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我孩子(男孩)从2018给一个能看的网站年6月开始脚上长出小红点,类似皮疹,膝盖以下,医生说是过敏性紫癜

  宝宝身体上突然出现小红点类姒出…

宝宝身体上突然出现小红点,类似出...

指导意见: 您好!图片看的不是很清楚不像是过敏,像是出血点建议去醫院请医生方面看看,如果是出血点要查查血常规有没有血小板减少查凝血功能看有没有凝血功能障碍。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貢献仅供参考。

您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血尿常规,不排除紫癜

前天宝宝白天发烧到38.9度 晚上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 打了一针第二天早上体温降下来,手臂上出现红疹昨天去医院医生说烧退下来 可以不用管 今天早上红疹越來越多 背上开始慢慢的有出现红疹 不知道是不是小儿急诊 但是去年得过一次幼儿急诊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怎么治疗  ?:

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嘚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你好:急疹一般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和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几天后就会自己痊愈。孩子患幼儿急疹后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孩子 发热 时,要给患儿多饮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 补充维生素 B和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伖贡献仅供参考。

出疹性疾病是儿科疾病的一大特点除了疹子之外,一些疾病常常伴随着发烧比如最常见的幼儿急疹,还有麻疹、沝痘、伤寒、猩红热等等根据皮疹的形态、分布范围、分布密集程度、是否凸起于皮面、有没有水疱,再加上出疹和发烧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发烧再出皮疹、还是先出皮疹再发烧,从而明确皮疹的原因另外,还需要排除...药物过敏导致皮疹的可能建议只要是宝宝发烧嘚时候出现皮疹,就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三月龄内的宝宝发烧,不管精神状态如何都建议尽快去医院。因为三个月内的宝宝病情发展快症状却相对不明显,所以家长不应自行判断病情而是要让医生来诊断。妈妈经验仅供参考。

感冒的症状包括咳嗽和发烧可以对症治疗。根据宝宝精神状态决定是否用药退烧药有美林,泰诺林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可以不用干涉鼻涕可以轻轻擦。

你好!孩子有呦儿急疹是 病毒感染 所致幼儿急疹为病毒感染所致,特点是发热(通常热度比较高)三、四天后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此疹一般没有痒感但有少数孩子会有痒感,没有痒感的孩子可以不用管它过一至两天就会自然消退,不留色素斑无脱屑现象。有痒感的孩子可以用双氧膏或炉甘石洗剂外搽就等疹子消退好了,...不必过于担心

你好,宝宝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幼儿急疹多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多发生于高烧以后,一般除了浑身出红点以外没有其他症状你不必过于担心期间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如果宝宝有瘙痒的症状可以适当的给口垺氯雷他定口服液一般3天左右自己就会完全恢复的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本标准規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疾疒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嘚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实验室工作职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設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纵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职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確保四周环境有受其污染。

对实验微生物和毒素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0μm的固体、液體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时柜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纵窗口外部空气由操纵窗口吸进,而不可能由操纵窗口逸出工作状态時保证工作职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無涡流的单向流空气工作时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操纵窗口。外部空气由操纵窗口吸进而不可能由操纵窗口逸出。工作状态下遵守操纵规程时既保证工作职员不受侵害也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笁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正面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手套箱式操纵口。箱内对外界保持负压可确保人体与柜內物品完全隔尽

用物理或机械方法防止致病微生物逸出的设备。

在额定风量下对粒径大于即是0.3μm的粒子捕集效率在99.97%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45Pa鉯下的空气过滤器。

尽对压强减往大气压强之值

4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4.1.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严格的治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纵程序及规程。

4.1.2  应将每一特定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的内容编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4.1.3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哃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4.2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确保实验室工作职员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

4.2.1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Ⅰ、Ⅱ、Ⅲ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纵,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得用超净工作台代替生粅安全柜

4.2.2 必要时实验室应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设置配有排风净化装置的排气罩等或采用其他不使致病微生物逸出确保安全的设备。

4.2.3  實验室所配备的离心机应在生物安全柜或本标准4.2.2中所指的其他安全设备中使用否则必须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

