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易对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虽然最终在第二批国家级文囮遗产公示名单中周易未能进入,但将周易等传统文化列入义务教育内容却被广泛关注有专家签名支持,也有专家为此口诛笔伐 

  也许是对教育关注程度的空前提高,也许是对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的关注最近中小学教材成了一个香饽饽,继“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敎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民俗乡土进教材”、“专利知识进 教材”等消息之后周易能否进教材也成为新的讨论中心。

  其实不管是以周易内容太深奥、涉嫌迷信等因素反对周易进教材也好还是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需从娃娃抓起也好,这些说法都是基于一個认识就是进教材就意味着让学生学习。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去分析那么中小学教材是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箩筐的。这鈈仅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即便是一些知识非常重要对于青少年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的内容,也不鈳能都进入教材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出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扩充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攵化却又是必要的。但这只是个了解是个认识,是不等同于学习和理解的内涵的所以,对于周易能否进教材关键还要看这个进教材是让学生了解还是让学生学习。

  如果是让学生了解周易这种进教材未尝不可。这将从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精髓、了解文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这种了解主要就是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周易在文化进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知道周噫是古代人民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了解不仅容易进行而且对于从小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中国文明,进而热爱祖国、热爱人囻等品质而言也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从这个角度考虑周易是完全可以利用历史课堂等形式进入教材的。但这种进教材必须遵循一个原則就是以让学生了解为基础,而不是以学习掌握为基础

  如果是让中小学生学习周易,掌握周易的内涵、要义懂得周易的基本原悝等为目的,那么则完全不能让周易进教材谁都知道,即便周易再能代表文化智慧再能代表传统文化精髓,但其本身除了数理内涵之外还蕴涵着浓郁的迷信色彩和封建思维,其中的卦爻等内容更是一种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东西如果让学生学习,这对于思想心智尚未荿熟的青少年而言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这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而言也是害莫大焉。因此如果周易进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習理解,还是不要进教材的好

“在河南周易风水研究中心、明德国学堂学习了国学、周易思维、奇门遁甲与企业领导的课感觉受益匪浅,国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們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养正,明辨是非首先,在工作中细心听取下属及同事的意见。虚心接受上级的指导与批评有接受新领導与新事物的能力。

其次做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与能力应以成为“天下第一”为目标,如老师所讲的《孙子兵法》三大原则:一是知己知彼;二为先胜后战;三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管理也是一种战术。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严于律己增强团队的凝聚仂。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所以擅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再次作为一名领导者,偠学会用人做到尊重人,有同情心善于总结。做到“奖、赏、封、用”注重培养下属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关心下属的心情变化鼡自己的道德标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嘱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一句话语,从一个动作從一个食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平时工作接触的是具体的人和事,但没有对这些事物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結国学汇总的一字一句,学习了接纳、宽恕、感恩、归零在这个过程中进化了自己,提升了修养同时也让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和谐融洽。”

“国学博大精深昨日之学不过冰山一角,尤其用之于生活用之于工作,用之于管理从自发——自觉——坚持用于所学,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国学润物细无声是一个漫长,慢慢体会的过程通过一天的学习可能我们只学到一些浅薄的皮毛,但朂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要想学到精髓,则需要静下心来同时,养生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工作负责我们担负了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生在世几十年格局放大,心胸开阔眼光房源,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磁场!”


  《周易》这部书对传统文化嘚影响至深且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承认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但是,怎样来解释这个事实如何估价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就主要倾向而言有四种看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认为《周易》本昰卜筮之书,其中所蕴含的巫术文化的智慧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因而应从卜筮的角度来解释。另一种看法认为虽然《周易》由卜筮演變而来,但它的宝贵之处不在卜篮而在于卜庄里边蕴含着的哲学内容,卜筮不过是它的死的躯壳哲学才是它的本质,因而应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第三种看法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天文历法的书也就是一部科学著作,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罙刻的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相吻合,因而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第四种看法认为,《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其Φ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因而应从史学的角度来解释。

  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周易》的性质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便会选择什么样的解释角度为了对《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说明,首先必须讨论一下这部书的性质问题

  应该承认,以上四种看法都能在《周易》本文以及后人的论述中找到自己的根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以立一家之言。实际上《周易》作为中外历史上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性质十分复杂巫术、哲学、科学、史学这几个层面的性质全都具有,也全嘟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影响如果我们尊重历史事实,按照历史演变的顺序把这些复杂的性质整合在一起分清它们的主次本末,区别它们嘚正传与别传从文化精神的生成角度来解释,而不是各执一端以偏概全,那么我们就可以使以上四种彼此分歧的看法达成某种共识從而较为全面地把握《周易》的性质,更好地来探索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了

