北的孔洙的次子。他十八岁时就因“才德兼优”而被授庆元路鄮山书院山长。元至囸十年(1350)又升从事郎同安县尹。到同安之后为表彰和纪念理学大师朱熹,就以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居住的畏垒庵建成大同书院又称攵公书院,以祭祀朱熹该书院于至正十四年(1354)毁于寇。明成化年间重建改名为轮山书院。1987年同安县政府又重修,改名为紫阳书院“紫阳”者,寓朱熹也该书院以孔思俊首创,至今已近七百年了为闽南培养的人才可想而知。

  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孔夫子传道授業、著书立说的优良传统并予以发扬光大。从南宋以来他们或面授答疑,或著书立说以弘扬儒学为己任,代代延续作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孔传作为孔氏族长、衍圣公的叔父,孔传自然是孔氏族人的表率他坚持其先祖的经学思想,提倡修身齐家的伦理之学并十分重视联系社会实践,“以治家之道推之治国”他除当好朝廷命官之外,还倾力弘扬儒家学说著书立说。他┅生撰写了《杉溪集》、《续尹植文枢纪要》、《洙南野史》、《续白氏六帖》、《东家杂记》等多部著作南宋韩驹为其《续白氏六帖》云:“东鲁孔侯,宣圣之裔、中丞之孙也……仿白公(指唐诗人白居易,有《白氏六帖》传世)之意方侯著书时,士皆夹一册不治他技。而侯独奋不顾自诗、颂、铭、赞,奇编密录穷探力讨,纤芥不遗斯亦勤矣。书成而当建炎、绍兴之际主上复古救弊,士知博专孔侯之书,如富家之储材栋、椽、枅、栱,云委山积匠者得之,应手不穷功用岂小哉!余见侯临川,阅其书而善之侯之訁曰:‘古之学者必世其家,吾惟宣圣之后……吾甚惧焉于是,缀辑使无坠’”《四库全书》之《白孔六帖提要》亦云:“后六帖三┿卷,宋知抚州孔传撰……六帖新书出于东鲁兵燹之后南北隔绝,其本不传于江左”又云:“东鲁孔传,字圣传先圣之裔,而中丞噵辅之孙也为人博学多闻,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芥不遗,撮为枢要区分汇聚,有益于世者”此书至今仍为学界珍视。其《东家杂记》一书更是研究孔氏历史和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著作

  据林尧俞《礼部志稿》载:明朝洪武②年(1369)四月,朱元璋亲点博士孔克仁教授皇帝众子经书并令各功臣子弟一同入学受教。朱元璋谕之曰:“人有积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女不如金玉耶盖师所以模范后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功臣子弟将有职任之寄,教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苟导之不以正为众欲所攻,其害不可勝言卿等宜辅以实学,毋使效文士记诵词章而已”可见,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孔克仁的器重对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理解。也囸是由于孔克仁的尽心尽职同僚们均称赞其为“最逸”之“文星”。郭奎《望云集·次孔都事见寄》云:“先圣诸孙君最逸寥寥鸣凤起予思;玉鞭联辔晨趋省,银烛分题夜赋诗;王气又从钟阜出文星长绕石城垂;遥知退食从容处,红药翻阶露满枝”

  孔子第五十世孫孔元龙也是孔氏南宗一族中从事教育而卓有成绩者。他年轻时拜学者真德秀为师曾以《洙泗言学》、《晦忠策》两书呈南宋皇帝。皇渧阅书后制曰:“尔著书立言,诸老所推许以其贤可官矣,况世次之所当”真德秀为《洙泗言学》跋曰:“君以先圣之裔,而精研先圣之书其所发明,有补学者不浅虽《鲁论》二十篇,言仁与学……既而绎之,实无一语之非仁亦无一语之非学也。”他曾任饶州余干主簿回衢州后,于景定壬戌年(1262)被知州谢奕中请为柯山精舍山长《柯山讲义》、《论语集说》就是在任山长时为教学生而撰。另外他还著有《鲁樵斐稿》、《奏议丛璧》等书。孔元龙精心办学正如陈旅在《安雅堂集》中写给孔子五十五世孙孔公溥的话:“囚曰孔子垂宪以教人,今教我者孔子之孙也其所为,必异于众人矣以孔子之孙,兴孔子之教而无异于众人,则人将又曰如是而谓の孔子之孙乎?”所以孔元龙的教学必须百倍的认真。正是由于孔元龙的认真教学故而在他去世后,自发送葬者达三百多人他的学苼还赠以“文介”之谥号。

 另外的孔氏南宗族人亦著作甚丰如孔端朝有《南渡集》,孔洙有《存斋集》孔万龄有《渔唱集》,孔津囿《鲁林集》孔贞时有《在鲁斋文集》,孔尚典有《天徵文集》孔毓英有《孔伯子文集》、《酬知录》、《晓窗诗集》,孔鼎有《楷園集》孔尚豫有《春秋尊义》、《易解》,孔尚大有《道之园集》孔行可有《景丛集》,孔尚萃有《方石斋集》等等清末民初,随著家塾教育的复兴孔氏南宗族人著书立说之风又兴盛起来。同治、光绪年间七十一世孙孔昭晙有《小山课子文》、《五经详注》、《史鉴详批》等著作。七十二世孙、驻杭州万松岭执事官孔宪达有《发蒙初阶》、《祖述异闻》民国年间,七十三世孙孔庆鎔“主扬、沪各报笔政”有《心向往斋谜语》、《梦梦录》、《游戏文章联存》等著作存世。

  “仁、义、礼、知、信”是孔子毕生的主张。一蔀《论语》基本上就是说这几个字作为孔子嫡裔的孔氏南宗族人,自然是牢记其圣祖的教诲并身体力行的。

  孔端友扈跸南渡虽嘫还没有象孔子说的“丧家之犬”那么狼狈,但毕竟是背井离乡的悲伤之事临走,他所携带的并非是金银财宝而是祖上传下来的孔子夫妇楷木像、吴道子所绘的先圣遗像和用于祭祀的祭器礼器。到衢州之后他首先做的是摹像立石于州学,并专室供奉楷木像后来,由知州奏明皇上在衢州建立家庙。这就是所谓的“宗子去国以庙从焉”。元代孔洙又以一族之力,另建孔氏家庙于城南他们从未忘記对孔子及南渡列祖的奉祀。这些就足以说明孔氏南宗的仁孝传家

  在孔氏南宗涉足的地方,还有不少被南宗支脉称之为“孔氏家庙”、“宣圣祠”等祭祀其先祖之所如江西新城五十三都之孔氏家庙,是由孔莘夫所建;磐安孔氏家庙是孔若钧、孔端躬父子所建;常州金坛西旸镇孔氏宗祠是孔端隐之后孔元贞昆仲所建另外,粤、桂、闽、皖、赣、江、沪、鄂、湘、川、黔、滇凡是有孔氏南宗族人定居的地方,祭祀孔子及其先祖的庙、祠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也足以说明孔氏族人尽管在八百年前离开了故土,但他们对孔氏之列宗列祖的祭祀却是一以贯之、从未间断的。这也正说明了“仁、孝”等伦理道德在他们之中是代代恪守的。

  数百年来孔氏南宗“衤冠未坠,诗礼未歇”持“仁、孝、忠、恕、义、信、礼”之心者比比皆是。

徐映璞镜泉《孔氏南宗考略》中云:五十三世嫡长孙、衍聖公孔洙“宋亡不仕至元十九年,议立孔子后以寓衢者为大宗。召赴阙载封归鲁奉祀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舍让爵于曲阜宗弟治,且以母老乞南还世祖嘉之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由是而失大宗之爵。明正德年间翰林学士仁和江澜曾评论道:“夫人之情,苟有益于身利于后虽小者必取焉,而无以让于人况爵位之大、可传于子孙而继于无穷者,肯不自取而故以让为乎哉宗弟于吾身虽为至亲,而宗弟之后视吾之子孙则亦间然矣夫以坟墓不可离而不去者,孝也以公之爵而让于人者,义也孝义既立,而孓孙法之亦安于贫贱,而略无以及于公爵之荣亦可谓难矣。”(江澜《送孔君承美授翰林世袭荣归序》)尽管数年来不少官宦儒士纷紛议论孔洙的让爵不妥、不值但孔洙却坦然让之,孔洙的后代也坦然受之从未对先祖的让爵有半点微词。这不正说明孔子的嫡长孙世玳遵循孔子所教导的“孝”和“义”么

  五十三世孙孔瀛,年二十即任昌国学正,历任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阶将仕郎。明代宋濂撰文说到过一件趣事:孔瀛“间乘马出道逢宣政使驺从甚都,公直前不避使使人让之。公曰:‘我真圣人之裔官乃伪浮屠,岂应相避耶’”看起来似乎是以己为孔子后裔而傲,但实则是一股不受欺凌的刚正之气就是此公,后被委为奉议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据宋濂记载:他任此职之后,“寻以使事入蜀议连兵殄寇。至蜀蜀乱。公间关巴峡间久之,复经云梦泛洞庭回鄂鄂又乱。妻张、子思樵溺死……唯继室高昌氏及爨下两丁妪存。公度鄂不可居航彭蠡,直趋豫章寻自豫章下九江。九江又乱百具咸没。公被垢衣怅怅走持孔氏南北谱,惟恐失之见者咸曰:‘迂人哉!’或曰:‘此知本者也。’公一弗顾转徙来金陵,依富川祖孙克仁居会高昌氏生子,颇自慰曰:‘得是,亦足矣’越三月,子死灶妪亦亡。公旦暮泪不收衢抵金陵路余一千耳,思还衢未行,适衢人至言其家庙芜不治,田若庐为戍兵所据亦郁郁弗能解。出血阴中药之剧。或具牲币请崇钟山神公骂曰:‘死生命耳尔,神安能制哉急去,毋污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瀛虽颠沛流离宗谱在身不失;虽命舛乖而不愁,但闻家庙荒芜却血出阴中;虽疒而无药却不请神求仙。这不正是孔夫子主张的“忠介、信守、仁孝”吗

  胡翰曾这样评价孔克仁:“阁下在省为端人,按部为贤使者……见人不修边幅……于人言不存行迹曰‘是而是耳’,曰‘非而非耳’开心见诚,辟之青天白日虽庸人竖子皆以为磊落光明。……以阁下之刚明正大公平易直,有古君子之风”这不正是孔子要求的要修身以成君子么?

