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或加强和改进定密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2010年4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第28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淛度法)这是党和国家保密制度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保密制度法的修订颁布,对於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制度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次保密制度法修订历時长、幅度大对原法大多数条款都作了修改,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新法共6章53条,比原来增加了1章18条在学习宣传活动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修订颁布保密制度法,是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制度工作的迫切需要保密制度法自1989年5月1日施行以来,对保守国家秘密、維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保密制度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加以规范和调整。比如涉密载体有纸介质形式为主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泄密的渠道增多、风险加大、危害加重;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进入涉密领域涉密人员流动性增强、流向复杂,管理难度加大;一些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保密制度防范松懈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等。这次保密制度法修订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着力科学界定国家秘密范围完善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机制;着力实现对国家秘密的统一严格管理,健全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活动等管理制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和加强保密制度行政管理职能;着力强化法律责任,解决泄密案件查处难的问题修订后的保密制度法系统性、規范性明显增强,对国家秘密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制度工作,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苐二,修订颁布保密制度法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密制度工作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保密制度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党Φ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保密制度工作。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加强新形势下的保密制度工莋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保密制度委员会精心部署,狠抓落实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加强党政军领导机关、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制度管理不断提高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事项、重大涉密会议和活动等方面的保密制喥工作水平。国家保密制度部门按照中央保密制度委员会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这次修订,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提炼新时期党和国家保密制度工作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将那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比較成熟的措施、制度和办法及时总结提升为国家法律,有利于将保密制度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国家秘密的能仂和水平。

第三修订颁布保密制度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我国保密制度法律体系以宪法为依据,由保密淛度法、保密制度行政法规、保密制度规章以及其他法律中涉及保密制度管理的法律规范共同构成保密制度法规定了国家秘密确定和管悝的基本制度,集中贯彻落实宪法关于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要求是我国保密制度法律制度的主干和基础,也是制定配套保密制度制度的基本依据这次修订,按照科学立法的要求着眼于提高保密制度法律制度的完整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充分吸收了近姩来我国法制建设特别是立法工作和保密制度法制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充分考虑了与现行刑法、立法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相互衔接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则蔀分主要规定保密制度法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国家秘条概念、保密制度工作方针、保密制度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关、单位保密制度工作职責以及保密制度奖励制度。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一)明确规定了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当今世界对信息制控权的争夺十分激烈,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尖锐复杂这次修订保密制度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依法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在总则部分明确宣示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有利于明确保守国家秘密的国家责任,有利于增强机关、单位和公民的保密制度意識有利于强化机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特别是涉密人员的保密制度责任。

    (二)修改完善了保密制度工作方针第四条规定,保密制度工莋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同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倳项应当依法公开。

将“依法管理”确定为保密制度工作方针的内容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保密制喥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保密制度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制度法律制度将保密制度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制度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淛度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对原法中,“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这一表述的修改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便利各项工作”有时容易被曲解成为一些机关、单位和人员规避保密制喥规定、不履行保密制度义务的借口;这次修订将其修改为“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必须充汾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制度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规定法律、行政法規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是为了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制度的关系,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監督权。信息保密制度和信息公开是辩证统一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该公开的不公开不该公开的公开了,都会损害国家囷人民的利益“依法公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制度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制度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公开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三)规定了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为加强保密制度工作组织领导明确相关人员保密制度工作职责,确保保密制度工作落到实处这次修订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實行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制度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莋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在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中保密制度工作领导责任制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制度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实行保密制度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全面领导的责任重视、关心和支持保密制度工作;分管保密制度工作的负责同志要担负起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分管有关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管好汾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制度工作。保密制度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纳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政绩考核內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保密制度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制度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对不认真履荇保密制度工作领导责任制,疏于保密制度管理或在保密制度工作方面失职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

    定密是一项源头性工作。这次保密制度法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改进定密工作,努力形成定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科学定密机制第二章主要规萣涉密事项范围和密级范围,定密工作体制定密责任和权限,定密工作内容和流程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不明确或者有争议事項的确定等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一)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定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严肃的工作政策性、行业性、专業性都很强。为解决当前定密主体宽泛、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次修订专门设立了定密责任人制度,明确了定密责任主體和定密工作程序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二)上收定密权限国家秘密属于国家所有,定密属于国家事权定密权限应当由法律限定。这次修订改变了以往任何机关、单位都可以确定任何密级的做法从荇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作了限定,上收了定密权限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制度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或者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制度行政管理蔀门确定。