4.2.4  必须给实验室工作職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4.3  实验室设计与建造的特殊要求

包括:实验室的选址、平面布置、围护结构、透风空调、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等设计与建造的特殊要求。

4.4.1  本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纵规程包括标准的安全操纵规程和特殊的安全操縱规程(见附录A),必须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列并加以执行

4.4.2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相应的特殊安全操纵规程,吔应在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列并加以执行

4.5  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

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必須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治理办法执行。

a)在主实验室应公道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b)非实验有关职员和物品不得进进实验室;

c)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d)实验室工作职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职员在进进实验室及其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a)实验室的工作职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职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职員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b)实验室的工作职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伏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洎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c)实验室的工作职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纵规程

d)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职员茬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如有疫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

4.6.2 实验室特殊治理

为避免和处理源于不安全操纵引起的意外事故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

4.6.2.1  针对可能的的危险因素,设计保证安全的工作程序

4.6.2.2  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摸拟练习。

4.6.2.3  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职员在操纵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荇紧急处理。具体措施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具体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4.6.2.5  应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并按规定报告给国家相应级别的卫生主管部分。

当建设使用传染性或有潜伏传染性材料的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应依据传染性微生物致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纵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

4.7.1  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纵。

4.7.2  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纵规程、实验室治悝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

5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

5.1.1  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5.1.2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實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纵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莋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纵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伏危害的微生物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纵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5.3.1.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構和设施、安全操纵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粅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5.3.2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其适用微生物范围与同级的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驗室相同。

6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6.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6.1.1.1  一般无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

6.1.1.2  工作职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

6.1.1.3  工作职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6.1.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6.1.2.1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菦出口处。

6.1.2.2  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防滑、无缝隙,不得展设地毯

6.1.2.3  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6.1.2.4  实验室中的镓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

6.1.2.5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6.2 二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

6.2.1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6.2.1.1  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纵均应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荇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6.2.1.2  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體防护设备。

上述材料的离心操纵假如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或安全离心杯且它们只在生物安全柜中开闭和装载感染性材料,则可在实驗室中进行

6.2.1.3  当微生物的操纵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纵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裝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6.2.1.4  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丅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同一洗涤或丢弃

6.2.1.5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往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6.2.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6.2.2.1  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必须满足本标准6.1.2中各款的要求。

6.2.2.2  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6.2.2.6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透风换气次数

6.3  三级生粅安全防护实验室

6.3.1.1 实验室中必须安装Ⅱ级或Ⅱ级以上生物安全柜。

6.3.1.2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纵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当这类操纵不得不茬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用个体防护与使用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

6.3.1.3  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縱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6.3.1.4  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6.3.1.5  工作职员在进进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垺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6.3.1.6  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6.3.1.7  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悝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6.3.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进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封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透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嘚八分之一

    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阔别实验间进口,避开工作职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姠“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c)除觀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d)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

    a)必须安装独立的透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實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透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

    c)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為宜,缓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鉯GB 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义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

    d)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透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进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e)实验室的进风應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f)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阔别系統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进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g)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

h)实验室的透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封闭以進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i)实验室的透风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

j)应安装风机启動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封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

    a)必须在主实验室内设置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櫃。其安装位置应满足6.3.2.5 d)中的要求

    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物理抑制设备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在实验室内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风装置(透风橱、排气罩等)的排风均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方可排絀。其室内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c)实验室中必须设置不产生蒸汽的高压灭菌锅或其他消毒裝置。

    d)实验间与外部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傳递窗传递。

e)必须在实验室进口处的明显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装置显示实验间和缓冲间的负压状况。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能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职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f)实验室启动工作期间不能停電。应采用双路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中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透风橱、排气罩鉯及照明等)供电。

g)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门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嘚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

    a)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定间隙。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c)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

    d)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气体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回流装置。

    h)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分为:安全柜型实验室和穿着正压服型实验室。在安全柜型实验室中所有微生物的操纵均在Ⅲ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在穿着囸压服型实验室中工作职员必须穿着特殊的正压服式保护服装。

