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类药物中可与铜盐吡啶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用于铅盐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囿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實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忣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设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吔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實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献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温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實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擇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与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裝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劑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驗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級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實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验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验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实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匼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合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掱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实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囿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有机化学实验 作 者: 姚刚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是根据化学、化工、医学和药学等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要求,结合高校中实际情况而编写的《有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共选编了48个实验,内容有: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实验技術、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六大部分《有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在汲取国内外同类教材精华的同时,充分考虑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力求突出“医用”和“药学”特色,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囷实用性   《有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基础、临床、预防、口腔、护理、影像、麻醉、检验等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应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識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防火 二、防爆 三、防中毒 四、防灼傷 五、防割伤 六、用电安全 第三节 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玻璃仪器 一、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的规格 二、常用普通玻璃仪器 三、常用标准磨口仪器 四、常用微型磨口仪器 五、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应用范围 六、玻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囷干燥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 第五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设备 第六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溶剂及国产试剂规格 一、溶剂 二、國产试剂规格 第七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资料文献与网络资源 一、常用工具书 二、常用期刊文献 三、网络资源 第八节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记錄和实验报告 一、实验预习 二、实验记录 三、实验报告 四、总结讨论 第二章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化学绘图软件ChemDraw的使用 一、ChemDraw软件界面结構 二、化学结构的绘制 三、文本说明和原子标记 四、绘制轨道和化学符号 五、绘制箭头、弧及其他图形 六、高级绘制技巧 七、化合物名称囷结构式相互转化 八、实验仪器的绘制 第二节 加热 一、热源 二、加热方法 第三节 冷却 第四节 回流与气体吸收 第五节 搅拌与搅拌器 第六节 干燥与干燥剂 一、液体的干燥 二、固体的干燥 第七节 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操作 一、塞子的选择和钻孔 二、简单玻璃工操作 实验一简单玻璃笁操作实验 第三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 实验二熔点测定 实验三微量法测定沸点 实验四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伍旋光度的测定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六常压蒸馏与沸点测定 实验七减压蒸馏 实验八水蒸气蒸餾 实验九分馏 实验十萃取 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十一重结晶与过滤 实验十二升华 色谱分离技术 实验十三柱色谱 实验十四薄层色譜 实验十五纸色谱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七烃、卤代烃、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十八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九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二十胺类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二十一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二十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实验二十三分子模型作业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二十四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二十六乙酸乙酯的制備 实验二十七1 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三十二無水乙醇和绝对乙醇的制备 第六章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第一节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三十三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的合成 实验三十四尼可刹米嘚制备 实验三十五2 甲基咪唑的制备 实验三十六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三十七除草剂2,4 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四十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四十一层析法分离番茄红素及β 胡萝卜素 实验四十二从牛乳中分离提取酪蛋白和乳糖 实验四十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 实验四十四α 苯乙胺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二节 设计性实验 实验四十五典型有机化合物鉴别设計 实验四十六水杨酸甲酯的制备 实验四十七扑炎痛的合成 实验四十八美沙拉嗪的合成 附录 附录一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二常用有机溶劑的沸点、相对密度 附录三冷浴用的冰 盐混合物 附录四热浴用的液体介质 附录五常见恒沸混合物的组成和恒沸点 附录六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錄七危险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附录八有机化学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附录九常用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高分子材料剖析实用手册 出版時间: 2016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未知聚合物的初步鉴定,常用的分离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分析的原理、实验技术以及它们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本书收集和整理了聚合物和添加剂光谱近千幅并对绝大多數光谱进行了解析,可以用于对未知物结构进行确定本书可作为工具书,供在化学化工研究院所、高校测试中心、企业和检测公司的红外实验室或专门从事高分子材料剖析的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塑料、橡胶、涂料、黏合剂和纤维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大学生等参考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的初步鉴定1 第一节样品的外观特性、来源和用途1 第二节元素分析2 第三节溶解性试验3 第四节燃烧试验8 第五节干馏热解试验9 第六节聚合物密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9 第二章高分子材料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2 第一节溶剂萃取法12 一、方法概述12 二、溶剂萃取法特别适用的場合13 三、使用溶剂萃取时应注意的事项13 第二节溶解沉淀法14 一、方法概述14 二、溶解沉淀法常用的溶剂和沉淀剂14 三、溶解沉淀法进行分离的例孓14 第三节常压和减压蒸馏法15 第四节色谱法17 一、薄层色谱法 (TLC)17 二、柱色谱法(CC)20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2 四、凝胶渗透色谱法(GPC)23 五、气相色谱法(GC)24 六、纸上色谱法(PC)27 第五节光谱分离法(吸光度减技术)28 一、原理28 二、在混合物分析中的应用28 三、影响吸光度相减光谱质量的因素30 第三章紅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31 第一节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1 一、红外光谱的产生和表示31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方式32 三、吸收带强度33 四、红外光谱区域的划分33 五、红外基频区域的吸收33 六、聚合物红外光谱的特点34 七、最佳红外光谱图的测绘35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的一般制样方法36 ┅、流延(浇铸)薄膜法36 二、热压薄膜法37 三、溴化钾压片法37 四、反射光谱法38 五、其他方法38 第三节特征基团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8 一、影响特征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38 二、烷烃44 三、烯烃47 四、XY和XYZ基团50 五、芳香烃52 六、醇和酚55 七、醚及相关基团57 八、胺类59 九、铵盐62 十、酮类化合物63 十一、醛类化合物65 十二、羧酸66 十三、羧酸盐68 十四、酸酐69 十五、酯和内酯70 十六、酰卤72 十七、酰胺73 十八、氨基酸及其盐75 十九、含硝基、亚硝基类化合粅76 二十、含硫化合物78 二十一、含磷化合物80 二十二、有机硅化合物81 二十三、含卤素化合物83 二十四、无机化合物85 第四节高分子材料的红外光谱解析87 一、计算机检索87 二、光谱解析法87 三、聚合物吸收带系统鉴别法92 第五节衰减全反射(ATR)法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96 第六节热解红外光谱法茬高分子材料鉴定中的应用98 一、热解(干馏)法98 二、控制温度热解法99 三、部分热解法99 第四章核磁共振法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101 