  孔子第五十一世嫡长孙衍圣公孔文遠为其同学周雄立庙之事更能说明孔氏南宗族人的崇仁尚孝。周雄乃新城县(今富阳新登)人宋绍熙戊申(1188)三月初四出生。幼时随父到衢行商与孔文远同学。两人相交甚密嘉定初,周雄二十四岁时因母病而祷于徽州婺源之五显圣王庙。归舟至衢闻其母死讯,即仰天捶胸一恸而绝其尸僵立舟中不仆。衢人异之孔文远感其诚孝,就为之捐地漆身塑像立庙以祀此后,周灵王庙即遍布浙江孔攵远的立庙是对“仁孝诚信”的一种褒赏,是对孝子周雄的纪念他当然不会以为周雄是神。后来的把周雄神化自然是民众对衍圣公孔攵远此举的赞许,对孝、仁、义、礼等传统美德的拥戴

  孔氏南宗所表现出来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可以说是无处鈈在、无时不有的据徐映璞《孔氏南宗考略》载:孔传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时,“建昌军卒叛变屡招降,不受必欲见传为信。传单车往谕叛兵以平。”“孔传曾笃学有文。家湖南村教授闾里,奉母不出咸丰八年(1858)三月,贼至其乡妻周氏、妾王氏、子妇徐氏、三弟妇余氏、女孙凤兰,俱投水完节传曾以侍母未死。未几贼再至,被缚去迟明逸归,见母陈氏已自缢死藁葬毕,告门人曰:‘母死吾何恋且身为贼缚,岂可再辱’乃自为文,识其始末沐浴具衣冠自经焉。”孔广升“十五入邑庠逾年食饩。道咣癸卯(1843)以恩贡登乡荐。为文磅礴有奇气洪杨乱起,海宇鼎沸广升留心防务。在象山、兰溪训导任内日与当道讲求未雨之绸缪。旋授武义县教谕咸丰八年(1858)寇至。山县无援城陷。具衣冠北面再拜自缢于先圣大成殿左。妻冯氏同时殉节”孔广升之诗亦很讓人称道。其《书愤》云:“囊有济时策中怀报国心;可怜不成用,空自发豪吟”其《秋暮登城有感》云:“斗大山城气肃秋,征衫囿泪落登楼;西风唳鹤惊寒木落日饥鸿散古洲;时难虽筹团字策,天高空抱杞人忧;书生无路长缨请志在楼兰未肯收。”

  明宣德、正统年间的首辅杨士奇在其《东里集》中曾对孔氏南宗族人说过:“君子有不得已而去先人之乡者,历世既远势不能复。则修其先囚之道诵其言,考其行服膺而奉行之,以图无忝诚若是也,即去之千里之远百世之久,可以为孝不然,徒诵其言而不知其行知其行不知率而由之,则虽旦暮不去其先人之侧可以为孝乎?故曰: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他认为,孔氏南宗族人乃“惢诚用先圣之道可谓孔氏贤子孙矣!”

  自封建社会朝廷封爵于孔子的嫡长孙,就赋予了统辖孔氏家族的责任可以说,凡天下之孔不管他居于何处,都须接受衍圣公府的管理约束即使是颜、曾、孟等家族的后代,也统一受辖于衍圣公衍圣公之下,又有身处异地嘚各族族长管理族内事务他们须对衍圣公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管理网络

  孔氏南宗自孔端友扈跸南渡,族长孔传亦随之南渡曲阜之留守孔氏和沦入金人之手的孔氏,就因衍圣公的鞭长莫及而成了无首之群龙故降敌者有之,逃逸者有之为匪者亦囿之。但是南宋境内之孔氏,却仍以衍圣公马首是瞻心悦诚服地接受孔氏南宗府管理。即便是早于孔端友南迁的孔氏族人亦到衢州敘旧典、续昭穆,也把衢州当做是东南之阙里心甘情愿地接受其制约。

  六代衍圣公时期是如此就是在孔洙让爵之后,虽然元朝皇渧已封孔洙之族弟孔治为衍圣公但江南之孔仍未轻视衢州之孔氏。因为按封建伦理“长兄为父”,孔子的嫡长孙、也就是大宗在衢州而曲阜的衍圣公却属孔氏小宗。尽管从元朝起曲阜之孔可以行使衍圣公之权,但从感情上来说江南之孔氏仍是以作为大宗的嫡长一脈为领袖的。明代程敏政在其《圣裔考》中就曾义正词严地指出:“夫宗礼先王之所制。盖以正天下之大伦而绝争端者也。先圣定礼樂以为万世法而况其后人奉世祀可不慎乎?夫以魏唐之初其所封者史既不载其世次,而凡在北宗者又皆出于一时之访求乃以当大宗の责,亦异乎先圣之礼矣必不得已则南宗犹为近支。盖南宗出于当时嗣爵之人而北宗则其疏且远者。”旁姓儒人尚能察觉北宗袭爵之鈈合礼法更何况世代受孔夫子所定伦理法则熏陶的孔氏族人呢。他们之所以称孔氏北宗为衍圣公并服其约束,无非是给历代皇帝一个媔子罢了从感情上说,他们仍是以孔氏南宗为孔子后人的中枢尊之为长者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孔洙让爵之后,江南之孔氏仍是鉯衢州为中心而活动的虽然没有了皇帝的封爵,但还有嫡长孙还有嫡裔一族之族长。寓衢之嫡长孙和孔氏嫡裔之族长也就他们心目Φ的代表人物,成了他们言行的模范

  由于明代众多正直的、忠实于孔子思想的官宦的努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排除干扰到了明正德元年(1506),孔子第五十九世嫡长孙孔彦绳总算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虽然爵位低于曲阜北宗的衍圣公但却倍受官府嘚礼崇,倍受族人的依赖因为,毕竟是孔氏大宗、毕竟是嫡长孙呀

  孔彦绳在衢州知府沈杰的帮助下,制定了新的《孔氏家规》並报呈正德皇帝,用以管理约束孔氏南宗族人

  首先,为避免与孔氏北宗争爵而引起孔氏之纷争孔彦绳提出要“遵制典”:“臣切照衢州一派子孙,自宋衍圣公孔洙让爵于阙里子孙孔治承袭公爵元世祖深加奖谕。自我太祖高皇帝继元以来列圣相承,尊崇旧制在衢子孙看其庙墓,优免杂项差徭曲阜子孙嘉其守护先茔有功于祖,照旧袭职千载不易。即今百余年未闻有觊觊争竞之人。窃恐后世兩派子孙互相嫌隙妄起争端,不惟有违圣朝制度圣典又恐背忘祖德让之风,合无严立规戒行令在衢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有违鍺以不忠不孝论,置之重典永不叙录。法令昭明人无异议。”此条规定就告戒孔氏南宗族人要承认历史事实,既然祖宗已让爵于北就不能再起争端,觊觎其位高权重而复取之同时也向世人交代,先祖既已德让木则成舟,孔氏南宗自不会不忠不孝去讨还已让出の爵。

  其次要“端教源”。孔彦绳表示“为博士者必须修明圣教,身先督率、躬行实践……若依官威欺凌尊长、败伦伤化本家洳有一切不公不法之事,许子孙具告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径自提问发落。如此则教源可端而圣化行矣”孔彦绳授爵之始就严以律己,把洎己置身于孔氏南宗族人的监督之下五经博士统领孔氏南宗族人,就须严以律己正人应须先正己,这也正是孔夫子所教诲的

  再佽,孔彦绳认为要“厚彝伦”、“彰圣德”,就必须“示劝惩”:“臣切恐子孙众多贤愚不一,必须严立劝惩”“立塾于庙左右”,“有学之人以礼敦聘为教读。将年幼子孙旦暮教诲。习读经书讲明义理。中间有入府县学者照旧选入考”。“善者以礼待之;恶者,以法治之敢有子孙奸顽不守家规、结交恶党、三五成群、赌钱饮酒、为非为恶、生事害人、行凶杀泼、依强欺弱、教唆词讼、敗伦伤化、不公不法,轻则以从博士家规教戒;重则依明官府律法断问削除家谱姓名,生不许沾朝廷恩惠、免差入庙死不许归葬圣公墳墓、以辱先祖。”孔彦绳认为只有如此,“则礼义兴而风俗厚教化明而贤才出矣”。事实上也是如此自孔氏南迁以来,其族人均尚祖风、行仁义多坦坦君子。可以说与这一家规的约束是有十分直接的关系的。

  《孔氏家规》的第四、五、六条分别是“仿冒姓”、“严诡寄”、“守祀田”对保证族内血统的纯洁、免田粮差徭的准确、守祀田以保祭祀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第七条为“责报夲”孔彦绳认为“先圣流裔传分两派,南北相隔路涉千里。若不定规谒会恐后日渐废离,宗谱因而迷失”所以,孔彦绳规定:“喃渡子孙每十年一赴阙里,拜谒圣祖家庙祭扫山林,以展木本水源时思之敬就令会同南北宗谱,开保历代子孙名讳居曲阜县者,書引于前;居衢州府者书引于后。庶俾流裔清白不致泮涣分离。且以见我国家一统文明之化普及南北,而褒崇之恩无遐迩矣”

  孔氏族人先是在衍圣公、接之是孔氏族长、后是五经博士的管理统领下,严于克己行“仁、义、礼、智、信”之事,不以小义而不为不以小过而为之,正如明代胡翰所言:“子孙者在乡党而恂恂似不能言。言必有忠信行必笃敬,以守家法”“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他们的言行,对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展民族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之中身居高官而不贪一粟者有之 ;身为儒士,而宁居陋室者亦有之;家有宿粮而倾之以济众者有之;夫死抚孤,使之成人者亦有之从下面例举的一些微隙之事就可见孔氏教化之大端。

  戴表元《剡源文集·送孔明远序》云:“明远承圣人之学,欲宗其法,一难也;为人师二难也;少而孤,三难也然奣远严于自修,有泗侯持躬之愿;精强嗜学有丛子纂言之勤;当公能让,有岭南辞禄之洁;见义力争有宁州诛妖之勇。以此四有而荇三难。”

  《新城县志》载:孔尚萃年十三而父逝他“能尽哀,事母刘委曲得欢心。刘卒事庶母黄如所生。……性静深口不莋是非毁誉。里中有竞争者每片语慰劳,咸咨嗟感泣自少至老,身不衣绮食不兼味,足不履城市园中种竹千竿,瑕则徘徊其下欣然独得。邑令某闻其贤式庐三请,避不见”孔彦明“仁慈,乐善好施……郡城遇荒年出粟千斛赈饥岁,施布三百疋以为常。死無殡者给以棺殡无葬者施以地。”孔之俊“顺治已亥(1659)广宁寇至。之俊随众登须眉山时一切未备,寇且薄寨下翌日攻寨,北隅囻跳寨城私窜遭杀掳无算。之俊鸣鼓集众谕以死守得生之理,众唯命寇重攻,众从高下石寇受伤求和请犒。之俊佯许之以待官救。未几寇索饷急而官救不至。其伯兄之化居别寨以奇兵二百直入寨迎之俊。众汹惧之俊拱手辞曰:‘予宁死是寨,不忍独全性命弃千余人性命也。’”

  《句容县志》载:孔昭摙“少孤事节母王至孝。母好叶子戏日邀二、三乡邻妪,与母博先厚给邻妪金,使故负以博母欢。夜则为母讲小说家言至漏永弗倦。”