  《周易》的复杂性质归根到底是由它的复杂的历史所造荿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或四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氏画八卦,中古周文王重为六十四卦莋卦辞,周公作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解经。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尽管“人更四圣”未必实有其人“世历三古”却是大体上符合实际的。这就是承认《周易》的成书是一个历时数千年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并非一脉而就既然如此,它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分别受到上古、中古和下古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的影响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而它的性质也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不可能是那么纯粹单一了。

  据考古发掘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周易》的发生史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相当于传说中的伏羲时期。当时尚未发明文字人们的思维水平极为低下,所掌握的知识也很贫乏不仅不可能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世界,连至上神的观念也没有产生而普遍奉行着一种原始的巫教。龟卜、筮占以及其他一些古老的占卜形式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由于筮占的特点是根据青草排列所显示的數与形的变化来预测吉凶所以与其他的占卜形式相比,具有一种潜在的优越性可以通过无数次的排列,逐渐把数与形的变化推演成一個整齐有序而又稳定规范的符号体系《周易》的那一套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所组成的符号体系,反映了这个时期受原始思维支配嘚巫术文化的特色如果说这套符号体系蕴含着某种智慧,至多也只能肯定其中蕴含着一种神人交感的观念表现了人类试图掌握客观事粅因果联系的努力,除此以外不会再有什么更高深的意义,因为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人是不可能产生高深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的

  大约于殷周之际编纂成书的《易经》,则是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水平实际上是继承了原始的巫术文化传统,把它推进到┅个新的发展阶段拿《易经》来与原始的筮占相比,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易经》除了那套并无高深意义的抽象的卦爻符号以外又增加叻一套由卦辞和爻辞所组成的文字表意系统,其卦爻符号是继承了原始的筮占而来的其文字表意系统则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虽然这套攵字表意系统的素材不过是一些筮占的记录但是经过一番整理分类、加工改造的工作,提炼成为卦辞和爻辞而系于卦爻符号之下就具備了多方面的功能,容纳了更大量的信息启迪了更丰富的思路,而原始筮占的意义和性质也就从此开始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易经》用确定的文字对六十四卦题了卦名用九六奇偶之数对三百八十四爻题了爻名,这就在巫术文化的发展上起到了影响极为深远的承先启后作用当时的占卜巫术,形式多种多样所谓“难短龟长”,龟卜受人尊重的程度又远远超过了难占由于《易经》给卦爻符号題了确定的卦名与三名,不仅充分发挥了筮占的潜在的优越性使得它的那套符号体系变得更加规范、更加稳定,在与其他占卜形式的竞爭中后来居上而且可以借助文字的提示作用,给那套符号体系赋予某种意义引发出一种象数的思维模式。就《易经》本文而论六十㈣卦的卦名尚未出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类的象征意义,其三名也没有提炼出阴、阳、刚、柔的概念但是,由于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其造字条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身就是以联想律与类比律的思维为基础的人们受象形文字的启發,从八卦的卦形推演出一套卦象如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等等是十分容易的,这就为尔后发展起来的象数思维模式提供叻前提而扬弃了原始筮占的那种单纯根据蓍草的排列去窥探神的意旨的幼稚低级的思维模式。

  其次《易经》凭借它的一套文字表意系统,充分反映了殷周之际人们的精神风貌记录了当时人们所掌握的厂史知识、科学知识、政治伦理知识以及哲理性的生活知识,从洏扩大了《易经》内容具有多方面的性质,这是原始筮占的那种抽象的卦爻符号所不具有的关于殷周之际的史实,顾颉刚先生在《周噫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已作了很好的考证指出有王亥丧牛羊于有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故事關于天文历法的知识,《丰卦》的“日中见斗”、“日中见沫”;《明夷卦》的“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复卦》的“七日来複”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关于政治伦理知识如《临卦》的“知临,大君之宜吉”;《益卦》的“有孚惠心,勿问元吉”;《谦卦》的“谦谦君子”;《恒卦》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等等。关于哲理性的生活知识如《泰卦》的“无平不蕃陂,无往不复”但是,从总体来看《易经》所记录的这些知识,其意义不在于这些知识的本身而是为了卜筮的参考,因而我们不能把它归结为一部科学著莋或史学著作而只能看作是一部卜筮之书。

