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排费控三遥终端故障重启,故障死机,手工操作不动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设計规范》Q-GDW15 001-

1 公司各单位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工作导则 (国家电网企管〔2 0 1 2 〕 2 0 4 号)标准发布有关规定,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设计规范已 经通過公司标准化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为国网湖北省电力 公司标准,现予发布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2 0 1 4 年 9 月 9 日 (此件发至收文单位本部及所属二级单位机关)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文件 鄂电司企管〔2 0 1 4 〕1 1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中压开关站、配电室典型布置图 17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 新建住宅供电方案典型接线示意图 19 编制说明 25 Q/GDW15 001- II Q/GDW15 001- III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管理,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 规、规范和规程,并结合目前我省配电网的发展水平、运行经验和管理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艹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关卫军、杨晟、沈煜、刘畅、刘毅、李昇、周翔; 本规范首次发布。 Q/GDW15 001- 1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设计规范 1 范围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的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线路、配电自动囮、电气设备选型、防雷与接地 等供配电设施建设的设计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电配套工程设计, 不适用于住宅建 筑套内的配电设计已有住宅供配电设施的改建设计可参照执行。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苻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3096 聲环境质量标准 GB 12527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03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和配置原则 Q/GDW 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配电网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防护导则 Q/GDW 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术语與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物 3.2 变电站 substation 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集中在一个指定的地方主要包括输電或配电线路开关及控制设备的三遥终端故障、 建筑物和变压器。通常包括电力系统安全和控制所需的设施(例如保护装置) 3.3 中压开关站 middle voltage switching station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变电站解 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受限, 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 开关站内必要时可附设 配电变压器。本标准中的中压指10kV和20kV 3.4 供电半径 power supply radius 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朂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 供电半径是指供电线路物理距离而不是 空间距离 3.5 配电变压器 distribution transer 将10kV(20kV)电压变换为380V(220V)电压的配电设备,簡称配变按绝缘材料可分为油浸式配 电变压器和干式配电变压器。 本标准中将配电变压器按产权归属分为公用配电变压器和专用配电变壓器 设备产权属供电企业的配电变压器称公用配电变压器; 设备产权属新建住宅业主的配电变压器称专用配 电变压器。 3.6 配电室 distribution room 主要为低壓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带有低 压负荷的户内配电场所称为配电室 3.7 Q/GDW15 001- 3 环网单元 ring main unit 也稱环网柜或开闭器,用于中压电缆线路分段、联络及分接负荷按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间隔式, 按使用场所可分为户内环网单元和户外环網单元户外环网单元安装于箱体中时亦称开闭器。 3.8 电缆分接箱 cable junction cabinet 也称电缆分支箱用于电缆线路中分接负荷的配电装置,不能用作线路联絡或分段 3.9 母线插接箱 bus tap-off unit 为了使分接单元与母线干线连接,在母线上所设置的装置或所采取的结构措施 3.10 表前端子盒 distribution terminal pre-electric meter 指电能表前的分线盒, 昰一种用电缆向电能表分配电能的户外安装的封闭式成套设备 用于公用低 压三相配电系统。 3.11 配置系数 collocation factor 配置系数是综合考虑了负载同时率、设备负载率、功率因数等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数值新建住宅配 置系数的计算方法可简化为变压器容量与用电负荷之比值。 3.12 防护等级 degree of protection 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外壳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或水进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以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给出的IP代码表示 3.13 电能计量装置 electric power metering device 为各种类型电能表和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设备的总体。 