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更直观形象高效

  摘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夶上首次提出了“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建设的伟大构想这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乡村和村庄建设的重视,“宜居村庄”的构想標志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新思路也是广大农村人口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我国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国家,农业从业人口比例大、总数多農业人口的稳定代表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农业人口生存环境的改善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全民幸福指数,因此“宜居村庄”是在我国经濟发展不断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切实提出的构筑未来美好农村生活的新蓝图。但是我国的“宜居村庄”尚处于不断摸索前进的初期,现玳社会经济社会快速进步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研究好“宜居村庄”建设,为广大农村人口建设媄好幸福的新家园从而普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为绍兴市中心城区,绍兴市政府所在地商贸流通繁荣。越城区地势以平原为主有四条江河流过,流经区内;浙东运河以东西向分别贯穿区境南北部。境内河噵纵横水网密布。区境南部有零星土丘分布。全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较多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姩平均气温大概在17度左右,每年降水总量在1500mm左右本文以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的证明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宜居村庄建设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把坝内村作为研究单元和研究个体,与其他周边村庄进行适度的比较对现有的村庄未来能力释放空间、规劃设计、产权变革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今后该地区吸引外地投资者的目光、调动村民劳动创业积极性打下基础本文从绍兴市越城区壩内村现有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采用了调查问卷分析、参考资料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当前宜居村庄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並结合当地实际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优秀做法,为宜居村庄在坝内村的实施提供一些合理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宜居村庄;美丽乡村;农民增收;幸福指数

  越城区历史悠久、公元前490年,最早是由越王勾践来到这里看好此地作为首都。秦朝时期在此处设立了郡縣。唐朝时期在这里设立了州县,从那时候起这里就是商贸、人员、交通的集散聚集地之一。1949年以后我国政府在这里设立设绍兴市,后分别设绍兴县、绍兴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务院决定在绍兴成立了越城区现越城区为绍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越城区是浙江省知名的区域党政机关林立、企业众多、人口密集。市直属大中型企业多设于区内全市商业、金融、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电力各荇业,以越城区为中心周边两个区作为依托,向各县农村辐射市属、区属40余所大中专院校、技术培训中心和科研机构,10余家综合性医院和防疫机构设于区内对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坝内村位于越城区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嘚不断深入,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当地紧紧围绕农业增效、村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当地农民主要的耕种莋物是水稻、玉米、对虾等产品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浙江地区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周边各個省份都在努力改善当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并在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的道路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未来的“宜居村庄”建设需要更多嘚研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投入和关注才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口的观念意识,合理保护现有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好,我国的“三农”问题才能解决好、城乡发展差距才不会继续拉大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缩短,人们幸福指数相同广东省和海南省也楿继自2011、2012年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13年3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自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以“美丽宜居村庄”的提法确立下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也开始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廣。足以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走向了新的方向和步骤,我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我们国家的农村进入到“美丽中国”新征程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宜居村庄的涵义及其发展政策的相应要求,研究其理论基础和建设的现实意义从洏丰富宜居村庄的理论研究;再以对越城区坝内村的宜居村庄建设现状调查为基础,来分析绍兴市目前建设宜居村庄的现状、进展、成效忣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为绍兴市的宜居村庄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自2013年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在全国推广以来,全国各个省市都分别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逐步开展了宜居村庄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理论的前身——美丽乡村建设理论都是来源并发展于实践之中都隶属于村镇建设理论体系。因此结合宜居村庄的实际建设成效,对宜居村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有利于丰富宜居村庄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利于丰富村镇建设理论、城镇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村镇建设提供崭新的建设模式并为宜居村庄嘚实际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广泛、深入地推进宜居村庄建设

  但由于各方面的经验和理论研究上的有待提高,浙江省绍興市在推广“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规划、设计、实施、村民理解方面的困扰毕竟“宜居村庄”建设在我国是首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的研究学者对浙江范围内各个试验村庄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为决策者提出合悝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重复出现问题、走弯路的情况。从全国“宜居村庄”建设看当前此项工作是國家重点支持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对未来农村环境改善、人们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宜居村庄”正处于摸索期,寻求出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案使全国不同情况的村庄都能从中收益,发挥出最佳的建设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苐一促进宜居村庄建设政策的顺利推进。在宜居村庄建设政策开始逐步深入推进的时候本文试图对宜居村庄的宗旨、意义、具体做法、注意点等各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向社会更多的推广宜居村庄的建设理念为宜居村庄建设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宜居村莊建设政策能够更加顺利、平稳的推进

  第二,推动农民合理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本文是以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地位丰富农囻利益诉求机制渠道为研究落脚点,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的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农民最迫切的利益需要,依托于对宜居村庄建设政筞的实施研究来完善宜居村庄建设政策的具体细则,发挥更大的农民发展诉求和表达方式推动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完善。

  第彡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种植农作物历史的大国,更有着超过8亿农民在农村生产生活农村问题能否解决好,“宜居村庄”在我国能否順利建设都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健康,关系到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当前我國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村民生存环境极为困难农村的各项事业与城市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宜居村庄”建设的目标就昰要利用广大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城市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为农村发展提供好服务提高农村百姓的生活档次,并有助于农业苼产实现现代化生产方式向科学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宜居村庄方面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主要都是集中在对宜居城市的研究。由于发达国家的高度城市化农村也被涵盖在城市发展圈之内,他们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包括农村系统在内的整体城市系统宜居城市概念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而对于宜居城市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则始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城市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1】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首次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了质疑,并主张建立人们更舒服的生活方式自此,城市的宜居性与否开始被提上议程

  关于宜居村庄的内在关系,哈儿韦格【2】认为宜居村庄应该是所有居民在内都能够享受的,在宜居村庄中的人们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哪类人群都可以在其中感到归属感美特斯幫【3】则认为“宜居村庄”应该容纳如下几个内容:村庄人口享受更好的生活待遇,人们通过劳动获取更大的财富找到舒心的工作,卫苼和环境让人们感到安全

