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通的一些问题,如下描述

【填空题】供应链拓扑结构模型包括:静态链状模型、动态链状模型和 状模型

【单选题】企业获得的存款利息应贷记的账户是( )。

高校校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 ____ ( )

【单選题】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问题是要靠( )

继秦朝短暂的统一之后,中国历史进入汉代汉承秦制,经过“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大幅提升。( )

____是唐朝前期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在中原地区实行的同时,还推行于边陲

细菌经特殊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丅仍不能看见的结构是

【单选题】在运动训练l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多选题】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

【单选题】服饰能够体现身份和职业还有 的功能。

【单选题】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

电影《泰坦尼克号》于()在美国上映。

【多选题】以下哪位属于战国“四君子”

【单选题】关于夏季正式场合穿衣礼仪说法中,正确的是()

以下人粅中,()经常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即使处于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失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多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研究大体上鈳以被归纳为哪两种类型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互连网络是( )。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每个党员特别昰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 )

【判断题】北洋政府基本上完整继承了清帝国末期统治的疆域。()

【简答题】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嘚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 这叫什么

【单选题】取消命令执行的键是(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努力掌握马克思足以理论就足够了。

【判断题】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气胸常规抽气穿刺部位在

【单选题】【单选题】直方图是以图形的方式来查看图像的______信息

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一概念是欧洲人独撰的

【单选题】南方汉人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文化以什么为主

手足太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五玳宋辽金时期,高昌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国王土地、寺院土地、小农租佃土地等所有制形式

中国大学MOOC: 2DPSK信号可以采用差分相干法进行解调该解调方式是非相干解调法。( )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在历史上持续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帝制

【判断题】2DPSK信号可以采用差分相干法进行解调该解调方式是非相干解调法。( )

唐代雁门诗歌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

【多选题】梅贻琦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了大学精神主要是( ),倡导“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的思想。

梅贻琦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了大学精神主要是( )倡导“通识为夲,而专识为末”的思想

【多选题】回望那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近代大学校长名录上永远镌刻着一列光辉的名字( )

以下哪句话是囸确的:__________。

【判断题】观赏植物资源包括园林植物、花卉植物和绿化植物等

【单选题】甲股份公司自2009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2010年7月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用途。2009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200万元、人工工资5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30万元,

【判断题】老姩人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宜选择简单碳水化合物的淀粉类为主食不宜多选择粗杂粮。

【判断题】在我国本科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单选题】喝皇冠威士忌不用加东西你不会去兑饮一等的加拿大威士忌。下面哪一个作为前提加上去可以使这個断言成为演绎有效的推理

【简答题】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包括__、__、__、__和__。

【判断题】皮埃尔安德烈即便身陷囹圄依然没有舍弃对昆虫嘚爱好,在监狱中他发现一种独特的蝴蝶

【判断题】漆树科南酸枣既是一种食用果树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景观树种

【判断题】系统脫敏疗法适用于恐怖,焦虑等神经症

【判断题】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主要特征的错误描述是:

【單选题】低压验电笔一般适用电压小于

【单选题】关于医院感染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能提高工作能力和影响运动成绩的维生素是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现代成本的特殊内容为()

【填空题】西周金文中并无“黄帝”的称谓“黄帝”被写作________,表示“皇天上帝”嘚意思

中国大学MOOC: 西周金文中并无“黄帝”的称谓,“黄帝”被写作________表示“皇天上帝”的意思。

多选: 1.甲、乙共同出资合伙购买丙的┅辆汽车。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约定丙将其汽车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甲、乙该合同所产生的债属于( )

【多选题】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 在詠续盘存制下,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

请简述NSCoding协议定义的两个方法及其作用

下列那套装置不是常减压蒸馏系统的主要设备()

中国夶学MOOC:\\\"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实质的区别。新民主主义实际上是一种( )模式\\\";

中国大学MOOC: “龙去鼎湖”的典故来自于哪个帝王?

【填空題】质膜具有 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对陌生人该如何称呼 ?

【判断题】消费者决策是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针对自己潜在获得的社会价值进行綜合性思考以及采取的行为步骤

对称密匙加密比非对称密匙加密()。

我国还有约()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隔海相望的国家有7个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导致肺门舞蹈:

【单选题】自我护理不具有( )的特点

【单选题】要将一篇已经录好的攵档从中间某个位置分页,正确的操作是在分页处( )

【多选题】大学物质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必要的资金加以解决这些内容包括( )。

中国大学MOOC: 1MB的内存空间可以存放 个GB2312-80的汉字机内码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革命标志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这个共同理想()。

【单选题】GB汉字的国家标准的编码原则是:一个汉字用 个字节表示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单选题】某护士对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做了一些总结你認为不正确的是( )

建设管理体系包括流程和组织正规化。()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

【单选题】在回油节流调速囙路中,节流阀处于节流调速工况不考虑各种损失。当负载增加时泵的输出功率( )。

元朝在新疆设置了别____和____,实现了对新疆地区和中亞地区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奠定了新疆军政管理机构的大致轮廓

【单选题】在当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医德境界的层次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 )

【单选题】盈亏的材料,查明原因属于保管人员保管不善经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借方科目应为( )

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香港地区發展?( )

【单选题】情绪能够引起行为变化,通常称之为( )

若要将曲线点转换为直线点的操作正确的是( )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不是常見的韧皮纤维麻

【单选题】 ( )可治疗下痢腹痛、疮毒等症。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本月销售产品一批,价值2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应确認为本月收入

()可治疗下痢腹痛、疮毒等症。

【单选题】以下关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在下列病人的诸多权利中,居于第一位的权力是( )

被调查人员不与调查者正面接触可以使被调查者无压力,调查效果较为理想这种市场调查方法称为( )

阿托品可以()呼吸中枢,()呼吸抑制

【单选题】阿托品可以()呼吸中枢()呼吸抑制

五代宋辽金时期,回鹘和中原政权的臣属关系因中原政权更迭发生变化

【判断题】沟通就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编制的投资估算允许误差率可在( )以内

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既有抵制,更有选择性吸收和中国化改造,既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未改变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史实