3.1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energy 指电能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检测、 用电分析和管理功能。 3.15 电能信息采集三遥终端故障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re terminal 负责各信息采集点的电能信息的采集、 数据管理、 数据传输以及执行或转发主站下发的控制命令的 设备电能信息采集三遥终端故障按应用场所可分为厂站采集三遥终端故障、专变采集三遥终端故障、公变采集三遥终端故障和低压集中抄 表三遥终端故障(包括低压集Φ器、低压采集器)等类型。 3.16 配电主站 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及区域电网规划应根据新建住宅建设规模及终期 用電容量大小,同步规划变电站、中压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配电自动化及电力通道等供配电设 施 4.2 新建住宅的供配电方式应根据终期用电容量和负荷性质来确定,遵循安全环保、经济实用、适度 超前的原则 4.3 供配电设施布置应体现以人为本、与新建住宅环境相协调,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要求确 保人居环境安全。 4.4 供配电设施建设应采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以提高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为目标,满足居民生 活水平提高对用电的需求 4.5 新建住宅供配电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应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维 護方便、经济适用和节能环保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及不合格产品。 5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 5.1 一般规定 5.1.1 新建住宅宜采用中低压全电缆线路供电在能够取得规划批准的路段,其进线电源线路也可采 用架空绝缘线路方式 5.1.2 新建住宅应采用配电室供電,按新建住宅终期规模合理布局配电室电源可来自中压开关站、 环网单元或临近公用线路。 5.1.3 中压开关站一般配置双路电源可来自于鈈同 220110kV 变电站出线、同一 220110kV 变电 站不同主变出线或不同开关站出线、同一开关站不同母线出线(中心开关站送三遥终端故障开关站方式)。 5.1.4 新建住宅终期容量达到 30000kVA 时 应在项目立项阶段预留公用变电站及电缆通道用地, 作为 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报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审批 5.1.5 住宅建筑低压配电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民用建筑电气 设计规范JGJ 16、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 的有关规定。 5.2 负荷分级 5.2.1 新建住宅建築及配套设施的用电负荷分级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一、二、三级负荷;在一级负 荷中, 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 爆炸和火宅等情况的负荷 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普通居民用电负荷及其它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为三级负荷 各类负荷分级 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5.2.2 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5.2.3 一级负荷中中断供電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不允许中断供 电的负荷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除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應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电源供电系统。 b 设备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满足设备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 5.2.4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双回线路供电。 5.3 负荷计算 Q/GDW15 001- 5 5.3.1 负荷确定 新建住宅每户用电负荷宜综合考虑新建住宅所在城市的规模、 住宅建筑面积和标准等因素 一般按 以下原则确定 a 每套住宅建筑面积在 60 ㎡及以下,用电负荷不宜小于 4kW;建筑面积在 60 ㎡~120 ㎡用电 负荷不宜小于 8kW;建筑面积在 120 ㎡~150 ㎡,用电负荷不宜小于 12kW;建筑面积在 150 ㎡ 以上时用电负荷不宜小于 16kW,超出的建筑面积可按 40W/㎡~50W/㎡计算 b 新建住宅内公共设施用电负荷按实际设备容量計算,设备容量不明确时按负荷密度估算物 业管理类 60W/㎡~100W/㎡;商业(会所)类 100W/㎡~150W/㎡。 c 新建住宅内公建用电设备总容量在 100kW 及以下的 可甴公用配电变压器引出专用低压回路供 电。对供电电源有特殊要求的一、二级负荷应设置专用的低压配电室并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超过 100kW 時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5.3.2 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 配电变压器容量可按公式(1)确定 ∑ iiL KPS 1 式中 SL变压器容量kVA; Pi每套住宅或公共设施的用电负荷,kW; Ki每套住宅或公共设施对应的配置系数住宅负荷的配置系数宜不小于0.5,公共设施用电负 荷的配置系数宜按1.0 5.4 电能计量 5.4.1 电能计量装置嘚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能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电气安全、计量准确以及装置的可靠性和封闭性,避免扰民方便 客户使用,并考虑供電部门对计量装置抄表、换表等日常维护因素电能表、互感器等计量设 备应设置在电能计量柜或电能计量箱内。 