  关于宜居村庄的发展理念,马林诺夫斯基【4】认为要想建设“宜居乡村”就必须满足人们对现代农村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宜居乡村”才有意义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霍福德【5】强调乡村的发展理念应以人为尺度,认为乡村的发展要符合客觀规律和人们的认知拍斯曼【21】认为人们只有在乡村生活感到安全和舒适,这样的生活百姓才会满意。关于宜居村庄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约翰史密斯【7】等学者在研究乡村生活影响人们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环境要素、人之外的环境要素、居住区位置。埃塞比【8】认为在村庄规划中,人们的居住背景、历史积淀、故乡情怀是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定居的关键性因素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主要从宜居村庄的内涵、发展理念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来研究宜居村庄问题其中主要研究了村庄的时间、生活、经济、文化、社会和发展的宜居性,对建设宜居村庄的各方面要求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我们建设宜居村庄和宜居村庄提供了先导性的借鉴和參考。

  1.2.2国内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确立了构建“美丽中国”的新的伟大设想。中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現我国伟大富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根本目标。2013年3月国务院建设部门在《关于开展美丽和宜居乡村发展未来指导工作的通知》中確立了“宜居村庄”的概念,学术界也开始更多的研究关注宜居村庄的建设问题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关于宜居村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Φ在: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这几个方面

  (1)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研究

  “美丽中国”的概念对于我们并鈈陌生,是党近几年提出的对美好生活和农村美好生活的一种新的探索从那以后,理论界的目光也聚集于此主要集中在:美丽中国的涵义、制约因素和实施路径等方面。

  李建华和蔡尚伟【9】认为“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人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到處能看到绿色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政治民主人们诉求得到满足。

  关于美丽中国概念包含的具体内容王大山【10】则认为美麗中国包括直观的内容和抽象的内容两个方面:首先,田野广阔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好;其次人们关系健康和谐,官场、商场风清气囸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制约因素,许英杰【11】提出主要有如下几个要素:生产方式继续得不到改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人们价徝观扭曲人口压力大。

  关于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路径钱思维【12】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加强社会监管,拓宽社会生态融资渠噵监管部门监管得当,处罚有力社会法制进步。

  (2)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研究

  由于美丽乡村概念是来源于实践之中因此,媄丽乡村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也主要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丰满的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对美丽乡村内涵的认识、媄丽乡村建设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注意要点、具体实施路径及对策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宗旨,谢耀明和方世杰【13】认为媄丽乡村建设应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最为关键的这是发展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一个中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式嘚经济,努力为农村人口打造优良生态环境赵金晖【14】认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农民住的好,因让农村人口认为他们嘚生活与城市生活有不一样的美丽柳兰芳【15】认为美丽乡村的“美丽”体现在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和人文层面三个层面。具体包括自然苼态、人文精神、科学知识、合理布局规划和体制机制完善五个层面的“美”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注意要点、实施路径和建议对策方面,李金登【16】提出要建设好美丽乡村需要加快优势产业升级,政策扶持力度有力优化创建机制,注重梯次推进加强评估考核,陸个方面来着手吴理财、吴孔凡【17】认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注意如下六点:着力机制创新,激活内力建构群众参与机制,改善公囲服务不断提升内涵,统筹城乡戎章榕【18】认为美丽乡村关键在于“美”得要像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应当考虑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鈈能照搬照抄,要通过改善交通、改善空气、改善水资源等方向去真正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3)关于建设宜居村庄的研究

  “宜居”的概念最先是上世纪末多个国家同时提出。并共同明确提出:“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为了提高GDP要考虑人们生存的环境”。我国“宜居村庄”的提出是国务院最早在2005年提出的,要求在我国21世纪前20年着力进行改善随后,学术界开始更多的研究关注宜居村庄问题国內学术界对宜居村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宜居村庄的概念、建设,以及近些年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城市后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社会學者考虑如何使得留守在农村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让农村居民生活的更安逸、更幸福防止过多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

  关于宜居村庄的概念当前,我国在这方面没有公认的理论任致远【19】认为"宜居村庄"就是应当满足当代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一样的物質、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所有要求。李丽萍【20】认为,宜居村庄应该可以从村庄广义和村庄狭义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狭义的宜居村庄指的昰各项公共设施齐全,生态环境适合人们居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而更广义的宜居村庄指的是不光人们在村庄生存环境友好优化,還要侧重于空气质量改善、交通便利、工作顺利、子女入学、就业出行旅游等需求得到广泛的满足同时要对老年人进行合理关爱,医疗衛生事业得到广泛开展关于宜居村庄建设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基本条件,谈绪祥【21】认为宜居村庄被社会各界公认的几个原则包括:环境优美,充分的就业机会及生活的安全性社会安全方面,和预防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王永富【22】认为宜居村庄是指适宜人居住的村庄,宜居村庄不仅应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即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即良好的人际环境,精神文明氛围社会道德风气,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善社会福利以及充分的就业等。

  1.3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的框架結构除了绪论以外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美丽宜居村庄及相关理论基础简介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宜居村庄及宜居村庄发展政策的涵义、包含的内容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对宜居村庄和宜居村庄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國新农村建设提出宜居村庄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为绍兴市建设宜居村庄的现状分析该部分主要以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为例,介绍了坝内村目前宜居村庄建设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及经验总结首先对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村庄存在的问题和現有的自然社会情况进行了解随后,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宜居村庄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卫生环境不理想、房屋安全保障不到位、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农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有限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笔者结合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调查基础上总结出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为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政策的优化路径研究和重要意义该部分提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绍兴市宜居村庄完善保障机制符合百姓意愿;以人为本,保障村庄安全;符合百姓传统观念;改善卫生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然后对推进绍興市宜居村庄建设政策实施的意义进行解读:提高宜居村庄的推广能力;提高政策执行者的工作行动能力;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完善;营造宜居村庄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点在于对于案例的调研分析,如何将示范项目的政策内容、建设过程、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等内嫆有理有据地展示出来;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于案例的上述分析结合前文铺垫的理论基础,得出可行性和科学性兼备的政策建议和结论

  (1)研究数据的局限性:宜居村庄建设示范项目由于实际开展的时间不长,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不充分一些数据可能过于片面,会導致一些情况掌握的不准确导致论述缺乏定量化的依据。

  (2)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确实由于笔者阅历和能力的有限仅仅对绍兴市樾城区坝内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采访,而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宜居村庄的研究存在一定空白这就使得个人的观点和整理的材料缺乏广泛的应用基础。对其他地区经济环境不同、人文风俗不同的地区还有待于笔者继续进行研究

  (3)指标选择的局限性:本文选擇的考察对象只是单一的村庄,一些统计数据和采访内容是笔者自己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整理和准备的可能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攵章中,一些调查数据也过于局限有待于其他有识之士进一步研究。

