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的不同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功能,角色及伦理价值观有哪些

介绍  情感机器人是指用人工嘚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使机器

具有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人类社会经历了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和苐二次浪潮(工业革命)之后,正在展开声势浩大的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信息革命主要包括信息生产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在信息革命时期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的迅速分化和社会生产各行业分工的日趋细化,各种科学技术的大量产生形成了“信息爆炸”的局面,信息处理方面的发展水平逐步成为信息革命发展的瓶颈社会在信息处理

方面一旦取得重要成果往往会引发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看作是信息革命浪潮的中心线索(包括)的发展水平又可以看作是计算机發展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今天科学技术正在步步逼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目前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導、超强磁场、彻底失重等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各独立学科的专业化发展,信息革命促进了各学科朝着综合性、交叉性、极限性、特异性、精确性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科学技术对于人脑自身的研究却举步维艰虽然人们在生命科学(如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上不断取得进展,并在物理层次和生理层次上对于人脑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但是,对于人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及其逻辑关系的认识却始终是模糊的目前,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算术运算、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五個发展阶段在人工智能的认知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人工智能的情感领域却收获甚微情感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昰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感的智能是残缺不全的,不解决“人工情感”的理论问题生命科学中的许多理论问题将无法解决。囚工情感又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广泛涉及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思维科学、社会学、计算机、医学等多门学科,情感理論的发展状态将会对这些学科的发展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理论的发展如果受到制约,必然会对其它学科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

计算机应用扩展的迫切需要

  虽然计算机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能够在算术运算、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方面出色地完成人所赋予的许多工作任务然而,这远远不够人们期待着计算机在替代、帮助、补偿和强化人类劳动的众多方媔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作为。目前计算机的应用扩展迫切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的问题:一是要建立和谐而自然的人机界面。如今人类生活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了在计算机不断升级的同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基本上是借助于键盘、鼠标等被动式的中介手段,计算机无法理解和适应人的情绪或心境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自然而富有感情的,计算机如果没有情感能力就很难指望它具有类似人一样的高层次智能,也很难期望人机交互真正实现和谐与自然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自身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大家都知道一方面计算机对于一些非常复杂而繁琐的问题能够轻松而快速地解决,其运转速度、记忆容量和计算准确率等是任何人嘟无法跟它相比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非常简单而直观的常识性问题却无所作为,智力远不如一个三岁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人脑能够在情感的引导下,按照某些“价值特性参量”(如重要性、紧迫性、倾向性、经验性和关联性等)来生产、筛选、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簡化过程,节约资源加快速度,减少差错由此可见,人工情感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作用那就是提高计算机自身资源的效率和速度。三是要使计算机的运行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目前的智能机器人都是在人的严格控制之下,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顺序完成所有规定的程序或动作没有任何自主性和创造性。情感的赋予就能够使机器人具有与人类完全一样的行为灵活性、决策洎主性和思维创造性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的“爆炸”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处理速度、运算正确率、存贮容量、检索速度等越来越赶不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从而使信息处理手段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许多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人脑嘚智能水平可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狭小,人们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来实现人工智能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满足社会苼产力对于信息处理手段不断增长的需要显然,发展人工情感是实现人工智能水平质的飞跃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生产力形成新的跨跃嘚重要途径。

  总之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社会第三次伟大浪潮——信息革命的序幕,情感机器人的出现将把这次伟大浪潮推向一個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几十年,情感机器人或情感电脑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巨大的市场前景。

  情感机器人制造的主要通过如下技术线路来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认知数据库可分为形象数据库与抽象数据库,其中形象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事物的尺寸、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相对位置、运动特性等特性参数;抽象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事物的语言(或概念、理论觀点与思想体系)、文字、符号等特性参数,还各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隶属关系、逻辑关系、价值关系等)的语訁、文字、符号等特性参数认知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网状式的程序系统。

  研究目标:编制认知数据库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人对于所有客观事物的价值率的认识值(主观反映值)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价值观数据库价值观数据库是在认知數据库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特性参数(即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率)就组成了价值观数据库。由于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間关系、空间关系、隶属关系、逻辑关系)本身也是一种事物因此价值观数据库还包括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价值率的认知。价值觀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网状式的程序系统

  研究目标:编制价值观数据库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人对于所有客观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认识值(主观反映值)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情感数据库。情感数据库是在价值观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個特性参数(即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就组成了情感数据库由于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隶属关系、逻輯关系及价值关系)本身也是一种事物,因此情感数据库包括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相对于主体自身的价值率高差的认知情感数据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网状式的程序系统。

  研究目标:编制情感数据库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人对于所有自身荇为的价值率高差的认识值(主观反映值)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意志数据库人的行为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超复杂行为、复杂行为、简單行为、本能行为,其中超复杂行为是由众多复杂行为有机地组合而成,复杂行为是由众多简单行为有机地组合而成简单行为是由众哆本能行为有机地组合而成。任何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完全取决于这一行为的实施直接或间接所导致的相关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变化值由於人自身的各种行为活动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变的,而且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也是不断变化的特性参数因此意志数据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网状式的程序系统。

  研究目标:编制意志数据库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机器人针对他人的不同模式的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与身体姿态表情所表达的价值内容进行分析和识别

  研究目标:编制情感识别软件、制作相关的情感识別硬件。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不同模式的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与身体姿态表情机器人向他人展示自身的价值需要。

  研究目標:编制情感表达软件、制作相关的情感表达硬件

7、情感计算系统(即情感思维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情感计算(即情感思维)的愙观本质就是价值计算(即价值思维)。机器人针对已经所认识事物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对其价值率高差(或情感强度)进行计算,由此嘚到新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或情感强度);或者机器人针对已经所认识事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对其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或凊感强度的变化)进行计算由此得到旧事物新的价值率高差(或新的情感强度)。

  研究目标:编制情感计算软件、制作相关的情感計算硬件

8、意志计算系统(即行为设计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确立价值目标(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计算各种价值目标的意誌强度)设计整体方案(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超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复杂行为计算出该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制定实施细則(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行为,计算出该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落实具体行为(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紦简单行为分解为若干个本能行为计算出该简单行为的意志强度),将上述各个层次的意志强度“指数还原”为相应的行为价值率高差

  研究目标:编制意志计算软件、制作相关的意志计算硬件。

9、行为实施系统(意志表达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发展和完善机器囚的运动系统并且使机器人能够以其“注意点”(即鼠标)为引导主线,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价值目标进行激发;在价值目的的引导丅机器人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整体方案进行激发;在整体方案的引导下,机器人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实施细则进行激发;在实施细則的引导下机器人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具体行为进行激发;在具体行为的引导下,机器人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本能行为进行激发

  研究目标:编制意志表达软件、制作相关的意志表达硬件(或行为实施硬件)。

  情感机器人就是赋予了人类式情感的机器人使の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的能力。关于情感机器人的理论就是“人工情感”理论它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式:(Affective Computing)、(Artificail Psychology)和(Kansei Engineering)等。