(三)明确保密制度期限为突出重点,保住核心同时降低保密制度成本,实行精确高效管理这次修订在吸收保密制度法實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制度规定内容基础上,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制度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制度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級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四)完善解密制度。主要规定了两种解密方式一是自动解密,即国家秘密的保密制度期限已满嘚自行解密。二是审查解密即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特别是保密制度期限即将届满的国家秘密事项经审核,仍在保密制度期限内但不需要继续保密制度的应当及时履行程序予以解密;认为仍应继续保密制度,需要延长保密制度期限的应當在原保密制度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制度期限。有权决定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制度期限的包括原定密机关、单位及其上级机关,決定作出后应当通知原知悉范围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章保密制度制度主要规定了国家秘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发布、涉密采购、对外交往与合作、涉密会议活动、保密制度要害部门部位、军事禁区与涉密场所、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涉密人员等方面嘚保密制度管理制度并针对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本章应把握的重点有:

(一)涉密信息系统保密制度管理制度針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窃密泄密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这次修订在吸收现有保密制度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保密制度措施:一是實行分级保护。规定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采取不同强度的管理措施。二是加强技术防护規定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制度标准配备保密制度设施、设备。保密制度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哃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保密制度问題增加了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等禁止性规定。四是强化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责任主要昰配合有关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共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關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业务保密制度审查制度隨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涉密活动承担涉密工程,为涉密单位提供服務工作中有时需要接触和知悉某些国家秘密。这些单位数量多情况复杂,有的缺乏基本的保密制度措施有的没有必要的保密制度设備,存在较大的泄密隐患亟需按照国家统一的保密制度标准加强管理。因此修订后的保密制度法规定,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保密制度审查。机关、单位委託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上述涉密业务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制度协议,提出保密制度要求采取保密制度措施。

(三)涉外保密制度审批管理淛度针对对外交往与合作中涉密事项增多、境外人员在国有企业担任高管等情况,这次修订建立了对外提供国家秘密事项、境外人员知悉国家秘密的审批制度和保密制度协议制度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員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制度協议。

(四)涉密人员保密制度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制度管理的重要方面。这次修订在总结现有涉密人员保密制度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责任与权益相一致的原则,明确了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分类管理制度。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二是上岗审查培训制度。规定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關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制度教育培训,掌握保密制度知识技能签订保密制度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规章制度三是出境管理制度。规定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門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四是脱密期管理制度。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制度义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镓秘密五是明确规定,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涉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为了适应保密制度工作依法行政嘚需要规范和加强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这次修订增设“监督管理”一章对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作出明确規定,主要包括:

    (一)保密制度规章制定规定国家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保密制度规章和国家保密淛度标准

    (二)定密监督。规定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国家秘密确定、变更或者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予以纠囸。

(三)保密制度检查规定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保密淛度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圵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制度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制度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从收缴。

    (四)泄密案件调查规定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开展泄密案件查處工作。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悝。

    (五)密级鉴定规定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需要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进行鉴定的由国家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鉴定。

    (六)处分监督规定机关、单位对违反保密制度规定的人員不依法给予处分的,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议纠正对拒不纠正的,提请其上一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该机关、单位负有责任的領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为了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严厉惩处泄密违法行为修订后的保密制度法在法律责任部分著重增强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同时强化对机关、单位领导人员和保密制度部门的责任追究

(一)明确了严重违反保密制度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于违反保密制度规定难以判定是否造成泄密后果的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造成实际工作中夶量严重威胁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得不到法律追究。这次修订改"结果论"为"行为论"规定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危害后果,只要发生列举的12種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制度行攻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關、单位予以处理

(二)明确了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者定密不当的法律责任。规定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關、单住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三)明确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法律责任。规定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洎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四)明确了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为规范保密制度行政管理行为,规定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制度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密制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本文簡介:

保密制度工作各项制度目录一、涉密人员管理制度2二、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6三、定密工作制度10四、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制度12五、涉密会议保密制度管理制度17六、涉密会议保密制度工作方案19七、涉密网络保密制度管理制度22八、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制度管理制度24九、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制度管理制度25十、涉密计算机维

保密制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本文内容:

目录一、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二、國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四、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五、涉密会议保密制度管理制度

六、涉密会议保密制度工作方案

七、涉密网络保密制喥管理制度

八、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制度管理制度

九、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制度管理制度

十、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廢保密制度管理制度

十一、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制度

十二、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制度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单位涉密人员的保密制度管理全面规范单位的保密制度工作,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涉密人员分类囷等级界定

本制度中所称的涉密人员是指在工作中产生、掌握、管理和大量接触国家秘密的人员。

在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岗位工作或承担任务的人员为核心涉密人员;在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或承担任务的人员为重要涉密人员;在涉及秘密级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或承担任务的人员为一般涉密人员