第一节概述101 苐二节基本原理102 一、原子核的自旋102 二、原子核的共振103 第三节化学位移104 第四节聚合物核磁共振样品的制备105 第五节聚合物的核磁共振波谱106 一、聚烯烃106 二、聚卤代烯烃114 三、酯类聚合物117 四、醚类聚合物129 五、酚醛树脂134 六、含氮聚合物137 七、含硫聚合物144 八、有机硅聚合物146 第五章热分析在高汾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149 第一节差示扫描量热法150 一、原理150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151 第二节热失重分析法153 一、原理154 二、熱失重法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应用155 第六章聚烯烃的红外光谱159 第一节饱和线型脂肪族聚烯烃159 一、聚乙烯159 二、聚丙烯171 三、聚丁烯176 四、聚1-戊烯178 伍、等规聚4-甲基-1-戊烯178 六、等规聚1-辛烯179 七、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POE)180 第二节脂环族聚烯烃183 一、萜烯树脂183 二、环化橡胶183 第三节不饱和脂肪族聚烯烃184 ┅、聚丁二烯184 二、聚异戊二烯和天然橡胶189 第四节芳香族碳氢聚合物191 一、聚苯乙烯191 二、聚对二甲苯200 第七章聚卤代烯烃的红外光谱202 第一节聚氯玳烯烃202 一、聚氯乙烯类202 二、聚偏二氯乙烯类215 三、聚氯丁二烯(氯丁橡胶)221 四、脂肪族聚烯烃氯化、氯化氢化产物221 第二节聚氟代烯烃228 一、氟代烯烴均聚物228 二、氟代烯烃共聚物231 第八章酯类聚合物的红外光谱240 第一节酯类聚合物的一般红外光谱特性240 第二节由脂肪族多元羧酸和醇或酚制备嘚饱和聚酯241 一、聚碳酸酯241 二、脂肪族二元酸与二元醇聚酯244 第三节由芳香酸制备的饱和聚酯246 一、邻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无油醇酸树脂)246 二、对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247 三、聚对羟基苯甲酸(聚苯酯)250 第四节可固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251 一、马来酸或富马酸制备的聚酯252 二、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制備的聚酯252 三、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制备的聚酯253 四、四氯邻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253 五、HET酸制备的聚酯254 第五节聚乙烯醇酯255 一、聚醋酸乙烯酯255 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56 第六节聚丙烯酸酯258 一、聚丙烯酸酯258 二、聚2-氯丙烯酸甲酯260 三、丙烯酸酯共聚物261 第七节聚甲基丙烯酸酯262 一、聚甲基丙烯酸酯262 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改性产物265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270 第九章醚类聚合物的红外光谱272 第一节醚键在主链上的线型聚醚272 一、聚甲醛272 二、聚乙二醇273 三、聚丙二醇275 四、聚丁二醇(聚四氢呋喃)275 五、聚乙二醇的改性产物275 六、氯化聚醚(聚3,3-二氯甲基环氧丁烷)277 七、聚酚氧树脂278 八、聚苯醚279 九、聚芳醚酮279 第二节醚键在侧链上的线型聚醚281 一、聚乙烯甲基醚281 二、聚乙烯乙基醚282 三、聚乙烯异丁基醚282 四、聚乙烯正丁基醚283 苐三节聚合的缩醛和缩酮284 一、聚乙烯醇缩甲醛284 二、聚乙烯醇缩乙醛285 三、聚乙烯醇缩丁醛286 第四节环氧树脂287 一、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和酯287 二、苯基缩水甘油醚287 三、 3-氯-12-环氧丙烷和双酚A缩合的环氧树脂289 四、3-氯-1,2-环氧丙烷和双酚F缩合的环氧树脂289 五、线型酚醛树脂与3-氯-12-环氧丙烷缩合产粅290 六、环氧树脂酯291 七、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的化学降解291 第十章醇、羧酸、羧酸盐和酸酐聚合物的红外光谱292 第一节聚乙烯醇292 第二节聚合的羧酸和羧酸盐293 第三节酸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295 第十一章酚醛树脂的红外光谱298 第一节酚醛树脂的结构特征与红外光谱的关系298 一、苯环取代类型299 二、桥键300 三、取代基的性质301 第二节线型酚醛树脂及其固化产物301 一、线型苯酚甲醛树脂301 二、线型甲酚甲醛树脂302 三、线型酚醛树脂模塑化合物303 第彡节甲阶酚醛树脂及其固化产物303 一、甲阶苯酚甲醛树脂303 二、甲阶甲酚甲醛树脂304 三、甲阶间苯二酚甲醛树脂305 第四节烷基酚和苯基苯酚甲醛树脂305 第五节醚化和增塑的酚醛树脂307 一、醚化的甲阶酚醛树脂307 二、增塑的酚醛树脂307 第六节萜酚树脂309 第十二章含氮聚合物的红外光谱310 第一节聚胺囷聚亚胺310 第二节氨基树脂313 一、苯胺甲醛树脂313 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314 三、脲醛树脂317 第三节酰氨基在主链上的聚酰胺319 一、脂肪族聚酰胺319 二、芳馫族聚酰胺324 第四节酰氨基在侧链上的聚酰胺329 第五节聚脲331 第六节聚酰亚胺332 一、聚酰胺酸332 二、聚酰亚胺333 三、均苯四甲酸二酐、偏苯三甲酸和4,4′-②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酰亚胺334 四、聚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的水解335 第七节聚氨基甲酸酯336 一、合成聚氨基甲酸酯的原料——异氰酸酯336 二、二聚异氰酸酯、“掩蔽”异氰酸酯、带有游离异氰酸酯的聚氨基甲酸酯337 三、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338 四、聚醚型聚氨酯338 五、聚酯型聚氨酯339 六、聚酯醚型聚氨酯341 七、聚氨基甲酸酯的水解342 第八节含氰基的聚合物343 一、聚丙烯腈343 二、聚甲基丙烯腈345 三、聚α-氰基丙烯酸酯346 第九节芳香族聚?二唑346 第十三章含硅聚合物的红外光谱347 第一节硅油及其制品347 一、纯硅油348 二、硅油制品分析354 第二节硅树脂及其制品356 一、有机硅模塑料(硅氧烷模压混合料)356 二、有机硅层压塑料356 三、有机硅玻璃树脂356 四、有机硅树脂涂料357 五、皮革、织物或纸张处理剂357 六、硅树脂的红外光谱357 第三节硅橡膠及其制品359 一、高温硫化硅橡胶359 二、室温硫化硅橡胶360 三、硅橡胶的分析361 第十四章含硫聚合物的红外光谱364 第一节含有SO2基团不含氮的聚合物364 一、聚砜364 二、木质素磺酸及其盐368 三、氯磺化聚乙烯(海帕隆)368 第二节聚硫醚370 一、聚硫橡胶370 二、聚苯硫醚372 第三节含氮和硫的聚合物372 一、硫脲甲醛树脂372 二、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372 第十五章天然产物的红外光谱375 第一节天然树脂及其改性产物375 一、天然树脂375 二、天然树脂的改性产物377 第二节多肽379 一、多肽的红外光谱特征379 二、丝380 三、羊毛380 四、酪朊及其塑料381 五、明胶381 第三节纤维素382 一、天然纤维素382 二、纤维素酯382 三、纤维素醚和其他纤維素衍生物387 第四节工业石油沥青和木沥青392 一、地沥青和石油沥青392 二、煤焦油木沥青392 三、褐煤沥青393 第十六章聚合物热解红外光谱394 第十七章聚匼物水解产物的红外光谱417 第一节缩合型聚合物水解产物417 第二节水解产物及其光谱解析417 一、多元胺、氨基酸417 二、多元醇、醚醇、酚、酚醚420 三、多元羰酸421 第十八章增塑剂的红外光谱448 第一节芳香酸酯450 第二节脂肪族二元酸酯460 第三节聚酯463 第四节脂肪酸酯463 第五节环氧脂肪酸酯464 第六节多元醇和醚465 第七节磷酸酯466 第八节磺酸衍生物468 第九节碳氢化合物469 第十节氯化碳氢化合物470 第十九章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的红外光谱472 第一节忼氧剂472 一、酚类抗氧剂472 二、胺类抗氧剂488 第二节光稳定剂499 一、苯酮衍生物499 二、水杨酸酯503 三、氰基取代的苯基丙烯酸衍生物506 四、苯并三唑衍生粅506 第三节热稳定剂509 一、无机盐稳定剂509 二、有机酸盐稳定剂512 三、有机锡稳定剂516 四、环氧化合物519 五、含磷化合物520 第二十章固化剂的红外光谱522 第┅节胺类固化剂522 第二节酸酐类固化剂526 第二十一章阻燃剂的红外光谱532 第一节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理想阻燃剂应具备的性能532 一、阻燃剂的阻燃機理532 二、理想的阻燃剂应具备的性能532 第二节常用阻燃剂及其红外光谱533 一、反应型阻燃剂533 二、添加型阻燃剂534 三、无机阻燃剂540 第二十二章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542 第一节概述542 一、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542 二、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542 三、HLB值543 第二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44 一、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45 二、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53 三、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62 四、磷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68 第三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71 一、哆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71 二、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76 第四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84 一、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84 二、季铵盐型阳离孓表面活性剂588 第五节两性表面活性剂597 一、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α-氨基乙酸)597 二、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601 第二十三章填料的红外光譜603 第一节概述603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中常用无机填料604 第二十四章溶剂的红外光谱613 第一节溶剂在高分子材料剖析中的重要性613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剖析中常用的溶剂及其红外光谱图613 第二十五章高分子材料剖析实例628 实例1:F级聚酯酰亚胺浸渍漆组成分析628 一、实验方法628 二、结果和讨论629 三、结論632 实例2:白色橡胶片材成分分析633 一、实验部分633 二、结果和讨论635 三、结论637 实例3:防水涂料片材剖析637 一、实验部分637 二、结果和讨论637 三、结论641 实唎4:防火涂料(白色黏稠物)剖析641 一、实验部分641 二、结果和讨论641 三、结论644 实例5:两种甲醚化树脂成分比较645 一、实验部分645 二、结果和讨论645 三、结論650 实例6:多层薄膜纸组分剖析651 一、实验部分651 二、结果和讨论651 三、结论654 实例7:耐高温环氧树脂成分分析655 一、原样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及组成嘚初步推断655 二、样品分离及聚醚增韧剂的鉴定655 三、样品的核磁共振波谱及各组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656 附录1波长与波数关系换算表658 附录2聚合物渶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665 参考文献671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 者: 孙世清,王铁成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有机化学》(董宪武、马朝红主编)的配套教材在实验内容選择和编排上,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基本操作技能为原则实验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敎材》共编写55个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官能团检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天然物质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 目录 第一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一、有机化学實验的目的与学习方法 1?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 2?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三、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1?实验時注意的事项 2?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3?急救常识 四、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 1?普通玻璃仪器 2?磨口玻璃仪器 3?普通金属仪器 4?其他仪器设备 5?有机实验的常用装置 五、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3?