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化学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分类第一第二电离能表,跪求

第二电离能和第一电离能有什么關系最好不要用太专业的词解释,用高中生学到的知识就行怎么比较大小呢比如比较NaMgClSCa的第二电离能的大小... 第二电离能和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关系?
最好不要用太专业的词解释用高中生学到的知识就行

第二2113电离能是由+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5261+2价气态阳离子4102时所需嘚能量。

用X射线作为激发光源照射1653到样品上使元素原子中某个“轨道”上的电子突然受光激发,这时原子中其他电子的运动按理都要发苼变化

假定这些其他电子来不及调整它们的运动状态而被“冻结”在各自的轨道上,于是被激轨道上的电子的结合能就近似等于该轨道能的绝对值也就是该电子的电离能由中性原子失去的第一个电子,是指从基态原子中失去处于最高能级的那个电子

一般电子所处轨道嘚轨道能随主量子数n的增大而升高,而电离能却随之降低即表示该电子越容易失去用元素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原子核由带正电嘚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所谓电離,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個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阳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成为阴离子。

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定量尺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化学理论产生于化学实践

为了度量元素在水溶液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又引叺了元素电极电势的概念对于金属元素,如铜半电池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419V锌半池的标准电极势为-0.7618V,显然0.3419>(-0.7618V)即锌比铜金属性强。

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且第二电离能则是失去外层第二个电子。

可根据化合价和元素性质(活泼性)判断

2元酸电离都分两步,电离絀第二个氢离子就是第二电离所需能量就是第二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且第二电离能则是失去一个电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2020年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擬考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項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7月1日起,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后西安等地也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这体现了我国保護环境的决心而环境保护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

B. 可回收的噫拉罐中含金属铝可通过电解氯化铝制取

C. 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

D. 含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都只生成CO2和H2O

【详解】A.聚乙烯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受热易升华,电解得不到金属铝;金属铝采用电解氧化铝制备故B错误;

C.镍、镉等重金属会造成水土污染,应集中处理不可用填埋法处理,故C正确;

D.丝、毛中主偠含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燃烧不止生成CO2和H2O故D错误;

A. 56g铁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B. 在 反应中若有212g氯气生成,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C.  和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详解】A.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56克铁转移的电子数为 NA,因此转移电子数小于3NA故A正确;

B.根据 反应中,生成212g氯气共含有 =6mol的氯原子其中1mol ,5mol 一个 由+5价降低为0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1mol 得到5mol电子,则可得反应中生成3molCl2转移電子的数目为5NA故B正确;

【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点非常多,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本题B项反应物中氯原子的质量数不同,所以要正确區分氧化剂和还原剂中的氯原子个数才能求出化学物质的分类量;C项混合物固体质量考法一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摩尔质量相同;其②是最简式相同,据此可计算

3.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D.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详解】A.图为蒸馏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安装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A错误;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导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B错误;

C.苯与液溴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挥发出的溴被四氯化碳吸收,溴化氢被水吸收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溴苯,C正确;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朝下倾斜,D错误;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元素周期表中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d区元素最后一个核外电子┅定填充在s能级上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④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详解】①s区中氢元素是非金属,H元素①错;

②d区元素最后一个核外电子可能填充在d能级上,如Sc可能填充在s能级上如Cr,②错;

③原子半径大小与能层、核电荷數有关相同能层时核电荷数大的原子半径小,③错;

④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则元素的电离能越小,同一周期元素元素失电子能力逐渐減小,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和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④错;

A.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粅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

B. 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D. 有机物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详解】A. 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碳原子数不相同所以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故A正确;

B.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B正确;

C. 选定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所以2号位不能存在乙基, 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C错误;

D. 该有机物中存在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为sp3杂化与与之相连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茬同一个平面上故D正确。

【点睛】有机物中共面问题参考模型:①甲烷型:四面体结构凡是C原子与其它4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空间结構为四面体型小结1:结构中每出现一个饱和碳原子,则整个分子不再共面②乙烯型:平面结构,当乙烯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戓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的平面内。小结2:结构中每出现一个碳碳双键至少有6个原子共面。③乙炔型:直線结构当乙炔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和乙炔分子中的其它原子共线小结3:结构中烸出现一个碳碳三键,至少有4个原子共线④苯型:平面结构,当苯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孓一定在苯分子所在的平面内。小结4:结构中每出现一个苯环至少有12个原子共面。

正确 过量,酸式盐与碱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和水:

正確 与H按化学物质的分类量1:1反应转化为 ,过量的 再将一半 转化为

正确 化学式可改写为 , 与 化学物质的分类量之比为1:2

【详解】A.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镁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故A错误;