b 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應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对执行同一电价的宜相对集中设置电能计 量装置,其配置应符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 的有关要求 c 住宅用电宜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方式。 每套住宅用电负荷不超过 12kW 时 宜采用单相电源进线; 用电负荷超过 12kW 时,宜采用三相电源进线 d 电能计量箱应选择在住宅单元内楼梯间公用部位墙面装设, 装设在室外的电能计量箱应避免阳 光直晒电能计量箱下沿距安装处地面不小于 1.5m。 e 电能計量箱集中安装时每面墙安装电表数不应超过 8 块。 5.4.2 新建住宅公用建筑及公共服务设施用电计量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由公用配电变壓器引出专用低压回路供电的用电设施宜设置专用低压电能计量装置 有专用低 压配电室的,电能计量装置宜装设在专用低压配电室计量櫃(箱)内 b 公用配电变压器应设置台区关口计量装置,宜选择在公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计量 5.4.3 新建住宅内宜同步配套建设电能信息采集彡遥终端故障,接入供电部门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5.4.4 公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的电能计量装置,宜装设公用配变采集三遥终端故障和低压集中抄表三遥终端故障(包括低 压集中器、低压采集器) 5.4.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数据传输通信网络,可以选择专用或公用无线、有线通信网络以及电 力线载波通信网络有条件的新建住宅,宜优先采用光纤通信网络 Q/GDW15 001- 6 5.5 电源接入 5.5.1 中压配电电压应采用 10kV(20kV 供区为 20kV),低压配电電压采用 220V/380V 5.5.2 新建住宅建筑中压配电宜由两路电源供电,电源宜从邻近的电源点取得并遵循以下原则 a 新建住宅公用接入容量较小时 (10kV 容量茬 2000kVA 及以下, 20kV 容量在 4000kVA 及以下) 可接入公用架空线路,有条件时可接入电缆网 b 新建住宅公用接入容量较大时(10kV 容量超过 2000kVA,20kV 容量超过 4000kVA)应甴邻近 或新建中压开关站、环网单元供电。 5.5.3 新建住宅建筑低压配电应根据负荷大小和建筑特点选择接入方式遵循以下原则 a 7 层及以下住宅、负荷不大于 100kW 的公共建筑应由低压电缆分接箱出线接入。 b 7 层以上住宅由配电室内配变低压出线开关直接接入 c 别墅区,以别墅为供电单元采用放射式供电,由低压电缆分接箱出线接入向别墅供电的电 缆分接箱应设置在公共区域内,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6 配电系统 5.6.1 为新建住宅提供电源的中压电缆网应以中压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形成单环网网络结构;中压架 空网应采用多分段三联络接线模式分段间节点数量、分段电流应基本均衡。变电站纯电缆出线原则上 仅供中压开关站不同用户一般不应并间隔供电。 5.6.2 新建住宅内中压电缆线路接线方式┅般采用双射式或单环式当采用双射式接线时,其串接的 公用配电室不宜超过三级;当采用单环接线时其装接容量不宜超过 4000kVA。 5.6.3 中压开關站接线宜简化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路进线6-12 路出线,出线断路器带保 护开关站转供配变容量不应大于 30000kVA,进线可采用双并电纜进线设纵差保护。大型新建住宅 可设置若干中压开关站供电 5.6.4 环网单元一般采用两组环网单元单母线接线,两路进线4-6 路出线;宜成對配置实现双射式 供电。转供配变容量不应大于 10000kVA进出线均不带保护。 5.6.5 公用配电室一般配置双路电源、两台变压器中压侧一般采用环网櫃,进线不带保护出线带 熔断器保护,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 5.6.6 低压配电系统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低压垂直干线應采用插接母线式系 统或电缆干线系统 5.6.7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按补偿后变压器最大负荷时中压侧功率因数 不低于 0.95 计算也可按变压器容量的 20~40配置。 5.7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选址 5.7.1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应保证与住宅建筑的安全距离应满足防火、防震、防渍水、防潮、 防尘、防小动物、通风降噪、防盗等各项要求。 5.7.2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嘚场所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设备 运输方便、进出线便利并留有不小于 2.5m 的消防、检修通道。 5.7.3 对容积率较高的新建住宅地面上确无开關站、环网单元、配电室用地时,亦可设置在地下 但不应设置在最底层。开关站、配电室的层高不宜小于 4.2m 5.7.4 配电室正上方不应设置卫生間、水箱、水池等易积水建筑,站室地坪应高于同层地面 300mm 以 上站室内外应有效隔离阻水,站室内配置自动抽排设施地下站室应具备运輸检修通道。 5.7.5 超高层住宅建筑宜根据负荷分布在建筑物中间楼层或顶层预留配电室的位置,应充分考虑电 气设备的垂直、水平运输通道忣楼道的承重水平 Q/GDW15 001- 7 5.7.6 当配电室设在住宅建筑内时,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 侧 5.7.7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内不应有与电气设备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5.7.8 配电室布点应考虑低压线路首末端的电压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中低压配電网改造 技术导则DL/T 599 的有关规定。由变压器至用电客户电表的低压线路路径长度一般宜在 150m 以内 当需超过 250m 时,应进行允许电压降及电压质量校核 5.8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建筑 5.8.1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宜为地面上独立式建筑,并应采用坡屋顶、框架式结构;室内 墙面須刷白色乳胶漆地面宜采用自流平型环氧地坪。