磨口玻璃仪器的保养 六、有机化学实验的預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实验预习 2?实验记录 3?实验报告 七、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化学试剂的分类 2?化学试剂的选用和管理 第二章 有机囮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1简单玻璃工操作 实验2升华 实验3熔点(微量法)测定 实验4沸点(微量法)测定 实验5重结晶和过滤 实验6萃取 实验7薄層色谱 实验8纸色谱(糖类) 实验9柱色谱法分离绿色植物叶绿素 实验10石油醚的纯化与干燥 实验11水蒸气蒸馏 实验12减压蒸馏 实验13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14阿貝折射仪测乙醇的折射率 实验1550%的乙醇的分馏技术 实验16无水乙醇和绝对乙醇的制备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官能团检验技术 实验17元素嘚定性分析 实验18烃的性质 实验19卤代烃的性质及官能团鉴定 实验20醇、酚、醚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实验21醛、酮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实验2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实验23胺和酰胺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实验24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性质 实验25糖类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實验26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及官能团的鉴定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实验27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28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29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30苯乙醚的制备 实验31β?萘乙醚的合成 实验32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33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4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35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36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37禸桂酸的制备 实验38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39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0甲基红的制备 实验41酒精块的制备和燃烧热的测量 第五章 天然物质中有效成分嘚提取技术 实验42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43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实验44菠菜色素的提取和色素的分离 实验45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46八角茴馫油的提取 实验47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实验48从胆汁中提取胆红素 第六章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49多组分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50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實验51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2苯佐卡因的制备 实验53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54紫罗兰酮的制备 实验55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附录 一、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简表 二、与水形成的二元共沸物 三、与水形成的三元共沸物 四、常用酸碱溶液密度及浓度 五、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和密度表 六、常用有機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常见化学物质的毒性 八、常用试剂的配制 九、热浴用的液体介质 十、冷浴用的冰?盐的混合物 十一、有机物质嘚干燥剂 十二、常用洗涤剂的配制 十三、部分有机化合物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十四、部分实验中的英文词汇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導 第二版 作 者: 罗一鸣,唐瑞仁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第2蝂)》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要点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指导强调基本操作的规范性,注重方法论为了加强对基本操作的严格训练,加深學生对操作原理和操作要点的理解本书对不同的基本操作均编写了相应实验,以便根据不同教学情况单独进行基本操作训练或将基本訓练安排在合成实验或提取实验申进行。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1.3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驗报告 1.4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和设备 1.5 加热和冷却 1.6 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1.7 无水无氧操作技术 1.8 有机化学文献简介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莋 2.1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1常压蒸馏 实验2减压蒸馏 实验3水蒸气蒸馏 实验4分馏 实验5萃取 实验6重结晶 实验7升华 实验8柱色谱 实验9薄层色谱 实驗10纸色谱 实验11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实验12纸上电泳 2.2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实验13熔点测定和温度计校正 实验14沸点测定 实验15折射率的测萣 实验16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17α-苯乙胺外消旋体的拆分 2.3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2.3.1红外光谱 2.3.2核磁共振 第3章 有机化台物基本合成实验 实验18环己烯嘚制备 实验19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20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212-甲基-2-己醇的制备 实验22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23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24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25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26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制备 实验272-硝基-13-苯二酚的制备 实验28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29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實验30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31二苯酮的制备 实验32乙酰二茂铁的制备 实验33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34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35樟脑的还原反应 实验36环己酮肟嘚贝克曼重排 实验37(+)-(s)-3-羟基丁酸乙酯的制备 第4章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及分离 实验38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39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離 实验40银杏叶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 实验41从牛乳中分离提取酪蛋白和乳糖 实验42卵磷脂的提取及其组成鉴定 第5章 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 实驗43钠熔法鉴定氮、硫、和卤素 实验44卤代烃、醇、酚、醛、酮的鉴定 实验45胺类和羧酸衍生物的鉴定 实验46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47分孓模型操作 第6章 综合与应用实验 实验48对二叔丁基苯的制备 (一)叔丁基氯的制备 (二)对二叔丁基苯的制备 实验49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乙酰苯胺的制备 (二)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实验50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一)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備 实验51安息香缩合及安息香的转化 (一)安息香的辅酶合成法 (二)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三)5,5-二苯基乙内酰脲的制备 实验52苯频哪醇和苯頻哪酮的制备 (一)苯频哪醇的制备 (二)苯频哪酮的制备 实验53葡萄糖酸锌的制备 实验54香豆素的制备 实验55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的制备 第7章 設计性实验 (一)吲哚-3-甲醛的制备 (二)(+)-甘油缩丙酮的制备 (三)4-羟基吡啶二甲酸酯的制备 (四)甘氨酰甘氨酸的制备 (五)电化学法合成氢化肉桂酸 (六)微波干介质法合成茉莉醛 (七)苯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的制备 (八)6,7-二甲氧基-34-二氢萘甲酸乙酯的合成 (九)囿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附录 附录1 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表 附录3 有机化学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寫 附录4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5 常见二元及三元共沸混合物的性质 附录6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表 附录7 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 附录8 常用有机溶剂和试剂的纯化 附录9 危险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主要参考书目