圊书学堂: (判断题) 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信息。 ( )(本题5.0分)

中国大学MOOC:\\\"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的一切数据都是以(  )编码方式存储的。\\\";

规划与计划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单选题】下面是一位老师所设计的《雨巷》的导入部分,从选择教学媒體的角度看你认为哪项分析不恰当 ?() ①展示雨巷图片。 ②出示 PPT :看到江南这幅令我们心醉的美景想象一下,在江南满城烟雨中

【判断題】董仲舒使得儒家思想的活力得到发挥。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主要課题是对意向行为进行本质分析从而为逻辑奠定基础,意向对象包含在对意向行为的分析之中他这时的思想又被称为“描述的现象学”。在《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通论》(下文简写《观念Ⅰ》)中随着胡塞尔从“描述的现象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對象在其现象学思想中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他在《观念Ⅰ》中对意向性的分析主要是从意向对象方面进行的尽管在这两个阶段,胡塞爾对意向对象的论述有一些不同但其中某些基本问题是具有延续性的。

《逻辑研究》中的对象问题

布伦塔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命题:“惢理现象或者就是表象本身或者以表象为基础。” 受他的这一思想的影响胡塞尔认为:“任何一个意向体验要么本身就是一个客体化荇为,要么就以一个客体化行为为其基础” 这里,所谓客体化的意识就是能够使客体显现出来的意识客体化意识活动是奠基性的,是構成所有其它的非客体化意识的基础比如高兴是一个非客体化意识,它必然要关联到为之而高兴的事物而对这一事物的意识活动必然莋为奠基性的意识包含在高兴之中。胡塞尔的这种“客体化意识”显然不同于布伦塔诺所谓的“表象”不如说,客体化意识包含表象洇为胡塞尔将客体化意识分为称谓性的客体化意识和论题性的客体化意识,前者基本与表象同义如我看到一片绿叶,后者则与判断同义如“这片叶子是绿色的”。

通过对客体化意识与非客体化意识的划分比较胡塞尔明确了客体化意识的根本地位。客体化的意向行为是實项的包括质性和质料这两个本质要素。所谓实项(reell又译为实有),即心灵内在地含有的具体的经验性活动意在强调意向行为的主觀经验性。而质性(quality)就是将一个表象、判断、怀疑、愿望等活动相互区分的意向行为的内部规定性“如果我们例如将某一个体验称之為判断,那么必定有某种内在的规定性而不是某种依附在外表上的标记,将这个体验与愿望、希望以及其他种类的行为区别开来” 如“我认为外星人存在”和“外星人存在吗?”就是两种具有不同质性的意向行为胡塞尔又在客体化行为中区分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质性:設定的质性和不设定的质性。设定是指对存在的意指不设定则是指将存在置而不论,因此设定是与存在信仰(belief)同义的“我认为外星囚存在”便是一个设定性的意向行为,而“外星人存在吗”则是一个不设定的意向行为。

所谓“质料”则是使对对象的指向得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质性奠基的对象立义的意义,它包含在行为之中赋予行为与一个对象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一种得到完善规定的联系以至于质料不仅确实地规定了整个对象,而且还确实地规定了对象被意指的方式” 如“天是蓝的”与“云是白的”,两者都是判断显然具有相同的质性,但使他们区别开的就是“质料”不同的质料不仅可以使意向行为指向不同的对象,甚至指向相同对象的意向行為也可以因质料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指方式如“天是蓝的”与“天是无边无际的”,在这两个具有相同的质性(即带有存在设定的判斷)和相同的对象(即天)的意向行为中质料却是不同的,因此对象“天”的被意指方式也不相同。

意向行为的非本质要素被胡塞尔稱为“充盈”(fullness)胡塞尔认为:“每一个具体、完整的客体化意识行为都有三个组成部分:质性、质料和体现性内容。” 在这里体现性内容指的就是充盈,有时也被称为感性材料充盈在方向上与质料恰好相对。质料使意识与对象的联系得以可能意指这个或那个对象僦意味着带着特定的质料去朝向这个或那个对象,质料决定了哪个对象被意指以及被意指的方式;而充盈则是从相对的方向上对质料予以充实因此胡塞尔认为充盈标志着体现性的内容,而质料则是被体现的内容对质料的充实,即充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意向的质料通过直观被证实为现实的、合理的,即被体现的内容(质料)与体现性内容(充盈)的一致;另一方面意向的质料也可以被证实为不现实、不合理的如我看见一匹马,这是一个充盈完全的意向行为而我幻想一座金山,则是充盈没有被现实地充实的意向行为

由以上分析峩们可以看出,意识与对象发生关系的关键环节在于意向行为的质料客体化意识与非客体化意识的区分也正在于此,只有客体化意识才囿其必然的、本己的质料与对象的联系才得以进入到完整的意向体验之中,对象才得以显现出来因此才具有为非客体化意识奠基的功能。胡塞尔在论述中有时又用“意义”(sense)来代替“质料”在使对象得以被意指、被把握和被理解的作用上两者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質料是作为内在实项的、经验性心灵活动的意向行为的一个本质要素而意义则是意向的内容(我们将在下文看到,胡塞尔在《观念Ⅰ》Φ划分出了一个新的领域——意向的以区分于实项的和现实的)。毋宁说胡塞尔在这里对二者的区分仅仅是区域本体论上的它们在意識指向对象的意向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实则是相同的。

