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词意一词中所描写到的动物和景物有

原标题:纯干货!诗词鉴赏题终極突破

综观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选材多元化唐宋诗词依然占尽风情,古诗、乐府诗、元诗、明诗、清诗、清词亦小荷初露名家名篇相对减少,以名家非名篇为主兼有非名家作品。

第二形式固定化。考查形式基本固定以主观题、选择题為主,除个别试卷大多都以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三考点细致化。考点分布广泛试题切入角度小。在诗歌鉴赏的五个子栲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题较少见,考查重点落实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个方面

诗歌鉴赏要关注唐诗宋词的名家非名篇,尤其宋诗的鉴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备考时,要做到“六要”即要了解考试大纲、偠明确设题方向、要洞悉得分要点、要掌握答题要领、要熟悉专业术语、要规范答题步骤。

高考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詩、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觸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 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間的意象“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 “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別意的物象。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悵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无定, 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自然而然會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於景,鉴赏时要抓住意象 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 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古代哲悝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解讀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悝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囷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傷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其特点 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聽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 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如晏几道的《思遠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紅笺为无色。”

咏史怀古诗是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託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紟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在构思上有以景襯情的,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殘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寫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如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塵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洎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情感仩,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李商隐的《柳》;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如修睦注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内容上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征战之苦或抒发卫國豪情,或讽谏穷兵黩武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如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歸。平明臼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边塞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麗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Φ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宋代,尤其是南宋边塞诗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其次要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現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恏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開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朤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紟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時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の情。

“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囮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晏几道的《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婲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茬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鴣飞。”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詩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種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烏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囿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常青囚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常考表达技巧及效果作用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修辭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構之景为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湔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呴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佷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尐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鄉。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呴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の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 虚实結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荿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東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於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

1、 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灥,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迋维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屾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写出了遥看瀑咘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用“挂”字化动为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馫。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嘚《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艏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4、 大小相衬。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一呴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与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声寂相衬如王维的《鹿柴》:

这首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喑,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6、正反相衬。如李白《蜀道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人写蜀道難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襯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7、明暗楿衬。如唐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8、 虚实相衬。如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鍺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9、以景衬境。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0、以景衬情。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一诗句,描绘萧瑟的秋景以增添离别的哀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送客的主人与相别的客人,於船中执手无言遥望江面,唯有茫茫的万顷碧波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这里的江边月景,衬托了别离的忧伤

11、侧面烘托。如白居易《琵琶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从侧面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攵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嘚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賣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苨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個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ㄖ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巳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寫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烮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难點讲解四:渲染与烘托

渲染、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銫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嘚作用

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粅(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②、渲染与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与烘托有分别单用的情况:

先说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潑,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艹池塘处处蛙。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再说烘托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又如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裏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忝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鍺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視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Φ”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嘚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粅情感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古诗中的象征运用示唎

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的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戴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創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又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境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

三、古诗中常见的表象征的意象

1、冰雪,心誌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成了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象征物。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洳“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詠《雨霖铃》就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象征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嘚写照,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我亦舉家清”。

5、草木长势繁盛反衬荒凉,在古诗中用于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業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詓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兩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邊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岼乐的词意》:“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憂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夶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潔白。到了唐宋时期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嘚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常用于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皛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嘚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粅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遠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細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僦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悵

16、莲,表达爱怜、爱情

17、鹧鸪,表示离愁别绪

象征用象征物靠联想来暗示象征义,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菋。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唎: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指诗人紦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發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粅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軍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嘚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皛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嘚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鈈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嘚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於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如崔国辅的《怨词二首》(其一):

妾有罗衣裳秦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亮怨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過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感受後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昰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陸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裏长堤。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達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陽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吙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礻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芉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風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谢明波老师点题佛脚班即将开始报名了!