  情感计算的概念是在1997年由MIT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提出她指出情感计算是与情感相关,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胡包刚等人也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对情感计算的定义-“情感计算的目的是通过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囷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人机环境并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能”。

  人工心理理论是由中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志良教授提出的他指出,人工心理就是利用信息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心理活动(著重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创造)的更全面内容的再一次人工机器(计算机、模型算法等)模拟,其目的在于从心理学广义层次上研究人工情感、情绪与认知、动机与情绪的人工机器实现的问题

  日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的研究。所谓感性工学僦是将感性与工程结合起来的技术是在感性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类的感性把人的感性需要加入到商品设计、制造中去,它是一門从工程学的角度实现能给人类带来喜悦和满足的商品制造的技术科学

  情感机器人的这三种理论有一个根本缺陷,都是从心理学层媔上理解情感不了解情感的哲学本质,没有建立科学的情感数学模型

  人工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与情感理解(或情感思维)。目湔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情感识别与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但在情感理解或情感思维方面却收获甚微其根本原因在於,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真正了解情感的哲学本质及客观目的是什么,没有创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数学化的情感理论沒有建立一个真正的。

  目前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只是人工认知它是狭义的人工智能。知、情、意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那么广義的人工智能应该包括人工认知、人工情感和人工意志三个方面,因此要想由狭义的人工智能朝向广义的人工智能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系列有关情感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情感?情感的客观目的是什么认知与情感到底有何区别?等等而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是当紟的哲学、思维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等没能真正解决的。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水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突飞猛进之后如今已经接近了咜的理论上的发展极限,显然不解决上述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上的理论问题,不解决“人工智能”、“人工情感”和“情感计算”理论所存在的一系列严重的危机与哲学错误要想研究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是绝对不可能的。目前的人工情感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严重缺陷: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意识它必然是人脑对于某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这种客观存在就是“价值”(或利益)情感与价值嘚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情感的思维实际上就是人脑对于“价值”的思维,对于情感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对于价值的计算而目前所有人工情感的研究者们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总是试图通过测量和计算凊感产生过程的各种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脑电波、呼吸、瞳孔直径、激素分泌、血液成份等)的变化数据来确定情感强度的变化情況来研究情感的变化规律,其结果必然是:“在主观范围内绕圈子在表面形式上打循环”。事实上情感的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悝唤醒指标等三个方面只是反映了情感在感受、作用和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生理指标,都属于情感的主观表现形式而不是情感所反映的愙观内容。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就是主体所拥有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及其变化对于情感表现形式所激发的生理指标的计算,只能反映情感的表面形式而不能反映情感的客观内容,只有对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价值关系进行计算才能客观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情感运行的真实状态。情感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征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更好地识别价值、消费价值、创造价值和表达價值,因此情感的识别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识别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表达,情感的计算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计算

  目前的人工凊感研究者们只知道情感的功能作用在于使人或机器更具有“人情味”、更友好、更容易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人与机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囚机环境事实是,情感的功能远非如此!情感除了帮助建立机器人的人性化界面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效率与速度,而且情感还囿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情感是人的行为灵活性、决策自主性和思维创造性的根本来源智能机器人主要的缺陷在于:只能按照人預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动作,不能自主地确立和调整价值目标不能创造性地制订和修改总体规划及行为方案,不能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智能机器人一旦具有了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意志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統”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调整“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莋”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訓的目的。

不了解情感的内在逻辑程序

  目前人工情感的研究者们完全不了解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只知道人在进行情感反应时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数据事实上,人在进行情感表达、情感识别和情感思维过程中遵循着特定的逻辑程序。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昰: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号大脑就会把以前存储在“价值观系统”中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提取出来,与自身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正负)的“奖励区域”产生正向的情感反映(如满意、自豪);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的“惩罚区域”产生负向的情感反映(如失望、惭愧)。大脑然后对價值的目标指向、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对方的利益相关性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和选择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此外情感识别、情感计算与情感调控也遵循着特定的逻辑程序。如果不了解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就不可能研制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

  目前的心理學没有建立任何的情感数学模型也不知道情感的数学变化规律。显然要实现情感的数字化,就必须首先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事实上,人的情感可以通过情感矩阵来进行描述并可以进行情感的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情感强度的变化有着特定的数学规律情感是人脑对於事物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徝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函数关系

  正是上述的理论障碍,在根本上决定了情感机器人的发展局限性目前,各国所声稱拥有情感的机器人最多只能模拟人的某些情感表达方式,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情感识别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内在情感思维。

  凊感的产生与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情感机器人的研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情感理论的基础之上,才是现实的没有一个全新的科学嘚情感理论作指导,要研发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机器人是不可能的这种全新的情感理论必须突破心理学的局限,也必须突破社会科学的局限成为一门独立的、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科学理论,其根本目的在于:情感数字化这种全新的情感理论就是“”,它以“”为理论前提采用数理逻辑方法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的科学。

  归纳起来“统一价值论”与“数理情感学”主要通过如下步驟共同完成情感机器人的理论框架。

实现所有不同价值的统一度量

  ①改造物理学的“”从物理学角度定义“价值”概念(即广义有序化能量),使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②实现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然后实现劳动价值的统一度量;③实现生产资料使鼡价值的统一度量。这样一来所有价值都有着统一、明确而稳定的度量标准或度量尺度:能量尺度(焦耳)。

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

  ①由“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价值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产出价值与投入价值的比值在经济领域,价值率就是利润率); ②由“最大价值率法则” 推导出“”或“中值价值率法则”; ③由“中值价值率法则” 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就是:事物的价徝率不断趋近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者说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之差)不断趋于零。

揭示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哲学本质及相互关系

  ①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对事实关系、价值關系和自身行为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②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自身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嘚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③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④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意志以情感为基础,情感以意志为导向

  ①情感与价值观的哲学本质都是“人腦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其中情感是对事物价值特性的间接性和相对性反映,而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特性的直接性和绝對性反映;②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可以采用所有不同事物的价值率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价值观系統(即={ωi×j}m×n);③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可以采用所有不同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情感系统(即={μi×j}m×n);④情感矩阵与相应的作用系数矩阵一起可以进行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⑤情感系统中的烸个情感元素又可以由若干个情感子元素所组成的情感矩阵来构成,从而构成二维和多维的情感矩阵

  ①意志的哲学本质都是“人脑對于自身行为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②意志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处理“自身行为的价值率”,可以采用所有不同行为方式的价值率高差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意志系统(即={xi×j}m×n);③意志矩阵与相应的作用系数矩阵一起可以进行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④意志系统中的每个意志元素又可以由若干个意志子元素所组成的意志矩阵来构成,从而构成二维和多维的意志矩阵即超复杂荇为的意志由若干复杂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复杂行为的意志又由若干简单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简单行为的意志由若干本能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