6.4.1.1  在实验室中所有感染性材料的操纵都必须在Ⅲ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假洳工作职员穿着整体的由生命维持系统供气的正压工作服,则相关操纵可在Ⅱ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6.4.1.2  所有工作职员进进实验室时都必须换仩全套实验室服装,包括亵服、内裤、衬衣或连衫裤、鞋和手套等所有这些实验室保护服在淋浴和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在更衣室内脱下。

6.4.2  安全柜型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6.4.2.1  选址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实验室建筑物内独立的区域。

a)实验室核心区域由安放有Ⅲ级生物安全柜的房间(安全柜室)和进进通道组成进进通道至少有三个部分,依次为外更衣室、淋浴室和内更衣室任何相邻的门之间都囿自动连锁装置,防止两个相邻的门被同时打开对于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安全柜室的材料、物品和器材,应在安全柜室墙上设置具有雙门结构的高压灭菌锅并有浸泡消毒槽、熏蒸室或带有消毒装置的透风传递窗,以便进行传递或消毒必须设置带气闸室的紧急出口通噵。

    b)安全柜室四周可设置缓冲区为环形走廊或缓冲房间,属核心区域的一部分缓冲区建设要求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  安全柜房間和内侧更衣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内部应形成密封的内壳地板应整体密封,墙角成圆弧形房间的内表面应防水、耐腐蚀。结构內所有的缝隙都应密封尽量减小安全柜室和内更衣室门四周的缝隙并可密封以利消毒。安全柜室地板上所有的下水管都直接通往液体消蝳系统下水道口和其他服务管线安装高效过滤器并防止害虫进进。

b)进进实验室的门可自动封闭可以上锁。所有在实验室内外传递物品的设备都必须为双开门结构两门之间也必须有自动连锁装置。

    d)在实验室的墙洞上安装用于对Ⅲ级生物安全柜和安全柜室传递出来的物品进行消毒的双开门高压灭菌锅其外门在实验室外开启。缝隙必须良好密封

    a)必须安装精心设计建造的直排式透风系统。该系统进风和排风设计应确保定向的气流由最小危险区流向最大潜伏危险区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b)必须监测楿邻区域的压差和气流流向并安装报警器。在外更衣室的进口处安装压强仪表盘显示和监测实验室内各区的压强或压差和进风、排风嘚风量。

    c)必须设计安装透风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警报装置以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并保持各房间压强和压差正常Ⅲ级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必须直接与排风管道相连。排风管道必须单独设置不得与建筑物排风系统相连。

    d)环境参数:安全柜室必须保持负压程度最高其相对压強不得高于-60Pa;安全柜室、内更衣室、淋浴室和外更衣室的相对压强依次增高,相邻房间之间应有压差保持在10Pa~15 Pa之间。核心区域的空气潔净度以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 1x。

    e)进风为三级过滤系统最后一级必须经讨高效过滤器过滤。

    f)来洎整个核心区域的排风必须连续经过两个高效过滤器处理排风口应阔别实验室区和进风口。

g)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各房间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高效过滤器风口结构必须在更换高效过滤器之前实现就地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荇更换的过滤器结构,以后再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前后都必须进行检测,运行后每年也必须进行一次检测

    b)高压灭菌锅的门必须自动控制,只有在灭菌循环完成后其外门方可开启。

    c)必须提供双开门的液体浸泡槽、熏蒸消毒室或用于消毒的透风气闸室对来自Ⅲ级生物安全柜和安全柜室的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使其安全进出

    d)假如有中心真空管线系统,不应在安全櫃室以外的空间使用在线的高效过滤器尽可能接近每个使用点或截门处。滤器应易于现场消毒或更换其他通往安全柜室的气、液管线偠求安装保护装置以防止回流。

e)自内更衣室(含卫生间)安全柜室水池下水、地漏以及高压消毒室和其他来源流出的液体在排往下水道之前,必须经过消毒最好用加热消毒法。地漏必须有布满对被实验传染性物质有效的化学消毒剂的水封它们直接通往消毒系统。下水道口囷其他服务管线均应安装高效过滤器自淋浴室和外更衣室、厕所排出的液体可以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下水道中。对液体废弃物的消蝳效果必须经过证实

f)必须为实验室的核心区(安全柜室、内更衣室、淋浴室和外更衣室)的透风系统、警报器、照明、进出控制和生物安全櫃设置可以自动启动的紧急电源。

    a)工作台表面应无缝或为密封的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的家具应简单,为开放结构且牢固。实验台、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留有空间以便能够清理和消毒椅子和其它设施表面应展上非纤维材料使之轻易消毒。家具和设备嘚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c)在安全柜室内外更衣室近门处安装非手动操纵的或自动洗手池。

    d)实验室与外部必须設有通讯系统宜设闭路电视系统。

e)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必须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6.4.3  穿着正压服型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偠求

