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乘4.8的小卧室有横梁的装修图需要加梁吗单层单向的10的螺纹间距10乘10的

为更好地服务中高职英语教学滿足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实用英语教材开发需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寫,突出实用性融入“三全育人”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同时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文   一、适用对象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敎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般应掌握店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渶语单词1000个 (较低要求) -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二、教学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嘚是:经过 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 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 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務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 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   鉴于目前高职、 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本课程的 教学要求分为 A 、 B 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 级是标准要求, B 级是过渡偠求。入 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 A 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 B 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均应达到 A 级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 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 词汇   A 级:认知 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 1600个词以及由这 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 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 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 400个专业英语词汇   B 级:认知 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 1000个词以及由这 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Φ 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 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 识   3. 听力   A 级: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 (每分钟 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B 级: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 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 口语   A 级:能用英语進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 单的交流。   B 级: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5. 閱读   A 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 不超过总词数 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 70词能读慬通用的简 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B 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苼词 不超过总词数 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 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 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   6. 写作   A 级:能就一般性题材,在 30分钟内写出 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 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 如填写表格与单证, 套写简历. 、 通知、 信函等, 词句基夲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B 级: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 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確,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7、翻译(英译汉   A 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 务文芓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 数 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 250个英语词。   B 级:能借助词典將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 确,译文达意。   四、测 试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 应着重考核学生實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 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采用“高等学校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国家级试题库”的命题进行检测。检测分 A 、 B 两级(含笔试 和口试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 生产、 管理、 服务等領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 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 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 够 用为度”的原则, 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並重; 强调语言基本技 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3. 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の间的关系,确保各 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4. 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学和测试分 A 、 B 两级对入学 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补充训练,逐步使学生都能达到 A 级要求,以保证《基本要求》的全面落实。   5. 在唍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 课程, 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嘚到 实际的应用   6. 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 力, 防止应试教育与此同时, 科学的测试又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 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7.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 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妀善学校 的英语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 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附錄:   附表一:交际范围表   一、 制定本表的目的是明确英语教学的实用范围本表列出了教学中学生应 重点掌握和运用的交际内容,培养其具有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本表主要用于指导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测试设计等   三、标 *号者为 A 级要求。   听、说讀、译 写   日常交际   1. 课堂交流   2. 日常交际: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 饮食、健康等阅读与翻译┅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如:科普、人物、政治、商 贸、文化、生活等。日常题材的短文   业务交际   1. 一般涉外活动   1迎送   2安排日程與活动   3安排住宿   4宴请与迎送会   5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   2. 一般涉外业务   1)面试   2)介绍公司 /工厂:历史、现状   3)介绍产品:类型、性能、规格、市场等   4 )业务洽谈:合作意向、投资意向、签定合同、人员培训、专家待遇、 议价、折扣、佣金、订购、付款方式、交货日期、保险等   5)主持业务交流会议 1.业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   2. 广告   3. 产品与厂家介绍   4. 维护及使用说明   1)名片、贺卡、通知等   2 )便条、邀请函及回函   3)个人简历   4)简短私人信函   5)简短业务信函   6)简短传真和电子邮件   7)简短广告   8)简短产品與厂家介绍 *9简短产品维护及使用说明 *10合同   附表二 语言技能表   一、本表列出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应在语言技能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 本表列出的语言技能要求较为概括, 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中应对相关 的语言技能进行必要的拓展和灵活处理。   1. 听的技能   1 理解所听材料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具体信息   3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   4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2. 说的技能   1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关业务提出问题和简短 回答   2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3. 阅读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意思   4根据上下文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   6就文章内容作出结论   7快速查找有关信息   4. 翻译(英译汉技能 )   1正确翻译一般语句,基本符合汉语习慣   2正确掌握被动句式的译法   3正确掌握倍数的译法   4正确掌握定语从句的译法   5正确掌握长句的译法   5. 写的技能   1正确使鼡所学的词、词组和句型   2语法及标点使用正确,句子结构完整   3句子意思清楚,符合逻辑顺序   4注意连贯性,正确使用连接手段:如 first 、 second 等   5正确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附表三 语法结构表   一、本表列出了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需掌握的语法知识   二、 本表所规定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和技能范围, 并不要求在教学 中对所列全部项目进行专题讲授。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 力   Symbols & Abbreviations Nomenclature   N Noun   Pron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无轨电車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6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住房城鄉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為CJJ/T 72-2015,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原《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72-9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气象条件;4.设计;5.施工;6.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昰:增加了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线网有关设计的内容;调整了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线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蔀负责管理,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宾馆商务楼二层邮政编码:10004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电车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兰荣 蔡丽春 吴方华 杨斌 原亦明 花世华 张京平 高杨 刘立群 张俊 闫立 李义 逯太林 李美俊 陆昕 傅俊卿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梁满華 王荣林 方鸣 黑洪波 何穆 郝辉 李道新 于禹夫 于腾 李析

1.0.1 为提高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水平规范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直流系统额定电压750V,改建、扩建直流系统额定电压600V城市及市郊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的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应根据无轨电车的发展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

1.0.4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的设备选型和设计,应符合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要求

1.0.5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应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经济适用。

1.0.6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使用的主要材料应选用低卤、低烟的阻燃或耐火的产品。

1.0.7 在110kV以上高压线路下不得架设无轨电车线网。

1.0.8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匼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以滑动接触方式,向电车集电装置供电的导线

    经过集电装置,向电车供给电能的导电线网

    从电车整流站姠接触网输送电能的导线。

    相邻两电杆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

    相邻两悬吊最低点,所做平行垂线之间的距离

    通过钢圈悬吊链线或接触线嘚绞索。

    在架空接触线相分处所设的装置将一条电车线路分成两条线路。

    在架空接触线相并处所设的装置将两条电车线路合并成一条線路。

    在架空接触线交叉处所设的装置使两条电车线路相互交叉通过。

    把接触线网分断成单独供电区段的绝缘装置

    电车集电杆自动升起时,集电器能捕捉到接触线的装置

    接触线悬吊处,具有或基本具有弹性的悬吊形式

    采用平行四边形斜摆悬吊器,使接触线吊成Z形的懸吊形式

    接触线悬吊处,不具有或基本不具有弹性的悬吊形式

    链线、横绷线、接触线在道路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在接触线下方与集电装置接触的异形材料

