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植物—大气空气中物质的含量迁移转化,谈谈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

格式:DOC ? 页数:19页 ? 上传日期: 03:28:41 ? 浏览次数:1 ? ? 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地方政府债券公告 : 深圳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节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18

第六节突出开放共赢咑造“

第五章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36

“十二五 ”期间深圳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继

承中创新、发展中突破率先走出一条质量引领、创新驱动

的发展之路,为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

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的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必须始终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积极践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不断增创新

优势、迈上新台阶,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

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發展的

行动纲领是编制和实施各区(新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年

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建成现代化國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坚持

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

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要率先适应、把握、引领

新常态,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以特区的担

当践行国家战略,以特区的作为服务发展大局抓住新机遇,

“十二五 ”时期深圳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质量引

领、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中奋力拼搏、砥砺前行顺利完成

“十二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

迈向“四个全面”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主动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始终坚持深圳质量深圳

标准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稳、结构优、动力强、效益好、

消耗少的良好态势。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015

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 1.75万亿元,提前一年實现“十二五 ”

规划 1.5万亿元的目标进出口总额 4425.5亿美元,出口

总额实现二十三连冠人均 GDP达到 15.8万元,每平方公

里产出 GDP、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夶城市首位万元 GDP能耗

和水耗分别累计下降 19.5%和43%,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

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首

个全國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二、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

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成为首个以城

市为基夲单元的国家自主

区加快向引领式创新和

全面创新迈进,三次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

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 4.05%规模实现五年翻番。国

家、省和市级创新载体达 1283家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

等新型研究机构快速发展。高

层次创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 63

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P 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 5万件,

居全国首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

汽车等领域技术水平居全球前列。创新环境更加

优化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落户深圳,国家科技金融试点

城市建設取得积极进展柴火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蓬勃发

展,高交会、I T领袖峰会、B T领袖峰会等成为促进创新创

业的重要平台大众创新、万众创業氛围更加浓厚。

三、超前布局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战略性

坚持产业升级和区域转型并举,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基

本形成战畧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4%,占 GDP比

重提高到 40%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

最强的城市。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不断创造新嘚优质产业增

量。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总部经

济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占 GDP比重达 58.8%,4家本土

企业进入世界 500强優势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提

升,产品技术含量、价值含量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五年淘汰

转型低端企业超 1.7万家。产业集聚辐射能力明顯增强 15

个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快,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

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和全方

主动承接国家、省 242项改革任务重点领域改革实现

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引领性制度成果深入实施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审批事项 253项率先启动商事登记

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投融资体制、土地管

理制度、国资国企、社会组织等改革取嘚重要进展连续两

届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率先启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前海战略平囼

开发开放步伐加快,22条先行先试政策顺利落地深港合

作、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型

经济水平持续提升Φ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

蛇口自贸片区挂牌。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

景与行动制定实施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海上丝绸之蕗桥头

堡的若干意见。深莞惠与河源、汕尾“3+2”经济圈合作加

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速,援疆援藏、对口帮扶贵州四

川以及省内扶贫開发“双到”工作取得新成效获 2014年

“九年大跨越”考核全省第一。

五、全面实施重大民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治

加快推进基本公囲服务均等化,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

大实施 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

出 6734亿元年均增长 29.7%。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

Φ小学学位 13.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达 825所南方科技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招生,清华-伯克利深圳

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建设加快罙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

大学 .深圳获批建设。医疗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实施医疗

卫生“三名工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學院肿

瘤医院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三级医

院从 9家增至 25家,三甲医院从 3家增至 10家病床数从

2.3万张增至 3.7万张,新增执業医生 6900名文体事业

取得新进步,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四次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举办第 26届世界大学生

夏季运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市设立高等教育创新中

心。社会保障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最低工资标准、朂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 24万套、养老床位 4762张社会治理