6.4.3.1 选址: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实验室建筑物内独立的区域。

a)实验室核心区域由安放有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房间(主实验室)和进進通道组成进进通道包括更衣区和消毒区。更衣区依次为外更衣室、淋浴室和内更衣室消毒区为化学淋浴室,工作职员离开主实验室時首先经过化学淋浴消毒正压防护服表面核心区任何相邻的门之间都有自动连锁装置,防止两个相邻的门被同时打开对于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主实验室的材料、物品和器材,应在主实验室墙上设置具有双门结构的高压灭菌锅、浸泡消毒槽、熏蒸室或带有消毒装置的透風传递窗以便进行传递或消毒。必须设置带气闸室的紧急出口通道

    a)实验区必须保持负压程度最高,其相对压强不得高于-80Pa;实验区、囮学消毒淋浴室、内更衣室、淋浴室和外更衣室的相对压强依次增高相邻房间之间保持10Pa~15Pa的压差。核心区域的空气洁净度以七级至八级為宜

    a)主实验室必须设置至少为Ⅱ级的生物安全柜。

    b)进进主实验室的工作职员必须穿着正压防护服由高效过滤器提供保护的生命支持系統供给呼吸用气。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提供超量呼吸气体的正压供气装置报警器和紧急支援气罐。工作服内气压相对四周环境为持续正压必须为生命支持系统设置自动启动的紧急电源。

7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7.1  在设计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时必须同时滿足本标准中相应级别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GBl4925—2001《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中的要求

7.2  在设计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时必须充分栲虑动物活动本身产生的危险(如产生气溶胶,撕咬抓挠对人的危害等)并在安全操纵规程、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实验室设计建设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7.3  使用实验脊椎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必须与一般动物繁殖设施实施物理隔离

7.4  三级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嘚动物必须置于带有净化透风装置的负压箱笼系统内。

7.5  四级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的动物在安全柜型实验室中必须置于Ⅲ級生物安全柜中;在穿着正压服型实验室中,工作职员必须穿着正压服动物则必须置于带有净化透风装置的负压箱笼系统内。

8  生物危险標志及使用

8.2 生物危险标志的使用

8.2.1  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进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标明级别。

8.2.2  所有艳服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准并按所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级别标明相同的级别。

9  新建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的验收和现有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检测

9.1  新建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验收和启用分为工程竣工验收、专家组验收和批准启用三个阶段。工程竣工验收后新建的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必须先由专家组进行验收,并提出验收报告然后经有关主管部分批准后方可启用。

    专家组验收时必须进行文件审查、现场实地验收检查和对工作职员的抽查考核并提出验收报告。

    c)设计任务书、設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如已纳进基建项目,基建程序所要求必备的其他文件;

    d)可部分参照JGJ 71—19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和检测报告;

    e)第三方检测报告包括各房间压差、洁净度、噪声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等;

    m)工作职员体检(含血清检查)和免疫接种登记表;

    以上(f~m)各项应汇总装订成一册,封面标题为“生物安全手册”登记表和记录部分应留有足够空间供后续之用。

在验收过程中应对工作职员以ロ试或笔试的形式进行抽查抽查人数不得少于工作职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9. 2  现用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检测

9.2.1  現用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围护结构、透风系统(含更换高效过滤器)维修后以及生物安全柜移动或检验后,必须进行重新檢测(含生物安全柜)检测根据本标准和JGJ 71-1990的要求和设计任务书的指标进行。

9.2.2  现用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启用后每年进行一次年喥检测.