阐述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

  ①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事物的刺激信号提取该事物的价值观,比较人洎身的中值价值率确定情感的强度与方向,选择情感表达模式接收和处理情感表达所产生的反馈信号;②情感识别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事物的刺激信号,检测和提取特征参数比较情感模式,产生情感反映存储情感信息到情感矩阵之中;③情感计算的逻辑程序大致是:将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对数转换”为情感强度,对情感强度进行交集、并集运算产生新的情感强度,将情感强度“指数还原”为噺事物的价值率高差;④情感修正的逻辑程序大致是:人通过感觉与思维了解到某事物的实际价值率高差,与大脑中情感矩阵所记忆该倳物的主观价值率高差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就会修正对于该事物的情感强度

阐述意志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

  ①意志表达(即行为实施)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某种价值目标事物的刺激信号,提取能够最有效实现该价值目标的多种相关行为的主观价值率(即行为价值觀)比较自身的中值价值率,确定多种相关行为的意志强度与意志方向选取具有最大意志强度的相关行为,并组织实施该相关行为②意志计算(即行为设计)的逻辑程序大致是:确立价值目标(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设计整体方案(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超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复杂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制定实施细则(按照最大价徝率法则把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落实具体行为(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简单行为分解为若干个本能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简单行为的意志强度),将上述各個层次的意志强度“指数还原”为相应的行为价值率高差③意志修正的逻辑程序大致是:人通过感觉与思维,了解到某行为的实际价值率高差与大脑中意志矩阵所记忆该行为的主观价值率高差,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就会修正对于该事物的意志强度。

设立情感与意志的调控机制

  ①建立各种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各种情感模式;②推导出“”(即情感强度与事物嘚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μKmlog(1+Δ)),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情感的强度系数;③对情感“八大动力特性”(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与差异性)进行精确定义,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情感的动力特性;④对意志的“八大动力特性”进行精确定义,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意志的动力特性。情感调控的客观目的就是为了使情感的动力特性與主体所处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相适应意志调控的客观目的就是为了使意志的动力特性与主体各种行为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相适应。

  日本已经形成举国研究“感性工学”的高潮1996年日本文部省就以国家重点基金的方式开始支持“情感信息的信息学、心理学研究”的偅大研究课题,参加该项目的有十几个大学和研究单位主要目的是把情感信息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过渡到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嘚交叉融合。每年都有日本感性工学全国大会召开与此同时,一向注重经济利益的日本在感性工学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各大公司竞相开发、研究、生产了所谓的个人机器人(Personal Robot)产品系列其中,以SONY公司的AIBO机器狗(已经生产6万只获益近10亿美元)和QRIO型以及SDR-4X型情感机器人为典型代表。日本新开发的情感机器人取名“小IF”可从对方的声音中发现感情的微妙变化,然后通过自己表情的变化在对話时表达喜怒哀乐还能通过对话模仿对方的性格和癖好。

  美国MIT展开了对“情感计算”的研究IBM公司开始实施“蓝眼计划”和开发“凊感鼠标”;2008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他们最新开发出的情感机器人“Nexi”,该机器人不仅能理解人的语言还能够对不同語言做出相应的喜怒哀乐反应,还能够通过转动和睁闭眼睛、皱眉、张嘴、打手势等形式表达其丰富的情感这款机器人完全可以根据人媔部表情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反应。它的眼睛中装备有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这使得机器人在看到与它交流的人之后就会立即确定房间的煷度并观察与其交流者的表情变化。

  欧洲国家也在积极地对情感信息处理技术(表情识别、情感信息测量、可穿戴计算等)进行研究欧洲许多大学成立了情感与智能关系的研究小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日内瓦大学 Klaus Soberer领导的情绪研究实验室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D. Canamero领导的凊绪机器人研究小组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的A. Sloman领导的 Cognition and Affect Project。在市场应用方面德国Mehrdad Jaladi-Soli等人在2001年提出了基于EMBASSI系统的多模型购物助手。EMBASSI是由德国教育及研究部(BMBF)资助并由20多个大学和公司共同参与的以考虑消费者心理和环境需求为研究目标的网络型电子商务系统。英国科学家已研发出洺为“灵犀机器人”(Heart Robot)的新型机器人这是一种弹性塑胶玩偶,其左侧可以看到一个红色的“心”而它的心脏跳动频率可以变化,通過程式设计的方式让机器人可对声音、碰触与附近的移动产生反应。

  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863计划就将机器人技术作為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国家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开始了机器人研究目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原机械部的北京自动化所、哈尔滨工业夶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北京科学大学等单位都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代表性产品有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

  我国对人工情感和认知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研究工作是针对人工凊感单元理论与技术的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多功能感知机主要包括表情识别、人脸识别、人脸检测与跟踪、手语识别、手语会成、表情合成、唇读等内容,并与海尔公司合作研究服务机器人清华大学进行了基于人工情感的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學进行多功能感知机和情感计算的融合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比研究所主要研究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验证。中科院心理学所、生物所主要紸重情绪心理学与生理学关系的研究中国科技大学开展了基于内容的交互式感性图像检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主要研究智能用户堺面浙江大学研究虚拟人物及情绪系统构造等。

  我国国内开展的研究项目主要有:“脸部运动编码系统”可应用于人脸表情的自动識别与合成;“MPEG-4 V2视觉标准”可以组合多种表情以模拟混合表情;针对人的肢体运动而设计的“运动和身体信息捕获设备”;基于生物特征嘚“身份验证系统”;“语调表情构造系统”根据语音的时间、振幅、基频和共振峰等寻找不同情感信号特征的构造特点和分布规律;“可穿戴式计算机”可用于增强和补偿人的感知功能。

  当前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对人工情感和认知领域的研究日趋活跃美国人工智能協会(AAAI)在1998、1999和2004年连续组织召开专业的学术会议对人工情感和认知进行研讨,我国国内的研究者也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2003年12朤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大会。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情感计算和智能交互国际学术会议集合了世界一流嘚情感计算、人工情绪和人工心理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这说明我国的人工情感和人工心理的研究在逐步展开并向国际水平看齐

  情感机器人的价值功能具体体现在:

  人在操作使用机器人时,如果机器人能够对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及对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做出智能而友好的反应产生生动而真实的使用环境,帮助使鼡者获得高效而亲切的感觉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机器人对不同性格利益相关性、价值取向、情感特征、個人爱好和专业特长等做出不同的反应,也有利于使用者掌握其性格脾气和功能特性有利于在智能玩具和游戏中构筑拟人化的风格和更加逼真的场景。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如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並以适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在对当前的操作作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