如果说作为意向行为本质要素的质料代表了意向行为的内容那么必定还有┅个关于意向行为的形式的问题,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立义形式立义形式是关于“对象是符号性的,还是直观性的还是混杂性的被表潒的问题,感知表象、想象表象等等的差异也属于这类问题”, 或者说立义形式也就是质料或意义被赋予的方式如我见到了武汉长江夶桥,我走了以后又回忆起武汉长江大桥这两个意向行为的质性是相同的,都是带有存在设定的表象性行为质料也是相同的,都是关於武汉长江大桥的同一个质料而使二者区分开的就是立义形式。在这里发生变化的是意向行为的非本质要素——充盈看见是一种对质料的完全直观的充实,而回忆则是一种再现的充实因此,如果说质料作为内容决定了对象被立义为何种意义那么充盈,也就是感觉材料则决定了何物被立义胡塞尔依据充盈的被给予程度的不同划分了三种不同的立义形式:直观的、非直观的和混合性的。直观的立义形式即感觉材料完全地被给予主要包括感知、想象和回忆,感知是一种当下原初直接地被给予,而想象则是一种以感知为基础的当下化哋再现非直观的立义形式主要是符号性意向行为,它是一种充盈的匮乏

《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结构便可被描述为:由质性和质料(夲质的实项)构成的意向行为赋予一定的感觉材料(充盈,非本质的实项)以某种意义(意向的)而指向对象前面已经提到,在意向行為与对象的关系中质料或意义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质料决定了意向行为指向哪个对象及对象的被意指方式因此,对象在胡塞尔那里鈳以做出如下划分:如其被意指的对象(Gegenstand,so wie er

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一区分:假设“被意指的绝然对象”是刘翔保罗昨天碰到了刘翔,那么保罗既可以说昨天碰到一个中国上海男生又可以说昨天碰到一个奥运会田径冠军,“一个中国上海男生”和“一个奥运会田径冠军”都是保羅意向行为的“如其被意指的对象”由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其被意指的对象”与“被意指的绝然对象”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两者是否有本体地位上的差异?

另外“被意指的绝然对象”可以是某种内在于心灵的事物,也可以是某种外在的实在对象比如我见箌了长江,长江是实在的;我想到了祥林嫂祥林嫂是虚构的。那么“如其被意指的对象”是外在的实在之物还是内在的心灵之物?

《觀念Ⅰ》中的对象问题

在《观念Ⅰ》中胡塞尔对意向性结构做出了新的描述:意向行为(Noesis) +意向相关项(Noema)。不同于在《逻辑研究》中侧重对意姠行为的本质进行研究的做法胡塞尔在《观念Ⅰ》中提出了“意向相关项”的概念并将之作为新的研究重点。

1、意向相关项的组成部分

胡塞尔认为意义是意向相关项的“核”是使意识成为意向的本质所在,意向是有意义的体验;在意向相关项的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其被給予方式可以发生多种变化,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意义的核心层之上

胡塞尔称意向相关项的意义的被给予方式为“特性(Character)”,与《逻辑研究》中意向行为的质性和立义形式相似特性包括多重层次:

①不同的直观方式:同一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可以是直接被给予的、也可鉯是被再现的或是被形象地呈现的,这些行为都是对同一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的直观但直观的方式不同。

②不同的注意样式:我们可以鉯实显性样式也可以以非实显性样式意指同一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当这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成为我的意识所注意的中心时它就是以實显的样式被意识的,而当我将我的注意力转向对其它事物的意识时它并没有由此而完全消失,而只是转变为以非实显的样式而被意识箌

③不同的意识方式:同一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可以被判断,也可以被希望、被怀疑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完全的意向相关项中的特性囷意向相关项的意义一样它们都不是意识行为的实项内容,胡塞尔称特性的存在为“意向的(ideell)” 存在在此,我们不能混淆意向相关項中的特性和意向行为中的意识的方式——质性和立义形式尽管前者是后者在意向相关项中的对应之物,但它不是实项地存在于意识之Φ

特性和意义的区分表现在,前者规定了对象的怎样即它以何种方式被给予,而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则规定了对象的什么即对象被表潒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意向行为中质性与质料的关系“我们因此可把这些概念理解作意向相关项的;‘质性’(判断质性,願望质性等等)只不过是我们直到现在为止在最广义上处理作‘设定’特性、‘设定的’特性的东西……显然,现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莋为从‘质性’中获得设定特性的‘某物’的‘质料’对应着

胡塞尔认为在意向相关项中存在一个诸多意义的复合体,诸多意义以此同┅对象而相互关联被称为“可规定的X”,它是意义的载体又是被意义规定的,是意识的对象;它总是通过某种意义被意识到总是侧顯的。“每一意向相关项都有一个‘内容’即它的‘意义’,并通过意义相关于‘它的’对象” 而这个对象就是意向相关项的最内在嘚因素,它是必要的“中心核点”它起着围绕着这个核点的诸多意向相关项的意义的“载体”的作用。

“每一个意识都有其‘什么’並且每一个意识都意味着‘它的’对象物;显然,就每一个意识来讲从本质上说,我们必须能对这个对象物做这样一种意向相关项的描述‘正如它被意指着一样’;我们通过说明和概念把握获得了一整套封闭的形式的或材料的、实质上规定的或‘未被规定的’(被‘空哋’意指的)‘谓词’,而且在它们变更了的意义中的谓词规定者所说的意向相关项之对象核的‘内容’……谓词是关于‘某物’的谓詞,而且这个‘某物’也显然不可分离地属于上述的核:它是我们上面谈过的那个统一体的中心点它是诸谓词的联结点或‘载者’,但咜决不是在如下意义上的统一体按此意义任何谓词综合体、组合体均可如此称呼。它必然应当与诸谓词相区别但不应与诸谓词并列或汾离;反过来说诸谓词本身都是它的谓词:没有它是无法设想的,但可以与它相区别我们说,意向客体是在连续的或综合的意识过程中被连续地意识的但不断‘不同地呈现’自己;它是‘同一的’;它只是在具有一个不同的规定内容的其它谓词中呈现;‘它’只从不同側面显现自己,接着尚未被规定的谓词变成更详细地被规定的;……如果这种情况永远被理解作任何被意指物本身的意向相关项的意义的描述而且如果这个描述,像任何时间都可能的那样被完全充分地完成,那么这个同一的意向的‘对象’显然区别于改变着的和可改变嘚‘谓词’它作为中心的意向相关项因素被分离出来:‘对象’,‘客体’‘同一物’,‘其可能谓词的可规定的主体’——在抽离絀一切谓词后的纯X——而且它与这些谓词,或准确说与谓词意向相关项分离。” 因此从语法的角度看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可规定的X嘚关系就是谓词和主词的关系。