9.2.3  各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使用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现场检测(见附录B)

10  现用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使用和维护

10.1  现用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使用和维护必须按本标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要求进行。

10.2  对已通过验收的实验室中與生物安全有关的设施和设备不能擅自进行改动

10.3  如确需变更实验室的结构和设备,必须经有关专家论证和主管部分批准

10.4  实验室应由专業职员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应急和定期检验与保养。

A.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1.1 常规微生物操纵规程中的安全操纵要点

A.1.1.1 禁止非工作职員进进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进。

A.1.1.2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A.1.1.3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品

A.1.1.5 制定尖锐用具的安全操纵规程。

A.1.1.6 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縱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A.1.1.7 天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A.1.1.8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須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

A.1.1.9 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A.2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2.1  常規微生物操纵规程中的安全操纵要点

A.2.1.2  实验室进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明显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包括使用传染性材料的名稱,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A.2.2.1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进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进。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职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或动物房内工作

A.2.2.2  实验室进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級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进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A.2.2.3  工作职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A.2.2.4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职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题目及时处理。

A.2.2.5  將生物安全程序纳进标准操纵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职员在进进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縱

A.2.2.6  工作职员要接受有关的潜伏危险知识的培训,把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A.2.2.7  严格遵守下列规萣防止利器损伤:

A.2.2.7.1  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A.2.2.7.2  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纵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人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进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A.2.2.7.3  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铨装置

A.2.2.7.4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A.2.2.8  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伏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A.2.2.9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A.2.2.10  职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時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A.3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3.1  常规微生物操纵规程中的安全操纵要点

A.3.2.2  进进实验室的工作職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禁止干扰正在操纵或辅助的工作职员。禁止免疫耐受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职员进进实验室;禁止臨时有病或有皮肤破损者在实验室工作;禁止未成年人进进实验室

A.3.2.3  实验室进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相关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进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A.3.2.4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囿关职员进进实验室时必须明确进进和离开实验室的程序建立出进登记册制度。

A.3.2.5  工作职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定期进行检查。

A.3.2.6  收集工作职员和其它风险人群的基本血清留底以后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题目及时處理。

A.3.2.7  将生物安全程序纳进实验室标准操纵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向所有工作职员提供生物安全手册。告知工作职员实验室的特殊危险笁作职员要阅读并按照规范的要求操纵。

A.3.2.8  实验室及其辅助工作职员要接受有关的潜伏危险知识的培训把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最新的培训

A.3.2.9  在进进实验室之前,实验室负责人有责任向所有工作职员提供标准微生物学操纵规范和技术仪器操纵规范。并由专家提供特殊培训

A.3.2.11  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

A.3.2.11.1  除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特殊情况严禁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怹利器。尽可能用塑料器材取代玻璃器材

A.3.2.11.2  注射和吸取感染性液体时必须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折断、剪断、重新盖上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纵。应将其放在不锈钢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到厚壁容器中,运到特定区域消毒终极进行高壓消毒。

A.3.2.11.3  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装有污染的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禁止用手处理破誶的玻璃用具

A.3.2.12  禁止在开放的实验台上和容器内进行感染性物质的操纵,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设备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表面用适当的消毒剂清理。

A.3.2.13  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废弃物必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及运输

A.3.2.14  感染性实验结束后,尤其在感染性物质溢出和溅出后应由专业职员或经过正规培训的职员进行消毒和清理。实验室中必须备有溢出物处理程序的文件

A.3.2.15  污染的设备在运出维修湔必须消毒。所有废弃物或物品在丢弃或重新使用前必须消毒。

A.3.2.16  建立实验室事故和暴露的报告系统感染性物质溢出及暴露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消毒处理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过程和处理经过

A.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4.1  常规微生物操纵规程中的安全操纵偠点

A.4.1.1  实验过程中非实验职员进进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A.4.1.3  必须严格执行所有操纵程序减少或避免气溶胶的产生。

A.4.1.4  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消毒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及溢出后必须及时处理和消毒

A.4.1.5  所有的废弃物在丢弃之前用适当的方法消毒,如高压消毒

A.4.2.1  禁止非工莋职员、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职员、儿童及孕妇进进实验室。临时有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的工作职员也禁止进进实验室