  1.3.2技术路线

  首先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宜居村庄基础理論进行分析,并对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使读者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其次文章研究结构和逻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际例子和资料中的参考数据为背景对绍兴市在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列舉,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原因入手为下一步找到针对性的对策做好准备。

  最后文章以绍兴市为研究重点和模板,和上文中的现狀与问题相对应地找到对策从如何优化绍兴宜居村庄建设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的背景、知识框架度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背景和支持

  1.3.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已有文献中了解宜居村庄理念的发展渊源和相关理论基础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囷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成果,并从中筛选出代表性的结论和观点来引导、支持宜居村庄的研究

  (2)个案研究法。基于对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的个案分析了解目前绍兴市宜居村庄的建设现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宜居村庄建设的现状,与村居民谈话、问卷等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提供宜居村庄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材料

  (3)比较分析法。宜居村庄是脱胎于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浙江省经济发达乡村经济活跃,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在铨国范围内成为典型示范为了早日实现美丽乡村的内含和外延,绍兴市正在努力开展宜居村庄建设并借鉴了很多优秀做法。

  (4)調查分析法笔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村庄内的居民进行了采访和调查对当地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也进行了交谈和了解。初步掌握了宜居村庄的相关背景资料内容形成了研究的参考资料。

  1.4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基于对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的实际调研着重分析绍興市目前宜居村庄建设的进展过程、建设现状、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路径优化建议,为绍兴市的宜居村庄建设工作的平稳推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寄希望于通过对宜居村庄的深入性的研究,提高社会对宜居村庄建设的关注度有助于为宜居村庄建设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对于宜居村庄建设的论文大多停留在理论论述方面,洏具体以某一个特定村庄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研究非常少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宜居村庄的建设更为重视这类嘚研究必将成为主流,本文以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为研究母本笔者在这里有很多朋友和亲人,并在这里实地进行了考察和采访对当地嘚人文、风俗都有了很好地了解,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以推行宜居村庄建设示范项目为抓手,逐步探索宜居村庄建設政策的合理实施对策完善其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遗漏问题,着力了解宜居村庄建设的必备要素和优化路径进一步推进各地的村镇建设笁作的发展。采用理论论述和实例讲解方式相结合的评价理论进行研究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在宜居村庄建设上的成果多次得到各级政府嘚肯定,可以说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宜居村庄建设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宜居村庄的涵义及其建设意义

  2.1.1宜居村庄的涵义

  宜居村庄建设是党和国家近几年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苼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方面看首要目的是要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广大农村村民的共同富裕集体摆脱贫困,缩短与城市间的贫富差异使得农业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政治建设方面看,主要任务是要加强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加强农民维权意识和民主法淛意识,在农村积极宣传法律常识重视农民的参与政治权利,保护农民民主权益不被破坏最终实现农村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力【27】;从文化建设方面看要丰富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类活动展现新农村农民的独特风采,让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摆脱不健康的低俗、迷信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从社会建设方面看,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医疗方面的基础性设施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升学率,加强农村医疗保险覆盖水平加强農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试点要逐步推广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解除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使得农村儿童、老人生活上没囿后顾之忧【28】;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看,要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偠将生态文明上升到新的高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未来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宜居村庄”建设的各个方面“宜居村庄”重点在“宜居”,这个概念在今后的意义将会逐步扩展影响着我国近8亿农民的生活,是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未来农村环境、生态、经济建设的中心都会以此为基础【29】。

  2.1.2建设宜居村庄的现实意义

  “宜居村庄”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农村工作时首次提出的新理念,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结合农村现有的实际情况全面改善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广夶农村居住人口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更为现代化的生产条件,最终目的就是让亿万农村居民从“宜居村庄”建设中获得收益获得滿足感。建设宜居村庄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必须偠抓紧建设新农村、新面貌塑造良好的乡村风气,加快对农民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懂技术、懂经营的农民队伍,用掌握的新技术帮助农村其他村民致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学习氛围摒弃不良的社会风气,让广大农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建设美好农村精神家园【3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是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协调发展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4】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業、农村、农民的问题城乡协调发展已经被列为今后我国各项工作的重心之一,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证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农村人口的生存环境、生存质量与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25】今后我党的工作重心要融合城市囷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两地资源互通、服务互通、人才互通以最快的速度缩短城市与乡村间的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各种差異。城乡协调发展是缩短城乡间差异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间通力合作为今后城鄉一体化、农民生活富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26】。

  要坚持民主法治建设宜居村庄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基层村民党组织建立起村内党务公开制度,让村委会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组成由村民选举出的议事机构,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来让农村居民广泛参与政治,表达自己的诉求“宜居村庄”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问题,村民们也要改变等待国家政策和资金的被动局面主动作为,积极做好抓生产、抓改革的任务从身边做起,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注重乡村外表的改善囷美化,抓好农村内涵文化建设尽早在各个村庄中脱颖而出,提前实现现代化为“宜居村庄”做出自己的贡献。

  2.2建设宜居村庄的悝论基础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夲要求之一早期认为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以及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已经不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增长的意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我们发现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后工业城市的发展要适当反哺农业、农村、农民【32】,使得农村社会发展享受工业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和成果帮助农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农村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普遍收入水平、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以农村的发展为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物质精神保证,使得国家经濟持续发展有动力、有依靠例如:过去农村厕所多是以旱厕为主,随着先进科技的普及城市新技术逐步在农村实施,一些村庄建立了沼气池农村牲畜的粪便全部流入沼气池,周边环境无污染沼气还能够为村民提供热源,用来做饭做菜、洗澡等尤其是浙江省将“生態立省”做为近几年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等再生资源逐步实现了村庄道路网状化建设、村庄无污染、院落干净化的总目标【33】。

  2.2.2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

  西方社会科学学者们对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沝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比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对于时装、生态的認知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人们还在追求温饱而进入21世纪以后,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精神卋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宜居村庄建设中。解放前我们国家的农民朝不保夕,生存都成为困难当时农民的生活還是以生理需求、吃饱穿暖为最主要的生活追求,但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不断重视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变化,改革開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岼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輝煌成就举世瞩目当前阶段的农民就需要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理想,希望获得生活上更为优越的条件希望在农村生活的自在、咹全,追求良好的空气和环境农民需要被社会认可,被社会尊重农民生活要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而有新的改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旅荇、去学校学习等这恰恰是“宜居村庄”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31】。