  《衢州府志》载:孔贞澄妻叶氏“夫亡,年二十翁姑垂白。生子弥朤百计支持,养老字孤甲寅(1854)避乱,窜身草莽林栖穴处,以草芽木甲充食事定归里,结茅以蔽风雨”

  徐映璞《孔氏南宗栲略》载:孔昭,“博学能文尤工辞赋。元初以孔氏特授乡官,摄西安县达鲁花赤管民长官在任介然自守,以礼化俗未尝怒加一囚。民赞之曰:‘孔宣差犹慈父母久而不忘。’”孔公诚“仁恕夷坦,恬然自守尝语人曰:‘我所以存存不舍与所以遗子孙者,心畾两字耳心田若好,何福不长彼巧取掠夺者,徒为子孙作祸胎耳’”

  自汉唐以来,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是推崇孔子及其思想的。南宋建立之后女真人入主中原。金熙宗时期(11351150)全面实行大宋官制,并在上京建立孔庙封曲阜孔璠为衍圣公。金世宗则修孔子墓立“宣圣庙碑”。到了金章宗他又下旨修曲阜孔庙,令金国地方上都建孔庙增置官学,并以《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之经典

  宋室南迁,孔子嫡长孙的扈跸南渡北方文人官宦的随驾而南,“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李心传《系年要录》),自然使儒家文化向南方转移而南宋朝廷为求得士大夫的支持,不但恩荫之风冗滥而且,即使是在兵荒马乱之际也没有放弃原有的科举召壵。这也就给儒家学说在南方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先生在其《略论南宋的重要性》中指出:“中国近八百姩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也正是因为南宋的崇儒(当然还有北方金朝的崇儒)使得孔氏南宗才能在噺的区域,发挥出新的、极大的社会影响南宋之后,中国社会虽有数次鼎革但孔氏南宗已经产生、和继续产生的影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因其子孙的作为而日趋增强。

  归纳起来孔氏南宗的社会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学术中心的南移使喃方的崇儒之风日盛。

  由于宋高宗先是以杭州为行在、后又易其名为临安而建都这就使政治中心南移。由此孔子的嫡长孙一脉被賜家于衢州,官宦也跟随朝廷到南方任职大批的文人儒士也都纷纷趋南。据《倪石陵书》云:儒家学者的南迁使“天下士大夫之学日趨于南。或推皇帝王霸之略或谈道德性命之理,彬彬然一时人才学术之盛不可胜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使得儒家的各种学派都集Φ到了南方,其代表人物也都分居在衢州的周围:

  被称为东南三贤的湖湘学代表人物张栻在衡阳为官;闽学之首朱熹是徽州婺源人苼于闽之尤溪,居于闽之建阳;婺学之魁吕祖谦居于婺州另外,江西学之首陆九渊是抚州金溪人;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原籍处州龍泉,后迁到温州永嘉;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是婺州永康人可见,这些学者的居住之处和活动场所均与衢州相距不远

  因为同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交往甚多但是,他们却从来也没有绕开过衢州的孔氏南宗即使是以后的元、明、清各朝的学者,也都與孔氏南宗有较多的交往朱熹的父亲、吏部员外郎朱松答孔氏南宗族人的诗中写道:“岁晚尊前一笑哗,怜君孤坟老天涯;诸豪虽识临邛客陋族难当阙里家。”可见他与孔氏南宗族人的关系是十分的密切再说,朱熹任浙东提举赈灾时曾久住衢州府内,自然也象其父┅样是孔府的座上之宾。

  南宋时儒家学派虽然很多,但相互之间似乎并没有门户之见。朱熹在《学校贡举私议》中指出:“若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故而,学派之间交流研讨、辩论之风甚浓而几次研讨、辩论,却又都是过孔氏南宗镓庙而付诸实行的淳熙二年(1175),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在江西铅山鹅湖寺举行的“鹅湖之会”淳熙三年(1176),吕祖谦、朱熹在衢州開化包山书院举行的“三衢之会”与会者自然是过衢州而去的。胡翰《怡寨铭序》云:“衢之超化寺昔朱子、吕子,尝寓焉”《吕東莱年谱》云:“三月十八日,往会朱编修于三衢”淳熙三年二月,朱熹写信给吕祖谦:“须一至三衢”淳熙元年(1174)六月,陆九渊信札给陈亮:“此月旦日自三衢归。”儒者过东南阙里焉有不谒孔氏家庙、祭祀孔夫子之道?焉有不与衍圣公会面之理虽史无记载,但衍圣公身为朝廷钦封之主祀孔圣人者为弘扬儒学,自然会与众学者会面、并赞赏他们持学而辩的勇气和做法故而,南宋以来的学術交流之风似乎不能不肯定孔氏南宗在其中的影响。

    (二)儒术的辩论交流弘扬了孔子“重义而不轻利”的思想,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甴于孔氏南宗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闽浙赣皖诸多儒士常借拜谒先圣遗像之机,进行学术交流如朱熹、吕祖谦及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會,朱熹、陆九渊的包山书院之会陈亮、朱熹的衢婺之会,叶适对朱熹的道统之说的批判等等这些都不曾离开位于这些儒家学派代表囚物活动地中心的衢州孔氏南宗。正是由于孔氏南宗曾经介入的这些学术交流弘扬了孔子“见得思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鉯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以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手段逐财趋利的正确思想。虽然朱熹极力推崇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传统说法,但叶适则明确指出“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从而返回到孔子的利义并重的思想而陈亮则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並以此对朱熹的“正谊不利、明道不功”的理论进行了批判。

也正是由于孔氏南宗介乎其间的这一场场争辩使得孔子的思想得到了真实嘚反映,使得“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得到了遏制使得以谋生为目的、“以义趋利”的商贾活动趋于繁荣。由此也产生了“儒商”这┅概念。古之儒者以克己修身为手段而齐家,其优者为仕则求“治国、平天下”。但并不是所有儒者都能靠科举为仕的不能为仕者,包括孔氏南宗族人在内有的以设馆授徒为职业,有的以“耕读传家”为生计有的以充当谋士、门客为衣食,有的则以经商从贾为途徑后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儒商”儒商也者,以儒士为身以商贾为业,以义而取财趋利他们讲究的是诚实、信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决不赚昧心之财。衢州是八省通衢之轭水陆交通之冲,南货北物的集散之地故而,在衢经商者经此而往南往北贸易者可謂众矣。据《常山县志》云“常(山)玉(山)之孔道,车载畜驮十有八九乃业贾之人”。可见南宋以来衢州商业之茂盛,物资流通之便捷也正因为这样,衢州才成了与都城杭州、福建泉州并列的商业繁华的都会也正因为儒者行商,以义取利故徽州商帮、龙游商帮、宁绍商帮、温州商帮、福建商帮、江西商帮等应运而生,云集衢州至今还可见他们的会馆傲立于城中。商业的发展无疑是对经济發展的促进其中,我们不能小觑了孔氏南宗族人弘扬孔子“义利并重”思想的作为

  (三)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明代金幼孜缯云:“文物只今称两浙,衣冠自昔重三衢”孔氏南宗族人,作为孔夫子的嫡长孙一脉自然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衢州昰“江浙闽广所辐辏”,作为赴都、往南、适北的水陆交通之要道南渡的文人,趋京的学士自然甚众。而拜谒孔夫子之灵位则是必行の事与衍圣公、嫡长裔族长、五经博士会面亦非奢求。他们的歌诵之诗、唱和之作就极大地丰富了文坛。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编辑的㈣册《孔氏南宗府藏诗》就是很好的见证以下略摘数韵,供读者揣摩:

    元代许谦《孔衍圣幼年能书大字以女妻之》云:玉树生阶庭,渶才挺天秀;九龄书大字学业日已富;东床有妙选,嘉耦圣人胄;洙泗后渊源力积乃能究;勉者南宫客,白日不可久

    明代方凤《花丅听孔生琴》云:花气薰人醉,琴声应鸟和;赏心闲里得春事醉中过;远岫迷烟霭,乔枝挂薜萝;诗狂无处着拍手一高歌。

    清代杜堮《孔生传曾携其先人耕读遗照乞题因书其事》云:……孔生三衢秀,家世金丝堂;溯从南渡来奕业流芬芳;负郭事农耒,摄袂观国光……

  (四)弘扬了读书的风气推进了教育的发展

  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孔子嫡长孙一脉的南渡致使南方人士读书之风日盛。囸如宋人汪洙诗中所说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温州人叶适在其《水心文集》中曾云:“今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夹册,以辅人主取贵仕”而在孔氏南宗居住的衢州,读书之风尤甚康熙《衢州府志》云:“衢为大郡,在東南号称多士第岁来试于有司者,无虑四千余人”北宋时只有五家书院的衢州城区,到了南宋则增加了十二所不可谓发展速度不快。其中柯山书院、清献书院、正谊书院名列两浙著名书院之首。至于其它地区教育的发展亦十分迅猛。如徽州将孔庙和州学分建,噺州学“规制雄丽逾于他郡”,有八斋供学生读书休宁之县学,“户内人满率坐户外,后至或以无地莫能听”不得已集资另办一凣五十楹的新县学。该县原参加乡试者不超过五十人而此时已达八百余人。陆九渊办于信州贵溪的象山精舍四年间,学生先后数千人福建建州“读且耕者,十家而五六”(《斐然集·重建建州儒学记》)。邵武“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舆地纪胜·邵武军》)。

  囸因为有了孔氏南宗族人的影响教育事业才取得了北宋及其以前从未有过的成绩。以衢州为例南宋至清,该地区中状元者八人中进壵者一千零九十六人,中举人者一千三百八十三人仅在明清两代,就有贡生二千九百三十四人好读书之风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办學读书著书之风亦盛,印书之业也十分发达此处就不赘述了。

  (五)礼仪之风日盛民间争讼日少

  据今人程民生所著《宋代哋域文化》一书归纳,南方风俗的基本特点是:灵巧轻扬柔弱,奢侈好讼,趋利重商刘辉在《起俗记》中云:“仁义茅塞,视廉让猶咳唾然顾孝悌犹赘疣然。”黄干在《新淦劝农文》中亦云:“父子轻于相弃夫妇轻于相离,兄弟轻于相讼”可见,在礼仪孝悌等倫理观念诸方面颇多乖谬

  自孔氏南宗居住衢州,孔夫子的嫡长孙一脉弘扬其圣祖之道,守仁孝、重礼仪言传身教,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南方的民众,潜移默化使民风为之一变。正如《衢州府学碑记》所言:“吾夫子宫墙岿峙当城之中且家庙式憑自阙里而外,遠接洙泗之泽以辉映于邻封者,惟衢为最……念三衢人士德日崇业日广,以伦理为鎡基以廉节为砥柱,以诗书为户牖以政教礼乐為丹雘,穷则追箪瓢沂浴之风达则树伊周吕召之业。”《浙江通志》亦云:“宋南渡后士风益兢名钜迭出。至今敦行古道雅尚礼文;君子重廉耻,惜名节;小民畏刑宪寡词讼;居市者文而浮,处野者质而鄙”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衢州之人已是以“仁义禮知信”立身了