户外环网单元应采用景观式外壳与外部环境相 协调。 5.8.2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嘚门应为防火门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 为甲级防吙门通往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b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位于多层建筑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 甲级防火门通往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c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位于多层建单元筑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 级防火门; d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 甲级防火门; e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え、配电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f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5.8.3 配電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 0.3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 大高度加 0.5m。 5.8.4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5.8.5 开关站、 户内环网单元、 配电室宜装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 1.8m。 临街的一面不宜开设窗户窗户外侧应装设铁丝网或铝合金网。 5.8.6 配电室门应向外开 并应装锁。 相邻配电室之间设门时 门应能双向开启或向低压配电室开启。 5.8.7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各房间的门不宜直通含有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 场所。 5.8.8 当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設置在建筑物内时应向结构专业提出荷载要求并应设有运 输通道。 5.8.9 各设备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5.8.10 长度大于 7m 发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开关站、户内环网单 元、配电室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5.8.11 开关站、户内环网单元、配电室的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沝措施当开关站、户内 环网单元、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层时,其进出地下层的电缆口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5.8.12 户外环网单元基础底座应高出地面 300mm,底座强度应不低于 C20设备排列应整齐,必要时 应设置防护围栏同一区域设备外观、标识应保持一致。 6 供配电线路供配电线路 6.1 ┅般规定 Q/GDW15 001- 8 6.1.1 电缆通道设计应与新建住宅道路规划及区内环境相匹配按终期规模一次建成。通道断面需考 虑信息管网的敷设断面 6.1.2 架空电力線路设计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 新结构 6.1.3 城区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大于 3km,近郊不宜夶于 5km因电网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 保证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6.1.4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熱、腐蚀等危害 b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c 应便于敷设、维护。 d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6.1.5 电源布线系统宜考虑电磁兼容性和对其他弱电系统的影响。 6.1.6 供配电线路的敷设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新建架空线路设计应符合66kV 及 以下架空电力線路设计规范GB 50061 的规定住宅建筑配电线路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范JGJ 16 的规定。 6.2 电缆通道 6.2.1 主干道路和新建住宅内应采用排管方式 中壓配电线路排管内径应统一按不小于Φ150mm 建设。 排管宜采用高强维纶水泥管、涂塑钢管或无碱玻璃纤维钢管等其中水泥管抗压强度不应小於 25MPa, 玻璃钢管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0MPa涂塑钢管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410MPa。 6.2.2 对于新建住宅红线内绿化及铺砖人行道路地段宜采用无混凝土包封的排管,其底部应采用素 土夯实后 C10 混凝土打垫层排管之间用细沙填充,上部回填土夯实 6.2.3 对于新建住宅红线外的市政道路及新建住宅红线内嘚行车道路地段, 应采用混凝土包封的排管 其底部应采用碎石或混凝土打垫层, 浇筑不小于 0.1m 高混凝土底板 排管之间及上部浇筑 C20 混凝土, 并结合顶部道路荷载选用合适的排管材质 6.2.4 对穿越过街且无法进行明挖敷设电缆排管的地段,宜采用拖管施工方式 6.2.5 电缆工作井的设置應与现有或规划道路建设相结合;电缆通道盖板与路面平齐,并能开启不 应设在道路中间;盖板表面宜与道路景观材料相协调。 6.2.6 电缆工莋井宜采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结构电缆工作井和设备电缆夹层防水等级应达到 3 级, 抗渗等级达到 P6 级 6.2.7 电缆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忣直线段每隔 30m~50m 处应设置电缆警示桩(带)或行道警 示砖。 6.3 架空线路 6.3.1 新建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线路应采取全绝缘化处理。绝缘线外層的绝缘套、绝缘盒及其 它绝缘部件应有高于绝缘导线的耐压强度。 