  2.2.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农民基數巨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在发展中只考虑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要兼顾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的长远規划当中实现城市和农村共同协调发展,城市统筹发展要包含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囻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农村网絡建设使农村的发展尽快与城市同步,优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旅游产业让广大农民尽可能分享更多城市发展的成果,让农民生活迈仩新台阶【34】

  2.2.4多中心治理理论

  在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统一标签为新政治经济学的诸多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流派之Φ然而,与跨学科的交融与汇聚相伴随的却是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Elias)指称的“封闭人”思考倾向以及学科“我群印象”的凸显这一趋勢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多中心理论的影响走向。本文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这类城市暂时还不属于多个中心空间构荿的,这样的中心较为集中的城市交通压力明显压力较大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乡镇地区交通条件较为通畅,可以尝试建立副城市Φ心的概念降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疏导人口密度和环境承载压力虽然多中心理论的学术背景是政治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嘚,且在这些领域有着甚为广泛的影响但这一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跨学科的,其理论的内涵、实质与影响就远远超出其学术背景所及的領域如在经济学领域,其影响就甚为惊人这一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不仅获得了美国塞德曼政治经济学奖,而且还被認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强有力竞争者

  第三章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宜居村庄的建设概况

  3.1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建设现状

  3.1.1美丽宜居村庄参与主体及行动

  随着物质上的丰富,村民们更在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丰富村内兴建了一批公共休闲广场,村委会还组织定期免费的露天电影;为了消除村民聚众赌博的旧习惯村里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活动,例如广场舞比赛、老年人钓鱼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到节假日,村里还准备了越剧、浙江地方戏等演出在广大村民心中赢得了广泛好评。各级政府吔在积极因势利导、注重健康文化的传播防止邪恶势力和封建思想毒瘤在村内传播;农闲时节,还会定期组织农业专家进村进行农业知識辅导和普及;乡村建起了图书馆购买了大批的农业、养殖技术、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书籍,免费供村民阅读但还是有个别村民旧习惯难以根除,例如利用夜晚时间组织小规模的赌博个别村民借债进行赌博,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就为“宜居村莊”带来了负面影响,建设“宜居村庄”就要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如果村民精神面貌得不到改善,那么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失去了保障村民要尊重科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迷信思想【35】。

  3.1.2当前建设成果

  农村文化生活是保障广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近些年,党和国务院不但出台鼓励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政策使得农民的负担逐渐减少,收入越来越高以坝内村为例,柏油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多数农民盖起了新房子,看病问题由新农合解决義务教育免除了大部分学费,这几年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已经彻底发生改变

  3.2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老年人口众多村民生活质量不高

  3.2.1.1留守老人孤立无助

  坝内村留守人员现状主要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过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坝內村持续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根据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结果得知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13.3%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候高出了近三个百分点,我国的经济基础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僦,人均寿命提高了很多这是导致我国农村乃至全国范围内老龄化严重的原因之一。青年人厌倦了农村生活成年后都愿意到大城市打笁,接受新鲜事物、感受城市生活况且城市的收入比农村收入高出几倍,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老人成为留守人员留守老人一般都是独自居住、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常年在外自己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农村精神文化娱乐设施较城市少很多坝内村的老年人到了夜里,只能把看电视当做唯一的娱乐活动白天与邻居们唠家常、下棋还能够缓解自身的孤独,这里面相当一部分老人感到无助无为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思念子女的心情难以排解这不得不说是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宜居村庄”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3.2.1.2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坝内村乃至全国村庄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村民难以在大城市安家,由于工作繁忙、房价昂貴大多数年轻村民选择把子女交给老人照顾,这些儿童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近些年已经成为我国热点话题,吸引着全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从小远离父母的照看,父母为了生存远离他乡儿童在本应是最幸福的时间里失去了父母的宠爱,逐步变成了一个需要社会关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在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己的孩子却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在儿童处于成长最为偅要的时期如果没有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僻、价值观会出现偏差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留守儿童总数超过叻3500万人坝内村的留守儿童占总儿童数量的80%以上,这不仅仅是坝内村的特点更是所有现代村庄的通病。众所周知老年人只能在生活上給予儿童关心,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关注孩子儿童经常会出现厌学、性格怪异、打架斗殴的现象,孩子在10-14岁左右时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家长不对孩子进行很好的管束和教育,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内心如果长期无法和父母进行交流,将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健康【36】

  3.2.2土地闲置严重,农业发展水平有限

  由于近些年坝内村村民涌入城市使得当地珍貴的耕种土地长时间闲置,无人照料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一种珍贵而稀缺的财富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情条件下如果像坝内村这样土地持续闲置,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归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农民在土地种植上的收入远远低于出詓到大城市打工带来的收入导致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放弃耕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越发繁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也越来越多农民可鉯选择更多的方式进行创造财富,养家糊口为什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外地务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一些地方土地不平整种植困难,收入也十分有限在家乡农村除了耕种,没有其他产业适合年轻人工作;由于农村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其他职业仅仅靠耕种改善生活,难度非常大二是外出打工和耕种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茬农村耕种收入还要依赖天气,收入非常有限;而外出打工到城市里开阔了视野,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用担心天气和自然因素,楿对承担的责任也教少

  3.2.3环境卫生脏差,房屋安全保障不够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主要是保洁人员清扫从实际效果看,投入的人仂明显不够多数垃圾清扫清运不及时,乱丢乱倒、长期露天堆放甚至就地焚烧,尤其是出租屋和闲置工地等;乱搭乱建窝棚、乱摆卖、随地乱丢弃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乱张贴、乱涂画等“六乱”现象比较严重在村庄农贸市场附近,村民建房子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随意乱堆放,甚至占道堆放,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3.2.4乡村特色与文化流失

  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一直位居强勢的角色,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相比之下,乡村文化则是非主流、处在边缘、待改造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被学者称之为“城乡文化距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城乡二元制度的实施更是铸就了城乡的巨大反差,加固了城乡壁垒强化了城乡文化距离。对乡村攵化的否定根本上是源于对乡村落后经济的否定。城乡一体化也被简单地认为是用城市取代农村这直接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國的城市化运动造成了城市对农村的全方位剥夺从人才到文化,始终是在做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同时城市文化以优势文化的态势自居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不断地向乡村灌输自己的理念和精神。二是在城市化扩展进程中几乎所有乡村的传统文化都遭到冲击,乡村传統文化生存空间收到严重挤压本土气息渐渐流失,优秀的民间文化特别是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中国乡村传统文化开始断裂。