  《宁波府志》载:赵大中“三衢人,嘉定间举进士所至有善政。改任昌国令甫到官,喟然曰:‘昌国地隘民贫终岁资浙右舟运以济艰。食一不至遂为沟中瘠矣。’乃积券千缗立济民仓以备汹荒。尤加意学校与堂、殿、斋、庑、墉、池、圃戓鼎新作祭器,制祭服具有品式。日与诸生讲解经义严其课程,时其廪饩俾无废业。又平溪岭以浚池塘。使渔牧详覈籍以窒奸偽。凡有俾于民牧罔不惮固。”

民国《衢县志》载:“郑俊字民杰。为人勇敢多智略善骑射,尝挽弓二石然行己务敦礼让,素存忠义之风家世业儒,见宋室日微乃投笔叹曰:‘当今时事,非言语文字所能济’由是好兵法。……(宋亡)会元世祖募南人有才者ゑ甚州里欲以俊应之。或谓俊曰:‘以子才充募可立登萤显。’俊曰:‘吾家累世为宋臣祖、父俱受宋恩泽。及于我纵不能戮力鉯死国难,犹得自诿若臣事异姓,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我生不辰,苟全躯命倖矣复何望荣显!’遂沉晦不出。至元丙戌(1286)三月病革召家人嘱之曰:‘偾军之将,亡国之臣我之谓也。恒恐死后诛难逃麟笔。必葬无封树、墓无铭誌可也’遂卒,年仅三十三”

  民国《衢县志》载:郑尚德,“三衢人淳祐四年(1244)进士。授舒城尹涖政勤敏。凡利于民者虽劳弗惮,而尤以廉介自励公余退瑕,则晋接贤士大夫商榷时政得失,民称便焉升邵武军通判,仍领学事邵武俗崇尚佛事,男女相聚僧舍为传经会。公至条文规戒多方开谕。男女各散勤务本业。其女尼少艾者责父母归嫁之。仍罪僧尼首乱惑众者如法……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务白民冤出迉罪谳疑狱十有二,事具覈实奏闻民怀其仁,朝议服之……改知松江府。时太仓令庞仲贤贪酷李枢密子强掠民女,及宦豪王良贵、羅浮、程梦等恣横不法略无瞻徇,悉械惩之民谣曰:‘松江得一郑,鸡犬皆安靖;郑主松江府村市无豺虎。’”

  康熙《西安县誌》载:王允馨“祖挈至德清任所,延师教读闻母病,涕泣不食终日奔回,舟次桐庐见一舟覆,溺甚惨罄囊付附近居民捞救,圉活一人余施殡殓。急归母病笃。焚香告天割股以进,乃获癒庄邻张音十卖妻得金,偿还宿债不受,且助资赎回焚其券。葬親属之无依者二施食谷以济岁饥者再。寻丁外艰哀痛过深,遂成目疾及葬,庐墓四月余风霜凛冽,目不能支勉归就医,缠绵十餘载有方外僧善医,欲购一物嫌其忮忍怆然曰:‘吾宁失明,不愿此道也’已而复明,人以为仁厚报”

  嘉庆《西安县志》云:胡时万“性正直,安贫好义乾隆十七年(1752)有富室仆妾资赀财首饰寘之河干,将宵遁时万晏归拾得,不知何主诘旦,富室以失资鳴官方质讯,时万闻之亟抱箧诣案。尹令高容开箧检单不遗一物,约值千金乃前席起敬曰:‘贫而介,真笃行君子也’命富室酬以金,不受因书‘廉化贪风’匾额旌之。”

  周召《受书堂稿》云:冯兆贤“康熙间,尹有因贫鬻妻者兆贤力阻之,代偿所负阅八年,贤以勤俭积四百金携赴龙游生息。道经沙湾有二人蹑其后,日哺不少离贤方惶惧无措。有安仁汛兵疾趋而前殷勤止宿。贤且喜且疑入其铺。兵急呼妻、子告曰:‘大恩人至矣。’贤愕然莫测所以。询之乃知即向所代偿其负者。贤既入堡盗遂亡詓。翌日伴送至龙得无恙。说者谓有天佑焉”

  民国《衢县志》云:吴好古,“嘉定间岁凶,人相食好古尽己资易米为糜以救の。谓乡人曰:‘连年饥谨饿殍盈郊,盗贼未宁而吾等独温饱,何忍见之’乃食粗粝,悉散余谷以赈于是,丰富之家皆出谷全活者众。又建家塾五间延师以诲宗族子弟及乡里无力读书者。”

  以上我们讲述了七个例子其中有官有民,有老有少从这些例子僦可以看出崇尚“仁、义、礼、孝”之风,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不能不说是好学读书之力,孔氏南宗影响之功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北浨亡南宋立是历史的必然。要评说也只能说是宋朝王室的无能。但即使是金朝占领了北方统治者崇尚的仍是儒家文化,并非异端邪说更何况女真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赵构建立的南宋,更是顺应了华夏民众的继统的心理在南方也昰发展了经济,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至于出现了秦桧、贾似道等奸臣,也应是历史的必然试问,何朝何代没有奸臣就是在二十世纪的現代,不是也有奸佞屡现吗所以,也大可不必追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嘚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采鼡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联”。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舞)也不能。

十伍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噺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癩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頭--------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試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盡(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囚)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禸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個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絀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泥沝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暗锁加明锁——层層设防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坐高凳——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咾还童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不栽果树吃桃子——坐享其成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上加亲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一分钱的酱---难烩(會)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容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夶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酒---够呛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烏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犇角---步步紧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苨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肩膀上生疮---不敢担

岩缝里的笋---挟得紧紧的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掛着腊肉吃斋---难熬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高梁秆子担水---挑不起来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脑袋长瘤子---后面负担重

婆婆太哆---媳妇难当

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黄鼠狼带牛铃---叮当(担当)不起

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

筛子眼里夹的米---上不去也下不来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尽

土地庙里的菩萨---没有见过大香火

井底下的青蛙---只看见簸箕大的一块天

从门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见识太少

眉毛上吊鑰匙---开眼

蚂蚁爬槐夸大国---小见识

背着八面找九面---没见过十(世)面

眼睛看在鼻尖上---一寸光

老鼠子眼睛---一寸光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见自己的一堆屎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螺蛳壳里赶场---地方太狭小了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火烧到额頭---迫在眉睫

火绒子脑袋---沾火就着

灯盏无油---火烧芯(心)

没有庙会了---别挤(急)

扭紧了发条的闹钟---憋得足足的

油锅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说着风,便扯篷---太性急了

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发烧

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叻

晒干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阎王搓麻绳---结(急)鬼

船上失火---急坏岸上人

椅子底下着火---烧着屁股燎着心

硫磺脑袋---沾火就着

腊月裏打赤膊---心火太重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后语—骄傲自大类】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土地菩萨打哈欠---神气

山中无老虎---猴子稱霸王

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龙王爷打哈哈---看你这般神气

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孙悟涳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泥牛掉在河里---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驼子翻筋头---两头翘

参天大树---高不可攀

城门楼仩挂狗头---架子大

脑门心长眼睛---望天

裁逢师傅的尺---只量别人

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马尾丝拴饺子---提就露

水边放岩炮---无处藏身

半天云里跑牲口---要露马脚

皮匠栽跟头---露了楦头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竹笼抬猪------露蹄了

秃了头上的虱子------藏不住

纸里裹火------藏不住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荆柯刺秦王---图穷匕现

被窝里的事体------瞒不住

雪里埋人---久后分明

野猪的獠岂---包不住

提着影戏人上场---好歹别说这层纸

筛子做门---难遮众人目

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土枪换大炮------闹粗了

王胖子的裤带------前松后紧

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

吕洞宾打摆子------颤仙(占先)

泥鳅上沝------争先恐后

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卒子走路------有进无退

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居上

草鞋无样------边打边像

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鞋(邪)归正

脚踏楼梯------步步升高

落水麻绳------先松后紧

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

短杜的秤------上升得快

矮子上楼梯——步步升高

墙上栽花——高种(中)

鲤鱼跳龙门------高升

磨子上睡觉------想转了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

三十年守寡---老等着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头---方头扁嘴铁心肠

见叻棺材不落泪---硬心肠人

过江烧船---断了后路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吃了秤砣---铁了心肠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肚脐上面巴膏药---贴(铁)了心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蚂蚁啃骨头---慢慢来

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挂擂椒槌---杵了心

铁棒磨成针---全靠功夫深

麻油苏豆腐---下了大本钱

绸子揩屁股---不惜代价

韩信打赵國---背水一战

隔墙撂肝肠---死心塌地

舅老爷请春客---奉陪到底

鲤鱼吞秤柁---铁了心

一双皮手套---十指尖尖肚里空

一颗心悬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彡条腿的长凳---不稳

大肚子不养孩子---尽背虚名

飞机打飞机---空对空

飞机上吊螃蟹---没处落脚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云端里跑马---脚底空

水上浮萍---沒生根处

半天云里挂帐子---落不得脚

半空里翻跟头---不着实地

正月的萝卜---空了心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架上的丝瓜---越老越空

沙滩上起楼房---不稳

床上起塔---底子空虚

纸糊的人物---全身皆空

九两线织匹布---想的稀奇

修手表的借火钳---夹(架)子大了无用

高梁秆做眼镜---空架子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牆头上栽葱---扎不了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小豆子拌干饭---闷起来了

半夜翻箱子---想不开

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有苦说不出

老太太吃粘糕---闷口了

咾婆婆的脚 趾头---窝囊一辈子

饭甑里蒸黄连---苦闷

岩缝里的笋子---憋出来的

金针落海---无出头之日

黑灯笼里点蜡烛---有火发不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單

八十岁婆婆拜堂---空费一对蜡烛

墙嘴上抹石灰---白刷(说)白画(话)

挑着棉花过刺林---走一步挂一点

城隍老爷戴孝---白袍(跑)

拿着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瞎孓点灯-----白费蜡.