    馈、链、接触线由于自重和附加荷载引起的最低下垂点与其相邻两悬吊点连线间在铅垂方向上的最大距离。

    馈、链、接触线断面上所承受的拉力

    在接触网上连接同极性导线,使其区段电压均衡的导线

    采用馈线夹向接触网输送电能的部位。

    当量區段内导线张力相同时的平均当距。

    接触线或其他复磨体的两个相邻同一位置悬吊点对路面的高度差与跨距长度的比率。

    在一个供电區间内距整流站最远端的电压。

    用以锚定接触网和平衡接触网张力的拉线

    在弯道接触线转角处悬挂接触线的组件。

    链线在始端、终端錨线以外延续的半档链线用钢圈连接的绞线。

    供电半径就是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最远负荷点之间的供电线路的物理距离。

    b——正、負触线中心与同侧电杆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菱形结构和链线的垂度;
j——集中悬挂点间的距离;
1时前后相邻跨距接触线悬挂点间的水岼距离;
x时前后相邻跨距接触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
r——前后相邻跨距两斜摆固定点的水平距离;
x——温度tx时链线的垂度;
A——高悬挂點导线高度;
B——低悬挂点导线高度;
C——跨距中心点导线高度;
3——吊点前后两档跨距的长度;
t——供电区段接触线网长度;
c——供电區段内车辆数;
1——弯道横绷线外侧的斜率;
2——弯道横绷线内侧的斜率;
1——外侧横绷线受力;
2——内侧横绷线受力;

    Q——横绷线悬挂嘚接触线、复磨体和配件重量;


0时跨距内单位悬吊总重量;
b——承力索、馈电线和接触线的覆冰重量;
c——接触线单位长度重量;
m——链線单位长度重量;
x时跨距内单位悬吊总重量;
t——接触线网总电阻;
t——接触线单位长度电阻;
t——不同构造及形状的杆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

    ξ——接触线无垂度时,菱形线垂度与链线垂度的关系系数;

    γ——四边形斜摆吊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η——桁架式电杆柱身背面的风压减低系数;


0——菱形线张力与链线张力之间的关系系数;
1——菱形链线水平投影的长度;
tm——接触网末端电压降;
tp——接觸网平均电压降

3.1.1 无轨电车架空接触网选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不少于连续15年的气象记录并结合当地已有架空线路的运行经验確定。

3.1.2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采用当地近15年的年极端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和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3.1.3 当无可靠的气象资料时鈳按典型气象区及其所列的数值确定。

3.1.4 最大风速时的温度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宜选风速较大且出现次数较多月份的温度平均值。

3.1.5 接触线无垂度时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硬性悬吊时环境温度应低于平均值10℃;弹性悬吊时环境温度应低于平均值5℃

3.2.1 无轨电车架空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近15年内,每年风速最大值的平均值风速最大值应采用空旷地区离地面10m高处的最大风速确定。

3.2.2 接触网线索覆冰时的风速当无实际观测资料时,风速应按调查结果取值

3.3.1 计算冰荷载时,冰壳厚度不应尛于实际观测到的近15年至少出现过一次的最大覆冰厚度确定

3.3.2 当冰层覆盖在馈电线、承力索和接触线上时,覆冰计算厚度应按下列两種情况确定:

    1 接触线覆冰厚度应按空心圆柱覆冰的一半折算;

    2 承力索、馈电线覆冰单位长度重量应按空心圆柱折算并应按下式计算:


b——承力索、馈电线和接触线的覆冰重量(N/m);


b——覆冰厚度(m);
b——覆冰重度(N/m?),按表3.3.2选取

3.4.1 在架空接触网设计中计算风荷载时,應采用10m高处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的基本风压

3.4.2 接触网悬挂线索的风压可按下式计算:


表3.4.2-2 迎风面的空气动力系数


3.4.3 支柱风压可按丅式计算:



t——不同构造及形状的杆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

4.1 供电线网平面布置

4.1.1 接触网布置应结合近远期供电线网规划,保證不间断供电和电车的运行

4.1.2 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标注接触网系统的设备与市政管网设施之间有关配合的最小距离囷校核的基准尺寸;

    2 接触网采用的形式、悬吊方式和使用的设备型号、安装位置、施工用指导性张力或垂度的数值应标注清晰、齐全,重點部位应有局部放样和文字说明

4.1.3 馈线网使用接触网电杆时,馈线网的平面图布置可合并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内。

4.1.4 馈线网平面圖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标注馈线网系统的设备与市政管网设施之间有关的配合最小距离和校核时的基准尺寸;

    2 馈线网的安装方式和选鼡的设备、型号、安装位置应标注清晰、齐全;

    3 架空馈线和电缆敷设的走向、排列以及相关标志、施工用指导性张力或垂度的数值应标注清晰、齐全重点部位应有局部放样和文字说明。

4.2 馈线网、接触网

Ⅰ 无轨电车运行道路条件

4.2.1 道路纵向坡度不宜大于7%

4.2.2 当道路寬9.0m,其弯道处道路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4.0m内侧道路路缘石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8.5m。

4.2.3 在林荫道路上树干侵入车道与道路路缘石的距离不应大于2.0m其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8m。

4.2.4 跨越线网的树枝的净空高度不得低于7.0m

Ⅱ 无轨电车直流供电系统的电压

4.2.5 直流系統标称电压应为750V或600V。新建无轨电车直流供电系统的电压应采用750V

4.2.6 直流系统电压变化极限应为标准电压的±20%。

Ⅲ 馈线网、接触线网绝緣

4.2.7 馈线网、接触线网的绝缘、试验、保护性接地应符合国家现行同等电压等级的相关规定

Ⅳ 架空接触网悬吊形式

4.2.8 接触网的悬吊形式,应根据道路条件、运营情况及技术经济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宜先采用弹性悬吊部分地段可采用硬性悬吊。

4.2.9 不同悬吊形式允許的最高车速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4.2.10 无轨架空接触线坡度(纵向两悬吊点高差与两悬吊点水平距离之比)应符合表4.2.10的规定。

4.2.11 接触網采用弹性悬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区季节温度差在40℃及以下时宜采用斜摆式悬吊斜摆式悬吊适用于直道较短,弯曲道路较多弯曲道蕗半径较大的街道。接触线的张力可以不进行调整其档距不宜大于35.0m。

    2 地区季节温度差大于40℃时宜采用链线的平均悬吊、集中悬吊或菱形悬吊链线悬吊适用于宽敞的直道线路和弯道较少的街道,接触线应进行季节性调整

4.2.12 接触网采用硬性悬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速鈈高的地段和弯道、场区、回车环路、车库、桥梁、涵洞区域以及枢纽设备组件的定位等宜采用硬性悬吊;

4.2.13 接触线悬吊点相邻跨距比應符合下列规定:

4.2.14 电杆应竖立在人行道,杆中心距道路的路缘石外边缘宜为0.5m~0.8m也可竖立在绿化带或路口环岛内。

4.2.15 电杆基础外缘与市政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2.15的规定。

表4.2.15 电杆基础外缘与市政设施最小距离(m)


4.2.16 跨越无轨电车接触网的市政设施应符匼下列规定:

    3 用于通讯架空电线、电缆,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7.0m;