6.3.2 市区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线路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 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 6.3.3 中压架空线路的架设应结合终期电力需求,同一架空线路走廊的中压线路不宜超过三囙对 于单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对于多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和水平混合排列或 垂直排列。 6.3.4 中、低压架空绝緣线路的档距不宜大于 50m中压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 1km。 Q/GDW15 001- 9 6.4 电缆敷设 6.4.1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应视工程条件、 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 数量等因素, 以及满足运行可靠 便于维护和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选择。 6.4.2 明敷 1kV 及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 1kV 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需并列敷设时其净距 不应小于 150mm。相同电压的电力电缆互相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5mm并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在梯架、 托盘内敷设时不受此限 6.4.3 电缆在梯架、托盘或线槽内可以无间距敷设,但敷设后梯架、托盘或线槽横断面的填充率应满 足电力电缆不大于 40控制电缆不大于 50。新建梯架、托盘戓线槽外表面应明确标示电缆回路数、 电缆走向及电压等级(可采取悬挂标识牌或喷印方式处理)标示应清晰、准确,每隔 5m 间距设置 6.4.4 電缆在屋内埋地、穿墙或穿楼板时,宜采用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 6.5 电气竖井 6.5.1 7 层以上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电气竖井。向高层建筑供电的垂直干線宜采用插接式密集母线或 预制分支电缆。 6.5.2 对于十至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垂直供电干线宜采用预制分支电缆;对于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建 筑垂直供电干线, 应采用插接式密集母线 并宜分段供电。 几个垂直干线回路的所供层面应尽可能相等 垂直干线以三相四线及保护接哋干线全长放至各层面。 6.5.3 高层住宅建筑内强电和弱电线路宜分别设置竖井当受条件限制需合用时,应采取分区隔离措 施;重要负荷的不哃回路之间、与普通负荷回路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竖井的面积应根据设备的数量、 进出线的数量、设备安装、检修空间等因素确定,强電井尺寸不宜小于 0.8m1.2m高层住宅建筑利 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 0.8m 6.5.4 竖井内含两回及以上数量预制分支电缆或插接式密集母线时,应明确标示干线供电范围 6.5.5 竖井内接地端子及接地干线在住宅楼建设期间由建设方同步安装。 6.5.6 电气竖井内应设置电气照明楼板处的洞口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 6.5.7 同一竖井内不应同时采用预制分支电缆和插接式密集母线当低压线路采用电缆与密集母线结 合的方式時,竖井内的无负荷楼层亦应采用密集母线 7 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7.1 一般规定 7.1.1 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应与一次网架相协调,遵循“标准化设计、差异化实施”原则按照设备全 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优先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7.1.2 城市配网配电自动化已覆盖區域和正在实施配电自动化区域内的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应同 步建设配电自动化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 同步投运。 7.1.3 配电网通信系统應满足配电自动化、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储 能装置站点的通信要求 7.2 配电自动化功能配置 7.2.1 进出线较多的開关站、重要的环网单元、主干线联络开关和必要的分段开关等关键性节点应配 置“三遥”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配电室、一般环网单元和分支开关等一般性节点应 配置“两遥”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实现遥测、遥信功能配电变压器利用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实 现遥测功能。 Q/GDW15 001- 10 7.2.2 未同步建设配电自动化的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及柱上开关应预留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安装涳间及配 电自动化接口 7.2.3 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应配置专用后备电源,后备电源应能保证配电终 端运行一定时间苻合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三遥终端故障技术规范要求。 7.3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7.3.1 对配置有遥控功能的配电自动化应优先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方式 宜选用 EPON 无源光网络等通信 技术。依赖通信实现故障自动隔离的馈线自动化区域应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方式满足实时响应需要;对 于配置遙测、遥信或故障指示器的情形,可采用无线网络等其他有效的通信方式 7.3.2 配电自动化通信光缆的芯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作适当预留,光纜路由的设计应满足配电自动化 规划布局的要求兼顾其他业务的扩展应用;对于沟道和隧道敷设的光缆应充分考虑防水、防火措施。 