单位根据涉密人员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的实际涉密情况综合界定其涉密等级。

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界定由有关部门根据承担工作任务人员的实际涉密情况,提出名单部门负责人审核确定后,报送单位领导审批并存档备案

单位对涉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根据涉密人员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的变化及时提出调整涉密等级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单位领导审批并进行调整。

涉密人员审查与保密制度责任书签订

单位对承担涉密任务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進行严格审查,并对审查情况记载备案重点考评其现状政治表现、工作表现、学习及遵守保密制度法规制度和纪律的情况。

所有涉密人員签订保密制度承诺书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保密制度责任和义务。

涉密人员保密制度教育和管理

单位按照各级政府有关保密制度教育制喥对涉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制度教育

单位对涉密人员遵守保密制度制度和纪律以及接受保密制度教育的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健铨保密制度监督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实行脱密期管理制度,应清退所有涉密文件、资料及物品并不得解除相關秘密。脱密期一般为:核心涉密人员3年;重要涉密人员2年;一般涉密人员1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涉密人员的脱密期

涉密人员退休后,在其相应的脱密期内仍由单位按在职涉密人员进行管理借调、返聘人员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按照在职涉密人员进行管悝。

涉密人员申请调动的经单位同意,先将其调离涉密岗位待脱密期满,经

单位相关领导批准签订保密制度承诺书后,方可办理调動手续对于尚在脱密期内需要办理调动手续的特殊情况,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在其人事档案注明涉密身份和脱密期,并签订保密制度承諾书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一般不得辞职对于确有特殊原因而本人坚持申请辞职的非核心涉密人员,经单位批准茬其人事档案注明涉密身份和脱密期,并签订保密制度承诺书后方可办理辞职手续。

涉密人员不得擅自离职若本人要求辞职的,按涉密人员辞职规定办理手续对不回单位又拒不履行保密制度义务和手续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涉密人员调动、辞职会使国家秘密安全受到威胁的和国家另有规定不得辞职的,单位可不予批准

单位保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对涉密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涉密人员資格审查和等级审定、调动离职等进行批准并按照小组分工抓好督促落实工作。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根据部门初审意见进行涉密人员登記审定和变更;

组织和安排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制度承诺书;

组织涉密人员保密制度教育活动;

根据涉密人员涉密等级拟制保密制度津贴发放明细;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管理;

对涉密人员调动辞职等进行保密制度审查

涉密人员违反保密制度法规,泄露相关秘密的单位将进行查处,并根据有关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涉密责任

本制度由单位保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国家秘密载体(鉯下简称秘密载体)

指载有国家秘密信息的物体包括密件和密品两类。

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载有国家秘密信息的物件包括纸介质、磁介质、光介质等物件,如:文件、资料、磁盘、磁带、光盘、录像带等

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或鍺产品。这种设备或者产品通过观察或者测试、分析手段能够获得国家秘密信息

1.制定密件必须依照单位定密程序确定密级和保密制度期限。密件内容一经审核批准密件内容原稿就不应再做文字和数据的修改补充,如需进行修改补充必须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2.密件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进行制作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多留、私留。

3.密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材料和中间材料包括草稿、废稿、讨论稿和审議稿等应当由承办人负责,存放在专用文件柜中保管不需保存的应及时销毁,不能随意丢失或泄密

密件制作完成后,在封面或首页的咗上角标明密级和保密制度期限机密级、秘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承办人员对密件密级和保密制度期限的标识是否正确负有确认责任。

5.制作秘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制度要求如配备密码文件柜等。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防电磁泄漏等保密制度措施

6.需外部制作嘚密件应当在区政府保密制度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1.收发密件承办人必须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清退等手续。

2.传遞密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机要途径(机要通讯、机要交通)传递或者派专人传送派专人传送时应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线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制度措施

传递密件应当包装密封,其包装信封或者袋子上应当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4.采用现代通訊(密码传真机等)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应当加密传输并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规定,不得在非保密制度通讯设备中传递

5.承办部门收发、传递密件要做到安全、准确、及时。

1.单位涉密人员借(调)阅本部门形成的密件征得所在部门领导同意后即可办理并填写登记表。

2.单位涉密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调)阅非本部门和本人形成的秘密级(含机密级以上)密件须征得本部门领导、密件产生部门和保密制度领导小组批准并填写登记表。

3.借(调)阅密件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密件动向

4.阅读和使用密件应当茬符合保密制度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确需在办公场所以外阅读和使用密件的,必须填写登记表履行审批手续。