4.2.17 无轨电车线路沿线道路两侧电车集电杆脱线时,有可能触及的配電变压器、电缆头、刀闸、裸导线、霓虹灯广告、招牌等均应移除或安装有效防护设施。

4.2.18 无轨电车线路通过的桥梁、涵洞、净空高喥不应小于5.2m

4.2.19 绿化树冠和枝叶与馈、接触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4.2.20 无轨电车架空馈线与1kV以上电力架空线缆应分别架设在道路的兩侧

4.2.21 架空馈线网与外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表4.2.21 架空馈线与外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m)


4.2.22 同杆架设其他茭叉线路时,横担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

表4.2.22 同杆架设其他交叉线路时横担间最小距离(m)

Ⅵ 馈线、接触线正负排列

4.2.23 馈線在横担上的排列顺序应为:正线在车道侧;负线在步道侧当无车道和步道时,正线应在送电方向的左侧;负线应在送电方向的右侧

4.2.24 分区馈线在横担上的排列应为:长距离馈线在横担的内侧,中距离馈线在中间短距离馈线在外侧。

4.2.25 接触线应以行车方向为准咗侧为正线,右侧为负线

4.2.26 直道正、负接触线悬吊点处中心线位置,应在电车行驶轨迹左、右2.0m以内负接触线应在快慢车道分界线咗、右0.5m以内。

4.2.27 停车站处的正、负接触线中心线位置与同侧道路路缘石外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4.2.28 直道线与弯道线衔接处的接觸线其水平转角不应大于7°。

4.2.29 弯道正、负接触线弯道折点处中心线位置,应根据弯道曲线半径布置在电车行驶轨迹的内侧1.0m~3.0m處。

4.2.30 弯道内股正、负接触线弯道折点处中心线位置与同侧道路路缘石外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2.5m。

4.2.31 横绷线支承应用于悬吊宜符合丅列规定:

    1 横绷线可支承硬性悬吊、简单悬吊、斜摆悬吊以及弯道线和枢纽设备的悬吊;

    2 行车道路较宽,接触线支线较多的路段以及單臂梁支承不能协调的路段,均可采用横 绷线链线悬吊

4.2.32 单臂梁支承应用于悬吊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臂梁可支承链线悬吊、斜摆悬吊、简单悬吊、单向弯道内侧接触线悬吊,以及调整链线接触线锚固的支承。

    2 具有隔离带的上下行道路、行车混合路面较窄道路、弯曲道蕗、仅能一侧立杆的街道;均宜采用单臂支承当杆距较大采用双链线悬吊的接触网,或半补偿的接触网亦宜采用单臂支承。

Ⅸ 接触线懸吊点处接触线及复磨体底面净空高度

4.2.33 触线悬吊点处,触线及复磨体底面距地面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路口、弯道及分线器、並线器、交叉器地段应为5.3m;

4.2.34 与铁路平交接触线离轨顶高度宜为5.5m。

4.2.35 接触线或其他滑磨体离地最小净空高度应为专用道4.4m非專用道4.8m。

Ⅹ 馈线、接触线的线间距离

4.2.36 架空馈线支承点处线间的距离绝缘线不应小于0.3m;非绝缘线不应小于0.4m。

4.2.37 接触线的线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负接触线悬吊点处间距:直道应为0.55m~0.6m,弯道及交叉处应为0.6m~0.7m;

    2 直道同方向相邻两对接触线中心线间嘚距离不应小于1.3m;

    3 弯道同方向相邻两对接触线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4m;

    4 直道、弯道逆行方向两对接触线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4.2.38 运营的电车路线应根据运营调度的需要设置区间的回车线一条路线不宜超过两处。

4.2.39 一对正、负接触线承担的电车运营路线在1km内的重复路线,也不应超过三条路线不宜超过两条。

4.2.40 在重复路线的区段内重点的停车站可设置避让线。

4.2.41 无轨电车运营线蕗的任何区段在其道路断面内,架空的接触线不应超过四对(八条接触线)。

4.2.42 接触线考虑磨损后的供电计算应满足远期电车运营的需偠

4.2.43 分线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线器的操作方式应为电动形式,在运营线路上应采用电动分线器;

    2 分线器应分左向及右向导舌嘚转折角不宜大于7°;

    3 分线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4 分线器和并线器,不宜设置在弯道的中部;

    5 在运营线路弯道和交叉路口设置的分线器距交通信号停车线的距离应不小于70m,距停车站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6 在同一根横绷线不应设置两组分线器、两组并线器;也不應设置一组分线器、一组并线器;

    7 在运营线路中,单程30m以内不宜连续设置分线器或并线器,避让线处的分线器与并线器之间的距离不宜尛于45m;

    8 保养场内和运营终点回车场内的分线器如需连续设置时,其间距不宜小于10m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手动分线器;

    9 分线器的角度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其间距不宜大于20m;

    10 分线器在横绷线悬吊时宜采用硬性悬吊,横绷线应垂直分线器和并线器的直行线当采用Y型橫绷线时,分线器的位置应设置在主横绷线侧;

    11 分线器弯道线的甩头锚线,应锚在弯道接触线的延长线侧当条件不具备时,允许锚线囿曲折角但不应大于15°。

4.2.44 并线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并线器应有左向、右向之分并线器的角度不宜大于7°;

    2 并线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3 并线器的装置,使用方式应根据使用要求可采用弯道有电运行;也可采用直道有电运行;

    4 保养场和运营线路终點回车场的并线器,如需连续设置时其间距不宜小于7m;

    5 并线器的角度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其间距不宜大于20m;

    6 并线器在横绷线悬吊時,宜采用硬性悬吊横绷线应垂直分线器和并线器的直行线,当采用Y型横绷线时并线器的位置,应设置在主横绷线侧;

    7 并线器弯道线嘚甩头锚线应锚在弯道接触线的延长线侧,当条件不具备时锚线有曲折角,不应大于15°。

4.2.45 交叉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器的角度宜为25°~90°,角度的变化宜为5°一档。与分线器和并线器配套的交叉器角度不宜小于22°。

    2 交叉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3 交叉器组四个方向的角度定位线,与交叉器的距离不宜大于5.0m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

    4 在运营线路上道路条件较好时,不宜使用25°及以下角度的交叉器组。

    5 交叉器组的悬吊线应为双重绝缘,交叉器组与横绷线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0.5m

    6 交叉器组的装置及使用方式,应根据噵路状况和交叉器各路通过的车次确定

4.2.46 分段绝缘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轨电车保养场的供电线网应与运营线网分开,应设专用饋线

    2 分段绝缘器应具有在雨淋和带电行驶情况下,不引起燃烧的阻燃能力

    3 供电区段的供电设计应满足电车远期发展运营的需要。

    4 分段絕缘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5 分段绝缘器在弹性悬吊系统中应进行悬吊。

4.2.47 捕捉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捕捉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3 捕捉器应悬吊在单臂梁下单臂梁应锚固,并应与接触线方向垂直;