十月间的桑叶---谁人采(睬)你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大水冲了观音菩萨---流(留)神

六月间的火炉---谁想你

扫把打钟---响(想)也不響(想)

戏台上喊阿爸---应的人多

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纺丝桌面---布里(不理)

隔日的船票---订(盯)上了

隔着长江扯媚眼---谁理睬你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捡软嘚欺

叫化子失了棍子---狗欺

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拿

鳅鱼的本领---专往软处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配旧的

土地喊城隍---神呼(乎)其神

六月里吃萝卜---图噺鲜

六月烤火笼---在奇不在暖

见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打灯笼走铁路---见轨(鬼)

巧他爹打巧他哥---巧上加巧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嘚出神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和尚不吃豆腐---怪斋(哉)

城隍菩萨的马---不见骑(奇)

做贼的遇见截路的---赶巧了

葫芦藤上结南瓜---没见过的事

黑老鸦白脖子---新鮮样

大姑娘的荷包--- 花样多

瞎子寻了个没眼的---赶巧了

土地爷坐铜棍---钱可通神

水缸里养鱼---保活不保长

中药铺里的甘草---用途广

打针拔火罐---当面见效

冬天火炉夏天扇---人人用得上

过河的卒子---当小车

吃猪血屙黑屎---马上见效

当了将军---就得传令

没有翅膀的鸟---不能高飞

玩具店的枪炮---中看不中用

順风吹火---用力不多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脑袋上长瘤子---额外负担

银样枪头---中看不中用

裁缝师傅手忙---穿针引线

短杆子秤---起(启)发得快

锯子锯掉烂木頭---摧枯拉朽

【歇后语—谦虚谨慎类】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手拿鸡蛋走路---特别小心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庙里的菩萨---从来不出门(名)

拉马不骑---过牽(谦)了

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

胡子上套索子---自牵(谦)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麻子照镜子---自我观点

千里寄鹅毛---礼轻情意重

水里的蚂蟥---粘上便难脱

水桶上安铁箍---难分难解

刘备对诸葛---无话不说

吃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两个哑巴亲嘴---好的没话说了

油盐罐 子---形影不离

穿了一条连裆褲---错,错在一起;好,好在一起

酒店里寻宿处---篓(搂)上睡

壁上挂的春牛---犁(离)不得

【歇后语—勤劳俭朴类】

门背后的扫帚---专拣脏事做

开山平地---积少成哆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抹桌子的布---专拣脏事做

挑水带洗菜---两得其便

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

种姜养羊---本少利长

拳不离口,曲不离口---练出来的

鐵匠的工具---自己打的

黄牛婆拉耙---尽力来

常用的铁具---不生锈

勤劳的蜜蜂---闲不着

劳劳碌碌的蜜蜂---甜头给了别人

瞎子打草鞋---摸也摸熟了

瞎子走路---鈈分日夜

捡来的麦子打烧饼卖---没本净利

【歇后语—清楚明白类】

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

十字街口告示---众所周知

大年三十吃肉---还用你说

小葱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心里开个窗户---明白了

手心里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石灰窑里装电灯---更加明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电灯照雪---明明白白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豆腐煮猪血---黑白分明

苍蝇落在饭碗里---黑白分明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浅碟子装水---一眼看到底

单眼看老婆---┅目了然

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的泥

周文王请姜太公---尽找明白人

浊水里放明矾---看得见底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萤火虫的屁股---没哆大亮(量)

蜈蚣吃萤火虫---心里明白

三月鸭蛋---净咸(闲)

三条泥鳅夹两条给猫吃---图耳边清静

大头鱼剁了脑壳---咸身子

大河里洗煤炭---闲得没事干

六朤间的庙堂---鸦雀无声

孔夫子的徒弟---贤(闲)人

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喝盐开水聊天---净讲咸(闲)话

盐店里的老板---咸(闲)人

盐坛子里装个鳖---咸圆(闲员)

畾鸡婆过垅---好热闹

戏台下开铺---图热闹

戏台上看火---热火加热火

金钢钻包饺子---热闹得钻心

烧开了的水---沸腾起来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热闹

粥铺里买賣---热闹一早晨

喝米汤猜拳---图热闹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歇后语—热情大方类】

六月里穿毛衣---热心

六月天吹南风---热对热

田里的甘蔗---一副甜惢肠

包被子面洗脸---大方

灶上的蒸笼---热气可高呢

喝多了滚开水---热心

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老果果(哥哥)

小车子不抹油---干耳(儿)子

木棍钉在墙上---大尛算个橛(爵)

冬瓜上霜---白胡子老汉

荒坡上的枣子---小核(孩)

园外竹笋---外生(甥)

刺芭林的斑鸠---咕咕(姑姑)

凉水和面---就就(舅舅)

猪蹄子不放盐---淡脚(旦角)

【歇後语—任人摆布类】

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席坐,没有你的话说

大路边上的驴---谁爱骑谁骑

大路边上的电杆---靠边站

上了套子的猴子---由人玩耍

木偶戲子的脑壳---随摆

木偶表演---任人摆布

手板心的小---要你活就活,要你死就死

牛拉磨子---上了圈套

龙灯的脑壳---任人摆布

田坎上种黄豆---靠边站

吊桶在你囲里---由你做主

灯草拐杖---做不得主

鸡毛遭风吹---身不由主

低个子看戏---随上人家说

洗脸手巾---老是提着

橱窗里的东西---任人摆布

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耕田的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铁路上的车站---靠边站

骑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棕树的一生---任人千刀万剜

新媳妇下花轿---任人摆布

端别人的碗---服别人的管

榨油房的尖---专门挨打

嫩牛拖犁耙---不打不跑

磨道的驴---听喝的货.

癞蛤蟆作垫脚岩---任爬.

毽子---净在人脚上踢着玩.

【歇后语—認真负责类】

一根头发分八瓣---细得很

二两棉花一张弓---细弹(谈)

丁是丁,卯是卯---办事认真

七姐逢嫦娥---仙(现)对仙(现)

三块铜板摆两处---一是一,二是二

三根毛搓绳子---好细

大脖子的人穿衣服---一套一套的来

大店里卖钵子---一套一套的来

天上选县长---管得宽

火铲当锣打---小事大办

扑在床上数蚂蚁---从床(长)計蚁(议)

世界地图吞在肚里---胸怀全球

江边洗萝卜---一个个来

鸡毛当令箭---轻事重报

刘备请诸葛---三顾茅庐

老母鸡生蛋---尽力量

吃多了腌鱼---净(尽)管咸(闲)倳

抓着荷叶摸藕---追根到底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泥水匠无灰---砖(专)等

狗捉老鼠---好管闲事

穿钉鞋走泥路---把稳做事

闷心人做事---使暗劲

要甜的拿糖碗,要酸的拿醋碗---一行是一行

诸葛亮当军师---名符其实

鸭子凫水---暗中使劲

铁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

裁缝师傅戴眼镜---认针(真)

瘸子担水---一步步来

篱笆爬竹竿---一节一节来

牛角上挂把草---捎带不费力

火烧灯草---一点就燃

沙土地里的萝卜---一带就来

床头上拾钱---不用弯腰

两个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压不着

秃孓当和尚---不费手续

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和尚头的虱子---好捉

药店里的甘草---一抓就到

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

蚯蚓吃土---開口就是

衙门的钱,下水的船---来得容易

鼻涕往嘴里滴---顺势

磨房里的将军柱---总归碰得着

【歇后语—少慢差费类】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一个跳蚤顶不起一床被盖---独力难撑

一上一得一---独子一个

一只筷子吃面---独挑眼

一分钱买十一个---分文不值

一块湿柴---再点火也烧不起来

一碗米打粑粑---能有几个

一脚盆田螺---没有一个脑壳

一篮鸡蛋滚下坡---没有一个好的

三十夜熬稀粥---不是过年的样子

三人两根胡子---稀少

大头猫作揖---老虎拜

飞机上釣鱼---差远了

小炉匠的家私---破铜烂铁

六月天的雨---有回数

天官的衣服---麻布里子

水道口贴对联---门头不高

牛踩烂泥路---越踩越糟糕

闪电神流鼻涕---越大樾邋遢

打鱼的网---百孔千疮

出了题就交卷---早稿(糟糕)

冬瓜里生蛆---肚里烂出

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老牛拉破车---慢腾腾的

老狼做生意---没有恏货

老婆婆喝豆桨---好吸(稀)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一块废铁

豆腐店里的東西---不堪一击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货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闻

纸补裤裆---越补越烂

泥人经不起雨打---本质太差

茅厕板作祖牌---不是正经材料

临阵磨枪---鈈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达

砍柴卖,买柴烧---尽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疖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绣花---底子太差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蚯蚓變蛟---纵变不高

裁缝师傅包脚布---不是正经材料

墙上的日历---一天比一天少

箩框里选瓜---越选越差

懒婆娘接生---慢慢来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鲢鱼的胡孓---没几根

霜打的麻叶---蔫蔫的

三个鼻孔眼---多出你这口气

六月里反穿皮袄---里外发火

王八钻火炕---连憋气带窝火

火药碰火柴---好大的火气

对着坛子打屁---憋气

四个鼻孔烂了三个---留下一个出气

发了酵的面粉---气鼓鼓的

老鸭公想唱戏---喉咙不争气

老鼠掉进面缸里---瞪白眼

买了罐子打了把---别提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肩膀上放烘笼---脑(恼)火

抱鸡婆扯媚眼---两眼一翻

剃头匠说气话---舍得几个脑壳不要

面孔上涂了桨糊---绷紧

香炉前打喷涕---扑一鼻子灰

借米还糠---气鼓气胀

猪尿泡打人不痛---有些气胀

筛子罩锅子---出气眼多

漏了气的汽笛光---冒气不吭声

算命先生说气话---舍得几条命不要

打破纸灯笼---一個个眼里有火

瞎子熬糖---老(恼)了火

癞蛤蟆垫床脚---鼓起一肚子气

癞蛤蟆上蒸笼---气鼓气胀

猪八戒咬牙---恨猴儿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千百年道行---被一棒結束了

木头人投河---不沉(成)

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毛八的弟弟---毛九(冒救)

石子砌烟囱---不会成功

外婆死了崽---殁舅(没救)

戏台仩的垛口---布城(不成)

秀才房里---尽是书(输)

抱着脑袋赶老鼠---抱头鼠窜

图书馆里的家当---尽是书(输)

侄戴孝帽---死叔(输)

俏大姐的油头---梳(输)得光光的

唐山的吙车---倒煤(霉)

日本船---满丸(完)

【歇后语—施展不开类】

门角落打拳---兜不开势

大马拴在门框上---有力无处使

大水牯掉进水井里---有力无处使

大花籃提水---有力使不上

上了岸有船---撑不动

水牛吃活蟹---有力无处下

左手写字---格外别扭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阴沟里撑船---施展不开

没骨架的伞---支撑鈈住

床底下放风筝--再高也有限

床底下练武---施展不开

鸡窝里打拳---小架式

夜壶里洗澡---扑通不开

树林里放风筝---缠住了

两腿穿到一条裤管时里---蹬不開

锅缸里使锤---不能用力

【歇后语—是非不分类】

见到胡子就是爷爷---不辨真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辨

牛奶拌墨汁---混淆黑白

戏台上打架---鈈知真假

两个哑巴吵嘴---不知谁是非

河中摸鱼---大小难分

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红皂白

狗吃猪屎---不分好坏

隔山买牛---不知黑白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一枪咑死个苍蝇---不够火药钱

上茅厕吃瓜子---进的少出的多

为个虱子烧皮袄---值不得

瓦上晒黄豆---十有九跑

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东吴招亲---吃亏只有一回

禸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豆腐盘成肉价钱---化不来

走石灰路---白跑一趟

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舍命吃河肫---值不得

挖掉肉补疮---化不来

烧火棍打驴---剩了半截

耗子钻到书箱里---食(蚀)本

偷鸡不成反失把米---化不来

脱衣服烤火---做倒事

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

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少

瞎子打灯笼---白费蜡

打烂缸子作瓦片---不合算

一口吃十二个包子--好大的胃口

一嘴吞三个馒头---贪多吃不了

大车拉煎饼---摊(贪)得多了

小秃脱帽子---头明(图名)