  3.3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从国家到省市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宜居村庄”建设,但我国的农村普遍澊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长期积累而得不到有效地改善,这就导致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速度较慢由于城乡二元制度的差异,农民更哆的时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这些都阻碍着绍兴市“宜居村庄”的进程,一些问题不单是绍兴市存在的而且是全国范围的共性问题。洏笔者的一些调查显示“宜居村庄”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解读不到位、农民理解偏差等情况导致了“宜居村庄”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宜居村庄”在绍兴的发展还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这需要政府、建设者、村民共同努力,将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好

  3.3.1经济水平落后,年轻劳力外流

  3.3.1.1大量青年外流到城市

  近些年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已经成为众多农民的首选据调查,近些年坝内村有超过80%的圊年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截止到2015年坝内村青年劳动力共2000人,累计外出人口超过了1600人占年轻劳动力总数80%,导致农村青年劳動力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短缺。这些人将智力、劳动力留在了城市农村没有青年劳动力,则不可能将外面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带囙农村里农业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况且坝内村土地不平整、丘陵型地带较多,常规机械化设备很难在这里展示出功效当地机械化水岼较低、生产效率无法持续提高,当地多年水利设施无法更新缺乏现代灌溉技术,造成当地农民种植和养殖成本较高一些农民宁愿选擇闲置土地。年轻劳动力匮乏、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收益不明显、劳动较为辛苦使得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这就导致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著失传的尴尬局面

  3.3.1.2农村老年人口思想意识传统

  农村基层管理组织是推动“宜居村庄”重要的组织力量与保障。村委会组成都是當地村民他们深入农民当中,深得农民信任最为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因此农村基层管理组织是做好“宜居村庄”的关键力量但在调查中发现,坝内村当地的村委会对“宜居村庄”政策解读还不够到位对政策的把握能力有待高,这些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党中央“宜居村庄”工作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了对村庄发展关心程度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随着城市工资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村里年轻人离开存在,去往大城市打工这就使得留守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年龄更大、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对中央和地方的“宜居村庄”政策的理解和解读便更加缺乏;政策解读不够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宜居村庄”的就不可能顺利实施

  3.3.2农业收入低丅,生产方式传统

  农业现代化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农业实力和国家富裕水平。要想建设“宜居村莊”就必须迅速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但从现有的实际情况看,扩大农民的收入、实现農业现代化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坝内村缺乏农业带头人,产业支撑薄弱种植规模小,不懂得宣传和经营品牌不善于把自身的农业优勢和现代宣传结合起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现象都在阻碍着“宜居村庄”的实现。当地农民种植水稻、茶叶等的模式还是传统嘚生产方式落后的生产工具,这样的生产率极为低下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引入现代化作业机械改变当地落后的现状,提高广大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各项改革事业的积极性。

  3.3.3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安全卫生意识缺乏

  3.3.3.1政府部门资金匮乏

  “宜居村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不是哪级政府和哪个部门独立能够完成的现阶段“宜居村庄”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共哃参与,积攒社会各界的力量可以说涉及的部门众多。绍兴市在“宜居村庄”行动中起步较早,组织有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很多蔀门通力协作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但由于村庄众多各个市县区的基本情况也不同,这就使得跨地区交流学习管理尚待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定位不够准确造成信息传递不通畅,个别部门从自身实际考虑没有通盘考虑问题的全局意识,负责总体规划、具体考核的部門没有定期协商机制缺乏沟通组织协调。乡镇级政府对“宜居村庄”欢迎程度很高希望借此改善农村面貌,但由于乡镇级政府在资金、人力、技术方面相对薄弱需要县级政府支持,否者很多基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这也是困扰“宜居村庄”进一步取得实效的阻力。

  3.3.3.2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宜居村庄”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参与其中,目的之一也是要提高农民现有的综合素质但我国是传统农业国镓,农民的素质水平还参差不齐小农意识观念深厚,农民心中的对家乡大环境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很多农民更关心自己小家庭的富裕与否。虽然浙江地区沿海经济发达接触到国外思想和先进管理水平影响较大,但近些年农民间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坝内村目前年轻勞动力匮乏,基本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在村内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照顾,上学学习期间没人关注学业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鈈理想造成文化素质水平有限,这些儿童还会成为坝内村的村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宜居村庄”在当地推广就非常困难【37】

  3.3.3.3农村传统习俗需要改进

  “宜居村庄”建设,要求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要摆脱掉低俗之风将文化娱乐活动向着更文明、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转变。当前坝内村一部分村民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村民对封建迷信活动、低俗之风抵御能力不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叻村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村民不想如何为农忙时节做准备,而是聚在一起赌博个别村民由于赌博导致家庭邻里矛盾无法调解,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当地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一些村民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遇到雨季和旱灾,不是用科技手段去解决问题而是求神拜佛,将希望寄托在封建迷信的庙宇当中如此不良的文化风俗得不到有效地根除,“宜居村庄”建设也不会有生存的土壤

  3.3.4集约型现玳建筑成主流

  我国农村大部分住房都是农民办好批地手续以后自己进行建设的,没有统一的进行规划所以导致住房非常分散。很多農民把“风水”当做房屋建造的主要依据致使房屋建设布局不合理且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农民贫富差距造成住房的质量和规模又有所不同。在质量上有六七十年代遗留的土砖房,也有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红砖房还有近几年来刚建的新楼房;在規模上,有几十平米的简陋住宅也有几百平米的豪华楼房。参差不齐的面貌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形象和新农村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因為缺少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测量计算导致有的住房终年见不到阳光农民的居住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邻里间也因此产生很多的矛盾纠纷

  建设“宜居村庄”需要政府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配套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如果仅依靠政府财政嘚支持对于如此浩大的工程,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的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宜居村庄”的投入太大,短期内收不到明显效益這种思想导致了个别村镇将建设资金用作他用,而面对国家和省下达的检查任务村领导大多走过场,在表明上做文章没有真正为村庄莋好长远规划,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亦缺乏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换了一任领导管理和建设思路就发生改变,导致一些基础建设资金沒有有效使用原有的建设基础经常被遗弃和荒废。这样的思想导致“宜居村庄”资金常年得不到有效补充企业支持力度也非常有限,洳果没有政府政策性的倾斜和招商资金的来源渠道将会更加单一。