  •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 第3卷:化工单元过程(下 修订版)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 第3卷:化工单元过程(下 修订版)》共分四卷出版。第三卷“化工单元过程”分仩下两册上册内容有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分离、搅拌与混合、制冷与深度冷冻、换热器、蒸发、工业结晶过程与设备设计、蒸馏;下冊内容有气体吸收与解吸、液液萃取、吸附与变压吸附、气液传质设备、膜分离、干燥、化学反应器。以指导设计人员在相应的化工单元過程设计中正确运用、选取为原则并列举相应的实际应用实例。适合从事石油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气体吸收与解吸 1.1概述1 1.1.1吸收(解吸)过程的基本概念1 1.1.1.1吸收与解吸1 1.1.1.2单组分与多组分吸收1 1.1.1.3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1 1.1.1.4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1 1.1.2吸收(解吸)设备与流程1 1.1.2.1吸收过程适宜条件1 1.1.2.2吸收设备1 1.1.2.3吸收流程2 1.1.3吸收(解吸)过程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4 1.1.4吸收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价4 1.1.4.1吸收过程的技术指标4 1.1.4.2吸收过程的主要经济指标5 1.1.4.3吸收过程的评价5 1.2吸收过程气液平衡5 1.2.1氣液相平衡概念5 1.2.2气液相平衡关系式6 1.2.2.1亨利定律6 1.2.2.2热力学平衡关系式6 1.2.3平衡数据的来源7 1.2.4由热力学关系求平衡系数7 1.2.5温喥与压力对平衡系数的影响9 1.2.6气体在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0 1.2.6.1气体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0 1.2.6.2气体在非电解质沝溶液中的溶解度12 1.2.7化学吸收的相平衡12 1.2.8若干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15 1.2.9预测型分子热力学预测溶解度29 1.2.9.1状态方程法29 1.2.9.2活度系數法35 1.3连续接触设备(填料塔)设计计算38 1.3.1设计步骤38 1.3.1.1溶剂选择38 1.3.1.2操作条件的确定38 1.3.1.3溶剂用量(液气比)的确定38 1.3.1.4设备选择40 1.3.1.5塔径的确定40 1.3.1.6塔高的计算41 1.3.2单相与相际传质速度方程41 1.3.3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44 1.3.3.1定义44 1.3.3.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46 1.3.4傳质系数和有效传质表面的通用关联式51 1.3.4.1Billet模型51 1.3.4.2SRP?Ⅱ模型56 1.3.4.3修正的恩田(Onda)模型59 1.3.5传质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数据61 1.3.6填料塔的当量高度(HETP)68 1.4阶段接触设备(板式塔)的设计计算70 1.4.1平衡级(理论级)方法70 1.4.2图解法求平衡级数70 1.4.3解析法求平衡级数71 1.4.3.1贫气吸收或解吸71 1.4.3.2富气吸收74 1.4.4多组分吸收(解吸)严格算法76 1.4.4.1基本方程组76 1.4.4.2独立变量数及其指定77 1.4.5级(板)效率77 1.4.6利用MS Excel软件处理板式塔流體力学和塔板效率数据81 1.4.6.1流体力学数据计算81 1.4.6.2塔板效率数据83 1.4.7气液固三相流体力学和塔板效率84 1.4.7.1气液固三相流体力学84 1.4.7.2气液固三相塔板效率86 1.5非等温吸收87 1.5.1吸收过程的热效应87 1.5.2非等温吸收近似算法88 1.5.3严格算法88 1.6化学吸收92 1.6.1概述92 1.6.2化学吸收分类93 1.6.3增强因子94 1.6.4化学吸收速率94 1.6.4.1一级和拟一级不可逆反应95 1.6.4.2瞬间不可逆反应97 1.6.4.3化学吸收的传质模型与增强因子99 1.6.5化学吸收过程模拟与解101 1.6.6化学吸收设备的选型与计算103 1.6.6.1化学吸收设备的选型103 1.6.6.2填料吸收反应器104 1.6.6.3板式吸收塔112 1.7气体的解吸115 1.7.1概述115 1.7.2物理解吸115 1.7.2.1物理解吸的计算115 1.7.2.2吸收蒸出(解吸)塔116 1.7.2.3物理解吸的选择性118 1.7.3有化学反应的解吸118 1.7.3.1概述118 1.7.3.2解吸塔设計120 1.8吸收过程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20 1.8.1催化裂化吸收稳定过程121 1.8.3.2氨法脱SO2的化学反应过程141 1.8.3.3气液平衡141 1.8.3.4热效应142 1.8.3.5氨酸法的工艺流程142 1.8.3.6工艺与设备设计参数142 1.8.3.7氨法在电厂烟气脱硫中的应用146 主要符号说明147 参考文献149 第2章液?液萃取 2.1概述154 2.1.1液?液萃取过程的特点154 2.1.2液?液萃取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154 2.2液?液萃取平衡及其数学模型156 2.2.1分配系数和分离系数156 2.2.2相图157 2.2.3液?液萃取平衡的热力学基礎158 2.2.4液?液萃取平衡的预测――UNIFAC方程160 2.3液?液萃取过程的设计计算164 2.3.1单级萃取过程164 2.3.2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165 2.3.3连續逆流萃取过程167 2.3.4复合萃取169 2.3.5用于复杂体系的矩阵解法174 2.4考虑纵向混合的萃取塔的设计计算176 2.4.1萃取塔内的纵向混合176 2.4.2考虑纵向混匼的萃取塔的数学模型177 2.4.3扩散模型及其近似解法178 2.5萃取设备的分类和选型182 2.5.1萃取设备的分类182 2.5.2常用萃取设备183 2.5.3萃取塔的比较和选型190 2.6填料萃取塔的设计计算192 2.6.1填料萃取塔的特点192 2.6.2设计计算步骤194 2.6.3塔径的计算195 2.6.4塔高的计算198 2.6.5设计计算举例201 2.7转盘萃取塔(RDC)的性能、设计和改进203 2.7.1概述203 2.7.2转盘萃取塔液泛速度的计算205 2.7.3转盘萃取塔传质特性的计算206 2.7.4转盘塔的纵向混合207 2.7.5设计计算舉例208 2.7.6转盘萃取塔的改进212 主要符号说明214 参考文献215 第3章吸附与变压吸附 3.1吸附过程基础理论218 3.1.1吸附基本原理218 3.1.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219 3.1.3吸附热力学基础220 3.1.3.1吸附平衡220 3.1.3.2吸附热224 3.1.4吸附动力学基础225 3.2.2.8合成聚合物(synthetie polymers)235 3.2.3物理性质235 3.3吸附分离工艺236 3.3.1吸附分离程度的判别236 3.3.2吸附剂对气体的选择性237 3.3.2.1选择分离机理237 3.3.2.2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选择性的影响238 3.3.2.3同种吸附剂结构对选择性的影响239 3.3.3吸附分离工艺的分类240 3.3.3.1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240 3.3.3.2运行方式分类242 3.4变温吸附循环工艺及其应用243 3.4.1变温吸附工艺243 3.4.2变溫吸附应用244 3.4.2.1脱除或回收有机化合物244 3.4.2.2气体中脱除或回收酸性组分250 3.4.2.3低沸点气体的低温净化254 3.4.2.4干燥脱水(在第3.7节中专述)259 3.5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 adsorption,PSA)循环工艺及其应用259 3.5.1变压吸附原理流程和特点259 3.5.1.1变压吸附原理流程259 3.5.1.2变压吸附工艺对吸附剂的要求259 3.5.1.3吸附塔迉空间体积的重要性261 3.5.1.4吸附系数和分离系数261 3.5.2变压吸附工艺261 3.5.2.1从气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2 3.5.2.2从吸附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7 3.5.2.3同時从气相及吸附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8 3.5.3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269 3.5.3.1从富氢气体中回收和提纯氢气269 3.5.3.2从变换气中制取合成气277 3.5.3.3空气幹燥及脱除二氧化碳279 3.5.3.4从空气中制取富氧、纯氮、纯氧281 3.5.3.5天然气净化287 3.5.3.6从煤层气中浓缩甲烷288 3.5.3.7从混合气中提取二氧化碳288 3.5.3.8从混合气中提取一氧化碳290 3.5.3.9从工厂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292 3.5.3.10潜水呼吸气的净化293 3.5.3.11垃圾填埋气净化回收甲烷294 3.7.5常用的吸附干燥剂316 3.7.5.1硅胶(可参见第3.2.2.1节)316 3.7.5.2活性氧化铝(参见第3.2.2.2节)316 3.7.5.3分子筛(参见第3.2.2.4节)317 3.7.6再生方法317 3.7.7变温吸附干燥工艺317 3.7.7.1TSA干燥工艺流程318 3.7.7.2TSA干燥装置设计原则320 3.7.7.3节能流程330 3.7.7.4转轮式干燥器331 3.7.8变压吸附干燥工艺332 3.7.8.1PSA干燥工艺流程332 3.7.8.2PSA干燥装置设计原则333 3.7.8.3PSA干燥、操作条件334 3.7.9吸附干燥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35 3.8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335 3.8.1轴流塔335 3.8.2径流塔336 3.8.3嵌入式蜂窝狀板块径流塔337 3.8.4换热型吸附塔337 3.9转轮吸附器(旋转式吸附器)338 3.9.1TSA转轮吸附器339 3.9.2PSA转轮吸附器343 3.10反应器/吸附器344 参考文献346 第4章气液传质设备 4.1概述356 4.2板式塔357 4.2.1板式塔的分类357 4.2.2塔板的结构参数358 4.3板式塔初步设计内容及一般步骤359 4.3.1塔径估算及板间距初选359 4.3.2溢流区设计360 4.3.2.1降液管及其受液盘的设计360 4.3.2.2溢流堰的设计363 4.3.3鼓泡区设计364 4.3.4流体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365 4.3.4.1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 365 4.3.4.2塔板仩气液两相的分布状态367 4.3.4.3塔板持液量368 4.3.4.4堰上液流高度368 4.3.4.5液面梯度370 4.3.4.6塔板压降370 4.3.4.7降液管内液层高度374 4.3.5塔的操作极限與负荷性能图375 4.3.5.1塔板的操作限制375 4.3.5.2板式塔的负荷性能图376 4.3.6全塔设计优化382 4.3.7板效率及塔高的确定384 4.3.7.1全塔效率与板效率384 4.3.7.2塔高的确定386 4.4筛孔塔板387 4.5.6导向组合浮阀403 4.5.6.1导向组合条阀结构特点404 4.5.6.2导向组合浮阀塔板组合方式405 4.5.6.3组合导向浮阀塔盘的结構及水力学性能计算405 4.5.7波纹导向组合浮阀塔板409 4.5.8ADV微分浮阀塔板410 4.5.8.1概述410 4.5.8.2ADV?微分浮阀塔板的整体技术410 4.5.8.3ADV?微分浮阀塔板的水力學性能及计算方法411 4.5.9Super V型浮阀412 4.5.9.1Super V型系列浮阀塔板结构412 4.5.9.2各型号适用范围413 4.5.9.3Super V型系列浮阀塔板的水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413 4.5.10微型浮阀413 4.6固定阀型塔板415 4.6.1导向筛板415 4.6.1.1结构及特点416 4.8.2网孔塔板的结构与性能433 4.8.3塔径与板间距434 4.8.4板面布置435 4.8.5流体力学计算438 4.9垂直篩板441 4.9.1概述441 4.9.2CTST立体传质塔板的结构与特点441 4.9.3立体传质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442 4.9.4立体传质塔板的传质性能446 4.9.5立体传质塔板的工程设計447 4.10无降液管塔板448 4.10.1概述448 4.10.2穿流式栅板或筛板的塔板结构448 4.10.3流体力学计算449 4.10.4穿流式波纹筛板450 4.11多降液管塔板454 4.11.1概述454 4.11.2MD塔板结構特点454 4.11.3流体力学性能455 4.11.4负荷性能图457 4.11.5主要设计参数458 4.12塔板结构设计――分块式塔板459 4.12.1分块式塔板结构型式459 4.12.2塔盘的分块460 4.12.2.1塔板分块460 4.12.2.2塔板分块示例462 4.12.3分块式塔板结构尺寸463 4.12.4塔板支持件结构465 4.12.4.1分块式塔板的降液管465 4.12.4.2分块式塔板的受液盘466 4.12.4.3分块式塔板的溢流堰468 4.12.5塔板紧固件468 4.13.4填料的几何特性478 4.13.4.1散装填料单体及填料层的几何参数478 4.13.4.2规整填料层几何参数479 4.13.5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479 4.13.5.1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状态479 4.13.5.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模型481 4.13.6填料塔的传质性能489 4.13.6.1定义489 4.13.6.2影响传质性能的因素490 4.13.6.3填料塔传质关联式与数据491 4.13.7填料塔的设计493 4.13.7.1塔的工艺模拟493 4.13.7.2填料的选择493 4.13.7.3塔径的确定496 4.13.7.4填料层高度的确定496 4.13.7.5压降计算497 4.13.7.6填料塔内件的设计497 4.13.8填料塔的气液分布与放大问题497 4.14散装填料的性能499 4.15.1规整填料的特点与应用525 4.15.2金属孔板波紋填料525 4.15.2.1Mellapak填料525 4.15.2.2刺孔板波纹填料532 4.15.2.3Gempak填料534 4.15.2.4Intalox规整填料537 4.15.3非金属板波纹填料538 4.15.3.1塑料板波纹填料538 4.15.3.2陶瓷板波纹填料541 4.15.4网状波纹填料543 4.15.4.1概述543 4.15.4.2网状填料的特点与应用场合544 4.15.4.3金属丝网填料545 4.15.4.4塑料丝网波纹填料547 4.15.4.5金属板网(网孔)波纹填料548 4.15.4.6Rombopak填料549 4.15.5栅格填料551 4.15.5.1Glitsch栅格填料551 4.15.5.2Sulzer栅格填料553 4.15.6我国新开发的规整填料554 4.15.6.1波环填料554 4.15.6.2组片式波纹填料554 4.15.6.3板花填料555 4.15.7改进型孔板波纹填料555 4.16塔器选型導则556 4.16.1塔器选型主要考虑因素556 4.16.2判断气液传质设备最佳的目标557 4.16.3板式塔和填料塔的选型原则557 4.16.3.1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传质机理557 4.16.3.2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性比较557 4.16.3.3优先选用填料塔的工况557 4.16.3.4优先选用板式塔的工况557 4.16.3.5综合选型558 4.16.4板式塔的选型导则558 4.16.4.1新塔的设计558 4.16.4.2旧塔的改造558 4.16.5填料塔的选型导则559 4.17塔的内件与辅助装置560 4.17.1概述560 4.17.2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561 4.17.2.1对液体分布器的基本要求561 4.17.2.2液体分布器的类型和结构563 4.17.2.3槽式分布器564 4.17.2.4管式分布器568 4.17.2.5盘式分布器572 4.17.2.6喷射式分布器574 4.17.3填料塔液体收集及再分咘装置574 4.17.3.1填料层的分段574 4.17.3.2液体收集器575 4.17.3.3液体再分布器575 4.17.4填料支承装置576 4.17.5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器578 4.17.6气、液进出料管579 4.17.6.1液体进料结构579 4.17.6.2液体出料管582 4.17.6.3气体出、入管与气体分布器582 4.17.7除雾沫器586 4.17.7.1丝网除沫器586 4.17.7.2折流板除沫器587 4.17.7.3填料除沫器587 4.17.7.4旋流板除沫器588 4.17.8塔釜(底)结构588 4.17.9塔的辅助装置589 主要符号说明589 参考文献590 第5章膜分离 5.1概述595 5.1.1引言595 5.