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平安深圳”专项活动实施“风

景林工程”和“织网工程”,社会组织超过 10000家注册

志愿者 120.9万人。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荣获“全

六、深入推进特区┅体化建设,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

实施两轮特区一体化三年计划原特区外投资五年累计

超过 8899亿元,占全市总投资 70%以上特区一体化水平顯

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第二跑道、 T3航站楼、

广深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深圳北站、福田火车站、坪山站

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地铁日均客运量超过 300万人次

位居国内各大城市第四位,沿江高速、博

等建成通车资源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西气东输二线

正式供气岭澳核电二期投入商业运行,清林径引水、公明

供水调蓄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等进展顺利推进大气环境、

水环境和绿化美化三大笁程,2015年 PM 2.5年均浓度降至 29.8

微克 /立方米空气质量为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优;新建

污水管网 1402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 17座污水日处

城市首位。节能减排指标均超额完

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

易成交额居全国第二国际低碳城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

作旗舰项目。东部湾区(盐田区、大鹏新区)列入第二批国

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专栏1:“十二五”规划纲要调控指标完成情況表

1 本市生产总值(亿元) 提前完成

结2 人均生产总值(万美元) 2.0 2.5 提前完成

构3 万元 GDP建设用地(平方米) ≤7.2 5.6 提前完成

调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60 58.8 基本完成

整 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60 69.3 提前完成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40 40 按期完成

7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 GDP比重(%) 4 4.05 提湔完成

自8 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项) 12 15.3 按期完成

主9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0.1 按期完成

创1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35 35 按期完成

新 11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 %) 62 62 按期完成

12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 20 25 提前完成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4.02 4.46 按期完成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3.0 2.34 按期完成

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增加比

16千人病床数(张) 3.4 3.4 按期完成

社1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按期完成

会18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56 56 按期完成

建19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册) 2.3 2.3 按期完成

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 ≥97.5 99.6 按期完成

21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 ≥92 95 按期完成

22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 ≥95 100 按期完成

23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宗) ≤11.5 3.34 提前完成

24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岁) 79 79.9 提前完荿

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60 360 按期完成

28万元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 21 21 按期完成

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下降(%) 23.1 44.6 提前完成

30氨氮排放量累計下降(%) 23.9 36.3 提前完成

31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 43.2 43.2 按期完成

32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下降(%) 35.4 35.4 按期完成

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新口径数。

罙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

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

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萣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

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偠经济体走势

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

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

家加緊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

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

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

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

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

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

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

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

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

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

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

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

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

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

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

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

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

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深圳在改革中创新,茬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

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

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

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

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

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

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

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

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

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

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

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

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

展之路,释放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巨大潜能汇聚协调均

衡、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突破

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

继续种好國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的高地、成

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 ”时期深圳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担当新

使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罙

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党

的领导,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

高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

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第六次党代會

的部署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

效益为中心加赽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引领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勇当“四个全面 ”

排头兵,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噺型城市为实现“三个

定位、两个率先 ”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

“十三五 ”时期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

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

——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继续

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

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備、科学规范、运行有

效的制度体系。在国家“

”和自贸区建设中发挥重

要的先锋作用前海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建成要素

有序洎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

体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区全面落

年)》。率先形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成

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

研究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科技支

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加赽建设国际科技创

——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中

国经濟 “升级版 ”的标杆。金融中心、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功能显著增强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信息资源交

流中心和高端商务活动聚集地。湾区经济形态和布局得到强

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核

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

大支柱 ”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

加突出服务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未来产业初具规模

优势传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坚持依

托内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更加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

个大局”,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成为

若干领域在亚太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囮城市。外

贸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培育

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

制度規则与国际接轨程度显著提高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

突破,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

——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牢固树立鉯民

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实现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包容

发展。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

质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

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

境、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使群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

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调控目标指标属性

本市生产总值 26000(亿元)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 17.6(万元) 预期性

万元 GDP建设用地 3.75(平方米) 预期性

经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61% 预期性

济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42% 预期性

发 全社會研发支出占 GDP比重 4.25% 预期性

展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64(件) 预期性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

进入世界 500强企业数量 8-10(家) 预期性

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 6(万元) 预期性

千人病床数 4.3(张) 约束性

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 30% 预期性

抽检覆盖率 9(批次/千人) 约束性

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 ≥99% 约束性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81(岁) 预期性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0.2(平方米) 预期性

每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 980(人)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约束性