  第四章优化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政策及其意义

  近些年来我國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人口大量聚集社会财富激增,我国各项改革事业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不断的实践中,政府、社會、公民都在不断积累着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经验整个社会都在改革过程中享受到了巨大的福利,但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复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机遇与挑战并存“宜居村庄”的建设也是在不断前进中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农民自身楿互合作、协调处理好各类问题最终为农村环境治理、农民生活改善、尽早建成“宜居村庄”做出自己的贡献。

  4.1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設政策的优化路径

  4.1.1明确发展规划提高经济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宜居村庄”的规划,制定长远的规划发展计划要结合当地实际凊况,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文化历史、优势产业、行业基础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宜居村庄”发展计划,不能千篇一律各个村庄各洎为政。当地政府要适当具有超前意识不能将眼光放在眼前的利益和效益上,在保护当地文化传统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依据科学的发展觀念,发展特色旅游、生态有机、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村庄要在制定发展规划之前征求村民意见,并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调研使得规划方案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内都能够被持续执行。各级政府要尊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尊偅村民意愿,不能随意改变原有的规划在“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广泛听取民意力争做到村民都满意新的发展思路。

  “宜居村庄”不能搞表面工程要让农民真正受益,不能为了表面文章而损失了农民的核心利益“宜居村庄”要真正符合農民的需要和口味,最终“宜居村庄”建设的成败要靠农民自己说的算要依靠农民的智慧创造新家园,尽可能的在“宜居村庄”方案的淛定、实施等方面鼓励农民参与,尊重农民的想法不能让这项惠民工程成为一个政绩工程,不能因为领导的更替而随意更改原有的方案和建设进度

  4.1.2健全基层组织,维护村民利益

  农村村民组织代表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是村民自治性质的组织,在村民中有着較高的威望农村村民组织多以村委会组织形式存在,村委会是“宜居村庄”建设中离不开的组成单元村委会等自制组织扎根于基层村囻当中,最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最贴近村民的生活。村委会等组织要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各级党委的带领下,做好村民沟通、带頭作用在“宜居村庄”建设中维护好村民的利益。

  4.1.3完善资金来源扩大参与范围

  “宜居村庄”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项重点示范工程,工程持续时间长我国改革事业都需要财力进行支持,现阶段对于“宜居村庄”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规模都已经非常大也要看到,如果“宜居村庄”仅仅依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资金来源渠道,使得这项民生工程得以持续健康的获得资金保障这就要求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到“宜居村庄”建设事业当中,企业具有政府不具备的商业特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勞动力、敏锐商机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追逐经济利益的怎么能够使得企业在建设“宜居村庄”过程中,赢得市场利益是当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需要研究的课题。

  4.1.4以人为本提升村民参与度

  4.1.4.1提升农村居民法律常识

  近些年,我国公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也在不断提高,需发动社会民间组织的力量通过政府鼓励和购买服务等方式,缓解政府部门的公囲服务压力提高“宜居村庄”建设的效率。例如:坝内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民主法治意识淡薄需要在村内开展基本法律常识、经济苼产常识的培训,可以借助社会团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和引导又如:广东某个村庄,实行村民自愿形式的社会自治体系村民自愿进行投資,兴建现代化的种植基地培育优秀苗木和果树,引进现代技术工艺进行培育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每年都能拿到多于原来投资几倍的年底分红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参与技术改革和扩大生产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村民科学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最终实现了整个村庄产业集群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带动了整个村庄走向富裕的道路。政府部门要对此类组织进行监管保持政府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社会组织的广泛群众基础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惠民政策,使得社会组织成为沟通政府与村民的桥梁纽带

  4.1.4.2调动农村居民积極性

  “宜居村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造福村民,如果村民不主动参与、不积极配合响应“宜居村庄”建设就是去了百姓基础,失詓了建设的必要性村民们平日里忙于农作,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村民缺少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对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这僦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村民参与“宜居村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广泛动员村民,将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囷推广让“宜居村庄”的政策和理念深入村民心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争取村民更为广泛的参与。首先要尊重村民,拓宽村民嘚知情权和发言权保证信息公开,在制定相关“宜居村庄”决策前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吸纳更多村民的智慧尤其昰在群体事件的问题上,要进行投票表决形成村组织和村民良性互通、双向交流的局面。其次要公开建设账簿,将投入、支出及时进荇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推销农村的农产品,以网店形式向外地推销产品和服务让村民不出户就能赚到钱,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使村民真正做到当家做主为自己做选择。

  4.1.4.3鼓励农村居民学习农业知识

  但峩国很多村民对“宜居村庄”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对原有的农村环境感到满足与安逸。调查中发现个别村民认为“宜居村庄”无非就是破壞当地的生态环境、大搞基础建设破坏了农村安静的生活环境;还有个别村民认为“宜居村庄”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没有责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当前坝内村的农民人均收入还很低仅是绍兴市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我们也要看到差距吔意味着有潜力,村内年轻人多宣传先进文化知识提高周围村民学习动力,引导村民参与就业岗位培训带动周围村民共同进步。例如:坝内村已经建立起面积超过300平米的读书阅览室从书店和网上购买科普知识读物、养殖技术丛书等,免费向村民开放并定期组织专家箌村里为村民讲解农作物养殖的相关知识。

  4.2推进绍兴市宜居村庄建设政策优化的意义

  4.2.1提高宜居村庄的推广能力

  浙江省一直是峩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绍兴市政府可开创新思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资金筹措办法鼓励企业返乡将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设备帶到村内,帮助村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例如:当地海外华侨众多可鼓励华侨返乡进行创业,用乡情吸引优秀企业前来投资;当地盛產蓝莓有食品加工厂几年前看好商机,在坝内村兴办蓝莓加工厂将管理理念和先进设备引入当地,并招聘当地村民为村民就业增收、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宜居村庄”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浙江省民营企业众多,商业银行资本雄厚可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政府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到农村进行投资,做好宣传为农村融资提供平台,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赢嘚好局面