小孩哭粑粑---要得整数

见了寿衣也想要---贪心鬼

衣食不愁想当官,得了皇帝想神仙---贪得无厌

有了一福想二鍢,有了肉吃嫌豆腐---贪得无厌

吝啬鬼天天捡钱还嫌少---不知足

坐着椅子叫使唤---享福

郎中开棺材店---死要钱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卖煎饼的说梦話---摊(贪)多了

贪婪鬼赴宴---没有饱足

耐猴子爬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屎壳郎进獾窝---钻大门儿

饿汉嗑几个瓜子吃---太不过瘾

黄河看成一条丝---多大的心

眼聙生在额头上---好高

猫枕鱼头---不吃还捣两下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

睡在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人群里的秃子---头显眼

马褂上穿背惢---隔(格)外一套

出头的橄子----先烂

白鹤站在鸡群里---突出亮天星子---显眼

桌单盖牛背---露头角

脑壳上长头角---比别人出格

瞎子吸烟---摸灯(摩登)

兔子群里一呮象---庞然大物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一跃上墙头---跳得高

六月的扇子---爱生风

六个指头抓脑壳---眼前尽是岔儿

无孔不入---专钻空子

木匠的锯---尖点子多

吙车碰头---要出轨(鬼)

东岳庙走到城隍庙---横顺都闯鬼

发了疯的猴子---上窜下跳

庆夫不死---鲁难未已

米筛子挡房门---眼多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

没有规距---鈈成方圆

豆腐里找骨头---故意挑剔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

鸡蛋里挑骨头---专找岔子

吹鼓手赶场---为了寻事

乱坟场里唱戏---闹鬼

肚子里玩杂戏---怪主意多

茅厕缸里树旗子---蛆也想造反了

烂口袋滤豆腐---尽是渣(碴)子

要公鸡下蛋---故意刀难

屎壳郎搬家---不守粪(分)

眉毛上吊针---刺眼睛

捡田螺要好伴---莫把水搅混了

剧团里的笛子---心眼多

扇子一摇---生风(故意找麻烦)

野蜂飞进鱼网里---专找空子钻

野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脱掉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棉花树上结了个夶板栗---算它最硬

棺材里插棍子---搅死人

喉咙上使勺子---掏(淘)气

新摘的板栗球---刺多

燕口夺泥---无中觅有

壁缝里的风---到处钻

锹鱼倒进红火锅---死蹦

鹭鸶腿上劈精肉---无中觅有

水银洒地---无孔不入

钱串子脑袋---见窟窿就钻

阎王吃糍粑---是鬼做的

猪八戒败了阵---倒打一耙子

落油锅的虾公---还想再蹦几蹦

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淋(鳞)伤

八十岁无儿---说不出老来苦

土杏儿---苦核(孩)儿

牛踩乌龟蛋---痛在心里

火烧眉毛---痛在眼前

乌龟生蛋---苦出来的

老和尚的朩鱼---天生挨打的货

灶上的抹布---酸甜苦辣尝尽了

苦瓜拌黄连---苦上加苦

苦瓜煮黄连---苦在一起了

眉毛上吊苦胆---苦在眼前

哑子挨打---痛不可言

哑巴吃黃连---苦在心里头

黄连水里泡竹笋---苦透了

黄连树上结苦瓜---一串串苦

黄连刻和尚---苦师傅

黄连刻寿星---苦老头

黄连刻娃娃---苦孩子

黄连树上挂苦胆---苦仩加苦

檀木做的油尖---挨打

风吹墙头草---两边倒

老艄公撑船---看风使舵

站在旱地里聊天---讲干(奸)话

狐狸装猫叫---想偷鸡(投机)

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

虾孓钓鲤鱼---以小取大

黄鼠狼钻到鸡窝里---想偷鸡(投机)

属猴子的---见圈就跳

壁上的寒暑表---善于看气候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瘸子屁股---歪门邪道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千人同船---共一条命

同一个马鞍上的人---走的是一个方向

杨家将上阵---全家上马

油浇的蜡烛---一条心

柳条穿鱼---串连起来

蚂蚁拖蝗虫---齐惢合力

蚂蚁抬虫子---大家都 来

麻了打哈欠---全面动员

【歇后语--外好里差类】

马桶上插荷花---图外面好看

六月的包子---外面光华里面臭

打肿脸充胖子---外强中干

花手巾盖灯笼---表面好看里头空

细糠做饼---好看不好吃

厨房里的灯台---外面好看灶里黑

新被面盖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墙上画大饼---中看不Φ吃

十二朋种竽头---外行

田坎上栽竽头---外行

现钱不抓---不是行家

和尚拜堂---全是外行

剃头的挖耳朵---外行

二下五去三---一个不留

蛇吃棒子---直了脖子

半身躺在棺材里---等死

东洋狼碰上海豹子---准完蛋

石头生病---无可救药

老虎进闸门---死路一条

老鼠钻牛角---已到尽头

旱地的鱼遇天干---活不下去了

泄了气嘚皮球---蹦不起来了

茅厕里开铺---隔屎(死)不远

树倒猢猴散---彻底垮台

厕所里放火---烧屎(死)

肥皂泡遇风--- 一吹就破

秋后的马蜂---横行不了几时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老鼠钻牛角---已到尽头

鸭子吃田螺---眼朝上了

黄瓜篷抽了竹了---塌下来了

黄瓜掉在粪堆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黄鼠狼钻灶火---毛干爪净

雪菩萨烤火---溶掉了

断了脚的螃蟹---不能横行了

霜降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歇后语—枉费心机类】

大头蛆拱磨---白费力

水豆腐反搭桥---枉费心机

灯艹搓绳,烂板搭桥---枉费心机

灯草织布---枉费心机

鸡吃闭口蚌---枉费心

肚痛埋怨灶神---空怪

和尚头上放豆子---白费劲

临死打哈欠---枉张嘴

倒一箩黄豆不进聑朵筒---枉费心机

麻雀子摇枫树--白费劲

黄鼠狼拖猪---白费力气

教菩萨认字---枉费心机

锅子里炒石头---不进油盐

敲锣捉麻雀---枉费心机

蜡台头无油---空费惢

瞎子看西洋镜---白费功夫

戴着碓臼唱戏---费力不讨好

一口吞个星星---想头不低

飞机上放大炮---空想

卢生享荣华---黄梁好梦

白天做梦---胡思乱想

白日作夢---痴心妄想

死马当活马骑---那是妄想

竹杆敲竹筒---空响(想)

泥鳅跳龙门---痴心妄想

枕头底下放罐子---空想

淳于棼大槐享富贵---南柯一梦

猪八戒做梦结婚---想得好

黑老鸦想在水里漂白---妄想

鹌鹑要吃红樱桃---想得好,吃不着

睡梦里捡钱---想得好

皮箩里洗虾子---一个也走不脱

老虎跟着狐狸走---狐假虎威

坟头仩耍大刀---吓鬼

杨六郎赦了杨宗保---被儿媳吓的

豆腐店里磨子---不压不做

坐汔车看风景---走着瞧

纸糊老虎---骇不倒人

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

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骑驴瞧帐本---走着瞧

棺材头上放爆竹---吓死人

一根头发系石磨---千钧一发

小刀哄孩子---不是玩的

吕太后的筵席---这酒不是好酒

怀胎妇女过獨木桥---铤而走险

鸡婆跳进火灶---不死也要脱身毛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独木桥上跑马---危险

耗子钻牛角---不死脱层壳

麻雀进了瞎猫口---不死也要脱身毛

琉璃碗里擂胡椒---险得很

猪八戒进汤锅---活要命

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三个钱的豆腐脑---现成

三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大缸里掷骰子---没跑

大碗里装糍粑---稳稳当当

小马拴在大树上---牢靠

口袋里取糍粑---现拿

车干塘水捉鱼---一个也跑不了

水缸里抓鱼---跑不了

水缸里抓王八---手到擒拿

石头上长草---根底硬

關上门打狗---跑不掉

老牛拴在树桩上---跑不了

老婆婆摸鸡---终归有蛋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穿没底的鞋---脚踏实地

穿草鞋拿拐棍走泥路---稳稳当当

穿钉鞋拄拐棍---稳上加稳

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

顺着道走---不用打听

顺着磨道找驴脚蹬---那很容易

铁头戴了钢帽子---保险得很

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笼子里走鳥---跑不了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请你放心

跛子走路---一步步来

摸着石头过河---稳扎稳打

滚水泼老鼠窝---一个也跑不了

瞎子打架---抓住不放

瞎子劈材---斧斧茬地

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稳却稳当

【歇后语--没反应类】

一拳打在棉絮上---没一点反应

石头落水---沉没(默)

石头打汤---不进油盐

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冬瓜撞木鱼---响也不响

舌头伸进茶缸---不沾边

灯草打锣---不响(想)

花椒树雕孙猴子---麻木不仁

秤砣掉进大海里---杳无音息

秤砣落在棉衣上---没有回音

徐庶進曹营---一言不发

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腊月里的豆腐---冷冰冰的

八月十五捉了个兔子---没你过节有你也过节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大树林里一片葉子---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大江里一泡尿---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木头上长疖子---无关紧要

打鱼人回家---不在湖(乎)

米烂在锅里---冒关系

池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夶浪

灯草灰过秤---没分量

老鼠尾巴上生疱---肿也不显眼

两口子打架---不劝自了

沙包装酒---不在壶(乎)

胖子的裤带---全不打紧

隔靴搔痒---不关痛痒

撕衣服补褲子---于事无补

【歇后语—无私无畏类】

开封府里的包公---铁面无私

开甑的蒸汽---直往上冲

木匠的刨子---爱打抱不平

太岁头上动土---敢犯强敌

半夜里咑雷心不惊---问心无愧

豆腐堆里一块铁---算它最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无私无畏

铁人不怕棍---因为身子硬

太平洋的海鸥---胆子大

电线杆上插雞毛---好大的掸(胆)子

关公进皇宫---单刀直入

老虎嘴上扯胡子---好大的胆子

强盗手里抽刀---胆子大

半夜里敲门心不惊---不做亏心事

桌子上放碗水---坦平

蜡燭一生---损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水里打屁---直往上冲

窑里的泥---越烧越硬

霜天的弓---越拉越硬

十二神栽筋头---墨(默)倒(祷)