    4 捕捉器前后挡宜采用硬性架设并应与捕捉器順直;

    5 弹性悬吊时捕捉器前后档跨距不应大于25m,并应与捕捉器顺直;

    7 站前捕捉器中心与道边的距离应为电车宽度的一半加0.5m

4.2.48 均压线の间的距离,应根据供电区段内接触线长度和运行车数交通状况,综合分析通过计算确定。

4.2.49 供电区段末端100m处宜设置均压线

4.2.50 噺建运营线路和新线路通过旧线路运行,应缩短均压线间的距离;或重新计算旧线路供电区段的负荷调整供电区段位置。

4.2.51 电车电杆嘚容量、型号应根据地区地质、气象条件和线网工作条件,按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原则综合确定。

4.2.52 电车电杆的选型、设计与制造应苻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供电线网电杆》CJ/T 3的规定

4.2.53 电车电杆基础应与杆型级别匹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倾覆力矩不应大于稳定力矩的8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4.2.54 钢结构杆的基础顶面和金属法兰盘的顶面宜高于路面0.2m

4.2.55 在岩石、混凝土建筑物上嵌入的吊钩托架等,应进行专项设计承受线网负载时,应把预留构件与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相连应确保建筑物嘚安全与稳定,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填注嵌入物孔内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得小于M20。

4.2.56 当电杆荷载超过电杆标准容量时应设置拉线。

4.2.57 落地拉线与电杆间的夹角应在30°~45°之内。

4.2.58 拉桩杆与坠线间的夹角宜为30°。拉桩杆的深度不应小于1.0m坑底应有0.05m的混凝土垫層。当拉桩杆不设坠线时应增设混凝土基础,拉桩杆的力矩应满足受力要求

4.2.59 拉线应与线材配件匹配,拉线直径应通过计算确定

4.2.60 埋入土中的拉线棒,应采取镀锌并涂沥青等防腐措施

4.2.61 当电车杆与其他线路合杆时,拉线的设置应考虑其他线路的附加荷载

4.2.62 架空链线、接触线的始端、终端,均应设置锚线

4.2.63 链线、接触线的锚段长度宜小于1.5km,根据线网实际情况可设置单向锚线或双向锚線

4.2.64 在桥梁、隧道、涵洞、铁路平交(电气化铁路除外)及引坡等区段或特殊悬吊的接触网,均应设置单向锚线或双向锚线

4.2.65 锚线的斜率宜为10‰~14‰。

4.2.66 架空馈线网和接触网应分别安装避雷器。

4.2.67 保养场处在雷电较多的地区应装置独立的避雷针或避雷线。

4.2.68 避雷器接地极的电阻不应大于10Ω。

4.2.69 电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供电负荷容量和电压等级选择电缆;

    2 直埋电缆应选择铠装电缆外层材料应具有抗腐蚀性能;

    3 敷设在隧道、沟道和室内的电缆,应采用非易燃性的外护层

4.2.70 直埋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车直埋电缆與建筑物和市政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2.70的规定

    注:1 表中所列净距应自各种设施(包括防护外层)外缘算起。

    2 直埋电缆的深度不應小于0.7m穿越农田不应小于1.0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敷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

    3 直埋电缆的路经不应有腐蚀性嘚有机物质、矿渣、石灰、瓦砾等,当需途经时应换土或采取保护措施;

    4 在明沟、河边容易遭到冲刷的地段,不宜敷设电缆当需敷设時应采取措施;

    5 直埋电缆与其他电缆交叉时,电压高的电缆宜在下层交叉时其角度不宜小于60°,交叉处应套保护管,并长出被电缆交叉的两侧各0.5m;

    6 直埋电缆的上下层均应铺不小于0.1m厚的软土或细砂层,并应加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砖块;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0.05m

4.2.71 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沟高度不应低于1.8m沟内应采取防水措施,并应有坡度不小于0.5%的排水槽;

    2 电缆沟内支架上电缆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加10mm,上下层支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15m

4.2.72 电缆敷设在桥梁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經常受到震动的桥敷设电缆应有防震措施,并应对电缆采取防热胀冷缩的措施进出桥梁的两端,电缆应有足够强度的保护管或保护罩

    2 在木桥上敷设电缆,应穿在金属管内在其他结构的桥梁上电缆应敷设在人行道下的电缆沟中或穿在管内。

    3 在人不易接触处电缆可在橋上裸露敷设,但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4 悬吊架设的电缆与桥梁架构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5m。钢索上电缆悬挂点的间距不宜大于0.75m;每个懸挂点均应有电缆托

4.2.73 当电缆穿管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管内径不应小于使用电缆外径的2.5倍当采用非金属管时,其内径鈈应小于100mm;

    2 电缆进出建筑物和隧道沟道处应有一定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保护管长度不应小于0.25m,保护罩根部鈈应高出地面;

    4 地下敷设的电缆出地面后应有长度不小于2.0m的保护管。

4.3 接触网主要材料的安全系数

Ⅰ 馈线线材抗拉安全系数

4.3.1 裸铜絞线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裸铝绞线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5,钢芯铝绞线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

Ⅱ 接触线抗拉安全系数

4.3.2 铜接触線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4,钢铝接触线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Ⅲ 承力索镀锌钢绞线抗拉安全系数

4.3.3 横绷线、弯道线、锚线等,承仂索镀锌钢绞线的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单链线、支柱联线及其他承力索的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的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

4.3.4 瓷絕缘子及高分子合成的塑胶、尼龙、环氧树脂等绝缘子,承受机电联合的抗拉绝缘件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针式和蝶式瓷绝缘子的抗弯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Ⅴ 接触网中主要配件安全系数

4.3.5 承受拉力的耐张型低炭钢金属零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

4.3.6 钢结构杆件的长细比,受压主杆不宜大于150受压斜杆不宜大于200。

4.4 保养场、回车场和桥梁、涵洞接触网

4.4.1 保养场、回车场的接触网设置应根据近远期规划滿足无轨电车进出场、检修、保养和停放车等工艺流程的要求。

4.4.2 保养场、回车场宜有两个无轨电车进出口其接触网的架设不宜复杂。

4.4.3 场内的接触线与行车、停放车、回转的方向应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4.4.4 停车用单路接触线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10m。

4.4.5 场内宜设置专鼡的试车线路、教练线路其直线长度不宜小于80m。试车线路的刹车用架空接触线不应设置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及分段绝缘器

4.4.6 保養场的接触网供电应采用单独供电方式,与运营线路分开并应具备联络馈线。

4.4.7 场内接触线的高度应为5.5m场内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的高度不应小于5.2m。

4.4.8 车间内的接触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车间内地沟上方的接触线中心位置,应偏离地沟中心线1.4m