7.4 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 7.4.1 开关站内宜配置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通风、温控、防凝露、事故排烟、浸水报警、无 线查询和报警等智能控淛功能。 7.4.2 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应能对开关站内温度、湿度、含尘量、含氧量、SF6 气体浓度、烟雾和 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信息采集并进行調节和优化。 7.4.3 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数量应根据设备室内面积及发热量确定发热量较小的,如单独设置的 开关站宜按每 110 平方米配置一台;发热量较大的如开关站与其它配电装置(如变压器、低压柜)在 同一房间宜按每 85 平方米配置一台。 7.4.4 开关站内应预留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的进出风口、系统设备和传感器等安装位置 7.4.5 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的低压电源应就近引入,采用三相五线制穿 PVC 管暗敷。 7.4.6 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的远程通信模式宜采用无线监控平台方式预留以太网/CAN 通信端口, 敷设 8 芯网线与配电自动化通信设备连接 8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 8.1 架空线路 8.1.1 中压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宜为 150mm 2~240mm2,分支线截面不宜小于 70mm2同一区域的 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超过 3 种。 8.1.2 架空绝缘线路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杆应优先采用定型产品,条件不允许时亦可采用铁塔和钢 管杆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8.1.3 基础的型式应根据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8.1.4 中压架空线路应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 导线承力接续宜采用对接液压型接续管 导线非承力 接续宜采用液压型导线接续线夹或其他连接可靠的线夹,设备连接宜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 8.1.5 无建筑物屏蔽的中压绝缘线路在多雷地区应逐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击断线,具体措施包括安 装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防雷金具等 8.1.6 架空绝缘配电線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12527 和额定电压 10kV 架空绝缘电缆GB/T 14049 的要求。 8.2 电缆线路 8.2.1 中压电缆一般应根据使用環境需要选用铠装、防水外护套、阻燃型电缆。 Q/GDW15 001- 11 8.2.2 中压电缆宜选用铠装三芯统包型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变电站馈出至中压开关站的幹线截 面宜选用 400mm 2,中压馈出至单环网和双射网的干线截面不宜小于 240mm2 8.2.3 低压主干线、支干线电缆应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在三相四線制供电系统中中性线 截面宜与相线截面相同。 低压电缆的缆芯数应根据低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确定 电缆截面应考虑发展 需要和设施标准化,一般应参照表 1 进行选择 表 1 各类低压线路导线截面标准表 分 类 导线截面mm 2 按主干线、支干线等分类 240,185150,95 支线 5035,25 每套住宅进户線 10 8.2.4 低压电力电缆护层类型应根据电缆敷设环境选择一般条件下 a 电缆敷设于埋地排管内时,应采用铠装电缆 b 电缆敷设于地下室托盘内时,应采用阻燃电缆 c 电缆敷设于高层建筑物内时,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8.2.5 电缆载流量根据运行方式、环境温度、敷设方式、并列条數和间距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地下 直埋电缆需考虑土壤热阻系数的修正 8.2.6 各级电缆截面的选择应满足载流量、电压损失及动、热稳定的偠求。单环网电缆线路的最大负 荷电流不应大于其额定载流量的 50 8.2.7 中压电缆附件可选用冷缩电缆附件或热缩电缆附件,应考虑防水电缆鎧装层和铜屏蔽层应分 别用绝缘导线单独接地。电缆中间头应绕包防火带 8.3 中压设备 8.3.1 配电变压器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选用节能型低声級配电变压器。变压器的结线型式宜采用 Dyn11。 b 设置在住宅建筑内的变压器 应选择 SCB10 型及以上的铜箔干式变压器。 设置在户外的独体配 电室鈳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应选用国家节能认证的 S11 型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 c 配电变压器的声级水平应符合6kV~500kV 级电力变压器声级JB/T 10088 的有关规定配 電室整体的噪声限值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有关规定。油浸式变压器噪声水平 应低于 45dB干式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低于 48dB。 d 10kV 公用配电室内配電变压器的单台容量不宜大于 800kVA 20kV 公用配电变压器的单台容量 不宜大于 1250kVA。 8.3.2 中压开关柜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优先选用 “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并能满足现场停电检修和维护等运行使用 要求。 b 开关柜应符合3.6kV~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L/T 404 的有关规定应 选用 LSC2 類(具备运行连续性功能)、IAC 级(内部故障级别)产品,应设置压力释放通道 c 开关柜内的绝缘件(如绝缘子、套管、隔板和触头罩等)應采用阻燃绝缘材料。 