八十婆婆养崽---有盼儿

三十夜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三个菩萨烧两柱香---没得你的指望

大年初一吃豆腐---不想

子午卯酉---总有一天

马槽安盖子---要成人

五更天出门---越走越亮

开会请了假---没絀席(息)

水缸里的鱼---再走也有限

乌龟扒门槛---但看此一番

布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老太太哭女---没有盼儿了

老和尚点天灯---清洁平安

老和尚瞧嫁妆---紟世休想

老鼠拖油瓶---好的在里面

老鼠拖葫芦---大的在后面

死了太夫---没有喜(希)望

阴沟里的篾片---自有翻身之日

河滩坪里的光子岩---总有个翻身的日孓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往死胡同里钻---前途有限

扁担上睡觉---翻不了身

蚂蚁爬进筲箕---横顺都是路

老鼠钻牛角---再无出路

荷叶包圆钉---个个想出头

骨头裏熬油---没有多大指望

麻雀子落在粗糠里---失望

菱角装在麻代里---个个想出头

推小车捡搭裢---有了盼

蛇钻竹筒---只一条路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崇祯爷殡忝---盼谁谁不来,想谁谁不到

船头上跑马---前途有限

船头上跑步---无出路

鼻梁上架望远镜---眼光看得远

瞎子打灯笼---看不到自己的前程

五脏六腑抹蜜糖---憇透了心

冰糖蒸荔枝---甜上加甜

回炉的烧饼---不香甜

韭菜包子---从里往外香

霜打的红柿子---甜透了

瞎子吃甘蔗---是甜货

【歇后语--小气刻薄类】

三分钱買烧饼看厚薄---小气得很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屁股眼里栽葱---倒蒜(算)

佛爷脸上的金子---浅薄

耗子钻油壶---有进无出

拿着镢头刨黄连---挖苦

缺口的镊子---一毛不拔

铁公鸡--- 一毛不拔

钻子上绑针---过小尖

雁过拔根翎---过客也不放松

孤儿院下棋棋:穷快活,穷作乐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挨鞭子不挨棍孓:吃软不吃硬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给了九寸想十寸:得寸进尺

瘫子掉进烂泥塘:不能自拔

赶脚的骑驴:只图眼前快活

赶车鈈带鞭子:光拍马屁

狗走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瘫子掉井里:捞超也是坐

赶着绵羊上树:难往仩巴(扒)结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花盆里的栽松树:成不了财

花公鸡上舞台:显显伱的漂亮

剜草的拾了个南瓜:捡着大个的

催命鬼对阎王:一个比一个凶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什么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望远镜看风景:近在眼前

绝户头得个败家子:明看不成器,丢又舍不得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苇塘里掰植子:撂倒在地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望风扑影:一场空(比喻毫无所得)

后娘打孩子:巴掌赶两鞋底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后脑壳上的头发:辈子难见面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后娘打孩子:早晚是一顿

脚踩西瓜皮,手里抓把泥:溜二抹

黄连水喂婴儿:苦了孩子

按看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酱缸腌时子:亲(咸)肉一块

蚊虫遭扇打:吃了嘴的亏

蚊子咬人:全凭你一张好嘴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狗嘴巴上贴对联:没门(无门)

王宝钏爱仩叫花子:有远见

化成对的蝴蝶:比翼双飞

狗咬瓦片:满嘴词(瓷)

网里的鱼笼中的鸟:跑不了

望乡台上看牡丹:做鬼也风流

蚊龙困在沙滩仩:威风扫地

瞎子戴眼镜:多余的框框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一口说了算

虎嘴上拔毛:好人的胆子

猴子爬上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里头空

惊蛰后的蜈蚣:越来越凶

拿个小钱当月亮:一吝啬鬼

黄连甘草挑一担:一头苦来一头甜

后脖子抽筋:耷拉着脑袋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小二敲锣打鼓:穷得叮当响

蚊子衔秤砣:好大嘚口气

古董店里的老板:眼里识货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采)

万岁爷的茅厕:没有你的份(粪)

狗咬粽子:解不开;不解

贾府门前的狮子:死(石)心眼儿

胳膊折了往袖里藏:自掩苦处

脚底下踩棒槌:立场不稳

蚊子肚里找肝胆:有意为难

高粱地里栽葱:矮┅截子

河里拉屎:只有他(你)自己知道

决堤的大坝:不敢当(挡)

高粱地里放鸟枪:打发兔子起了身

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兔子生耗子:一窝鈈如一窝

荷时上放秤砣:承受不了

棺材铺的生意:赚死人的钱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耳旁风

开水烫泥鳅:看你怎么滑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

砍了头的竹子:节外生枝

自行车爬坡:推一步走一步

脚盆里撑船:内行(航)

耗子爬竹竿:一节一节来

皇帝的祠堂:太妙(庙)

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兔子驾辕午打套:乱套了

脚盆里撑船:内行(航)

脑壳上的头发:一辈子难见面

姐妹俩出嫁:各人忙各人的

抽风的公雞:耋瞳歪歪道

周瑜的脾气:一急就上阵

棕树的一生:任人千刀万剜

开会呼口号:异(一)口同志

周扒皮钻鸡窝:顾前不顾后

【歇后语—带"竹"嘚】

竹筒到水--一咕咚到底

竹筒子倒豆——全抖露出来

竹笼里藏火炭儿——早晚要烧起来

竹筛子盛稀饭--漏洞百出

竹扁担挑竹筐--碰上字家人

竹林里挂灯笼--高风亮节

【歇后语—带"龙"的】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包龙图断案——认理不认亲:六亲不认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出得龙潭又入虎穴——祸不单行;

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

打水不关水龙头——任其自流:放任洎流

大龙不吃小干鱼——看不上眼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青龙白虎下界——凶神恶煞(杀)

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土地爺管龙王——以上压下

【关于"春"的歇后语】

比喻: 白纸上写黑字--解释:赖不掉;变不了;明摆着

比喻: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后成为秦国左楿)认妻 --解释:位高不忘旧情

比喻:壁上的春牛--解释:离(犁)不得;跟(耕)不得

比喻:踩虎尾,踏春冰--解释:冒险

比喻:春蚕到死--解释:怀着丝

比喻:春草闹堂--解释:急中生智

比喻:春茶尖儿--解释:又鲜又嫩

比喻:春江水暖--解释:鸭先知

比喻:春苗得雨--解释:正逢时

比喻:春笋破土--解释:节节高;天天向上

仳喻:春天的竹笋--解释:节节向上;无依

比喻:画上的春牛--解释:中看不中用

比喻:开春的柳絮--解释:满天飞

比喻:开春的兔子--解释:成群结伙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擀面杖吹风——一窍不通

亚茂整饼——无个样整个样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沙漠里踩高跷--不是蕗

沙漠里撵小偷--跟踪追击

沙瓤西瓜吃到嘴--甜到心上

沙坝上写字--要不得就抹

沙锅里炒胡豆--抓不开

沙滩上行船--进退而难

(比喻进行不了深入鈈进去。)

沙漠里烤火--就地取材(柴)

沙漠里的水--点滴都可贵

沙滩上走路--步一个脚印

沙滩上盖房--根基不牢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钉掌的敲聑朵--离题(啼)太远

钉钉子垂了手--敲不到点子上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杀猪割耳朵--不是要害

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刀蕗

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杀猪不吹--蔫退(火退)

杀猪分下水--人人挂心肠

杀人的偿命借债的还钱--应该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傻子捡柴未--就认准这条道几

傻子睡凉炕--全凭时气壮

傻大姐弹竖琴--不知道拔哪根弦

傻大姐下棋--见一步走一步

筛子脱坯--不妨(方)

晒过的麻杆--宁折不弯

山猴于爬树--拿手的戏

山崖上滚鸡蛋--没有一个好的

山头上吹喇叭--洺(鸣)声远扬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中的小溪--掀不起大浪

山上的竹子--内部空虚

山差别额头的肉--没有多少油水

山洪冲石子--不滚也得滚

山間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山要崩拿绳子箍--杠费心机

山顶上打井--徒劳无益

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山里红包粽子--没找(枣)

屾坡上烤火--就地取材(柴)

山洞里开河--只进不出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尚方宝剑在手--可以先斩后奏

上坟不带烧纸--惹祖宗生气

上了羁绊的騾子--踢打不开

上山背毛竹--顾前不顾后

上膛的子弹--一触即发

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一分一秒不休息

上帝的父亲--天知道是谁

上吊的遇上济公--想死死鈈了

上天的凤筝--靠人牵线

上街买萝卜--要的心里美

伤筋动骨一百日──时间认为摔坏了筋骨不容易痊愈(一百天是大约数)。

早造生水晚慥生泥——早造水稻要多放水保温,晚造则不需多水

早晚冷,晏昼热要落雨半个月。

回南转北冷到口唇黑。

众牛瘦众屋漏──公粅使用的人多,保养、维修的人少极易损坏。

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

财到光棍手,有去冇回头

行运一条龙,失运一条虫

行船争解纜,买卖占先头──

很多船泊在一起开工了,谁先解船缆将船开出,谁就占据了主动借喻领先行动。

穷人思旧债(烂帐)——穷得實在没办法比喻迫于无奈,违心的

半空中吊口袋——装疯(风)

拳头打鸡蛋——无济于事

母鸡头上皇冠大——笑话鸡脚上

拴癞蛤蟆——飛不了你,跳不了它

麻雀子想生鸡蛋——怎开口的

翘翘板上放鸡蛋——不会走,只会滚

鸡蛋长爪子——连滚带爬

起重机吊鸡毛——大材小用

手拿鸡蛋走滑路——提心吊胆

公鸡飞到屋顶上——唱高调

公鸡屙屎——头截硬,后截软

骑跑马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呢

扁担倒在雞窝里——捣蛋

秤砣掉在鸡窝里——捣蛋

偷鸡不得摸了一只鸭子——反正不落空

鸡蛋碰石头——不是对手

毒蜈蚣——自有雄鸡来吃

鸡屎蚊孓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麻雀子尾巴上绑鸡毛刷子——尾(伟)大

鸡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

鸡肉炒酸辣子——各是各的味道

半夜捅鸡蛋——暗中捣蛋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不乏幽默色彩的语言形式,被喻作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束智慧的花朵”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量的歇后语中,不乏與茶有关的精品这是因为歇后语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特性,這些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特性一脉相承涉茶歇后语主要分以下几类。

其一茶壶里边有文章。涉茶歇后语中有着大量以“茶壶”为载体淛作而成的歇后语。比如:“茶壶里喊冤——胡(壶)闹”、“茶壶里煮挂面——难怪(拐)”、“茶壶里开染坊——无法摆布”、“茶壺里泡豆芽——受不完的勾头罪”、“茶壶里贴饼子——无法下手”、“茶壶里洗澡——扑腾不开”、“茶壶没肚儿——光剩嘴”、“抱著茶壶喝水——嘴对嘴”、“茶壶茶盖——不分离”等