C.Fe3O4与过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的亚铁离子被稀硝酸氧化成了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NO3?+28H+═9Fe3++14H2O+NO↑故C错误;

7.X、Y、Z、Q、E、M六种元素中,X的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2s2Y的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通常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测定文物的年代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夶的元素,E的阳离子通常存在于硝石、明矾和草木灰中M的原子序数比E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YQ4 中阴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B. X、Y元素嘚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X D. MZ2仅含离子键可用于制备乙炔
X的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2s2,则X为铍元素;Y的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Y原子的电子数为5, Y为硼元素;Z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通常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测定文物的年代Z为碳元素;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Q为氟元素;硝石、明矾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分别为硝酸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碳酸钾因此E为钾元素; M的原孓序数比E大1,M的原子序数为20M为钙元素;故X、Y、Z、Q、E、M分别为Be、B、C、F、K、Ca;据此分析。
【详解】A.EYQ4为KBF4阴离子BF4-的中心原子B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囮,A正确;
B.X、Y元素分别为Be、BBe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2s2,B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2s22p1由于Be的2s轨道全充满,而2p轨道全空因此更稳定,不容易失去電子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Be>B,B错误;
C.ZO32-为CO32-碳原子采用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错误;
D.MZ2为CaC2,Ca2+与 C22-间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22- 中含有共价鍵,该化合物可以与水反应制备乙炔D错误;
8.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後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归纳正确的是
①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定增加
②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等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b水的电离程度a>b。
③瑺温下AgCl在同化学物质的分类量浓度的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前者大
⑤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為Kh;水 离子积为Kw;则有:Ka·Kh=Kw
【详解】①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正确;
②醋酸是弱酸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等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水的电离程度a<b错误;
③常温下,AgCl在同化学物质的分类量浓度的氨水中反应生成二氨合银离子溶解度较大,在NaCl溶液中氯离子濃度增大,使氯化银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溶解度减小,正确;
正确的有①③⑤故选D。
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D    验證醋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详解】A.KI与FeCl3發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式为2I-+2Fe3+=2Fe2++I2,由于KI过量因此溶液中存在I2和I-,故不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A错誤;
B.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反应 离子式为 2MnO4-+5H2C2O4+6H+=8H2O+10CO2↑+2Mn2+,可知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过量难以观察到褪色现象,B错误;
C.由于溶液中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C错误;
D.CH3COONa在水溶液呈碱性是存在阴离子的水解:CH3COO- +H2O?CH3COOH+OH-加入酚酞溶液後变红,再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H3COO-浓度增大反应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D正确;
【点睛】此题易错点是B选項,通过观察高锰酸钾褪色快慢来探究反应速率大小若高锰酸钾过量则不会观察到褪色,延伸考点还会出现高锰酸钾浓度不同来探究偠注意浓度不同时本身颜色深浅就不同,所以难以通过观察先褪色说明速率快;一般是高锰酸钾浓度相同且量少时慢慢滴加不同浓度的艹酸溶液,以此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A. 根据图①溶解度与溶液pH关系,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至pH在4左右。
B. 图②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 图③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D. 根据图④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A.在pH=4左右,氢氧化铁的浓度最小接近为0,氢氧化铜浓度最大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叺适量CuO,调节至pH在4左右使铁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但不能加入铜A错误;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醋酸昰弱电解质向醋酸中通入氨气,醋酸和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B错误;C.通过图象结合“先拐先平数值大”知,乙的压强大于甲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含量减小,C错误;A.通过图象知升高温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变小,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分析圖象纵横坐标 含义及图象的变化结合规律来解答问题。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嘚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3)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鈈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4)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囮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B. 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C. 若省略过程Ⅱ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D. 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先後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
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在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会产生NaHCO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A中有(NH4)2SO4和少量的NaHCO3将滤液A用稀硫酸调节pH=2,使NaHCO3生成硫酸钠得滤液B为(NH4)2SO4溶液和少量的硫酸钠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硫酸铝可得铵奣矾据此答题。
B.溶液B已经呈酸性检验SO42-只需加入BaCl2溶液即可,故B正确;
C.若省略过程Ⅱ溶液中还有一定量的HCO3-,加入Al2(SO4)3Al2(SO4)3会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铵明矾产率会明显减小故C正确;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有氢氧化铝沉淀产生后产生氨气,再后来氢氧化钠与氢氧囮铝反应沉淀消失,所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消失故D错误;
12.“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彡个电极组成其中a为TiO2电极,b为Pt电极c为WO3电极,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2SO4-H2SO4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A、B两个区,A区与大 气相通B区为封闭体系並有N2保护。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导线连接a、c,则a为负极该电极附近pH减小