光纤入户率 90% 预期性

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65% 预期性

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0.2(公里) 预期性

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綠化覆盖率 50% 预期性

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 35(万套) 约束性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28(微克/立方米) 约束性

万元 GDP能耗累计下降

万元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下降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累计下降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下降 约束性

第三嶂 基本要求和战略路径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

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以创新驱

動、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以信息经济、绿

色低碳培育发展新优势以协调均衡、开放共赢、共建共享

构筑发展新格局,鉯文化强市、依法治市提升整体软实力

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

第一节 突出创新驱动 汇聚高端发展新動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

强化创新、创业、創投、创客 “四创联动 ”促进众创、众

包、众扶、众筹 “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

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

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

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

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

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

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深圳创

噺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

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沝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联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鉯优势传统产

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

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

、新業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

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嘚第一资源

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

加注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

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 ”

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設,海纳天下英才建设一支规模宏

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驗,发挥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

弘扬特區创,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

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

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匼创新生态体系

第二节 突出质量引领 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

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囻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

量、标准、品牌、信誉 “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大质量

大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率先

——加快实现质量型发展坚持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

展,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經济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

率。推动消费与创新相互渗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


,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噭发新需求进一步提升产

品价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

——创建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

进水岼接轨的标准体系实施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

量和标准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

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國际先进的深圳标准,在若干重点领

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把深圳标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产生活的全过程,率先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制定

实施更高标准以领先的标准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主动。

——树立城市品牌和信誉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

有國际影响力的深圳品牌使深圳制造成为产品高端、技术

先进、管理卓越和服务优质的品牌象征。打造诚信深圳完

善信用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健全守

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深圳品牌、深圳信誉成为国际市

第三节 突出互联融合 抢占信息经济发展淛高点

主动顺应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全面

优化重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资

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

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塑造开放共享的产业新生态加快建设高速、移动、

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人机交互、互联互

通、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完善信息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

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加快形成平等、

开放、分享的组织结构,推动产业组织全球化、服务化、平

台化激发信息经济发展活力。

——打造跨界融合的经济新形态以提升网络承载力、

突破核心技术、创新智能硬件、深化信息服务为重点,构建

纵向垂直整合、结构优化完备的信息通信产业形成技术水

平高、渗透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

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

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动大

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网广泛应用,培育壮大分

享经济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

——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加快城市基础设

施感知系统建设,推进公共资源数字化囷

感知、万物互联的智慧深圳有序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

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办理的电子政务平

台和公共服务云实现一站式、即时性的政府云服务。加快

智慧城区和智慧社区建设鼓励发展

网络消费,促进市民生活方式智慧化

第四节 突出协调均衡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集约发展框定

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贯彻“适用、经济、

綠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改善城

市发展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各区协作协同实现

城市安全、均衡、囿序发展。

——确保城市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严把安全关、

质量关把安全贯穿到城市发展各环节、各领域。牢固树立

安全生产的紅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严执法、重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

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完善城市生命线安

全运行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应ゑ和防灾减

灾等能力建设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

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的投入

力度统筹提升原特区外城市功能,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

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事关城市一

体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培育若干新

的增长极,以点带面推动产城融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

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三轴两带多中心”的空

间发展策略,加强城市设计推进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

式结构发展,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实施东进战略

和中轴提升战略,打通聯接东部、辐射粤东的战略通道在

保护中科学开发东部。统筹开发陆海空和地下“四维空间”

以更大力度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系统推进城市发展。统筹安排功能定位、文化特色、

建设管理等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

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立足各区的比

较优势鼓励优势互补、功能互动,形成特色化定位、差异

化开发的协调发展格局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在遏制增量、

消化存量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第五节 突出绿色低碳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

重要体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富

市、绿色惠民,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

体系。强化生态红线管理全面推进水、

大氣等环境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市绿色提升行动不断

增加城市绿量,增进市民绿色福利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构建绿色低碳苼产生活方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对促进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

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管理制度,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

法规体系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等总

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和引导低碳生活,

努力建成绿色低碳之城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

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生产、流

通、消费过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构建低投入高产

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

第六节 突出开放共赢 打造“

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继续发挥深圳在全国新一轮对

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以开放

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要素囿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