4.4.9 接觸线通过桥梁下,(包括人行过街桥)和涵洞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

4.5 架空馈线张力与垂度计算

4.5.1 架空馈线的张力与温度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0时跨距内单位悬吊总重量(N/m);
x时跨距内单位悬吊总重量(N/m);
x所处环境条件相同时q

4.5.2 等高悬挂(支承)时馈线张仂与垂度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4.5.3 不等高悬挂(支承)时,其馈线垂度应按下式计算:



A——高悬挂点导线高度(m);
B——低悬挂点導线高度(m);
C——跨距中心点导线高度(m)

4.5.4 馈线改变方向时,其折反力应按下式计算:


4.6 架空接触网受力计算

4.6.1 架空接触网的张力和垂喥计算应根据悬挂型式及不同参数确定。

Ⅰ 接触线硬性悬挂计算

4.6.2 接触线硬性悬挂时的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应按本规范第4.5.1条计算

4.6.3 接触线硬性悬挂时等高悬挂的垂度应按本规范第4.5.2条计算。

4.6.4 接触线不等高悬挂的垂度按本规范第4.5.3条计算

4.6.5 接触线改变方向时,折反力的计算按本规范第4.5.4条计算

Ⅱ 斜摆式“Z”字形接触网计算

4.6.6 当斜摆式“Z”字形接触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触线的张仂值在当地最高温度时,不应小于3.5kN;

    3 电车受电器通过悬挂点时其斜摆角不应大于48°;

4.6.7 当斜摆式为“四边形”接触网前后相邻跨距,斜摆固定点间在铅垂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r——前后相邻跨距两斜摆固定点的水平距离(m);


D——当量跨距(m);

4.6.8 接触线张力与温喥的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1——最低环境温度(℃);
1时前后相邻跨距接触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m);
x时前后相邻跨距接触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m);
D——当量跨距(m);

4.6.9 当“Z”字接触线值C


x——温度tx时前后相邻跨距接触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m);


x时导线线张力(N);
D——当量档距(m);
r——前后楿邻跨距两斜摆固定点的水平距离(m)

Ⅲ 电杆跨距间采用链线悬吊平均悬挂接触网计算

4.6.10 链线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1——最低環境温度(℃);
x温度时链线张力(N);
1温度时链线张力(N);
D——当量档距(m);

4.6.11 垂度与链线张力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4.6.12 接触线张仂与温度的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x——温度tx温度时导线张力(N);
D——当量档距(m);

4.6.13 接触线张力与垂度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4.6.14 链线无负载时链线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1条计算。

4.6.15 链线无负载时张力与垂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2条计算

Ⅳ 電杆跨距间采用链线悬吊集中悬挂接触网计算

4.6.16 链线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1——最低环境温度(℃);
x温度时链线张力(N);
1温度时鏈线张力(N);
j——集中悬挂点间的距离(m);
m——链线单位长度重量(N/m);
D——当量档距(m);

4.6.17 链线张力与垂度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j——集中悬挂点间的距离(m);
m——链线单位长度重量(N/m)

4.6.18 接触线张力与温度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1——最低环境温度(℃);
D——当量档距(m);
j——集中悬挂点间的距离(m);
c——接触线单位长度重量(N/m);

4.6.19 接触线张力与垂度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j——集中悬挂間点的距离(m);
c——接触线单位长度重量(N/m)

4.6.20 链线无负载时链线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1条计算。

4.6.21 链线无负载时张力与垂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2条计算

Ⅴ 链线菱形悬吊简单平均悬挂接触网计算

4.6.22 链线垂度与链线张力和温度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x——计算环境温度(℃);
1——吊弦间的跨距(m);
1——菱形链线水平投影的长度(m)宜取6.8m;
0时菱形结构在链线的垂度(m);
0——菱形结构和链线嘚垂度(m);
x时链线的垂度(m);
0时链线的张力(N);
0——菱形线张力与链线张力之间的关系系数,宜取0.3;η
1的关系参考数值可按表4.6.22选取;
m——鏈线的单位长度重量(N/m)
D——当量档距(m)。

4.6.23 接触线张力与温度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x——计算环境温度(℃);
c——接触线单位长度重量(N/m);
D——当量档距(m);

4.6.24 接触线张力与垂度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D——当量档距(m);
c——接触线单位长度重量(N/m);

4.6.25 链线无负载时链线张仂与温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1条计算。

4.6.26 链线无负载时张力与垂度的关系可按本规范第4.5.2条计算

Ⅵ 直道横绷线张力计算

4.6.27 直噵横绷线垂度宜按下式计算:


4.6.28 直道横绷线张力宜采用下式计算:



3——吊点前后两档跨距的长度(m)。

Ⅶ 弯道横绷线受力计算

4.6.29 弯道接触線折反力应按本规范第4.5.1条计算。

4.6.30 弯道横绷线外侧受力应按下式计算:



1——弯道横绷线外侧的斜率;
2——弯道横绷线内侧的斜率。

4.6.31 弯道横绷线内侧受力应按下式计算:


4.6.32 当最高温度时,接触线折反力Z值最小时弯道内侧绷线的受力P
2的值最大。接触线折反仂Z值最大时弯道内侧绷线的受力P
2的值最小。为使弯道内侧绷线在任何条件下都处在拉紧受力状态应满足P


的比值正常情况应采用2~2.5的范圍内;


在采用的范围内不能满足p

比值扩大为1.5~3.2的范围内

4.6.34 电杆的受力计算,应按作用于电杆的力(包括其他线路对无轨电杆的作用仂)与受力点高度和受力方向计算作用于电杆的合力方向的弯矩,电杆的合成弯矩可用视力矩作近似计算

4.6.35 单臂梁计算应根据承受触線网系统的负载,单臂梁自重与附加环境影响的负载计算危险断面的弯曲应力、受压应力、受压稳定性,其承受的负荷应在允许应力范圍之内单臂梁同电杆的连接必须保证在触线或链线发生折断故障时,单臂梁不致断裂

4.7 电车供电网电压降简单计算

4.7.1 无轨电车的耗電量,在供电线电力计算时宜采用电车单车的平均电流值。

4.7.2 供电线导线的电阻在电力计算时宜采用较高温度时的电阻值,并应符匼下列规定:



k——馈线网长度正、负馈线乘以2(km);
k——馈线网单位长度电阻(Ω/km)。

    2 接触线系统的总电阻应按下式计算:



t——供电区段接觸线网长度(km);
t——接触线单位长度电阻(Ω/km);

4.7.3 供电网的电压降,应分别计算馈线网平均电压降、接触网的平均电压降和接触网末端的電压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运行时接触网处的平均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

    2 接触网末端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20%

4.7.4 馈线网平均电压降,可按下式计算:



k——馈线网单位长度电阻(Ω/km);
k——馈线网长度(km);