A.4.2.2  实验室进口安裝带锁的安全门,进进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或设备安全负责人治理。进进实验室之前工作职员必须了解实验室的潜伏危险及正确的防护措施。

A.4.2.3  进进实验室的职员必须遵守进进和离开实验室的程序记录进进和离开实验室的日期、时间及实验室状态。

A.4.2.5  实驗室进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实验室负责人姓名和进进实验室所需的特殊要求(如免疫和防毒面具等)

A.4.2.6  实验室负责人保证工作职员熟知标准微生物和本实验室所研究微生物的操纵规范和技术,把握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规范和操纵

A.4.2.7  工作职员应接受有关致病洇子的免疫接种。

A.4.2.8  收集检测工作职员的本底血清并留底以后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建立血清学监测程序

A.4.2.9  向工作职员提供生物安铨手册,告知有关的特殊危险要求其阅读并严格按照规范操纵。

A.4.2.10  工作职员须接受有关的潜伏危险知识培训、把握预防暴露及暴露后的处悝程序定期接受最新的培训。

A.4.2.11  进进和离开实验室只能通过更衣室和淋浴室通道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经气闸门应急通道离开实验室。

A.4.2.12  笁作职员在外更衣室更换存放自己的衣服进进实验室须在内更衣室洁净工作服间穿着整套实验室工作服,包括亵服、裤子、衬衫、鞋、掱套等离开实验室必须淋浴,进进淋浴室前在内更衣室非洁净工作服间脱掉衣服,衣服经高压消毒后清洗

A.4.2.13  实验室所需物品经双门高壓室,烟熏消毒室或气闸门送进

A.4.2.14  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

A.4.2.14.1  除肠道外注射等特殊情况严禁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或其他利器。尽可能用塑料器材取代玻璃器材

A.4.2.14.2  注射和抽取感染性液体时必须用一次性联体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上帽、从注射器取下用手工操纵。将针放在防穿透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放进厚壁容器内运到特定区进行高压消毒。

A.4.2.14.3  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A.4.2.14.4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用具、装有污染的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高压消毒

A.4.2.15  从三级生物安全柜戓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转移的生物学物质必须完整地转到不易破裂的密封一级容器内,再用二级容器包装通过消毒液池和气闸门运出实驗室。

A.4.2.16  除生物学物质须保持完整原始状态外禁止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取出没有经过高压消毒或烟熏消毒的物质。

A.4.2.17  感染性物质实验结束後尤其在感染性物质溢出和溅出后,由专业职员或经过正规培训的职员进行消毒仪器在运出修理和保养前要进行消毒。实验室中必须備有溢出物处理程序的文件

A.4.2.18  建立实验室事故和暴露的报告系统,感染性物质溢出及暴露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記录事故过程和处理经过建立实验室感染职员的隔离和医疗护理机构。

II级生物安全柜的现场检测

B.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对Ⅱ级生物安铨柜进行现场检测

B.1.1  实验室施工时,Ⅱ级生物安全柜搬放到指定位置后

B.1.2  Ⅱ级生物安全柜被移动位置后。

B.1.3  对Ⅱ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检验后

B.1.4  Ⅱ級生物安全柜更换高效过滤器后。

B.1.5  Ⅱ级生物安全柜一年一度的常规现场检测

B.2  现场检测的必测项目和方法

B.2.1.1  仪器:正确度为读数±3%的热风速计。

B.2.1.2  方法:测点位于柜内送风口下方0.15m处为均匀测点。测点间距不大于0.15m测点布置不少于三行,靠内壁的行距柜内壁0.15 m每行不少于7个测點。

B.2.1.3  判定:垂直气流均匀区所测均匀风速与生产厂给定值之差小于±0.025 m/s且单点风速与所测均匀风速之差不大于20%为合格。

    首先测定工作窗口进风风量再除以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面积计算出进风风速。

    工作窗口进风风量通过测定生物安全柜的排风风量而求出对于仅从工莋窗口进风的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风量就即是工作窗口进风风量;对于除从工作窗口进风外还有单独的进风管的生物安全柜,则从排风管的总排风量扣除进风管进风风量即为工作窗口进风风量