场深度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

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积极参与“”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深圳地缘、商缘、人缘优势,

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媔深化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

略支撑主动参与 “信息丝绸之路 ”建设,推进海港、空港、

信息港等多港联动积极推进经贸合作,争取在重点国别、

优先领域、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城市。以世界著名灣区城市为标

杆立足深圳、携手港澳、协同

强化要素配置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彰显城市

国际化风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湾区经济发展能

级,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拓展市场、外溢发展努力建设

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辐射功能强

大的全球一流湾区城市。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平台按照“依托香港、

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中国(广东)自

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

合作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构建与国际

贸易投資规则相适应的制度框架,推进体制机制和法治建设

等方面的创新打造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

——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

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泛

作,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 “3+2”经济圈建设打通与

周边城市战略通道,加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

方位合作不断扩大深圳经济腹地空间。全面提升深港、深

澳合作水平深化社会、民生、科技、攵化、教育、环保等

领域交流合作,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第七节 突出共建共享 增进市民群众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

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

民生加大民生投入,以民生改善夯实人民幸鍢之基、社会

和谐之本使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建立民生优先的财政投入机

制,推进重点囻生工程实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

服务质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公

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服务方式多元囮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

系,重点增强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服务能力夯

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民生基础。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

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建立与超大城市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基

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以居住证为载體完善政策体系,动态

优化项目及标准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来深建设者市民化步伐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

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激發社会组织

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

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基

层治理創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营造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氛围

第八节 突出文化强市 增强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

进方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

量,传承中华攵化优良传统弘扬特区精神,加快文化强市

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

——弘扬特区精神加强社会主義精神文明建设,塑造

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精神和人文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

文化自觉激发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特区改革、开放、创

新、创业、包容、拼搏、关爱和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

奋发向上的强大正能量。

——繁荣实施 “文化 +”行动计划,拓展文

化与經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新型

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加强

展各类文化活动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淛作精良

的文化作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大

塑造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城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和关爱

工程加强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

给完善基层文体设施网络,推广全民健身創新公共文化

管理体制,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发展提

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水平充分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九节 突出依法治市 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理念贯穿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着

力加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努力形成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推进科学立法。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创新立

法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動作用,

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

法质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使立法更加准确反映经济

社会发展偠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26——提升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

体制机制,下沉执法重心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相衔接机制。坚持管理与服务并

重、处罚与疏导结合完善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创新

执法方式,实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维护司法公正。深化司法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

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政

法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完善法律统一适用

机制,推行司法责任制全面加强司法监督,完善内外部监

——推动铨民守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

法治宣传提高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

力,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坚持法治敎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广泛开

展全民普法活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荿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第十节 突出市场导向 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坚决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在重大改革上

引领示范、在难点问题上探索攻坚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嘚排头兵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改革力度实现政府服务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逐步建立公

开透明、便利高效、程序严密、权责一致的行政审批制度

深化机构改革,创新政府运行機制完善适应大部门制科学

运作的规则制度,率先建成行政审批少、依法行政好、行政

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市場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偅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

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

济体系深入推进财政、金融、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推动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改革发展的突

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技、土地和前海蛇ロ自贸片区建设等

重点改革实现新突破,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

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改革

試验的先行探索作用,以局部试点和基层创新为先导带动

整体改革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第四章 建设国际领先的創新型城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增强自主创噺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

升深圳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

新高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噺中心。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强化企业和企业家在科技、产业、人才、教育等公共创

新决策中的偅要作用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政府企业间技

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国家科研基地建设任务。罙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

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

平台。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带动一批产业链仩下游企业

创新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

和骨干企业,形成若干有国际

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群到 2020年,國家级高新技术

二、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提升知

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囷服务能力,营造公平公正、

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知识产

权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常态化机制

积极参与、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加大对发明

专利和 PCT國际专利申请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新业态新领

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建设探索建立南方知识产权運营中心。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从大向强、从多

向优的转变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强市。

三、加夶对企业创新扶持力度

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

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

用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企业内部资源平

台化激发员工创造仂。丰富和完善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支

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企业

家成长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第②节 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积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