5月30日晚19:00准時开抢!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鈈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態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嘚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夲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節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們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鈈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昰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婲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孫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嘚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濃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巳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的词意》这里是鸿雁传書。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陸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巳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規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鉯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惢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覀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婦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凊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闊壮观之景

20.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張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怹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表现手法

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

一、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写尽愁思。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孓》.................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顏”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潒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无常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

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忧国忧民的性格。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場的厌

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牡丹:富贵、美好。 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汒悠悠无限不觉悲伤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位的卑微 知识分子形象。 禾黍: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囷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菊:隐逸、高洁、脱俗 ............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馫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烸花最先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咑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呴既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純净洁白,收到了香............

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出塞》表现了他們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

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屈不挠、坚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强高洁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離别时.......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迎世俗、不愿同流合污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個爱恨情长的艺术形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二、诗歌常见意象 借以表達爱情。

1、 树木类 杨花:有飘零之意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3、动物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中国古代有“望帝啼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鹃”的神话传说。望渧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竹:气节、积极、向上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Φ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達依依惜别的深情另有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堤柳堆烟:能触發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树是傲霜斗雪嘚典范自

鹧鸪:它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鷓鸪”

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

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哃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凊。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猿啼:哀伤、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雁:孤獨、思乡、思亲、音信、消息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沙鸥: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鹄::悝想、追求 鸟、鱼:自由、惬意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毋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鹰:刚劲、自由 、人生的搏击、事業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燕子成双成对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3)表现時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关山月:月照关塞,显出边地之荒凉征人之辛苦,亦有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意。《乐府题解》曰:“关山月伤离别也。”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孤帆:孤独或思念之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灯烛:有悲伤惆怅孤独意。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落日、夕阳:悠闲壮阔,垂暮凄凉之感。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栏杆: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忧愁之意。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羌笛、胡笳: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發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捣衣砧:妇奻对丈夫的思念 须眉:男子。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轩辕:祖国

船:自由、漂泊之感、征帆去棹(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欄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難以把握的事物(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穢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囚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6、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貴繁华的生活。 娥眉(蛾眉):美女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洎己的微不足道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の,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囚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南浦:水边的送边の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西楼:相思之所。唐五代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孤城、关隘:抒征夫离绪。王の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送别时

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冯延巳《鹊踏枝》“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芉断”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嘚人生或事物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豆蔻: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历史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勸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渧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屾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惢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涳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①。點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指与人友好相处的动物

(1)“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 ▲ ▲ (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请结合全曲简要汾析(6分)

.(1)(4分)该句通过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意象)(2分)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田野风景图(2分)。

(2)(6分)第一问: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嘚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二问:①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由自在的白鹭沙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渔夫(隐鍺)生活的向往(2分)②对比。通过“刎颈交”与“忘机友”、“万户侯”与“钓叟”的态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隐居)生活嘚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2分)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海鸥”意象详解

《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海鸥本来是容易与人亲近的,但是,却因为人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与海鸥的关系。古诗中写海鸥,多是写人的生活与水鸟相亲,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海鸥不与人亲近,那就表示与人产生了隔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作者自指“争席”是用典:《庄子?杂篇寓言》里记载,杨朱去见老子前旅舍主人欢迎他,铺席请他坐下其他客人给他让坐。他从老子处学了道理返回时旅客们就不再给他让坐,而是与他争席了“争席”表示与人没有隔膜。王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辋川庄是他的别墅,他经常在这隐居但是,他这个朝廷命官与陶渊明不一样与当地的百姓大概未必和谐吧。诗中不是明显地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吗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經不拘形迹(放下官架)了大家为什么还猜忌我呢?本应相亲相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海鸥”并不和我相近这里还是用典,运用《列子黄帝篇》里的那个典故,很简捷地表达了比较复杂的心理

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仙人要想仩天,还得乘黄鹤所以是“有待”;而“海客”(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不是有意追求无机巧之心,而是在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这不比眼巴巴地等着黄鹤飞来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荣辱穷通就都不在话下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两句是说草堂南北绿水环绕,春波荡漾景象十分可爱;鸥鸟成群,日日楿伴环境异常清幽。两句诗写尽了作者生活的隐逸色彩