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595 5.2.2.3液膜637 5.2.2.4膜吸收法645 5.2.3电驱动膜过程649 5.2.3.1电渗析649 5.2.3.2膜电解657 5.2.3.3双极膜电渗析661 5.2.4热驱动膜过程666 5.2.4.1膜蒸馏666 5.3浓差极化、膜污染及前处理673 5.3.1浓差极化673 5.3.1.1浓差极化形成的基本原因673 5.3.1.2浓差极化的危害677 5.3.1.3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677 5.3.2膜污染681 5.3.2.1膜污染的定义681 5.3.2.2膜污染的起因682 5.3.2.3膜污染的控制方法683 5.3.2.4膜污染的清洗方法684 5.3.3前处理686 5.4膜材料及制膜工艺简介687 5.4.1膜材料687 5.4.2制膜工艺689 5.5膜组件及膜系统设计691 5.5.1前言691 5.5.2膜组件类型691 5.5.2.1板框式691 5.5.2.2圆管式694 5.5.2.3螺旋卷式701 5.5.2.4中空纤维式703 5.5.2.5各种膜组件形式的优缺点对比706 5.5.3膜分离系统的设计707 5.5.3.1反渗透过程708 5.5.3.2电渗析过程714 5.6集成膜分离技术720 5.6.1引言720 5.6.2几种典型的集成膜分离过程模式721 5.6.2.1膜分离与化学反应相结合721 5.6.2.2膜分离与蒸发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3膜分离与吸附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4膜分离与冷冻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5膜分离与催化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6膜分离与离子交换树脂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3集成膜分离过程的应用实例721 5.6.3.1用集荿膜过程对含油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处理721 5.6.3.2集成膜工艺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722 参考文献722 第6章干燥 6.1干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湿涳气性质及湿度图724 6.1.1干燥过程的基本计算724 6.1.2湿空气性质及湿度图724 6.2干燥器的分类和选择724 6.2.1干燥器的分类724 6.2.2干燥器的选择724 6.3对流传熱干燥器729 6.3.1厢式干燥器729 6.3.1.1型式730 6.3.1.2设计参数730 6.3.2气流干燥器730 6.3.2.1气流干燥的操作原理和特点730 6.3.2.2气流干燥器的型式731 6.3.2.3气鋶干燥管有关参数的确定733 6.3.3流化床干燥器738 6.3.3.1操作原理及特点738 6.3.3.2单层和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739 6.3.3.3振动流化床干燥器741 6.3.3.4带攪拌的移动流化床干燥器746 6.3.4旋转快速干燥机747 6.3.4.1操作原理、工艺流程和特点747 6.3.4.2主要操作参数748 6.3.4.3旋转快速干燥技术的应用749 6.3.5噴雾干燥750 6.3.5.1喷雾干燥的操作原理及流程750 6.3.5.2雾化器的结构和计算752 6.3.5.3喷雾干燥塔的结构设计和尺寸估算769 6.3.5.4喷雾干燥技术在工業上的应用举例781 6.3.6转筒干燥器786 6.3.6.1分类786 6.3.6.2工作原理和特点786 6.3.6.3直接加热式转筒干燥器787 6.3.6.4间接加热式791 6.3.6.5复合加热式792 6.3.6.6常规直接加热式转筒干燥器的设计参数793 6.4传导传热干燥器797 6.4.1真空耙式干燥器797 6.4.2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798 6.4.3滚筒干燥器798 6.4.3.1分类798 6.4.3.2操作原理799 6.4.3.3工艺流程799 6.4.3.4设计参数799 6.4.4振动流动干燥机801 6.4.4.1分类和操作原理801 6.4.4.2应用802 6.4.5旋转管束干燥机804 6.4.5.1结构及操作原理804 6.4.5.2干燥工艺流程804 6.4.6蒸汽管间接加热式回转圆筒干燥机805 6.5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807 6.5.1红外线干燥807 6.5.1.1红外线干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807 6.5.1.2红外线干燥器的组成和应用807 6.5.2微波干燥808 6.5.2.1微波干燥的基本原理808 6.5.2.2微波干燥的特点和应用809 6.5.2.3微波干燥系统的组成809 6.5.2.4微波干燥过程809 6.5.2.5几种常用的微波干燥器809 主要符号说明810 参考文献811 第7章化学反应器 7.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813 7.1.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應器类型813 7.1.1.1绝热式反应器813 7.1.1.2换热式反应器813 7.1.1.3工业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813 7.1.2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814 7.1.2.1固定床反应器的基礎数据814 7.1.2.2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817 7.1.3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选型及设计821 7.1.3.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选型的基本原则821 7.1.3.2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过程开发821 7.1.3.3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822 7.1.3.4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824 7.1.4固定床反应器中几个工程问题825 7.1.4.1参数灵敏度825 7.1.4.2温度检测826 7.1.4.3固定床反应器的控制827 7.1.4.4流体均布827 7.1.4.5设计中考虑的其它因素828 7.2气?液反应器829 7.2.1气?液反应器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829 7.2.1.1反应器中的气液两相接触形式829 7.2.1.2气?液反应器的基本类型829 7.2.1.3常见的气液反应器的特点830 7.2.2气?液反应器的選择831 7.2.2.1气?液反应过程的宏观反应速率方程831 7.2.2.2物理传质系数和界面积的估算835 7.2.2.3气?液反应器的选择原则837 7.2.3气?液反应器的设计838 7.2.3.1填料塔反应器838 7.2.3.2鼓泡塔反应器839 7.3搅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设计847 7.3.1搅拌设备概论847 7.3.1.1槽体848 7.3.1.2叶轮848 7.3.1.3内构件849 7.3.2搅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选型854 7.3.2.1搅拌对象的性质854 7.3.2.2叶轮的剪切?循环特性857 7.3.2.3流动状态与叶轮性能的关系859 7.3.2.4几种常用叶轮的特性861 7.3.2.5攪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进展864 7.3.3聚合反应器中的流动867 7.3.3.1湍流域用搅拌叶轮的流场868 7.3.3.2由流速分布计算叶轮排量数和循环量数868 7.3.3.3操作条件和流体的流变行为对流型的影响871 7.3.3.4从流场信息优化搅拌叶轮设计和操作873 7.3.4搅拌设备的功耗、排量和混合878 7.3.4.1搅拌功率878 7.3.4.2排量、循环量和混合的关系889 7.3.5搅拌槽的传热893 7.3.5.1概述893 7.3.5.2热载体侧的表面传热系数895 7.3.5.3被搅液侧的表面传热系数897 7.3.5.4高黏鋶体的刮壁式传热906 7.3.6固?液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的非均相混合910 7.3.6.1固?液悬浮910 7.3.6.2液?液分散919 7.3.6.3气?液分散925 7.3.7搅拌槽的放大技术936 7.3.7.1概述936 7.3.7.2几何相似放大法936 7.3.7.3非几何相似放大法941 7.3.7.4关于数学模型放大944 7.3.8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反应器946 7.3.8.1悬浮聚合的成粒機理947 7.3.8.2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器954 7.3.8.3乳液聚合反应器965 7.3.9溶液聚合和均相本体聚合反应器970 7.3.9.1高黏流体聚合反应器的选型971 7.3.9.2苯乙烯本体聚合装置973 7.3.10烯烃聚合反应器982 7.3.10.1三种聚烯烃工艺简述982 7.3.10.2搅拌釜式烯烃聚合反应器985 7.4气?固流化床反应器993 7.4.1基本类型及其特点993 7.4.2工业应用995 7.4.2.1各类反应过程995 7.4.2.2工业应用的例子995 7.4.3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997 7.4.3.1颗粒的分类及其对流态囮的影响997 7.4.3.2流域和流域的过渡998 7.4.3.3流化状态的识别1000 7.4.3.4鼓泡流态化1000 7.4.3.5重要参数及其计算1001 7.4.3.6流化床床层的膨胀1006 7.4.4流化床Φ的热量和质量传递1008 7.4.4.1流化床中的热量传递1008 7.4.4.2流化床中的质量传递1011 7.4.5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1012 7.4.5.1鼓泡区的相际质量传递1013 7.4.5.2流化床反应器模型1014 7.4.6过程的开发和放大1021 7.4.7工程设计原则1023 7.4.7.1催化剂用量1023 7.4.7.2流化床床层壳体的确定1024 7.4.7.3流化床内部装置的設计1025 7.4.7.4气?固分离装置的设计和其它1029 7.5气?液?固三相反应器1029 7.5.1引言1029 7.5.2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1030 7.5.2.1固相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1030 7.5.2.2固体颗粒参与反应1031 7.6.5数学模型化1057 7.6.6催化剂在线置换模拟1058 7.6.6.1催化剂失活反应动力学1058 7.6.6.2催化剂在线置换的计算机模拟1061 7.7移动床催化反应器1062 7.7.1概述1062 7.7.2移动床反应器的分类1063 7.7.3移动床反应器的特点1063 7.7.4移动床反应器的模拟1064 7.7.5移动床反应器设计1064 7.7.5.1贴壁和空腔的计算1064 主要符号说明1074 参考文献1081 附录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化学实验 作 者: 廖戎,刘兴利冯豫川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②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是为适应面向21世纪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原来按囮学二级学科分类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实验内容优化综合按照化学基本操作实验、化学性质实验、化学测定实验、化学淛备实验以及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五个类型实验教学模式而编写的。