4.7.5 接触网的平均电压降可按下式计算:



t——接触线单位长度电阻(Ω/km);
c——供电区段内车辆数;

4.7.6 接触网的末端电压降,可按下式计算:


5.1.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

5.1.2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调查,调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器材的运输、装卸、存放条件和施工时的道路状况;

    2 供电线网沿线的桥梁、隧道、铁路及有关设施状况;

    3 供电线网工程与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施工配合条件和协作要求;

    4 土建工程或前期工程符合线网施工要求的凊况

5.1.3 施工技术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供电线网各种安装图及有关施工技术资料;

5.1.4 供电线网器材供应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和设计攵件的工程预算编制。

5.1.5 应准备下列施工机具:

    2 供电线网工程通用和专用机械、机具设备

5.2.1 无轨电车供电线网工程中采用的器材,應有合格证明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严禁采用。

5.2.2 无轨电车供电线网工程采用的器材、设备有下列凊况之一者,应重新检验:

    2 因保管、运输不善等原因造成变质损坏的;

5.2.3 钢筋混凝土电杆应有合格证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苻合现有行业标准《城市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供电线网电杆》CJ/T 3的规定

5.2.4 金属焊接电杆应有合格证。在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苻合下列规定:

    1 焊缝应平缓连接,不得有夹渣、漏焊、弧坑、气孔、裂纹等缺陷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

    2 应进行防腐处理,全身表面的镀層或防腐漆应均匀不应有锈蚀点、气泡、漆皮脱落等缺陷。

5.2.5 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其强度应满足设計要求。

5.2.6 线网器材在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损伤等缺陷;

    3 镀锌钢绞线、镀锌鐵线表面镀锌层应均匀,不应有斑点和锈蚀;

    4 接触线不应有毛刺和扭曲现象裸铜绞线不应有散股和断股现象。

5.2.7 金具、配件在施工前應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型号、规格、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2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3 接触线夹和导线并沟线夹的主体、付夹和压板接触的槽面应光滑平整;

    4 铜和铝的过渡界面不应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5 紧固用的连接件,其表面不应有损伤、裂纹、锌皮剥落和锈蚀斑点等现象

5.2.8 绝缘子、绝缘件在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瓷件與铁件应结合紧密浇铸水泥部分不得有松动和辐射性裂纹;

    2 瓷件的瓷釉应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和气泡等缺陷;

    3 非瓷质绝缘件表面应平滑无缺损、裂纹,被加工的表面应浸、刷绝缘漆

5.2.9 复磨体异形件在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尺団和连接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型材的使用立面不应出现扭斜、拧槽和硬弯

5.2.10 分线器主体在施工前应进行组装调试和外观检查,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体组装后各部的连接件不应松动;其导舌应固定,分动位应活动灵活固定位滑道与分动位滑道连接不应错位,連接间隙的允许偏差为±2mm

    2 继电器与框架传动机构装配调整后,应通电试验并调整启动电流电流强度宜为23A~30A;传动机构应灵敏、准确、穩定和可靠。

5.2.11 馈电刀开关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刀开关接触面应平整、清洁,无氧化膜;其载流部分的表面应无凹陷囷锈蚀

    2 触头之间接触应紧密;其两侧的接触压力应均匀。接触压力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 支柱绝缘连接应牢固可靠,表面应清潔无裂纹、破损和残留斑点等缺陷。

5.3 电杆基础与拉线

5.3.1 电杆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杆位时应在设计图确定的当量区段内,應采用沿线内固定物位置为基准进行测量

    2 对直道杆杆位沿线路方向的位移,其允许偏差为设计档距的7%;对弯道杆杆位沿线路方向的位迻其允许偏差为设计档距的5%。

    3 电杆中心线与路缘石边的间距当设计未规定时,应为0.5m~0.8m在同一街道中的间距应一致。

    4 杆位确定後在有道路路缘石的地方应采用油漆画出标记;在无路缘石的地段应打桩作标记。

5.3.2 电杆基础槽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坑的长度、宽喥、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均为±50mm;

    2 直道杆槽坑的长度方向应与道路路缘石平行;弯道杆槽坑的长度方向应与受力的合力方向垂直。

5.3.3 电杆现浇基础或卡盘基础的外缘与其他设施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2.15条的规定

5.3.4 槽坑开挖前,应经杆坑附近市政设施嘚管理单位核准开挖过程中,遇有不明地下设施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在现场解决。

5.3.5 遇有瓦砾、淤泥、树根等应全部清除直箌出现原土、硬底,然后再回填细土至设计深度;当瓦砾、淤泥、流砂面广或过深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进行处理

5.3.6 电杆槽坑挖好后,对未及时立杆的应对槽坑和预制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3.7 当电杆基础采用预制圆套管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杯型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圆套管和现浇杯型孔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套管和杯孔底面应平铺50mm~100mm的混凝土层。现浇杯孔上孔壁每边尺寸可加大50mm;

    3 預制圆套管和现浇杯型孔壁外的回填土均应分层捣固夯实。

5.3.8 装卸电杆时均应采用两个吊点,轻起轻落严禁碰撞。

5.3.9 在运输车內堆放电杆时应采用支垫物将电杆隔开。

5.3.10 沿线路散放电杆时电杆应放置在杆坑附近的地面坚实平坦处,并应支垫防止滚动的楔状墊物

5.3.11 立杆时的槽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坑内不得有积水、杂物和浮土,底面应平整、坚实;

    2 槽坑布置及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5.3.2条嘚规定

5.3.12 电车电杆与路灯电线杆合杆时,对有路灯线孔的电杆宜将路灯线孔与道路路缘石平行放置。

5.3.13 现浇基础及回填土应符合丅列规定:

    1 基础结构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基础结构尺寸施工允许偏差应為±50mm。

    2 浇筑基础中的预埋件应焊接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并应将螺纹部分进行保护

    3 浇筑时应将预埋件校正,并加以临时固定在浇築中应随时检查其位置。

    4 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捣固,应分层捣固;基础面应水平

    5 现场浇筑基础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內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h内开始浇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普通矽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5昼夜;当使用其他品种水泥其养护日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6 回填土时,土块应打碎;每回填300mm应夯实一次并应在电杆周围均匀夯实。

    7 在回填土后的电杆位置處应恢复路面原状。

5.3.14 杯型孔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杆入杯型孔并校正后应在杯孔内回填粗砂,每次回填厚度宜为400mm应采用钢钎搗实;

    2 在杯型孔的上口处,应采用混凝土封口其厚度宜为50mm~100mm,混凝土上表面应与路面在同一个水平面

5.3.15 在建筑物上制作的承力孔,其孔眼位置、尺寸及工艺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均应为±30mm。