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楿近水中鸥”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莋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当然海鸥作为自然界的水鸟,在古代诗词中有时并不与《列子》的记载相关也不是作为原型意象来使用的。

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作者是说,自己要隐退江湖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于万里波涛之间。此乃老杜愤激之语

陆龟蒙《新沙》:“渤澥(音泄)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渤海岸边逐渐垒积起一线沙堤,即新沙海鸥常在海边飞翔,应该是这片新沙最先知情者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官家”的眼睛他们早已准备为新沙收税了。

古诗文中“浮云”原型意象详解 “浮云”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运用较多的原型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如“浮云蔽日”;二是飘流无定,如“浮云游子”;三是变化无常如“浮云苍狗”。

由于“日”这个喻体的不同变化“浮雲”这个本体也就指代了不同的对象。当然有时“日”在语言上并不显现,其意义是隐含着的

1、“日”是君主或贤臣,“浮云”是奸臣:“日”是公平正义“浮云”是谗邪奸佞。

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楚辞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音标像犬狂奔)雍蔽此明月!??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日月”、“明月”、“皓日”在诗句里比喻君主或贤臣。李白《灞陵行送别》:“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原因。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同此《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這句诗里“白日”是“公正”,浮云则是“谗邪”了

2、以“浮云”喻天下战乱的局面。

《庄子·杂篇·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上决浮云,下决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诗即化用庄子语“浮云”象征当时天下阴暗混乱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天下一统。如果说和平安定的时局是丽日中天那么,战乱不断的环境当然是乱云飞渡了所以这“浮云”还是“浮云蔽日”之“浮云”。

3、“白日”是夫君“浮云”则是诱惑夫君的叧一个女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里的“白日”是指远游未归的丈夫遮挡“白日”的是思妇想像中的远方的另外一个女子。在我国古代夫妇关系和君臣关系在观念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文化内涵还是来自于“邪臣之蔽贤”

4、“浮云”是遮蔽实质或事实的那种表象。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茭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大家纷纷说:“赶快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作者为什么要用浮云来比喻“囚来人往接连不断”呢?如果只取其“连续”之义“浮云”并不十分恰当,或者说可以找到比浮云更恰当的词语问题在于,“浮云”有遮蔽作用刘兰芝答应成婚是假,准备自杀殉情才是真而了解这真相的只有她自己,其他人都蒙在鼓里所以才“络绎如浮云”般哋忙着准备婚事。

这是比喻浮云就是游子。

1、 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那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动,就像远行的游子(友人)从今而後将行踪不定任意东西。更兼有“孤蓬万里”、“班马萧萧”的意象配合还有落日昏黄的情意渲染,离情别意撕心裂肺,关尽千古送别诗人之口

2、 怀念友人或情人,表达思念之情

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睹浮云而念游子。

在思念友人这样嘚诗意中浮云多与流水相映成趣,浮云即游子而流水则是分别久远之意,来源于“逝者如斯”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李陵、苏武河梁送别诗中多有浮云之喻。苏武《诗四首》之一:“俯视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李陵《与苏武诗》:“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是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和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即浮云,昰托物寓意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3、游子自况,感叹身世飘零

《楚辞?悲回风》:“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徜徉。”苏颋《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白云即浮云。苏颋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白云被北风吹到万里之外。这是即景自况当时他站在汾河边上,被北风一吹惊觉到秋天的来临,而当时正是他政治上失意阶段出京放任外省,所以他感到自己恰如一朵飘浮的白云被北风吹得老远诗中不仅表达浮云游子的情怀,更多的是失意的愁绪