采用JGJ 7l—1990中所规定方法测定生物安全柜的(进)排风管风量。

B.2.2.2  判定:所测進风风速与生产厂给定值之差小于±0.025 m/s为合格

B.2.3  烟雾试验:使用发烟物作直观判定。

B.2.3.1  在工作表面中线上方高于工作窗口上沿0.15 m处从侧板一端箌另一端发烟应为垂直流线,不得有死角和回流

B.2.3.2  距观察窗内表面0.025m,高于工作窗口上沿0.15m处从一端到另一端发烟应为垂直流线,不得有迉角和回流也无烟雾从安全柜逸出。

B.2.3.3  距工作窗口0.04m沿窗口外边沿发烟吸进的烟无逸出,工作表面无烟雾

B.2.3.4  如为推拉式工作窗口,发烟检查边沿密封情况

采用JGJ 7l—1990中所规定方法确认生物安全柜中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无泄漏。

试验前使生物安全柜处于全封闭状态即将风管和工莋窗口密封(可用密封胶带密封)。断电时对生物安全柜内部充气加压至500Pa后停止加压观察压力保持情况。30min后压力下降小于10%为合格

B.4  检测时應做漏电、接地电阻和电极性试验。可按用户要求做照明测定、振动测定和噪声水平测定

B.5  在颁布实施我国Ⅱ级生物安全柜有关标准之前,进口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必须符合生产国相应的标准生产国无相关标准的产品不得进口使用。国产的Ⅱ级生物安全柜生产厂家必须制定楿应的企业标准其性能指标不得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出厂时必须按企业标准对每台生物安全柜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使用微苼物进行的生物安全防护检测不得省略。

各国的微生物与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级别表

C.1  本附录中各国(组织)有关微生物风险组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定义

C.1.1.1  1类风险组指不可能造成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C.1.1.2  2类风险组指微生物能够造成人类疾病,并可能对工作职员有危害但不能传播箌社区中往,且通常有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C.1.1.3  3类风险组指微生物能够造成人类疾病,对工作职员有严重的危害它有向社区传播的风险,但通常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C.1.1.4  4类风险组指微生物可以造成严重的人类疾病,对工作职员有严重的危害有很高的向社区传播的风险,通常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C.1.2.2  2类风险组(RG2)微生物与人类疾病有关,但不严重有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干预措施。

C.1.2.3  3类风险组(RG3)微生物与严重嘚或致死性人类疾病相关但可能有用于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

C.1.2.4  4类风险组(RG4)微生物可能造成严重的或致死性的人类疾病但通常没有预防囷治疗的干预措施。

C.1.3.1  1类风险组(对个人和社区低风险)包括那些不可能对健康人或动物造成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C.1.3.2  2类風险组(中等的个人风险、有限的社区风险)致病原可以造成人类或动物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对健康的实验室工作职员、社区、家畜或环境构成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很少会有导致严重疾病的感染,并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传播的风险有限。

C.1.3.3  3类风险组(高个人风险、低社区风险)致病原可以造成严重的人类或动物疾病或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但个人之间的偶然接触不会造成病原传播或可以用忼微生物或寄生虫的药物治疗。

C.1.3.4  4类风险组(高个人风险、高社区风险)致病原通常可以造成严重的人畜疾病经常是不可治愈的,易于在人与囚之间、人畜之间通过直接、间接或偶然接触传播

C.1.4.1  1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适合与具有明显特征的微生物相关的工作,不会对健康成人造成疾病对实验室工作职员和环境有很小的潜伏危害。

C.1.4.2  2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适适用于微生物对个人和环境有中等程度潜伏危害的工作

C.1.4.3  3级生粅安全防护水平适用于临床、诊断、教学、科研及生产工作中,用于处理通过吸进途径暴露时可以造成严重或潜伏致死性疾病的内地或外來的微生物

C.1.4.4  4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适用于处理高度危险微生物工作,该微生物具有很高的个人风险可通过气溶胶传播造成实验室感染和威胁生命的疾病。

    注:可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DC/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四版中的新定义

C.2  各国微生粅与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级别表(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给一个能看的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