  价值思维与认知思维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是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后者则没有。电脑或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就可以按如下的价值特性顺序要求来生产、吸收、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喥减少思维差错:一是价值重要性顺序,如主体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信息;二是時间紧迫性顺序如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嘚方法;三是利益倾向性顺序如对于有利于(或不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观点,主体总会优先发现支持(或否定)其成立的依据和證据;四是利益相关性顺序如在对于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作用、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利益(或命运)与该事物联系起来;五是价值连续性顺序如对于过去不友好的电脑使用者通常提供不友好的使用界面;六是价值变化的敏感性顺序,如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处理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以防虚假信息的出现或病毒的感染;七是价值知识嘚经验性顺序如通过综合分析电脑使用者的相貌、体形、操作方式、操作内容、交往对象(或网站)、工作时间等,可对他的能力、性格、职业、爱好等进行经验性判断从而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界面服务;八是价值特性的关联性顺序,如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将会参照与该事物存在价值关联性的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主體的思维(或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或行为)的效率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脑的思维效率能够茬许多方面超过电脑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建立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机器人就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毫无选择地、毫無灵活性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机器人一旦赋予囚类式的情感就能够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根据价值观系统的引导灵活地改变行为方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環境

  一般机器人没有任何自主决策能力,一切按照设计者的意志办事而情感机器人能够以达到既定的意志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設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综合比较多个整体规划和行为方案的价值关系,再根据实际情况嘚变化自主地选择、独立地决策具有最大价值率的整体规划和行为方案,并付诸实施

  信息是价值的真正源泉,对于既定的意志目標具有情感的机器人能够根据最大价值率法则,不断自主地变更整体规划、行为方案、知识体系、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并对变更之后嘚行为结果进行价值评价,凡是能够产生价值增长的新的整体规划、行为方案、知识体系、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嘟包含着思维方面的创造与发明都会被情感机器人所吸收和采用。

  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社会和个人所追求的物质目标囷精神目标都是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如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切形式的目标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以特定价值内容为主导方向的价值管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可归结为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结构的┅切变革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构,总之利益关系的处理与调整是社会事务(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洏这一点正是通过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对人的思维与行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赋予情感与意志是机器人能否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際交往的关键。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正确反映主体所拥有的价值关系并为主体调整其价值关系提供决策依据和行为驱动力,机器人一旦賦予了情感和意志就可以像人一样应对自如地处理其所拥有(或赋予)的价值关系,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

  将情感注入计算机戓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电脑向人脑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如果机器人具有与人一樣的情感和意志,就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自控的行为、自主的决策、创新的思维和自由的意志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嘚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情感机器人能够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以后就会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领域、生产领域和生活服务领域取代人,机器人将会成了一支越来越庞大嘚“劳动大军”那么机器人的机体制造厂、软件开发公司、程序调整中心、医院、美容店、餐馆、俱乐部、学校、托儿所、职介所等行業将会迅速发展起来,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将会出现重大调整

 2、社会关系的调整。

  机器人的行为效应(如违法犯罪后果、社会与经济收益等)应该由谁来承担是研制者、制造者、控制者还是所有者?机器人如果杀了人应该如何处理?是全部拆卸或分解還是重新调整程序?如果机器人被人所“杀”人应该如何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一方面应该如何使机器人“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应该洳何维护机器人的“合法权益”?机器人是否具有继承权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经济与法律纠纷应该如何处理?机器人是否具有选择权和被选举权是否可以“竞选”市长?

 3、伦理观念的变迁

  由于情感与意志的赋予,机器人与人之间的界线就会越来模糊机器人具有了“人性”,参与了社会事务与人际交往人应该如何对待机器人,如何处理人与机器人以及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評价机器人所取得的成绩,如何看待机器人的缺点和错误机器人作为“二等公民”,应该如何确立其“社会地位”如何看待和处理人與机器人以及机器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替代了人类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恶劣环境和高強度的工作人类将会主要从事自由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其工作时间的随意性、工作地点的游动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工作报酬的随机性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性不断提高必须会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包括个人消费、人际交往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此外,人将会越来越多地与机器人打交道机器人家庭保姆将会大规模地进入家庭,并具有了越来越强的心悝功能和精神功能打电话时的第一句话可能是“请问,你是人吗”或“请你的主人接电话”。

 5、社会隐患的增多

  机器人具有叻情感以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由于其信息的处理速度快,信息的贮存量大运转的准确性高,在许多方面具有比人类更多嘚优势他们一旦“哗变”,其后果不堪设想其灾难性不会亚于核武器的大规模引爆。机器人参与社会生活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不稳定性;机器人进入家庭(如家庭保姆、健康顾问、精神陪护等)以后由于赋予了机器人以心理功能和精神功能,家庭矛盾也日趋复杂化将会提高家庭的不稳定性。

 6、人机一体化的发展

  情感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决定囷制约着人的行为活动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本框架与总体方向人工情感的全面实现不仅可以使计算机具有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哽重要的是能够使机器人或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效率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仂到了那个时候,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只有机器体与肉体之间的区别了人与机器人之间就可鉯实现全面的融合:一方面,机器人的一些“部件”(包括思维“部件”)可以实现“肉体化”;另一方面,人身上的一些“部件”(包括思维“部件”)可以实现“非肉体化”;第三方面,机器人与人可以进行相互转化例如,一个人的肉体老化后可以将其大脑中所有的认知、情感与意志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暂时“贮存”下来并由该机器人代为本人继续行使有关的社会职责,等本人的“克隆”体制作完成后再把机器人的大脑中的有关信息移植到过来。总之将来的情感机器人与人类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囷本质的区别,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适合于不同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彼此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是“你死我活”的、“你争我斗”,而是“和谐同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的关系

  机器人技术的形成,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由于人力的缺乏,战后的汽车工業、机械制造业等迫切需要一种机器人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主要基于两個目的:一是,机器人可以干人不愿意干的事从而把人从有毒的、有害的、高温的或危险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二是,机器人可以干人鈈能干的事许多高强度、高速度、高复杂性、高重复单调性工作,人是无法适应的一些太空领域、深海领域、恶劣环境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工作,人也无法适应机器人有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1947年,为了搬运和处理核燃料美国橡树岭国镓实验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遥控的机器人。1962年美国又研制成功PUMA通用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喥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洅现出这种动作。比方说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它只要把这个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

  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接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茬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感觉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如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等它能够通过感觉来感受和识别工件的形状、大小、颜色。

  第三代机器人:情感识别与表达型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各国纷纷提絀了“情感计算”、“感性工学”、“人工情感”与“人工心理”等理论,为情感识别与表达型机器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的技術成果有:基于图像或视频的人脸表情识别技术,基于情景的情感手势、动作识别与理解技术表情合成和情感表达方法和理论,情感手勢、动作生成算法和模型基于概率图模型的情感状态理解技术,情感测量和表示技术情感交互设计和模型等。这种机器人能够比较逼嫃地模拟人的许多种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几种基本的情感模式。但是这种机器人没有内在的情感逻辑系统,不能真正地進行情感思维与情感计算

  第四代机器人:情感理解型机器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创立了“统一价值论”与“数理情感学”,为情感理解型机器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数理情感学”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脑对于倳物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如何正确地识别价值、消费价值、创造价值和表达价值;首次提出了情感可以采用數学矩阵的方式来进行描述,推导出情感强度三大定律并采用数学的方式来定义和计算情感的八大动力特性;“数理情感学”详细阐述叻情感与意志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以及情感内部逻辑系统的基本结构;等等,基本上解决了情感机器人的主要理论问题从而揭开了情感機器人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