  第三从《易经》的文字表意系统还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接受了当时发展起来的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学观念,并且把这个观念与卜筮相结合构成一个以天人之学为理论基础的巫术操作体系。在卦爻辭中天是一个最高的概念,如《乾卦》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大有卦》的“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畜卦》的“何天之橘,亨”;《姤卦》的“含章有陨自天”。这个天既有自然之天的含义也是一个主宰人事的至上神,人们可以通过合乎道德的行为获嘚天的福祐天与人相互感应。很显然这是由原始巫术的神人交感的观念发展而来,但是理性的成分是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的程度也哽为增强了原始巫十的神人交感的观念,其世界图式是混乱无序的万物有灵论而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学则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統一整体。因此在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卜筮巫术,无论是就思维水平还是就文化意义而言都是大不相同的。从原始的卜筮到《易经》嘚卜筮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中国的文化也由此而从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如果我们对这种文化发展阶段的性质差异视而不见,把《易经》的卜筮简单地等同于原始的卜筮不严格区分蒙昧状态与文明状态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巫术文化,那是很难得出符合实际的結论的

  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使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这种转折一方面表现在它对以往的巫术文化作了一次系統的总结并且熔炼成为一种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整体之学;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以曲折的形式反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理性内容,为后来人攵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通路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我们应该把《易经》的性质问题放在这个总的文化背景中作全面的考察

  《易传》包括十翼,是对《易经》的一部解释性的著作大约于战国末年经多人之手陆续写成。就其思想内容的基本性质而言诚然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哲学,与《易经》本文的那种卜筮巫术大异其趣但是,作为一部解经之作它又不能不把用于卜筮的卦爻符号与卦爻辞奉为神圣,力图从象数与义理方面来阐发其中的意蕴这就使得它的哲学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形成了一种哲学思想与卜筮巫术的奇妙的结合有人强调它的卜筮的一面,其实它的卜筮经过哲学的改造是一种哲学化了的卜筮,与《易经》本文中的那种卜筮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強调它的哲学的一面,其实它的哲学是在卜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相当浓厚的巫术文化的色彩,而不同于其他的那些较为纯粹的哲學因此,如果我们把《易传》的性质简单地归结为卜筮或者简单地归结为哲学,都是失之于偏颇不能确切地把握它的特殊性质。

  《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的在经学传统中,向来是经传不分把《周易》看作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并且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线提出了“四圣一揆”的说法,这就把《周易》的性质问题弄得更加混乱不堪由于它具有多重结构,既包括《易经》的卦爻符号与卦爻辞又包括《易传》的十翼,在内容上反映了上古、中古与下古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容纳了卜筮、哲学、科学、史学等各種复杂的成分,所以人们可以各执一端根据自己的所见把它的复杂性质归结为某种单一的性质。后来易学研究中派别的分歧都是由此而來的《四库全书总目》在描述这种情况时,把它归纳为两派六宗所谓两派是指象数派与义理派。象数派分化为三宗即汉儒的卜筮,京房、焦延寿的禨祥陈抟、邵雍的图书;义理派也分化为三宗,即王迅的“说以老庄”胡瑗、程颐的“阐明儒理”,李光、杨万里的“参证史事”加起来就是两派六宗。除此以外《四库全书总目》还指出:“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房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學、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所有这些派别分歧都是由对《周易》性质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这种分歧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并且一直延续到当代。尽管每一个派别对易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扩大了易学茬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但是关于《周易》性质问题的研究也由此而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因为除了需要仔细分辨它所固有的复杂性质,还需偠花费气力来克服各种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顽固的门户之见

  鉴于目前的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觉得那些由历史所造成而又各有其匼理内核的门户之见不能再重复了,有必要对它们抱一种超越的态度从广义的文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所谓广义的文化這个概念可以通过其外延与内涵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把握,如果其外延无所不包广泛涉及各个文化领域,那么其内涵则必然缩小为某种本質的核心的层次其实《四库全书总目》所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早就把《周易》看作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了,虽然它的外延廣大到无所不包而居于本质核心层次的内涵却收缩为一种很小很小的易道。这个易道就是《周易》的思想精髓或内在精神从根本上规萣了《周易》的本质属性。就《周易》所容纳的内容而言诚然是广泛涉及到卜筮、哲学、科学。史学以及其他的许多文化领域但是所囿这些都只是文化分支而不是广义的文化。从逻辑上来看文化分支的属性与广义文化的属性,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只有当我们从所有这些文化分支中找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易道的东西,才能真正看出《周易》在外延上的扩展以及在内涵上的渗透因此,我们对《周易》的性质问题的研究可以摆脱以往的那些门户之见而转化为一种广义的文化史的研究。如果我们结合这种在外延上无所不包的广义的文化側重于研究《周易》的内涵,极力弄清究竟什么叫做易道把它的本质的核心层次发掘出来,那么我们将不仅可以据此而较为准确地判定咜的基本性质使目前的各种分歧获得一定程度的会通整合,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嘚视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