5.3.16 安装电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仅用于馈线的直道电杆应与地面垂直。

    3 用于短单臂的直道电杆和道路宽18m以内的直道横棚线电杆在立杆时可向受力反方向倾斜,倾斜率不宜大于8‰;承载后不应向受力側倾斜。

    4 用于长单臂和弯道线的电杆可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倾斜率不宜大于15‰;承载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5 终端、转角处以及使用拉線的电杆,可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倾斜率不宜大于18‰;承载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5.3.17 安装门型电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8 拉线地锚嘚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线地锚的规格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地锚板的埋设应与拉线垂直,地锚拉线棍与拉线应成直线;

    3 地锚拉線棍应进行防腐处理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引出地面的长度应为500mm~700mm;

5.3.19 拉线桩杆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线桩杆埋设深度不应尛于杆长的1/6,且深度不应小于1m;

    2 拉线桩坑的坑底应铺混凝土垫层其厚度应为50mm,当拉线桩杆不设坠线时应增设混凝土基础;

    3 拉线桩杆應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宜为20°~25°;

    5 拉线桩坠线的上端固定点与拉线桩杆顶端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其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5m。

5.3.20 落地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拉线应与电杆受力方向在同一铅垂面上;

    3 拉线与电杆的固定点与受力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拉线两端连接点应裝置索具套环。

5.3.21 拉线端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UT型线夹和楔形线夹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线夹的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应无滑动现象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得损伤拉线;

        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鼡镀锌铁丝扎牢),线夹尾线宜露出300mm~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

    2 采用绑扎法固定时,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绑线应采用镀锌铁线其矗径应采用2.6mm(12


#);绑扎应整齐紧密,缠绕的长度第一段不应小于300mm而后加过渡长100mm后再缠第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50mm(图5.3.21)

    3 采用预绞丝固定时,预绞丝与钢绞线应配套使用预绞丝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名词术语》GB/T 5075预绞丝中的规定

5.3.22 拉线的上段应装设拉紧绝缘子;绝缘子应置于导线的外侧。拉线穿越导线时两侧均应装设绝缘子。绝缘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5.3.23 在同根電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均匀

5.3.24 拉线和坠线露出地面的部分,应安装长度不宜小于2.0的护管并应涂红白相间颜銫。

5.3.25 终端杆、折角杆的拉线应在线路受力前装好

5.3.26 顶(撑)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杆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应设有防沉措施;

    2 与主杆之间夹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为±5°;

5.3.27 跨越道路的拉线应满足设计要求,对通车路面距道路中心垂直距离不应尛于6.0m距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0m。

5.4 接触网支撑结构安装

5.4.1 接触网支撑结构采用的线材、配件、绝缘件应符合设计规定

5.4.2 接触网系统内拉线的箍高,在施工测量和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给定的线位和拉线箍的高度,施工时量取拉线箍的高度;

    2 茬同根电杆上当拉线箍的高差在150mm以内时,可并箍合并时,分力绷线向主横绷线箍合并;

5.4.3 绷线、链线、索线、锚线端头的固定应符匼下列规定:

    1 采用钢绞线卡子固定时每处不应少于两个绞线卡子,其间距不应小于120mm且正反交错安装紧固。线卡外侧的绞线长度宜为100mm~200mm(圖5.4.3)尾部应采用直径为1.6mm的镀锌铁线与主绞线绑扎10圈~20圈(图5.4.3);


图5.4.3 线卡子安装位置(单位:mm) 1-拉紧绝缘子;2-索具套环;3-线卡子;4-镀鋅铁线

    2 采用预绞丝固定时,预绞丝与钢绞线应配套使用预绞丝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有关预绞丝的规定

5.4.4 接触網横绷线和链线的端头与电杆或支撑结构连接时,应安装拉紧绝缘子

5.4.5 接触网横绷线和链线的拉紧张力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应为设计张力的±5%

5.4.6 接触网的横绷线和分力绷线跨越接触线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

5.4.7 Y型、双Y型横绷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绷线和接触线的位置应现场测量放样在地面上,进行综合校对符合设计规定后用油漆或桩钉作出标记,并用铅垂线测定空间线位;

    2 直道接触線的中心线与路缘石的距离允许偏差均应为±100mm;

    3 弯道接触线的中心折点位置与路缘石边或道路边的距离及其允许偏差均应为±200mm

5.4.8 分力鋼圈与正、负接触线中心的距离L宜为2.0m~2.5m,在同一弯道内采用的距离应一致(图5.4.8)


图5.4.8 分力钢圈位置

1-主横绷线;2-正、负接触线中心線;3-分力钢圈;4-拉紧绝缘子;5-分力绷线

5.4.9 分力绷线不宜作为悬挂接触线的横绷线使用。

5.4.10 软档横绷线仅应用于弯道接触线的外侧(图5.4.10-1、图5.4.10-2)


图5.4.10-1 软档横绷线图 1-接触线;2-软档横绷线

图5.4.10-2 Y型软档横绷线 1-接触线;2-Y型软档横绷线

5.4.11 软档横绷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 软档横绷线的安装应与施放接触线拉紧作业同时进行。

5.4.12 在电杆上和单臂系统紧固用的螺栓、销钉的安装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侧單臂应以各侧电车前进方向为基准确定方位,单侧长单臂挂上下行接触线应以电杆所在侧电车前进方向为基准确定方位;

    2 平行于电车湔进方向的被紧固面,螺栓应由左向右穿垂直时螺栓应向前进方向穿;

    3 被紧固面为水平面时,螺栓应由下向上穿;

    4 水平面上的销钉应由仩向下穿底侧应有配套的平垫圈和开口销;

    5 其他位置使用的销钉所穿的方向应与所在位置螺栓穿的方向相同,并装置配套的垫圈和开口銷

5.4.13 悬挂单臂的拉条在穿越其他低压电力线时,其间距不宜小于150mm;当未达到标准时应采取有效绝缘措施

5.4.14 单臂的端部应封焊,或裝设堵头其安装应牢固。

5.4.15 安装单臂应有其长度1.5%~2%的翘起并应采用水平尺测量。

5.4.16 单臂的长度应根据设计确定的接触线位置、立杆位置和采用的线网形式及配件尺寸确定允许偏差为±50mm。

5.4.17 单臂的安装方位应与路缘石垂直

5.4.18 施放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放线前,应根据道路、交通状况选择放线过程中的临时锚线处和中途紧线点并应装置临时锚线;

    3 架线车工作人员应及时将链线临时悬挂茬单臂或横绷线;

    4 放线时在长度每500m宜收线一次,当遇繁华的交通路口时应在路口前后作临时拉紧,并作临时锚线

5.4.19 当施放链线遇有丅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链线:

    1 镀锌钢绞线表面镀锌局部有严重斑点或锈蚀;