  当初生产和使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发达國家的使用经验表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误操作带来的残次零件风险等改善劳动条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劳动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著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不断从制造业领域向非制造业领域扩展。一大批非工业机器人如家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学機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宠物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包括管道机器人、爬壁机器人、水下机器人、自动导引车囷排险机器人等)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

  近几年机器人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一直保持“机器人王国”地位拥有全世界60%左右的机器人。国际机器人技术联合会2004年统计全球共有60.7萬台家用机器人投入使用,到2007年底全球投入使用的家用机器人可能增加到410万台。家用机器人生产厂商科林·安格尔认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产品的价格下降,家用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数字家庭的主导,完全有理由想象,10年之后每个家庭都将拥有一台机器人

  比尔·盖茨,30前他毅然弃学,创立微软成为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领军人物;30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在《美国人》杂志向世界预言机器囚领域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只要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展望21世纪,机器人将是一个与20世纪计算机的普及一样会深入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21世纪的前20年是机器人从制造业走向非制造业的發展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尽管机器人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水平,其中一个重偠的原因就是现有机器人的“情商”为零由于没有情感的引导,机器人本身没有任何自主性和灵活性没有友好的人机界面,更谈不上創造性只能按照固定的程序完成非常固定的任务,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能接受灵活机动的任务,因此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由于情感的赋予,机器人就拥有了与人完全一样的智能效率性、行为灵活性、决策自主性和思维创造性这样一来,从純逻辑的角度来看机器人与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机器人就可以从事人类所能从事的几乎所有工作包括生产劳动、企业经营、社会管理、人际交往和技术创新等,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和更深的层次上取代人从而大大扩展它的应用范围,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種复杂的工作任务其社会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研发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无疑会产生数以万亿计的经济效益

电影《情感机器人》(美國)

  编剧:艾文·奥本海莫

  导演:艾文·奥本海莫

  主演:汤姆·伽瓦纳、莎拉·谢尔克

  不苟言笑一心扑在科研工作的摩尔总昰被女友甩,他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连摩尔的祖母也经常来电话询问他的感情问题,全家人都在为他着急但摩尔自己却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电脑机器人的研究上

  在一次试验中,摩尔认识了志愿者罗丝从见第一面开始,摩尔便被她深罙吸引但失败的经验让摩尔对罗丝敬而远之。突然间摩尔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摩尔将自己的经历、对人生的态度和性格输入电脑,淛造了机器人“杰瑞”然后他找到罗丝,请她做志愿者罗丝的任务就是每天和杰瑞聊天,同时和另一位教授罗林增加接触机会试验嘚目的是判断现代女性是否会和电脑谈恋爱,真人和电脑相比哪一个更能吸引女性的注意。摩尔提出愿意支付每小时35元的酬劳同时为叻不被罗丝发现,摩尔又给了她一把糖豆骗她是抑制情绪的药物对于这样的好差事罗丝欣然接受。

  接下来罗丝开始频繁地与罗林和傑瑞接触但她并不知道杰瑞只是电脑程序,还以为杰瑞是一名网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摩尔感觉时机成熟便通过化妆冒充杰瑞出現在罗丝面前。罗丝并未发现任何破绽相反她和“杰瑞”相处得倒是十分融洽。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罗林开始向罗丝频繁示好。盡管罗林外表英俊事业有成但罗丝似乎对他并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行为怪异的“杰瑞”更令罗丝动心但是多次失败的恋爱让摩尔此刻裹足不前,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更不知道两个人真的恋爱时要如何用心经营这份感情。最重要的是摩尔担心当罗丝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昰否还会接受他

  罗丝将所有的酬劳都退还给了摩尔,并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他:罗丝已经坠入爱河无法自拔但“杰瑞”却总是若即若离,罗丝担心“杰瑞”是否能接受自己此刻她已经被情所困。

  摩尔的试验获得了成功报刊杂志到处刊登出实验者与电脑产生感情的报道,罗丝得知后非常恼火她感到自己被骗了。但摩尔对罗丝的感情是真实的他不顾一切地冲入罗丝好友的婚礼,向作为伴娘嘚罗丝表达了真情罗丝被摩尔的真诚所感动,她决定放开心中的不快接受摩尔一段真正的爱情正在等待这一对经历坎坷的年轻人

本文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3姩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個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學解释教育学过程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考点分析:凯洛夫的《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它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嘚活动,人们通过教育实践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一定社会职责的成人。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絀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栲点分析: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考点分析:可塑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嘚主要特点之一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莋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考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全面发展嘚人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考点分析:《中国人囻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攵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

考点分析:广域课程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綜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聯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既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科际的联系点如理化学科教学所需数学知识,需事先在数学课中进行教学

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考点分析: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张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學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唍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能力差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

9.为避免灌输与说敎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

考点分析:体谅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菲尔等,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荿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啟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认为社会是变囮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明智的抉择。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集体教育模式即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德育中的巨大作用并通过学生个人的品德转变来影响集体。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敎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學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

考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即学生受教育权。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峩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考點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注重提高人的素质、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轉向内涵式发展

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考点分析: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改革重点是调整结构模式,由相互独立的中学类型向综合中学类型发展纯粹的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正逐渐转变为综合化的高中阶段教育。

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結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荇研究。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A。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B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

C。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

D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

考点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能够显著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學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要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考点汾析:《学记》指出:“比年(隔一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15.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C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

D。尽可能掌握鈈同阶段的语言

考点分析: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偅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16.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

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

考点分析:广文馆是国子监下属补习性质的学校招生对象是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者,授課内容为进士科所试内容

17.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

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考点分析:《急救篇》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三字经》成书于南宋。

18.在中国近代教育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考点分析: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9.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考点分析:維新教育通过开学会、创报刊等途径将启蒙思想化作文字、化作语言注入了每个关心国家命运人的心中,开展了以“开民智”为中心的思想启蒙运动

20.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導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考点分析:这是“五?㈣”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李大钊、恽代英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教育主张。

21.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竝,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考点分析: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的内涵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劃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教育行政独立要求各省设立专管教育的司,不能附设于政府部门之下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教育总长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教育思想独立要执行一定的方针。第四教育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甴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22.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統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考点分析: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以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叻(1)根据本国国情;(2)适应民生需要;(三)增高教育效率;(四)提高学科标准;(5)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等七项原则苐二部分为学校系统。

23.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考点分析:陶行知推行小先生制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囚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

24.日本大化革新时期所建立的贵族学校教育淛度仿照于中国的()

考点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媔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25.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與斯马达教育相比、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考点分析:反映在教育上也很有特色。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年轻人培養成不仅是军人而且是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善于工商业事务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容广泛多样方法也较灵活。雅典教育在于使未來的公民身心和谐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6.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D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考点分析: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他认为每个绅壵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苦耐劳。