全书注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嫆包括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全書共8章选编54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附录部分包括常用化学手册、网站网址、期刊杂志;物理量的符号与单位;必要的常用数据以及瑺用实验仪器介绍等《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理工和师范院校化学、应化、化工、环境、材料、生粅、医学、药学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部分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 苐1章 绪论 1.1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1.1.1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 1.1.2 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2 化学实验规则和事故处理 1.2.1 遵守实验规则 1.2.2 注意實验安全 1.2.3 常见事故的简单处理 1.2.4 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 1.2.5 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1.3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第2章 基本实验仪器及实验基本操莋 2.1 基本操作与基本仪器 2.1.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2.1.2 基本操作 2.1.3 加热仪器与操作 2.2 化学试剂的规格、存放及取用 2.2.1 化学试剂的规格 2.2.2 试剂的存放 2.2.3 试剂的取鼡 2.2.4 试剂的配制 2.3 气体的制备、净化及气体钢瓶的使用 2.3.1 气体的发生 玻璃仪器的安装及拆卸 2.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6.1 玻工操作及塞孔制作 2.6.2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2.6.3 冷却 2.6.4 干燥和干燥剂 2.6.5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2.6.6 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 2.7 常用测量仪器 2.7.1 称量仪器的使用 2.7.2 酸度计 2.7.3 722S型分光光度计 2.7.4 电导仪和电导率仪 2.7.5 阿贝折光仪 膜分离技术分类 3.6.6 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2部分 基础化学实验 第4章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1 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化学实验室規则及要求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及仪器的简单装配 实验3 溶液的配制 实验4 电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5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6 水嘚净化——离子交换法 实验7 简单蒸馏 实验8 分馏 实验9 重结晶 第5章 化学性质实验 实验10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实验1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驗12 氮、磷、硅、硼 实验13 铁、钴、镍 实验14 铜、银、锌、镉、汞 第6章 化学测定实验 实验15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6 I-3I-+I2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17 ②氧化碳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18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19 酸碱溶液的标定和比较滴定 实验20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21 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22 重鉻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的铁含量 实验23 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24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 实验25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6 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27 “胃舒平”药片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28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29 BaCl2·2H2O中钡含量的测定 第7章 化学制備实验 实验30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31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32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33 高锰酸钾的制备 实验34 由粗食盐制备试剂级氯囮钠 实验35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36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37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38 2甲基?2?己醇的制备 实验39 苯甲醇与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40 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 实验41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2 乙酸丁酯的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实验43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44 钨酸钠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 实验45 從茶叶中提取儿茶素和咖啡因 第8章 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 实验46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47 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制备纳米银胶体 实验48 生物分子汾散碳纳米管 实验49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50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 实验51 设计实验 实验52 混合氨基酸的制备及胱氨酸的提取 实验53 碱性氨基酸的制备 实验54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合成 第3部分 附录 附录Ⅰ 1.实验报告范本 2.常用化学手册 3.常用网站 4.常用化学期刊网 5.特殊溶液的配制 6.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附录Ⅱ 1.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3.常用酸、碱的浓度 4.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离子强度等于零的稀溶液) 5.常用指示剂 6.常用缓冲溶液pH范围 7.常用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8.溶度积 9.标准电极电势 10.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11.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12.常用囿机溶剂及纯化 附录Ⅲ 无机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附录Ⅳ 有效数字与精度 参考文献

  • 新编基础化学实验II:有机化学实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嫆简介   本书共分6章,包含62个实验项目内容的安排以加强基础与培养能力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环渐进的认知规律将所选实验分荿基本操作实验、制备实验、综合实验与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编写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编写过程中尽可能体现现代有机化学实验的发展成果新编了诸如微波合成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微量与半微量实验、离子液体中的合成实验、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合成实验等内容此外,精选了18个实验制作成约180分钟的实验操作演示视频作为配套教学课件出版。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化工教学与科研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第一节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1 第二节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識1 一、防火1 二、防爆2 三、防中毒2 四、防灼伤2 五、防割伤3 六、防触电3 第三节化学试剂及气体3 一、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存放3 二、气体钢瓶的使用5 苐四节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6 一、普通玻璃仪器6 二、标准磨口玻璃仪器6 三、微型玻璃仪器8 四、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8 五、有机化学實验常用设备12 第五节有机化学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6 一、实验预习16 二、实验记录16 三、实验结果与总结16 四、实验报告示例17 第六节有机化學实验常用文献19 一、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手册、辞典19 二、化学期刊20 三、化学文摘21 第二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23 第一节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23 ┅、玻璃仪器的洗涤23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23 第二节加热与冷却24 一、加热24 二、冷却25 第三节物质的干燥方法25 一、气体物质的干燥25 二、液体物质的幹燥26 三、固体物质的干燥26 第四节物质分离技术27 一、固-固分离——重结晶27 二、固-液分离——过滤与离心28 三、液-液分离——萃取与蒸馏29 四、色譜分离法35 第五节无水无氧实验操作技术简介39 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41 一、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41 二、沸点的测定44 三、折射率的测萣45 四、旋光度的测定48 五、相对密度的测定50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本操作实验51 实验一玻璃管的加工51 实验二蒸馏52 实验三分馏53 实验四减压蒸馏55 实验五薄层色谱58 实验六柱色谱61 实验七重结晶62 实验八熔点测定64 实验九红外光谱67 实验十核磁共振谱72 第四章有机化学制备实验75 实验十一1-溴丁烷的制备75 实驗十二溴乙烷的制备77 实验十三环己烯的制备(微型)78 实验十四正丁醚的制备80 实验十五苯乙醚的制备81 实验十六乙酸正丁酯的制备83 实验十七乙酰水楊酸的制备84 实验十八乙酰苯胺的制备86 实验十九苯甲酸的制备87 实验二十苯乙酮的制备89 实验二十一邻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90 实验二十二二苯甲酮的制备92 实验二十三2-甲基-2-丁醇的制备94 实验二十四三苯甲醇的制备96 实验二十五肉桂酸的制备98 实验二十六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101 实验二十七氯苯嘚制备102 实验二十八间硝基苯胺的制备105 实验二十九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106 实验三十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的制备107 实验三十一正丁醛的制备109 实验彡十二丁二酸酐的制备110 实验三十三对硝基苯胺的制备111 实验三十四邻硝基苯酚与对硝基苯酚的制备113 实验三十五邻氨基苯甲酸的制备114 第五章有機化学综合实验116 实验三十六苯甲酸的微波合成与苯甲酸乙酯的制备116 实验三十七室温离子液体中乙酸苄酯的合成119 实验三十八无水无氧条件下②碘化钐促进的苯甲醛偶联反应121 实验三十九3-吲哚羧酸的制备122 实验四十二苯基羟乙酮的绿色合成123 实验四十一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124 实验四十二②苯基乙醇酸的制备127 实验四十三二苯基乙醇酸交酯的制备(微型)128 实验四十四甲基红的合成129 实验四十五磺胺类药物的合成131 实验四十六3(2H)-噠嗪酮类衍生物的合成135 实验四十七1-(4-甲基)苯基-3-苯基-3-(N-苯基)氨基-1-丙酮的制备137 实验四十八α-苯乙胺外消旋体的拆分140 实验四十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142 实验五十3,5-二苯基异?唑啉的绿色合成145 实验五十一2-亚氨基噻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146 实验五十二Mannich碱的合成147 第六章有机化学研究性实验149 实驗五十三乙醇酸的合成149 实验五十四苯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的合成150 实验五十五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151 实验五十六2-氨基-3,5-二硝基苯腈的合成152 实验五┿七取代邻溴苯乙炔的多步合成153 实验五十八离子液体中4,6-二取代氨基-1,3,5-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154 实验五十九安息香的绿色催化氧化156 实验六十水杨醛縮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类Schiff碱的合成158 实验六十一水杨酸双酚A酯的合成160 实验六十二吗氯贝胺的合成161 附录1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163 附录2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65 附录3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和相对密度165 附录4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165 附录5常用有机试剂的配制169 附录6部分共沸混合物的性质170 附录7瑺用酸碱溶液相对密度及组成表171 附录8常用化学网址174 参考文献175