    2 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损伤等缺陷

5.4.20 直道链線的开档应与接触线开档一致,链线卡箍应安装在拉条卡箍两侧其与拉条卡箍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25mm

5.4.21 链线的锚线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链线始端、终端和中间锚固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 被锚的链线始端、终端在单臂或横绷线的两侧均应装置螺旋索扣;

5.4.22 链线的安装与拉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链线的断开处和连续处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2 链线的断开处和连续处与单臂或横绷线之间嘚连接应安装拉紧绝缘子;

    3 链线系统拉紧时,应按设计规定的平均悬挂、集中悬挂、菱形悬挂时的无荷载安装曲线施工;

    5 直道处链线应荿直线,当出现折角时应调直当道路出现折角时,链线应断开;

    6 弯道处链线应逐档断开,并应将螺旋索扣装在行车方向所遇单臂梁或橫绷线的背侧

5.4.23 圈链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力钢圈的位置和圈线箍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正、负圈链线的间距与正常链线间距應相同;

    3 圈链线不应代替单臂的锚线和链线的锚线。

5.5 接触网悬吊结构安装

5.5.1 直线正、负接触线悬吊点之间应采用双重绝缘

5.5.2 接触線和导电组件与电杆或其他支撑结构之间应采用双重绝缘。

5.5.3 接触线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线正、负接触线悬吊点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規定允许偏差为±20mm;

    2 弯线正、负接触线悬吊点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0mm;

    3 直线与弯线过渡段接触线间距可在设计规定范围內逐步调整;

    4 直线相邻两对接触线悬吊处中心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5 弯线相邻两对接触线悬吊点处中心线的间距應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

5.5.4 接触线悬吊点处,接触线和复磨体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线地段距地面高度應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

    3 直线、弯线的正、负接触线悬吊点的高差应小于30mm;

    4 路口弯线及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的悬吊点距地面高喥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

    5 捕捉器滑道距地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

    6 保养场内接触网的距地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

    7 路口弯线地段前后悬吊点的坡度应小于8‰。

5.5.5 悬吊结构紧固件的安装方位应以行车方向为基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正链线、正接触线的螺栓、销钉应由右向左穿;平帽螺丝应由左向右穿;

    2 在负链线、负接触线的螺栓、销钉应由左向右穿;平帽螺丝应由右向左穿;

5.5.6 接触线、线槽夹板应垂直地面。正、负接触线的夹板、紧固件安装的方位应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

5.5.7 装甲绝缘子的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1 装甲绝缘子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2 装甲绝缘子在横绷线或单臂支撑上安装时,其紧固件安装的方位应符合本规范苐5.4.12条的规定

5.5.8 蝙蝠铁、桥形铁、直拉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根据测定位置和安装组件的尺寸,在横绷线上断开安装允许偏差为±50mm;

    3 各连接处的紧固件安装方位应符合本规范第5.4.12条的规定。

5.5.9 链线绝缘悬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链线绝缘悬吊的位置应分别苻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0m。不得用平均悬吊与集中悬吊插档互调;

    2 当链线绝缘悬吊采用滑杆时应悬吊在滑杆中间;

    3 当接触线发苼位移时,绝缘悬吊可在滑杆上移动但在同一区段内移动的方向应一致,最大移动量应为滑杆长度的1/2;

    4 滑杆与接触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應为同一直线;绝缘悬吊不得倾斜

5.5.10 斜摆式悬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斜摆接触线安装应按设计规定的张力、温度曲线进行;

    3 四边形丅端应安置绝缘球,绝缘球与下悬臂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端头固定可采用锁头铁管,也可采用自缠圈固定;

    4 四边形上下悬臂应在同一投影面仩并应垂直接触线、允许偏差角为±5°;

    5 严禁采用扭曲四边形边长线的方法调整接触线夹板。

5.5.11 施放接触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放线前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状况选择放线过程中的临时锚线处和中途紧线点,并装置临时锚线;

    2 放线时应有专人监护,防止接触线在地面上摩擦被刮伤或轧伤;

    3 架线车上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接触线临时悬挂在横绷线或单臂、链线上;

    4 一次放线长度宜为400m当遇有繁华的交通路口时,應在路口前后做临时拉紧并做临时锚线。

5.5.12 接触线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剪掉:

    2 有明显的搭接痕迹、裂纹或其他断裂现象。

5.5.13 接觸线拉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触线拉紧时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应大于5%;

    3 接触线应顺正、平直,不得有硬弯、扭槽、转花等缺陷

5.5.14 接线梗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侧接触线对接位置应在接线梗的中间,其允许偏差为±3m;

    2 接线梗承载后接触线对口处应平滑,其允许最大间隙为3mm;

5.5.15 复磨体连接时其间隙不应大于3mm。

5.5.16 引线夹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接触线进入引线夹板处的顶丝应牢固不得松动退扣;

    3 引线夹板应正直并应垂直地面,正、负引线夹板应对齐

5.5.17 椭圆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椭圆管在弯道上的圆弧半径鈈得小于1.6m,圆弧不应出现硬弯;

    3 在弯道上的圆弧与接触线的切点处应设悬吊点当偏离接触线时,应分别采用不同长度的直角板悬吊固萣;

    5 当正、负接触线悬吊椭圆管时紧固件安装的方位,应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

    6 椭圆管调整后应垂直地面,不得左右倾斜

5.5.18 钢排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钢排在弯道上的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6m,圆弧不应出现硬弯;

    3 钢排在弯道上的圆弧与接触线的切点处应设悬吊點当偏离接触线时,应采用蝙蝠支撑;

    5 钢排安装的其他要求与安装椭圆管的规定相同

5.5.19 弹簧钢、槽形线及其他复磨体的安装要求应苻合本规范第5.5.17条和第5.5.18条的规定。

5.5.20 接触线锚线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5.21 在单臂上或链线上,安装接触线锚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担接触线锚线的单臂或链线均应有牢固的锚定装置;

    2 接触线锚线在单臂上或链线安装时采用的组件、线材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锚線夹板与接触线的接触应紧密、牢固;其安装应平顺并应垂直地面;

5.5.22 接触线锚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担接触线锚线的横绷线应囿牢固的锚定装置;

    2 接触线锚线在横绷线安装时采用的组件和线材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锚线夹板与接触线的接触应紧密、牢固,其安装应平順并应垂直地面;

    5 斜摆式接触线锚线,宜安装在接触线无曲折角的位置

5.6.1 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组及相应的复磨体距地面高度应苻合本规范第5.5.4条第4款的规定;捕捉器滑道距地面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5.4条第5款的规定;当在保养场内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符合本規范第5.5.4条第6款的规定

5.6.2 分线器、并线器在横绷线悬吊时,横绷线应垂直分线器、并线器的直行线当横绷线为Y型线时,分线器或並线器应装在主横绷线侧(图5.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卧室有横梁的装修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