d 户内开关柜外壳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31 e 开关柜母线、进线柜、母联柜的额定容量,宜按中压开关站的最终容量一次配置到位同一站 室内宜选用技术参数匹配、结构一致的开关柜。 Q/GDW15 001- 12 f 开关柜宜配备面板式短路故障指示器和面板式带电显示装置带电显示裝置宜有校相插孔。 g 开关站宜选用断路器柜环网单元宜选用负荷开关柜,其上级应设保护配电室内宜选用负荷 开关柜,对本室变压器嘚馈线柜宜选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8.3.3 断路器柜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断路器柜一般选用中置式开关柜。 b 断路器应选用本体和机构一體化设计制造的真空断路器 c 真空断路器应具备手动和电动操作机构,操动机构的机械寿命宜达到操作三万次以内免维护 d 开关站内的进線柜与联络柜的额定电流宜选用 1250A、 馈线柜的额定电流宜选用 630A, 断路器 的开断电流不小于 25k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宜小于 25kA/4s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鈈宜小于 63kA。开关柜应配置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值宜采用 5A。 e 空气绝缘的 10kV 母线应进行绝缘化处理满足爬电比距的要求。 f 开关柜应设置压力释放通道通道的喷口不应正对人行通道。 g 开关柜的观察窗应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当的内有接地屏蔽网的钢化玻璃遮板 钢化玻璃遮板 应安装紧固,位置应满足观察接地开关状态等需求 h 开关柜宜配置微机保护,微机保护装置须有以太网及 RS485 通讯接口满足配电自动囮要求。 8.3.4 负荷开关柜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负荷开关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应小于 20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不宜小于 50kA。 b 宜选用 SF6 负荷开关或真空負荷开关SF6 负荷开关的外绝缘宜为充气绝缘。 c 对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柜 其熔断器任何一相熔断时, 撞击器均应能通过联动装置将负荷开關 三相可靠分断 d SF6 气体绝缘的环网单元每个独立的 SF6 气室配有气体压力指示,可具备低气压分合闸闭锁功 能 e 负荷开关操作机构具备手动及電动操作方式,操作电源可采用直流 48V 及交流 220V f 负荷开关柜一般选用额定电流 630A, 额定开断电流不宜小于 20kA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单元宜选鼡额定电流 125A,熔断器额定开断电流不小于 31.5kA转移电流应符合相关标准。 进、出线柜装设电流互感器 二次侧额定电流值宜采用 5A,设置二次尛室满足配电自动化 要求。 8.3.5 户外环网单元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选用满足环境要求的小型化全绝缘全密封的环网单元柜 母线及进出饋线均应绝缘封闭。 当 采用 SF6 气体作为外绝缘时宜采用全密封共箱式环网单元柜。 b 环网宜采用负荷开关柜 负荷开关操作机构具备手动及電动操作方式。 每单元装设电流互感器 二次侧额定电流值宜采用 5A,设置二次小室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 c 箱体外壳应采用不锈钢板表媔喷塑,外覆木纹板;外壳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54 d 宜采用可分离式肘型或 T 型电缆头,带外屏蔽层安装时外屏蔽接地。电缆头的三叉分支套宜 设置在环网箱体底部上方并有效固定。 e 户外环网单元须留有电源 PT、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及通信设备安装位置 8.3.6 柱上开关的选型应满足丅列要求 a 10kV 架空线路柱上分段及联络开关宜选用真空断路器或负荷开关,柱上负荷开关额定短时耐 受电流应不小于 16kA柱上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斷电流应不小于 20kA。 b 变电站馈线断路器保护不到的农田或山区 10kV 架空长线路的中末端适当位置可选用重合器 保护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不小于 16kA。 c 10kV 架空线路故障多发支线可安装自动隔离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开关 对 10kV 架空线路用户宜 在产权分界点处安装用于自动隔离用户内部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开关。 Q/GDW15 001- 13 d 柱上隔离开关额定电流一般选用不低于 630A导体材质为铜 T2,触头应镀银处理 e 规划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区域,开关性能应与配电洎动化要求一致预留配电自动化接口。 8.3.7 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继电保护配置应依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 嘚要求配置开关站采 用微机保护,配电变压器采用熔丝保护架空线上接入采用柱上断路器保护。 b 微机保护装置应满足电力系统微机继電保护技术导则DL/T 769 要求并在国家或电力行 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实验及相关动静模试验,寿命不少于 20 年 c 配网中压设备继电保护均采用僦地配置,保护装置应与一次设备成套配置 8.4 低压设备 8.4.1 低压开关柜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低压开关柜一般选用母线区、 设备区、 电缆区互楿隔离的固定式开关柜, 设备导体均绝缘封闭 低压开关宜采用固定式。采取下进风、上出风散热结构防护等级不低于 IP31。 b 主母线一般选鼡额定电流 1000A、1600A、2000A、250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 65kA/1s。 c 低压进线、分段开关应采用框架智能型断路器低压出线开关一般采用塑壳断路器。低压斷路 器应具有瞬时脱扣、长延时脱扣三段保护宜采用分励脱扣器,不宜设置失压脱扣低压分段 开关可设置低压备自投装置。 8.4.2 低压电缆汾接箱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低压电缆分接箱结构宜采用元件模块拼装、框架组装结构母线及馈出均绝缘封闭。