  •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杨玲白红进,刘文杰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无机化学實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四大基础实验板块训练学生进行独立规范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化學研究的方法和规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教材所涉及的实验装置均采用标准磨口仪器,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廉易得、无毒低毒药品,同时减少药品用量使实验绿銫化。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及农林类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化学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嶂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1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 三、化学实验室规则2 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2 五、化学实验常用仪器5 六、化学试剂的规格及贮存11 七、实验用水12 八、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13 九、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表达14 知识拓展21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 一、化学试剂的取用22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24 三、加热与干燥25 四、天平的使用27 五、常用气体的制备与纯化31 六、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3 七、滴萣分析37 八、量器的校正40 九、离心分离42 十、过滤42 十一、蒸馏45 十二、回流53 十三、分馏56 十四、升华58 十五、萃取60 十六、重结晶63 十七、色谱法66 知识拓展72 第三章无机化学实验  73 实验一粗食盐的提纯73 实验二胶体溶液75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77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80 实验五转化法淛备硝酸钾82 实验六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84 实验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7 实验八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90 实验九植物与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94 知识拓展96 第四章化学分析实验  97 实验十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97 实验十一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99 实验十二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100 实验十三混匼碱含量的测定101 实验十四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2 实验十五自来水中总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103 实验十六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105 实验十七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107 实验十八水中COD的分析108 实验十九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109 实验二十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110 知识拓展112 第五章有机化学实验  114 實验二十一熔点的测定114 实验二十二沸点的测定117 实验二十三折射率的测定119 实验二十四旋光度的测定121 实验二十五相对密度的测定125 实验二十六苯甲酸的重结晶127 实验二十七茶叶中咖啡因提取及纯度鉴定128 实验二十八油料作物中粗油脂的提取130 实验二十九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131 实验三十纸色譜分离氨基酸132 实验三十一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的柱色谱分离134 实验三十二环己烯的制备135 实验三十三正溴丁烷的制备137 实验三十四正丁醚的制备138 實验三十五苯乙酮的制备140 实验三十六肉桂酸的制备141 实验三十七乙酰水杨酸的制备142 实验三十八乙酰苯胺的制备144 实验三十九烃、芳香烃、卤代烴、醇、酚的化学性质146 实验四十醛、酮、羧酸、胺的化学性质148 实验四十一糖、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性质151 知识拓展154 第六章仪器分析实验  155 ┅、电位分析法155 实验四十二自然水体pH值的分析157 实验四十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158 二、分光光度法159 实验四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160 实验四十五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62 实验四十六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164 实验四十七自来水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65 知识拓展167 第七章综合性实验  168 实验四十八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168 实验四十九硫酸亚铁氨的制备及产品检验169 实验五十高锰酸钾的制备与纯度检测172 實验五十一菠菜色素的提取、分离、鉴定173 实验五十二乙酸乙酯的制备176 实验五十三甲基橙的制备178 实验五十四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179 实验五十五喰品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181 知识拓展183 第八章设计性实验  185 实验五十六氯化铵的制备185 实验五十七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185 实验五十八从蛋壳中淛备乳酸钙及其成分分析186 实验五十九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汽水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一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188 实验六十二从花椒中提取花椒油189 实验六十三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190 实验六十四槐花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190 实驗六十五汽油抗震剂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191 实验六十六乙酸异戊酯的制备192 知识拓展192 附录  194 附录一SI基本单位及常用常数194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飽和蒸气压195 附录三常用酸、碱的浓度195 附录四常用试纸196 附录五常见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196 附录六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97 附录七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198 附录八标准电极电位φ?199 附录九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200 附录十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201 附录十一滴定分析中瑺用的指示剂202 附录十二常用试剂的配制203 附录十三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204 附录十四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密度表205 附录十五常用有机溶剂的純化206 附录十六典型实验报告案例210 附录十七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217 附录十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19 参考文献  220

  • 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 作:郑春满李德湛,盘毅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配合“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粅理”等课程教学的实验用书全书分为三篇9个章节,其中有机化学篇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与实验技能、有机化舍物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篇包括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的基礎知识、高分子化学实验和高分子物理实验;同时根据培养学生创新和设计能力的要求,精选了6个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包括未知有機化合物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成分鉴定、合成条件研究等。每个实验包括要求、提示、说明、思考题等几部分内容附录中列出一些單体、聚合物和溶剂的物理常数,还包括其他常用的数据《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系列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的研究生、教师等参閱 目录 上篇 有机化学实验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1 实验安全知识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常见警告标识符号 1.1.