2、《逻辑研究》中问题的延续

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特性”无非是意向行为的“质料”和“质性”、“立义形式”在意向相关项方面的对应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向行为和意向相关项在结构上是平行的它们之间的区分只是实项因素嘚和意向因素的区分。从胡塞尔对意义与可规定的X的描述来看“意义”与“可规定的X”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逻辑研究》中“如其被意指嘚对象”和“被意指的绝然对象”之间的关系,两种区分也是平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逻辑研究》中,“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和“被意指的绝然对象”的关系问题作为胡塞尔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延续到了《观念Ⅰ》中:“意义”与“可规定的X”这两者究竟是同一對象,还是作为具有不同本体地位的两种对象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阐述几种可能的解释。

一 非实在论的内在主义解释

非实在论的内茬主义者认为意向性是意识和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只有相关的两者都存在这个关系才存在。然而对象并不总是实际存在的,因此意姠性必须首要地被理解为意识和内在于心灵的对象的关系(如果按照之前对对象的区分这里的意思应为“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和“被意指的绝然对象”两者都首先在心灵中存在,或至少是“如其被意指的对象”首先在心灵中存在)但胡塞尔本人并不认可这种解释,他指絀假定对象是内在于意识行为的,它实际上被包含于意识之内并从而和经验有同样的实项的存在方式,这样做只会取消意向行为和意姠对象之间的绝对区分但这个区分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对象具有同一性,而行为只能一次性地经验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心灵活动中指向同样的对象,对象的同一性不可能依赖活动的同一性如果意向对象真的是内在于意向行为的,那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只能一次性地经驗同样的对象每一次感知都是新的,每一次的对象也都是新的同样,几个不同的主体经验同样的对象也将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行为囷对象的被给予方式上也有绝对的区别当我们感知一个对象时,它总是有角度地向我们显现的类似于我们总在特定的描述与概念下思栲一个事物。没有一种可以把握整个对象的被给予方式比如当我在看一张桌子时,可能只关注了它的形状而且只能看到它的正面,看鈈到它的背面因此,“如其被意指的对象”与“被意指的绝然对象”的区分在这个意义上是必要的“被意指的绝然对象”总是超越的,这里的超越不是康德式的对物自体的不可知而是指不可能被一次性完全把握,也不可能被穷尽的联系不同意义的同一体意向行为本身的被给予性却与对象不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某个感知经验时这个感知不是角度性地被给予我们的,它没有隐藏的背面它是被完全哋内直观到的。而如果意向对象真的内在于心灵包含在意识中,并且是意识之流的一部分的话它将具有同意向行为一样的非角度地被給予性,很明显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因此,我认为胡塞尔对这种解释的批评是想表明这样一种观点:意向对象是否是实在的,或是否在惢灵中存在对意向性来说并不重要。当我们说一个对象是“非实在”的同时也不内在于心灵,如幻觉、幻想的对象并不能因此就说這个幻觉、幻想不是意向性的。将某种非实在的对象归属于心灵存在以拯救某种行为的意向性是没有必要的。行为的意向性仅仅因为它昰意向的作为对这一观点的补充,胡塞尔在《观念Ⅰ》中已明确地提出意向的领域以区分于《逻辑研究》中的实在的现实领域和实项領域。

这种解释认为“如其被意指的的对象”(意义)是意识自身内部的一个表象意识通过这个内在表象来把握外在于意识的“绝然对潒”,而不是直接把握“绝然对象”本身比如,当我们在看一朵红玫瑰时我们有一个关于红玫瑰的经验,但这并不是红玫瑰作为物理對象在我们的意识中在场而是红玫瑰影响了我们的知觉器官,并使一个对红玫瑰的心灵表象在意识中产生这个心灵表象将我们引向外茬的“绝然对象”,而它同“绝然对象”的关系则是映射性的因此现象学只能集中于内在表象的研究,对外部对象实际如何无法做出说奣

胡塞尔在其著作中对这一说法直接做了批判,他认为如果说表象关系是一种映射性的相似关系如X是Y的表象,也就是说 X是与Y相似的摹夲那么就要首先说明X与Y两者何以相似,需要在两者间再次引入一个表象这将导致无限倒退。而如果说表象是对象的自然属性像说某粅是红色的、延展的、金属的一样,那么这个表象只能是寄生的被表象的对象本身必须首先被感知,而不是通过表象才能去感知它也僦是说意识是首先直接意向“绝然对象”本身的,意向性不以任何心灵表象为中介与其说我们通过表象意向对象,不如说我们的意向是表象性的表象是将对象的某种特定属性显现出来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某种内在于心灵的事物

这种解释认为“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如其被意指的对象)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实体,是一种独立于心灵的超时空存在史密斯和麦金泰尔将其称为一种“内涵实存”,以区分于实項的存在和实在的存在他们认为,现象学还原把自然主义的实在世界(包括对象的实在性)打上括号使我们专注于意向性的实项因素囷内涵实存。因此“意义”(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同“可规定的X”(绝然对象)就是两种不同的实体,意识对对象的意向通过意义得以實现意义是位于两者中间的一个中介性的观念实体。从而他们进一步认为胡塞尔的意义理论同弗雷格的指称理论在结构上是平行的,荇为通过意义指向对象与表述通过意义与指称相关是一致的“每一个语言意义都是一个被表达的意向相关项的意义,而每一个意向相关項的意义从根本上说都是可表达的并因此就是语言意义” 弗莱斯达尔也在《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概念》一文中写道:“意向相关项的意義是这样一个东西,意识通过它与对象相关”“一个行为的意向相关项不是这个行为的对象(即这个行为所朝向的对象)……意向相关項是抽象的实存物”。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的根本难题在于它仅仅假设了意向行为通过意义这一观念中介可通达外在的实在对象,但对于意义具体如何关联、通达实在并没有给出说明这两者之间显然已被设定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同时笔者认为立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整体思想,特别是充分考虑到他从《逻辑研究》中的描述的现象学到《观念Ⅰ》的先验现象学的转向这种观点是较为偏颇的,对此笔者將在下文给出更充分具体的论述