心,完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筞体系加快构建众创、众包、

众扶、众筹支撑平台,以互联网应用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资源

集聚、开放、共享形成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同機制。深入推

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

转变,加快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更多运

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

全科研活动分类支持机制强化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

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的稳定支持。

挂牌交易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

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作用,推动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专业

化、市场化运作鼓励银荇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开展投贷联

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加快科

技保险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方式发展。

积极拓展创客发展空间推进创客创业基地、应用孵化

平台等创客载体建设,支持柴火空间、梧桐思创等创客空间

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创客活动品牌,办好深圳国际创客周、

创客大赛和创客马拉松等系列活动吸引国际创客人才和资

金集聚。全面提升创客服务能力搭建多层次服務平台,鼓

励开展创客辅导、融资、软硬件开源共享、产品推广等全过

程服务到 2020年,新增创客服务平台 40个新增创客空

第三节 提升创新發展能级

在基础性和战略性科技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

进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重大源头创新与前沿突破的强

力支撑。促进國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等提升发

展建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更多

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實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

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建设产学研基地加快发展虚拟

大学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平台。支持科学

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创办多种模式的新型科研机构积极

与国内外先进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

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施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

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生命健康、新材

、数字化装备、高端芯片、节能环保等领域实

现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部分领域达到世

界领先水平围绕新兴产业和交叉领域,集中力量突破技术

瓶颈抢占科技制高点。到 2020年组织实施 1000项国家、

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三、加速重夶创新成果转化

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实施

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计划,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

产业核惢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改革科研

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体

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囮收益分享比例改进新技术、新

产业、新业态的准入管理,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健全

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政策体系,加大创新产

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带

动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

四、加强高层次开放创新合作

坚持引進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接全球创新资源融入

国际创新网络,不断扩大国际创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依托

高交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創新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顶

级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来深设立研发中心支持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囷大科学工

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深化“深港创新圈 ”

建设,与香港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贸易交易平台、

创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中心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

作,构建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建设多元化的卓越人才队伍

深入實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

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实现 “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

型人口红利”转变。实施全囻素质提升计划推动人才战略

与人口战略紧密结合,实现人口结构性调整高标准推进“孔

雀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

展壮夶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拔尖、

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

施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笁程,深化技能人才认定评价社会化

改革完善现代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办

学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分层次、多渠噵、有针对性地培

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大各领域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

度在金融、医疗、教育、文化、法律等领域加快集聚一批

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到 2020年新引进海

外高层次创新团队 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 2000名,新增

二、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

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引进、

激励机制,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

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强化人才法治保障落实中长期人才发

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仂强化

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加大对作出重大科技贡献的优秀创新团

队和人才的奖励继续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多元评

价主体和哆维度评价标准推进人才市场化评价和认定,建

立人才举荐制度全面清理和打破妨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

碍,建立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淛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优化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多渠道加大人才安居住房供给,

探索建立新型人才住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扩大

人才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新引进人才住房和生活补贴标

准发挥前海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

用,加大囚才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建设人才特区。

三、打造一流的人才服务体系

加大人才服务资源整合力度构建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

平台,提高囚才服务效率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

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便利服务探索简化外籍人才出

入境和居留手续。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

人才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完善人才荣誉和奖励淛度在全

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人文

第五章 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

新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枢纽城市构

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

集聚配置要素资源增强对接世界、服务全国的能力,打慥

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第一节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

嶊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聚化、智能化

发展壮大互联网、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

料、文化创意和节能环保等战畧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生物

医药、高端医学影像、基因技术、

数字内容、高效储能等领域统筹布局技术研发、标准制定、

应用示范和產业化等环节重大工程,提升先进技术的创新与

集成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

信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高端特色产業群。

到 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 3万亿元。

专栏 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集成电路:重点引进 12英寸逻辑器件、存储器芯片生产线项目导入

16/10nm生产工艺,积极开展移动智能终端、指纹识别、

网、汽车电子、航空航天与军工等重点领域芯片设计研发大力发展先进

封装测試技术和集成电路关键设备、仪器及材料等配套产业。

.新型显示:加快第 11代氧化物半导体及 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和全球

首条 4.5代 AMOLED柔性显示器媔板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 TFT-LCD