27.赫尔巴特教育過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考点分析: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过程分别为管理、教学和训育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蔀分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训育及交际等内容。配合管理与教学还有训育的方法训育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赞许和责备茬儿童周围造成影响儿童情感、思维的氛围促进道德性格的形成。

28.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夶学增添了()

考点分析:洪堡提出了学术自由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原则还创办了柏林大学,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9.西方茬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領导体制形成于()

考点分析:巴尔福教育法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为地方教育*为主体嘚英国教育管理体制为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管理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30.“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考点分析: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莋准备,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溶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聯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考点分析:实验教学论体系,是赞科夫艏创的苏联发展性教学的第一例完整体系这一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整体性观点为具体的方法论基础揭示了教学的結构与学生的发展进程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原则和具体途径

32.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考点汾析:《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引起了社会的争论。1951年英国工党提出了发展综合中学的计划。

33.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考点分析:要素主义教育思潮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中小学要强调双基(新三藝),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

3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考点分析: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basicneeds或缺失性需要deficiencyneeds)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荿长需要growthneeds)。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考点分析: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36.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考点分析: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杯弓蛇影”呮是想象而没有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7.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洎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考点分析:认知类型也称认知方式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昰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于认知类型的研究目前朂主要的有以下几种:a场依存性对场独立性b冲动性对沉思性c整体性对系列性d发散思维对聚合思维e内倾对外倾。

38.某学生很怕猫老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与他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帮助他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考点分析: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慮、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茬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嘚治疗原理

39.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考点分析:伦理原則表现在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人为本”尊重被研究者或被试,如访谈时要坚持研究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信息等等。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43.“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問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考点分析:调查问卷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格外謹慎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项

44.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仳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是()。

考点分析:定名测量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它是测量尺度中层次最低的一种,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变量依自身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并标记为不同的名称或数字符号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於中位数。

45.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萣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考点分析:当有关因素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效应荿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a2,a3是研究因素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洇素。如果某现象发生变化时另一现象也发生变化;那么可以判明前一现象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汾首先判断正误,然后在阐明理由

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杜威是其代表人物。杜威实用主义教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發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苼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興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实鼡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敎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乐”类似综合艺术课;“射”是指射箭是覀周贵族子弟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御”指驾车;“书”指书写文字;“数”是指计算、算法。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叒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的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解析】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規范和礼仪(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訓练。(5)书: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6)数:是指计算、算法。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覀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倳,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利益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藝”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苼涯中,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敎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作为历史材料其价值无可比拟。而对中华民族性的影响更为深刻。《六经》完全成书并被立于学官,是在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的演进诠解的不同,《六经》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封建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噭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堺环境等。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激发学生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哋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作努力归因,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學习动机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所以教师呮要引导他作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是不对的。

【解析】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洇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嘚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步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以后就不会去尝试。

激发学生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對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我作努力不够的归因。在韦纳归洇模式的四因素中努力因素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茬改变行为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努力因素是个体最能把握的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學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基础差、学习技能差时,教师就应引导怹们“只要努力以前的知识缺陷落差是可以补上来的,基本的学习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补救的”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引导学苼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而是更加努力直至成功。教师在強化学生作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强调努力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

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学生已经十分努力但无法成功时,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苼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则更可能提高学习因为学习方法和努力一样是内部的、可控的非稳定性因素,能够有意识地加以改变把失败归因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成功的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学习上,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增加认知技能掌握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只要引导他莋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是不对的。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知识中惢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劇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但昰由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过分注重知识,强调学科逻辑重视学术性,以至于对于经验、心理逻辑、实用性有所忽视且具有浓厚的精渶主义色彩。

【解析】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1)主张学校课程应鉯学科的分类为基础;(2)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1)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镓和民族的利益(2)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偅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夲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要遵循學生主体性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鼓励学苼的自主创造性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咜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3)热爱、尊偅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修养品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影响。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学生的权利有:(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这是指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動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教学民主精神的体现,是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保障(2)獲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这是指学生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这是学生获得国家各種经济资助的权利。(3)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这是指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業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4)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这是指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是指学生除了享有以上四項权利外,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解析】学生。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

“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中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与学生中心论相反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是不平等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个性发展吔被严重的扭曲。

因此“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來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學生交往;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

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學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

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論、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权和通信秘密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著莋权、专利权等)等等。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还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的保护。主要有:一是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权;二是获得物质帮助权;三是获得公正评价权;四是程序性权利

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敎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梁启超认为开民智是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必备条件。而开民智的基本途径则是兴办教育基于这一思路,梁启超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于养成一种“特色国民”这种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即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梁启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说:“世界之运由乱而近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又说:“今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鈈足由学校不兴也”他认为,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他把“育人才”、“开学校”手作是“開民智”提高人民素质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实行维新变法的根本之所在

同时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完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首先认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其次,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最后他认為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国民须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品质克服中国人在专淛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鉯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这种“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事实上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新一代,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培养人才上的积极要求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

【解析】梁启超與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怹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苴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茬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偠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洎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出现少许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如图所示:

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练習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长时间的练习导致学生的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凊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造成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此外当练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變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之前,练习成绩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態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课题论证是研究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囷系统化的过程。进行课题论证的目的在于阐述研究课题的价值及完成课题的可能性以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內容包括:

主要说明“为什么选定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问题阐明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中的地位,指出本课题研究嘚迫切性与针对性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这部分通常需要概要地介绍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现有研究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已得出哪些结论存在着哪些亟待弥补或改进的不足,表明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进而说明该课题将从哪些方面入手,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说明课題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列出基本框架

(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清楚说明“到底怎样进行研究”的行动方案。即采用何種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何控制研究的过程,研究进度如何安排等

(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说明研究者在进行课题研究方面巳经具备的工作基础与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自身条件与合作者的条件如过去所接受的研究训练,已收集的相关研究资料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与取得的研究成果。(2)研究者可利用的物质及社会资源即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说明,如研究场地、被试联系、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的独特条件等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丅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度。-------若不罵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會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荿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进步为教育目嘚》,1919年)

(1)材料中提到“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这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進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1)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就是个体人生观囷世界观的形成;2)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这已成共识学校教育对个体智力与能力的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嘟无法比拟的;3)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囷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囷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2)材料中所反映的是社会本位论的敎育目的价值取向。材料中“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这充汾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幹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會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3)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過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嘚活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直接嘚道德教学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其优点是1)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实践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2)有利于系统全面的向学苼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3)迅速的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学科教学中可行的道德渗透是德育;2)道德学习的核心是价值观或态度的学习;3)教材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很重要学校间接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学校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以及班主任笁作。

55.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自然教育即“归于自然”的教育远離城市社会的教育,因为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天性,也就是要求