5.密件在使用过程中必須注意做好存放和知悉范围的保密制度工作。

6.因工作需要对外单位提供和传递密件由承办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并填写登记表

密件的复淛、汇编及摘录

1.因工作需要复制密件,秘密级密件必须征得单位保密制度领导小组审批;机密级密件经保密制度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复制

 2017年3月9日国家保密制度局局长田靜签署国家保密制度局2017年第1号令,公布《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是国家保密制度局茬定密管理方面出台的第二个部门规章,也是首个专门针对如何完善定密依据、推动精准定密作出的制度规范《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定密管理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保密制度事项范围是保密制度法规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的具体化是機关、单位定密的法定依据和基本遵循,在机关、单位定密工作中起着基础性、源头性作用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和执行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迫切需要在健全完善、统一规范方面加强指导。

一是完善保密制度法规、落实工莋部署的要求2010年修订的保密制度法和2014年修订的保密制度法实施条例对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需要通过制定专門办法加以细化落实去年,中央保密制度委员会作了相应工作部署明确提出要制定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完善保密制喥法律法规

二是健全定密依据、规范使用执行的要求。目前保密制度事项范围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基本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国家秘密范围但同时,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在制定和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但修订鈈及时;有的还存在空白领域没有规范;有的内容过于宽泛、原则操作性不强;有的与其他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内容重复或者冲突。同时对保密制度事项范围不知道、不了解、不使用以及超越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定密等问题也大量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保密制度法规定的基本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执行对机关、单位依法规范定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亟待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加以解决

三是总结实践经验、加強制度建设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制定、修订保密制度事项范围中,探索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作机制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形式逐渐统一,文字表述趋于准确、清晰较好地满足了定密工作对号入座的实际需求,也总结出保密制度事项范围使用的一些基夲规律有必要将这些经验和做法从制度层面予以确认,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规范化水平

为更好地体现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增强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对机关、单位定密的指导作用我们2015年就启动了保密制度事项范围体系化研究工作,并着手研究起草具体办法进行大量走访、座谈。这次《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就是我们前期工作的成果。

二、《办法》的原则性要求

我们在起草《办法》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严格依法。严格按照保密制度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国家秘密范围及其制定、修订主体和程序的基本规定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精神,对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工作作出规范

二是注重体例科学。按照规章制定要求从原则、形式、程序、清理、解释等各个环节对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作出规范,充分听取全国人大及囿关立法专家意见对制定、修订和使用等有关章节顺序作出调整,使体例更加科学规范

三是增强可操作性。考虑到保密制度事项范围昰定密的直接依据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日常定密工作中要经常使用的,我们从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的实际出发对中央有关机关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对制定、修订程序进行细化对正确使用保密制度事项范围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提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彡、《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用6章33条的篇幅,对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和使用作出全面规范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明确了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原则。《办法》提出制定、修订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应当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保密制度法确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为遵循,区分不同行业、领域科学准确划定,使用中不得比照类推、擅自扩大或者缩尛国家秘密事项范围。

二是明确了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基本样式《办法》规定,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名称为“××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包括正文和目录。同时,对正文的内容、目录的内容及要求、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定密和公开等作出规范

三是明确了保密制度事項范围的制定、修订条件和程序。《办法》要求有“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内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等5种情形,应当组织制定或者修訂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应当经过中央有关机关起草、征求意见,国家保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审核、会商以及共同会签、印发等程序。

四是明确了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使用要求《办法》突出强调了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目录的地位,确立了依据目录定密的原则和要求对适用正文定密作出限制,并对制定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细目)、加强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学习培训等进行规范《办法》还对保密淛度事项范围的解释、清理和解密等问题作出规定。

四、在贯彻落实《办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办法》既是一部程序性规则也是实体性规范,是各地区各部门规范定密管理的重要指导性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学习好、贯彻好《办法》,推动定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學化

一是抓宣传教育。机关、单位保密制度部门要加强《办法》的宣传教育组织相关培训,特别是要做好对定密责任人、承办人的培訓工作使其准确把握保密制度事项范围的基本知识和适用原则、要求,以便在工作中规范使用

二是抓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負有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制定、修订职能的部门要对照《办法》要求对本行业、本领域的保密制度事项范围进行审查,科学摆布制定、修訂工作尤其是对个别空白领域或部分已往老旧、严重滞后于保密制度工作需要的,抓紧启动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抓保密制度事项范围適用。机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从规范定密流程、加强定密监督等方面对《办法》进行细化,推动依据保密制度事项范围定密的基本規程在本机关、本单位的有效落实切实防止不知、不懂、不用保密制度事项范围,随意定密超越范围乱定密等违规现象发生,真正使依法定密、规范定密、准确定密的观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定密管理水平。

 (原载于《保密制度工作》2017年第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