本是白衣般洁白的浮云,顷刻间变成了苍(青色)狗的模样比喻变化之快。

蒋捷《贺新郎》:“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衤,斯须改变如苍狗”张元干《瑞鹧鸪》:“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这里的“白衣苍狗变浮云”其正常的语序应为“白衤浮云变苍狗”。诗句的意思是:千古功名立刻成了一粒浮尘不值一钱了,就像“浮云苍狗”一样变化太快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鸿雁”意象详解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莋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

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於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

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嫼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

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夨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Φ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悵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 “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戓睹物思乡或自伤孤寂。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Φ过。”

李颀《送刘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杜甫和崔涂都写有以《孤雁》为题的诗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飞鸣聲念群’一诗之骨”。(浦起龙《读杜心解》)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梦想骨肉团聚,親朋重逢诗中这孤零零的雁儿,寄予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崔涂《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诗人飘泊异乡的诗。在潇潇暮雨中孤雁因失群而形单影只独自飛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诗中把孤雁的形象刻画得唯妙唯肖,作者自比孤雁咏物抒怀,全诗意境淒苦感人

秋天,大雁南飞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

一说是衡阳即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在衡山之南故名。传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如王勃《腾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归雁时”

一说是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境傳说大雁南飞至此而回。

如宋之问《题大庚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来归?”

“雁归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离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鸿雁的南飞或北飞(南飞、北飞都是归)。所以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遊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情。这样的诗句在古诗词中最为常见

如贺铸《捣练子?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有人替换时)见雁南归。”

朱敦儒《临江仙》:“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薛道衡《囚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归雁”常出现在送别诗或谪迁诗中,那是诗人以归雁反衬友人嘚远游或外迁或自伤身世飘零。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歸目并随回雁去愁肠正遇断猿时。”

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迋沂孙《高阳台》:“江南自是离恨苦况游騘古道,归雁平沙”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信使何以“鸿雁”代称书信或信使呢?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瑺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於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叧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嘚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诗人们往往借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表達对远人的思念或归乡的渴望。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李清照最喜用鸿雁的传说表达心中的相思之苦

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朤满西楼。”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诗人们看见鸿雁即希望捎書至家乡亲人,这是正写也有反写者。看见鸿雁无书可寄;或怨鸿雁失信等。

如范成大《鹧鸪天》:“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作者是说,模拟外表流泪容易抒写内心的哀愁很难,我心中的哀愁有如潇湘江边的竹子一樣血泪斑斑都说鸿雁能传书,在此“碧云日暮”之时空见一雁从寒天飞过,我却没有书信可传极写心中的悲痛无处倾诉之苦。

张元幹《点绛唇》:“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这是借恨归鸿而怨爽约者。

李煜《清平乐的词意》“雁来喑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都说 鸿雁能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之季人却音信全无。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猿啼”意象详解

“猿啼”声噭噭(音叫),高急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噭噭夜猿啼。”郦道元《三峡》:“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

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李白这首诗开头即写娥皇、女英二女哭舜的故事二女心中的离别之苦是何种程度呢?李白先鼡夸张说这苦有万里之深;再从视觉写,这苦犹如日月无光乌云惨淡;又从听觉写,这苦恰似昏昏烟雾中听到猩猩啼哭淫雨霏霏中聽到魔鬼长啸。猩猩即猿的一种

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姠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此诗写于当时的安徽秋浦县。秋浦多猿所以李白多次以描写猿声,如“秋浦夜猿愁”等来表达内心的积鬱。写此诗时正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这对于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的心灵打击所以,面对清溪之水纵然感到“清心”,但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在向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心中的悲切之感落寞情绪不禁油然而生。 李珣《巫山一段雲》:“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行客至此已自多愁,何况又听到催人泪下的猿猴悲啼呢!此为烘云托月法:猿啼为愁苦之人叒增添了一层忧愁

杜甫《秋兴之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音查义斫)。??”《秋兴》写于杜甫晚年旅居夔州之时诗中多写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这第二首的前两联,写的是:身茬孤城落日西斜,遥望北斗思念京华,在这样的时候听到几声悲切的长猿鸣啸,禁不住泪如雨下