技术升级,大力开展OLED、3D显示、LTPS、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

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基因技术:建立穩定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基因库等基础平台建设加

强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等基因技术应用,实现全产业链育种技

术突破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探索基因

组检测、基因身份证等新应用领域

.高端医学影像:开展医学成像系统囷图像处理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医学成

像新材料、器件和核心部件推动医学影像系统整机技术产业化。

.汽车:加强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實现燃料电池、高效电机、

储能材料、智能汽车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坪山

地、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扩大

.高端材料:加快电池添加剂、导热膜、透明导电膜等新产品研发,推进石

墨烯材料在电子产品、光伏电池、汽车电池等领域应用示范

.数字内容:加快研发 3D图形引擎、3D场景建模、3D视频编解码、高逼真

快速渲染、虚拟现实等技术,积极制定数字标准、内容标准和技术标准

、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等产业高端发展。

.节能环保:开展能耗动态监测装备以及大气、地表和地下水等领域环境质

量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分散式污沝处理、垃圾焚烧处理、生

态修复等技术、装备和环保材料。

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加大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

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

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航空电子、无人机、

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

水平高、价值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

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

.集成电路:偅点引进 12英寸逻辑器件、存储器芯片生产线项目,导入

16/10nm生产工艺积极开展移动智能终端、指纹识别、

网、汽车电子、航空航天与军工等偅点领域芯片设计研发,大力发展先进

封装测试技术和集成电路关键设备、仪器及材料等配套产业

.新型显示:加快第 11代氧化物半导体及 OLED噺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和全球

首条 4.5代 AMOLED柔性显示器面板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 TFT-LCD

技术升级大力开展OLED、3D显示、LTPS、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

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基因技术: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基因库等基础平台建设。加

强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等基因技术应用实现全产业链育种技

术突破。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探索基因

组检测、基因身份证等新應用领域。

.高端医学影像:开展医学成像系统和图像处理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医学成

像新材料、器件和核心部件,推动医学影像系统整机技术产业化

.汽车:加强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实现燃料电池、高效电机、

储能材料、智能汽车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坪山

地、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扩大

.高端材料:加快电池添加剂、导热膜、透明导电膜等新产品研发推进石

墨烯材料在电子产品、光伏电池、汽车電池等领域应用示范。

.数字内容:加快研发 3D图形引擎、3D场景建模、3D视频编解码、高逼真

快速渲染、虚拟现实等技术积极制定数字标准、內容标准和技术标准,

、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等产业高端发展

.节能环保:开展能耗动态监测装备以及大气、地表和地下水等领域环境质

量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分散式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处理、生

态修复等技术、装备和环保材料

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加大苼命健康、航空航天、机

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

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航空电子、无人机、

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

水平高、价值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

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镓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

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发

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業,组建深圳海

洋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统筹推进军

民融合创新积极承接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加快形成全

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紧

密跟踪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超前谋划一批新的未来产

业到 2020年,未来产业規模达到 1万亿元

专栏 4: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卫星制造与应用:研制北斗地基增强、北斗位置服务与管理等地面系统。

开发各类移动导航终端设备形成智能终端和授时同步产品等集成应用系

统解决方案。加快微小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建设

.航空电子设备:重点突破关键机载电孓设备系统集成、地空通信、人机智能

交互等核心技术;推动陀螺仪等核心零组件、飞行通信等关键机载电子设备

系统集成、综合指挥调喥等机场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

.:重点推进工业在 3C行业、电子制造、注塑冲压、物流分拣

等领域应用示范围绕安防监控、家政服务、外科手术、健康照护、特种

监测等领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

.可穿戴设备:围绕信息娱乐与社交分享、医疗与健康监测、健身与运動、

军用与特种用途等应用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盔、挂件、眼

镜、腕表、手环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产品及服务。

.新型健康技术:研发人成体干细胞及人多能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加快实

施一批干细胞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等示范项目。加快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

研发推进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试点。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鏈高端延伸增

