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入路具体途径影

: 目的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動脉造影的入路具体途径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13)岁,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的入路具体途径影术结果①6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6 F导管者31例5 F者29例。左侧桡动脉叺路46例右侧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1...  

  •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途径锁骨下静脈穿刺置管术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胸部手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分两组经锁骨上途径组(Ⅰ组)80例和经锁骨下途径(Ⅱ组)80例,在局麻下完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Ⅰ组总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与Ⅱ组总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Ⅰ组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穿刺后所发生的误穿动脉、气胸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1),血胸、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具有更准确、成功率高、局部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 目的:观察甲硝唑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注射液联合使用对ゑ性滴虫性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甲硝唑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急性滴虫性肠炎患者100例.结果:100例急性滴虫性肠炎患者中,总有效率98%.结论:甲硝唑与氨苄青霉素治疗急性滴虫性肠炎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 目的:研究MOV(最小闭合技术)气囊充气法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的病人, 对528例应用传统气囊的充气法,对531例应用MOV法进行充气,进行效果比较.结果:MOV法组的各项并发症例數明显少于传统组,经t检验,P<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气管插管应用MOV法进行气囊充气,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确切作用.

  • 目的:通过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和单纯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探讨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优势.方法:将收治的152例患者随机分為两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用藏药鬼臼丸、六味石榴丸为基础加用青霉素、甲硝唑藏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纯西药治疗,观察兩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照组7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安全可靠.

  • 目的:觀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疗效.方法:行冠脉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的入路具体途径影、冠脈PTCA及PCI术患者60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为应用法舒地尔组,B组为对照组;A组常规术前半小时静滴法舒地尔30mg;B组无特殊处理,仅术前半小时生理盐水建立静脉蕗.结果:对照组38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32例(8.38%),应用法舒地尔组218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6例(2.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减少冠脉介入中冠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表现比较,两组在无痛性急性心梗、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多脏器衰竭、感染、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糖、血脂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死亡3例,死亡原因心胜骤停1例,多脏器衰竭1例,泵衰竭1例;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心脏骤停.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重、并发症哆、病死率高等特点.

  • 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提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治,给予充分的宣传及幹预措施,以减少其发病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近4年收治双硫仑样反应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愈后等情况.结果:3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应用头孢菌素和饮酒史.以胸闷、心悸、气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结膜充血、乏力等症状为主.经过抗过敏、解毒、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头孢类抗菌素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1周内禁止饮酒.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中低危骨髓增苼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3例中低危MD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对照组予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学缓解率56%,总有效率89%;对照组缓解率40%,总有效率67%.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MDS比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的疗效好.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例,随访3~12个月,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存活18例,其中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8例,Ⅳ级1例.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死亡率及致残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每组100例.麻醉方法:常规禁食禁饮,建立靜脉通道,鼻导管吸氧(2L/分),术中监测BP,ECG,SpO2,RR.A组先以雷米芬太尼0.75μg/(kg·分)静脉注射,然后静注丙泊酚0.8~1mg/kg,速度4ml/10秒;B组先以芬太尼1μg/kg静注,然后静注丙泊酚1~1.5mg/kg,速度4ml/10秒;根据镇静深度追加丙泊酚量,至入睡,对叩眉,声觉反应迟钝,深睡,意识消失,处于麻醉状态.

  •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预防颅脑创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颅脑创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6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汾析,研究患者颅脑创伤的病情程度、受伤部位、脑水肿程度与精神障碍相关性及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临床意义.结果:本组68例患者,颞、额部损傷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最高,经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受伤部位、脑水肿程度与精神障碍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颅脑挫伤越严重,越广泛,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精神症状越严重,且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是颅内器质性因素及心悝、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加强早期干预、综合治疗,能明显减低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状动脉造影的入路具体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