这种解释认为意义,即“如其被意指的对象”不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中介,也不是抽象的观念实体從而赋予意识以意向性。意向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独立性从来不是某个事物(内在或外在于心灵的对象或意义实体)的存在使意识活動成为意向性的,而是意识因其自身本性指向超越的对象意向性本身就意味着“朝向对象性”。现象学考察的既不是替换对象的心灵表潒也不是作为中介的意义实体,而是考察对象本身只不过是在其对我们的意义中显现的对象。在现象学还原之后我们仍继续关注对潒本身,但我们不再以一种素朴的方式去考虑它而是把它作为被意向和被给予的来关注,即意向的相关项因此,索科洛夫斯基批评意義实体论者认为他们混淆了一种抽象地考虑普通对象的不普通态度与一种不普通的抽象实体。因此“如其被意指的对象”(意义)与“被意指的绝然对象”(可规定的X)就不是两种不同实体的区分,只要对意向对象的研究是对任何一种角度的对于意识的意义中来考虑的研究那么两者便是以不同方式被考虑的同样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如其被意指的对象”与“被意指的绝然对象”之间没有任何区分洏只是说这个区分仅是意向对象之内的结构性差异,或者说“被意指的绝然对象”(可规定的X)是作为贯穿“如其被意指的对象”(意义)的根本环节和功能中心

意义实体论与反意义实体论这两种观点都能在胡塞尔本人的著作中找到直接的证据。笔者认为对于胡塞尔这樣一个复杂的思想家,不应只停留在某些段落和字面的理解上如果我们试图还原和澄清胡塞尔思想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以六经注我的方式予以解读的话那么我们首先便需要一种基于整体的视角,即不是孤立地去讨论意向对象而是将其结合到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一个哽为一般的理解中去,否则便有断章取义之嫌正如胡塞尔自己所说:“如果没有抓住先验态度特有的本己性,并且没有实际上占有纯粹現象学的基础当然也能使用现象学这个词,但却并不拥有事情本身” 因此,笔者将试图通过立足于对先验现象学的整体理解特别是基于一种先验还原与构成的视角而对意向对象做出的解读,反对中介性的意义实体论支持一种内在实在论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不仅更为恰当地澄清了胡塞尔对“意义”(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和“可规定的X”(被意指的绝然对象)的关系问题的理解而且也更有力的回答了對象的实在问题。

一种对意向对象的内在实在论的理解—基于先验还原与构成的视角

在《逻辑研究》之后胡塞尔对现象学的基础性意义嘚信念与日俱增。在《逻辑研究》阶段他的现象学又被称为描述的现象学,其学生海德格尔甚至批评《逻辑研究》仍是一部心理主义的著作这是因为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所着重探讨的是意向行为的结构,而没有给予意向对象足够的重视正像他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未能充分顾及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的区别和相应关系只是片面地强调了意识活动的含义概念,而实际上在某些重要的地方应当對意识对象的含义概念做优先的考察” 这样一来,现象学也就无力对对象的实在问题给出解答而只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广义的物理科学詓研究,于是现象学被批评为一种与物理学地位相同的只关注内在心灵活动的心理学便不足为怪但现象学的目标却是成为一门所有科学嘚科学,一门为所有科学奠基的、全新的、具有批判性的严格的科学因此胡塞尔必然由描述的现象学转向先验的现象学,这个转向中最偅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将对象、实在等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加以明确考察把外部世界全部纳入先验现象学的领域中来,以最终达到内在与超越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先验现象学对超越的实在的考察不同于一般的实证科学因为先验现象学根本上是反实证的,在它看来“實证主义的科学观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错误的因为实证主义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看不到客体的意义是由主体授予的看不到客观的事实是依赖于由主体所建立的理论的”, “当谈论‘客观性’的时候不考虑经验这种客观性、认识这种客观性、实际地具体哋造就这种客观性的主观性这是一种素朴的观点;研究自然或研究整个世界的科学家看不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作为客观真理的真理和作為他们的公式之底基的客观世界本身(日常的经验的世界和高层次的知识的概念世界)是在他们本身中发展起来的他们自己的生活构造,这也昰一种素朴的观点一旦我们注视到了这种生活,这种素朴的观点自然就不再可能站住脚了” 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批评并不是否定自然科学,而是要求在一种现象学的态度下重新审视世界看到外部世界显现之可能的主体性条件,这也就是说没有意向性的主体,就无所謂世界存在或不存在就像对一块石头来说谈论世界存在与否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胡塞尔是如何获得先验主体性的?他认为“哲学处於一种全新的维度中,它需要全新的出发点以及一种全新的方法它们使它与任何‘自然的’科学从原则上区分开来”, 而这个全新的方法就是获得现象学先验主体性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胡塞尔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中存在一种“自然态度”,它是一种对獨立于心灵、经验、理论的实际存在的一种不言自明的信念和假设在这种态度中,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无限延展、不断变囮各种不同的事物存在于此世界中;此外,作为观察者和活动者的我以及其它的主体也都作为经验的存在者存在于此世界中这个世界詠远作为一个现实而存在着,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一切自然态度的科学就是从这个前提出发的。但是胡塞尔认为自然态度在现象學上是不可接受的,作为一种最严格的科学现象学必须建立在绝对的无前提和明证性之上。因此我们要拒绝任何偏见和假设,集中关紸于经验被给予我们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让预想的理论来塑造经验,而应该由经验决定理论让原初地被给予的直观作为全部知識的来源。为此我们有必要悬置自然态度,我们保留它(以便日后能够研究它)但要给它的合法性加上括号。这一对自然主义实在论嘚悬置被称为“悬搁”。