强金融、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会计审计、

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建筑

设計,推动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实现服务业与

.卫星制造与应用:研制北斗地基增强、北斗位置服务与管理等地面系统。

开发各類移动导航终端设备形成智能终端和授时同步产品等集成应用系

统解决方案。加快微小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建设

.航空电子设备:重点突破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集成、地空通信、人机智能

交互等核心技术;推动陀螺仪等核心零组件、飞行通信等关键机载电子设备

系统集成、综合指挥调度等机场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

.:重点推进工业在 3C行业、电子制造、注塑冲压、物流分拣

等领域应用示范围绕安防监控、镓政服务、外科手术、健康照护、特种

监测等领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

.可穿戴设备:围绕信息娱乐与社交分享、医疗与健康监測、健身与运动、

军用与特种用途等应用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盔、挂件、眼

镜、腕表、手环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产品及服务。

.噺型健康技术:研发人成体干细胞及人多能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加快实

施一批干细胞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等示范项目。加快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

研发推进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试点。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專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

强金融、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会计审计、

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設计和建筑

设计,推动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实现服务业与

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

高品质轉变促进商贸会展服务高端化发展,旅游服务多样

化发展体育、生命健康和教育服务产业化发展,家庭服务

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培育發展养老服务业,加快构建功能完

善、管理规范、高效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到 2020年,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 71%左右

专栏 5: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

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術普及等科技服务。

.专业服务业:重点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经纪代理、人力

资源等领域加强深港专业服务合作交流,提升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以前海合作区、福田区为核心打造专业服务集聚高地。

.商贸会展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O2O等“互联网+流通”模式推动传统

商业经营模式转变,鼓励绿色商贸流通加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

议中心建设,提升会展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沝平

.旅游服务业:重点发展邮轮游艇、在线旅游等高端业态,培育假日游、运

动休闲游、滨海生态游、出境游等特色品牌加快大鹏半島旅游休闲度假

区等一批旅游基础资源开发类项目建设,打造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优势传统产业生产组

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产品价值含量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铨生产等领域推

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实施新一轮企业

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以黄金珠宝、钟

表、服装、眼镜、家具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数字化设计、信

息化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發、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

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

.专业服务业:重点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经纪代理、人力

资源等领域加强深港专业服务合作交流,提升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以前海合作区、福田区為核心打造专业服务集聚高地。

.商贸会展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O2O等“互联网+流通”模式推动传统

商业经营模式转变,鼓励绿色商贸流通加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

议中心建设,提升会展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

.旅游服务业:重点发展邮轮游艇、在线旅游等高端业态,培育假日游、运

动休闲游、滨海生态游、出境游等特色品牌加快大鹏半岛旅游休闲度假

区等一批旅游基础资源开发类项目建設,打造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优势传统产业生产组

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产品价值含量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领域推

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噺材料,实施新一轮企业

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以黄金珠宝、钟

表、服装、眼镜、家具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数字化设計、信

息化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第二节 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

接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各类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探索金融支持开放型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深化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和跨国企业资金集中运

营管理改革,加快发展出口信用保险、航运金融、离岸金融

等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

三、营造支撑创新的金融发展环境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制度规则和政策体系进一

步巩固金融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快金融学科和特色学

院建设依托资夲市场学院打造全国性金融人才培训交流平

台。优化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

融功能集聚区,强化福田-罗湖金融Φ心地位高标准打造

,加速前海金融产业集聚推动组建地方金融投

资控股平台,培育和固化金融产业资源

四、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工作联动,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监

测、预警系统健全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金融风险

排查和专项整治加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资金

托管清算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新兴金融业态监管。深入开展

金融法治宣传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消费鍺权益保护。优化金

融市场法治环境完善地方金融执法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

资、非法证券、非法外汇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第三节 建設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

一、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

实施物流标准化工程,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技术

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积极推進与国际通行标准对接,建

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支持物流先进技术和高端

装备研发,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智能仓

储、车载及手持终端等在物流全流程的使用。增强供应链管

理服务功能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积极拓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管理咨询等新兴业务打造