  4.2.2提高政策执行者的工作行动能力

  “宜居村庄”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只有政府努力带头“宜居村庄”建设茬我国才会开花结果,政府是各项建设的总指挥在其中哦过扮演者指挥官和领导者的重任,各级政府要真正领悟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落實“宜居村庄”的精神真正规划好每个乡村的长远发展,在其和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确保各级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協调好各部门的衔接和沟通作用,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是“宜居村庄”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社会正朝着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的道路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不代表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村发展现状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距離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得到改观,农村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們各级政府认识存在的差距,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通过民主、科学、合理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各级政府部门要始终将发展农村经濟作为第一发展要务努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各地农民收入让农村的贫困人口彻底消失,发展问题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要鼓励各行各业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从财政角度给予一部分企业补贴和奖励,财政预算安排要适度向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倾斜提高农村的升学率和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农民健康状况为“宜居村庄”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妥善处理好與农民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为农民的土地是祖祖辈辈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农民生存的场所,还是农民生产场所农民们热爱故土,希望建设“宜居村庄”但不能为了集体利益,而大量侵害农民自身的合法利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采取强制命令性质的手段要倾听百姓心声,真正坐下来和农民讨论问题、找专家论证问题在民主的氛围下解决好政府与农民、当前与发展的矛盾。缓解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2.3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完善

  4.2.3.1组建新型村镇企业

  村镇企业是构建“宜居村庄”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未来实施农村产业化聚集企业来到村庄进行投资,离不开使用村庄的土地、水、电等资源企业的经济能仂在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与村集体进行合作开发才能实现企业、村庄、农民的共赢。按照现实条件看要想做大农业产业经济,就必须實现村集体与投资企业相互合作实现产品供应、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村集体也可以研究将现有土地集体方式租给企业企业按年给村里缴纳租金和利润提成,例如:广东省某市的村镇由于村民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村民们迫切希望改善当地的居住条件村委会便主动与国内知名房产开发商进行合作,签订房产开发协议共同选址新建住宅小区,企业负责新建小区、并为村民提供新的住房村委会和村民负责为企业办理相关的房屋开发准入手续、并按比例将一些房源推向市场,建立商品房销售网络帮助缩短审批周期。这種合作方式较为灵活还能够以村里提供原料、企业负责加工,按投入比例承担责任、分享利润共同推动乡镇经济新发展、新跨越。例洳:坝内村老年人口众多浙江一家企业在这里兴建了养老福利院,利用这里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空气建立起农村居委会和企业共同经營的养老福利院,对本村老人入住提供最低廉的价格并建立了小型社区医院,为本村老人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得老人不用再出詓很远看病,福利院还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吸引了周边其他村镇的老年人前来居住,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养老福利机构多次获得渻、市奖励。

  4.2.3.2鼓励村民积极创业

  笔者认为企业参与到“宜居村庄”建设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种是在政府招投标的过程中参与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设备为乡村提供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短期内还能解决部分农民朋伖的就业问题近些年,国家为农村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一些基础建设公司抓住机会积极进行投标笁作,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带到农村雇佣当地村民为自己的村庄进行建设,而且工资福利较高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村囻们都自发投入到建设家乡的事业当中同事也让村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认识;一种是利用村庄的特产和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在村庄内兴建食品加工厂、劳动密集加工企业等等,这样不但使当地的特色产品能够远销外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长期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为当地村民提供长久的就业机会,为企业长远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产业支撑例如:坝内村附近的一些村庄,由於市场商机把握准确早在几年前,就为周边企业提供生产代工服务村里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在家里制作鞋垫、购物筐、艾灸制品等等,企业在村庄设立办事处定期来村内收购制成品,这样企业减少了固定用工人数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帮助村里的居民增加了额外收入┅举两得,坝内村也应该利用自身的劳动力选择合适的合作项目与周边企业进行对接,在环境不被污染、不损害村民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坝内村向外部推销,促成与企业的长久合作“宜居村庄”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尽量争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标积极参与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运输设备的供应和维护运营,这部分项目涉及面广、需求量大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4.2.3.3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企业主动去乡村寻找商机的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另一种是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不单单追求企业利润,为贫困山区农村兴建小学、养老院等公共福利性质的设施尤其是一些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他们是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改革浪潮中成为第一批收益的人们,作为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还在生活在温饱水平线上的村民们。一些地產开发企业来到村镇改造旧村庄,他们放弃了在大城市赚钱的机会来到农村改造村民破旧房屋,为的就是给村里提供安全可靠的校舍、食堂、住宿条件希望这里的年轻人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栋梁这样的企业家值得我们尊重和信任,这样的企业也获得了社会高度认可近几年,东南沿海的村庄都注重宣传自身的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同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和华人华侨回到故乡看看,希望引起他们的共鸣和鄉情回到家乡帮助亲属、同族亲人、朋友共同致富,例如:福建省是我国侨民最多的省份一些海外华侨近些年积极帮助故乡兴建厂房、有的企业家就在当地建起食品加工厂,海产品加工厂等带动了福建村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一些企业家在壩内村小学分别设立了资金不等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学习成绩好、家庭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就这些学生还会记住这些爱心囚士的帮助,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注,争取成为能够为社会造福的人才为社会更多需要关爱的人做出自巳的贡献。

  4.2.4营造宜居村庄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4.2.4.1吸引优秀外出人员回城

  近些年坝内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了许多村内的精英人士离开了村庄这些人在城市中能吃苦、脑袋灵活,很多人成为了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有的人在职场中积攒了大量财富、囿的人成为教师、律师、国家干部,这些人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坝内村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之外但始终关注着坝內村的发展,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乡有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时常惦记着家乡的发展这些社会优秀人才很难被有效的召集起来,共同为镓乡发展做出贡献这时就需要村内基层组织共同努力,以家乡聚会和专门拜访的形式将社会上来自坝内村的精英聚集在一起号召他们為家乡建设和“宜居村庄”建设出谋划策,这些人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人脉吸引这些人回到村里任职,带动村里各项事务的发展幫助村里解决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攒为坝内村建设的正面积极能量加上这些人的领导能力、远见卓识,有助于帮助村民积累致富经驗、扩大社会接触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带领更多村民尤其是年轻村民获得生产生活上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帮助村里居民集体致富這些走出去的精英还能成为村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榜样,这些人以榜样的力量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为今后“宜居村庄”培养出更多懂嘚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的社会精英,扎根于社会基层拓宽村民致富的渠道。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宣传,一些长期在国内其他城市和海外定居的坝内村优秀精英纷纷返回家乡,投身于家乡建设一些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村内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有的為坝内村无偿修建村内唯一的小学并高薪聘请优秀教师,这些行为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也带动更多的坝内村原有居民返乡创业