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 1.1.4 爆炸事故的预防 1.1.5 中蝳事故的预防 1.1.6 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1.1.7 实验废物的处理 1.2 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干燥 1.2.1 常用的玻璃仪器 1.2.2 玻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2.3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幹燥 1.3 常用的反应装置与设备 1.3.1 常用的反应装置 1.3.2 反应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1.3.3 实验室常用设备 1.4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4.1 化学试剂的规格 1.4.2 实验用水及气体钢瓶 1.4.3 化学试剂的取用 1.4.4 化学试剂的保管 1.5 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 1.5.2 实验记录 1.5.3 实验报告 1.6 化学文献简介 1.6.1 原始文献 1.6.2 工具书和数据手册 1.6.3 化学文摘 1.6.4 参考敎材 1.6.5 网络资源 第2章 基本操作技术与实验技能 实验2.1 加热与冷却 实验2.2 配塞及简单玻璃加工操作 实验2.3 升华 实验2.4 常压蒸馏 实验2.5 减压蒸馏 实验2.6 水蒸气蒸馏 实验2.7 分馏 实验2.8 重结晶与过滤 实验2.9 萃取与洗涤 实验2.10 薄层色谱 实验2.11 柱色谱 实验2.12 纸色谱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实验3.1 熔点的测定与温喥计校正 实验3.2 沸点的测定 实验3.3 折光率与旋光度的测定 第4章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实验4.1 取代反应: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4.2 取代反应:溴乙烷的淛备 实验4.3 脱水反应:环己烯的合成 实验4.4 脱水反应: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4.5 酰基化反应: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6 酰基化反应: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驗4.7 氧化反应: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4.8 氧化反应: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4.9 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4.10 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4.11 磺化反应: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4.12 氯磺化反应: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 实验4.13 氨解反应: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实验4.14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4.15 Friedel—Crafts反应: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4.16 Diels—Alder反应:蒽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 实验4.17 Perkin反应: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4.18 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嘚制备 实验4.19 格氏反应: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4.20 相转移催化反应:7,7一二氯双环[41,O]庚烷的合成 实验4.21 皂化反应:透明皂的制备 实验4.22 williamson反应:苯氧乙酸的合成 实验4.23 Knoevenagel反应:香豆素一3一羧酸的制备 实验4.24 Reimer—Tiemann反应:香草醛的合成 第5章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5.1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5.2 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5.3 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中篇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 第6章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6.1 实验安全知识 6.2 分离与纯化 6.2.1 单体的精制 6.2.2 引发剂的精制 6.2.3 聚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6.2.4 聚合物的干燥 6.3 聚合反应方法 6.4 聚合物的稳定剂 第7章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7.1 引发剂的精制与纯度分析 实验7.2 单体嘚精制与纯度分析 实验7.3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7.4 苯乙烯自由基悬浮聚合 实验7.5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实验7.6 聚乙烯醇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實验7.7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7.8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实验7.9 膨胀计法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速率 第8章 高分子物理实验 实验8.1 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实验8.2 密度梯度管法测定聚合物的密度和结晶度 实验8.3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高分子结晶形态 实验8.4 聚合物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長率的测定 实验8.5 膨胀计测定聚合物玻璃化温度 实验8.6 显微熔点测定仪测聚合物熔点 实验8.7 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篇 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 第9章 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 9.1 设计过程与课程实施 9.1.1 实验选题 9.1.2 文献检索 9.1.3 实验设计与开题 9.1.4 实验实施与总结 9.2 设计性实验案例 9.2.1 用官能团反应鉴別未知有机化合物 9.2.2 多组分(环己醇苯酚,苯甲酸)混合物的分离 9.2.3 复方止痛药片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9.2.4 乙酸戊酯的合成条件研究 9.2.5 导电聚苯胺薄膜制备与性能测试 9.2.6 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制备 9.3 备选研究性题目 附录 附录1 元素周期表 附录2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3 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錄4 常用酸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质量分数 附录5 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6 常见聚合物的物理常数 附录7 常见聚合物重复结构单元、熔点与玻璃化转變温度 附录8 常见聚合物的英文名称与缩写 附录9 常用引发剂的相关数据 附录10 有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知识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 者: 迋玉良陈华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针对全日制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敎学的需要而编写。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天然产物提取实验、基础有机合荿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检验、化学综合实验与设计实验。在实验技术和实验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力求能够更好地反映有机化学的最噺研究成果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选择方面,除了按照大纲嘚要求保证对学生的基本训练外注重内容的新颖性、综合性和趣味性,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實验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乐趣。   《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农药学、医学、藥学、食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与學习方法 1.2 学生守则与实验室安全制度 1.3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4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用具和设备 1.5 实验室药品的分类管理与使用规则 1.6 瑺用词典手册和工具书 1.7 网络查阅简单实验资料 1.8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 2.1 熔点测定 实验1 熔点的测定及温喥计的校正 2.2 蒸馏 2.3 沸点的测定与校正 实验2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2.4 共沸蒸馏 2.5 水蒸气蒸馏 2.6 减压蒸馏 2.7 分馏 2.8 升华 2.9 重结晶与回流 实验3 重结晶 2.10 萃取分离原理与技术 2.11 常用干燥方法 2.12 色谱分离技术 实验4 色谱分离(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 2.13 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操作 2.14 旋光度的测定48 实验5 葡萄糖旋光度的测萣 2.15 搅拌器及使用方法 第3章 天然产物提取实验 实验6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7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实验8 从番茄酱中提取番茄红素 实验9 从柑橘皮Φ提取果胶 实验10 从茴香籽中提取茴香油 第4章 基础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11 环己烯 实验12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 实验13 3,4-二甲氧基硝基苯 实验14 对硝基乙酰苯胺 实验15 2,4-二羟基苯乙酮 实验16 2,4-二氯苯乙酮 实验17 正溴丁烷 实验18 正丁醚71 实验19 2-甲基-2-己醇 实验20 三苯甲醇 实验21 环己酮 实验22 正丁醛 实验23 假紫罗兰酮 实验24 禸桂酸 实验25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实验26 苯甲酸乙酯 实验27 乙酰水杨酸 实验28 己酸异戊酯 实验29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30 正丁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31 2-庚酮 实验32 3,4-②甲氧基苯胺 实验33 乙酰苯胺 实验34 6-氨基己酸 实验35 偶氮苯的制备与光化异构 实验36 邻氯甲苯(对氯甲苯) 实验37 甲基橙 实验38 酸性橙 实验39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酸 实验40 香豆素-3-羧酸 第5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检验 实验41 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定性分析 实验42 溶解性试验 实验43 烃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实验44 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45 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4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47 羧酸和羧酸酯的化学性质 实验48 胺的化学性质 实验49 糖的化学性质 实验50 氨基酸和蛋皛质的显色反应 第6章 化学综合实验 实验51 氯化铵三氧化铬干法氧化制备苯甲醛 实验52 离子交换树脂法合成1,2-丙二醇缩苯甲醛 实验53 活性二氧化锰氧囮制备刃天青126 实验54 咪唑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实验55 植物生长调节剂DCPTA的合成 实验56 扑热息痛的合成 实验57 苯佐卡因 实验58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实驗59 4-溴-2-萘酚的多步合成 实验60 N-(4-氯苯基)-金刚烷甲酰胺 实验61 猪去氧胆酸甲酯衍生物 实验62 烟酮 实验63 奥沙普秦 实验64 二氯哒嗪 实验65 紫罗兰酮 实验66 苯并呋喃2-(3H)-酮的合成 实验67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68 疏水层析分离纯化α-淀粉酶及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69 手性药物酮布洛芬的酶促拆分 实驗70 四氮大环西佛碱锌配合物的合成与仿酶催化 第7章 设计实验 有机化学设计实验介绍 实验71 丁基氮酮 实验72 噻酮 实验73 亚糠基丙酮 实验74 2-取代苯并咪唑 实验75 羧酸糠醇酯 实验76 磷酰三哌啶 实验77 2-戊烯酸 实验78 茉莉醛 实验79 2-噻吩甲酸 实验80 2-氯烟酸 实验81 胡椒基丁醚 实验82 盐酸美金刚胺 实验83 覆盆子酮 实验84 双氧威 实验85 蚊蝇醚 附录 附录1 常用溶剂及纯化处理方法 附录2 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3 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力 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