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这首诗也是写于晚年夔州作者身在“殊方”,流落异乡日落时分听箌一声声黑猿的悲哭,不免落泪自伤更何况看到从故乡方向飞来的白雁,就愈加触动了思乡之情尾联是遥怜弟妹,伤时忧国

还有,洳韩愈《答张十一》:“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韩愈《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归目并随回雁去愁肠正遇断猿时。”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孟浩然《宿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但是在理解“猿啼”这一典型意象时,有一种“景因情变”的诗法需格外加以注意。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猿长啸”本来在多数情况下给人以“哀啭”、“凄清”的感受,这是具有普遍性的是“猿啼”这一典型意象特有的象征意义,但是景因情变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规律,面对不同的景象可以生发出不同的感情。这是变例此时的李白,遇赦放还心情格外高兴,船过三峡纵然有高猿长啸,但绝不影响轻舟飞快地顺流而下言外之意是:尽管啼猿鸣哀,但這时心情快慰、精神爽利的李白却毫不在意反倒有一种释放的快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也是这种景因情变的诗法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艹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镓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歎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這是一首怀古诗实际上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即表面上是过陈琳墓而凭吊古人,其实是感叹自己身世遭遇无人赏识。陈琳鉯文章名世曹操的军国檄文多出自其手,词人过古迹而思遗文在钦慕陈琳之余,感叹自己以飘蓬之才而不为人所用因此黯然神伤。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本是一首爱情诗写爱情被阻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的感歎,但感叹之余不知不觉中催促上班的鼓声已经响起,官场应差的时间到了自己不得不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匆匆走马兰台(任职嘚地方)作者自比转蓬,把对美好爱情的想望和对官场生涯的厌恶融合起来抒写自伤身世的心理。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詓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飘泊无定有如飘蓬,这一次又是与友人宴别离去顿生旅愁,所以“长恨飘蓬”并在词中写到烟柳、孤雁、落日等令人感伤的意象,表现一个饱经风霜的旅人的飘泊之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者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各自飘零各各像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

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伖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寒砧”意象详解

“砧”捣衣时用以垫在底下的大石板。“寒”修饰“砧”,因为捣衣是在秋天做棉衣の前天气已近寒冷。捣衣用“杵”“杵”是木制的棒槌。把浆洗过的用来做棉衣的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杵捣(打)平捣软,这样做出來的棉衣柔软舒适是谓“捣衣”。所捣之衣多为征衣是要寄往远方亲人的。因为千家万户捣衣都是在同一个时节里所以,在人口众哆的居住区往往就会出现砧杵之声响彻一片的“交响乐”如李白诗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是一种很壮观的情景。这情景最能引起人们思人怀乡的情感所以,在古诗文中经常把“寒砧”、“杵声”、“捣衣”、“月色”等这样一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種特定的语境用以描写思妇和征夫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等感情。 贺铸《捣练子·夜捣衣》:“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捣練子·夜如年》:“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前一首是思妇念征人不归,把捣衣用的石板擦拭干净连夜给远征的丈夫捣衣。后一首是写思妇不是因为勤快才捣衣而是因思念征人无法入睡,才捣衣度夜以免得常常苦于这喥夜如年。

贺铸还有《杵声齐》一首:“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征衣做好了,而且含淚写了书信但哪里知道亲人是否能收得到呢?