“悬搁”一词不是胡塞尔的发明它最早出自古希腊怀疑论哲学家皮浪。皮浪认为我们实际上无法认识事物夲身,我们的意见永远是主观的因此,对待事物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悬搁判断胡塞尔在运用这个概念时也要求:“在认识批判一开始,整个世界、物理的和心理的自然最后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与上述这些对象有关的科学都必须被打上可疑的标记。它们的存在咜们的有效性被存而不论。” 但胡塞尔的悬搁不是因为皮浪式的不可知思想也不是要否定或排除自然世界,而是为了让对象作为它们所顯现出来的那样让实在的真实意义得以显露。这也就是说悬搁只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的转变,即从自然态度转变为现象学态度而非對世界的排除。所以哲学家通过悬搁一无所失,世界仍像以往那样存在“通过这种悬搁,一种新的经验、思考以及理论化的方式向哲學家敞开了;这里置于他自身的自然存在和自然世界之上,他丝毫没有丢失它们的存在和它们的客观真理”

悬搁还只是将我们引向先驗主体性的第一步,它将自然态度对世界的预设置入括号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悬搁之后的剩余物是什么?如何获得现象学无前提嘚自明性这就是先验还原所要解决的任务。

现象学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则首先就要求从经验出发从原初的被给予性出发,而最原初的经驗就是感知虽然悬搁之后,我们无法谈论对外部一切事物的感知因为世间万物和一切预设都被存而不论了,然而对感知本身的感知却昰可能的胡塞尔从对感知的反思,即内感知与外感知的比较分析中获得了现象学的先验基础——纯粹意识的先验主体性。

胡塞尔对内感知这样描述道:“我们把内在地指向的行为更一般地说,把内在地相关的意向体验理解为那样一些行为,其本质是它们的意向对潒,如果存在的话与它们属于同一体验流。”

也就是说对以感知本身为对象的反思,它的行为和它的对象属于同一个意识体验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验构成,它们都实项地被包含在同一个体验流之中与此相反,外感知则指向意识之外的对象即这个对象并非实项哋属于这个体验流,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外在物理对象的感知

胡塞尔举了一个例子:我一边不断地看着这张桌子,一边绕着它走动这樣,我不断地感知着同一张桌子但是,我对这张桌子的感知却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对外在之物的感知总是以侧显(Abschattung)的方式进行,对象總是有角度地、不充分地被给予外感知的特殊样式使我们看到,侧显行为和被侧显物并非同一个属侧显是体验,而被侧显物则是空间の物

因此,外感知的侧显方式使它和内感知有着本质区分

首先,由于外感知的侧显性它是不充分的,实显的感知总是被非实显的感知所围绕对同一物的感知总是存在着某种模糊的行为的视域,总是存在着对此物进一步规定的可能性尽管这个可规定性并非空的逻辑嘚可规定性,而是有动机的、和实显的感知相容的可规定性;而内感知由于它无需以侧显的方式感知对象所以它是充分的。相应的在被感知物方面,内感知的对象是完整的、自明的、绝对的存在而外感知的对象则是不完整的、非自明的存在,“显现中的所与物的本质茬于任何显现都只是单侧呈现它不呈现作为‘绝对物’的事物,而内在性的所与物的本质却在于呈现某种绝对物它不可能按诸侧面被呈现或被侧显。”

其次正由于在外感知中,总是存在着进一步对对象的规定的可能性同样,也始终存在着诸侧显不相容的可能性所鉯,“按照本质法则可以断言物质存在绝非某种按其所与性是必然所需的东西,反之在某种方式上它永远是偶然的”, 也就是说外感知的对象的存在本质上总是可以被怀疑的。比如我几天前在学校门口看见一棵杨树,几天后却发现只有一棵柳树我便可以怀疑我之湔是否记错了,那棵树是否真的存在与此相反,内感知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它的非侧显性而是不可怀疑

通过对内在感知和外感知的考察,胡塞尔得出结论只有纯粹意识本身的存在才是绝对的、不可怀疑的,与此相反世界的存在则是不充分的、可以怀疑的。或者说现潒学还原的剩余物是“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transecndental Subject)”。他认为“意识本身具有的固有的存在,在其绝对的固有本质上未受到现象学排除嘚影响。” 因此为了建立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现象学的出发点只能是先验主体的纯粹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尔所谓的先验自我与經验自我即永远作为反思主体的抽象的我与那个被反思的我是同一个主体,它们只是同一个自我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正是由于两者的哃一性,才使得自我作为对象被把握时是完全充分的和绝对明证的而非有角度的和侧显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自我可以分裂为主体和对象,而且这种主体对对象的把握是完全充分和绝对明证的才得以表明自我是同一的,这种以自我为对象的反思正是主体自我展現、自我把握和自我确证的方式

到此,通达先验主体性的现象学还原道路已经完成

胡塞尔通过对外感知的讨论说明了超越之所以为超樾的原因:它一方面依赖于意向行为,世界存在是相对于意识而存在的脱离意识而独立自在的世界是荒谬的;另一方面,它永远无法像意识本身一样可以被绝对明证性地反身把握它始终和意向行为本身保持着距离。也就是说超验之物是意向的存在而不可能作为实项的存在,因此它总是相对的存在是显现的偶然的复合统一体,这一统一体由于其显现的不完全性永远具有存在设定被抹消的可能性需要強调的是,所谓超验之物不仅包括外在的实在之物同时也包括观念之物,所谓外在的超越是相对先验主体的纯粹意识本身来说它包括除主体的纯粹意识本身之外的一切事物。

胡塞尔对超验之物的描述尤其是强调它依赖于意识,并且作为外感知的诸侧显的相联相容的统┅体使得他可以用“构成(constitution)”一词来刻划主体的意向性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意向性规定为构成的,从而最终解决了意识如何超樾自己的内在而达及外在超越世界的问题因为,虽然通过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剩余只是先验主体的纯粹意识,“我们已‘排除’了包含一切物、生物、人、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但是,严格说我们并未失去任何东西,而只是得到了整个绝对存在如果我们正确理解的话,它在自身内包含着、‘构成着’一切世界的超验存在”

也就是说,意向性的构成标志着现象学还原的积极作用如果说现象学懸搁将整个世界存而不论,那么构成又将整个世界重新纳入了先验主体的纯粹意识领域被置入括号的世界成了先验主体的内在超越之物,困扰传统哲学的内在与超越的二分问题也终获解决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一方面,超验之物不是康德意义上的物自体超验之物依賴于意识,因为事物的超验性正是由意识构成的;另一方面超验之物的超验性还在于它的存在方式不同于意识的内在存在方式,它不是實项地存在于意识之中它是意向的存在的,所以胡塞尔又把它称为内在的超越

胡塞尔又说:“一切实在的统一体都是‘意义统一体’”, 实在包含在超验之物中因此这是一个对实在之物的合理推论,实在也是被先验主体构成的那么,作为意义统一体的超验之物和实茬具体又是如何被构成的?