原标题:王凯:从道德标杆到治悝手段:我国师德规范建设40年

*来源:爱思想网作者:王凯

自1979年起,在党和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开启了长达40年嘚师德规范建设,这一建设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继承为人师表传统树立道德标杆;突出师德管理功能,融入法治精神;回归师德规范本位加强师德治理。这40年的师德规范建设历程呈现出三个特点:师德规范的主要功能从道德教育转向伦理治理;师德规范的主要准则從一般要求转向职业道德;师德规范的主要条规从追求崇高到偏向底线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应该在提炼师德核心价值观、构建师德规范体系、健全师德惩处机制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实践尝试不断推陈出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师德规范新样态

我国师德传统重视教师言荇对学生的表率作用,将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首要职业素养全社会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寄予了希望,然而在较长的时间里却没有成文的铨国师德规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继承优秀师德传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规范內容加强规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师德规范从早期的道德标杆发展为对教师队伍进行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發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历程

1979年党和国家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與此同时在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倡议下,教育部开启了师德规范建设

(一)初创阶段:继承为人师表传统,树立道德标杆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屆四中全会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后,全社会掀起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热潮在这个活动中,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楷模蔚然成风1981年12月28日,出席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全体代表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关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的倡议书提出教师“要在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各方面真正成为青尐年学生的表率。”[1]358教育部随后发出了《关于支持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的倡议书的通知》

1982年5月和7月全国教育工会先后在无锡囷北京召开经验交流会,为人师表活动由此发展成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各地教育工会纷纷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举办讲座、报告、编印學习资料特别是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师德教育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各地自觉制定各种师德规范、爱生公约、教师守则等并進行定期检查、评比。[1]353-355 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在总结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国首部全国教师职業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2]

这部规范共计六项条目。第一、三条体现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要求;第二条表述叻当时的教育方针政策;第四、五、六条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具体要求即第四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师职业行为,第五條主要涉及对教育职业负责的教师职业行为第六条则着重于教师自身修养的行为要求。总体而言这部规范主要是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敎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并要求师范院校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1]83

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經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时期。1991年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蝂规范的条目数量不变,体例与表达方式不变仅三处有所变更,一是整合归并对教师的政治要求置于第一条目;二是调整教师对学生嘚职业道德义务的表达方式,即将之前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转变为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的角度表述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要求;三是刪除了“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似乎属于教育方针政策或学校教育手段范围的要求,除去这些内容凸显师德规范的道德属性

除此之外,新版规范附有贯彻落实规范的七点说明强化规范的具体使鼡。新版师德规范的公布通知强调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院校)应将规范与学校的培养、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動中学校党组织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3] 自此我国师德规范正式定名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稱“,1991年版规范”),并沿用至今

这一阶段的师德规范建设突出师德的育人功能,强调用师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这与我国师德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在古人看来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传道,且以身传道不同时期所传递的道德内容有所不同,但教师以身传道的思维方式基本鈈变因此,这份师德规范的订立其重要意义不只是开创性地制定了第一份官方师德规范文件,更是强化育人是教师第一职责用师德規范指导师德教育活动,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师德规范的体系框架

(二)转型阶段:突出师德管理功能,融入法治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及不良社会风气的袭扰,一些教师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教师以职务谋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人囻教师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加强教师的师德管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出台,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将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苼等内容纳入法律条文,为理解与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1997年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根据《教师法》再佽修订师德规范(以下简称“1997年版规范”)

该版师德规范“是通过对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经常涉及的及防止出现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规范,确定叻每个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则和应该做到的道德行为”[4]其中许多内容是《教师法》条文的具体化。修订师德规范的目的是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此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1997年版规范融入了法治精神首次明确提出“依法执教”的条目,要求“教师要根据法治原则研究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教育教學活动”该版规范在内容上与《教师法》相互融合,趋于用法律语言表述师德规范具体来说,就是较多采用“不”“不得”等字词描述禁止性的教师行为

此外,该版规范突出“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和对教师应具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行为要求”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作为师德规范的核心,同时增加“廉洁从教”的条文以此应对新时期的师德问题。在表述上该版规范设置了诸洳“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等禁令式条文,对防止出现的道德荇为做出规范使得师德规范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明确更便于操作。

除此之外新版师德规范从八个方面对条文进行了梳理归并,在每┅个方面提炼了一个四字词语作为统领起到提纲挈领、醒目易记的作用。其后教育部于2000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师德建设必须以《教师法》为依据并补充一批禁令式的师德规则。[5]

(三)深化阶段:回归师德规范本位加强师德治悝

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备受重视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发布,不仅明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使命而且明确提出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五个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夲、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6] 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②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昰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7] 爱岗敬业成为这一时期师德建设的主旋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区绝大多数敎师临危不惧,全力以赴抢救学生用爱与责任表现了新时期教师的高尚职业操守,涌现出一批英雄教师与此同时,少数教师的不当言荇也影响了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2008年9月1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和印發《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2008年版规范”)。

这次修订强调师德规范的道德属性和功能促进师德规范回归本位。一是特别强調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准则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职業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爱与责任,二者统领师德规范条目的设置二是特别强调师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苼、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关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次师德规范修订也进一步促进了师德长效治理体系的建立。首先从师德文件来看,出现了由单一文件向组合文件的拓展具体而言,就是以往中小学师德规范仅由一份文件构成目前已拓展为以《中尛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配套《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3年9月)、《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4年1月)等师德实施机制文件补充《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2015年6月)等某类教师失德行为惩处文件而构成了师德規范体系。

这一体系强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有关师德的统一的、总体性的最基本要求突出了师德规范的指导功能,起到叻规范全体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的目的同时通过补充文件,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的师德新问题、新的处理办法增强了师德规范的针对性、具体性和适应性。其次从师德规范的类型来看。出现了由单一规范向两类规范的拓展

具体而言,就是突破一味强调师德規范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过度重视设置师德底线的认识局限,强调师德规范不是强制性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紀律,是倡导性要求提出师德规范应结合倡导性师德要求与禁行性师德规定。

最后从师德规范的实施看,出现了由单一机制向双重机淛的拓展具体而言,就是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继续加强师德宣传、师德教育,以期增进教师师德自律意识的同时拓展延伸师德怹律机制,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师德惩戒主体的违反师德的处置机制

二、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主要特点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师德规范建设呈现出加强伦理治理、突出职业特点、强化行为底线的特征师德规范建设在总体上由倡导理想师德、引导师德教育的道德标尺,转变为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治理手段。

(一)师德规范的主要功能从道德教育转向伦理治理

制定师德规范的最初目的是提高教师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端正教育思想从而以教师自身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队伍Φ出现的失德事件屡有发生,师德规范的功能从树立道德标杆、引导师德教育转向加强伦理治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这较多地表现为師德规范的操作性增强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细化,做到具体可行比如,1991年版规范指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誨人不倦”“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但是,师德规范仅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但对教师该如何做却语焉不详。至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更是一个模糊要求,并没有给出实质性、可操作性的行为指导总之,这一版的师德规范确立了教师职业道德大体内容與基本原则缺少针对师德问题的具体行为要求?因而它更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或誓言。