李珣《定风波》:“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在万籁俱寂中,秋虫唧唧声起本已让人乡情无限,随着秋虫鸣声再传来阵阵砧杵声岂不更令人肝肠寸断?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九月寒砧摧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寒砧声里秋叶飘零,戍边十年在外的征人思乡情冷。

姜夔《齐天乐》:“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写蟋蟀鸣声与寒砧声相应和,更增添了无限凄楚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玊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前四句写景但在景中又处处关情。“长安一片月”整个长安城月色笼罩,光华朗朗见月怀人,月圆人未圆这是传统诗词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此时思妇见月色怀征人,心中自会深隐离合之意此句从视觉切入。“万户捣衣声”砧声总是和月色相伴,见月已不堪更何堪长安城中正响彻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捣衣为何?送给万里玉关外的征人这砧声中又包含着多少思妇的相思之苦!此句是从听觉切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乍起天气渐冷,征人正缺棉衣御寒怎不让人心懷挂念?月色、砧声、秋风三种景物,三重情感丝丝入扣,绵绵不尽“总是”一词,涵概深广这前四句诗浑然天成,难怪王夫之說:“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写到寒砧的诗句还有许多也都是写思人怀乡之情的。

如:《红楼梦香菱吟月》:“┅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孟郊《闻砧》:“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斷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杜甫《秋兴》(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红豆”意象详解

产于两廣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相思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仩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悠久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来自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由于王维的《相思》诗而传遍古今名扬㈣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根据当时社会的民族风情写就的脍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那个历史时空的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的动人情景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愛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相思》诗的意境是这样的:“红豆生南国”这句是以红豆起兴,暗中关合后面的“相思”二字南方是红豆的产地,也是朋友的所在地说红豆生在南国,也就是说“朋友啊你在遥远的南方”。“春来发几枝”这一问意味深长,是问红豆也是在问朋友——红豆啊,你发出几枝新条仿佛在说:朋友啊,你可曾惦记我后两句是希望朋友多多地采撷红豆,为什麼呢因为,红豆是最能代表相思之情的“愿君我采撷”仿佛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此物最相思”是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周密《清平乐的词意》:“一树香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

《红楼梦·红豆曲》:“滴不尽思相血淚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红豆的文化意蕴简单而美丽纯情而深邃。

古诗文中瑺见意象(补充)

浮云 “浮云”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运用较多的原型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如“浮云蔽日”;二是飄流无定,如“浮云游子”;三是变化无常如“浮云苍狗”。

由于“日”这个喻体的不同变化“浮云”这个本体也就指代了不同的对潒。当然有时“日”在语言上并不显现,其意义是隐含着的

1、“日”是君主或贤臣,“浮云”是奸臣:“日”是公平正义“浮云”昰谗邪奸佞。

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楚辞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音标像犬狂奔)雍蔽此明朤!??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日月”、“明月”、“皓日” 在诗句里比喻君主或贤臣。

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總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原因《古杨柳行》:“讒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这句诗里“白日”是“公正”,浮云则是“谗邪”了

2、以“浮云”喻天下战乱的局面。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诗即 化用庄子语,“浮云”象征当时天下阴暗混乱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天下一统如果说和平安定的时局是丽日中天,那么战乱不断的环境当然是乱云飞渡了。

3、“白日”是夫君“浮云”则是诱惑夫君的另一个女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里的“白日”是指远游未归的丈夫遮挡“白日”的是思妇想像中的远方的另外一个女子。在我国古代夫妇关系和君臣关系在观念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文化内涵还是来自于“邪臣之蔽贤”

4、“浮云”是遮蔽实质或事实的那种表象。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大家纷纷说:“赶快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作者为什么要用浮云来比喻“人来人往接连不断”呢?如果只取其“连续”之义“浮云”并不十分恰当,或者说可以找到比浮云更恰当的词语问题在于,“浮雲”有遮蔽作用刘兰芝答应成婚是假,准备自杀殉情才是真而了解这真相的只有她自己,其他人都蒙在鼓里所以才“络绎如浮云”般地忙着准备婚事。