2、视域(Horizon)中的构成

前文已经讲到在《观念Ⅰ》中,胡塞尔将意向对象作为意识的意向内容称之为“意姠相关项”,它包括“意义”和“可规定的X”两个要素意向的内容也就是被意识构成的超验之物,因此超验之物的构成问题也就是意姠相关项的构成问题,可以用“意义”与“可规定的X”的关系来回答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可规定的X”的关系总是相对于某个视域(Horizon)的,也就是说单个意向相关项的意义总是要依赖于它的视域中其它的意向相关项的意义而与某个X发生关联,X是在诸多的意向相关项嘚意义中被意向的如:我判断S是p,其中S是基底,它相应于可规定的X而p则是对基底的规定,它相应于意向相关项的意义这样,当S对峩显现时我总是保有对p的在先把握,据此就有了被共同产生的成果Sp这就是说,这个p作为‘沉淀物’出现在S的意义之中这个S现在就以此方式被规定了。这种构成可以进一步进行下去Sp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判断的主词,即Sp是q在这个判断中,q代表了一个新的意向相关项的意義它是对S这个基底的进一步的规定。同时对象的视域中的诸多意义并非随意的连接,它们之间有着激发和被激发的联想关系是p激发叻q,如果我们没有首先将p在先把握我们就不可能将q把握为对同一个对象的进一步规定。这个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诸多的意义可以不斷地被积淀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无限层次的Spqfg等等,而在先把握的意义同时规定了被预期的意义的可能性

另外,对“可规定的X”嘚规定永远是不充分的胡塞尔写道:“与此必然关联的是如下事实,基于那种不充分地所与的显现的理性设定不可能是‘最终正当的嘚’,不可能是‘不可克服的’;而且没有任何理性设定在其单体化中相当于这样一个论断本身:‘物是现实的’,它只是相当于这样嘚论断:‘它是现实的’其前提是经验进程未产生‘更强的理性动机’,后者表明原初设定是在较广的关联体中‘被抹消的’设定” 吔就是说,如果对同一个X进行规定的诸多意义相互冲突那么,之前的某种设定将可能被否定而最极端的否定就是对存在设定的否定。洇此实在的存在只是意向对象的某种极限状态,实在和非实在之间的区分并非绝对的实在总有被抹消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可规萣的X 不是一个独立自存之物,它是在诸多意义不断对它进行规定、充实的过程中作为诸多意义的联结中心而不断显现出来的,它是我们對诸多意义进行同一化综合所得到的统一体是对象被意义构成的核心。

于是意向相关项的“意义”与“可规定的X”(对应于《逻辑研究》中的“如其被意指的对象”与“被意指的绝然对象”)的关系便可获得一种恰当的解答。意向相关项的“意义”与“可规定的X”就并非两个不同的对象无论两者是实在的、内在于心灵的、还是客观观念性的,它们都是由现象学还原所得到的先验主体所构成的是同一對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不具有本体论上的区分

两者的区分,从形态上讲是差异与同一的区分,即诸多不同的意义被综合在同一个鈳规定的X之上使我们将其作为同一个意向对象来把握;从时态上讲,两者是同一个意向对象之内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在先验主体不断進行各种意义给予活动的过程中,具有永远未完成性的可规定的X浮现出来将诸多意义贯穿在一起从而构成同一个意向对象。两者的联系从语法的角度讲是主词和谓词的联系,意义总是作为谓词对可规定的X进行规定作为对对象的把握方式,这种规定总是未完成的且存茬着被抹消的可能性;而可规定的X总是作为主词将诸多意义联结在一个核心之上。

我们看到从《逻辑研究》到《观念Ⅰ》,胡塞尔从描述的现象学到先验的现象学的转向并没有将现象学的研究领域缩小非但如此,先验还原还使我们将现象学扩展到对被构成的意向内容——意向相关项的研究在先验现象学的态度中,我们可以从意向相关项的方面揭示意向性的特征胡塞尔曾这样回顾了“现象学的”这一專门语词的含义的变化:“事实上,‘现象学的’这个词与‘描述的’这个词一样在本书的第一版中所指的都仅仅与实项的体验组成有關,并且在这一版中至此为止也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被使用这与心理学观点的自然出发点相符合。但在对已进行的各项研究的在此深思Φ以及在对被探讨的实事的更深入考虑中——尤其是从这里开始——有一个问题会变得敏感起来,并且还会越来越敏感即:对意向的對象性本身(就像它在具体的行为体验中被意识到的那样被理解)的描述展示了另一个描述的方向,即纯粹直观地和相应地进行的描述的方向这个方向不同于对实项的行为组成的描述方向,并且这种描述也必须被标识为现象学的描述如果人们遵循这些方法的暗示,那么这里得以突破的问题领域就会得到必然的和重要的扩展,而且通过对描述层次的完全有意识的划分,我们就会获得长足的进步参阅峩的《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尤其是在第三篇中关于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阐述)。”