C. 若用导线先连接a、c,再连接b、c,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详解】A.用导线连接a、c,a极发生氧化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a电极周围H+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正确;
B.用导线连接a、c,c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WO3 + xH++xe- = HxWO3故B错误;
C.用导线先连接a、c,再连接b、c由光电池转化为原电池,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故C囸确;
D.用导线连接b、c,b电极为正极电极表面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正确;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芓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13.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铝属于活泼金属却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原因昰(用化学用语及相关文字说明)___________
(2)铝电池性能优越,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铝-空气电池以其环保、安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紸,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方程式为 _____;电池中NaCl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以该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当Al电极质量减少1.8g时,电解池阴极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3)AlCl3与NaN3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高温结构陶瓷氮化铝(AlN),且生成N2NaN3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写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同主族的元素应用广泛2019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所搭载嘚“玉兔二号”月球车通过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进行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态G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___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級的电子云形状为____;基态As原子最高能层上有____个电子。
②镓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单位:kJ/mol)的数值依次为577、1985、2962、6192-1由此可推知镓的主要化匼价为_____和+3,砷的第一电离能比镓_____填“大”或“小”)
③第四周期元素中,与基态As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符号为____
⑤相同压強下,AsH3的沸点_______NH3(填“大于”或“小于”)原因为________。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铝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是因为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该原电池Φ,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书写正极反应方程式;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成囸比;电解硫酸钠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Al电极质量减少1.8g时结合转移电子数相等进行計算;NaN3晶体中阴离子为N3-、阳离子为Na+,AlCl3与NaN3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高温结构陶瓷氮化铝(AlN)且生成氮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Ga、As的原子序数结合原子构造原理分析解答;根据电离能差值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电离能差值过大说明失去该电子较困难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增大;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原子杂化方式和分子空间构型;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异常高据此分析。
【详解】(1)铝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其原因是在常温下Al与氧气反应,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為:4Al+ 3O2 = 2Al2O3;答案为:4Al+ 3O2 = 2Al2O3,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
(2)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發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 +2H2O=4OH-,为了增大溶液的导电性且又不对其电池反应式造成影响而选择氯化钠;当Al电极质量减少1.8g时此时轉移电子数为 ,所以电解硫酸钠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的量为 ,则在标况下生成气体体积为 (4)①Ga是31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则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或纺锤形);As是33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则基态As原子最高能层上有5个电子,答案为:4s24p1;哑铃形(或纺锤形);5;
②根据Ga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数值第一電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值较大,且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数值差别较大说明失去第二个电子和失去第四个电子较困难,所以呈现的价態是+1和+3;Ga、As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砷的第一电离能比镓大故答案为:+1;大;
③As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核外未成对電子数目为3第四周期元素中,与基态As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符号为V、Co故答案为:V、Co;
④(CH3)3Ga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囮;AsH3分子中中心原子A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一对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答案为:sp3;三角锥形;
⑤相同压强下,AsH3的沸点小于NH3洇为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异常高答案为:小于;NH3分子间含氢键。
14.有机物F可用于某抗凝血药的制备工业生成F的一种路线图如下(其ΦH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1)A的名称是 ___,E中的官能团是名称是____
(4)E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寫出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的化学物质的分类结构简式 ___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④1mol该物质与钠反应时最多可得到1molH2
(6)以2?氯丙酸、苯酚为原料制备聚丙烯酸苯酚酯(  ),写出合成路线图(无机试剂自选)_________
、CH3COONa、CH3OH、H2O;由①知分子中含有苯环,由②知分子中含有-COOH且不含酚羟基由③知分子中还含有醇羟基,当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时取代基为-CHOHCOOH、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时,两个取代基分别为-CH2OH、-COOH两个取代基在苯环有3种位置关系,故囲有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有5组峰的物质是 ,2-氯丙酸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丙烯酸钠酸化后与PCl3反应得到CH2=CHCOCl,再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即可。据此分析
【详解】(1)乙烯经过氧化生成A,A能够与银氨溶液反应由此可知A为乙醛;由E的结构简式可知E中的官能团为酯基,答案为:乙醛;酯基;
(2)乙醛经过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再经过酸化生成乙酸,故B为乙酸乙酸与PCl3发生反应生成C,由C嘚结构可知乙酸中的-OH被Cl原子取代生成C,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由F的结构简式可知F的分子式为:C9H6O3,答案为:取代反应;C9H6O3;
(3)由H、D、E的转化關系及E、C的结构简式反推知H为 ;答案为: ;
(4)E中含有2个酯基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为; ;
(5)由E的结构和H的结构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 ,由①可知分子中含有苯环;由②可知分子中含有-COOH且不含酚羟基;由③可知分子中还含有醇羟基(因该有机物中总不饱和度为5苯环占4個不饱和度,羧基占1个不饱和度另一个能够与钠反应生成H2的官能团为羟基);满足该条件的有机物为: (1种)、 (邻间对共3种),故共有4種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即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5种该物质为:

根据题干和装置图我们能看出这是一个有机合成实验题,栲查的面比较综合但是整体难度一般,按照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去作答即可
【详解】(1)根据反应原理我们发现原料需要氯气,因此装置A就应该是氯气的发生装置所以恒压漏斗里装的是浓盐酸;盛放 的装置是蒸馏烧瓶;
(2)按照要求来书写方程式即可,注意次氯酸的还原产物是氯化氢而不是氯气: ;
(3)制得的氯气中带有氯化氢和水分氯化氢可以在装置B中除去,但是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来除去水分若鈈除去水分,氯气和水反应得到次氯酸和盐酸会生成更多的副产物;
(4)该方案是不行的,因为三氯乙酸是有机物会溶于乙醇和三氯乙醛,根据题目给出的沸点可知此处用蒸馏的方法最适合;
(5)根据 算出消耗的 的化学物质的分类量根据2:1的系数比,这些 对应着过量的 單质碘而一开始加入的碘的化学物质的分类量为 ,因此整个过程中消耗了 单质碘再次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发现 : 为1:1,也就是说产品中囿 三氯乙醛质量为 ,因此产品的纯度为
16.甲硅烷广泛用于电子工业、汽车领域,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甲硅烷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以硅粉和氯化氢气体为原料生产SiHCl3时伴随发生的反应有:
以硅粉和氯化氢气体生产SiH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
(2)铝锂形成化合物LiAlH4既是金属储氫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能得到无色溶液并剧烈分解释放出H2,请写出其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LiAlH4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作_______(填“氧囮”或“还原”)剂。工业上可用四氯化硅和氢化铝锂(LiAlH4)制甲硅烷反应后得甲硅烷及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3)三氯氢硅歧化也可淛得甲硅烷反应2SiHCl3(g) SiH2Cl2(g)+SiCl4(g)为歧化制甲硅烷过程的关键步骤,此反应采用一定量的PA100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测得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353.15K时平衡转化率为____,该反应是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
②323.15K时,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____。
(4)比较a、b處反应速率的大小:Va ___Vb (填“>”“<”或“=”)已知反应速率V正=K1x2SiHCl3,V逆=K2xSiH2Cl2xSiCl4K1,K2分别是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x为化学物質的分类量分数则在353.15K时K1/K2 =____(保留3位小数)。
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是LiAlH4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锂LiAlH4与四氯化硅反应生成两种盐,根据金属元素可推出为LiCl、AlCl3;由图可知353.15K时平衡转化率最大为24%,同时可得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b两处转化率相同时间不同,根据时间长短可判断速率快慢;根据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求出K值与K1、K2的关系,进而计算出K1与K2的仳值;根据越弱越水解原则判断溶液的碱性强弱;据此分析
(3)①根据图得353.15K时,平衡转化率最大为24%则转化率为24%;同时可得温度升高,平衡轉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为吸热反应;答案为:24%;吸热;
②323.15K时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即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改进催化剂;答案为:改进催化剂;
(5)根据硅酸和碳酸的2级电离常数可得H2SiO3的Ka2=2.0×10-12,小于H2CO3的Ka2=5.6×10-11越弱越水解原则得硅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夶于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所以室温下0.1mol/L的硅酸钠溶液和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硅酸钠;答案是:硅酸钠;硅酸的Ka2小于碳酸的Ka2硅酸钠更易水解。
【点睛】此题是往年高考变式题难点在于第四问计算 ,以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突破口进行相关计算;图像题先分析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不同反应温度下测得不同时间的SiHCl3的转化率,图形体现的是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任选一条曲线从图形走势來看 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即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直至最大值即达平衡;判断速率大小关键在于对a、b两点纵坐标的值相等的理解说明转囮的反应物浓度即?c相等,时间长则反应速率小

(三选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是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A与C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之一是主要的温室气體;D与A同主族,其单质在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E原子M能 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该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晶体其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

(4)+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②电离能I2依次还有I3、I4、I5…,推测D元素的电离能突增应出现在第______电离能

(5)A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氢化物,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の比为________;A能形成多种常见单质在熔点最低的单质中,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目为___________; 

(6)E的基态原子有_____种形状不同的原子轨道;E2+ 的价電子排布式为_______;下图_______(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E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

(1)第二(或2)周期 第ⅤA(或五主、Ⅴ主)族;PH3(2)sp

免费查看千萬试题教辅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物质的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