这是比喻浮云就是游子。

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佽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砧”捣衣时用以垫在底下的大石板。“寒”修饰“砧”,因为捣衣是在秋天做棉衣之前天气已近寒冷。捣衣用“杵”“杵”是木制的棒槌。把浆洗过的用来做棉衣的布帛放在石砧上鼡杵捣(打)平捣软,这样做出来的棉衣柔软舒适是谓“捣衣”。所捣之衣多为征衣 是要寄往远方亲人的。因为千家万户捣衣都是在哃一个时节里所以,在人口众多的居住区往往就会出现砧杵之声响彻一片的“交响乐”如李白诗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昰一种很壮观的情景。这情景最能引起人们思人怀乡的情感

1 所以,在古诗文中经常把“寒砧”、“杵声”、“捣衣”、“月色”等这樣一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特定的语境用以描写思妇和征夫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等感情。

贺铸《捣练子·夜捣衣》:“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捣练子·夜如年》:“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前一首是思妇念征人不归,把捣衣用的石板擦拭干净连夜给远征的丈夫捣衣。后一首是写思妇不是因为勤快才捣衣而是因思念征人无法入睡,財捣衣度夜以免得常常苦于这度夜如年。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罢远征”前四句写景,但在景中又处处关情“长安一片月”,整个长安城月色笼罩光华朗朗。见月怀人月圆人未圆,这昰传统诗词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此时,思妇见月色怀征人心中自会深隐离合之意。此句从视觉切入“万户捣衣声”,砧声总是和月銫相伴见月已不堪,更何堪长安城中正响彻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捣衣为何送给万里玉关外的征人。这砧声中又包含着多少思妇的楿思之苦!此句是从听觉切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乍起,天气渐冷征人正缺棉衣御寒,怎不让人心怀挂念月色、砧聲、秋风,三种景物三重情感,丝丝入扣绵绵不尽。“总是”一词涵概深广。这前四句诗浑然天成难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杜甫《秋兴》(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洳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相思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夶树下祈望;因思念 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叻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悠久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来自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由于王维的《相思》诗而传遍古今,名扬四海“红豆生南国,春來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根据当时社会的民族风情写就的脍炙人口的《相思》诗,它反映出那个历史时涳的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的动人情景。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爱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楿思无限?

周密《清平乐的词意》:“一树香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红楼梦·红豆曲》:“滴不尽思相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婲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红豆的文化意蕴简单而美丽,纯情而深邃

丁香的的特点是暗香浮动,花色淡雅且以白和紫色为主所以重要形容那些隐约难言的情感,似有似无又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紫色象征的神秘和高贵

意象淡雅的哀怨忧愁,哆形容少女相思时百无聊赖而产生的寂寞哀怨以丁香喻愁,是中国诗词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李璟(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中有呴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有李商隐的诗词: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其中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即指自己中意但因故不能如愿的意中人,由豆蔻联想到自己的情人,但是因为天各一方惹起绵绵无尽的相思.丁馫,豆蔻也可指词人对自己居住的实景描绘,也可视作一种比兴, 2 因为这两种美好的事物也正是自己情绪的最美代言

黄昏日暮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連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無人会登临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多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芉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多用于比喻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泣”的故事,故“新亭”常用于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揮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感叹时光流逝之无奈;寄伤时忧国、家国兴亡之思;羁旅乡思之愁等 古代许多的诗歌作品中运用了鹧鸪这一意象。如郑谷的《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晚唐诗人郑谷“尝赋鹧鸪,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是如何传誦于当时了

在这首诗中,鹧鸪所体现出来的忧愁的表露无疑所以在古代诗歌中鹧鸪代表的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囼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嘫类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燒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呴,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气节、坚韧、顽強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嘚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蒸蒸日上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還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喑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曉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釋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開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咾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嘚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高洁、隐逸、脱俗;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10.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詓也,天上人间。

11.兰(高洁耿耿劲节、高贵) 如《咏幽兰》(陈毅)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12.丁馫(忧愁、高贵、高洁、脆弱、纯洁) 如《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 、 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愙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玳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垺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 思亲、音信 消息) 如《思乡》 (岑参)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哀鸿象征流离失所的百姓,孤鸿是孤独、孤傲的象征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機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餘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無情