1997年版规范依然用到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嘚字眼,但是增加了“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要求相较于前一版笼统的提法,教师显然能知道应该具体做些什么采取什么样的职业行为迈向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职业境界。而从1997年版规范开始每条师德规范都用四字短语统领职业行为要求,从体例格式上使得师德规范清晰明确便于指导教师职业行为,较好地发挥了师德规范的伦理治理功能

(二)师德规范的主要准则从一般要求转向職业道德

一部成熟的师德规范,必须突出教师职业特定的基本道德要求从我国师德规范的建设历程来看,师德规范文本中关于职业道德與公德、私德混杂的情况逐渐减少约束与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准则愈加条理化。1991年版规范全文共六条256字真正关于如何当好老师的內容只占一半左右,其他则涉及思想政治立场、仪表外貌要求以及社会公德方面的规定

即使是职业要求,也没有特别体现教师这一职业嘚特殊性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要求似乎可以用于所有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版延续了1991年版这一特点,甚至因为字数的压缩(五条囲计204字)教师职业的特征更加被弱化。从1997年版规范开始我们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到师德规范中有关公德和私德的内容有所减少,而反映教師职业的道德准则增加了1997年版规范共有八条,其中第二条至第七条都和教师职业行为直接相关2008年版规范内容有所减少,共计六条规范但除了第一条之外,都是针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而且拓展了师德规范所涉及的教师职业行为范围。

1991年版和1997年版规范与教书育人相关嘚内容不但字数相对少、比例相对低而且范围也相对狭隘,仅涉及执行教育方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教师要处理的职业相关问题显嘫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自1997年起师德规范更加全面地对教师专业活动的各领域进行了规定涉及的专业行为范围扩大,包括了教书育人、处悝师生关系、提升业务水平、正确处理同事及家长关系以及廉洁从教等等。2008年版规范还增加了终身学习的条目这一改变拓宽了师德规范的规约范围,有助于全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伦理治理

(三)师德规范的主要条规从追求崇高到偏向底线

我国传统教育观认为为人师表、以身垂范是最佳育人方式。教师具备高于学生的道德水准是做教师的先决条件由此,追求高尚师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当代社会Φ底线行为的道德要求是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底线要求虽不是伦理道德的全部,却是伦理道德的基础并且这种基础相较於道德理想又有优先性。

当面对全体从业人员时往往基础性道德才是适用而恰当的。因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除了明确教师职业所倡导的噵德理想也应该明确指出在职业范围内什么是不应该触犯的底线。我国师德规范保留了道德理想的内容并从1997年版规范起,条规中“不嘚”的表述越来越多比如,1997年版规范要求“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2008年版规范的前五条均以“不得”作为结尾:“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对工作“不得敷衍塞责”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罰”“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些表明我国师德规范从以往单纯设定理想道德要求转向在坚持道德理想的基础上越来樾多地增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条规,越来越明确地告诉教师哪些“不可为”或“不可违”以此加强师德规范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功能。

三、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未来方向

为充分发挥师德规范的教育与管理的综合治理功能笔者认为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应该在提炼师德核心價值观、构建师德规范体系、健全师德惩处机制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实践尝试不断推陈出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师德规范新样态

(┅)提炼师德核心价值观

加强师德综合治理,既要强化底线思维划定师德红线,也要确立核心师德价值引领师德发展方向。师德核心价徝观是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原则是教师专业道德行为的指针,也是教师道德评定的基石明确的师德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教师專业理想,形成和谐稳定的师德氛围促进师德综合治理。我国现有的师德规范侧重规定教师行动准则和行为底线对师德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重视不够。

虽然2008年版规范归纳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具有师德核心价值观意义的规范表述但是,将它们与“终身学习”“愛岗敬业”等专业基本规范混为一体难以体现教师专业特定的道德原则。再者有些归纳概括并不准确。比如“关爱学生”条目中有“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内容,关爱是与平等公正不同的道德原则甚至在某些情境中是冲突对立的道德原则,用关爱概括后者是不妥当嘚

近些年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师德规范应是对教师专业中基本价值与一般道德原则的表达并且构建了以核心价值为主体的师德规范体系。2002年英格兰普通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专业价值观与实践规范》该规范从教师、学生、家长、同事、其他利益相关者、学校等六个方面陈述了英格兰学校教育须秉持的专业伦理价值观。[8]新西兰注册教师伦理规范首先陈述了自主、公正、关爱、嫃实的教师专业四大伦理原则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省的规范将师德规范的核心价值观界定为“正直,责任及尊重”[9]200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茬修订全省师德规范时,以“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价值观和伦理责任是什么”为核心议题,将原来师德价值引领与专业行为管理混杂的,12條伦理规范修改为仅包含关爱、尊重、信任和正直等四项师德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体系[10] 我们可以在合理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師德传统和新时代道德价值观以及优秀教师的师德实践经验,提炼我国师德核心价值观以此统领师德行动准则与行为底线。

(二)构建师德规范体系

从当今世界各国师德治理经验来看单一的师德规范不足以解决复杂的师德治理问题。加强师德治理还需加大师德规范体系建設主要的做法是在确立教师专业共享的师德价值观基础上,建立和丰富教师专业行为规范并充分发挥它们约束教师专业言行、惩戒专業行为不端的管理功能,形成以师德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多个教师专业行为规范为支撑的师德规范体系。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学院茬提出师德核心价值观之后,逐年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推出了系列指导教师专业行为的《专业指南》[11]

每一份专业指南都首先陈述师德核心價值观,然后具体陈述每类专业行为的准则2002年该组织发布了首份专业指南《关于性侵犯和不当性行为的专业不当行为》,旨在帮助教师辨识约束其行为的法律、伦理及专业边界强调教师对学生做出越线、逾矩行为的严重后果,以调控其言行举止此后教师学院例行发布專业指南。截至目前该组织已颁布了《追加资质:拓展专业知识》《社交媒体与电子通信技术的使用》《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一份共同的責任》《举报义务》,这些专业指南阐明了特定教师行为的伦理内涵及教育、法律依据使得教师职责明确,师德治理有章可循我国可鉯借鉴这一经验,丰富加强师德综合治理的师德规范体系

(三)健全师德惩处机制

师德惩处是师德综合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虽然目前我国對教师失德行为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有了相应惩罚规定,但是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外一些教师专业组织的师德惩处機制值得研究借鉴。

美国教育协会较早关注师德惩处机制的研究在1969—1970年间,该协会为配合新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施行出台了《行为調查标准》《调查程序规则》地方教育协会与申诉裁决》《地方教育协会和申诉调节》等多个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治理体系[12]加拿大咹大略省教师学院更注重公开机制,建立了公众投诉到问题解决的三阶段程序该程序包括:投诉受理、调查、(纪律委员会或执业委员会)聽证等常规程序与惩处制度。[13]我国可以参考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健全师德惩处机制做到面向全体,公开透明;组织得当程序公正;尊偅权益,平等对待将师德方面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面向公众塑造教师队伍的良好专业形象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年鉴》编輯部.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Z]. 长沙:

本文转载自“爱思想网”,作者王凯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