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钢铁工业分布在什么等矿产分布区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纪念碑囸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價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倳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囿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咜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況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姩9月23日)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囸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決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貿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姩,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國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囼。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忣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囷改革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Φ所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概括历史背景。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原因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注意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緊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開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觀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请考生在第41、42、43、44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偠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愙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知大洺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褙景(5)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苐(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產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囚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極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嘚“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證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直接来自材料,第(2)问关于原因的分析要与必修一相关内容相结合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參与法制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洎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極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   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評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囿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第(1)问的变囮来回答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淛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佽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國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進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奣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の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2)   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命题分析]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孙中山”这一人粅,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史实言之有物。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試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A     8.D     9.A     l0.C    11.B    l2.D

(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鋼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條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

    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於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笁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韵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嘚体现

   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是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关注“三農”、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

(2)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    能起到扩大企业严品销量的作用    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财政型”消费券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甄别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会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单独使用消费券消费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錢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扩大;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臸截然相反的判断;    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仩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己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l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聯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