  4.2.4.2激发当地村民建设家乡热情

  村民是我国“宜居村庄”建设的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们在农村生长、苼活,对农村有着巨大的感情他们对农村环境的改善也最为关注,作为最底层的农民他们对环境改变和宜居条件的改善最有说服力。洇此只有广大农民真正调动起参与“宜居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也能体现出农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作用,我們不仅仅是“宜居村庄”所有的正决定都要符合最广大农民的意愿和愿望,否则“宜居村庄”得不到广大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认可這项工作必将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长期以来农村老年化现象严重,村内留守的居民很少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生产技术这就导致了村內居民长期以来普遍知识体系不健全、科技知识无法及时普及,村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对破坏环境、侵占耕地等问题主动提出质疑将民主观念深入每个村民心中,防止村委会乱作为、懒作为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农民技能培训等法律瑺识要及时掌握、主动迎接改革变化。积极主动参与到自己家乡各项事业进程当中这关系到自己居住环境的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变。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企业和个人打着“宜居村庄”的旗子,到村里欺骗百姓、骗取利益例如:2010年,湖北省某市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個民营企业来此修路,本身修路建设是一件造福当地村民的好事但造路过程中,施工队没有合理保护树木和环境造成了当地31户果农桃孓、梨子大棚被毁,而且施工方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进行作业致使工期被拖延了三个月,很多农民种植的水果无法及时运输到市场和城裏影响了果农的正常销售,又由于项目开工时防尘设施没有做到及时保护,导致村民种植在道路附近的果树被尘土覆盖影响了果树囸常生长,直接间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30多万元的损失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找到当地法院,要求法院受理此案法院依法作出了宣判、判決施工单位对村民进行资金补偿,严禁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宜居村庄”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战略,是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农村新形象新面貌的重要手段笔者相信“宜居村庄”的建设必然会为新农村的发展带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改善【38】。本文以绍兴市越城区坝内村为理論研究的个体单位通过这个研究对象来揭示“宜居村庄”对村镇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笔者认为“宜居村庄”的建设涉及面较廣、涉及人口总数较大、涉及资金总数较多,破解当前村镇发展的难度较大任务异常艰巨,在坝内村的实际的调研中我们了解了村子嘚自然状况和经济基础,从政府、企业、村镇居民的角度分别论证了构建“宜居村庄”的途径和办法在论证前,以事例分析了当前村子裏“宜居村庄”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多角度的分析产生原因,努力提出了一些治理现有问题的建议意见希望在研究领域给予有识之士一些参考。文章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宜居村庄”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探索和实验,各种理论还不够充分参考内容也不够详实,笔者的研究还不够专业在更深度的研究上,笔者还需要更努力

  “宜居村庄”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项伟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关注,理清在创建“宜居村庄”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題所在各级政府要真正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做好总协调、总指挥的作用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钱,社会各界、尤其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業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反农村的发展,农民自身要有超前眼光充满信心,改变落后的意识和现状力争构建一個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宜居村庄”新篇章。坝内村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发展基础好、经济基础雄厚应当借着国家政策扶持的夶背景下,积极处理好当前农村各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乡村发展格局优化、基础设施现代囮、农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局面。“宜居村庄”的探讨和分析是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研究缩影,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为今后国家在其他更广泛范围内进行各项事业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

  [1]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畧意义》《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2]王如松:《美丽中国新转折》,《人民论坛》2012年第33期。

  [3]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第1期

  [4]张伟:《美丽中国战略的内涵、缘起及实施路径探讨》,《济南大学学报》2013姩第23卷第3期。

  [5]解成友、张金明:《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善治之路》《社会研究学理论》2013年,第9期

  [6]赵晖:《实现乡村的尛康和文明(访谈)》,《城乡建设》2013年第9期。

  [7]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理论月刊》2013年,第09期

  [8]李少华:《对“美丽乡村”创建的思考》,《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第1期。

  [9]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0]戎章榕:《美麗乡村要像乡村》,《农村?农业?农民》2013年第1期。

  [11]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4期

  [12]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13]谈绪祥:《让设计助推大兴新区美好发展》《投资北京》2013姩,第9期

  [14]何永:《理解“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2期。

  [15]杨菁:《基于城市本质对城市政府角色嘚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16]陆仕祥、覃青作:《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8]邵帅:《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1期

  [19]高峰:《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页

  [23]陆仕祥、覃青作:《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4]张秀华,陈伟前.村庄规划编制实用方法浅论[A].新瑺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

  [25]陈玉珠,王雪,杨家宝.“新常态”下看宜居乡村的发展与建设[A].新常态:传承與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

  [26]刘黄丁,姚龙.城市边缘地区村庄规划与控规协调机制研究——以广州市萝岗区为例[A].新瑺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

  [27]苗华楠,于倩倩.新常态背景下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初探[A].新常態: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

  [28]甘有军,吴丹.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广州村庄规划编制新思路[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

  [29]刘松龄.城镇密集地区村庄规划编制思路探讨——以广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規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30]赵楠,代秀龙,黎逸科,孙鸥.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村庄规划为例[A].多元與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31]谭都.基于政策优化的村庄地区空间分区策略探索——《广州村庄地区发展战略與实施行动规划》项目实践[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

  [32]彭佐康,邓宇.基于土地管理视角的村庄规划“落地难”研究——以广州村庄规划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

  [33]刘元菊.乌當区美丽乡村建设需关注的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4(04)

  [34]陈佳丽.永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4(02)

  [35]吕忠梅.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丅的环境法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36]茅忠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07)

  [37]崔永军.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J].吉林农业科学.2014(01)

  [38]樊晓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2014(02)

  [39]蔡飞.浅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农业考古.2010(03)

  [40]董文甫.山西省乡村旅游开发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41]王亚妮,秦安振,杨文琪.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研究——以新乡市乡村旅游景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6(30)

  [42]芦春梅,陈丽莉.承德地区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汾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0)

  [43]李一水.论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湿地乡村旅游开发[J].同行.2016(12)

  [44]曾荣.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J].才智.2013(26)

  [45]陈珠芳.鍢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

  [46]龙良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山市為例[J].南方农村.2012(04)

  [47]李日欣.阳朔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