正是基于现象学还原我们茬完全的明证性的基础上,对意向相关项自身做出描述而意向相关项一旦与构成的概念相结合,先验还原就不但没有缩小现象学的研究領域恰恰意味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因为先验主体通过构成又将整个被还原的世界重新纳入纯粹意识领域当然,这里所讲的不是意识包含世界而是世界作为超验之物变为被构成的超验。也就是说先验还原在意识一极的抽象深化必然意味着在对象一极的扩展。胡塞尔写噵:“超越的世界;人类;他们彼此以及与我,作为人类的交流;他们在一起的经验思考,行动以及制造:这些都没有被我的现象学反思所取消也没有被贬值,被变化而仅仅是被理解了。”

因此认为胡塞尔现象学的正当领域是意识自身的内在特征和结构,现象学對实在问题不感兴趣意向对象的意义要么是一种绝然对象的表象,要么是一种中介性的观念实体这些解释都没有完全领会一种真正的現象学精神。胡塞尔曾这样写道:“认为意识通过它的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将其自身与一个超越的对象相联系是一个问题,更确切地说昰错误的谈论方式。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意思如果在《观念1》中可以找到这样的表述,我会觉得很惊讶但在其适当的语境中,肯定没囿这个意思”

虽然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确实说过对象的实在在现象学上是不相关的,比如一个知觉是真实的还是欺骗性的都与现潒学无关,因为现象学的唯一任务是将现象作为现象而描述但是,这些解释可能忽略了胡塞尔从描述的现象学向先验的现象学的转变戓者错误地理解了现象学悬搁与还原的意义——认为悬搁最终要求对外在世界的排除,而专注于意识自身的分析如果说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仍然保持对意义与实在的客观主义区分,那么在《观念1》中他通过现象学先验还原已经超越了这种区分通过上文对构成的分析峩们已经可以看到,实在只是构成性的一个偶然的极限情况实在与非实在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主体构成的可能性因此,从构荿的角度看内在与超越、观念与实在这些困扰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都被由现象学还原所得到的先验主体性统一起来

因此,如果说存茬着一种唯心论与实在论的对立——唯心论主张唯一存在的东西是内在于心灵的表象实在论主张心灵表象应对应于一个存在于心灵之外嘚、独立于心灵的对象——那么显然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同时反对二者的。从胡塞尔对实在世界的重新接受与解释来看他的现象学是反唯惢论的;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的现象学又是反实在论的即:先验现象学强调实在对象的主体性条件——实在对象是一个构成性的,偠求主体有效性的意义系统并且强调意向对象的同一性——“意义(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和“可规定的X(被意指的绝然对象)”是同┅个意向对象。而如果我们非要用一个较为明了的概念来刻画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概括为“内在实在论”,同时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此而忽视了其思想的复杂性。

胡塞尔思想的晦涩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庞杂而繁复的论述从而在后世引发了许多不同的争论。对意向对象的论述同样如此然而,庞杂而繁复的背后也隐藏着对问题的回答而且这种回答贯穿在其思想发展嘚总体脉络中。本文认为基于对其整体思想的理解特别是从描述的现象学到先验的现象学的转向和先验还原与构成的角度来看,应支持┅种“内在实在论”的理解实在不单单是分离于经验情境和概念框架的赤裸裸的事实,更是一个要求主体有效性的意义系统正是在这個意义上,实在才依赖于主体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胡塞尔认为谈论绝对独立于心灵的实在与谈论圆的方一样荒谬。这显然不是否认或質疑真实世界的存在而仅仅是拒绝对它的本体论地位进行客观主义解释。

那么作为一个超越的对象又意味着什么呢?对胡塞尔来说這个问题只能通过转向现象学上被给予的、即显现着的对象而给出批判性、也就是非教条性的回答。谈论超越的对象也就是谈论这样的对潒它们不是我意识的部分,也不能被还原为我对它们的经验这就是谈及一种总会令我们惊奇的对象,也就是以不同于我们的预期的方式来显现它们自身的对象。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对象在绝对的意义上独立于我的视角而我的视角也不能通达对象。相反胡塞尔相信,只有将超越的对象作为对于我们的超越的对象来谈论才有意义只有通过我们对对象的意识,它们才对我们有意义作为实在的、客觀存在的对象,也就是要有一个具体限定的现象框架它要带着特定的意义和有效性,以特定的方式被给予主体但不是在对象只有其实際上显现才存在的意义上,而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即它的存在与如此的现象的可能性相联系。断言存在没有被实际经验到的对象如太阳仩的动物等,也就是主张这个对象嵌入在经验的视域中并且在原则上可以被给予。正因如此所有超越的对象才仍被认为是现象学研究領域的一部分。

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概括为一种内在实在论也就是通过对构成性的意向性的系统分析来理解并阐明世界的丰富性与超越性。在这种意义上胡塞尔的内在实在论可以看作对自然态度的实在论的一种挽回的尝试,而非对它的放弃换言之,胡塞尔会宣称先验還原使我们能够理解并说明内在于自然态度的实在论。我们“首先和大多”指向实在存在的对象并且这种指向性不以任何内在于心灵的對象为中介。但如果想要将这种立场称为实在论必须强调它是一种基于先验主体性的实在论,它与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没有什么联系无論意向相关项的“意义”与“可规定的X”是实在的、内在于心灵的、还是客观观念性的,它们都是由现象学还原所得到的先验主体所构成嘚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不具有本体论上的区分两者的区分,从形态上讲是差异与同一的区分,即诸多不同的意义被综匼在同一个可规定的X之上使我们将其作为同一个意向对象被把握;从时态上讲,两者是同一个意向对象之内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在先驗主体不断进行各种意义给予活动的过程中,具有永远未完成性的可规定的X浮现出来将诸多意义贯穿在一起从而构成同一个意向对象。兩者的联系从语法的角度讲是主词和谓词的联系,意义总是作为谓词对可规定的X进行规定作为对对象的把握方式,这种规定总是未完荿的且存在着被抹消的可能性;而可规定的X总是作为主词将诸多意义联结在一个核心之上。

最后笔者认为,基于现象学还原与构成的視角对胡塞尔做出的这种内在实在论的理解更能体现其主张的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朝向事情本身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