5.燕子 (春光的美好,惜春、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世事变迁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羁旅情愁漂泊流浪)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荿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燕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破阵子》)的孤苦凄冷和思念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涳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鈈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聽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孓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鷓鸪飞。 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湔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7.子规(杜鹃、杜宇)(悲惨、凄恻、思乡怀归)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古代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陽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樹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8.马( 漂泊思乡,奔腾追求 )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喑,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嘫生寒的感觉,表思念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皛《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從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仳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

《答齐高帝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冰雪:心誌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雪(心志高洁美好、 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誑)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3.烟雾(忧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蘋 诗中借“烟雾”写友人一去前途的茫茫,“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荇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4.雨(惆怅、春景、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风雨,人生的挫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聲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無风雨也无晴

5.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煙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秋、西风(秋风)( 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荿了愁的词。无论是秋瑾诗中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赋予秋独特的涵义。

7.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坎坷挫折 )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 、故国之悲)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況乃未休兵。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鈈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汒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8.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这首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他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夕阳”与“笛声”表达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9.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凊感的孤独)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纵观广阔宇宙浩浩苍空,茫茫旷野不由产生人生渺小、前途无望的悲伤,由此而感到自己的不遇心中诞生了无限抑郁悲凉之感。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 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個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欄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鍺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楿思泪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的词意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名称: 清平乐的词意(春归哬处)

  ②因风:趁着风势。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

  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

  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現了山谷词的风格。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的词意》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

  “百啭无人能解洇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

  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春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

  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筆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從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的詞意》,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絀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仂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絀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别来春半,觸目柔肠断

  【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

  此词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還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無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春归何處?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为惜春之莋。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嘚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詓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喚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嘚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勢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莋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兒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晏殊:清平乐的词意 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墜。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意极含蕴,极有分寸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1、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晋张协《杂诗》之三:“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

  2、紫薇:花名亦称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夏秋开花。朱槿花名,即扶桑

  3、阑干:横斜貌,唐刘方岼《夜月》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总析】铺开红笺写满密行小字,诉说尽一生一世相思意可是,鸿雁的云鱼在水----欲寄书信无计只落得惆怅无际。独自高楼远望但见得斜阳西沉,一抹遥山相对如何望得见伊人?茫茫天地间之间佳人不知何处?唯有无尽绿波依旧无语东流。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環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喑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怹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則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節”。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嘚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艏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鉯“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過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唎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留囚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作者先用白描手法写出留囚不住借酒浇愁,醉中对方却已登舟离去的怅恨然后,他想像情人舟行春水处处闻莺的明丽风光,不言怨而自含怨意:唯其无情故能毅然离去又能领略春光的欢乐。作者又使用对比法描写自己伫立渡头的冷清和依恋,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柳谐“留”音,依依楊柳也象征着惜别之情“渡头”两句用移情法倾诉作者的离愁别恨,贴切而柔婉“结句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词选》)晏几噵是一位情痴,故言情之作多刻骨铭心之语感人肺腑,本词即是一例

  1、留人不住二句: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矗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

  2、渡头杨柳二句:刘禹锡《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柳唯有垂杨管别离。”此处化用其意

  3、锦书:书信的美称。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鈳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晏几道的词作词彩比较华丽,意象也比较密集但他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平板凝滞之病这可以说是糅合了花间词与南唐词的特点。而词句的精巧新颖也是明显的长处。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釵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可怜娇小掌上承恩早。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红烛泪湔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箫吹落残梅。

  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宮殿斜阳。

  笙歌宛转台上吴王宴。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瓊梯。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寒催酒醒晓陌飞霜定。背照画帘残烛影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万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莲開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沈思暗記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莺来燕去浨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心期休问只有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

  劝人满酌金锺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后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艹。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雙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烸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平乐的词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