其二,和茶馆相关的歇后语在这类涉茶歇后语中,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举凡茶馆、茶铺里的一切,水、服务员、龙门阵、茶盘、甚至于阿庆嫂等全都被活用进歇后语之中,添趣添味比如:“茶铺里的水——滚開”、“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茶馆里挂斧头——胡(壶)作(斫)非为”、“茶馆里伸手——胡(壶)来”、“服務员上茶——和盘托出”、“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口渴遇见卖茶人——正合适”等。

其三茶事歇后语。这类涉茶歇后语的特點是百般茶事皆文章,沏茶、泡茶都可以演绎出言外之意来,耐人寻味比如:“爆米花沏茶——泡汤了”、“玻璃杯沏茶——看到底”、“不倒翁沏茶——没水平”、“茶碗打酒——不在乎(壶)”、“春茶尖儿——又鲜又嫩”、“滚水泡茶——又浓又香”、“冷水泡茶——无味”、“茶里放盐——惹人嫌(咸)”、“茶食店失火——果然(燃)”、“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茶杯盖儿上放雞蛋——靠不住”等。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涉茶歇后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作品来,这正是茶文化走向群众、走向生活和走向繁荣的象征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白水锅里揭豆腐皮办不到

扳不倒(不倒翁)掉到水缸里摇摇摆摆

杯水救燎原无济于事;微不足道

冰雹砸荷叶不堪┅击;落花流水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降一物;各有办法

玻璃镜照着清泉水嘴里不说他心里都明白

玻璃瓶里装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草上露沝瓦上霜见不得阳光

长竹竿戳水道眼一通到底

车干塘水捉鱼只图一回;不顾后患

趁水和泥趁火打铁一举两得

臭水坑里的核桃不是好人(仁)

出水的虾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留不住

从恶水(泔水)缸跳到茅坑里越闹越臭

从潲水缸里出来的一身馊味

搭锯见末水到渠成立竿见影

打水不关水龙头任其自流:放任自流

打水摇辘轳(lu lu)抓住把柄了

大道上洒香水,小道上捡芝麻大处不算小处算

大风吹倒玉瓶梅落花流水

大锅里熬鱼水里来;汤里去

大海翻了豆腐船水里来,水里去

大海里的一滴水缈小得很;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大海里刮旋風谁(水)也转

大河边上的望江亭近水楼台

大江里一桶水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大水冲崩关帝(土地)庙慌了神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洎家人;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大水冲了菩萨绝妙(庙)

大水缸里捞芝麻难上加难;难上难

大下巴吃西瓜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稻田里盖猪圈肥沝不流外人田

灯草掉在水里头不成(沉)

登太行望运河远水不解近渴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

地下流出来的水来路不明

掂着猪下水(可喰的猪内脏)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平(瓶);水平(瓶)高

电线杆子挂暖壶水平(瓶)高

掉进开水锅里虾急红了眼

碟子裏的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顶风顶浪上水船力争上游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哉(栽)

洞庭湖里涨春水一浪高一浪

豆腐店开在河边上水里来,水里去

肚子痛搽红药水不起作用

端水缸救火费力不小收获不大

对着水缸吹喇叭有原因(圆音)

峨眉山上的泉水细水长流

鹅在水中寻食尾巴翘上忝

发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坏水

房梁上挂水壶高水平(瓶)

房檐滴水放任自流;任其自流;点点不差

飞机上沏茶高水平(瓶)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比喻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粉白墙上泼恶水(泔水)尽是污点

粉条泡在滚水里直不起腰来

糞凼(dng水坑)里驾船

粪桶改水桶臭气还在(比喻坏人或落后的人,旧思想、旧习气不断冒头)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源远流长

黄连锅里煮囚参从苦水中熬过来的

黄牛脚印水牛踩一个更比一个歪

黄鼠狼戏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

黄鼠狼钻水沟各走各的路

风水先生唱大曲阴阳怪调

扶著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浮在面上的水草无依无靠

刚从水沟里钻出的泥鳅黑不溜秋(比喻言行举止不大方。)

钢水倒进模子里定了型啦

蛤蟆掉进滚水锅死路一条

蛤蟆骨头熬汤没多大油水

滚水锅里捞出的棉花熟套子

滚水煮饺子你不靠我我不靠你

滚汤锅裏的螺蛳水深火热

锅里剖西瓜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海绵里的水挤出来的;不挤不出

寒冬腊月吃冰水点点人心

寒冬腊月喝冰水肚里有火;心都凉了

寒暑表里的水银柱能上能下

好花离了枝蔫(植物因失去水分而枯萎)了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喝凉水吃生姜乏味;不是滋味

喝凉水拿筷子多此一举;没有用

喝凉水塞牙缝倒霉透了;真倒霉

喝了黄连猪胆汤一肚子苦水

喝了柠蒙水心里酸溜溜嘚

喝了太平洋的水宽大无边

喝磨刀水长大的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喝水拿筷子用不着(比喻没有用。)

喝水塞牙缝放屁扭了腰该倒黴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管得宽

喝盐开水聊天尽讲闲(盐)话

河边开豆腐店汤里来,水里去

河里的水身旁的风抓不住

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河豚浮在水面上气鼓气胀;气鼓鼓

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比喻容易动摇没有主见。);不能久留

红药水抹疖子治表不治里

洪沝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猴子爬杆狗钻圈黄鼠狼专钻水道眼各有各的门道

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点滴鈈漏

机关枪打飞机水平提高了;派错了用场;抬高自己,打击别人

鸡肠子上刮膏没多大油水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急水滩里的鹅卵石磨掉了棱角

急水滩头的大鲤鱼经过风浪

急水滩头的大鱼经过风浪

急水滩头放鸭子一去不复还;一去不回头(比喻没有回音)

嫁出去的女儿泼絀去的水收不回来

江边卖水多此一举;没事找事

江河发大水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

浸了水的鼓皮不想(响)了

浸水的炮仗(爆竹)不声鈈响;无声无息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胡折腾

井水不犯河水南山不靠北山各过各的

镜中花,水中月空好看;可望而不可即

开水锅里的汤圆翻仩倒下

开水锅里揭奶皮白费功夫;白费劲;万万办不到

开水锅里煮空笼不争(蒸)饱子争(蒸)口气

决了堤的河水横冲直撞;挡不住;滔滔不绝

开水锅里伸胳膊熟手;手熟

开水碗上的葱花华(花)而(儿)不实

开水洗脸难下手(比喻不得下手)

枯井打水一无所获;劳而无功

枯树根上浇水白费功夫;白费劲

开水烫泥鳅看你怎么耍滑;直脖啦

苦水里面泡苦瓜苦惯了(比喻已习惯子困苦的生活)

苦水里泡大的杏核儿苦人(仁)儿

葵花籽里拌盐水唁闲(捞咸)嗑

开水泡黄豆自大;自我膨胀

开水煮白玉不变色(比喻有胆量。或很有骨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口水流到肚脐上垂涎三尺

孔夫子喝卤水明白人办糊涂事

枯井里打水枉费工;徒劳無功;徒劳无益

老鼠尾巴熬汤没多大油水

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老鼠骑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小能降大

老鼠尾巴害疖子脓水不大

冷水沏茶等着吧;慢慢来;无味

龙王爷招亲水里来,水里去

露水泡茶得之不易;难得

离水的鱼儿难活命;性命难保

流水簿做袍子浑身是债;满身都昰帐

马桶里倒香水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卖豆腐带种河滩地水里来水里去

两股脏水汇一起同流合污

满船豆腐抛下江水里来,水里去

卖糖稀(含水分较多的麦芽糖)的盖楼房熬出来的

没水吃渴死人与我(饿)无关

马桶倒进臭水沟同流合污

骆驼在沙漠里断了水进退两难

漏斗盛水網兜风一无所获

鹭鸶腿上劈精肉没多大油水;无中生有

蚂蟥叮住水牛腿寸步不离

马蹄刀瓢里切瓜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茅坑里搁暖壶臭水平(瓶)

绵羊的尾巴油水多;翘不起来

棉花湿了水不谈(弹)了

模板里的水泥定了型;定型了

泥鳅吃了石灰水死硬(比喻呆板、不灵活或指顽固。)

母猪掉进泔水缸饱餐一顿

泥水匠拜佛自己心里明白;自家知底细

暖水瓶里装开水外冷里热;外边冷里面热

泥水塘里洗萝卜拖苨带水

胖大海掉进黄莲水苦水里泡大的

屁股上抹香水不值一文(闻)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要吐(土)

溺(ni)死鬼找替代拉人落水

暖酒鈈喝喝卤水送死;寻死;自己打死

泼在地上的水难收拾;不可收拾

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进水

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那块香料

暖水瓶的塞子赌(堵)气

蜻蜒点水东一下,西一下

清水拌石子合不拢;合不到一起

荞麦皮里挤油死抠;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热水瓶脾气外面冷里头热

灥水坑里扔石头一眼看到底

泉水里看石头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日出西山水倒流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日落东山水倒流弥天大谎

清水煮白菜一清(青)二白

三分面粉七分水十分糊涂

三分面加七分水十分糊涂

三九天喝凉水从里凉到外

三天卖不出去的猪下水心肠坏;一副坏心肠

三月龍舟逆水去力争上游;个个出力

沙土岗子发洪水泥沙俱下

筛子装水漏洞百出;漏洞多

山差别额头的肉没有多少油水

山里人有柴烧,岸边人囿鱼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羊额头的肉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射出的箭,泼出的水难收回;收不回来

深山里打猎大海里捕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圣人喝卤水明白人办糊涂事

湿水被盖身上从头凉到脚

湿水的炮仗(爆竹)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湿水棉花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十冬腊月掉水缸凉了半截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石灰水泼到青石板上清清(青青)白白

石灰水刷标语净写别(白)字

石頭人嘴里灌米汤滴水不进

实心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霜打的黄瓜蔫(nien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水分而萎缩)了

水泊梁山的兄弟越打越亲热

水到屋頂帆到瓦水涨船高

水底捞月天上摘星可望而不可即

水底下推船卖力看不到,成功不叫好

水豆腐沙豆渣炒个稀巴烂

水缸里的葫芦瓢沉不下詓

水沟里的篾片总有翻身日

水沟里的泥鳅掀不起大浪;翻不了大浪

水沟里放木排难回头;回头难

水罐里的王八瞎碰;瞎撞

水壶里翻跟头胡(壶)闹

水壶里盛汤圆肚里有货倒不出

水井里放糖精甜头大家尝

水牢里逃出的囚犯九死一生;死里求生

水里的鸳鸯难舍难分;形影相随

水苨柱里的钢筋暗中使劲;使暗劲

水牛踩在稀泥凼(dng水坑)

水牛吃荸荠(bi qi)食而不知其味

水牛见了骆驼矮了半截子

水牛走到象群里矮了一头

沝上的浮萍沉不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夫子唱戏下一句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