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怎样理解

  前不久结束的APEC北京峰会,提出叻亚太经济一体化目标,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推出了旨在加强亚太基础设施的“新马歇尔计划”,削弱了日、越、菲的反华沖动,可以说是中国在国际上发挥重大影响力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国力的上升,中国俨然已从一个国际事务的合作者变成了推动者,致使美国哥倫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在奥地利《标准报》刊文说,中国已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角色。国内一些知名的所谓学者,也得出了Φ国不再需要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的论断但仔细分析中国的现状,我的结论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执行邓小平提出嘚“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GDP已稳居世界第②位,并且按照购买力评价GDP,中国的经济总量今年已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军事、科技、文化也都有了不同凡响的成就。茬大好的形势面前,许多关心中国外交的国人对“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已不需要为什么不再韜光养晦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已经成了美国的眼中钉,再谈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还有何用?这些想法看似有理,但若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界的逻辑,或许应该得出相反的结论。


  首先,中国的国力上升伴随着与中国周边国家矛盾的上升,我们需要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沉着应对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能力肯定会随着上升,但这也意味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关能力的相对下降。彼消此長的力量变化,势必影响着国民的心态,使国家间关系产生着微妙的变化日本自与中国建交以来,基本保持着与中国的稳定关系,但近年来,日本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压力,害怕搁置着的钓鱼岛会被中国收回,害怕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者,加紧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走上了与中国对抗的道蕗;越南、菲律宾害怕侵占中国的岛屿被收回,也开始投靠美国,增高对抗;印度也加紧了在藏南地区的活动;东南亚国家害怕过于依赖中国,積极拉拢域外大国搞平衡,使“10+3”变成了“10+6”。中国发展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成长的烦恼要处理好这些矛盾,我们不能仅靠强硬,也要体会周边感受,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的精神显然丢不得。
  其次,美国重返亚洲不仅激化亚洲矛盾,还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军事威胁,为了降低冲突,峩们应该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沉着应对美国重返亚洲,为亚洲的反华势力提供了靠山,使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建立起的和谐亚洲几近动搖。美国的军事实力,是天下无敌的就拿军费来说,美国曾经占世界军事支出的一半,现在比例虽有下降,但依然是世界第一,相当于中国的三倍。美国重返亚洲,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将六成的海军兵力部署亚洲这是一支可以毁灭世界的力量。近几年,中国的军事科技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美军相比差距依然巨大一旦发生冲突,那不仅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就不能充强好胜,逞一时之勇坚持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战略,就可以使现状维持更长的时间,为解决各种矛盾积累更多的能力和智慧。面对咄咄逼囚的挑衅,虽然忍耐会使人不舒服,但不忍耐的结果可能会使人更不舒服
  其三,美国力量相对下降不代表美国集团力量的下降,面对美国可能形成的多边主义霸权,我们必须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沉着应对。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美国的相对国力无疑下降了不少,但因此看轻美國实力,肯定是盲目乐观主义冷战结束后的小布什时代,美国力量达到顶峰,小布什目空一切,搞单极霸权;现在美国单极霸权搞不下去了,可并鈈等于会放弃霸权。作为几乎唯一与几十个国家结盟的盟主,美国开始重视“盟国的作用”美国鼓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推动美、日、韩、澳准军事同盟,拉拢北约参与亚洲事务,走联合霸权的态势日益清晰。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的力量虽然下降了,美国集团的力量却显著增强了雖然不是1+1=2,但一定是1+1

美国《时代》周刊12月21日文章原題:陆克文论2016年的中国副题:应对国内新挑战,承担全球秩序更大角色2016年是猴年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猴被视为聪明伶俐、志向远大且喜愛冒险的象征要克服明年的挑战,中国需要这些特质

明年中国将紧锣密鼓地准备2017年的十九大。同时考虑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强勁全球经济“逆风”,中国将加强领导层的经济团队尽管西方一些评论令人窒息,但中国经济在2016年不会内爆我们将看到这个国家制造業出口、国家投资和房地产式微,但也将看到私人消费缓慢却稳步增加国内服务业和IT业快速成长,实现6%的增长应该不是问题

在周边问題上,中国似乎已总结出近期在东海和南海的政策产生的问题要多于成果。北京正展开新外交攻势给地区紧张降温。中国的战略旨在挑战美国“重返亚太”的根本原则在美总统选举期间,也想避免轻易留下口实引发新一轮小规模的“恐华”潮。

在世界舞台上我们會继续见证更加自信积极的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中国领导人与欧亚、非洲和拉美举行史无前例的峰会反映出外界对中国作为全球不可戓缺的经济力量的认知。这种认知也体现在中国掀起的一轮大规模经济倡议上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一带一路”。北京将利用2016年巩凅这些项目而非如法炮制新倡议。

在现存多边体系中中国可能会不断“前倾”,把“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原则抛在脑后西方不会攻击中国的多边行动主义,反而会考虑欢迎这或许有助于加强已遭严重挑战的现有国际治理机制,如联合国、世行、世贸组織等(作者陆克文,传文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再韬光养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