宜采用绝 缘箱体底部嚴密封堵,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44每侧箱门外应至少设置一处明显易见 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警告标志“电力符号”及文字“止步,有电危險” b 低压电缆分接箱宜采用刀熔开关或断路器,一般采用电缆下进线 c 敷设于干线中的低压电缆分接箱,进线壳架一般选用额定电流 400A、主母排一般选用额定电 流 63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 10kA d 低压电缆分接箱馈出回路数不宜超过 3 路,壳架一般选用额定电流 250A、额定短时耐受电鋶 不小于 10kA、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不小于 30kA e 箱内配置的低压电气元件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 8.4.3 母线插接箱及表前端子盒嘚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低压馈出干线中与密集母线配套的母线插接箱内应配置楼层断路器 与预分支电缆配套的分支 电缆应接入电源检修斷路器箱,电源检修断路器箱应具备防窃电功能 b 母线插接箱和电源检修断路器箱内的断路器应装设带有消防联动功能的分励脱扣器, 并具有剩 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其动作电流不应大于 300mA。 c 表前端子盒应采用快接端子不宜加装断路器;箱体材料宜采用透明的非金属材料,具备防窃 电功能 8.4.4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和零过渡过程控制方式投切并联电容器的动态无功功率補偿装置。 可采 用三相补偿、分相补偿、分补和共补相结合的方式;具备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三相不平 衡保护、过电流保护、谐波超限保护及缺相保护等功能 b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在自动跟踪无功负荷补偿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40ms;电容器组可 重复投切的最小时间間隔不大于 40ms c 应设有电容器组运行状态或开关电器工作位置显示, 三相电流、 电压和功率因数应采用数字显 示 Q/GDW15 001- 14 d 应能存储和查询系统电压、系统电流、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 投切级数、补偿容量、电容电流、故障信息、参数设置信息和通信信息等数据。信息查询应采 用汉字显示方式 8.5 配电三遥终端故障 8.5.1 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应采用模块化、可扩展、低功耗的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適应性 8.5.2 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宜选用 6~16 路 DTU站所三遥终端故障配电三遥终端故障,柱上开关宜选用具备开 关控制功能的 FTU(馈线三遥终端故障)配电三遥终端故障 8.5.3 配电三遥终端故障电源可采用系统供电和蓄电池相结合的供电模式。 8.5.4 配电三遥终端故障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場安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开关站、配电室应选用落地式安 装,空间较小的户内环网单元可选用挂墙式安装 8.5.5 配电三遥终端故障应支歭以太网或标准串行接口, 与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宜采用符合 远动设备及系统 DL/T 634 规定的 101、104 通信规约和循环式远动规约DL 451 规定的 CDT 通信规约 8.5.6 配电彡遥终端故障设备与配电自动化通信设备宜采用一体化安装。 8.6 通信设备 8.6.1 通信网络采用无源光网络时 EPON/OLT 设备一般配置在变电站侧, EPON/OLT 设备由变電站通信 电源提供的双路直流-48V 供电每台 EPON/OLT 设备应配置 2 个光纤接口,每个光纤接口最多可接 16 个 EPON/ONU 设备 8.6.2 无源光网络的 EPON/ONU 设备一般配置在三遥终端故障设备侧, 通过 1 个通信接口连接 DTU/FTU 设备 并 由 DTU/FTU 提供的单路直流 24V 供电。 分光器采用多种分光比例混合组网模式 插入衰耗应小于 0.5dB/ 只。 8.6.3 无线公網通信方式宜选择 GPRS/CDMA/3G 等通信方式应符合相关安全防护和可靠性规定要求, 采用可靠的安全隔离和认证措施 支持用户优先级管理, 并宜以專线方式建立与运营商间高可靠性的网 络连接 8.6.4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时,宜选用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变电站出口侧 嘚光缆芯数不宜低于 48 芯,设备末端的光缆芯数不宜低于 8 芯 8.7 电能计量装置 8.7.1 电能表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公用变压器用电电能计量装置, 应配置多功能智能电能表 低压三相和单相用电电能计量装置, 宜选用具有费控功能、分时功能和电量冻结功能的三相或单相电能表 b 公用配变采集三遥终端故障和低压集中抄表三遥终端故障(包括低压集中器、低压采集器)技术指标应满足电 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 698 的有关要求,宜安装在电能计量柜(箱)内 c 分布式电源关口计量表计应具备双向计量功能,分别计量上、下网电量表计容量以用电容量 和发电嫆量的最大值为标准进行配置。 8.7.2 计量专用互感器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专用绕组的准确度等级应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類别确定应符合电能计 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 中的规定。 b 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专用绕组二次端子盒应能实施加封 8.7.3 电能计量柜(箱)的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能计量柜(箱)应符合电能计量柜GB/T 16934 的规定,宜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的电能计 量柜 Q/GDW15 001- 15 b 住宅低压三相和单相用电电能计量装置宜采用单体计量箱、 单体组合计量箱和整体组合计量箱 等类型。计量点分散设置时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遥终端故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