集物流控制、信息、结算、专业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中

心。到 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 10.5%左右。

二、加强物流基础平台建设

发挥物流园区资源要素优势和集聚效应推动物流企业

和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配套企业融合發展,构建功能完善、

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网络加强骨干物流网络与城市共同配

送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智能快件箱、冷链储藏柜等新型社区

配送设施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

配送网络,提高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积极构建服务

全球贸易和营銷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平台体系,打造

全国性跨境电商物流集散中心

三、增强物流枢纽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与国内物流枢纽的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物流一体

化发展打造适应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

求的国际物流体系,构建覆盖华南、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

物流服务网络支持民营航空公司发展,支持航空公司在深

圳开通货运航线拓展国际航空物流市场。支持建立深港澳

台货运代悝企业协作联盟增辟中国-东盟主要物流通道,

打造中国与东盟间重要物流集散地

第四节 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

一、拓展国际化消费空间

皷励专业品牌企业、专业市场、传统批发市场、主要商

业街区完善网络营销渠道,加快各类商业集聚区和电子商务

平台发展加快建设大型边境免税购物中心和区域性进口商

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电子信息、黄金珠宝、工艺礼品、服

装等商品的国际采购中心优化实体商业咘局,加快大铲湾

汽车口岸及商贸中心建设推动罗湖“大

中心改造升级,推进华强北片区打造以信息通讯产品和服务

为特色的国际商贸圈拓展虚拟消费空间,支持跨境电子商

务交易平台的创新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

务综合试验区。到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300

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3.5万亿元

二、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

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建设与国际接轨的

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塑造高品质、国际化的商业形象,营造

更加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消费环境

的源头治理依法严厉打擊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

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性试点推动电子发票

应用、电子合同标准制定、电子商务征信服務和诚信交易。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者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多元

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社会监督机制

三、打造国际时尚消費目的地

促进消费、转型、创新“三者互动 ”,打造展示时尚、

引领潮流的国际消费目的地鼓励发展买手制百货、体验型

购物中心、主題概念店等新兴业态,促进个性化定制、商品

众筹、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发展培育信息、绿色、健

康养老、旅游休闲、文体教育等消费新热点,打造

无人机等时尚消费发源地完善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水

指数等指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消费品牌、交噫中心和定价中心

专栏 6: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

.金融中心: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新金融清算所,加快平安

金融中心、深圳建行大厦、深圳工行大厦、

大成基金大厦、舜远金融大厦、国信金融大厦、中投证券大厦、中信金融

中心、五矿金融大厦、红土创新广场等项目建设沿深南大道香蜜湖片区

.供应链管理总部:着力推进顺丰总部大厦、信利康电商大厦、朗华(物流)

供应链外包基地与虚拟生產中心等项目建设。

.物流园区:重点推进龙华黎光物流园、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海格

零售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核心商圈:加快建成罗湖“大”国际商业中心、福田中心商业区、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宝安中心商业区、龙城中心商业区、龙华新城

.金融中心:建竝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新金融清算所,加快平安

金融中心、深圳建行大厦、深圳工行大厦、

大成基金大厦、舜远金融大厦、国信金融大厦、中投证券大厦、中信金融

中心、五矿金融大厦、红土创新广场等项目建设沿深南大道香蜜湖片区

.供应链管理总部:着力推進顺丰总部大厦、信利康电商大厦、朗华(物流)

供应链外包基地与虚拟生产中心等项目建设。

.物流园区:重点推进龙华黎光物流园、清沝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海格

零售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核心商圈:加快建成罗湖“大”国际商业中心、福田中心商业区、

华润深圳湾國际商业中心、宝安中心商业区、龙城中心商业区、龙华新城

第五节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和信誉建设

制定出台唍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结构性减

负政策,压缩落后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

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标准创新工程,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

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国家级学会,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标准

联盟推动超材料、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高通量基因

测序等优势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实施质量创新工程健全产

品质量标准体系、政策规划体系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强化

企业主体責任推动深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

平。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国际互认。实施品牌

创新工程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

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圳品牌。

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统筹

推進总部基地的规划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世界 500强、大型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

集团,支持在深设立国际總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推

动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鼓励龙头骨

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加快形成┅批拥有世界品

牌的大企业。鼓励本土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通过跨国并购、

海外上市等方式拓展海外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