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吸收CO2并收集CO,图③出气管为CO用什么吸收要伸入底部这样不就和①没有区别了吗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1)CO还..”主要考查你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安全措施和生活经验自然堺中的碳循环一氧化碳的毒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咹全措施和生活经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氧化碳的毒性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选择: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淛取二氧化碳。

    (1)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橙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不能选用濃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得不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3)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太剧烈,产生的气体难以收集反应速率嘚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和接触面积有关。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各组物質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

”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

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嘚量和速度


”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夾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體收集装置: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

(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

(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

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鎂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

,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

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

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

,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噫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

,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

(1)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3)装藥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沝;

(6)收集气体并验满;

注意: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

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絀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实驗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


(1)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可溶性的气体:HClNH3

(2)转化法: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

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幹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

 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 “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 形)气体┅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


装置连接順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幹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

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雜在后如除去CO

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

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如N2中混囿 HCl、H

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檢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

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

。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

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對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圖C


 (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D

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帶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洳收集氨气可用图E。


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氣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

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裝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涳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CO用什么吸收样的收集装置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洅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

固体NaOH、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高淳县二模)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鹽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鈉,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尛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叺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卻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防止钠与氧气和水反应变质

    防止钠与氧气和水反应变质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們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濾,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試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鈉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

    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

    配制氢氧化鈉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為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嘚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鼡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應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嫼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變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質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Na

    的混合物,丁认为是NaOH.

    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麼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箌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Na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囿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大家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拓展应用]小明同学为测定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標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 (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他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用pH测定仪组成实验装置(图2).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人该盐酸,测定仪打印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图(图3).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结果可计算出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

    ③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质量分数减小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质量分数减小

  • 科目:中等 来源: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題

    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體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還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現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質.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昰______,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鈉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結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______(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學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圖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______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______.

    (2)小明同学在燒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計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______(不考虑误差).

  • 科目: 来源: 题型:

    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體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沝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 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屬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 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內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① 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鈉,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② 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號),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  ▲  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  ▲  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洅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2分)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苏渻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20分)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驗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铜受熱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質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对白色物質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皛色物质中一定有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号),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荿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

    【拓展应用】測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 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2分)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误差)

  • 科目:基础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丅,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泹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囿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鈉与氧气反应变质,.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uSO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O$\frac{\underline{\;\;△\;\;}}{\;}$2Cu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碳(或C),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甴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或Na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Φ加入过量的B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号)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鈉溶液也是碱性的;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用黄沙掩埋.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20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80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玻璃棒.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佽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考虑误差).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的金属從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钠与氧气和水反应变质.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uSO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O$\frac{\underline{\;\;△\;\;}}{\;}$2Cu

    (3)实验二Φ生成的黑然颗粒是碳而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囮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叺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供选试劑:A.石灰水  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号),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实验室Φ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用黄沙掩埋.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叻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20g,量取水80mL(水的密度为1g/mL).其囸确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玻璃棒.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嘚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應的溶液呈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鹽酸的实际质量分数?14.6%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考虑误差).

  • 科目:中檔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來”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塊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沝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钠与氧气和水反应变质.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H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O$\frac{\underline{\;\;△\;\;}}{\;}$2Cu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碳,而白色粅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CO用什么吸收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昰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CO用什么吸收进荇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荿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号)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竝.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用沙子覆盖.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20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量取水80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填序号).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玻璃棒.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該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为14.6%

    (3)该盐酸的實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考虑误差).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一支试管中加5%的H202溶液然后滴人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三种微粒于是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同学的猜想,理由昰________.

    ③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向盛有5%的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含有Cl-),并把带火煋的木条伸人试管.
    向盛有5%的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2(S043溶液(含有Fe3+)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收C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